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6-08九年級語文上冊《富有的是精神》知識點河大版。
九年級語文上冊《富有的是精神》知識點河大版
一、作品背景
1、北大的介紹北京大學--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建于1898年,當時為京師大學堂。1912年后改為北京大學。在辛亥革命前,京師大學堂已辦了310余年,卻沒有培養(yǎng)出多少人才。后蔡元培到北大任校長,并聘請了許多學有專長和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如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人到北大任教。北大這個名詞常和愛國運動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都知道五四運動是在北大首先發(fā)起的,后來北大以5月4日為校慶紀念日。北大也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之一。解放后,1985年,設(shè)有24個系,1個學院(下設(shè)三個系),21個研究所和7個研究中心,并設(shè)有研究生院。1996年,設(shè)有38個系,7個學院,52個研究所和62個研究中心,并設(shè)有研究生院。在1998年5月4日,北大舉行了百年慶典,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慶祝北大建校100周年時作了深情的演講。在此期間北大還在京舉行了大學校長論壇。
2、演講的介紹演講活動是一種淵遠流長的社會現(xiàn)象,始終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簡單地說,演講是在聽眾面前就某一問題表示自己的見解或闡說某一事理。演講是一種語言表現(xiàn),在特定的時空環(huán)境中,以有聲語言和相應(yīng)的體態(tài)語言為手段,公開向聽眾傳遞信息,表達見解,闡明事理,抒發(fā)感想,以期達到感召聽眾的目的,是一種直接帶有藝術(shù)性的社會實踐活動。
3、演講稿的結(jié)構(gòu)和寫法演講稿一般有開頭、主體、結(jié)尾三部分組成。開頭又叫開場白,一般說來要開門見山?;蛳冉淮傊?,或引用古詩名言,或提出問題,然后作答。主體部分:中心突出,觀點鮮明。講究條理,不散不亂。觀點和材料要一致。主體結(jié)構(gòu),常見的有:并列式、層進式、抑揚式、對比式常見的演講稿結(jié)尾有:歸納總結(jié)式、號召式、啟發(fā)式。
二、作者簡介
謝冕,福建福州人,1932年生,文藝評論家、詩人、作家,北京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詩探索》雜志主編。
謝冕先后出版了《文學的綠色革命》、《中國現(xiàn)代詩人論》、《新世紀的太陽》、《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1898:百年憂患》等專著十余種,學術(shù)專著《湖岸詩評》《共和國的星光》,另有散文隨筆《世紀留言》、《流向遠方的水》、《永遠的校園》等多種。
三、賞析
1.文中所說北大富有的是精神,那么北大精神是什么?對此課文是怎樣展開的?
【提示】從文章本身看,謝先生演講的主要內(nèi)容雖是如何做學問,強調(diào)的卻是“做人第一,做學問第二”,主張做人和做學問的統(tǒng)一,愛國和敬業(yè)精神的統(tǒng)一。這就是《富有的是精神》所體現(xiàn)的精神。文中,謝先生指出,北大出過許多學者,也出過許多革命者,這些學者中的出色人物往往是品行高潔,而學問也是前瞻和開創(chuàng)的。綜合起來看,文章中的這種精神就是北大的精神,誠如文章所闡述的,為什么要精神富有?因為責任重大。怎樣讓精神富有?學會做人,學會讀書。
2.試查閱有關(guān)資料,說說魯迅設(shè)計的北京大學?;盏暮x是什么?
北京大學的校徽是魯迅先生設(shè)計的,是“北大”兩個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構(gòu)成背對背的兩個側(cè)立的人像,而“大”字構(gòu)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胀怀鲆粋€辦學理念,即大學要“以人為本”。大學,因大師而大,更因大學生而大。也有人說,上面的是學生。下面的是老師,教師就是要甘為人梯;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藍勝于藍。北大的許智宏校長說,真正的“大”學,學術(shù)之大,責任之大,精神之大,盡在其中。北大給學子們最寶貴的是“自由獨立,兼容并蓄”的精神。
相關(guān)知識
九年級語文上冊《隆中對》知識點河大版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大家應(yīng)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就可以在接下來的工作有一個明確目標!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九年級語文上冊《隆中對》知識點河大版》,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九年級語文上冊《隆中對》知識點河大版
一、原文及翻譯
原文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笔唬骸按巳丝删鸵姡豢汕乱?。將軍宜枉駕顧之?!?/p>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p>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guān)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fù)言?!庇稹w乃止。
譯文
諸葛亮親自在田地中耕種,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比,當時人們都不承認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潁川(河南禹州)的徐庶與諸葛亮關(guān)系甚好,說確實是這樣。
適逢先帝劉備駐扎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這個人,是人間臥伏著的龍啊,將軍可愿意見他?”劉備說:“您和他一起來吧?!毙焓f:“這個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訪,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門來,將軍你應(yīng)該屈尊親自去拜訪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于是劉備叫旁邊的人退下,說:“漢室的統(tǒng)治崩潰,奸邪的臣子盜用政令,皇上蒙受風塵遭難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任,想要為天下人伸張大義,然而我才智與謀略短淺,就因此失敗,弄到今天這個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現(xiàn)在還沒有罷休,您認為該采取怎樣的辦法呢?”
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獨掌大權(quán)以來,各地豪杰同時起兵,占據(jù)州、郡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曹操與袁紹相比,聲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終之所以能打敗袁紹,憑借弱小的力量戰(zhàn)勝強大的原因,不僅依靠的是天時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現(xiàn)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持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強。孫權(quán)占據(jù)江東,已經(jīng)歷三世了,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孫權(quán)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為外援,但是不可謀取他。荊州北靠漢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大家都要爭奪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卻沒有能力守住它,這大概是天拿它用來資助將軍的,將軍你可有占領(lǐng)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自然條件優(yōu)越,高祖憑借它建立了帝業(yè)。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面占據(jù)漢中,那里人民殷實富裕,物產(chǎn)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將軍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思慕賢才,如饑似渴,如果能占據(jù)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shù)民族,對外聯(lián)合孫權(quán),對內(nèi)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fā)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lǐng)荊州的軍隊直指中原一帶,將軍您親自率領(lǐng)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老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將軍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么稱霸的事業(yè)就可以成功,漢室天下就可以復(fù)興了?!?/p>
劉備說:“好!”從此與諸葛亮的關(guān)系一天天親密起來。關(guān)羽、張飛等人不高興了,劉備勸解他們說:“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一樣。希望你們不要再說什么了?!标P(guān)羽、張飛于是不再說什么了。
二、字詞解釋
(1)隆中:地名,今襄陽城西13公里古隆中。
(2)對:回答、應(yīng)對。
(3)亮:即諸葛亮(181-234),字孔明,徐州瑯琊陽都人。
(4)躬:親自。隴畝:田地。
(5)好(hào):喜愛。為:唱。
(6)《梁父(fǔ)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傳說諸葛亮曾經(jīng)寫過一首《梁父吟》歌詞。
(7)管仲:名夷吾,春秋時齊桓公的國相,幫助桓公建立霸業(yè)。
(8)樂(yuè)毅:戰(zhàn)國時燕昭王的名將,曾率領(lǐng)燕、趙、韓、魏、楚五國兵攻齊,連陷七十余城。
(9)莫之許:就是“莫許之”。莫,沒有人。之,代詞,指諸葛亮“自比于管仲、樂毅”。許,承認同意。
(10)惟:只有。友善:友好,關(guān)系好。
(11)信然:確實這樣。
(12)先主:先,先帝,主,劉備。屯:駐扎。
(13)新野:現(xiàn)河南省新野縣。
(14)器:器重、重視。
(15)謂:對,說,告訴。
(16)豈:大概,是否。
(17)之:代詞,代諸葛亮。
(18)與俱來:與(之)俱來,和(他)一起來。俱。一起。
(19)就見:意思是到諸葛亮那里去拜訪。就,接近、趨向。
(20)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門)來。致,招致、引來。
(21)枉(wǎng)駕:屈尊。枉:委屈。駕:車馬,借車馬指劉備。
(22)顧:拜訪。由是:因此。
(23)遂(suì):于是,就。
(24)詣:去,到。這里是拜訪的意思。凡:總共。
(25)乃見:才見到。因:于是,就。
(26)屏: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27)漢室傾頹:指漢朝統(tǒng)治崩潰、衰敗。
(28)奸臣:指董卓、曹操等。竊命:盜用皇帝的政令。
(29)蒙塵:蒙受風塵,專指皇帝遭難出奔。
(29)東漢的京城本來在洛陽,董卓強迫漢獻帝劉協(xié)遷都到陜西長安,曹操又強迫他遷都到河南許昌。
(30)孤:古代王侯的自稱。這里是劉備自稱。
(31)度(duó)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人)。
(32)欲信:通“伸”,伸張。想。而:表轉(zhuǎn)折。智術(shù):智謀,才識。用:因此。
(33)猖蹶:這里是失敗的意思。然:然而。猶:仍,還。已:停止,罷休。
(34)謂:認為。計:計策。安:疑問代詞,怎么。
(35)出:產(chǎn)生。自:從。
(36)已來:已,通“以”,表時間。跨:占據(jù)。
(37)不可勝數(shù):數(shù)也數(shù)不清。勝,盡。
(38)比于:同,相比。
(39)眾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
(40)克:戰(zhàn)勝。為:以為,變成。者:的原因。
(41)非惟:不僅。抑:而且;亦:也。
(42)謀:籌劃。今:現(xiàn)在。
(43)挾(xié):挾持,控制。
(44)令:號令。
(45)諸侯:這里指當時割據(jù)一方的軍閥。
(46)此:這。誠:的確。
(47)爭鋒:爭強,爭勝。已歷:已經(jīng)經(jīng)歷。
(48)國險而民附:地勢險要,民眾歸附。
(49)賢能為之用:為:被。
(50)可以為援:為:作為。援:外援。
(51)圖:謀取。據(jù):占據(jù)。利:物資。
(52)盡:全部取得。連:連接。通:到達。
(53)此用武之國:這是用兵之地,國:地方。意思是兵家必爭之地。
(54)殆(dài):大概。
(55)資:資助,給予。
(56)所以:用來。
(57)豈有意乎:可有意思嗎?
(58)險塞(sài):險峻的要塞。
(59)天府之土:指自然條件優(yōu)越,物產(chǎn)豐饒,形勢險固的地方。
(60)高祖:劉邦。
(61)因:依靠,憑。
(62)劉璋暗弱:劉璋(當時的益州牧)昏庸懦弱。
(63)殷:興旺富裕。
(64)而:但是。
(65)存恤:愛撫、愛惜。恤:體恤、體諒。
(66)胄:后代。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漢景帝劉啟的兒子)的后代,所以稱它“帝室之胄”。
(67)信義:信用道義。
(68)著:聞名。
(69)總攬:廣泛地羅致。攬,這里有招致的意思。
(70)巖阻:險阻,指形勢險要的地方。
(71)西和諸戎:向西和中國西部各族的和好。
(72)南撫夷越:向南安撫中國南部各族。
(73)內(nèi):對內(nèi)。
(74)修:治理。
(75)政理:政治。
(76)將荊州之軍:將:率領(lǐng)。
(77)宛、洛:河南南陽和洛陽這里泛指中原一帶。
(78)身:親自。
(79)川:平野。
(80)簞食壺漿:形容人民群眾熱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愛戴的軍隊。
(81)誠如是:如果真像這樣。
(82)日:一天天。
(83)悅:高興。
(84)之:代詞,代與諸葛亮關(guān)系變好這件事。
(85)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86)猶:好像。
(87)愿:希望。
九年級語文上冊《我有一個夢想》知識點河大版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大家應(yīng)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認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完成制定的工作目標!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九年級語文上冊《我有一個夢想》知識點河大版”,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九年級語文上冊《我有一個夢想》知識點河大版
一、字詞
簽署(shǔ)束縛(shùfù)鐐銬(liàokào)歧視(qí)
枷鎖(jiā)一隅(yú)駭人聽聞(hài)兌現(xiàn)(duì)
締造(dì)草擬(nǐ)憲法(xiàn)履行(lǚ)
戳子(chuō)儲存(chǔ)侈談(chǐ)崛起(jué)
拯救(zhěng)磐石(pán)義憤填膺(yīng)颶風(jù)
心急如焚(fén)蛻變(tuì)搖搖欲墜(zhuì)贖罪(shú)
陋巷(lòu)貧民窟(kū)真諦(dì)昔日(xī)
匿跡(nì)優(yōu)劣(liè)攜手(xié)坎坷(kǎnkě)
洋溢(yì)祈禱(qídǎo)逝去(shì)巍峨(wēié)
峰巔(diān)覆蓋(fù)蜿蜒(wānyán)耶穌(sū)
二、作者簡介
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King,Jr),非裔美國人,1929年1月15日出生于美國亞特蘭大,牧師、社會活動家、民權(quán)主義者,美國民權(quán)運動領(lǐng)袖,1968年4月4日逝世。
1948年大學畢業(yè),1948年至1951年期間,在美國東海岸的費城繼續(xù)深造。1963年,馬丁·路德·金覲見了林登·貝恩斯·約翰遜總統(tǒng),要求通過新的民權(quán)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quán)利。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紀念堂前,發(fā)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196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1968年4月,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領(lǐng)導工人罷工后,被人刺殺,年僅39歲。從1986年起,美國政府將每年1月的第3個星期一,定為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馬丁·路德·金被美國的權(quán)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8名。
三、賞析
1、感情充沛,邏輯嚴密。作者以黑人領(lǐng)袖的身份,在宣言簽署的一百年后,黑人依然受歧視和壓迫,故而他滿懷憤激之情,慷慨激昂地帶領(lǐng)黑人游行示威,向美國政府提出了抗議,全文以”為什么斗爭──斗爭的態(tài)度和方式──達到目的的決心和信心──提出號召”為順序進行了熱情洋溢的演講,整篇貫串著作者熱愛國家,追求和平的強烈情感。
2、語言句式齊整,或散或整,善于比喻、排比、對偶等,使文章具有整體美、音樂美,加強了感情的表達。在揭示黑人現(xiàn)狀時,作者用了一組排比句:“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百年后的今天”,以強烈的語勢、充沛的感情揭示了沒有自由、民主的時間之長、黑人生活之慘,很容易引起聽眾的共鳴。“空頭支票”極其形象地論述了美國政府欺騙黑人的行徑?!案淖兂蔀橐恢а笠缡肿阒榈膬?yōu)美交響曲”極其生動的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由和平的向往。
3、用第一人稱稱呼,增加了親切感,增強了感召力。作者在文中用“我們”這一人稱,這樣就能和聽眾拉近距離,增加親近感,增強感召力。
九年級語文上冊《唐雎為安陵君劫秦王》知識點河大版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應(yīng)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九年級語文上冊《唐雎為安陵君劫秦王》知識點河大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語文上冊《唐雎為安陵君劫秦王》知識點河大版
一、原文及翻譯
原文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譯文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說: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應(yīng)我!安陵君說:大王給予(我)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換小的土地,真是太好了,即使這樣,但是這是我從先王那繼承的封地,我希望一生守護它,不敢交換!秦王(聽后)不高興。安陵君于是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這是為什么?況且秦國滅了韓國亡了魏國,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F(xiàn)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自己的領(lǐng)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嗎?唐雎回答說:不,并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里繼承了封地,只想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呢?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fā)怒(的時候),會有百萬人尸體倒下,鮮血流淌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平民發(fā)怒嗎?秦王說:平民發(fā)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他們?nèi)齻€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征兆?,F(xiàn)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就會有兩個人的尸體倒下,血流五步遠,天下百姓因此穿喪服,今天的情形就是這樣了。說完(唐雎)拔出劍站起來。秦王(立刻,馬上)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何至于這樣!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會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您啊!
二、字詞解釋
[1]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秦王:即秦始皇帝嬴政,當時他還沒有稱皇帝。
[2]易:交換。
[3]其:加重語氣的助詞。
[4]許:答應(yīng)。
[5]加惠:給予恩惠。
[6]雖然:雖然這樣。雖:即使。然:這樣。
[7]先王:祖先。
[8]弗:不。
[9]因:于是。
[10]錯意:置意。錯:通措,安放,安置。
[11]請廣于君:讓安陵君擴大領(lǐng)土。廣:擴充。
[12]逆:違背。
[13]輕:輕視,看不起。
[14]與:疑問語氣助詞,通歟。
[15]非若是也:不是這樣的。非:不是。是:代詞,指秦王說的情況。
[16]直:只,僅僅。
[17]怫(fú)然:盛怒的樣子。怫:盛怒;然:……的樣子。
[18]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公:相當于先生,古代對人的客氣稱呼。這是秦王暗示唐雎,你最好是將你們的土地奉送給我,不然的話,我將發(fā)怒,那后果不堪設(shè)想。
[19]伏尸百萬,流血千里:死人百萬,血流千里。
[20]布衣:平民。古代沒有官職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稱布衣。
[21]亦免冠徒跣(xiǎn):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冠:帽子。徒:光著。跣(xiǎn):赤足。
[22]以頭搶(qiāng)地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搶:撞。
[23]庸夫:平庸無能的人。
[24]士:這里指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25]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
[26]聶政之刺韓傀(guī)也,白虹貫日: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
[27]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倉:通蒼。
[28]懷怒未發(fā),休祲(jìn)降于天: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休祲:吉兇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29]縞(gǎo)素:白色的絲織品,這里指穿喪服。
[30]秦王色撓:秦王變了臉色。撓:屈服。
[31]長跪而謝之: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謝:道歉。
[32]諭:明白,懂得。
[33]徒:僅僅,只是。
三、課后練習
1.給加點字注音。
傀()庸夫()色撓()休祲()跣()
2.分析下列兩句對話中表現(xiàn)出的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
3.說說下列句子里的詞各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什么詞,表示什么語氣。
①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也:)
②豈直五百里哉?(哉:)
③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乎:)
④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耳:)
答案:
1.kuǐ、yōng、nāo、jìn、xiǎn
2.秦國分明是詐騙,卻語氣強硬,暗含威脅,其以詐騙和威脅吞并安陵的野心昭然若揭。安陵君不敢硬頂,委婉地拒絕了秦的無理要求,有理,有骨氣。
3.⑴呢,疑問⑵嗎,反問⑶嗎,疑問⑷罷了,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