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科版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6-27八年級生物上冊《人體內廢物的排出》學案蘇科版。
八年級生物上冊《人體內廢物的排出》學案蘇科版
一:學習目標
1:人體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2:腎的結構和特點;
3:尿液的形成;
5:尿液的排出
6:汗液的排出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描述人體內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2:說出腎的結構和特點;
3: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過程;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資料分析,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備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綜合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懂得更加珍愛生命。教學重點:
1:腎單位的結構;
2:尿液的形成過程;教學難點:
1:腎單位的結構;
2: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三、資料準備:
(排泄)生理學上將代謝的終產物經過血液循環(huán)而最后由某些排泄器官排出體外的過程稱為排泄。人和動物把食物消化后留下的殘渣從消化管排出體外的叫做排遺。排遺不是排泄,這是因為食物消化后的殘渣,并未進入血液,也未參與人體細胞的代謝。
人體的排泄作用包括: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肝分泌膽色素經腸排出,大腸粘膜排出無機鹽,皮膚通過汗腺排出水,無機鹽和尿素,泌尿系統(tǒng)排出水和大量的代謝廢物.四、學習過程:環(huán)節(jié)一:導入:由捐腎救母的故事引入;
提問:請學生思考人為什么要排尿?尿液是如何形成的?
設計意圖:由故事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環(huán)節(jié)二:讓學生通過觀察人體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模式圖,描述人體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由哪些器官組成,各個器官在自己身上的大致位置;
泌尿系統(tǒng):腎臟:形成尿液的器官
輸尿管:一對細長的管道
膀胱:儲存尿液的囊狀器官
尿道:排出尿液的通道
設計意圖:在觀察的基礎上認識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各個器官的功能
環(huán)節(jié)三: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請學生描述
(1):腎單位包括哪幾部分;
(2):腎小體的結構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本節(jié)的重點內容,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再仔細及時的給予指點,讓學生完全理解掌握;
環(huán)節(jié)四:腎臟的結構我們弄明白了,我們前面提到腎臟的功能是形成尿液,那么腎臟是怎么樣形成尿液的?
(1):血液從入球小動脈經過腎小球,從出球小動脈出去,腎小囊內有液體流動,請大家猜猜看,腎小囊內的液體從哪兒來的?為什么?
講述:這一過程就叫做濾過作用,進入腎小囊腔內的物質叫原尿。據科學測定,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約為150ml,而實際最后排出的尿液只有1.5ml左右;
(2):血液流過腎小球的時候,哪些物質能透出來,進入腎小囊,哪些物質不能?
講述:當血液流經腎小管的時候,大部分又重新回到血液中,這一過程叫重吸收。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的難點內容,在很好理解各個器官的功能的基礎上分析尿液在腎臟是怎么樣形成的。
環(huán)節(jié)五:尿液的排出過程。
(1):尿液的形成是連續(xù)的,但尿液的排出卻是不連續(xù)的,這是為什么?
(2):有些同學喜歡憋尿,這個習慣好不好,為什么?
(3):人每天總要將一定量的尿液排出體外,同時必須補充相應的水分,這是為什么?
學生閱讀課本,分組討論;
設計意圖:一連串的問題,使學生理解尿液如何排出體外。
環(huán)節(jié)六:簡單分析汗液的排出過程。
四、小節(jié)與收獲:1、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那些疑惑?
2、前置作業(yè)準備時的疑難解決了嗎?
五、反饋達標:前置作業(yè)
相關知識
八年級上冊生物《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教學設計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此時就可以對教案課件的工作做個簡單的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多少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八年級上冊生物《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教學設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上冊生物《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在學生學習了人體的營養(yǎng)、消化、物質的運輸之后,針對人體內廢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主題中是一個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與前面所學知識聯(lián)系緊密,因此解決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將前面所學的知識貫穿起來,并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所以本節(jié)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了解了人體營養(yǎng)、消化、血液循環(huán)等有關知識,同時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加上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有強烈的好奇心,具有很強的求知欲望,但是還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本節(jié)課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合作,學生能理解泌尿系統(tǒng)的有關知識,但對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為這是一個動態(tài)連續(xù)的過程)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說出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說出腎臟的結構和特點;
(3)描述尿液形成的大致過程。
2.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收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2)通過有關資料分析,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備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綜合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懂得更加珍愛生命。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腎單位的結構
(2)尿液的形成過程
2.教學難點
(1)腎單位的結構
(2)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五、教學手段與方法
采用“自學、引導、議論”的方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適時運用講授法、觀察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效益。
六、教學策略
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充分的考慮了初二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設計了多媒體動畫課件,盡量將抽象、微觀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并創(chuàng)造條件吸引學生有意識地參與活動,主動探究。學習內容的安排也是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讓學生易理解和掌握。
首先以一則新聞報道導入,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尿液的形成過程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由視頻思考“腎臟為何重要”,引出腎臟的功能,而排出廢物的途徑有多種,可以與呼吸系統(tǒng)相聯(lián)系,引出排泄的概念。在介紹腎臟結構時,展示課件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并提出問題:腎臟的外形;腎臟內部有哪些結構?由學生討論、回答。腎單位的結構較抽象,無法用實物來表示,所以用課件顯示腎臟局部放大之后的結構,由學生對照書本,同座之間相互提問,認識腎單位結構。讓學生閱讀書本,自學,培養(yǎng)學生自我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血液流過腎單位時,通過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這個過程屬于微觀的現(xiàn)象,學生看不到,摸不到,理解上存在一定難度,所以安排了一個動畫,將微觀的尿液形成過程直觀地展示在了學生面前,并根據教材提供的模式圖和文字說明,讓學生可以通過觀察、閱讀和分析自主歸納出尿液的形成過程中,各成分的變化。同時,本節(jié)課中還提出了一些和日常生活、身體健康有關的一些問題,促使學生學會用所學的生物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的優(yōu)秀品質,使學生體驗成功的自豪感。
七、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八、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知視頻導入:新聞報道中的主人公身患尿毒癥,生命岌岌可危。
提問:為什么腎臟功能的喪失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后果?腎臟有何作用?觀看視頻
前后四人作為一個學習小組進行討論,作答。以新聞報道導入課題,發(fā)生在身邊的真實事件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題: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提問:腎臟如何排出毒素?引出排泄概念。
提問:人體可通過哪些途徑排泄廢物?學生討論,回答。啟發(fā)學生回顧有關呼吸系統(tǒng)的知識,并將生物學知識與生活常識相聯(lián)系。
泌尿系統(tǒng)
的組成展示課件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并提問:
1、泌尿系統(tǒng)由哪些器官組成?
2、最重要的器官是
哪一個?
展示課件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并提出問題:
1、腎臟的外形。
2、腎臟內部有哪些結構?
學生討論、回答。學生回答。
同桌互問互答,了解腎臟結構了解人體的基本生理知識。
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
腎單位展示課件腎單位的結構,引導學生對照書本,同座之間相互提問,認識腎單位結構。
學生閱讀書本,自學培養(yǎng)學生自我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尿液形成過程展示課件尿液形成的兩個過程(動畫),動畫中可看出血液流經腎單位時,其中物質的變化情況,引導學生總結出尿的形成的兩個過程:
1.腎小球的過濾作用。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比較健康人血漿、原尿、尿液中主要成分的差別。
思考:健康人的尿液中是否會有葡萄糖或蛋白質、血細胞?如果有,是什么原因?
學生討論,血液經過腎單位時,成分的變化情況。
學生上黑板板書。
學生討論回答。通過動畫直觀地將尿液形成過程展現(xiàn)出來,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尿液形成過程。
小結提問:
1、人體一晝夜產生
的原尿和尿液量一樣嗎?
2、人體尿液的形成
是持續(xù)不斷的,還是有間歇的?排尿呢?為什么呢?
將此問題作為課后思考題,下節(jié)課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學生討論、回答。激發(fā)學生思考尿液形成與排出之間的關系,為下節(jié)課打下鋪墊。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第二節(jié)人體內廢物的排出(1)------尿液的形成
教學目標
1.了解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理解排泄的概念,掌握腎臟的結構與尿液的形成過程。
2.通過觀察腎臟的內部結構(實物),通過觀察泌尿系統(tǒng)模式圖、腎臟結構示意圖、尿的形成示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本章的重點是排泄的概念,腎臟的結構和尿液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人體細胞內的有機物在分解時回產生許多的廢物,它們在人體內積聚多了,對人體有害,必須及時排出體外。人體是怎樣將這些廢物排出體外呢?教師:人體排出廢物的途徑有多種,但以尿液為主要形式。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研究一下尿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
大家想一下,在不出汗的情況下,喝水多時,尿量有什么變化?喝水少時,尿量又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為什么人體每天必須排出一定量的尿液?排尿對人體有什么意義?為什么醫(yī)生可以通過化驗尿液的各種成分的變化,來診斷疾病呢?要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必須了解泌尿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這就是本章要學習的課題——人體內廢物的排出(1)-------尿液的形成。
二、新課講解
1、排泄的概念
人體將體內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叫排泄。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排便這一說法,那么排泄與排便有什么不同?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對比:二者的排出物分別是什么?分別在身體的什么部位產生的?排出的途徑各是什么?排泄的主要途徑是什么?
2.觀察泌尿系統(tǒng)的掛圖,認識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了解各個器官的主要功能。
同桌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說一說泌尿系統(tǒng)的器官的主要功能,并能知道腎臟是泌尿系統(tǒng)的主要器官。
3.通過觀察活動,認識腎臟的內部結構:
活動(1),若學校條件允許,最好能有教師的觀察腎臟的內部結構通過觀察與小組討論,腎的皮質與髓質、腎盂。(若教師進行演示實驗,由于標本小,要配合掛圖或投影片講解,腎臟實物要放在解剖盤中讓學生傳看。)
活動(2)可以通過看掛圖、看投影片等認識腎小體。通過觀察并進行小組討論,使學生自己歸納腎單位的結構。(由學生小結腎臟的結構。)
4、尿液的形成
(1)學生:觀察活動,閱讀課文。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觀察毛細血管的分布位置,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思考一下毛細血管的作用。(學生:總結得出,兩處有毛細血管分布。一處是腎小球,它是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許多毛細血管相互纏繞而成的血管球;另一處是腎小管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
教師:同學們想一想,由腎動脈流入腎臟的血液,在流經一個腎單位的過程中,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2)我們來分析一下課本23頁的數據資料。
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分析資料的方法。
學生甲:通過對尿液和血漿的成分比較,我發(fā)現(xiàn)尿液中沒有蛋白質和葡萄糖,而無機鹽、尿素的含量明顯增加,水分稍有增加,所以,我認為排尿主要是排出無機鹽和尿素,還有多余的水。
教師:如果尿液中沒有水,請你判斷一下無機鹽和尿素能否排出體外?
學生甲:不能,無機鹽和尿素必須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排出體外。
學生乙:比較血漿和原尿(腎小囊中液體)成分的變化,發(fā)現(xiàn)腎小囊中液體的葡萄糖、無機鹽、尿素和血漿中完全相同,水略有增加,而蛋白質只有極少量。這說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可以透過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質,而大分子的蛋白質一般很少透過。
學生丙:腎小囊中出現(xiàn)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沒有,這說明原尿流經腎小管時,葡萄糖被腎小管重新吸收了。
(3)我們已經知道腎臟是形成尿的場所,又知道腎臟是有100多萬個腎單位構成的,又知道血液與尿液的成分差異,那么,尿是怎樣形成的呢?
參照尿的形成示意圖,看書21頁與26頁并思考以下問題。
①尿的形成過程包括兩個連續(xù)的階段——濾過和重吸收。
②腎單位的哪些結構特點與完成濾過和重吸收作用相適應?
③如圖,在尿的形成示意圖中,左上方血液進入球小動脈,左下方血液流出腎單位,血液在腎單位中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④如圖,在尿的形成示意圖中,出球小動脈的血在匯入腎靜脈的過程中又發(fā)生什么變化?
⑤為什么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1.5升?
⑥尿的形成示意圖中腎小管中的尿流向何處?
學生小結:尿的形成過程包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階段。
三、課堂小結
請學生總結本課的知識: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和腎臟的結構。以及尿液是怎樣形成的。
四、
第二節(jié)人體內廢物的排出(1)------尿液的形成排泄
一、概念與途徑
呼吸系統(tǒng)——二氧化碳、少量水;
皮膚——部分水、少量無機鹽、尿素;
泌尿系統(tǒng)——絕大部分的水無機鹽尿素等。
二、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
三、腎臟的結構:
1.腎臟縱剖:皮質、髓質、腎盂。
2.腎單位的結構
四、尿的形成:
血液腎小球濾過形成原尿腎小管重吸收形成尿液
第二節(jié)人體內廢物的排出(2)------尿液的排出與汗液的排出
教學目標
1、概述尿液的排出過程。
2、明白排尿的意義。
3、了解皮膚的結構、皮膚的再生和皮膚的衛(wèi)生保健知識。
4、理解皮膚的功能。
教學重點:尿液的排出過程與汗液的排出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人體每天要產生大量的尿液,這些尿液是如何排出體外的呢?人體除了依靠形成尿液排出廢物外,還有那些排出廢物的方法?我們應該了解哪些泌尿系統(tǒng)的衛(wèi)生知識,怎樣用這些知識指導我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新課講解
1、尿液的排出
師:請同學根據泌尿系統(tǒng)的結構,能不能簡單敘述一下尿是如何排出的?
生:腎臟中形成的尿液,經輸尿管流入膀胱暫時儲存,當膀胱內的尿液儲存到一定量時,人就產生尿意,進行排尿,尿液經尿道排出體外。(板書)
2、排尿的意義泌尿系統(tǒng)的衛(wèi)生:
師:.排尿有什么重要性?
學生:閱讀思考,回答問題,從而很自然地得出排尿的意義。
師生:共同總結排尿的意義:排出廢物,調節(jié)人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含量,維持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師:怎樣注意泌尿系統(tǒng)的衛(wèi)生
①適量飲水②及時排尿③保持尿道外口清潔
3、皮膚的結構
夏天剛過,許多同學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皮膚變黑了,這是為什么呢?人們常說“這個人的臉皮可真厚”,臉部的皮膚真的很厚嗎?一些同學進入初二以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臉上長出了“小痘痘”,這是怎么回事又該怎樣預防呢?皮膚常年暴露在外接觸許多細菌,為什么不腐爛變質呢?人的膚色為什么會有差異……這些問題都與皮膚的結構密切相關。
皮膚覆蓋在人體表面,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皮膚展開面積接近2平方米,重量約為人體重的1/20。雖然是最大的器官,皮膚卻很薄,平均2毫米左右,最薄的部位是眼皮的皮膚,只有0.5毫米,而最厚的部位是手掌和腳跟的皮膚,也不過為4-5毫米。既然是“器官”,同學們回憶一下器官的概念,想想皮膚應該是由哪些組織,按著什么樣的方式構成的呢?可以觸摸自己手部或臉部的皮膚,體會一下,也許對尋找答案有所幫助
人的皮膚分為表皮和真皮。死亡的表皮細胞不斷脫落,有人計算過,把一個人一生中脫落的皮膚表皮加起來,平均重量將超過227千克。表皮的深層細胞具有很強的分生能力,補充脫落的角質層的任務正式這層結構完成的,由此可以推斷深層細胞具有什么特點?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板想想看,平時我們不小心擦傷了皮膚,過幾天傷口就痊愈了,現(xiàn)在你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
生理性再生:正常代謝過程中的再生(如:角質層細胞脫落后會自然得到補充)補償性再生:由損傷引起的再生(如皮膚擦傷后傷口愈合)
夏天過后我們的皮膚變黑了,就與這種細胞有關——黑色素細胞。黑色素細胞可以產生黑色素,黑色素可以吸收紫外線,防止其損傷深層皮膚,對人體有保護作用,是人體對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性表現(xiàn)。參加室外活動對青少年的生長發(fā)育很有好處,但在夏天外出或進行日光浴時應當適度,因為過度的日曬會加速皮膚的老化,甚至會引發(fā)皮膚癌。思考一下:嚴重的大面積皮膚燒傷的病人為什么容易死亡?(加強學生對皮膚是保護人體的重要屏障的認識)
皮膚損傷會有血液流出,觸摸皮膚會覺得有彈性,尖銳的物體碰到皮膚會覺得疼……這些現(xiàn)象的產生都與表皮下方的結構——真皮有關。皮膚具有彈性,因為真皮中有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天氣熱或運動時,可以看到臉部的皮膚發(fā)紅,天冷或不運動時則相反,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在于真皮層內有豐富的血管,人體血液循環(huán)中10%的血液要流經皮膚。這對人體有何意義呢?調節(jié)體溫。
我們的皮膚就是有表皮和真皮兩個部分構成的,不過皮膚在長期的適應過程中,還演變出了一些附屬結構,它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指(趾)甲、毛發(fā)、 汗腺、 皮脂腺
4、皮膚的衛(wèi)生保健
皮膚的清潔:
(1)清除皮膚表面的污垢,使皮膚能正常發(fā)揮功能
(2)減少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防止皮膚病的發(fā)生
皮膚的鍛煉:
(1)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huán)和汗腺、皮脂腺的分泌功能,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
(2)提高皮膚對溫度驟然變化的適應力,減少疾病發(fā)生
三、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主要講了尿液的排出與汗液的排出,介紹了皮膚的結構與它的基本功能,了解如何注意泌尿系統(tǒng)的衛(wèi)生,如何保護皮膚。
四、板書設計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2)------尿液的排出與汗液的排出
1、尿液的排出
2、泌尿系統(tǒng)的衛(wèi)生
①適量飲水②及時排尿③保持尿道外口清潔
3、皮膚的結構
表皮:角質化細胞;深層細胞
真皮:血管和神經末梢
五、教學后記
八年級生物《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知識點
八年級生物《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知識點
一、尿的形成與排出
1、概念: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如汗水、尿液以及呼出的二氧化碳。
排遺:食物消化后的殘渣形成的糞便排出體外的過程。
2、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腎臟:形成尿的場所;輸尿管:輸送尿液至膀胱;膀胱:暫時貯存尿;尿道:排尿的通道
3、腎由100萬個腎單位組成,每個腎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組成
4、尿的形成
血液(水、無機鹽、尿素、血細胞、大分子蛋白質、葡萄糖)(血細胞、大分子蛋白質)(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
腎小管重吸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無機鹽)形成尿液(水、無機鹽、尿素)
5、排尿的意義:不僅可以排出廢物,還對調節(jié)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二、人糞尿的處理
1、人糞尿的價值:作為農家肥
特點是:來源廣、養(yǎng)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和成本低。
2、人糞尿的無害化處理
方法:建沼氣池、高溫堆肥、建生態(tài)廁所
作用:殺死各種病菌、蟲卵,分解有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
課后練習
1.下列物質中,不屬于人的排泄產物的是()
A.尿液B.糞便C.汗液D.呼出的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是人體內的氧氣和碳元素結合的產物。
而尿液、糞便和汗液是由液體或固體經由人體吸收后形成的產物或由人體腺體的分泌物。
2.腎臟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它在人體內的位置是()
A.腹腔后壁、脊柱兩側B.胸腔,左右各一個
C.胸腔中部偏左,左右兩肺之間D.腹腔的上方偏右
答案:B
解析: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體內的代謝產物,同時經過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質,腎位于脊柱兩側,左右各一個,緊貼腹腔后壁,居腹膜后方。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腎臟的結構和功能。
3.人體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腎臟B.肝臟C.輸尿管D.膀胱
答案:A
解析:人體將代謝終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排出體外的過程叫排泄,排泄有三條途徑: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氣體的形式通過呼吸系統(tǒng)排出,二、水、無機鹽、尿素等廢物以尿的形式通過泌尿系統(tǒng)排出,是人體排泄的主要方式,三、水、無機鹽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過皮膚排出,泌尿系統(tǒng)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膀胱的作用是貯存尿液,輸尿管將尿液輸送到膀胱,尿道是尿液排出的通道,腎臟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基本單位是腎單位,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具有分泌膽汁并能解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