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建筑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22初中中國古代歷史知識點: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初中中國古代歷史知識點: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一、科技名著
1、《本草綱目》--明代,李時珍,醫(yī)藥學家。這是一本規(guī)??涨暗乃幬飳W著作。這本巨著,總結(jié)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y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yī)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廣為流傳到國外,被翻譯成多種文字。
2、《天工開物》--明代,宋應星,科學家。這是一本科技巨著,對我國古代的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jié),并廣為流傳到國外,被翻譯成多種文字?!短旃ら_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3、《農(nóng)政全書》--明代,徐光啟,農(nóng)學家?!掇r(nóng)政全書》全面總結(jié)了我國古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先進經(jīng)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nóng)學的創(chuàng)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nóng)業(yè)科學巨著。
二、明長城和北京城
(一)明長城:東起遼東、西至嘉峪關,總長萬余里。長城是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同時又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
(二)北京城: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經(jīng)過大規(guī)模的擴建和改造發(fā)展起來的。后明朝明成祖朱棣(dì)進行大規(guī)模擴建,并正式遷都北京。
明朝北京城有宮城、皇城、內(nèi)城和外城。宮城即紫禁城(今稱故宮)。北京城的建筑,以宮殿為重點,其中最為雄偉壯麗的是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小說和戲劇
(一)小說
明朝時,最著名的是長篇章回體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和《西游記》
1、《三國演義》--元末明初,羅貫中。這部小說以三國的史實為基礎,充分利用文學手段,生動地描寫了魏、蜀、吳三國之間政治、軍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種矛盾沖突,也反映了人民群眾要求統(tǒng)一的強烈愿望。是我國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我國最為流行的長篇歷史小說之一。
2、《水滸傳》--元末明初,施耐庵。書中以官逼民反為主題,揭示了從皇帝到各級貪官污吏的丑惡嘴臉,描寫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漢反抗官府壓迫的武裝斗爭,通過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成功地塑造出一批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端疂G傳》運用白話描寫故事進程和人物性格,洗練明快,生動傳神。
3、《西游記》--明代中期,吳承恩。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神話小說,描寫唐僧師徒四人取經(jīng)的艱難歷程,突出刻畫了膽大藝高、愛憎分明、滿懷智慧的孫悟空這一神話英雄。作者運用大膽的想象和夸張的筆調(diào),勾畫出神奇光怪的情景,抒發(fā)了鏟除邪惡勢力的愿望。
(二)戲劇
《牡丹亭》--明朝后期,湯顯祖。他是當時最負盛名的戲劇家。這部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神奇的愛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禮教,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
延伸閱讀
初中中國古代歷史知識點:明朝的對外關系
初中中國古代歷史知識點:明朝的對外關系
一、鄭和下西洋
1、西洋地理概念:文萊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洋一帶海域及沿岸地區(qū)稱為西洋。
2、鄭和下西洋的目的:
明成祖稱帝后,派鄭和率領船隊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國富強,同時也用中國的貨物去換取海外的奇珍。
3、鄭和下西洋的經(jīng)過: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率船隊7次下西洋,規(guī)模之浩大,在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鄭和的船隊先后到達亞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4、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鄭和的遠航,時間之長,規(guī)模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qū)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chuàng)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網(wǎng),為人類的航海事業(yè)作出了偉大貢獻。
二、戚繼光抗倭
1、倭寇(元未明初,時人稱日本為倭寇)
2、倭患(明朝中期,倭寇猖獗,時稱倭患)
3、戚繼光抗倭經(jīng)過: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到東南沿海抗倭,南下浙江。1561年率軍在浙江臺州九戰(zhàn)九捷殲滅倭寇一萬多人。此后又率軍進入福建、廣東,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4、評價: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zhàn)爭是一場反侵略的戰(zhàn)爭,他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和愛國主義者。
初中中國古代史知識點梳理:盛唐氣象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工作!你們清楚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初中中國古代史知識點梳理:盛唐氣象”,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中國古代史知識點梳理:盛唐氣象
一、經(jīng)濟的繁榮
1、農(nóng)業(yè):墾田面積逐漸擴大,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不斷改進,發(fā)明并推廣了一些重要的生產(chǎn)工具,如曲轅犁(耕作工具)和筒車(灌溉工具),重視興修水利工程。
2、手工業(yè):①紡織業(yè)品種繁多,尤以絲織工藝水平最高,蜀錦(四川地區(qū))冠于全國;②陶瓷器生產(chǎn)水平也很高,南方的代表:越窯的青瓷(如冰如玉),秘色瓷是青瓷中的精品;北方的代表邢窯的白瓷(類雪似銀);唐三彩(陶器)造型精美,色彩亮麗,是世界工藝的珍品,最為著名;③造船業(yè)、礦冶業(yè)、造紙業(yè)等頗具規(guī)模。
3、商業(yè)繁榮:都城長安規(guī)模宏偉,布局嚴整對稱,街道寬敞整齊,商業(yè)繁榮,城內(nèi)市坊分開(東市西市為商業(yè)區(qū),坊為居民區(qū)),既是當時中國政冶、經(jīng)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與交融
1、唐與吐蕃(bō):
(1)吐蕃概況:唐太宗時,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統(tǒng)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2)①友好交往: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贊普松贊干布,帶去了谷物種子、藥材、茶葉、工藝品以及歷法、科學技術方面的書籍。
唐中宗時,把金城公主嫁給贊普尺帶珠丹(見證民族友好交往的歷史史料:和同為一家、唐蕃會盟碑)。
②意義(作用):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也增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
2、民族政策: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地區(qū)的各族首領尊奉為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三、開放的社會風氣
1.精神風貌:昂揚進取、積極向上。
2.社會風氣:兼容并蓄(xù),剛健豪邁的尚武風氣盛行一時。
四、多彩的文學藝術
1、唐詩:
地位: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
2、書法與繪畫:
初中中國古代史知識點梳理: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大家在仔細規(guī)劃教案課件。必須要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中國古代史知識點梳理: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中國古代史知識點梳理: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1、北宋的建立:時間、人物、都城、政權
2、遼(契丹)的建立。
3、北宋為贏得與遼的和平付出多大代價?出現(xiàn)什么結(jié)果?
4、西夏的建立。
5、北宋為贏得與夏的和平付出多大代價?出現(xiàn)什么結(jié)果?
預習任務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
916年稱帝,建立契丹政權
定都上京,后來改國號為遼
幽云十六州
后周大將趙匡胤
960年建立宋朝
定都汴京,史稱北宋
澶州之戰(zhàn)
澶淵之盟
黨項族首領元昊
1038年稱大夏國皇帝,定都興慶,史稱西夏。1044年宋夏和約
二、碰撞中的融合
如何認識宋遼、宋夏之間的戰(zhàn)爭性質(zhì)?
契丹族、黨項族與漢族融合的表現(xiàn)有哪些?
學會農(nóng)耕
任用漢人為官
學會漢族的政治制度
模仿漢字創(chuàng)造文字
學習漢族的生活習俗
一、填空
1、______年,后周大將_______建立宋朝,定都______,史稱北宋。北宋統(tǒng)一了___________的廣大地區(qū)。
2、______年,契丹首領________稱帝,建立契丹政權,定都______。后來契丹改國號為______。
3、在“澶淵之盟”中,北宋每年送給遼銀、絹等錢物,稱為______。960趙匡胤汴京中原和南方916耶律阿保機上京遼歲幣二、選擇題
1、北宋澶州之戰(zhàn)的主戰(zhàn)派宰相是A、李綱B、文天祥C、寇準D、趙普∨2、宋遼澶淵之盟在客觀上起的重要作用是
A、增強了契丹的實力
B、延緩了北宋的滅亡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維持了長期和平∨三、材料閱讀
自契丹取燕薊以北,拓跋自得靈夏以西,其間所生英豪,皆為其所用。得中國土地,役中國人力,稱中國位號,仿中國官屬,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刊,用中國車服,行中國法令。是二敵所為,皆與中國等。
從這段材料中找出遼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任用漢人為官,學習漢族的政治制度,
學習中原文化,學習漢族的生活習俗。
四、設計圖表遼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機上京北宋960年漢族趙匡胤汴京西夏1038年黨項族元昊
興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