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22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創(chuàng)新教案。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容。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創(chuàng)新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己亥雜詩》教學研究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詩歌中的重點字詞及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誦讀、自學、解析、賞析、背誦、練習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領會作者拳拳愛國之心。
教學重點:體會詩歌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領會作者拳拳愛國之心。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可由解釋詩題中的“己亥”導入)
這一年,是鴉片戰(zhàn)爭的前一年,曾經(jīng)強盛的大清帝國行將沒落;這一年,腐朽沒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大肆打壓,官吏貪污腐敗,百姓民不聊生;這一年,力主改革時弊龔自珍憤然辭官南下,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在了315首日記體組詩中;這一年是1839年,道光19年,農(nóng)歷己亥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龔自珍寫于己亥年的雜詩當中的一首。
二、作者簡介:
龔自珍:一名鞏祚,字璱人,號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學家。48那年憤然辭官南歸。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jīng)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
三、朗讀詩歌
1、錄音范讀
2、學生自讀
3、教師泛讀
4、劃分節(jié)奏
己亥/雜詩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四、自主學習
1、小組討論詩歌各句中字詞主要意思
2、匯報交流
A.浩蕩離愁白日斜:浩蕩:廣大無邊。離:離開京城、朝廷。白日:太陽(白日依山盡。)
B.吟鞭東指即天涯:吟鞭:鳴鞭。即:走向。
C.落花不是無情物:落紅:落花。
D.化作春泥更護花:花:暗指朝廷、國家。3.總結全詩:滿懷離愁面對夕陽西下,鳴鞭東指從此浪跡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鮮花。
五、譯文欣賞,整體感知
1、在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作者哪些感情?
2、你覺得哪種感情更占上風?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明確:一二句:通過寫景表現(xiàn)詩人辭官南歸的愁苦心情,通過動作描寫表現(xiàn)離去時的決絕。三四句:抒情。以落紅自比,表明自己仍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
前兩句:辭官離京(抒情、敘事)
后兩句:以落紅自喻,闡明心志。(借代、比喻、議論)
感情:離別憂傷——回歸喜悅——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六、品讀感悟
一二句寫龔自珍報國無門,終于辭官回歸杭州故里,心情十分苦悶。用“浩蕩”來形容愁之深、之久。用夕陽西斜來烘托離愁,更為愁緒抹上了一層重重的色彩。以夕陽西沉、暮色蒼茫的氣氛強化了詩人離京時的眷戀、悵惘、失落、孤獨的情懷。甩響馬鞭,奔向遙遠的天涯,從此和朝廷天各一方,決然離開京城,湮沒于滾滾紅塵之中。
三四句運用比喻,把落紅比喻為辭官后的自己,花比為國家和朝廷,言外之意,雖然辭官,但在國家需要時,也愿意效力,抒發(fā)自己愿為朝廷效力的決心。
(可以對整首詩進行賞析,也可以對單獨的某個句子或某個字進行賞析。)
七、主題探究
主旨: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限愁思,表達了詩人的政治理想至死不渝的執(zhí)著態(tài)度。
1、對國家民族的那份執(zhí)著的忠忱。
2、不甘于沉淪,為國家民族貢獻力量。
3、犧牲自己,培養(yǎng)后人的無私奉獻精神。
八、作業(yè)安排:
1.背誦全詩。
2.隨堂小練習:
①本詩中那句表達了作者報效祖國的愿望:
②本詩中那句表達了作者對京城的眷戀和深切的離別情緒:
九、板書設計:
己亥雜詩
龔自珍
一二句寫浩蕩離愁,黯淡宦情,揮鞭遠離京師。
三四句寫不甘退伏,憧憬未來,寄予愛國情懷。
編輯推薦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教案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詩句,體味詩情,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并積累名句。
3、了解詩歌情景交融、情趣盎然的特點,體會詩歌不同的藝術風格。
2學情分析
這篇文章是八年級下冊的最后一篇課文,在經(jīng)過了七、八年級整兩個學年的學習,學生對于古詩文都有了一定的閱讀分析和解讀鑒賞的能力,但是這五首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體裁、篇幅、藝術風格和表達的思想情感都各不相同,并且還要求能夠全文背誦和默寫,學生學習和完全理解與掌握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教學時,可參照“課文說明”和“有關資料”給學生作一些必要的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介紹,引起他們的閱讀興趣;也應引導學生了解詩歌的特點,理解作者精巧的構思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的能力。
3重點難點
1、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格調美,培養(yǎng)審美情趣,陶冶情操。
2、誦讀詩歌,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味詩情,明確詩歌主旨,并積累名句。
4教學過程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導入新課
有一位人物,他在鴉片戰(zhàn)爭之前就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經(jīng)進入“衰世”,是“日之將夕”;他批判封建統(tǒng)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會沒落趨勢、呼喚改革風雷的風氣。他是中國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他就是龔自珍。
活動2【活動】作家作品簡識
1、作家介紹:
龔自珍(1792—1841),號定庵,浙江杭州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詩人。官至禮部主事,辭官南歸主講于書院。詩氣勢縱橫,有《龔自珍全集》。他且開一代新詩風的大詩人,作品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突出的社會現(xiàn)實內涵。在藝術表現(xiàn)上,縱橫恣肆,狂放不羈,體現(xiàn)出嶄新的獨創(chuàng)精神,代表了清詩的成熟個性面貌,被譽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詩人,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2、寫作背景簡介: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鴉片戰(zhàn)爭的前一年,龔自珍已48歲,對清朝統(tǒng)治者大失所望,毅然決然辭去官職,回歸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雞毛寫在賬簿紙上,投入一個竹筐里。后來共“得紙團三百十五枚,蓋作詩三百十五首也”,這就是著名的《己亥雜詩》──那一年是己亥年。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
活動3【講授】課文解讀
(二)、詩歌內容學習:
1、朗讀全詩
2、理解個別字詞的含義
浩蕩:無限。指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吟鞭:指詩人鳴鞭。同題詩有“賴是搖鞭吟好詩”句。
東指:指東方故里。
天涯:相對京城而言的歸途。
3、詩歌內容理解:
滿懷離愁而對夕陽西下,
鳴鞭東指從此浪跡天涯。
凋落的花朵并非無情無義,
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鮮花。
4、詩歌結構分析
一二句寫浩蕩離愁,黯淡宦情以“落紅”自喻
三四句寫不甘退伏,憧憬未來寄予愛國情懷
夕陽西下→吟鞭東指→落花自比
浩蕩離愁→輕松愉快→有所作為
(三)、研讀詩句,理解詩歌主旨
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蹦闶窃鯓永斫獾??從這兩句詩中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
這兩句詩的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聯(lián)想:一片片飛花離開故枝紛紛墜落,在那一叢叢花樹下堆砌起來,化作紅粉香泥,養(yǎng)護新苗新花。詩人以落花自喻,向春天發(fā)誓:我們這片落花啊,絕不是無情的廢物?;錃w根,最后化作春泥了,我們也還要去滋潤未來的花,去孕育未來的五彩繽紛的春天。
今天用此來表達為了美好事物勇于獻身的精神。即使自己像花一樣凋謝了,也要化作“春泥”去護花,為社會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2、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抒發(fā)作者離京南返的愁緒;表示自己雖已辭官,但仍決心為國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豐富的思想感情。
活動4【練習】當堂練習
1、熟練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2、理解填空
本詩中詩人從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guī)律中得到啟發(fā),富有哲理的句是:
這一句,運用,表明詩人的心志:雖然辭了官,仍然會;為培育人才來維護自己崇高理想而的情懷。后人也常用此來比喻。
3、拓展延伸:
古詩中寫花的名句不少,請寫出二句你積累的有關“花”的詩句來
(1),。(2),。
已亥雜詩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已亥雜詩
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導入新課
有一位人物,他在鴉片戰(zhàn)爭之前就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經(jīng)進入“衰世”,是“日之將夕”;他批判封建統(tǒng)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會沒落趨勢、呼喚改革風雷的風氣。他是中國改良主義運動的先驅人物,他就是龔自珍。
活動2【活動】作家作品簡識
1、作家介紹:
龔自珍(1792—1841),號定庵,浙江杭州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詩人。官至禮部主事,辭官南歸主講于書院。詩氣勢縱橫,有《龔自珍全集》。他且開一代新詩風的大詩人,作品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突出的社會現(xiàn)實內涵。在藝術表現(xiàn)上,縱橫恣肆,狂放不羈,體現(xiàn)出嶄新的獨創(chuàng)精神,代表了清詩的成熟個性面貌,被譽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詩人,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2、寫作背景簡介: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鴉片戰(zhàn)爭的前一年,龔自珍已48歲,對清朝統(tǒng)治者大失所望,毅然決然辭去官職,回歸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雞毛寫在賬簿紙上,投入一個竹筐里。后來共“得紙團三百十五枚,蓋作詩三百十五首也”,這就是著名的《己亥雜詩》──那一年是己亥年。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
活動3【講授】課文解讀
(二)、詩歌內容學習:
1、朗讀全詩
2、理解個別字詞的含義
浩蕩:無限。指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吟鞭:指詩人鳴鞭。同題詩有“賴是搖鞭吟好詩”句。
東指:指東方故里。
天涯:相對京城而言的歸途。
3、詩歌內容理解:
滿懷離愁而對夕陽西下,
鳴鞭東指從此浪跡天涯。
凋落的花朵并非無情無義,
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鮮花。
4、詩歌結構分析
一二句寫浩蕩離愁,黯淡宦情以“落紅”自喻
三四句寫不甘退伏,憧憬未來寄予愛國情懷
夕陽西下→吟鞭東指→落花自比
浩蕩離愁→輕松愉快→有所作為
(三)、研讀詩句,理解詩歌主旨
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你是怎樣理解的?從這兩句詩中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
這兩句詩的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聯(lián)想:一片片飛花離開故枝紛紛墜落,在那一叢叢花樹下堆砌起來,化作紅粉香泥,養(yǎng)護新苗新花。詩人以落花自喻,向春天發(fā)誓:我們這片落花啊,絕不是無情的廢物。花落歸根,最后化作春泥了,我們也還要去滋潤未來的花,去孕育未來的五彩繽紛的春天。
今天用此來表達為了美好事物勇于獻身的精神。即使自己像花一樣凋謝了,也要化作“春泥”去護花,為社會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2、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抒發(fā)作者離京南返的愁緒;表示自己雖已辭官,但仍決心為國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豐富的思想感情。
活動4【練習】當堂練習
1、熟練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2、理解填空
本詩中詩人從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guī)律中得到啟發(fā),富有哲理的句是:
這一句,運用,表明詩人的心志:雖然辭了官,仍然會;為培育人才來維護自己崇高理想而的情懷。后人也常用此來比喻。
3、拓展延伸:
古詩中寫花的名句不少,請寫出二句你積累的有關“花”的詩句來
(1),。(2),。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優(yōu)秀教案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優(yōu)秀教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領悟作者情感,體會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3、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4、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方法】讀好詩句,整體把握,誦讀賞析,領悟情感,拓展延伸
1、要求學生反復閱讀課文,畫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語句,提出問題。
2、畫出你對課文感悟最深的地方,并寫上評語。
3.誦讀詩歌,揣摩詩歌中優(yōu)美精練的語言,并把握詩歌的主題思想。
4.對古詩詞方面的知識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媒介】PPT課件,班班通。
【課時安排】一課時
【設計理念】
充分地研讀教材、把握教材,抓準教學的重難點,并在教學設計時將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踏實訓練,與初中階段新課標的閱讀要求貫徹到教學中,在學生自學自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我適當?shù)狞c化引導學生學習、學會學習方法、形成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情感的體驗是必然的催化劑和目的。
【教學過程】
一、以錯字板書激趣,營造學習氛圍
1、以前我們學的詩多是唐宋時期的作品,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距今僅一百多年,清代龔自珍的一首詩。
2、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精品教學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能力
(1)朗讀背誦并默寫《己亥雜詩》。
(2)聯(lián)系作者寫作背景,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3)初步感知本詩的表達特點。
⒉過程與方法
讀好詩句,整體把握,誦讀賞析,領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希望社會變革和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在誦讀的基礎上,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PPT課件
【設計理念】
充分地研讀教材、把握教材,抓準教學的重難點,并在教學設計時將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踏實訓練,與小學高年段的閱讀要求貫徹到教學中,在學生自學自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我適當?shù)狞c化引導學生學習、學會學習方法、形成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情感的體驗是必然的催化劑和目的。
【教學過程】
一、以錯字板書激趣,營造學習氛圍
1、以前我們學的詩多是唐宋時期的作品,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距今僅一百多年,清代龔自珍的一首詩。
2、板書:已亥雜詩(把“己”寫成“已”)
3、指名讀課題,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書寫并指正(請學生講解并總結“己”和“已”的區(qū)別和怎樣記住它們的字形。)
4、全班齊讀課題,解釋詩題
①讀了課題你們知道詩題的意思嗎?誰來說一說?(課前學生已經(jīng)通過查字典和翻閱工具書,明白“己和亥”兩字的意思,學生自己匯報: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詩題就是1839年。然后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和查閱資料了解到這首詩是龔自珍在辭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見所思所想記錄成315首日記體組詩。)
②在1840年,你們知道中國發(fā)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嗎?(學生根據(jù)課前的搜集匯報:鴉片戰(zhàn)爭。)
③小結:這一年,正是鴉片戰(zhàn)爭的前一年,曾經(jīng)強盛的大清帝國行將沒落。腐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大肆打壓,官吏貪污腐敗,百姓民不聊生。這時候,龔自珍寫下了我們要學的這首詩,這是第220首。(PPT出示)
5、簡介龔自珍
學生把自己課前查閱并收集到的龔自珍資料在班上以小組形式進行匯報展示?!驹O計意圖】雖然本詩所表現(xiàn)的時代與學生相距太遠,平時缺少此積累。但為了不低估學生的潛力,我還是采用以學生課前搜集和預習匯報為主,教師補充為輔的教學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細心的習慣,以錯字板書激趣,營造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走進文本。
二、初讀全詩,整體把握
完成“自主學習”部分
1、自由讀詩:①讀準字音,停頓正確地讀順詩句。
2、看看通過自學,能讀懂什么?
小結:同學們自學能力真強,自主學習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設計意圖】從讀順詩句到借助注釋與工具書,以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給六年級學生自學自悟,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是后面交流、匯報。
完成:“師生誦讀部分”
1、指名讀,齊讀,練讀。(糾正字音與停頓)
2、師配樂范讀。
同學們都讀得這么投入,我也被你們的朗誦感染了,我也想讀一讀。
3、學生再配樂讀整首詩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自讀自悟,給學生個性解讀的時間和情境,在學生讀上癮的基礎上,我用羨慕的語氣求得我示范配樂朗誦的機會,讓學生在傾聽比較中更激發(fā)想讀的欲望。
借助工具書理解詩句的意思,匯報交流
學生小組自由交流,解決以下內容:
(1)九州生氣恃風雷:
“生氣”真的是指的中國“發(fā)脾氣”嗎?在這里用“生機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這種說法更符合前文“九州”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
(2)萬馬齊喑究可哀:萬馬啞了畢竟讓人覺得悲哀。
(3)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擻”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個年代“拘”著什么“格”嗎?(清朝的死板、單一、陳舊的八股科舉制度來選拔人才,用“四書五經(jīng)”禁錮人們的思想)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陳舊的制度,選拔任用各個方面的人才。
【設計意圖】這一過程讓學生們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夠初步理解該詩內容,獲得成功的喜悅,也是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進行學習能力實踐的最佳機會。引導交流的時候,針對學生學習的難點進行指導,不在自學能學懂的地方花費時間,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初步理解詩意能幫我們更好地讀書。讀全詩說說這首詩大概講了什么?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文本內容,是學習的第一步,也是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一步。教學過程中不著痕跡地滲透這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教師梳理歸納:通過自學,大家初步明白了詩句的意思,也都覺得對“萬馬齊喑”“風雷”這些詞的理解有些模糊。我們就從這第一句開始,深入讀書,共同學習。
【設計意圖】直接引入教學重難點的學習,將有限學習時間用在教學關鍵點的刀刃上。
三、深入詩意,理解詩情
初讀時,我們大體了解了詩意,現(xiàn)在我們再讀全詩,透過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樣的畫面?
1、學生細細地讀詩,自己想象畫面
2、小組匯報交流,討論想象到的畫面
小結:剛才聽了每個小組的發(fā)言,老師被你們陶醉了,同學們真會讀詩,通過自己的朗讀,想象到了這么多生動的畫面,了不起!
如:
匯報全詩之后,細學第一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A、一提到“萬馬”你想到的是什么詞?(萬馬奔騰、萬馬齊鳴)那是何等熱鬧、壯觀!而這“萬馬齊喑”呢?看到這個詞語你眼前出現(xiàn)的是怎樣的場面?
B、這里龔自珍真說的是大清朝的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從哪里讀出來的?
聯(lián)系上文“九州”知道說的是“舉國上下死氣沉沉的局面”。
C、這“舉國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樣的死氣沉沉呢?結合課前搜集到的資料說說。
學生交流匯報之后,教師隨機補充:
(1)(ppt圖片1)英法聯(lián)軍打到家門口的時候,皇帝居然帶老婆兒子、軍機大臣、王公貴族,逃之夭夭。讀“萬馬齊喑”!
(2)(ppt圖片2)這是大清朝的官員們。面對趾高氣揚的列強,大氣都不敢出。只顧得貪污腐敗,剝削欺壓人民!(ppt圖片3)這是當年外國人拍攝中國煙民做成的明信片,東亞病夫的形象世界流傳?!爸性瓗谉o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啊!
(3)(ppt圖片4)百姓流離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經(jīng),工不能作,哀號遍野的豈止十萬百萬千萬啊!這是當時官府的施粥場景,有這樣一個母親,因為貧病,兒剛死在懷中,可憐的母親還在心中悲叫著:“兒且勿死,為娘今日趁一粥”,還“掩懷拭淚不敢哭”……
看到這一切,用一個詞說說你此刻的情緒:(悲哀、憤恨……)這萬千情緒同樣也翻滾在龔自珍的腦海,他選擇了最能表達他此刻情緒的一個字:“哀”
大家讀讀這行詩。
【設計意圖】此詩中的“萬馬齊喑”既是全文的教學重點、難點、又是關鍵點。這個意象所表達的情感“哀”是上文“九州生氣恃風雷”的原因,也是下文“我勸天公重抖擻”的基礎,抓住這個詞,就是抓住了教學的重點。突破這個難點采用了多種方法,使得文本的內涵豐富起來。同時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時代,感受與激發(fā)情感。教學時不僅將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實到位,而且生發(fā)了學生情感的震蕩與共鳴。抓住語言訓練的關鍵點、內容理解的重點、學生學習的難點,進行扎實的、有層次地語言訓練。
正因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著一場大的變革的風雷來喚醒這九州的生氣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氣”是怎樣的?(板書:九州生氣)用平時積累的詞語說說。(國泰民安、生機勃勃、安居樂業(yè)……)
2、剛才同學們說到“風雷”是巨大的社會變革,你希望這風雷滌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風雷一般強大、一般迅疾的變革啊!這滿心期盼你能讀出來嗎?(讀第一行詩)讀!讓這場變革來得更快些!讀!讓這場變革來的更猛烈些吧!讀!
小結:盼望著九州生氣,可偏偏生活在這樣萬馬齊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來在讀這兩行詩。
同學們與龔自珍一樣有著深切的悲憤,滿懷的激昂啊!放聲讀吧!
匯報詩的第二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家讀讀后一句。他勸誰?勸什么?怎樣勸?(多名學生匯報交流:用自己的話和表演來勸說)
小結:1、這首詩寫下后不到一年,英國的大炮首先轟開了國門,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硝煙讓這個本已貧困的國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chuàng)。讀!
2、距離這首詩不過三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失敗英法聯(lián)軍火燒了圓明園,陸續(xù)簽訂了19個不平等的條約。讀
3、甲午海戰(zhàn)敗了,百日維新敗了,八國聯(lián)軍侵華,國家危急了啊!再讀!
讀全詩:師生共同誦讀:師讀第一句,生讀第二句。
【設計意圖】
1、學生能理解的地方以讀代講,讓學生在充分的讀中感知、感悟、借助充分地讀體會感情。教學環(huán)節(jié)簡明,符合情境情感的發(fā)展需要。
2、從詞的解釋理解到詩文前兩行的誦讀、理解、感悟、體會……再到全詩兩句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教學過程既是是聯(lián)系上下文學習方法的訓練,也是處理教材第二個層次整體觀念的體現(xiàn)。
四、誦全詩,明情感,感悟寫作方法
1、將整首詩完整的讀讀,龔自珍在這首詩里表達了怎樣的愿望,你一定會有更深切的感受。學生交流匯報,
①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愿望?
這首詩通過描寫當時社會政治死氣沉沉的狀況,表達了詩人希望社會變革和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愿望。
②帶著這樣的期盼,誰能來誦誦這首詩?全班誦讀。
2、感悟寫作方法
這看不見摸不著的情緒,作者通過創(chuàng)造了“萬馬”“風雷”“天公”這樣浩大的意象來表達。這樣“創(chuàng)景抒情”的表達方法與我們常見的“借景抒情”“觸景生情”既相通又相異,也表現(xiàn)出龔自珍極高的藝術成就。課下大家還可以再去讀讀龔自珍其他的詩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設計意圖】回到全詩的整體,帶領學生整理和內化學習的內容,回顧課始時候的質疑,同時是對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反饋。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五年級語文《己亥雜詩》教學教案
五年級語文《己亥雜詩》教學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詩歌中的重點字詞及主要內容。
2、能力目標: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誦讀并背誦詩歌。
3、情感目標:領會作者的拳拳愛國之心。
重點: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誦讀并背誦詩歌。
難點:領會作者的拳拳愛國之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一年,是鴉片戰(zhàn)爭的前一年,曾經(jīng)強大的清帝國行將沒落;這一年,腐朽沒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大肆打壓,官吏貪污腐敗,百姓民不聊生;這一年,力主改革時弊的龔自珍憤然辭官南下,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在了315首日記體組詩——《己亥雜詩》中;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農(nóng)歷己亥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龔自珍寫于己亥年的雜詩當中的一首。
二、呈現(xiàn)目標
三、解題
《己亥雜詩》共315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這一年作者憤然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迎眷屬,往返途中將見聞感受寫成三百一十五首雜詩,統(tǒng)名曰《己亥雜詩》。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鴉片戰(zhàn)爭的前一年。本文選自《己亥雜詩》的第五篇。
四、作者簡介
龔自珍,號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當局排擠,48歲那年憤然辭官南歸。他詩、文、詞各體兼長,并精通經(jīng)學、文字學和史地學。文章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行文獨具風格,于蘊藉中洋溢著激情,于客觀描述中寄托著深意,詩歌瑰麗奇肆,成就尤大。有《龔定庵全集》。
五、朗讀全詩
1.教師范讀,學生輕吟。
2.全體學生齊讀并背誦。
六、理解詩句
①句:在無邊無際的離愁中,眼看夕陽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離開京師回南方,馬鞭東指,從此便同朝廷遠隔了。
③④兩句: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有新花生長。
七、理解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景。望著夕陽西下,牽動了作者廣闊無邊的離愁別恨,這離別之愁,不僅是離別家眷,更是離別朝廷。詩人的馬鞭所指,東即天涯海角,可見辭官的決心之大。但辭官不等于放棄理想,亦未割斷自己與朝廷的感情牽連。
后兩句抒情。落紅并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懷戀大自然,即使委落塵埃,也要化作春泥,護育新花生長。作者以落紅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詩后兩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愛民之心的形象體現(xiàn)。
八、小結全文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達了詩人政治理想至死不變的執(zhí)著態(tài)度。作者以“落紅”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尋味。
九、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完成練習冊。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讀、背、誦本詩。
2、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作者寫作背景,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3、初步感知本詩的構詩與表達特點。
【教學重難點】
詩句1-2行表達的內容與表現(xiàn)的情感。(難點)
詩句3-4行表現(xiàn)的情感
【設計理念】
充分地研讀教材、把握教材,抓準教學的重難點,并在教學設計時將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踏實訓練,與小學高年段的閱讀要求貫徹到教學中,始終實在地引導學生學習、學會學習方法、形成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情感的體驗是必然的催化劑和目的。
【教學過程】
一、明題,知背景,營造學習氛圍。
以前我們學的詩多是唐宋時期的作品,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距今僅一百多年,清代龔自珍的一首詩。仔細看老師寫課題,請書空一起寫。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公開課教案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教案
【教材解析】
《己亥雜詩》(其五)是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2016年新編)第五單元第20課古代詩歌五首第五首。
《己亥雜詩》共315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這一年作者憤然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迎眷屬,往返途中將見聞感受寫成三百一十五首雜詩,統(tǒng)名曰《己亥雜詩》。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鴉片戰(zhàn)爭的前一年。本文選自《己亥雜詩》的第五篇。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領悟作者情感,體會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3、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4、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方法】讀好詩句,整體把握,誦讀賞析,領悟情感,拓展延伸。
1、要求學生反復閱讀課文,畫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語句,提出問題。
2、畫出你對課文感悟最深的地方,并寫上評語。
3.誦讀詩歌,揣摩詩歌中優(yōu)美精練的語言,并把握詩歌的主題思想。
4.對古詩詞方面的知識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媒介】PPT課件,班班通。
【課時安排】一課時
【設計理念】
充分地研讀教材、把握教材,抓準教學的重難點,并在教學設計時將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踏實訓練,與初中階段新課標的閱讀要求貫徹到教學中,在學生自學自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我適當?shù)狞c化引導學生學習、學會學習方法、形成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情感的體驗是必然的催化劑和目的。
【教學過程】
一、以錯字板書激趣,營造學習氛圍
1、以前我們學的詩多是唐宋時期的作品,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距今僅一百多年,清代龔自珍的一首詩。
2、
小學教案 己亥雜詩
《己亥雜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1792-1841)創(chuàng)作的一組詩集。己亥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這一年作者48歲,因厭惡仕途,辭官離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屬,又往返一次。龔自珍所作詩文,提倡鈥湼ㄢ€濃€湼母鐔€?,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依`虐惹欏V鰲都漢ピ郵飯?15首。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組詩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這年龔自珍辭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屬,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難中的人民,不禁觸景生情,思緒萬千,即興寫下了一首又一首詩,于是誕生了《己亥雜詩》。在這路途中,龔自珍一有感觸便寫下來,扔進簍里。他珍惜詩篇,315首詩一首都沒丟。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己亥雜詩》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議時政,或述見聞,或思往事,題材十分廣泛,內容復雜,大多借題發(fā)揮,抨擊社會。龔自珍生活在鴉片戰(zhàn)爭前夕。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主張改革內政,抵抗外國侵略?!都汉ルs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的痛心疾首,言語之間多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計堪危,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愿望?!都汉ルs詩》多用象征隱喻,想象豐富、奇特,運用多種手法寫景抒情。
作者簡介:
龔自珍像 龔自珍(1792~1841),字璱(s貓)人,號定庵(ān)。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于江蘇丹陽云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鈥湼ㄢ€?、鈥湼耐尖€潱衣肚逋持握叩母?,洋依`虐惹?,睖o親佑€溔倌昀吹諞渙麾€?。著有《定庵文集×P舸嫖惱?00余篇,詩詞近800首。有《定庵全集》。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創(chuàng)新教案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量教案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太陽》創(chuàng)新教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太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生字,認字13個,會寫6個字。認識新筆畫“橫撇”“豎折折鉤”。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使學生認識人類離不開太陽,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后羿射日》的故事、字詞卡片。
2、學生可在課前搜集太陽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猜謎引入:
今天,我們班里來了位神秘的客人,請大家猜猜它是誰?一位老公公,面孔紅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時來上工。它是誰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兒歌《太陽》。齊讀課題。
二、配樂欣賞:
運用掛圖向學生展現(xiàn)課文描繪的幾個畫面,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老師進行范讀,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
(教師的范讀有音樂與畫面的襯托,會深深地吸引學生。學生從感官上、心靈上能感受到兒歌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最大潛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自學
1、認真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學會它。
2、拭出你最喜歡的一行詩,多讀幾遍。
3、有不懂的地方打上小“?”,一會兒和同學們研究解決。
四、識字
1、同桌互相檢查字音,全讀對了的,給他畫面小紅旗。
2、開火車抽讀生字卡片,比比哪組同學讀得又快又好。
3、你還有哪個字不認識?請老師和同學幫忙。
4、你能給這些字找朋友嗎?選你喜歡的一個詞語說一句話。
(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一定會掃清生字的障礙。尤其是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把不認識的字再通過請教別人多讀幾遍,使認字過程落得扎扎實實。)
五、寫字。
1、記字形:“水”用數(shù)筆畫的方法來記,強調左邊是橫撇?!傍B”字可教學順口溜:“撇是鳥頭一撮毛,點上眼睛明又亮。身子弓來爪子短,站樹枝叫喳喳?!薄?br> 2、學習新筆畫:橫撇、豎折折鉤。
3、指導寫字。重點指導“水”和“鳥”“出”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太陽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它為了給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每天早早起床,勤奮地工作著。讓我們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誦讀,評價
1、選句朗讀。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還可以請你的小伙伴給你評一評。
2、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好幾行詩中“跳”“冒”“叫”“唱”等詞語的感情,讓學生做做動作來體會詩中用詞的準確,體會日出的美麗景色。
3、讀全文,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自由做動作,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語文教學以朗讀訓練為經(jīng),語言訓練為緯。教學中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讀中體味語言美。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日出的奇妙,讀出對太陽的贊美。)
三、寫字
指導學生寫剩余的幾個生字。教師指導寫“出”字要強調筆順,第三筆是“長豎”,不是兩個“山”字撂在一起的。
第三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背誦
1、選句背誦,把你最喜歡的詩句背給大家聽。
2、全文背誦。教師小結:同學們背得真錯,老師也感到太陽從各個地方升起來。
三、交流
1、你知道太陽還會從哪里出來嗎?你喜歡太陽嗎?為什么?
2、把你課前查找的資料和伙伴們交流。
3、老師也搜集到了一些有關太陽的資料,我們共同分享吧?。ㄒ姟堆a充材料》及后羿射日的故事)
(教師應鼓勵學生不按查找的資料去讀,而變成自己的語言去表述,這樣學生才會有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四、練習
1、種太陽。(擴詞練習)
水()()鳥()()
2、讀一讀。(見語文天地中“讀一讀”中的內容。)
3、畫一個最美的太陽,送給你喜歡的人。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木笛》創(chuàng)新教案
作為一位剛入職不久的新任教師,在授課上的經(jīng)驗比較少。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的教案。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木笛》創(chuàng)新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木笛》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抓朱丹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反復揣摩,感悟他用“笛聲”如泣如訴內心的情懷。
2、領悟人物精神與事物品格喻指的高度統(tǒng)一。
3、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對南京大屠殺刻骨銘心的痛楚,提升不忘歷史的民族責任感。
教學過程
一、聆聽生命心曲
師:這節(jié)語文課,我們繼續(xù)隨著作者趙愷先生的思緒,再次走進手握木笛的青年朱丹,走進朱丹的內心世界。通過初讀課文,我們了解到朱丹由于拒絕吹奏歡快的樂曲揮淚離開考場,而當他面對一片瑩瑩燭光時,他卻佇立雪中,盡情地吹奏起來,那么課文是用怎樣的語句來描寫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聲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畫一畫,品一品。
(指向如泣如訴的樂聲,直達人物心靈)
回答范圍:“笛聲悲涼凄切,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著這聲音,火焰溫暖著這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間翩然回旋”
孩子們在靜靜地傾聽,他們似乎聽懂了這如泣如訴的笛聲。
師:評價,應對學生發(fā)言,從內容的準確,朗讀的流利,情感的傳遞等角度予以引領。
師:真是慧眼識珠,如果我們繼續(xù)將句子讀薄,將描寫笛聲的語句讀成幾個詞,你認為哪些詞最能代表這首木笛曲?
生:
師:看來,我們擁有高度的共識。請看屏幕
(悲涼凄切、脈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訴)
師:誰來字正腔圓,字字入心地讀讀這四個詞。
生:
師:詞語是能夠傳遞情緒的,它還帶有母體語句所特有的情感色彩,請你用心的聽,靜靜地想,你一定會聽到許多意想不到的聲音。請閉上眼睛,用心傾聽、想象。(師讀)
師:你好象聽到了怎樣的木笛聲?
生:匯報同時請他們把感情帶入句子中。
師:最后落在“如泣如訴”
泣::(板書“訴”)
師:是的,這流著淚的,款款傾訴的笛聲在南京城飄雪的夜空中回旋,你們聽到了,我們大家都聽到了,讓我們一起很有感覺的把我們的情緒、感覺遞進這些詞語中,再來讀一讀這四個詞語。
生:
師:保留著這種感覺,讀著這些詞語,如果朱丹此時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想問問朱丹?(意在指向那段痛楚的歷史)
生:
生:
二、揭開慘痛歷史
師:朱丹,你為什么要吹奏如此悲涼凄切的笛聲?你為何而泣?你又向誰傾訴?讓我們一起叩問朱丹。顯而易見,朱丹由“一絲悲戚”到“苦澀淚涌”再到“一曲悲音”,是因為______
生: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師:是因為__________
生:
師: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那是一段我們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不堪回首又絕對不能泯滅必須銘記的血淚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片:呈現(xiàn)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佐證:教師解說詞: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日本侵略軍的鐵蹄下淪陷。喪心病狂的侵略者悍然進行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30萬以上的無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遭到屠殺,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慘痛的一頁,也是人類歷史上慘絕人寰的章節(jié)。
師:屠殺持續(xù)了40多天,近1000個小時,大約60000分鐘。遇難同胞超過300000人,大約每12秒鐘就有一個生命消失。來,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一組數(shù)字。
(屏幕打出:屠殺持續(xù)了/40多天/近1000小時/大約60000分鐘/屠殺300000人/大約每12秒鐘消失一個生命)
生:
師:這是什么?這難道僅僅是幾個鮮紅的數(shù)字嗎?這是什么?(國恥)
師:以朱丹的藝術才華,演奏歡快的曲目并不難,但他是那么的熱愛他的木笛,已達人、笛合一,樂曲即心曲的境界。所以當朱丹想到今天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他又怎么能讓自己心愛的木笛流淌出歡快的樂曲呢?來,現(xiàn)在你就是考場上的朱丹,醞釀一下情緒,誰愿意和我一起對讀考場上朱丹與大師的對話,體驗朱丹內心的痛楚與決絕。
就在這段話中,朱丹放棄了什么?他在堅守什么?為了祖國的尊嚴,別說是藝術前途,即便是自己的生命,他也會無所畏懼的放棄,所以話語中即便不忍,但卻萬分的堅決,沒有絲毫的回旋,沒有絲毫的卑微。來,誰還愿意再做一次朱丹。
(對讀)
三、燭照一片心靈
師:孩子們,不要從朱丹的苦澀中走出來,就這樣融進去吧,從考場走出來的朱丹淚流滿面,他能向誰傾訴呢?他披著雪花,徑直走向坐落在雞鳴寺下的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碑,臨近石碑,他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瑩瑩光亮,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墨滴在宣紙上無聲暈染……紅燭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
師:臨近石碑,只見一片瑩瑩光亮,
生:接讀
師:請大家把眼睛閉上,讓我們一起用心去看,這段話在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師:讀
生:聽
師:睜開眼睛,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萌動的,初綻的,暈染的,自發(fā)的,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的,幼松林。
師:侍機板書(幼松)
師:敲打“顯然”
師:“顯然”這個詞在語段中想強調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感覺到了什么?
師:為了幫助大家理解,我將這句話作了修改:走近一看,竟是一個由孩子組成的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整齊的排列在那里。他們的頭上、肩上......”
師:請談談你對這兩組語句的理解
(自己的意志與他人的意志的反差)
師:源于自發(fā)的摯誠,祖國自在心中。那萌動的曙色,那初綻的蓓蕾,那無聲暈染的墨滴,以其內在的神圣,悼念上世紀遇難國人的亡靈,自發(fā)的他們才是真正的幼松林,將來_________
生:接答
師: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諾貝爾詩人伊利·威塞爾(美國作家,198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多年前就曾提出警告:忘記大屠殺,就是第二次屠殺。列寧也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一刻,朱丹并不孤獨。
師:他看到了這一片瑩瑩燭光(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太陽》創(chuàng)新教案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太陽》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掛、街”等13個生字,會寫“因、園、臉”3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感悟作者的美好愿望。
教學重點:
1.認識13個字,學寫3個字。
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學難點: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認識“街”,利用換偏旁識記的方法認識“掛、該”等。
2.寫好“因、園、臉”,寫對全包圍結構字的筆順,把“臉”字寫得疏密勻稱。
教具準備:
老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學生準備
生字卡片、田字格紙。
教學流程:
一、欣賞音樂,育情導學
1.同學們,老師請你們欣賞一首歌曲,會唱的跟著一起唱,不會唱的可以打節(jié)奏。(師點擊課件:播放《種太陽》。)剛才大家聽的這首歌叫什么名字?
2.歌曲中的小朋友想在寒冷的南極和北冰洋種上太陽,想把溫暖送給冬天。那我們課文中的小朋友他又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師點擊課件:4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帶著聲響依次躍上天空。)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圈出的生字詞可以多讀幾遍。
2.認讀詞語。
⑴出示帶拼音的詞語,自由讀。請“小老師”領讀:街道、掛在、熟了、伙伴、嘗嘗、香甜、溫暖、凍僵、應該、因為、臉蛋、季節(jié)。
⑵去掉拼音讀詞語:同桌互讀,開火車領讀,玩“大聲小聲”的游戲。
3.認讀生字。
⑴交流識字方法。(重點討論“熟”“街”“嘗”的識記。)
熟:偏旁識記,師課件講解四點底的由來。
街:結合生活實際,課件出示生活中常見的街牌。
嘗:編順口溜,“白云戴帽子”。并與“長”和“?!弊钟眠x字填空的方式區(qū)分記憶。
⑵同桌互讀字卡,玩撲克牌的游戲。
4.游戲:小太陽升起。
開火車讀,學生讀一個詞語,帶有生詞的小太陽就升起來。
三、讀文感悟,樂趣濃厚
1.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評讀。
2.讀通長句:老師發(fā)現(xiàn)有一個長句,比較難讀。(課件出示:金黃的落葉忙著邀請小伙伴,請他們嘗嘗水果的香甜。)自己試著先讀一讀;全班交流讀;齊讀。
3.指導讀這一句所在的第2自然段。
這么難讀的長句你們都能讀好,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把這一個自然段讀好。
4.自由選讀:你還喜歡課文中的哪個太陽,你就把哪個自然段多讀幾遍。
5.出示句子補充:我畫了個的太陽,送給夏天。
我畫了個的太陽,送給冬天。
我畫了個的太陽,送給春天。
6.指名品讀:哪位同學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水平?
教師相機貼出“紅紅的太陽、綠綠的太陽、金黃的太陽、彩色的太陽”4張圖片,并在相應圖后板書春夏秋冬。
7.小結:一年有四季,小作者畫的太陽多有創(chuàng)意呀,給我們帶來如此美妙的享受!美美地讀過課文了,現(xiàn)在我們也要把字寫美觀、漂亮。
四、用四看法,指導寫字
1.出示本課要學寫的生字,鞏固生字讀音。
2.指導書寫“因”“圓”“臉”。
⑴指導觀察字形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四看法:一看結構、二看寬窄、三看頭腳、四看占線筆畫在哪里。
⑵指導書寫。師范寫;生描紅,書寫。
⑶評議寫字情況。
五、變換語境,鞏固識字
1.出示帶生字的一段話:“秋季,果子熟了。小伙伴們來到果園,臉上掛著甜甜的笑,因為他們品嘗到了香甜的水果。如果天天能來這里,該有多好啊!”
2.指名讀,檢查識字效果。
六、用筆描繪,表達愿望
師生共同看板書總結全文:送一個綠綠的太陽給夏天,送一個紅紅的太陽給冬天,送一個金黃的太陽給秋天,送一個彩色的太陽給春天,這個世界將變得多么美好啊!我也送一個快樂的太陽給你們,愿你們天天都快樂。
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有很多心愿。你想畫一個什么樣的太陽送給誰?回家用彩筆描繪出來,下節(jié)語文課我們再來交流。
教學反思:
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如何讓孩子們輕輕松松地識字,在快樂中識寫,需要我們教師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播種創(chuàng)新的種子。
在學習這篇課文時,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熟悉的街牌、直觀的謎語、編順口溜、動作、表情等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在歡快的音樂和美麗的畫面渲染下,進入課文的意境,感悟文本的意思、積累語言;在開放的狀態(tài)中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造一種有言、有色、有聲的教學情境,讓全體學生有效地參與教學全過程。
1、識字方法多樣化
在識字環(huán)節(jié)中,主要采用多種形式讀生字詞,如帶拼音讀、去拼音讀、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用字卡讀、開火車大聲小聲讀等形式,讓學生體驗讀的快樂;學生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歸類,哪些字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識記,識記生字的方法很多,有“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偏旁識記”“動作演示法”“字謎法”及“歌訣法”等等。鼓勵學生用心去發(fā)現(xiàn)識字方法上的、字音字形上的、偏旁結構上的特點。只要學生能發(fā)現(xiàn),教師就用欣賞者的眼光去看待,用欣喜的語氣去夸獎,實實在在地讓學生體驗到識字的樂趣。
2、指導寫字亦有樂
在寫字之前,教師先表揚學生:“同學們讀得真好!看來,你們真的很喜歡這4個太陽。一年有四季,課文中的小朋友畫的太陽多有創(chuàng)意啊!美美地讀過課文了,現(xiàn)在我們也要把字寫美觀、漂亮?!睆亩鴮懽峙c課文形象結合起來,讓學生感覺到讀是一種快樂,寫會有另一番快樂。指導寫字時,教師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己觀察生字的結構、筆畫在格中的占位,再進行描紅書寫。
3、合理安排來鞏固
換語境識字做到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將識字教學與閱讀實踐結合是鞏固識字的好方法。將所學生字進行再創(chuàng)造,組成詞,造成句,連成段,讓生字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再現(xiàn),鞏固加深學生對其的印象,從而提高識字的效率。
教師引導學生看板書總結全文后,拓展延伸,你想畫一個什么樣的太陽送給誰?回家用彩筆描繪出來。雖然下課了,但教師卻沒有中斷孩子們的想象,而是繼續(xù)拓展到了課下,讓孩子們的童心隨著自己的想象飛向窗外的世界,用彩筆描繪,表達自己美好的愿望。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景陽岡》創(chuàng)新教案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景陽岡》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景陽岡》是根據(jù)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改寫的。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xiàn)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先講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zhí)意過岡;接著講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老虎,但決定繼續(xù)上岡;然后講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講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
課文重點是: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這部分,教學的難點是: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
文章導讀
這篇課文是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講傳》第23回改寫的。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xiàn)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BR>課文先講了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zhí)意要過岡,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和神態(tài)進行描寫。接著講武松上岡后,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xù)上岡。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心理進行描寫。然后講了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了老虎,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動作進行描寫。最后講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岡來。
中心思想
通過記敘武松來到陽谷縣,酒后上山,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xiàn)了武松勇敢、機智、豪放及無所畏懼的性格。
文章結構
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武松進店喝酒和不聽店家勸告,執(zhí)意過岡的情形。
第二段(第5至第7自然段):武松在景陽岡上的心理活動。
第三段(第8至第12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經(jīng)過。
第四段(最后一個自然段):武松打死猛虎后下岡。
寫作特點
1、按“吃酒——上岡——打虎——下岡”的順序,條理清楚。
2、語言凝練,動詞運用恰當、簡潔。
近義詞:枉送——白送恥笑——譏笑嚇?!謬樈Y伴——結伙
反義詞:好心——惡意破碎——完整酥軟——堅硬
詞語解釋
篩:斟。篩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為什么。
但凡:凡是,只要。
印信:印章。
哨棒:防身用的木棍。
豈不枉送:難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
請勿自誤:請不要使自己受傷害。誤,受傷害。
武松:《水滸傳》中人物之一,非常勇敢,力大無比,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一般把他當做英雄好漢的典型。
一飲而盡:一口氣喝完。
踉踉蹌蹌:走路不穩(wěn),跌跌撞撞的樣子。
客官:舊時店家對顧客的稱呼。
掀他不著:掀不著他。
結伴:伴,就是伙伴。結伴就是結成同伴。
豈:表示反問,有“難道”的意思。
棒橛:短的木棒。
榜文:古代指文告,像現(xiàn)在的布告。
酥軟:肢體軟弱無力。
恥笑:鄙視并嘲笑。
說時遲,那時快:表示當時的時間非常短促。舊時說書人的習慣用語。
吊睛白額大蟲:大蟲,老虎的俗稱。眼睛上翹,額頭上有白色花紋的老虎。
霹靂:云和地面之間發(fā)生的一種強烈的雷電現(xiàn)象,響聲很大,能給地面上的東西造成很大的災害。
酒興:飲酒的興致或飲了酒以后產(chǎn)生的興奮情緒。
句段賞析
1、“原來這樣。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我是清河縣人,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了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就有大蟲,我也不怕。”
這是武松在酒店飲酒時及飲完后與店家說的話。前兩句是關于酒的,后一句是關于虎的。武松吃了三碗酒后,店家勸他不要再喝,因為“三碗不過岡”,但武松卻說“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不聽勸告。從“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就有大蟲,我也不怕”中,我們可以看出武松豪放、倔強、無畏的性格。這種性格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為作了鋪墊。
2、原來大蟲抓人,只是一撲,一锨,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先泄了一半。
這是寫大蟲進攻的“三招”及武松沉著應戰(zhàn)的“三閃”。大蟲抓人有“三招”:一撲、一掀、一剪。武松見大蟲撲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后;大蟲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大蟲把鐵棒似的虎尾倒豎起來一剪,武松又一閃,閃在一邊。這“三閃”,消耗了猛虎的體力,挫傷了它的銳氣,以至于“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先就泄了一半”?!鞍恪保阜N、樣。從這句可以看出武松是有勇有謀的,“突出表現(xiàn)了武松機智、勇敢、無畏的英雄性格。
3、武松拿來一飲而盡。
“一飲而盡”表現(xiàn)了武松豪爽的性格特征。這句話寫出了武松喝酒的動作神態(tài)。
4、武松想:“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算不得好漢,不能回去。”
這句話進一步寫出了打虎英雄的性格。這時的武松已經(jīng)知道岡上有虎,但出于自尊心,他不愿下岡?!八悴坏煤脻h,不能回去”,這就更體現(xiàn)了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強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5、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過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后。
這一句是寫武松是怎樣躲過老虎的一撲的。“說時遲,那時快”寫出了武松的動作敏捷、迅速?!皳洹睂懗隽死匣⒌膬疵汀_@句話突出了武松勇敢、機智、靈敏、無所畏懼的英雄形象。
教學建議
1、課前可以布置學生閱讀《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激發(fā)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便于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讓學生根據(jù)“閱讀提示”充分自讀自悟,然后組織交流,通過交流,理解課文內容和武松的性格及其英雄氣概。
3、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的描寫中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教學設計示例
13*景陽岡
一、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朗讀課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能力訓練點
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美。
二、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談話法,導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課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難點
了解武松打虎的經(jīng)過和所表現(xiàn)出來的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三)解決辦法
通過小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結合朗讀課文理解問題。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設計
1.從介紹我國古典名著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啟發(fā)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已查找資料,自學課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小組內也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五、教學步驟
(-)揭示課題
1.這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水滸傳》,你對《水滸傳》有哪些了解?你知道《水滸傳》中的哪些人物?
2.《水滸傳》中有個著名的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對,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講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簡介時代背景及作者
《水滸傳》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水滸傳》是描寫北宋末年山東農(nóng)民起義的一部長篇小說,寫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封建統(tǒng)治者的殘暴迫害下起義的故事。本課寫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開懷暢飲后,趁酒性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三)檢查預習
1.指讀課文,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是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寫的)
2.理清脈絡,初步了解課文內容,以及每部分內容相對應的段落。
(1一4)武松進酒店喝酒,不聽勸告要過岡。
(5-6)武松上岡后的思想變化。
(7-11)武松打虎的經(jīng)過。
(12)武松打虎后下岡。
3.根據(jù)文章內容概括小標題。
(l)喝酒(2)上岡(3)打虎(4)下岡
(四)精彩段落講解
你覺得寫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認真閱讀,然后和大家交流,談談自己的理由。
1.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了老虎。
默讀課文,思考這部分可以分為幾層?每一層就是一個要點。
(猛虎出現(xiàn)、猛虎進攻、痛打猛虎)
2.這一段表現(xiàn)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點?從什么地方最能體現(xiàn)出來?
(表現(xiàn)了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群的特點)
(1)那只大蟲又饑又渴,把兩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撲,從半空里躥下來……
“躥、掀、吼”寫出了虎的氣勢,虎的聲勢,寫虎是為了寫人,虎如此有氣勢,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這是反襯的手法。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群)
3.小組討論:這段是通過什么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的?
(這段是通過人物的行動表現(xiàn)武松的機智勇敢、英勇無畏、武藝超群的特點)
4.朗讀指導。
讀時速度可以快些,讀出虎的聲勢、氣勢以及武松的勇敢無畏。
(五)學習第二段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四時田園雜興》創(chuàng)新教案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四時田園雜興》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晝、耘、績”三個生字,并會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并能背誦古詩。
3、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激發(fā)學生寫詩和積累更多田園詩的興趣
2學情分析評論
四年級的學生對學習古詩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誦古詩的記憶力比較強,但自主學習的意識不夠。因此,課堂中重點是引導借助注釋理解古詩的大意,吟誦、想象畫面等體驗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田園生活的情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和積累古詩的興趣
3重點難點評論
背誦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寫詩的興趣和積累更多古詩的興趣。
4教學過程4.1第一學時4.1.1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一、談話導入評論
田園詩一直以來是詩人筆下最美的畫卷,昨天我們學習了詩人翁卷筆下的一首田園詩是——?
詩人范成大將帶我們感受什么樣的田園生活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同學習這首田園詩(讀題)《四時田園雜興》。
活動2【講授】講授新課評論
二、理解詩題,了解作者。
1、讀了題目,你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嗎?“興”在這兒讀第四聲,在文中指:興致;“雜興”就是各種興致;“四時”在這兒表示的是一年四季;田園:田地和園圃,泛指農(nóng)村。那么整個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就是——詩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園景色而產(chǎn)生了很多的感想?!端臅r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
交流你對詩人范成大的了解吧!(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最后10年隱居石湖,所以號石湖居士,南宋詩人。58歲病辭。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nóng)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三、出示學習目標
1、認識“晝、耘、績”三個生字,并會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3、理解詩句的大意,感受詩中描寫的田園生活的情趣。并有自己的感受
4、準確流利地背誦古詩。
四、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自學提示:
1、自由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借助插圖,邊讀邊感受,看看詩中寫了什么場景。
3、檢查學習情況
(1)抽生朗讀,相機正音:供(gòng)一聲表示供給;四聲表示從事。
(2)指導讀好古詩,讀出詩味。
五、疏通詞語,理解詩意
自學提示:
1、默讀古詩,借助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詞語。
2、四人小組學習,疏通不理解的詞語并說說詩句意思(4分鐘后
全班交流,學習。)
1、交流詞語意思。
2、交流詩句意思。
引導:知道了詩句的意思,讓我們去體會詩人要表達的情感吧。
六、想象朗讀,體會情感
1、聽老師配樂朗誦古詩,想象古詩描寫的畫面。
2、引導輕聲慢速讀古詩,想象畫面。
3、四人小組交流自己腦海中的畫面。
4、指名說一說畫面。
引導:
這首詩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從畫面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勞動畫面。體會大人的辛苦,勤勞,孩子的天真,可愛。)
(2)詩中說“村莊兒女各當家”展開想象,鄉(xiāng)村的男女們,還會擅長做哪些不同的哪些農(nóng)活?
3、誦讀,讀出對鄉(xiāng)村人們勤勞熱愛生活的敬佩之情,讀出鄉(xiāng)村孩子的天真、活潑。
七、深入情感,感受畫面。
1、深入情感,讀出感受。
2、引導背誦古詩。(老師聽出,同學們的感受非常深,那你能快速背誦下這首詩嗎?)
活動3【活動】拓展評論
1、有位同學,把自己的生活帶來和大家分享了。(感受田園生活的樂趣)
鄉(xiāng)村圖景
馬小樂
清晨耕地夜縫衣。
鄉(xiāng)村人們很勤勞。
小孩不懂種莊稼,
也學大人來栽瓜。
2、激發(fā)興趣:你能把父母的辛勞生活,也寫進詩中嗎?(練習寫一寫)
3、交流自己做的詩。師小結:同學們這節(jié)課不但理解了古詩,還學會了寫詩,收獲真不少,下面我們再來欣賞范成大的另一首詩
活動4【活動】補充欣賞評論
1、出示:四時田園雜興(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2、指名讀,齊讀,了解詩的大意。
3比較兩首詩,了解寓意
活動5【作業(yè)】作業(yè)評論
1、背誦古詩,默寫古詩,寫會3個生字。
2、引導: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組詩共有60首,將一年四季鄉(xiāng)村生活展現(xiàn)展現(xiàn)得童趣盎然。課下找找其他的古詩和同學們交流交流,辦一份田園詩手抄小報。
活動6【講授】板書設計評論
板書設計
四時田園雜興(田園詩)
宋范成大
大人
勞動場景勤勞
(童趣)孩子
活動7【測試】四時田園雜興課后檢測題評論
一、書寫規(guī)范又美觀。
晝耘績
二、補充詩句
,村莊兒女各當家。
三、古詩理解
《四時田園雜興》是()代詩人()寫的,詩中描寫人們()季的勞動場景,贊美了人們的()和孩子的()、()。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月跡》創(chuàng)新教案
《月跡》學案
學習目標
學習課文借景抒情的寫法。
把握孩童的心理及其發(fā)展變化的軌跡。
培養(yǎng)學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
學習重點難點:
學會借景抒情的方法
課前準備:
熟練閱讀課文
一、導入:
月亮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是文學創(chuàng)作永恒的主題,今天,我們將隨著賈平凹去追尋月的足跡,看看你又有哪些新的體會?
二、整體感知:
1、文章的線索是什么?作者在文中分別寫了哪幾件事?
明確:作者以月跡為線索,分別寫了屋中盼月、鏡中看月、庭中望月、杯中飲月、河邊尋月、眼瞳見月、沙灘議月
2.本文按時間順序寫了一個動人的故事,你能梳理文章的結構嗎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庭院內賞月
月跡第二部分(5-32自然段)院內、河沿尋月。
第三部分(33自然段)尋月滿意沙灘小睡。
三、品味文本:
分組討論課文內容:
1、課文開頭寫“我們這些孩子,什么都覺得新鮮,常常又什么都不覺滿足”,而結尾卻說“大家都覺得滿足了”,這是為什么?
明確:不滿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都充滿了好奇,所以對孩子來說,他們總是“不覺滿足”的。(啟發(fā):孩子們做了哪些事情或經(jīng)歷了什么后,最后得到滿足呢?)
滿足--孩子們在尋月的過程中得到了滿足
“月色入戶”一段描寫精彩,但沒多久,月亮在鏡上消失了,孩子們很失望;(指名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