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的發(fā)現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10北師大版《6.3生活中的透鏡》探究活動方案。
北師大版《6.3生活中的透鏡》探究活動方案
課題一:學看照相機說明書
活動目的:
通過學看照相機說明書,學會在理解儀器工作條件和操作要求的前提下,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正確的操作儀器.
活動指導:
⑴記錄說明書上你認為有用的內容,并根據說明書的提示進行簡單操作.
⑵說明書上有一些看不懂的內容,這些內容一般涉及的是產品在生產、技術方面的問題,但它并不妨礙我們正確的使用儀器.www.lvshijia.net
成果形式:
每人交一張自己滿意的攝影作品,在全班進行展出.
課題二:制作模型照相機
活動目的:
鍛煉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能力;體驗自己動手制作的樂趣;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物距、像距、焦距三者之間的關系.
材料:硬紙板、凸透鏡(焦距5-10cm)、半透明紙或塑料薄膜.
制作方法:
⑴用硬紙板做成兩個粗細相差很少的紙筒,使一個紙筒能夠套入另一個.
⑵在一個紙筒的一端嵌上一個凸透鏡,在另一個紙筒的一端蒙上一層半透明紙(或塑料薄膜).
⑶將蒙有半透明紙的紙筒插入嵌透鏡的筒中,即可組成一個模型照相機.
操作方法:
在較暗的室內,把凸透鏡對著明亮的室外,拉動紙筒,改變透鏡和半透明紙之間的距離,就可以在半透明紙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了.
課題三:了解望遠鏡的工作原理.
材料:
焦距不同的兩塊凸透鏡、硬紙板
制作:
⑴用硬紙板做成兩個粗細相差很少的紙筒,使一個紙筒能夠套入另一個.
⑵在一個紙筒的一端嵌上一個凸透鏡.
⑶在另一個紙筒的一端嵌上另一個凸透鏡,兩個凸透鏡還要確保平行正對
⑷物鏡的焦距較長,目鏡的焦距焦短,兩透鏡的距離近似為兩透鏡的焦距之和.
相關推薦
3.2生活中的透鏡
每個老師在上課前需要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大家在細心籌備教案課件中。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3.2生活中的透鏡”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3.2生活中的透鏡
教材分析:1.教材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二節(jié)《生活中的透鏡》。2.教材簡析:在初步認識透鏡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應用到的透鏡,了解它們的工作原理,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鏡,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科學意識。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機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樂趣。3.教材所處地位和作用:本章主要介紹透鏡的基礎知識和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初中物理光學知識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掌握光學元件應用的關鍵內容。整章內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生活中的透鏡》這節(jié)安排在第二節(jié),在學生學習了透鏡的基礎知識及其對光的作用后,能夠進一步對透鏡成像的知識有感性的認識。這個順序安排使學生能具體、生動地認識透鏡的成像特點及生活應用,能引起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節(jié)課開展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活動,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相對于舊課程安排先探究規(guī)律,再認識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更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4、教學目標和要求:一、知識和技能了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二、過程和方法1.經歷使用模型照相機的過程,了解照相機的成像原理。2.通過觀看實驗能簡單描述凸透鏡成像的幾種情況的主要特征。3.過自制水滴放大鏡,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應用。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通過對模擬相機的使用,獲得成功的愉悅。2.培養(yǎng)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情感。3.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際的意識。5、教學重難點:重點: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工作原理及成像特點。難點:凸透鏡成實像、虛像的理解。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流程:課前復習→情景引入→課堂教師引導→學生具體操作、結合課件演示→學生歸納小結各知識點→小結→課堂練習→布置作業(yè)。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意圖一、復習提問:透鏡分為哪兩種?它們各自對光有什么作用?學生思考回答鞏固前學二、導入透鏡在生活中有很多應用(屏幕顯示),透鏡在這些儀器中起什么作用?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3.2《生活中的透鏡》。(板書)(過渡)此時此刻我們歡聚一堂這美好的一刻用什么記錄?其中最常用的是照相機,它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學生思考學生思考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積極參與者,成為學習的主體,使學生聯(lián)系生活,開闊視野三、新授(一)照相機1.介紹結構(看屏顯),閃光燈、快門、光圈、調焦環(huán)、鏡頭、膠卷、暗箱。2.讓學生說說各部件的作用。(教師補充說明)3.演示照相機成像過程(屏顯)。(1)教師出示模型。(2)提問:凸透鏡和薄膜相當于照相機的哪個部件?(3)使物體靠近遠離透鏡觀察像,像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同時暗箱是拉長還是縮短了?(4)學生利用照相機模型找到老師的像問:你認為像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物距大于像距)歸納:不管怎樣,在膜上成的像相對于物體都是縮小的,此時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和像到凸透鏡的距離誰更遠一些?請學生回答小結:照相機的工作原理:當物體離凸透鏡比較遠時成倒立、縮小的像。(板書)(過渡)問:凸透鏡在照相機上應用,可以成倒立縮小的像,那它能不能成其它的像呢?此時將投影膠片上的像投影到天花板上,讓學生觀察天花板上所成的像是一個倒立放大的像,這種儀器叫投影儀。學生觀看學生思考回答學生思考回答學生動手操作動手操作并回答學生思考回答學生猜測給學生充分發(fā)言的時間和機會,培養(yǎng)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樂于交流討論,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認識成像過程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產生疑問,而后用實事說明(二)投影儀1.介紹結構,反光鏡、凸透鏡、燈泡,屏幕。2.教師操作讓學生觀察其成像的過程。3.投影儀的工作原理(1)問:投影儀成的像是放大的,那它所成的像與原物體有什么差異?教師讓學生看投影片上字母F的方向和開口一側向著哪個方向放置,同時觀察像的情況。(2)引導學生歸納出像是上下顛倒,而且左右也顛倒。(3)讓學生觀察投影片(物體)到鏡頭的距離和像到鏡頭的距離誰較近一些,得出結論:物體到鏡頭的距離較近些。小結:投影儀工作原理:當物體離凸透鏡比較近時成倒立、放大的像。(板書)4.提問:要想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則投影片如何放置?(過渡)5.如何能讓我們看著方便,字打在屏幕上?平面鏡作用: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凸透鏡用在投影儀中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像,如果老師的手扎了一個刺,看不清怎么辦?請學生猜測,此時請學生拿起放大鏡。(三)放大鏡1.讓學生利用放大鏡看書本文字。(1)學生觀察其成像特點,并回答觀察到的像的特點。(2)讓學生用紙承接像,看能否承接的上。(3)讓學生觀察放大鏡到字的距離的遠近變化與所看到的字的大小的變化情況。2.小結:放大鏡工作原理:通過放大鏡看到的應是正立、放大的像,并且物體距離放大鏡要在一定范圍內。
(板書)(過渡)如果現在看不清書上的字也沒有放大鏡,大家能不能用桌面上的東西解決一下?引出水滴放大鏡對比三者的像,思考是不是都能用光憑承接?(四)實像、虛像課件展示:觀察實、虛像的形成原因。(4).歸納(板書)小結:實像:由實際光線相交而成,能用光屏承接;虛像:不是實際光線相交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3.問: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分別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并補充完板書。學生觀察學生觀察學生思考回答操作學生猜測回答動手操作并回答問題學生動手操作學生歸納總結學生思考回答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巧妙設疑,引起學生的認識沖突,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動手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及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歸納總結的能力四、本節(jié)總結:(學生填表格)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透鏡在生活中應用的三個特例: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它們都借助于透鏡而成像,并各有特點。還學習了實像和虛像的特點。積極思考本節(jié)學習的過程、知識和方法。對學習的過程、知識和方法的總結。五、鞏固練習及作業(yè):略六、板書設計:3.2生活中的透鏡工作原理鏡頭的作用物體到凸透鏡的遠近像的特點放大或縮小正倒實虛像物同異側.照相機相當于凸透鏡比較遠縮小倒實異側投影儀相當于凸透鏡比較近放大倒實異側放大鏡相當于凸透鏡很近放大正虛同側實像:實際光線相交而成的,光屏能承接所成的像。虛像:不是實際光線相交而成的,光屏不能承接所成的像。
北師大版《6.1透鏡》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6.1透鏡》教學設計
教學課題
第一節(jié)透鏡
授課地點
物理實驗室
授課教師授課時間儀器材料
老花鏡、近視鏡、透鏡一組、光源、刻度尺、白紙板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知道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2)知道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太陽光測凸透鏡的焦距的方法,體會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
(2)通過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的室驗,訓練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概括,歸納能力,學會注意觀察事物的本質特征.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愛護光學儀器的好習慣.
(2)通過光的折射的知識在實際光學器材中的應用的學習,激發(fā)學生探究科學問題的興趣.
(3)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樂于學習和研究物理的態(tài)度.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問題提出
1透鏡的種類問:“在生活中你用過或見過哪些鏡子?”
調動學生將自己見到過的各種各樣的鏡子都寫出來,并引導學生對這些鏡子進行分類.
指出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生活中的能讓光透過的這一類鏡子即透鏡.
發(fā)給學生各種類型的透鏡.每個發(fā)給學生的透鏡都要配有鏡頭紙,告訴學生用手摸透鏡時要墊著鏡頭紙,但不能觸摸透鏡的光學面,以保護光學器材,養(yǎng)成愛護光學器材的好習慣.
總結并畫出或投影出幾種不同類型的透鏡,說明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為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為凹透鏡.學生與老師一起討論舉出各種鏡子:穿衣鏡,三棱鏡,哈哈鏡,交通鏡,平光鏡,老花鏡、近視鏡等.
學生討論黑板上的例子可分為幾種類型:鏡面是平的,是彎曲的,只能反射光的,能透光的.學生分別說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由學生回答各種透鏡的不同之處:有的中間厚邊緣薄,有的中間薄邊緣.學生體會近視眼鏡中間較薄,邊緣較厚,是凹透鏡;遠視眼鏡中間較厚,邊緣較薄,是凸透鏡.結合教材中的講解(可用投影片或課件輔助),使學生認識到透鏡表面的形狀特征,從而引出主光軸和光心的概念.
講述《哈特拉斯船長歷險記》中的旅行家們?yōu)槭裁茨鼙哥R來生火?引出下面要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
學生討論說出幾種不同的猜想,選擇現有器材,自己設計方案驗證自己的猜想.
學生探究實驗過程進行猜想
2實驗探究透鏡對光線的作用
實驗一:用太陽光找凸透鏡的焦點.
老師指出這一點我們叫它焦點.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叫焦距(注意提醒學生:不要讓太陽光直接通過透鏡射到眼睛,以免損傷眼睛).再讓學生將凸透鏡換成凹透鏡重復上面實驗,還能否在紙上找到亮點.每個同學一個凸透鏡,正對著陽光,透鏡另一側放一張白紙或用書本的背面,移動透鏡和紙的距離,在紙上找到一個最亮最小的圓光點實驗二:觀察手電筒光射向透鏡后,透過透鏡的光照范圍
引導學生觀察放入透鏡后,透過透鏡區(qū)域光的亮度和光照范圍的變化.
提出:放入凸透鏡和凹透鏡后,看到什么現象?
實驗三:用激光演示儀演示.
演示將一束平行光分別射到凸透鏡和凹透鏡時光線的傳播情況,并說明:平行光通過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到一點上,所以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平行光通過凹透鏡折射后變得發(fā)散,所以凹透鏡對光起發(fā)散作用.把實驗中的現象畫在黑板上.
使手電筒光射向相距小于10cm的光屏,依次把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和凹透鏡放入手電筒和光屏之間.
討論得出:放入凸透鏡后,光照范圍變小、變亮,放入凹透鏡,光照范圍變大、變暗.學生練習作圖.
歸納總結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
3.焦點和焦距
根據上面的作圖,給出焦點和焦距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來.還要說明凸透鏡的焦點是實焦點;凹透鏡的焦點是虛焦點.幫助學生領會虛焦點的含義:除讓學生迎著光看外,可以借助光路圖告訴學生剛才觀察到的現象.實驗演示每個透鏡的焦點有兩個.它們關于透鏡的中心對稱.再換用焦距不同的透鏡重復實驗,得出焦距越小的透鏡,會聚或發(fā)散作用越明顯.課堂小結
透鏡的類型,有關透鏡的基本知識,透鏡對光的作用.
八年級物理下冊《生活中的透鏡》知識點北師大版
八年級物理下冊《生活中的透鏡》知識點北師大版
知識點
一、照相機
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來自物體的光經過照相機的鏡頭后會聚在膠卷上,形成一個縮小的像。
二、投影儀
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投影片上的圖案通過它形成一個放大的像。投影儀上還安裝有一個平面鏡,它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投射在墻面或屏幕上。
三、放大鏡
實際上就是凸透鏡,物體通過它能成放大的像。
課后習題
一個放大鏡的焦距為10cm,張大爺用此放大鏡來觀察藥品使用說明書上較小的文字時,應將此放大鏡放在與藥品使用說明書的距離
A.小于10cmB.等于10cm
C.大于10cmD.在10cm和20cm之間
答案:A
一個物體在凸透鏡前20cm處時,在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f符合
A.10cm
C.f10cm
D.f20cm
答案:C
透鏡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應用廣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近視眼鏡利用了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B.照相時,被照者應站在鏡頭兩倍焦距以內
C.投影儀能使物體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D.借助放大鏡看地圖時,地圖到放大鏡的距離應大于一倍焦距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