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體育與健康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08第19課電影與電視教案。
第19課電影與電視教案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電影與電視》是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史第四單元《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化》中第三課的內容。本章包含三節(jié)內容,分別從文學、美術、音樂、電影、電視幾個方面描述了19世紀以來由于世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世界政治經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千姿百態(tài)的現(xiàn)代藝術形式憑借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如雨后春筍般崛起。電影與電視的發(fā)明,使人們模仿、再現(xiàn)生活的手法更加豐富多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而“縮短”,文學藝術已真正從知識精英的殿堂降落民間,使大眾不僅成為文學藝術作品的欣賞者,而且成為它們的創(chuàng)作者。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識:
①影視藝術的產生與發(fā)展,包括產生的條件、時間、地點、人物、作用;
②電影產生的過程;發(fā)展趨勢
③電視的特點與功能
能力:
①理解影視藝術是當時政治經濟的反映,是社會進步的產物,反映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②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生鑒賞影視作品的水品和審美情趣。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認識和分析電影、電視產生和發(fā)展過程,學會分析重大歷史事件的方法;
②通過一系列生動的電影素材,以情景再現(xiàn)的形式幫助學生形成直觀的認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①影視藝術是社會進步的產物,反映人類在科學技術方面的進步;
②杰出的影視藝術家創(chuàng)造了優(yōu)秀的作品,豐富了人類的文化寶庫。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確定以下重、難點:
3、教學重、難點:
①重點:電影、電視藝術起源與發(fā)展過程;電視的特點與功能;
②難點:影視藝術產生和發(fā)展的社會條件
一、教學方法及理論依據:
1、教學方法:本節(jié)是第四單元的第三課,因此要對第四章《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化》的階段特征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初步形成學生的“大歷史觀”,正確地把握本章的基本脈絡。
一是階段特征教學法:引導學生對第四章各節(jié)之間的關系做一個初步的判斷,得出文化的發(fā)展源自社會的進步,是當時政治經濟的反映這一認識。
二是采取互動式教學法:由于學生對電影和電視兩類藝術媒介形式都非常熟悉。所以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2、理論依據:
①根據新課標的精神與理念,主動探究學習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并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從宏觀的了解到微觀的挖掘這樣一種教學思維,有助于學生掌握清晰的歷史現(xiàn)象;
②充分地利用學生已有的感知體驗,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并在循序漸進中自然地得出新的感知是一種直接有效的辦法。
二、學法指導:
A學習電影和電視的產生與發(fā)展過程,指導學生用閱讀分析史料法、歸納法分析問題。
B分析影視產生的條件時,可聯(lián)系當今社會的影視現(xiàn)象,通過遷移的方式,引導學生挖掘一些隱性知識。如:科學技術的進步;商業(yè)利潤的驅使等。
教具準備:投影儀、幻燈片、有關的原始歷史影像和資料等。
三、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由于學生對電影、電視兩類藝術媒介形式都非常熟悉,因此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個人認為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幾種:
⑴播放幻燈片《古代人是怎樣看電影的》
⑵引用高爾基的一段話“突然……有什么東西發(fā)出咔嚓咔嚓的聲響,畫面在抖動,你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們面前沸騰著奇妙的生活……突然之間,它消失了。我們面前呈現(xiàn)……一塊白色銀幕,看來上面什么都沒有了。但是不知什么人,仍誘使你去想象剛才視乎看到的地方……隨后不知怎的,你隱的感覺到驚心動魄”
⑶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歡的影片或電視劇
⑷提問式,詢問學生什么是“第七藝術”和“第八藝術”以及他們名字由來的原因
在眾多的藝術門類中,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筑、戲劇等,都是早在蒙昧時代或者文明時代的初期便已經出現(xiàn)。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作為現(xiàn)代藝術的電影和電視才相繼出現(xiàn),成為人類科學史與藝術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因此,電影常常被人們稱作“第七藝術”;與此同時,作為姊妹藝術的電視則被稱作“第八藝術”。在所有的藝術種類中,只有電影和電視是最年輕的現(xiàn)代藝術,也只有電影和電視,是我們唯一知道其誕生日期的藝術種類。)
2、講授知識:
教材共分成兩個子目:“默片時代”和“坐擁天地”。為了方便學生理解和掌握,我把子目換成“電影藝術的起源和發(fā)展”和“電視藝術的起源和發(fā)展”。
(一)電影藝術的起源和發(fā)展
這一子目我主要講四個問題:電影藝術產生的條件;電影藝術產生的概況;電影的發(fā)展過程;電影經歷的發(fā)展階段。
①電影藝術產生的條件
這個問題教材涉及較少,可采用啟發(fā)式教學:電影需要電,那么電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有了電,電影的出現(xiàn)成為可能)
當然★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以來,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突飛猛進,為電影的出現(xiàn)提供了物質基礎。
物質文明滿足了,人們就會追求精神享受★精神文明的需求
還有個重要的因素★商業(yè)利潤的驅動
(事實上,早在電影、電視誕生的初期,其商品屬性就已經顯露出來。法國盧米埃爾兄弟因為在巴黎的一家大咖啡館里首映了電影,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內便成為了富翁。
正是由于爭拍影片的熱潮,使得20世紀20年代的洛杉磯近郊小鎮(zhèn)好萊塢,迅速變成了一個新興的城市。)
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會對“視覺暫留”與“縮短曝光”加以解釋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茖W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后,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tài)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xù)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裝上攝影鏡頭時,可以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獲得負片。取下攝影鏡頭,將曝光后的負片與另一條未曝光的膠卷貼在一起曝光后轉成正片。
放映時,正片裝入機內。點燃燈泡后,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靜止的畫面以極短的間隔次高速地通過片窗,使影像在觀看者的視網膜上暫留,觀眾便可看到一組活動的畫面。)
②電影藝術產生的概況
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難找出電影產生的時間、地點、人物(1895年12月28日法國巴黎的一間咖啡館盧米埃爾兄弟)
★細心的學生會問,我們曾經在第十六課《近代科學技術革命》中講過愛迪生發(fā)明了電影,而且從時間上來看要比盧米埃爾兄弟要早,那為什么這里卻沒有提及愛迪生而是盧米埃爾兄弟呢?那么到底是誰最早發(fā)明的電影呢?
其實兩個都對,如果問法國的,那一定是盧米埃爾兄弟;如果要問美國的,那肯定是愛迪生。
美國人愛迪生失去了成為電影之父的大好機會。實質上,在盧米埃爾兄弟之前,愛迪生已經發(fā)明了可以容納50英尺鑿孔影片的電影視鏡。只是電影視鏡只能供一個人通過放大鏡觀看,愛迪生拒絕公開他的影片,認為此舉會“殺死一只會生金蛋母雞”。偉大的發(fā)明家因此錯過了“金蛋”也失去了“母雞”。
③電影的發(fā)展過程
從對電影做出貢獻的角度(發(fā)明者、改革者、演員、場所、獎項五個角度)去解答這一問題。
第一步:盧米埃爾兄弟(法)發(fā)明電影
第二步:格里菲斯(美)改革電影“現(xiàn)代電影之父”
《一個國家的誕生》
第三步:卓別林(英)《大獨裁者》、《城市之光》、《摩登時代》
第四步:好萊塢以及著名導演與明星簡介
第五步:奧斯卡獎的相關內容
④電影經歷的發(fā)展階段
這是拔高的環(huán)節(jié)
★從無聲到有聲(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只是加進四支歌,一些臺詞和音樂伴奏;第一部完全有聲電影是《紐約之光》)
★從黑白到彩色(最初人工為膠片上色,因為工作量大,因此選擇重點來涂色,代表作《戰(zhàn)艦波將金號》;第一部彩色電影是《浮華世界》(1935年),采用彩色膠片)
★從小規(guī)模、低技術到大規(guī)模、系列化、專業(yè)化制作(比如《侏羅紀公園》、《泰坦尼克號》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立體電影、全景電影、數字電影等)
可以預見,隨著現(xiàn)代科技革命的飛速發(fā)展,進入新世紀的電影今后必將發(fā)生更加巨大的變化。
相對電影,電視藝術的起源與發(fā)展這一子目的難度相對較小,我采取讓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二)電視藝術的起源于發(fā)展
首先,從電影到電視的過渡,我會選擇性的采用幾種方式:
(1)播放美國總統(tǒng)候選人的辯論轉播
(2)引用廣東2007年高考第24題
(3)從當下熱播的節(jié)目、電視劇入手(十七大、嫦娥奔月)
其次是正文部分。這一子目,我也分四個問題:電視的發(fā)明及發(fā)展概況、電視的特點、電視的功能、電視的影響。
其中前三個子目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教材解決。
至于第四個問題(電視的影響),我采用問組討論或辯論的方式,這樣既能鞏固教材中的知識點又能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學會從整體的角度看待問題。
3、回顧教材:把教材的體系、框架、線索重新梳理一遍
4、布置作業(yè)、鞏固復習:
①電影、電視藝術起源與發(fā)展過程
②影視藝術產生和發(fā)展的社會條件
③影視藝術的影響
相關閱讀
電影與電視
導學案
歷史高二年級
第19課電影與電視
1課時
了解藝術產生于發(fā)展的歷程,認識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重點:電影、電視藝術的產生及其影響
難點:電視對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利弊
本課是一部概要式的影視藝術起源發(fā)展史,教材分別從電影藝術的興起與發(fā)展、電視藝術的興起與發(fā)展兩個方面作了介紹。本課的講授使我們認識影視藝術是當時政治經濟的反映,是社會進步的產物,反映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在學習過程中應結合切身體會闡述影視藝術的魅力和影響,研討分析影視的利弊。
研習教材重難點
一、默片時代
1、電影的誕生
1895年12月28日由 國的 發(fā)明。這一天被公認為“世界電影日”。
2、電影的發(fā)展
(1)默片時代:1927年前,由于技術所限,當時的電影是無聲電影,因此被稱為默片時代。
現(xiàn)代電影之父——
美國人格里菲斯對電影制作和攝影技術進行了許多重大的改革和完善,因此被稱為現(xiàn)代電影之父。
盧米埃爾兄弟是電影的發(fā)明者,現(xiàn)代電影之父主要是肯定格里菲斯對電影制作技術進行了重大改革而給予的。
——最杰出的喜劇大師
其代表作是 、 和 。被稱為“ ”,對電影藝術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③評價: 。
(2)進一步發(fā)展——
崛起的前提:
影響:
想一想:電影出現(xiàn)和發(fā)展的條件有哪些?
1、被肖伯納稱為“電影藝術中絕無僅有的天才”的默片時代最著名的電影明星是?。ā。?br>
A、盧米埃爾兄弟B、格里菲斯C、卓別林D、貝爾德
2、格里菲斯被稱為“電影之父”主要是因為?。ā。?br>
A、對現(xiàn)代電影和攝影技術進行改革
B、發(fā)明了電影
C、著名的喜劇演員
D、使電影進入到有聲電影階段
3、19世紀末影視技術的產生和發(fā)展主要是由于?。ā。?br>
①攝影技術的發(fā)展②連續(xù)攝影③縮短曝光
A、②③B、①③C、①②③D、①②
4、電影是近代年輕的藝術形式,近代電影的發(fā)明人是?。ā。?br>
A、盧米埃爾兄弟B、格里菲斯
C、卓別林D、貝爾德
5、下列有關電影的說法不正確的是?。ā。?br>
A、近代電影最早是由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發(fā)明的
B、格里菲斯被譽為“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C、最早的電影是無聲電影
D、默片時代的電影多為悲劇電影
6、下列電影作品不屬于卓別林的是 ( )
A、《一個國家的誕生》B、《城市之光》
C、《摩登時代》D、《大獨裁者》
二、坐擁天地
1、產生:
2、功能:
(1)電視最重要的功能是 ,為人們;
(2)電視還成為的重要手段;
(3)電視的另一重要功能是 。
(4)電視還能 。電視對藝術品的,使美術品,音樂會 。
3、地位: 。
1、下列與影視發(fā)展有關的人物是英國人的是?。ā。?br>
A、盧米埃爾兄弟B、格里菲斯C、卓別林D、貝爾德
2、電視最重要的功能是 (?。?br>
A傳播資訊
B新聞播報
C把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藝術品展示給世人
D使普通人有了欣賞藝術珍品的機會
3、電視之所以會成為最為普遍的大眾媒體,主要是因為?。ā。?br>
①視聽兼?zhèn)?、聲畫并茂②兼具多種媒介的優(yōu)勢
③覆蓋面廣④時效性和現(xiàn)場感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人們足不出戶就能接受“室中課堂”教育的媒介是?。ā。?br>
A、報紙B、電影C、電視D、書信
5、閱讀下列圖片
圖一盧米埃爾兄弟圖二貝爾德圖三衛(wèi)星電視轉播站
請回答:①簡述圖片一、二人物在影視藝術方面的重大貢獻。
②綜合上述三幅圖片概括影視藝術產生發(fā)展的過程。
③簡析影視藝術的產生發(fā)展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探究解題新思路
▲課標新題展示
仔細觀察下列圖片
請回答:
(1)上圖的著名演員是誰?他的影視作品代表作有幾部?。
(2)該演員的演出風格有何特點?試簡要從歷史階段特點分析成因?
▲高考典題鏈接
(2005廣東)下列重大發(fā)明的先后順序是
①電影的誕生②電視的發(fā)明③有聲電影崛起④瓦特改良蒸汽機
A、④①③②B、④①②③C、①③②④D、①②③④
開拓學習新視野
▲教材知識拓展
1.奧斯卡獎
奧斯卡獎是最具權威、最有影響、設獎范圍最廣的世界級電影獎。它象征著美國電影藝術的最高成就。1927年,在米高梅影業(yè)公司老板路易斯B梅耶的指導下,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正式成立。不久,梅耶建議設立學院獎來鼓勵并表彰那些對電影事業(yè)做出突出成就的電影人。于是,1929年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大酒店舉行了第一屆學院獎。學院獎的獎品是一尊身高13.5英寸的錫銅合金的鍍金裸體人像。從第七屆起,學院獎正式更名為奧斯卡獎。
2.格里菲斯(1875—1948)
美國著名導演、著名電影理論家,公認的電影藝術的奠基人。在格里菲斯之前的電影基本上離不開戲劇美學的范疇,但從1908年以后,格里菲斯開始進行探索、吸收別人的發(fā)明并融會貫通,在此基礎上加以發(fā)展,他逐漸形成了自己一整套比較完備的電影敘事語言?!兑粋€國家的誕生》和《黨同伐異》就是格里菲斯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因此,他被稱為“電影藝術之父”。
3.卓別林
20世紀最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電影藝術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劇電影明星。他最大的貢獻是他把為笑而笑的庸俗“鬧劇”,提到批判現(xiàn)實主義藝術的高度。他以獨特的喜劇藝術表演風格和辛辣的諷刺,尖銳的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一生主演過八十多部影片,他的喜劇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淚水的苦味,充滿了對受壓迫受欺凌的人們的同情。他主演的影片的主題:鞭撻不公正、不人道的資本主義社會,反抗剝削和壓迫;反對法西斯獨裁,譴責侵略戰(zhàn)爭;歌頌底層“小人物”的真、善、美;針砭人性的弱點,警示人生的誤區(qū)。
▲走進歷史感悟
為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華誕,5月15日至本月底,廣東省電影家協(xié)會、廣東珠江電影院等在華納金逸國際影城聯(lián)合舉行“東方光影傳奇———中國電影百年大型資料展”,這次影展特別展出了一批科教片、社教片以及反映革命和建設的影片。觀眾不僅可以觀賞到中國電影從1905年誕生以來走過的百年歷程,而且還受到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透視:電影是深受群眾喜愛的一門綜合藝術,一百年來,優(yōu)秀的中國電影、電影人物形象、電影歌曲以其強烈的感染力和恒久的生命力,激勵了幾代中國人為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奮斗。大力推廣影視事業(yè),對弘揚中國民族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素養(yǎng)以及增強人們的國際意識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高二歷史教案:《電影與電視》教學設計
【課時安排】1課時
【課標要求】了解藝術產生于發(fā)展的歷程,認識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重難點】重點:電影、電視藝術的產生及其影響
難點:電視對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利弊
【教材分析】本課是一部概要式的影視藝術起源發(fā)展史,教材分別從電影藝術的興起與發(fā)展、電視藝術的興起與發(fā)展兩個方面作了介紹。本課的講授使我們認識影視藝術是當時政治經濟的反映,是社會進步的產物,反映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在學習過程中應結合切身體會闡述影視藝術的魅力和影響,研討分析影視的利弊。
研習教材重難點
一、 默片時代
【知識梳理】
1、電影的誕生
1895年12月28日由 國的 發(fā)明。這一天被公認為“世界電影日”。
2、電影的發(fā)展
(1)默片時代:1927年前,由于技術所限,當時的電影是無聲電影,因此被稱為默片時代。
現(xiàn)代電影之父——
美國人格里菲斯對電影制作和攝影技術進行了許多重大的改革和完善,因此被稱為現(xiàn)代電影之父。
【誤區(qū)警示】
盧米埃爾兄弟是電影的發(fā)明者,現(xiàn)代電影之父主要是肯定格里菲斯對電影制作技術進行了重大改革而給予的。
——最杰出的喜劇大師
其代表作是 、 和 。被稱為“ ”,對電影藝術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③評價: 。
(2)進一步發(fā)展——
崛起的前提:
影響:
【深化探究】
想一想: 電影出現(xiàn)和發(fā)展的條件有哪些?
【教考動向體驗】
1、被肖伯納稱為“電影藝術中絕無僅有的天才”的默片時代最著名的電影明星是?。ā。?/p>
A、盧米埃爾兄弟 B、格里菲斯 C、卓別林 D、貝爾德
2、格里菲斯被稱為“電影之父”主要是因為?。ā。?/p>
A、對現(xiàn)代電影和攝影技術進行改革
B、發(fā)明了電影
C、著名的喜劇演員
D、使電影進入到有聲電影階段
3、19世紀末影視技術的產生和發(fā)展主要是由于?。ā。?/p>
①攝影技術的發(fā)展 ②連續(xù)攝影 ③縮短曝光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
4、電影是近代年輕的藝術形式,近代電影的發(fā)明人是?。ā。?/p>
A、盧米埃爾兄弟 B、格里菲斯
C、卓別林 D、貝爾德
5、下列有關電影的說法不正確的是?。ā。?/p>
A、近代電影最早是由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發(fā)明的
B、格里菲斯被譽為“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C、最早的電影是無聲電影
D、默片時代的電影多為悲劇電影
6、下列電影作品不屬于卓別林的是 ( )
A、《一個國家的誕生》 B、《城市之光》
C、《摩登時代》 D、《大獨裁者》
二、 坐擁天地
【知識梳理】
1、產生:
2、功能:
(1)電視最重要的功能是 ,為人們;
(2)電視還成為的重要手段;
(3)電視的另一重要功能是 。
(4)電視還能 。電視對藝術品的,使美術品,音樂會 。
3、地位: 。
【教考動向體驗】
1、下列與影視發(fā)展有關的人物是英國人的是 ( )
A、盧米埃爾兄弟 B、格里菲斯 C、卓別林 D、貝爾德
2、電視最重要的功能是?。ā。?/p>
A 傳播資訊
B 新聞播報
C把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藝術品展示給世人
D 使普通人有了欣賞藝術珍品的機會
3、電視之所以會成為最為普遍的大眾媒體,主要是因為?。ā。?/p>
①視聽兼?zhèn)?、聲畫并?②兼具多種媒介的優(yōu)勢
③覆蓋面廣 ④時效性和現(xiàn)場感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人們足不出戶就能接受“室中課堂”教育的媒介是?。ā。?/p>
A、報紙 B、電影 C、電視 D、書信
5、閱讀下列圖片
圖一 盧米埃爾兄弟 圖二 貝爾德圖三 衛(wèi)星電視轉播站
請回答:①簡述圖片一、二人物在影視藝術方面的重大貢獻。
②綜合上述三幅圖片概括影視藝術產生發(fā)展的過程。
③簡析影視藝術的產生發(fā)展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探究解題新思路
▲課標新題 展示
仔細觀察下列圖片
請回答:
(1)上圖的著名演員是誰? 他的影視作品代表作有幾部? 。
(2)該演員的演出風格有何特點?試簡要從歷史階段特點分析成因?
▲高考典題 鏈接
(2005廣東)下列重大發(fā)明的先后順序是
①電影的誕生 ②電視的發(fā)明 ③有聲電影崛起 ④瓦特改良蒸汽機
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開拓學習新視野
▲教材知識 拓展
【歷史長廊】
1.奧斯卡獎
奧斯卡獎是最具權威、最有影響、設獎范圍最廣的世界級電影獎。它象征著美國電影藝術的最高成就。1927年,在米高梅影業(yè)公司老板路易斯·B·梅耶的指導下,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正式成立。不久,梅耶建議設立學院獎來鼓勵并表彰那些對電影事業(yè)做出突出成就的電影人。于是,1929年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大酒店舉行了第一屆學院獎。學院獎的獎品是一尊身高13.5英寸的錫銅合金的鍍金裸體人像。從第七屆起,學院獎正式更名為奧斯卡獎。
2.格里菲斯(1875—1948)
美國著名導演、著名電影理論家,公認的電影藝術的奠基人。在格里菲斯之前的電影基本上離不開戲劇美學的范疇,但從1908年以后,格里菲斯開始進行探索、吸收別人的發(fā)明并融會貫通,在此基礎上加以發(fā)展,他逐漸形成了自己一整套比較完備的電影敘事語言。《一個國家的誕生》和《黨同伐異》就是格里菲斯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因此,他被稱為“電影藝術之父”。
3.卓別林
20世紀最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電影藝術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劇電影明星。他最大的貢獻是他把為笑而笑的庸俗“鬧劇”,提到批判現(xiàn)實主義藝術的高度。他以獨特的喜劇藝術表演風格和辛辣的諷刺,尖銳的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一生主演過八十多部影片,他的喜劇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淚水的苦味,充滿了對受壓迫受欺凌的人們的同情。他主演的影片的主題:鞭撻不公正、不人道的資本主義社會,反抗剝削和壓迫;反對法西斯獨裁,譴責侵略戰(zhàn)爭;歌頌底層“小人物”的真、善、美;針砭人性的弱點,警示人生的誤區(qū)。
▲走進歷史 感悟
【前沿視點】
為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華誕,5月15日至本月底,廣東省電影家協(xié)會、廣東珠江電影院等在華納金逸國際影城聯(lián)合舉行“東方光影傳奇———中國電影百年大型資料展”,這次影展特別展出了一批科教片、社教片以及反映革命和建設的影片。觀眾不僅可以觀賞到中國電影從1905年誕生以來走過的百年歷程,而且還受到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透視:電影是深受群眾喜愛的一門綜合藝術,一百年來,優(yōu)秀的中國電影、電影人物形象、電影歌曲以其強烈的感染力和恒久的生命力,激勵了幾代中國人為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奮斗。大力推廣影視事業(yè),對弘揚中國民族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素養(yǎng)以及增強人們的國際意識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第19課審判制度
第19課審判制度
[教學目標]
1.了解法庭作為國家專門司法機構的演變過程、刑罰功能的演變過程;理解近現(xiàn)代刑罰制度的進步性、陪審團制度對司法公正的意義。
2.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分析相關材料,培養(yǎng)其解析歷史資料的能力;通過對法庭出現(xiàn)、刑罰功能演變和陪審制建立的分析,理解法律文明的進步;通過分析本單元內容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提高學生分析、對比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刑罰功能歷史演變的學習,使學生正視刑罰的主要作用,養(yǎng)成法制意識,并以正確的眼光和態(tài)度對待重返社會的失足人員;通過對宗教裁判所迫害布魯諾等歷史事實的學習,使學生認識科學進步的歷史曲折性和歷史進步的必然性。
[重點與難點]
重點:法庭出現(xiàn)、刑罰功能演變和陪審制度建立。
難點:宗教裁判所。
說明:
1.審判制度的建立是人類追求法律公正的體現(xiàn)。法院的出現(xiàn)使審判有了專門的機構,陪審制度更是對司法公正和公民權利的保障,兩者體現(xiàn)了法律的進步性;刑罰從原始同態(tài)復仇到階級統(tǒng)治工具,近現(xiàn)代后確立罪行法定主義原則和以防范、威懾為主,其功能變化體現(xiàn)了公平公正內涵的增強和殘酷性的降低,這是文明進步在法律制度上的又一表現(xiàn),故為本課重點。
2.中世紀基督教會為進一步控制人們的思想和加強自己的權力,設立宗教裁判所,迫害天主教異端。有關宗教裁判所的知識,學生較難理解,故為本課難點。
[教學設計]
1.新課導入。
2.西方審判機構的演變(板書)
3.西方陪審制度的演變(板書)
4.刑罰制度的演變(板書)
5.課堂小結(暨單元小結)。
[資料附錄]
材料一:法庭產生之初,審判權一般都被貴族控制,他們往往在法庭上濫用司法特權。為此,雅典規(guī)定,公民均可參與審判,并可組成陪審法庭加以監(jiān)督;羅馬平民則設立保民官,限制貴族特權?!D引自高中一年級第一學期《歷史》P100
材料二:教皇英諾森三世為鎮(zhèn)壓異端建立教會偵察和審判機構,后在西歐天主教國家普遍成立宗教裁判所,以迫害天主教異端。1633年羅馬宗教裁判所指控伽利略為“異教徒”而將他送上斷頭臺(右圖)。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歷時較久,兇殘恐怖較著,在1483~1820年間,受迫害者達30余萬人。
——轉自//info.datang.net
材料三:亞里士多德《政治學》:雅典“有公眾法庭制度,這些法庭由全體公民或由全體公民中選出的人們組成,有權審判一切案件┅┅如審查政務和財務報告、法制事項以及公私契約”,法庭審判官人數六千,由公民抓簽選出,但審判時,審判官未必全體出席,出席人數自四五百以至上千不等;出席若是偶數,就要另加一人使成奇數,以免投票不能表決。
材料四:美國憲法第七條修正案規(guī)定,所以涉及價值在20美元以上的訴訟,審判時均須有陪審團參加。1968年聯(lián)邦最高法院確認,凡可能判處6個月以上監(jiān)禁的刑事案件,陪審是一項憲法賦予的權利。
材料五:《漢穆拉比法典》:“如果一個人傷了貴族的眼睛,還傷其眼。如果一個人折了貴族的手足,還折其手足?!薄杜f約出埃及記》:摩西以上帝代言人的口吻傳達上帝命令“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以烙還烙、以傷還傷、以打還打?!薄豆盘m經》:“以命抵命,以眼還眼,以鼻抵鼻,以耳抵耳、以牙償牙”
材料六:中國古代有五刑之說。秦以前為:墨、劓、剕(刖)、宮、大辟(殺)。秦漢時為:黥、劓、斬左右趾、梟首、菹其骨肉。隋唐以后為:死、流、徒、杖、笞?!D引自高中一年級第一學期《歷史》P104;另據//.cn
材料七: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將“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為罪,不得處罰”的原則列入《人權宣言》,隨后又在《法國刑法典》中規(guī)定“不論違警罪、輕罪或重罪,均不得以實施犯罪前法律未規(guī)定之刑罰處罰之?!?br>
[板書設計]
一、審判機構:部落聯(lián)盟大會法庭宗教裁判所法院
(原始社會)(國家建立后)(中世紀)(近代)
大陸法系:初審法院、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
二、法院設置英國法系:治安法院和郡法院、最高法院和上議院特征各異
美國法系:州法院、聯(lián)邦法院。目標趨同
淵源:古希臘、古羅馬
英國:見證人制度、大小陪審團保障
三、陪審制度美國:陪審制度興盛司法公正
中國:人民陪審員制度公民權利
生命刑
身體刑維護統(tǒng)治
古代同態(tài)復仇自由刑鎮(zhèn)壓人民;
財產刑殘酷性
名譽刑
四、刑罰制度近代罪刑法定主義:資產階級“人權”、“自由”、“平等”反對封建專制
時代進步在法律上的表現(xiàn)
現(xiàn)代教育和感化:殘酷性降低;重法律公正、重人的權利
實質:追求司法公正、公民權利,法制文明進步、社會文明演進
[訓練設計]
閱讀以下有關“中國刑罰”的論述,回答問題:
材料一:從中國傳統(tǒng)法律思想發(fā)展演化過程看,刑罰制度的演變與中國傳統(tǒng)法律思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中國古代刑罰的價值始終在“天罰”的正義觀念、“刑不可知、威不可測”的法律功能觀念、“刑人不在君測”的身份等級觀念和“重刑輕罪”的預防犯罪觀念的傳承中變化?!w洪雷:“中國古代刑罰制度演變及其原因分析”,見//www.hicourt.gov.cn
材料二:實際上,刑罰制度制定演變與統(tǒng)治階級對刑罰的認識,即刑罰的目的休戚相關------法者國之器,刑罰制度永遠是統(tǒng)治階級維護其地位的重要武器,為維護其統(tǒng)治利益所用,但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刑罰立法觀在變化,刑罰的效用,由最初的報應刑演變?yōu)樽柚?、威嚇、?guī)誡,刑罰的作用正是不斷適應歷史的進步和發(fā)展?,F(xiàn)代刑罰觀認為只有刑罰的嚴厲程度僅僅是以制止人們實施犯罪時,這種刑罰才是公正的,除此之外的一切刑罰都是殘暴和多余的,中國古代刑罰制度正是沿著這一規(guī)律向前演化發(fā)展的?!w洪雷:“中國古代刑罰制度演變及其原因分析”,見//www.hicourt.gov.cn
問題:
1:根據材料一,寫出該段文字的論點?共用了幾項論據?
中國刑罰制度的演變與傳統(tǒng)法律思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四項。
2.根據材料二,古代刑罰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現(xiàn)代刑罰追求什么目的?
統(tǒng)治階級維護其統(tǒng)治利益。公正。
3.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刑罰功能歷史演變的看法。
要求:抓住刑罰功能從嚴酷殘暴、維護統(tǒng)治到阻止、威嚇和規(guī)勸的追求公正公平的變化,體現(xiàn)法律體系的完善和法制文明的進步。
[教學反思]
1.審判制度是人類法律制度完整構成的重要內容,也是法律公正性的重要體現(xiàn)。專門的審判機構是國家誕生后的產物,隨著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的變化,審判機構及其斷案量刑的依據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從社會總體發(fā)展看,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與審判制度的變化相互促進,而后者更多的是維護法律的尊嚴,從而維系文明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本課教學能較完整地反映以上內容,也較恰當地講清了審判制度變化與法律發(fā)展、社會文明進步這幾者之間的關系,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
2.值得改進和探索的方面主要有三。其一,新課的“導入”運用了中國古代“法(灋)”字中有關“審判”的含義,原意是想以此引導學生從不同側面完整理解“法律”的涵義,但事后考察,覺得它與本單元第一課(即第17課)的“導入”有重復,因此今后的教學擬選擇與“審判制度”和學生生活(知識)經驗更貼近的內容切入,而“法(灋)”字所包涵的完整意義可以在單元的總結中出現(xiàn)。其二,在教科書中出現(xiàn)了“法庭”、“法院”等不同概念,教學中應將這種不同稱謂的內在涵義和前后變化和聯(lián)系交代得更為清楚,但教學中忽略了這一點,只是按照教科書的提法展開。其三,根據教科書的編排,本課內容多以西方審判制度為例,然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實有關中國審判制度的內容,如何以中國古代審判制度來更具體地反映“以禮入法”的特征,這些問題留待今后的教學探討。
第19課美國的聯(lián)邦制教案
一名優(yōu)秀負責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期間跟著互動起來,幫助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容。寫好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19課美國的聯(lián)邦制教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第19課美國的聯(lián)邦制教案
一、學法指導
1.通過閱讀教材中邦聯(lián)政府的缺陷,理解1787年憲法制定的必要性。
2.通過比較美國的總統(tǒng)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培養(yǎng)求同求異思維能力。
3.本節(jié)重點是對美國1787年憲法中“分權與制衡”的理解與掌握。
4.在本課內容中,抽象的法律、政治概念較多,如邦聯(lián)、聯(lián)邦、中央集權、地方分權等,學生可首先查閱有關資料對這些概念有所了解,以便課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知識結構
三、重難點突破
1.1787年憲法所涉及的主要原則及歷史作用
主要原則內容:
(1)聯(lián)邦制原則:憲法規(guī)定了一個強有力的聯(lián)邦政府,包括一個統(tǒng)管所有地區(qū)、指揮全部軍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長官,即總統(tǒng);一個全國性的議會,掌管統(tǒng)一的聯(lián)邦財政;一個權力在各州司法體系上的聯(lián)邦司法體系。同時,憲法讓各州保留了較大的自主權。
(2)分權制衡原則:將立法、行政、司法的權力分別授予參眾兩院、總統(tǒng)、最高法院三個部門,它們之間互不統(tǒng)屬又互相制約,有效地防止了專制主義出現(xiàn)。兩黨制是美國分權制衡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民主原則:總統(tǒng)和議會議員都由民選產生。
歷史作用:
(1)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
(2)西歐的啟蒙思想政治學說與美國實際的結合,在整個政治制度史中堪稱典范,對以后資本主義國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3)聯(lián)邦制賦予政府強有力的權力,利于國家的鞏固;聯(lián)邦政府實行三權分立原則,權力之間制約平衡,防止專制獨裁,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
(4)地方自治權與中央政權形成和諧統(tǒng)一的關系,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有利于地方的積極性的調動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
(5)體現(xiàn)和維護了獨立戰(zhàn)爭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則的基礎上,帶來美國長期穩(wěn)定。
2.關于美國的兩黨制
從歷史上看,美國基本實行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通過競選總統(tǒng)輪流執(zhí)政的兩黨制。
美國民主黨建于1791年,由部分種植園主和與南方奴隸主有聯(lián)系的企業(yè)家組成,當時叫共和黨。1794年改為民主共和黨,1840年正式稱民主黨。1861年南北戰(zhàn)爭結束后民主黨一蹶不振。1933年羅斯福利用經濟危機引起的人民不滿情緒競選總統(tǒng)獲勝并連任四屆總統(tǒng),民主黨因而連續(xù)執(zhí)政20年。民主黨群眾基礎主要是勞工、公務員、少數民族和黑人。
美國共和黨成立于1854年,由反對奴隸制的東北部工商業(yè)主及中西部開發(fā)各州的農業(yè)企業(yè)家代表組成。1860年林肯當選總統(tǒng),共和黨開始執(zhí)政,并在南北戰(zhàn)爭中擊敗南方奴隸主勢力平息了內戰(zhàn)。1860年至1933年70多年中,除16年外,美國均由共和黨執(zhí)政。該黨群眾基礎主要是郊區(qū)和南方的白領工人及年輕人。二戰(zhàn)后中產階級為其新的支持力量。
兩黨政治主張無實質區(qū)別。在每四年一次的全國總統(tǒng)選舉中,由兩黨最高組織機構全國代表大會提出本黨總統(tǒng)候選人和總統(tǒng)競選綱領。兩黨以在國會大選中獲席位多少區(qū)分多數黨和少數黨。兩黨黨員人數不定,視投票情況而定。民主黨的標志為驢,共和黨的標志為象。
四、易混易錯點辨析
1.比較美國總統(tǒng)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異同
項目不同點相同點
美國總統(tǒng)制英國君主立憲制
國家元首總統(tǒng)國王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的一種組織形式,他們的共同點是國體一致,都是資產階級專政。
國家元首產生方式選民選舉世襲
國家元首的任期任期制終身制
國家元首的權力有實權無實權
政府行政首腦總統(tǒng)首相
內閣的產生方式總統(tǒng)任命議會產生
內閣的特點總統(tǒng)不對議會負責,但其受到議會的制約首相和內閣對議會負責,協(xié)調首相和議會的關系
例題:下列關于美國總統(tǒng)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敘述正確的是
A.美國總統(tǒng)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B.美國總統(tǒng)是國家元首
C.英國內閣是國家權力中心D.英國首相和議會對內閣負責
答案:B
解析:主題屬于概念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總統(tǒng)制與君主立憲制的理解。美國總統(tǒng)由選民間接選舉產生,而非直接選舉產生,A項錯誤;美國總統(tǒng)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最高行政首腦,B項正確;英國的議會是國家權力的中心,而非是內閣,C項錯誤;英國首相和內閣對議會負責,所以D項也是錯誤的。
2.“邦聯(lián)制”與“聯(lián)邦制”的異同
(1)不同點
第一,二者的含義不同。聯(lián)邦也稱“聯(lián)盟國家”。是由若干成員單位(共和國、州、邦等)組成的統(tǒng)一國家,如現(xiàn)在的美國、德國、印度等。
邦聯(lián)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為了達到軍事、貿易或其他共同目的而形成的一種國家聯(lián)合,如現(xiàn)代的歐盟、東盟等實際上就是邦聯(lián)。
第二,兩者的范圍不同。聯(lián)邦的范圍小,邦聯(lián)的范圍大,邦聯(lián)之中有聯(lián)邦,但聯(lián)邦之中無邦聯(lián)。歐盟中就包含了一些聯(lián)邦國家,如德國。
第三,兩者的機構不同。聯(lián)邦有自己的立法機關和中央政府,邦聯(lián)無聯(lián)邦的最高立法、行政機關,其主要機構是邦聯(lián)的議會或成員國首腦會議。
第四,兩者的職權不同。聯(lián)邦有自己的憲法和法律,聯(lián)邦的地位高于組成單位,一切重大權力均屬于聯(lián)邦中央政府,聯(lián)邦法律為國家的最高法律,各州法律不得與它相抵觸,聯(lián)邦法院的判決,其效力適用于全國,各州政府、法院和公民均有遵守的義務;參加聯(lián)邦的各州,可以根據聯(lián)邦憲法制定本州憲法和法律,可以建立本州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并在自己的管轄區(qū)內行使權力,領導下屬各級政府。
邦聯(lián)的活動只限于特定方面,其首腦會議的決議必須經過成員國認可才能生效,但無法律效力,各成員國仍是有主權的獨立國家,各自擁有立法、行政、外交、軍事、財政等方面的權力。
第五、兩者的國際交往不同。聯(lián)邦是國際交往的主體,不過有的聯(lián)邦國家也允許成員國有某些外交權。
邦聯(lián)不是國際交往的主要主體,其成員國各自保持內政和外交上的獨立,具有主權實體性質的仍是成員國。
(2)共同點:
第一、從國家結構形式上看,都屬于復合制。
第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如: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的進一步集中和統(tǒng)一,曾屬于邦聯(lián)的美國、瑞士、德國先后改組為聯(lián)邦,相反,屬于聯(lián)邦的原蘇聯(lián)于1991年年底成為獨聯(lián)體(實際上已成為松散的邦聯(lián))。
總之,邦聯(lián)是“國家的聯(lián)合”,而聯(lián)邦則是“聯(lián)合的國家”。
例題:下列關于美國聯(lián)邦制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各聯(lián)邦組成單位有自己獨立的立法、行政、司法機關
B.在國家統(tǒng)一憲法和基本法律范圍內,各聯(lián)邦組成單位又有自己的憲法和法律
C.國民既有聯(lián)邦國籍,又有組成聯(lián)邦單位的國籍
D.在對外關系方面,聯(lián)邦是國際政治中的主權國家,只有中央政府擁有外交權
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聯(lián)邦制”這一概念的理解。A、B、C三項都是正確的;D項錯在在對外關系方面,不僅中央政府擁有外交權,各聯(lián)邦組成單位也有一定的對外交往獨立性。
五、體驗高考
例一(2008廣東文科基礎.32)下列憲法中,首次規(guī)定司法權與行政權、立法權分離的是
A.英國《權利法案》B.德意志帝國憲法
C.美國1787年憲法D.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再認再現(xiàn)能力。題干中的“司法權與行政權、立法權分離”體現(xiàn)的是法國啟蒙運動時期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A項不符合時間要求可刪去;B、D兩項比美國都晚,可排除。
例二(2008江蘇歷史單科B)(12分)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長時期以來,軍政和絕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戰(zhàn)爭和埃及戰(zhàn)爭的英雄人物第一執(zhí)政當作偶像來崇拜,都齊聲祝愿他能有一個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國的偉大相符的稱號?!蠹腋械剿幸粋€國家最高元首的稱號是順理成章的,因為他實際上已扮演了這樣的角色。……要說是皇帝了篡奪了金鑾寶座,那么我們可以說,他身邊的同謀比善于導演喜悲劇的所有暴君都多,因為四分之三的法國人都參與了他的陰謀。
──(法)康斯坦《回憶拿破侖》
材料二歐洲則普遍認為,由人民自己治理國家,最終只會導致無政府主義和天下大亂。但不管怎樣,華盛頓并沒有順應當時的潮流,為世上多添一項王冠。然而世界卻將因多了一位總統(tǒng),而使王冠從此暗淡無光甚至難以戴穩(wěn)。
──陳森《華盛頓──美國的開國元勛》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侖稱帝的因素。(4分)
(2)材料二表明華盛頓拒絕稱王,其個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認為,華盛頓實際上具備稱王的條件,請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4分)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卻將因多了一位總統(tǒng),而使王冠從此暗淡無關甚至難以戴穩(wěn)”?(2分)
(4)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談談特定歷史時期影響政治體制選擇的因素。(2分)
答案:
(1)拿破侖的對外戰(zhàn)爭為他贏得崇高威望,法國大部分人對拿破侖的支持。
(2)華盛頓有著強烈的共和思想(反對封建專制制度),華盛頓不貪戀權力。華盛頓通過領導美國獨立戰(zhàn)爭而贏得個人威望,大陸軍中的一些軍官要求華盛頓當國王。
(3)美國建立了共和制政體(民主制度),沖擊了歐洲乃至世界的君主制度。
(4)個人品質、具體國情、時代形勢、歷史傳統(tǒng)等。
例三(2007江蘇單科.17)清朝福建巡撫徐繼畬之語:“提三尺之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chuàng)為推舉之法,幾于天下為公”的刻石,被鑲嵌在某開國者的紀念碑上,此開國者是
A.拿破侖B.華盛頓C.伊達爾哥D.俾斯麥
答案:B
解析: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考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材料可以獲知,此人應是華盛頓。華盛頓是美國開國總統(tǒng)。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中,他任大陸軍總司令,為美國的獨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789年當選總統(tǒng),1793年再選連任。由于他對爭取美國獨立、發(fā)展美國經濟、建設民主法制和鞏固聯(lián)邦基礎所作的貢獻,被美國人尊稱為“國父“。1797年兩屆任滿后,華盛頓拒絕再參加競選,隱退回鄉(xiāng)。此舉開創(chuàng)了美國歷史上摒棄終身總統(tǒng)制及和平轉移權力的范例。因此可判斷B項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