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與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發(fā)表時間:2021-04-01高三物理放射性的應用與防護教學設計25。
3.3放射性的應用與防護
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核反應,會寫出人工轉變方程;
(2)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人造和天然放射性物質的主要不同點;
(3)了解放射性在生產和科學領域的應用;
(4)知道放射性污染及其對人類和自然產生的嚴重危害,了解防范放射線的措施,建立防范意識。
2、過程與方法:滲透和安全地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應用已有知識、處理加工信息、探求新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人工轉變的兩個核反應方程及反應過程中遵循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人工轉變的兩個核反應方程及反應過程中遵循的規(guī)律
教學方法: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教學用具:
(1)掛圖,實驗器材模型,課件等;
(2)多媒體教學設備一套:可供實物投影、放像、課件播放等。
(一)引入新課
前面已經學習了核反應的一種形式:衰變。本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核反應的另一種形式:人工轉變以及人工轉變產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和核輻射的防護。
(二)進行新課
1、核反應: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轟擊下產生新原子核的過程叫核反應。在核反應中質量數(shù)守恒、電荷數(shù)守恒。
人工轉變核反應方程:
例如:寫出下列原子核人工轉變的核反應方程。
(1)1123Na俘獲1個α粒子后放出1個質子
(2)1327Al俘獲1個α粒子后放出1個中子
(3)816O俘獲1個中子后放出1個質子
(4)1430Si俘獲1個質子后放出1個中子
理解并記住核反應方程,通過方程理解核反應中遵循的規(guī)律。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放射性同位素: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和人造兩種,它們的化學性質相同。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AlHeP
(3)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優(yōu)點:放射強度容易控制;形狀容易控制;半衰期短,廢料容易處理。
(4)凡是用到射線時,都用人造放射性同位素。
3、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
利用射線:
射線測厚裝置:煙霧報警器;放射治療;培育新品種,延長保質期。
作為示蹤原子:棉花對磷肥的吸收;甲狀腺疾病的診斷。
4、輻射與安全
通過看書與上網查找資料,了解放射性輻射的用處以及危害,知道只要控制好輻射量,我們就可以利用它的射線,知道身邊的一些放射性物質,以及如何防護一些有害的放射性物質。
精選閱讀
22—4放射性的應用與防護
22—4放射性的應用與防護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人造和天然放射性物質的主要不同點。
⑵.了解放射性在生產和科學領域的應用。
⑶.知道放射性污染及其對人類和自然產生的嚴重危害,了解防范放射線的措施,建立防范意識。
2、過程與方法
滲透和安全地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應用已有知識、處理加工信息、探求新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三種射線的應用。
難點:理解“示蹤原子”的應用原理。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放射性應用的圖片、掛圖(可以是多媒體圖片資料),放射性污染與防護資料影片,相關閱讀資料。
附:閱讀資料(參見〖背景資料〗)。
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上網或向有關人員請教咨詢查找收集以下幾方面材料或信息:
1.放射性的應用(實例介紹)。
2.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性(史實資料)、放射性污染的防護措施。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放射性和三種放射線的特點,這節(jié)課主要研究放射性的應用。
四、放射性的應用與防護
○新課教學
一、分組討論
最近大家又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了許多有關“放射性的利用”和“放射性污染的危害與防護”的資料。下面我們以小組(4~5個人)為單位綜合處理每個人的資料(此過程學生可以在課前有所準備),然后準備在課堂上作包含以下方面的陳述:
⑴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為什么生產和科研中采用人造而非天然放射性物質?
⑵α、β、γ三種放射線對物質的作用各自有何特點?
⑶利用實例分別介紹三種放射線的應用并簡要說明應用原理(或依據(jù))。
⑷什么是示蹤原子,怎樣理解示蹤原子的作用?
⑸什么是放射性污染及放射性污染有什么可怕后果?
⑹哪些事件或事物會導致放射性污染?并請舉出實例。
⑺對放射性物質有哪些有效的防護措施?
以上問題要通過多媒體(幻燈片)展示。
二、組織課堂進行小組(代表)陳述
選一個小組進行陳述(一個同學陳述后,其它同學補充),配合該小組的陳述教師作相應內容的標題性板書:
一、放射性的應用:
二、放射性污染和防護
三、小組陳述完以后組織進行答辯:同學們就相關內容提出問題,先由該小組成員回答,也可以由其它同學回答。
教師視情況作必要的補充或重點內容的強調。特別是應該及時引導、把握、控制提問及討論的方向。對討論中的重點內容,教師做適當?shù)陌鍟ㄒ娤乱豁棧?/p>
四、問題解答(這些問題在答辯中解決并作相應的板書)
1.放射性同位素:有些元素的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同位素。
人工放射性的優(yōu)點:半衰期短;放射性材料的放射強度容易控制等等。
(解釋:第一,人造放射性同位素可以通過核反應獲得,下一節(jié)將學習“核反應”。第二。雖然放射性元素衰變的快慢由核內部因素決定,但可以控制材料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
2.γ射線探傷儀可檢查金屬內部的損傷。其物理依據(jù)是有很強的慣穿本領。
(解釋:在“探傷”這個問題上,有些學生可能聯(lián)想到“X射線探傷”和“超聲波探傷”。γ射線的穿透能力比X射線穿透能力更強,而且X射線不是原子核的放射線,其設備復雜龐大不易于室外應用,所以在探傷這方面的許多場合現(xiàn)在多用γ射線探傷儀。γ射線和X射線都是電磁波,而超聲波則是進行波,在金屬和許多物質中衰減很小,穿透能力甚至可達數(shù)米,探傷手段和前兩者不同,所以超聲波與γ射線應用場合不同。)
3.α射線帶電、能量大,可使放射源周圍的空氣電離,變成導電氣體從而消除靜電積累。應用時,可將α射線源;安裝在機器運轉中會產生靜電的適當部位。
4.放射線能引起生物體內DNA的突變。這種作用可以應用在放射線育種、放射線滅害蟲、放射作用保存食品以及醫(yī)學上的“放療”等等。
(解釋:放射線照射害蟲會導致害蟲不育,從而減少害蟲數(shù)量,最終消滅害蟲。教材圖22—10說明的是是放射線的作用抑制了馬鈴薯發(fā)芽生長。而另外一種保存食品的原理是利用放射線可以殺死微生物的功能。在醫(yī)學上除了“放療”外,“γ刀”治療腫瘤上將其“燒死”。)
5.把放射性同位素通過物理或化學反應的方式摻到其它物質中,然后用探傷測儀器進行追蹤,以了解這些物質的運動、遷移情況。這種使物質帶有“放射性標記”的放射性同位素就是示蹤原子。
(解釋:示蹤原子的獲得可用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瘜W方法的原理是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在制造化合物時用適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取代非放射性同位素,以后便可通過儀器探測跟蹤該元素的“去向”。)(這是教學的難點)
示蹤原子應用補充:除了課文中所講用于農業(yè)科學和醫(yī)學研究外,在工業(yè)中可以用以測定輸油管中的流速,測定油管的漏油情況等;在生命科學中可用于環(huán)境監(jiān)測,比如用示蹤原子“跟蹤”污水對海洋的污染,以便提供防治污染的原始資料和依據(jù)。
(解釋:過量的放射線對人體內DNA作用使之發(fā)生突變,造成對人體的傷害??蒲谢蛏a中使用的放射源物質丟失、遺落,核爆炸、核電站泄露等都會導致放射性污染。)
五、演示:放映資料片《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片斷。
本節(jié)內容知識性強,而且可淺可深,涉及范圍寬,只靠教師講解既不可能有合適的深度又枯燥無味。而采用上述--既開放了學生的手腳,使課堂生動充實,又使教師能從學生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半單刀直入突破其認識弱點,從而化解教學中的難點。同時由于教學方式不是灌輸式,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可從中獲得不同層次的知識內容。
○隨堂練習
1.人造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放射性廢料容易處理,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射線對生物體最一般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簡述示蹤原子的作用。
○作業(yè)
1.每個小組將課堂討論內容總結整理成一篇短文。
2.訪問醫(yī)院有關人員了解“放療”和“γ刀”的基本原理和相關應用。
1.下列關于放射線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放射線可以用來進行工業(yè)探傷
B.放射線可以使細胞發(fā)生變異
C.放射同位素可以用來做示蹤原子
D.放射線對人體無害
2.用哪種方法可以減緩放射性元素的衰變
A.把該元素放在低溫處
B.把該元素密封在很厚的鉛盒里
C.把該元素同其它的穩(wěn)定元素結合成化合物
D.上述方法均不可以
3.下列哪些應用是把放射性同位素作為示蹤原子
A.γ射線探傷儀
B.利用含有放射性碘131的油,檢測地下輸油管漏油情況
C.利用鈷60治療腫瘤等疾病
D.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給農作物,用以檢測確定農作物吸收養(yǎng)分的規(guī)律
⑴在一開始討論放射線應用時,可能會有學生提出X射線透視。但是經過學習課文后知道,雖然X射線與γ射線有許多類似的性質和作用,X射線卻不屬于原子核內放出的射線,不是放射性同位素的作用。教師要及時說明。
⑵放射性應用資料的相關網址:
①//.cn
③///prod01(02).htm
《放射性元素的衰變》教學設計
《放射性元素的衰變》教學設計
【課堂引入】
江蘇省衛(wèi)生廳發(fā)布的一份緊急公告引發(fā)南京市民強烈關注,公告稱南京一家公司在作業(yè)期間丟失了一枚放射性物質(銥-192),對人體有嚴重輻射傷害。
那么什么是放射性呢?放射性物質有哪些、有什么特點和規(guī)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放射性衰變》。
【課堂學習】
學習活動一:天然放射現(xiàn)象
老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70“天然放射性”這一部分內容,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問題1:天然放射現(xiàn)象首先是誰發(fā)現(xiàn)的?他發(fā)現(xiàn)什么物質具有放射性?
問題2:居里夫婦發(fā)現(xiàn)了哪些新的放射性元素?
問題3:哪些元素具有天然放射性?
(學生閱讀課本后回答。)
(ppt展示答案及貝克勒爾的相關圖片。)
(ppt展示答案及居里夫人及居里夫婦的工作照片等。)
學習活動二:衰變
問題4: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線是否帶電呢?你能否想出方法來確定射線的帶電性質呢?
老師引入:1900年前后,盧瑟福設計了一個實驗:他在鉛塊上鉆了一個小孔,孔內放上一點鐳,使射線只能從這個小孔里發(fā)出,隨后他將射線引入強磁場中,奇怪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一束射線立即分成三股,其中兩股左右分開,分別向兩個方向偏轉,另外一股不偏不倚一直向前。盧瑟福將它們分別命名為α射線、β射線、γ射線。如圖3所示。
問題5:請問α射線、β射線、γ射線分別帶什么電?
老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40-P42“衰變”這一部分內容,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6:α射線、β射線、γ射線的本質是什么?分別有什么特點?
(學生閱讀課本后回答。)
老師補充強調:三種放射線的本質,如圖片4和表格所示。
種類
組成
速度
電離能力
穿透本領
在磁場(向內)偏轉
α射線
氦核流
約10光速
強
弱(一張紙)
左偏
β射線
電子流
約為光速
較弱
較強(幾mm的鋁板)
右偏
γ射線
光子流
光速
最弱
最強(幾cm的鉛板)
不偏
問題7:什么是放射性衰變?有幾種衰變形式?
問題8:什么是α衰變?請舉例說明。
問題9:α衰變生成的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與原核相比如何移動?核內的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以及核子數(shù)如何變化?
問題10:α衰變一般方程式如何書寫?
老師補充:為什么放射性元素會發(fā)生α衰變呢?因為事實表明,2個中子和2個質子能十分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在一定條件下它們會作為一個整體從較大的原子核中被拋射出來,于是放射性元素就發(fā)生了α衰變,即。
問題11:什么是β衰變?請舉例說明。
問題12:β衰變生成的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與原核相比如何移動?核內的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以及核子數(shù)如何變化?
問題13:β衰變一般方程式如何書寫?
問題14:原子核中并沒有電子,那么你認為β衰變中所釋放出來的電子是如何產生的?
老師提醒學生,β衰變時核內的中子數(shù)少1個而質子數(shù)和電子數(shù)各多1個。
老師補充強調:正如大家所猜測的,研究表明,β衰變的實質在于核內的一個中子轉化成了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即:。
問題15:什么是γ衰變?
老師引導學生:γ射線是電磁波,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出現(xiàn),可以聯(lián)想到之前講的玻爾原子結構模型中能級的躍遷,能量也以光子的形式出現(xiàn)??梢圆聹y原子核的能量也和原子的能量一樣也存在著能級。
老師補充說明:原子核的能量也和原子的能量一樣,其變化是不連續(xù)的,也只能取一系列不連續(xù)的數(shù)值,因此也存在著能級,同樣是能級越低越穩(wěn)定。放射性的原子核在發(fā)生α衰變、β衰變時,蘊藏在核內的能量會釋放出來,使產生的新核處于高能級,這時它要向低能級躍遷,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出現(xiàn)。因此,γ射線經常是伴隨著α射線和β射線產生的。
【典型例題1】衰變?yōu)椋涍^幾次a衰變和幾次β衰變?
參考答案:5次a衰變和4次β衰變.
(學生積極思考完成,老師適當指導。)
學習活動三:半衰期
老師: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71-P72“半衰期”這一部分內容,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16: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衰變遵循什么規(guī)律?
(學生閱讀課本后回答。)
問題17:什么是半衰期?
問題18:若一放射性元素衰變前的質量是m0,其半衰期為T,則經過時間t,這種放射性元素的質量m還剩下多少?
問題19:半衰期的長短與什么因素有關?
問題20:一放射性元素有10個原子核,經過一個半衰期是否只有5個了呢?
【典型例題2】如果的半衰期是6000年,起初有100g純,18000年后還剩下多少?現(xiàn)在只剩下3g,大約過去了多長時間?
參考答案:12.5g;3年。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老師適當指導并補充:地球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中每1g碳所含的放射性碳原子核的數(shù)目是不變的,直到生物體死亡。生物體死亡之后,的含量就因衰變而不斷減少,所以如果測得生物體內的含量,就能知道該生物體死亡時所處的年代。考古學家們就是用這一方法來確定各種出土文物、古代遺址和具有考古價值的遺物的年代的。)
《金屬的腐蝕與防護教學》教學設計
《金屬的腐蝕與防護教學》教學設計
一、學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課時內容是魯科版選修教材《化學反應原理》第一章第3節(jié)第三課時,是在學生學習了電解原理和原電池原理的基礎上展開的,教材重點介紹了金屬電化學腐蝕(析氫腐蝕和吸氧腐蝕)的本質——金屬表面形成了微型原電池,講述了防護金屬腐蝕的主要方法,并介紹了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和外加電流的陰極保護法。不但運用原電池原理(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也再次運用了電解原理(外加電流的陰極保護法),加深了學生對化學能與電能相互轉化的認識。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能促進學生對金屬腐蝕現(xiàn)象的進一步認識,金屬發(fā)生腐蝕更多的是電化學腐蝕,利用原電池的原理分析鋼鐵的析氫腐蝕和吸氧腐蝕,提高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再利用電化學知識對金屬進行防護,是對所學電知識的綜合靈活的運用,學好本節(jié)將對前面所學的電解和原電池的知識起到鞏固和提高的作用。
(二)學生分析
知識上:通過初中知識以及本章上兩節(jié)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金屬發(fā)生腐蝕的一些條件,掌握了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基本原理及金屬的還原性與活潑性關系。
能力上:高二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實驗設計觀察能力、以及比較歸納能力。
心理上:由于本節(jié)內容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新知識的學習,具備了主動探究的原動力。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只注重表面現(xiàn)象,缺少生活經驗,缺乏一定的深入理解和綜合思維的能力。
二、目標分析
課標要求:能解釋金屬發(fā)生電化學腐蝕的原因,認識金屬腐蝕的危害,通過實驗探究防止金屬腐蝕的措施。
模塊學習要求:
1.能簡要說明金屬發(fā)生電化學腐蝕的原理,認識金屬腐蝕的危害。
2.知道要防止金屬發(fā)生電化學腐蝕,關鍵在于阻止金屬成為原電池的負極,避免它發(fā)生陽極氧化而溶解。
3.能列舉防止金屬腐蝕的主要措施
4.了解氧化還原反應在金屬腐蝕與防護中的應用。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金屬腐蝕帶來的危害,了解金屬腐蝕的兩種類型(化學腐蝕和電化學腐蝕)。
(2)理解鋼鐵吸氧腐蝕和析氫腐蝕發(fā)生的條件及原理,會書寫電極反應式和總反應式。
(3)認識常見的防止金屬腐蝕的方法,能解釋兩種電化學防護方法的原理。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鋼鐵發(fā)生吸氧腐蝕和析氫腐蝕對比實驗的探究,學會設計控制單一變量進行對比實驗以及對實驗設計進行評價。
②通過實驗探究的過程,進一步提高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金屬腐蝕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切實感受金屬及合金在國家建設及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愛護資源,科學利用資源的正確思想,感受化學對人類進步的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及其突破策略
教學重點:金屬的電化學腐蝕及金屬的電化學防護原理
教學難點:金屬發(fā)生析氫和吸氧腐蝕的原理
突破策略:通過對比實驗探究,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式,讓學生了解金屬腐蝕的原理,強化鞏固析氫腐蝕和吸氧腐蝕的具體過程,使學生明確析氫腐蝕和吸氧腐蝕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五、教學流程:
知識復習→情景導入→目標展示→自主學習→實驗探究→合作交流→達標測試→歸納總結
六、教學方法問題引導自主學習實驗探究合作交流
七.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環(huán)節(jié)一:知識復習(2分鐘)
教師質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原電池的有關知識,請大家思考一下兩個問題
1、原電池的構成條件?2、原電池哪一極金屬易被腐蝕?
學生思考回答:活潑性不同的兩極;電解質溶液;閉合回路;(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
在原電池反應中負極易被氧化而腐蝕。
【設計意圖】回顧舊知,鋪墊新內容。
環(huán)節(jié)二:情景導入目標展示(3分鐘)
情景導入:多媒體展示(1)生活中常見金屬腐蝕的圖片;(2)金屬腐蝕對人類生活和經濟的影響。
教師:在生產和生活中,金屬腐蝕所帶來的損失非常嚴重。金屬生產設備的腐蝕經常導致工廠停產,金屬腐蝕還會使橋梁、建筑物等損壞甚至坍塌,許多場所的金屬腐蝕還會導致火災、爆炸等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學生:觀看圖片,聆聽講解。驚詫之余,體會感悟:金屬腐蝕不可等閑視之!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景,結合生活實際和觸目驚心的數(shù)據(jù),讓學生對金屬的腐蝕有直觀的感受,產生濃厚的興趣,進入新課的學習。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金屬腐蝕和防護知識,本節(jié)課我們的學習目標如下,請大家快速瀏覽,了解我們本節(jié)課的任務。
教師多媒體展示教學目標:
1、了解金屬腐蝕的本質及分類,特別是電化學腐蝕的原理
2、理解鋼鐵吸氧腐蝕和析氫腐蝕發(fā)生的條件及原理,會書寫電極反應式和總反應式
3、了解金屬防護的方法,培養(yǎng)分析并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4、切實感受金屬及合金在國家建設及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愛護資源,科學利用資源的正確思想
學生:瀏覽標題,明確學習目標。宏觀把握,聯(lián)想質疑。
【設計意圖】讓學生整體把握本節(jié)內容的同時,控制信息的接受范圍,隨時排除干擾性知識。
環(huán)節(jié)三:自主學習(3分鐘)
過渡:據(jù)報道,全世界每年因金屬腐蝕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占生產總值的2%-4%,超過地震、水災、臺風等自然災害造成損失的總和。據(jù)統(tǒng)計,2014年因金屬的腐蝕在我國至少造成6700億人民幣的損失。面對這樣驚人的數(shù)據(jù)和金屬腐蝕危害事實,大家有沒有想過,什么是金屬的腐蝕?金屬腐蝕的實質是什么?金屬腐蝕現(xiàn)象的發(fā)生可能有哪些方式?
多媒體呈現(xiàn)問題1:什么是金屬的腐蝕?金屬腐蝕的實質是什么?金屬腐蝕現(xiàn)象的發(fā)生可能有哪些方式?
教師:請大家結合氧化還原反應知識和教材P27第二段思考以上問題。
學生:閱讀課本、思考回答
金屬腐蝕是金屬表面因發(fā)生氧化反應而遭到破壞。
化學腐蝕(表面與周圍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
電化學腐蝕(因電化學作用而發(fā)生的腐蝕)
板書:三、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1.金屬腐蝕的方式:化學腐蝕
電化學腐蝕
學生:識記、會判別兩種腐蝕方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金屬腐蝕的實質是發(fā)生了氧化反應,通過討論腐蝕的方式能與新學內容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先從概念上認識金屬腐蝕的實質,下面再進行實驗探究、具體認知。
環(huán)節(jié)四:實驗探究(15分鐘)
過渡:我們已經知道,鋼鐵生銹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以及水蒸氣反應的結果。那么,空氣中的氧氣和水是怎樣使鋼鐵生銹的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進行探究有關金屬電化學腐蝕的原理。
多媒體呈現(xiàn)問題2:鋼鐵及其制品通常為含碳的鐵合金,鋼鐵在干燥的空氣中不易生銹,而在潮濕的環(huán)境里或濕度較大的環(huán)境里長期放置,常易生銹變紅,原因是什么?電化學腐蝕的原理是什么?
探究實驗:
向鐵粉中加入少量的炭粉,混合均勻后,撒入內壁分別用稀鹽酸和氯化鈉潤濕過的兩支試管分別標記為a、b中,按下圖裝置好儀器。
金屬的腐蝕與防護教學設計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27-28了解金屬電化學腐蝕原理。根據(jù)課前準備組裝儀器,混合并加入藥品稍后觀察實現(xiàn)現(xiàn)象。
學生:閱讀教材自學有關金屬電化學腐蝕的原理,動手實驗:混合并加入藥品后觀察、比較導管中水柱(在水中滴加幾滴紅墨水)的變化和試管中的現(xiàn)象。
教師:請大家結合實驗現(xiàn)象思考以下問題
思考1:導管中的水柱變化說明什么問題?
思考2:向鐵粉中加入炭粉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思考后回答)
水柱液面升高,說明試管內有氣體消耗,壓強減小
水柱液面降低,說明試管內有氣體生成,壓強增大
碳粉做正極與鐵形成原電池,加速鐵被腐蝕。
教師:請大家根據(jù)原電池原理和閱讀自學結果,寫出電極反應式及電池反應方程式。
學生:完成以下問題(兩名同學上板板演)
a裝置中:負極:正極:,
電池反應:,
a裝置中進一步反應:,
b裝置中:負極:正極:,
電池反應:。
結論:中性或酸性很弱或堿性條件下,易發(fā)生腐蝕。
當鋼鐵處于酸性氣氛中時,易發(fā)生腐蝕;
析氫腐蝕和吸氧腐蝕都屬于腐蝕。
板書:2.金屬的電化學腐蝕
析氫腐蝕(酸性)
吸氧腐蝕(中性或弱酸性)
高三物理核能的利用與環(huán)境保護教案30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作為高中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高中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三物理核能的利用與環(huán)境保護教案30”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4節(jié)核能的利用與環(huán)境保護
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核反應,會寫出人工轉變方程;
(2)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人造和天然放射性物質的主要不同點;
(3)了解放射性在生產和科學領域的應用;
(4)知道放射性污染及其對人類和自然產生的嚴重危害,了解防范放射線的措施,建立防范意識。
2、過程與方法:滲透和安全地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應用已有知識、處理加工信息、探求新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人工轉變的兩個核反應方程及反應過程中遵循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人工轉變的兩個核反應方程及反應過程中遵循的規(guī)律
教學方法: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教學用具:
(1)掛圖,實驗器材模型,課件等;
(2)多媒體教學設備一套:可供實物投影、放像、課件播放等。
(一)引入新課
前面已經學習了核反應的一種形式:衰變。本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核反應的另一種形式:人工轉變以及人工轉變產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和核輻射的防護。
(二)進行新課
1、核反應:原子核在其它粒子的轟擊下產生新原子核的過程叫核反應。在核反應中質量數(shù)守恒、電荷數(shù)守恒。
人工轉變核反應方程:
例如:寫出下列原子核人工轉變的核反應方程。
(1)1123Na俘獲1個α粒子后放出1個質子
(2)1327Al俘獲1個α粒子后放出1個中子
(3)816O俘獲1個中子后放出1個質子
(4)1430Si俘獲1個質子后放出1個中子
理解并記住核反應方程,通過方程理解核反應中遵循的規(guī)律。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放射性同位素: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和人造兩種,它們的化學性質相同。
(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AlHeP
(3)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優(yōu)點:放射強度容易控制;形狀容易控制;半衰期短,廢料容易處理。
(4)凡是用到射線時,都用人造放射性同位素。
3、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
(1)利用射線:
射線測厚裝置:煙霧報警器;放射治療;培育新品種,延長保質期。
作為示蹤原子:棉花對磷肥的吸收;甲狀腺疾病的診斷。
4、輻射與安全
通過看書與上網查找資料,了解放射性輻射的用處以及危害,知道只要控制好輻射量,我們就可以利用它的射線,知道身邊的一些放射性物質,以及如何防護一些有害的放射性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