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5-25七年級地理下冊《位置和范圍》第二課時學案(晉教版)。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七年級地理下冊《位置和范圍》第二課時學案(晉教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七年級地理下冊《位置和范圍》第二課時學案(晉教版)
第二課時位置和范圍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入:
我們的環(huán)球之旅已經(jīng)到達了我們祖國所在的大洲——亞洲。亞洲在許多方面值得亞洲人自豪。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和眼睛來驗證亞洲之最。
二、活動內(nèi)容:
(一)算一算——世界第一大洲
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組討論]
1.計算:
a.跨緯度數(shù)(約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溫、熱三帶)
b.地球上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110千米,則亞洲南北距離(10120千米)
c.跨經(jīng)度數(shù)(約164°,大部分在東半球)
d.比較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
2.讀圖6.4《七大洲面積比較》,亞洲面積是多少,相當于幾個歐洲和南極洲面積之和?(三個歐洲和一個南極洲面積之和)
得出結(jié)論:為什么說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最廣(跨寒、溫、熱帶)
2.東西距離最長
3.面積最大(4400千米)
(二)找一找——亞洲的分區(qū)
通常,亞洲按照地理方位還可以劃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6個區(qū)域。
讀圖6.5《亞洲地理分區(qū)》,結(jié)合圖6.5《亞洲地形、政區(qū)》,回答問題:
①新、馬、泰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
③阿富汗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
④北亞部分屬于哪個國家的領土范圍
⑤哈薩克斯坦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
⑥中國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這個地理分區(qū)還包括哪些國家?
學生讀圖分析:看圖6.6景觀圖,描述圖片中居民的生活。
圖1西亞——游牧——穿著寬松的長袍
圖2北亞——狗拉雪橇——皮衣
圖3南亞——捕魚
圖4東南亞——長屋
四幅圖說明由于面積遼闊,亞洲各地的自然環(huán)境的地區(qū)差異很明顯,也就造就了居民生活的差異。
三、師生共同小結(jié):
今天的旅程即將結(jié)束,請你們談談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yè)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圖冊同步練習。
板書設計:
相關(guān)閱讀
七年級地理下冊《位置和范圍》第一課時學案(晉教版)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認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完成制定的工作目標!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級地理下冊《位置和范圍》第一課時學案(晉教版)”,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七年級地理下冊《位置和范圍》第一課時學案(晉教版)
第八章認識——亞洲
第一、二課時
課題:第八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第一節(jié)位置和范圍
教學目標:
學會利用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和經(jīng)緯度位置來描述一個區(qū)域的地理位置。
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學會描述一個區(qū)域的范圍。
了解亞洲的地理分區(qū)。
教學重點:
通過對亞洲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學會正確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qū)域某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
教學準備:
掛圖、地形名稱卡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位置和范圍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視頻中展示了亞洲各地的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跡,并配以優(yōu)美的音樂。
教師提問:結(jié)合我們平時接觸的電視、電影、報紙、網(wǎng)絡資料,談談自己知道的亞洲。
學習討論回答。
教師歸納:我們居住的大洲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皚皚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居住的大洲。它有眾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燦爛的文化,有優(yōu)美的風景。它就是雄踞東方的亞洲。
板書:一、雄踞東方的大洲——亞洲
二、出示學習目標(同上)
三、新授:
(一)溫故知新(生回顧亞洲地名的由來)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意為“東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東岸(今天的敘利亞一帶)興起,建立起強大的腓尼基王國。他們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躍于整個地中海。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地中海以東的陸地稱之為“Asu”,即“東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圍后來逐步擴大到整個亞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陸地稱為“Ereb”,意為“西方日落處”,后來被用來指代整個歐洲。
(二)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圍
認識一個大洲,先要從“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確位置,搞清楚范圍、邊界。那么,應當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師點撥描述區(qū)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經(jīng)緯度位置
[活動]:看圖討論回答:
1.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北半球)
2.讀圖6.2《亞洲的范圍》,找出亞洲的緯度位置
①最北:81°N;最南:11°S;
②最東:170°W;最西:26°E
3.讀圖6.2《亞洲的范圍》,了解亞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圍?
亞洲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北、東、南分別瀕臨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與歐洲毗鄰,西南與非洲相鄰,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學以致用]:讀圖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圍”,
1.簡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說出北美洲的經(jīng)緯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圍的大洋、大洲,說出它們分別位于北美洲的方位,歸納北美洲的海陸位置特點。
[活動]:師生互動,完成第5頁活動題:比較北美洲和亞洲的位置和范圍差異。
比較項目亞洲北美洲東西半球的位置南北半球的位置瀕臨的大洋面積緯度范圍經(jīng)度范圍四、課堂小結(jié):
認識區(qū)域,首先要認識區(qū)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從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和經(jīng)緯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業(yè)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圖冊同步練習。
七年級地理下冊《位置、范圍和自然條件》學案晉教版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對教案課件的工作進行一個詳細的計劃,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地理下冊《位置、范圍和自然條件》學案晉教版”,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七年級地理下冊《位置、范圍和自然條件》學案晉教版
第八章認識亞洲
第一節(jié)位置、范圍和自然條件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說明依據(jù);
2能結(jié)合地圖描述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及范圍。
能力目標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解剖面圖及相關(guān)資料的能力,學會總結(jié)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2理解河流分布與地形之間的關(guān)系。
情感,態(tài)度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
2通過參與觀察,分析,討論,競賽,辯論等課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1亞洲的位置特點;
2亞洲地形與河流分布的關(guān)系。
教學過程
導入:點出上學期從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來研究問題。這個學期以大洲為研究對象,去研究某一個區(qū)域的地理環(huán)境狀況。
通過一系列提問,讓學生回答,引出亞洲。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復習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
師:要認識一個大洲,首先要明確它的位置。觀察一下亞洲位于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個半球?
小結(jié):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這是它的緯度位置。
引導:了解一個地區(qū)的位置還要了解其海陸位置。觀察亞洲周圍的大洋,各位于亞洲的方位。亞洲周圍的大洲,各位于亞洲的方位。
學生看圖8.1回答。
小結(jié):這樣我們就明確了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展示“亞洲的范圍圖”)
引導:亞洲和其他大洲之間,有些是以海洋作為天然洲界,有些大陸相連的地方則是人為劃定的洲界線。如亞洲與非洲,亞洲與歐洲之間。
提問:參照地圖能描述出亞洲與周圍其他大洲的界線嗎?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臨非洲,以蘇伊士運河為洲界;東北隔著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與大洋州隔海相望。
過渡:讓學生大致讀出亞洲所跨的緯度位置,與其他大洲比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先大致目測,與亞洲相比,只比較南美洲和非洲)
順承:亞洲不但所跨緯度最廣,而且還有許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積比較”圖)
從此圖可以看出亞洲面積最大。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比較亞洲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得出亞洲東西距離最大。
小結(jié):根據(jù)以上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亞洲的位置、面積、范圍。
(通過雙邊活動,訓練學生的歸納總結(jié)能力)
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導:由于亞洲面積廣大,國家眾多,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們根據(jù)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結(jié)合人文和自然環(huán)境特征的差異,把亞洲分成幾個分區(qū),共有幾個分區(qū)?中國位于哪個分區(qū)?再觀察,同在東亞分區(qū)的還有哪些國家?
(展示亞洲地理分區(qū)圖)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繼續(xù)引導:其他的分區(qū)是不是都與中國接壤?分別位于中國的哪個方位?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過渡:要了解一個大洲的自然環(huán)境,除地理位置外,還需認識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氣候等方面。講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亞洲地形的特點。
(展示“亞洲地形圖”)
引導:這種地形圖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觀地看出不同地形類型,這是哪類地形圖?
生:分層設色地形圖。
(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下方的陸高海深表。結(jié)合地圖判斷不同的顏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qū),描述一下他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活躍氣氛,增強組內(nèi)的合作意識。)
A組:青藏高原、喜瑪拉雅山及主峰
B組:帕米爾高原、蒙古高原
C組: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組:阿拉伯半島、馬來半島
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jù)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兩方面考慮,看出亞洲地形特點: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圖。(展示“亞洲大陸沿3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4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觀察區(qū)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xiàn)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cè)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西高東低。
過渡:河流是構(gòu)成自然環(huán)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亞洲地形圖”)
板書設計:
第八章認識亞洲
第一節(jié)位置、范圍和自然環(huán)境
一、位置和范圍
緯度位置: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
海陸位置: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歐洲西側(cè)、非洲東北側(cè)、大洋洲北側(cè)、北美洲西南側(cè)
邊界:
二、地形與河流
地形:亞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狀分布
教學探討與反思: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我們這的氣候有什么特點?
生: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導:氣候是自然環(huán)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大。作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很大。(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
學生看圖回答。
引導:全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有十一種,僅亞洲就有9種,說明了什么?
生: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師:觀察其中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兒?
生:溫帶大陸性氣候,約占亞洲面積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亞洲中西部。
繼續(xù)引導:距離海洋的遠近如何?
(展示有關(guān)干旱和洪澇的視頻、圖片)
學生看材料分析,旱澇災害對農(nóng)業(yè)影響大。
小結(jié):所以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qū)內(nèi),由于夏季風的影響易發(fā)生旱澇災害。
引導:根據(jù)以上分析,從氣候類型及分布范圍看,亞洲的氣候主要有什么特點?
學生分析得出結(jié)論: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過渡:為什么會形成這么復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亞洲的幾個城市{前述}為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氣候與位置的關(guān)系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guān)系)
小結(jié):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引導:用以上分析做練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氣候圖
提問:在圖中,非洲的餓氣候分布有什么特點?分析主要的影響因素。
總結(jié):赤道穿過非洲中部
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很廣
氣候類型南北對稱,以赤道為中心
影響因素:緯度位置,還有地勢高低等
總結(jié)本課要點。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位置、范圍和自然環(huán)境
三、復雜多樣的氣候:
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
七年級地理下冊《位置、范圍和自然環(huán)境》教案晉教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是時候?qū)ψ约航贪刚n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地理下冊《位置、范圍和自然環(huán)境》教案晉教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七年級地理下冊《位置、范圍和自然環(huán)境》教案晉教版
教學目標:
學會利用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和經(jīng)緯度位置來描述一個區(qū)域的地理位置。
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學會描述一個區(qū)域的范圍。
了解亞洲的地理分區(qū)。
5、通過對亞洲的學習,運用地圖及有關(guān)資料歸納出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并分析其相互關(guān)系
6、能運用氣候類型分布圖,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及相關(guān)資料分析亞洲的氣候特征及主要影響因素;
7、理解亞洲東部和南部的餓降水與夏季風的關(guān)系以及對農(nóng)業(yè)的影響。
8、初步學會從位置、河流、氣候等方面歸納一個大洲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9、培養(yǎng)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通過對亞洲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
2.氣候特點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
1.學會正確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qū)域某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
2.對比不同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造成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
教學方法:講授法、讀圖指導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掛圖、地形名稱卡片、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位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視頻中展示了亞洲各地的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跡,并配以優(yōu)美的音樂。
教師提問:結(jié)合我們平時接觸的電視、電影、報紙、網(wǎng)絡資料,談談自己知道的亞洲。
學習討論回答。
教師歸納:我們居住的大洲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皚皚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居住的大洲。它有眾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燦爛的文化,有優(yōu)美的風景。它就是雄踞東方的亞洲。
板書:一、雄踞東方的大洲——亞洲
二、出示學習目標(同上)
三、新授:
(一)溫故知新(生回顧亞洲地名的由來)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意為“東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東岸(今天的敘利亞一帶)興起,建立起強大的腓尼基王國。他們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躍于整個地中海。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地中海以東的陸地稱之為“Asu”,即“東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圍后來逐步擴大到整個亞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陸地稱為“Ereb”,意為“西方日落處”,后來被用來指代整個歐洲。
(二)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圍
認識一個大洲,先要從“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確位置,搞清楚范圍、邊界。那么,應當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師點撥描述區(qū)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經(jīng)緯度位置
[活動]:看圖討論回答:
1.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北半球)
2.讀圖6.2《亞洲的范圍》,找出亞洲的緯度位置
①最北:81°N;最南:11°S;
②最東:170°W;最西:26°E
3.讀圖6.2《亞洲的范圍》,了解亞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圍?
亞洲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北、東、南分別瀕臨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與歐洲毗鄰,西南與非洲相鄰,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學以致用]:讀圖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圍”,
1.簡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說出北美洲的經(jīng)緯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圍的大洋、大洲,說出它們分別位于北美洲的方位,歸納北美洲的海陸位置特點。
[活動]:師生互動,完成第5頁活動題:比較北美洲和亞洲的位置和范圍差異。
比較項目亞洲北美洲東西半球的位置南北半球的位置瀕臨的大洋面積緯度范圍經(jīng)度范圍四、課堂小結(jié):
認識區(qū)域,首先要認識區(qū)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從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和經(jīng)緯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業(yè)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圖冊同步練習。
第二課時范圍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入:
我們的環(huán)球之旅已經(jīng)到達了我們祖國所在的大洲——亞洲。亞洲在許多方面值得亞洲人自豪。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和眼睛來驗證亞洲之最。
二、活動內(nèi)容:
(一)算一算——世界第一大洲
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組討論]
1.計算:
a.跨緯度數(shù)(約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溫、熱三帶)
b.地球上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110千米,則亞洲南北距離(10120千米)
c.跨經(jīng)度數(shù)(約164°,大部分在東半球)
d.比較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
2.讀圖6.4《七大洲面積比較》,亞洲面積是多少,相當于幾個歐洲和南極洲面積之和?(三個歐洲和一個南極洲面積之和)
得出結(jié)論:為什么說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最廣(跨寒、溫、熱帶)
2.東西距離最長
3.面積最大(4400千米)
(二)找一找——亞洲的分區(qū)
通常,亞洲按照地理方位還可以劃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6個區(qū)域。
讀圖6.5《亞洲地理分區(qū)》,結(jié)合圖6.5《亞洲地形、政區(qū)》,回答問題:
①新、馬、泰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
③阿富汗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
④北亞部分屬于哪個國家的領土范圍
⑤哈薩克斯坦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
⑥中國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這個地理分區(qū)還包括哪些國家?
學生讀圖分析:看圖6.6景觀圖,描述圖片中居民的生活。
圖1西亞——游牧——穿著寬松的長袍
圖2北亞——狗拉雪橇——皮衣
圖3南亞——捕魚
圖4東南亞——長屋
四幅圖說明由于面積遼闊,亞洲各地的自然環(huán)境的地區(qū)差異很明顯,也就造就了居民生活的差異。
三、師生共同小結(jié):
今天的旅程即將結(jié)束,請你們談談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yè)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圖冊同步練習。
板書設計:
第3課時地形和河流
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知識點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新授
自主學習
小組合作播放《亞洲雄風》歌曲
提問
復習地形圖的閱讀方法
過渡:要了解一個大洲的自然環(huán)境,除地理位置外,還需認識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氣候等方面。從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聽到亞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嗎?你感受到了亞洲的驕傲在哪里了嗎?
地形圖依據(jù)什么來分層設色的?每種顏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讀海深陸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種?
一、展示圖片(1)“亞洲地形圖”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qū),描述一下他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1組:青藏高原、喜瑪拉雅山及主峰2組:帕米爾高原、蒙古高原3組: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4組:阿拉伯半島、馬來半島
二、根據(jù)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兩方面考慮
總結(jié):亞洲地形特點: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聽歌曲
談感受
看圖
搶答
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活躍氣氛通過觀察、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動眼觀察能力。自主學習
小組合作展示圖片(2)“亞洲大地形與河流分布圖
引導學生讀圖回答讀書“亞洲大陸沿3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4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觀察區(qū)別兩圖三、寫出圖中代號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
海洋①阿拉伯海②亞丁灣,③太平洋。
河流:a烏拉爾河,b葉尼塞河,c印度河。
湖泊:d:___里海___。
山脈:A烏拉爾山脈,B大高加索山脈,C喜馬拉雅山脈,D小興安嶺。
半島:甲阿拉伯,乙印度,丙中南
四、從兩幅圖中比較亞洲和北美洲地形的不同
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xiàn)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cè)低的特點。
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西高東低
過渡:河流是構(gòu)成自然環(huán)境的另一重要因素,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亞洲地形與河流分布的關(guān)系
學生分組討論
各小組互相搶答
評選優(yōu)勝小組
給予表揚
學生讀圖分組討論
各小組互相互相交流歸納小組合作通過讀圖導學,讓學生對提高讀圖認圖析圖能力,活學活用自主學習
小組合作
小結(jié)展示圖(3)“亞洲地形圖”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展示圖(4)
觀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引導學生讀課本圖
展示練習題目五、(一)找出長江、印度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太平洋—長江、黃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畢河、葉尼塞河
(二)找出里海、貝加爾湖、死海
世界最大的湖泊是里海,最深的湖是貝加爾湖,世界陸地最低點是死海
(三)亞洲許多大河均發(fā)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并呈放射狀流向海洋
六、回答北美洲地形的特點
七、本課重點知識
亞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河流分布與地形之間的關(guān)系學生讀圖分組討論搶答
各組互相交流
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點。
分組討論搶答
鞏固練習和觀察能力,并通過小組內(nèi)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正確表達和團結(jié)協(xié)作能力總結(jié)回顧
地形和河流
地形:亞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狀分布
讀“亞洲地形圖”,回答:
(1)A山脈;B山脈;C山脈;
(2)河流:D;E;
(3)高原:G高原;
H高原;
(4)平原:①平原;
②平原;
(5)半島:③半島。
第4課時復雜的氣候
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知識點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從今日的天氣等話題導入。想想我們鹽城的氣候有什么特點?
展示P7“亞洲氣候類型圖”要求學生看圖思考回答
(記住氣候類型名稱和分布)認識一個區(qū)域,通常要從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
兩方面入手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氣候是自然環(huán)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大。作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很
復雜多樣的氣候
1、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
2、全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有十一種,僅亞洲就有9種,說明了什么?
3、觀察其中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兒?
4、距離海洋的遠近如何?
距海遙遠,深入亞洲大陸內(nèi)部。冬夏兩季的氣溫差異和降水差別
學生思考討論搶答
讀圖小組討論回答一共9種氣候類型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溫帶大陸性氣候,約占亞洲面積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亞洲中西部。通過觀察、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動眼觀察能力。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引導:亞洲降水比較多的氣候類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還有集中季風氣候全年降水量相對比較多,是哪幾種?主要分布在哪兒5、在上面點出孟買和哈爾賓、雅庫茨克、烏蘭巴托的位置
6、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溫差大,冬冷夏熱,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7、亞洲的氣候特征
一是氣候復雜復雜多樣
二是季風氣候顯著
三是大陸性氣候強
8、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二)、季風氣候與我們的生活
1、我們這里冬季偏北風,夏季偏南風。這種隨季節(jié)而改變風向的風稱之為季風。季風一般分為兩大類冬季風與夏季風學生分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
學生分組分析討論總結(jié)亞洲的氣候特征
亞洲圖上畫箭頭簡單示意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jié)變化圖,幫助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小組合作通過讀圖導學,讓學生對提高讀圖認圖析圖能力,活學活用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小結(jié)知識點引導讀降水季節(jié)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思考回答
讀有關(guān)干旱和洪澇的視頻、圖片
要求學生完成練習2、找出亞洲季風區(qū)的三種氣候類型,說說他們各分布在哪些地方。
3、冬季風和夏季風風向有何不同?夏季風來自海洋
還是陸地?
4、降水的多少與夏季風有什么關(guān)系?
啟發(fā):如果降水過多或過少會造成什么后果呢?
小結(jié):所以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qū)內(nèi),由于夏季風的影響易發(fā)生旱澇災害
(三)本課重點知識點:
復雜多樣的氣候
季風氣候與我們的生活
學生分組分析討論總結(jié)亞洲的季風氣候特征分布
學生看材料分析,旱澇災害對農(nóng)業(yè)影響大
鞏固練習完成當堂達標和觀察能力,并通過小組內(nèi)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正確表達和團結(jié)協(xié)作能力總結(jié)回顧
第二課世界最大的季風氣候區(qū)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溫帶大陸性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