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輪復習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3-252012屆高考生物第二輪專題導學復習:人體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準備教案課件的時刻到來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你們會寫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2屆高考生物第二輪專題導學復習:人體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專題10人體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
編使用時間:2012.3
1.穩(wěn)態(tài)的生理意義II
2.體溫調節(jié)、水鹽調節(jié)和血糖調節(jié)II
1.請用以下關鍵詞構建本節(jié)知識框架:穩(wěn)態(tài)、體液、內環(huán)境、滲透壓、體溫調節(jié)、血糖平衡、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等
探究一:穩(wěn)態(tài)
1.體液是指什么?消化液是體液嗎?
2.你能用文字和箭頭表示出體液內部之間的關系嗎?
3、內環(huán)境=細胞外液嗎?細胞外液中有哪些成分?
4、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有哪些?酸堿度范圍是多少?具體靠什么調節(jié)?
5、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和溫度分別是多少?
6.哪些是與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直接相關的系統(tǒng)?哪些是參與調節(jié)的系統(tǒng)?
7.什么是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
如圖是人體局部組織的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圖中能直接相互交換物質的體液是,毛細淋巴管壁細胞所處的內環(huán)境是(填標號)。
(2)若該圖為肝臟的局部結構圖,當患肝炎時,則B端與A端的液體相比,明顯增加的物質有等
(3)如果該圖為鼻黏膜的局部結構模式圖,當過敏原再次進入機體時,與吸附在(填標號)表面的相應抗體結合,最終會使(填標號)的通透性增強,引起鼻黏膜水腫。
(4)嘗試構建人體肝臟內體液間O2、CO2擴散的模型(如上圖所示,說明:在圖形框間用實線箭頭表示O2,用虛線箭頭表示CO2;不考慮CO2進入成熟紅細胞內液)。
探究二:水和無機鹽的平衡與調節(jié)
1.人體內水的來源和去路有哪些?
2.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的滲透壓分別主要有什么維持?
3.你能用文字和箭頭寫出吃的食物過咸體內水分調節(jié)過程嗎?
補充:腎上腺皮質分泌醛固酮保鈉排鉀
1.正常情況下,人體攝入和排出的無機鹽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飲水不進食,則()
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況下的排出量B.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況下的排出量
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況下的排出量D.K+排出量等于零
2.在正常情況下,由尿排出的K+大約是腎小球濾過的K+量的1/10,當給人以大量鉀鹽時,尿中K+排出量可超過腎小球濾過的K+的量。這一事實表明()
A.腎臟排出K+的特點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B.K+的分泌和重吸收既可能是主動過程,也可能是被動過程
C.腎小管和集合管既能重吸收K+,又有分泌K+的能力
D.K+的分泌和Na+的重吸收相關聯(lián),都受醛固酮的促進
探究三:血糖平衡
1、請寫出血糖的來源和去路。
2、請用文字和箭頭畫出血糖升高和降低的調節(jié)機制:
3.請分別寫出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產生部位和作用
人體在不同的生理狀況下物質代謝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①人體在禁食和安靜條件下,三種物質含量變化
如圖。據圖描述血糖和血游離脂肪酸含量的變
化,并分析血游離脂肪酸的主要來源。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據所學血糖來源和去路的知識,寫出圖中血
糖在AB段水平時,血糖的主要來源和去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對血糖含量變化起調節(jié)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探究四:體溫調節(jié)
1.人體的產熱器官和散熱器官分別是什么?
2.請用文字和箭頭分別寫出寒冷和炎熱環(huán)境下體溫調節(jié)的過程:
右圖為人體體溫調節(jié)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圖中T-E-N-F-B途徑主要表示______調節(jié)過程。B過程主要是通過______作用實現(xiàn)。
(2)在寒冷環(huán)境中,人體血液中______(激素)的含量會明顯升高,從而加速體溫上升。
(3)經測量,某人體溫在24h內,都處于39℃,若A、B、C都表示熱量,則A+B______C。(選填“”“”或“=”)
(4)人體調節(jié)體溫的主要中樞是在______,該結構還具有調節(jié)______等功能
小結:下丘腦在機體穩(wěn)態(tài)調節(jié)中的主要作用:
1.關于下丘腦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可參與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②有調節(jié)軀體運動的高級中樞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④垂體通過下丘腦控制性腺的生長發(fā)育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2.人體發(fā)生花粉等過敏反應時,由于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滲出,會造成局部()
A.血漿量增加B.組織液減少C.組織液增加D.淋巴減少
3.人體發(fā)生組織水腫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A.血漿中蛋白質含量少B.組織液中蛋白質含量少
C.血液中尿素含量多D.血液中無機鹽含量多
選做題:
4.請根據提供的實驗材料和用具,回答相關的問題:
一、實驗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漿適量、蒸餾水、預先配制的緩沖液、量筒、試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試紙。
二、實驗流程
步驟A組B組
①1號試管2號試管3號試管1號試管2號試管3號試管
等量緩沖溶液等量血漿?等量緩沖溶液等量血漿
②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
③記錄結果記錄結果
預測
結果??
結論??
(1)步驟①中向A組和B組的1號試管中加入。
(2)步驟②中向B組3支試管中滴加。
(3)預測結果:
A組:。
B組:。
(4)從以上實驗結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專題10人體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
1.體內含有的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
細胞內液(2/3)
體液細胞外液(1/3):包括:血漿、淋巴、組織液等
血漿
細胞內液組織液淋巴
4血漿中酸堿度:7.35---7.45
調節(jié)的試劑:緩沖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70kPa、正常的溫度:37度
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泌尿系統(tǒng)。
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其中神經調節(jié)是主要方式。
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指的是內環(huán)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tài)平衡中
對位訓練一:
(1)①與③、②與③③④(2)CO2、尿素、谷丙轉氨酶(3)①⑤
(4)如下圖所示
對位訓練二:CC
對位訓練三:
①禁食初期,血糖含量基本保持不變。隨著禁食時間延長,血糖含量下降,之后,保持在較低水平。隨著禁食時間延長,血游離脂肪酸含量逐漸增加。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進入血液,導致血游離脂肪酸含量增加。②來源:肝糖元的分解、非糖物質轉化;去路:氧化分解;③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
對位訓練四:
(1)神經有氧呼吸(2)腎上腺素(甲狀腺激素)(3)
(4)下丘腦水的平衡、無機鹽平衡、血糖平衡、內分泌等其他活動
課后檢測區(qū):DCA
(1)等量蒸餾水(2)等量的乳酸(3)1號試管pH變化明顯,pH明顯上升;2、3號試管pH變化不明顯1號試管pH變化明顯,pH明顯下降;2、3號試管pH變化不明顯(4)蒸餾水不具有緩沖作用,為對照組;人工配制的緩沖溶液具有緩沖作用;動物血漿與緩沖溶液一樣具有緩沖作用,說明其成分中含有緩沖物質
相關推薦
2012屆高考生物第二輪生物與環(huán)境專題導學復習
膠南一中高三生物二輪復習導學案
課題:生物與環(huán)境編號:11
教師寄語:教師寄語: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1、種群的數量變化Ⅱ
2、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的基本規(guī)律及其應用Ⅱ
3、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信息傳遞Ⅱ
4、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Ⅱ
5、人口增長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Ⅱ
1、匯出種群增長曲線及增長率的曲線圖
2、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在第二營養(yǎng)級的流動情況
3、構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的物理模型(概念圖)
4、抵抗力穩(wěn)定性與恢復力穩(wěn)定性關系圖解
熱點一、種群數量變化
例1、下圖是一動物種群遷入一個適宜環(huán)境后的增長曲線圖,據圖回答(1)~(5)題。?
⑴圖中表示種群數量最大的一點是。?
⑵圖中表示種群增長速度最快的一點是。?
⑶該種群的增長速率由緩慢到增大是在遷入年后開始的。?
⑷此動物種群增長的曲線呈型。?
⑸種群數量達到環(huán)境條件所允許的最大值的點是,既要獲得最大的捕獲量,又要使動物源的更新不受破壞,應該使該動物種群的數量保持在點上。
變式訓練1、下圖表示某種魚遷入一生態(tài)系統(tǒng)后,種群數量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t0~t2時間內,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
B.若在t2時種群的數量為K,則在t1時種群的數量為K/2?
C.捕獲該魚的最佳時期為t2時?
D.在t1~t2時,該魚的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
熱點二、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huán)
例2、下圖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循環(huán)示意圖,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三種成分。
請據圖回答:
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循環(huán)是指碳元素在之間不斷循環(huán)的過程。
⑵X與甲中圖示生物類群的能量來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為;Y的細胞結構與丙中圖示生物不同,Y的細胞結構最主要的特點是。
⑶大氣中的CO2在甲中圖示的(在a~d中選擇)合成有機物;含碳有機物在甲中圖示的處(在a~d中選擇)可以分解為CO2。
⑷化石燃料除燃燒外,還可以通過途徑產生CO2。
變式訓練2、右圖是某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和能量流向示意圖,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機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進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CO2量與各h產生的CO2總量相等
B生產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級消費者同化的有機物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產者直接吸收利用
D流經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和能量可循環(huán)利用
熱點三、實驗:探究生物某一生理變化的影響因素
1、課外小組同學發(fā)現(xiàn)生長在向光處的蒲公英的葉片較大,葉緣缺刻小,大多數近于全緣(稱為陽生葉),而生長在蔭蔽處的蒲公英的葉片較小,葉緣缺刻大,大多數呈鋸齒狀(稱為陰生葉)。他們想進一步探究環(huán)境和遺傳因素對蒲公英葉形的影響(提示:切取蒲公英的直根,可進行無性繁殖);于是同學們提出如下三種假設:a.蒲公英的葉形主要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b.蒲公英的葉形主要受遺傳因素的影響;c.蒲公英的葉形受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的共同影響。請分析后回答:?
⑴你打算探究的假設是。(從a、b、c項中選擇)
⑵請寫出你的實驗方案:
。
⑶如果該假設成立,那么實驗結果為
。
變式訓練1、一種以地下莖繁殖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別生長在海拔10m、500m和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應的生長發(fā)育階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無顯著差異,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隨海拔的增高而顯著變矮。為檢驗環(huán)境和遺傳因素對野菊株高的影響,請完成以下實驗設計。?
⑴實驗處理:春天,將海拔500m和1000m處的野菊幼芽同時移栽于10m處。?
⑵實驗對照:生長于處的野菊。?
⑶收集數據:第二年秋天。
⑷預測支持下列假設的實驗結果:?
假設一:野菊株高的變化只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實驗結果是:移栽至10m處的野菊株高
。
假設二:野菊株高的變化只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實驗結果是:移栽至10m處的野菊株高
。
假設三:野菊株高的變化受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的共同影響,實驗結果是:移栽至10m處的野菊株高
。
2、在某一片小麥田中,長有許多雜草,還有食草昆蟲、青蛙、蛇等動物活動。某研究小組對該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研究,根據所學的知識回答有關問題:?
⑴研究小組要估算該農田中薺菜的種群密度,應采用法;在取樣時,
關鍵要做到。
⑵此農田中新遷入了一種食草昆蟲,下圖甲是與這種昆蟲種群數量相關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曲
線。請說出種群在B點后死亡率明顯增加的原因:(答兩點)
⑶請根據圖甲在圖乙坐標系中畫出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將A、D標在縱坐標的合適位置上)。?
3、某種植玉米的農場,其收獲的玉米籽粒既作為雞的飼料,也作為人的糧食,玉米的秸稈則加工成飼料喂牛,生產的牛和雞供人食用。人,牛,雞的糞便經過沼氣池發(fā)酵產生的沼氣作為能源,沼渣,沼液作為種植玉米的肥料。據此回答(不考慮空間因素):
⑴請繪制由雞,牛,玉米和人組成的食物網:
⑵牛與雞之間(有,無)競爭關系,理由是。
人與雞的種間關系是,人與牛的種間關系是。
⑶流經該農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來自所固定的,無機環(huán)境中的碳以形式進入該人工群落。
⑷假設該農場將生產玉米的1/3作為飼料養(yǎng)雞,2/3供人食用,生產出的雞供人食用,現(xiàn)調整為2/3的玉米養(yǎng)雞,1/3供人食用,生產出的雞供人食用,理論上,該農場供養(yǎng)的人數將會(增多、不變、減少),理由是。
2012屆高考生物第二輪講義復習:人體穩(wěn)態(tài)和免疫
人體穩(wěn)態(tài)和免疫
高頻考點考題例證
1.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2011江蘇卷T1、安徽卷T30,2010安徽卷T5等。
2.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2011北京卷T29、新課標全國卷T30等。
1.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
1.內環(huán)境的物質成分歸納[重點]
(1)小腸吸收的需要在血漿和淋巴中運輸的物質,如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維生素等;
(2)細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體、淋巴因子)、神經遞質、激素等;
(3)細胞的代謝產物CO2、水、尿素等。
2.發(fā)生于內環(huán)境中的生理過程總結[易混點]
(1)乳酸與碳酸氫鈉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實現(xiàn)pH的穩(wěn)態(tài)。
(2)興奮傳導過程中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
(3)免疫過程中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地結合。
(4)激素與靶細胞的結合。
3.內環(huán)境維持穩(wěn)態(tài)的基本途徑[難點]
機體各種器官,系統(tǒng)協(xié)調一致地正常運行,是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基礎。
(1)組織細胞直接與內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然后經內環(huán)境間接地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
(2)與物質交換相關的器官有皮膚,系統(tǒng)有呼吸、循環(huán)、消化、泌尿四大系統(tǒng)。
(3)參與調節(jié)的系統(tǒng)有神經、內分泌、免疫三大系統(tǒng)。
1.(2011上海高考改編)如圖表示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部分調節(jié)機制。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質,則①包括抗體、淋巴因子等
B.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機制有神經和體液調節(jié)等
C.寒冷時,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戰(zhàn)栗的神經中樞是大腦皮層的軀體感覺中樞
D.若②表示促甲狀腺激素,則②的分泌量不僅僅受甲狀腺激素的調節(jié)
解析:神經、體液和免疫系統(tǒng)共同調節(jié)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甲狀腺激素均影響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寒冷時,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戰(zhàn)栗的神經中樞位于下丘腦和脊髓。
答案:C
1.血糖平衡調節(jié)
注:浙科版把胰島A細胞和胰島B細胞分別稱做胰島α細胞、胰島β細胞。
2.體溫調節(jié)過程
3.水鹽調節(jié)過程
1.血糖平衡調節(jié)的分析[重點]
(1)血糖調節(jié)以激素調節(jié)為主,多種激素共同起作用,其中胰島素是人體內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之間是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與腎上腺素之間是協(xié)同作用。
(2)下丘腦是血糖平衡調節(jié)的中樞,可通過神經直接作用于胰島細胞和腎上腺。
2.體溫調節(jié)過程應注意的問題[難點]
(1)寒冷條件下體溫調節(jié)既有神經調節(jié)也有體液調節(jié)。
(2)寒冷環(huán)境下,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經—體液調節(jié)模式,而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則是神經調節(jié)模式。
(3)體溫調節(jié)感受的刺激是溫度的變化,冷覺與溫覺形成的部位是大腦皮層,而體溫調節(jié)的中樞是下丘腦。
3.水鹽平衡調節(jié)的分析[易混點]
(1)平衡本質:吸收量等于排出量。
(2)水鹽平衡的調節(jié)中樞是下丘腦,產生渴覺的中樞是大腦皮層。
(3)調節(jié)水鹽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腦神經細胞分泌,由垂體后葉釋放??估蚣に刈饔玫陌屑毎悄I小管和集合管的細胞。
2.某同學感冒發(fā)熱39℃,伴有輕度腹瀉。與病前相比,此時該同學的生理狀況是()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細胞中ATP大量積累
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減少,血漿Na+濃度降低
C.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謝增強,產熱量增加
D.糖原合成增強,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
解析:感冒發(fā)燒與病前正常生理狀況比較:呼吸、心跳加快,但ATP在細胞中的含量維持相對穩(wěn)定;汗液分泌增多,加之輕度腹瀉,導致滲透壓升高,血漿中Na+濃度升高,尿量減少;感冒發(fā)燒時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謝增強,糖原、脂肪分解加快,產熱量增加。
答案:C
3.(2011福建高考)研究發(fā)現(xiàn),胰島素必須與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結合,才能調節(jié)血糖平衡。如果人體組織細胞膜缺乏該受體,則可能導致()
A.細胞減緩攝取血糖,血糖水平過高
B.細胞減緩攝取血糖,血糖水平過低
C.細胞加速攝取血糖,血糖水平過高
D.細胞加速攝取血糖,血糖水平過低
解析:胰島素能促進組織細胞加速攝取、利用、儲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根據題干信息可知,胰島素必須與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結合,才能調節(jié)血糖平衡,因此如果人體組織細胞膜缺乏該受體,那么胰島素的作用將受到影響,會導致細胞減緩攝取血糖,使血糖水平過高。
答案:A
1.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比較 [重點]
比較項目體液免疫細胞免疫
區(qū)別作用物質特異性抗體增強免疫細胞活力的各類淋巴因子
作用對象侵入內環(huán)境中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細胞
作用過程
關系①對于外毒素,體液免疫發(fā)揮作用;②對于胞內寄生物,體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體的傳播感染,當寄生病原體進入細胞后,細胞免疫將抗原釋放,再由體液免疫最后清除
2.二次免疫 [難點]
結構基礎記憶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壽命長,對抗原十分敏感,能“記住”入侵的抗原
過程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時,記憶細胞很快地做出反應,即很快分裂產生新的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漿細胞產生抗體消滅抗原
特點快而且強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將它們消滅
與初次免疫的比較
4.(2011上海高考改編)人免疫系統(tǒng)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
體的細胞是()
A.吞噬細胞B.T淋巴細胞
C.B淋巴細胞D.漿(效應B)細胞
解析:合成和分泌抗體的細胞是漿(效應B)細胞。
答案:D
5.(2011新課標全國卷)回答問題:
(1)人體肝細胞可產生一種分泌蛋白(稱為蛋白A),運出
細胞后進入血液。已知內質網、核糖體和高爾基體參與了蛋白A的合成或運輸,則這些細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運輸過程中行使功能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體的胰島細胞中________
(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腸桿菌堿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體內抗體水平的變化,提取大腸桿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內,進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時間后,檢測到抗體水平達到峰值,在這個過程中,________細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_細胞可以產生抗體。經過一段時間后,再用大腸桿菌AKP進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細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產生大量抗體。上述免疫屬于________(特異性、非特異性)免疫。
解析:(1)蛋白A為分泌蛋白,首先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中合成,然后在內質網中進行初步加工,最后,在高爾基體中加工成熟。同一人體的肝細胞和胰島細胞等體細胞都是由同一個受精卵通過有絲分裂形成的,故遺傳物質相同,都含有蛋白A基因。(2)在免疫反應中,大腸桿菌AKP是抗原,B淋巴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同時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少量記憶細胞,其中漿細胞可產生相應的抗體。在二次免疫中,記憶細胞迅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從而產生大量的抗體。有抗體參與的免疫是體液免疫,屬于特異性免疫。
答案:(1)核糖體 內質網 高爾基體 含有
(2) B 漿 記憶 特異性
2012屆高考生物第二輪酶和ATP專題導學復習
專題5酶和ATP
使用時間:2012.3
1.酶在代謝中的作用Ⅱ
2.ATP能量代謝中的作用Ⅱ
1.請從酶的本質、作用、機理、特性,ATP的結構、轉化、再生途徑、意義等方面嘗試構建知識網絡。
2.以下幾種對酶的理解是否正確?
①只有具有分泌功能的細胞才能產生()
②酶可以自身合成,也可以從外界食物中獲?。ǎ?/p>
③酶在細胞內、細胞外、體外均可發(fā)揮作用()
④酶只起催化作用()
⑤酶只能縮短達到化學平衡所需要的時間,不能改變化學反應平衡點()
3.請用圖示的方式表示酶、激素、載體、抗體與蛋白質的關系。
4.請正確說出下列四種化合物的化學組成中,“O”內符號所對應的含義
5.寫出ATP與ADP的相互轉化反應式,并說明兩者之間的轉化是否屬于可逆反應。
探究一:與酶有關的曲線分析
圖甲是H2O2酶活性受pH的影響,圖乙表示在最適溫度下,pH=b時H2O2分解產生的O2量隨時間的變化。若該酶促反應過程中改變某一初始條件,以下改變正確的是()
A、pH=a時,e點下移,d點左移
B、pH=c時,e點為0
C、溫度降低時,e點不移,d點右移
D、H2O2量增加時,e點不移,d點左移
右圖表示在不同處理條件(a、b、c)下,某酶促反應生成物的量和反應時間的關系,則處理條件不可能是()
A.溫度不同B.酶制劑的量不同
C.反應底物的量不同D.pH不同
探究二:酶特性的實驗探究
下面是某同學設計的“探究溫度是否影響酶活性”的實驗。
(一)實驗原理:
A._____
B.
(二)材料用具: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鮮唾液稀釋液、碘液等。
(三)實驗步驟
①取3支試管分別編號為1號、2號、3號,各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將1號、2號、3號試管分別同時放入37℃、沸水、冰塊中保溫5min;
③;
④。
請回答下面問題:
(1)在上面的空白處寫出該實驗的實驗原理并補全實驗步驟。
(2)本實驗的因變量是______________,無關變量是_______
(至少寫出二點)。
(3)步驟②與步驟③能否調換順序?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
(4)該同學所設計的實驗中,號試管起對照實驗的作用;該實驗一般不用斐林試劑檢測,因為斐林試劑的檢測需要,這將干擾實驗的變量,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
為了驗證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和步驟: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試管,編號為甲、乙、丙,分別向三支試管中加入3mL漿糊,再各加入2mL新鮮的α—淀粉酶溶液,振蕩后,將甲、乙、丙三支試管分別置于0℃、35℃、100℃下約5min,取出試管,各加入2mL斐林試劑(邊加邊振蕩),用熱水浴檢驗,觀察試管內物質顏色的變化。下列對實驗的評價正確的是()
①實驗步驟不正確②溫度設置不合理③不能用斐林試劑檢驗
A.只有①正確B.只有②正確C.①和②正確D.①②③都正確
探究三:ATP與能量的關系及與新陳代謝的關系
下圖中能正確表示動物細胞內ATP生成量與氧氣供給量之間關系的是()
反應式“ADP+Pi+能量ATP”是在所有生活細胞中發(fā)生的反應,下列與反應式中“能量”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向右反應需要的能量可以來自細胞內蛋白質的合成過程所釋放的能量
B.向右反應需要的能量可以來自糖類等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C.向左反應釋放的能量可以用于葉綠體中H2O的分解或CO2固定
D.向左反應釋放的能量可以用于人體對所有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
談談你的收獲:
說說你的疑問:
1.(2011新課標.2)甲、乙兩種酶用同一種蛋白酶處理,酶活性與處理時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甲酶能夠抗該種蛋白酶降解
B.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學本質為蛋白質
D.乙酶活性的改變是因為其分子結構的改變
2.下列關于酶特性實驗設計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驗證酶的專一性時,自變量是酶的種類
B.驗證酶的高效性時,自變量是酶的濃度
C.探究溫度對酶活性,自變量是溫度
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適PH時,應設置過酸、過堿、中性三組
3.下列有關細胞代謝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在真核細胞的線粒體基質、葉綠體基質和細胞質基質中,有ATP的分解,但不能合成ATP的部位只有葉綠體基質
B.在丙酮酸的徹底氧化分解、CO2的固定、蛋白質的合成等生化反應中,一定是在細胞器中完成的是蛋白質的合成
C.在mRNA、ATP合成酶和RNA聚合酶等物質中,不能通過核孔的是ATP合成酶
D.在細胞的吸能反應、放能反應和突觸釋放遞質的過程中,能使ADPATP的比值增大的是放能反應
4.下圖表示人體肝細胞內的某種生化反應,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甲和乙都是反應的底物?。拢?、丁的分子量之和小于乙
C.該反應過程一定發(fā)生于細胞外D.甲、乙、丙可能都不是蛋白質
5.生物體內的新陳代謝與ATP、酶有密切關系。下面甲圖表示了細胞某些代謝過程與ATP的關系;乙圖表示酶在化學變化中的作用。請分析回答:
(1)甲圖中,若生物體為藍藻,細胞消耗ADP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_。而在玉米體內,葉肉細胞通過生理過程①產生ATP的具體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太陽能轉變?yōu)楣趋兰∈湛s所需的能量,需要依次經過甲圖中________(填數字)過程。
(3)乙圖中,若表示過氧化氫酶作用于一定量的H2O2(溫度和pH等條件都保持最適宜),生成物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在dmin后曲線變成水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其他條件不變,將該酶的濃度增加一倍,請在圖上畫出生成物量變化的曲線。
(4)過氧化氫酶之所以能夠加快化學反應的速率是因為它能__________________。Fe3+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但與過氧化氫酶相比,要達到生成物量的最大值,反應時間一般________dmin。
專題5酶和ATP
CC
(1)實驗原理:
A: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成麥芽糖,淀粉遇碘變藍色,麥芽糖遇碘不顯色;
B:溫度影響酶的活性從而影響淀粉的水解量,滴加碘液根據是否有藍色出現(xiàn)及藍色深淺來判斷酶的活性。
實驗步驟:
③向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量的唾液,搖勻后放置在各自的溫度下保溫5mi
④向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滴碘液,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
(2)酶的活性淀粉溶液的濃度和體積、酶溶液的濃度和體積、PH、反應時間、實驗操作順序等
(3)不能。因為調換順序后,2號與3號試管中的淀粉也會被水解
(4)1號試管水浴加熱自變量
D
B
B
1-4BCDD
5.(1)細胞質(基質) 葉綠體囊狀結構薄膜
(2)①②③④
(3)底物已完全被消耗盡 如圖虛線所示
(4)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大于(長于)
2012屆高考生物第二輪光合與呼吸專題導學復習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幫助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容。您知道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小編收集并整理了“2012屆高考生物第二輪光合與呼吸專題導學復習”,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膠南一中高三生物二輪復習導學案
課題:細胞的代謝(二)光合與呼吸編號:04
編寫人:王淑貞審核人:楊君
1、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Ⅱ
2、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huán)境因素Ⅱ
3、細胞呼吸Ⅱ
第一階段
有氧呼吸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呼吸作用
第一階段
無氧呼吸
第二階段
(一)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基本過程
例1、下圖表示在高等植物體內的生理過程,請據圖分析:
(1)Ⅰ、Ⅱ、Ⅲ代表植物體內的重要生理過程,分別是,
③④過程進行的場所分別是、。
(2)如果將植物種在溫室中,寫出兩種通過同時改變上述生理過程強度來提高產量的措施:
①②。
總結提升:
(1)光反應過程:
(2)暗反應過程:
(3)能量的轉化過程:
變式訓練1、如下面所示,圖一為葉綠體結構與功能示意圖,圖二表示一株小麥葉片細胞內C3相對含量在一天24小時內的變化過程,請據圖分析:
(1)從圖一可知,在a中發(fā)生的反應稱,參與此反應的特有物質有。
(2)能溶解于丙酮中的是存在于a結構的,其中決定葉片綠色的是。
(3)從圖二可知,從點開始合成有機物,至點有機物合成終止。
(4)AB段C3含量較高,其主要原因是。
(5)G點C3含量極少,其原因是。
(6)G點與F點相比,葉綠體中NADPH含量較(填“高”或“低”)。
(二)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例2、甲、乙、丙三圖分別表示不同環(huán)境因素對小麥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請據圖分析回答:
(1)甲圖中P點時,限制小麥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從圖中可知,當光照超過某一強度時,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這是因為此時光合作用的________階段受到限制。乙圖中Q點時,在高CO2濃度條件下,若要進一步提高小麥光合作用速率,可嘗試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預測丙圖中Q點之后三條曲線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___。
(2)干旱初期,小麥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________圖來說明,其具體解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麥灌漿期如遇陰雨天氣會造成減產,其原因由_______圖信息可以說明;溫室大棚作物如遇陰雨天氣,為避免減產,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右圖中上半部分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強度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之間的關系圖,如果把縱坐標含義改為二氧化碳吸收速率,請在下半部分新的坐標系中畫出新曲線。
變式訓練2、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到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有關曲線表示正確的是()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關系
例3、將狀況相同的某植物綠葉分成四等組,在不同溫度下分別暗處理1h,再用適當的相同的光照射1h,測其重量變化(假設在光下和黑暗條件下,細胞呼吸消耗有機物量相同),得到下表的數據。請分析并回答問題:
組別1234
溫度/℃27282930
暗處理后重量變化/mg-1-2-3-1
光照后暗處理后重量變化/mg+3+3+3+1
根據本實驗所測數據,該綠葉細胞呼吸速率最高的溫度是;27℃時綠葉的凈光合速率是mg/h;29℃時真光合速率為:mg/h。
總結提升:
觀察以下圖示,根據氣體進出細胞的情況,說明植物接受光照的情況及含義,
(四)有氧與無氧呼吸
例4、為了探究植物體呼吸強度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人員在不同溫度和不同含氧量下,測定了一定大小新鮮菠菜葉片的二氧化碳釋放量,其數據如下表所示(表中為相對值)。請分析回答:
⑴為了使實驗數據真實地反映呼吸作用強度的變化,在實驗環(huán)境條件上應特別注意的是什么?
。
⑵研究人員在對數據分析時,發(fā)現(xiàn)溫度、含氧量分別為的條件下測得的數據最可能是錯誤的。
⑶表中數據反映出當氧含量從20%上升到40%時,植物的呼吸強度一般保持相對穩(wěn)定,其原因是受限制。
⑷就表中數據分析,蔬菜長期貯藏的最佳環(huán)境控制條件是。此條件下植物細胞內二氧化碳的產生場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