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優(yōu)秀教案生物
發(fā)表時間:2021-03-22《“生物指示”現(xiàn)象》。
《“生物指示”現(xiàn)象》彤 宇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體會科學小品文形象生動的特點。
2.掌握作引用、下定義、列數(shù)字、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3.激發(fā)學習科學的興趣。
【正音正字】
香薷rú頭花蓼liǎo鴨跖zhí草野薤xiè
【積累詞語】
奧妙無窮生機勃勃非同一般晝夜交替四季循環(huán)
【朗讀課文】
【課文分析】
“生物指示”現(xiàn)象是一種有趣的對人類有用的生物現(xiàn)象。本文通過珊瑚、鸚鵡螺等生物化石能指示環(huán)境變化、礦藏分布、季節(jié)和氣候變化的實例,說明生物的生存是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生物的變化是對環(huán)境變化的“指示”。
全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生物指示現(xiàn)象的存在。
課文在詩情畫意中引入話題。作者引用蘇軾的詩歌,在形象可感的意境中告訴讀者生物指示現(xiàn)象的存在。
第二部分(第2-6段),寫生物指示現(xiàn)象的原理。
這一部分,作者既用兩個實例,又用具體數(shù)字,說明揭示生物指示現(xiàn)象與環(huán)境的關系。然后為“生物指示”明確定義。
第三部分(第7-10段),寫生物指示現(xiàn)象的意義。
第一層(第7-9段),寫有效開發(fā)和利用資源。
運用實例,由已知推及未知,說明依據(jù)“生物指示”現(xiàn)象可以推知地理遷移、氣候演變、礦藏分布,使人類掌握自然變化規(guī)律,有效開發(fā)和利用自然資源。
第二層(第10段),寫指示季節(jié)和氣候變化。
最后,又以陸游的詩句結束,不僅形象說明動、植物都具有指示季節(jié)和氣候變化的作用,而且自然與開頭蘇軾的詩歌相呼應,增強了文字的美感,使文章生動有趣,頗有可讀性。
【課外作業(yè)】
1.完成“學習建議”。
2.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根據(jù)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題)
1.文章開頭引用蘇軾的詩歌有什么作用?
作者引用蘇軾的詩歌,是為了引起人們對“生物指示”現(xiàn)象的注意,增強文章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使讀者在形象可感的意境中比較容易接受作者想要說明的關于“生物指示現(xiàn)象”科學道理。
2.蘇軾這首詩歌中的“指示生物”有哪些?它們指示的時令是什么節(jié)氣?
詩中“指示生物”有:桃花、鴨、蔞蒿、蘆芽、河豚。它們指示了清明時節(jié)的物候。
3.第5段,開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設問。引出下文從鸚鵡螺尋找月球繞地球速度變化的內容。
4.第6段中,“兩個事例”具體是指什么?
“兩個事例”具體是指:對珊瑚化石和鸚鵡螺化石的解析,即珊瑚化石指示地球的自轉速度越變越慢;鸚鵡螺化石指示月球繞地球旋轉的速度也越來越慢。
5.第6段“冰川的消長”中,“消長”的含義是什么?文章中與“消長”結構相同的一個詞是什么?
“消長”的含義是:消融和增加。與“消長”結構相同的詞是:內外。
6.第8段,“生物化石傳達的是古代的環(huán)境信息,現(xiàn)代生存的生物也給人類傳達著諸多信息”。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這句話,承上啟下,準確地指出文章的說明順序是從古到今,即從古代生物化石的指示現(xiàn)象說到現(xiàn)代生物的指示作用,思路清晰。同時,它使文章自然過渡到現(xiàn)代生存生物的介紹,說明動植物的分布及其生長發(fā)育的現(xiàn)象也可以揭示地層中化學物質和季節(jié)、氣候的變化規(guī)律,突出主旨。
7.第9段是要說明什么道理?請從文章中找出答案。
“一些植物、花草可以向人類報告地下的礦藏,人們可以利用植物的分布來找礦?!?br> 8.第10段,作者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它們的說明對象分別是什么?
作引用?!∫躁懹蔚脑娋?,形象說明動物有“指示季節(jié)”的作用。
舉例子?!∫陨叽不?、牽?;槔?,說明“一些植物每天開花的時間十分‘準時’”。
9.第10段,作者引用陸游的詩句有什么作用?
以陸游的詩句結束,不僅形象說明動、植物都具有指示季節(jié)和氣候變化的作用,而且自然與開頭蘇軾的詩歌相呼應,增強了文字的美感,使文章生動有趣,頗有可讀性。
10.本文大量運用舉例子說明方法,它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說明什么是“生物指示”現(xiàn)象,使本來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激發(fā)讀者閱讀和探究的興趣。
11.民間有許多物候方面的諺語,請你寫出幾條。
燕子低飛要下雨。
螞蟻壘窩要下雨。
麻雀囤食要下雪。
雨跳水,有雨來。
龜背潮,下雨兆。
豬銜草,寒潮到。
泥鰍靜,天氣晴。
雨中聞蟬叫,預告晴天到。
蚯蚓爬上路,雨水亂如麻。
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
【課外作業(yè)】
1.完成“學習建議”。
2.預習《旅鼠之謎》:掃除文字障礙,了解新課文的內容,思考“學習建議”。
【教學后記】
擴展閱讀
酸堿指示劑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是時候對自己教案課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酸堿指示劑”,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課題第十單元酸和堿
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第1課時酸堿指示劑)課型新授
教學媒體多媒體、實驗器材
教
學
目
標
知識
技能1、了解酸和堿是常見的化合物。
2、知道酸和堿能和酸堿指示劑反應,能自制酸堿指示劑,并能設計和完成與之相關的實驗。
3、認識溶液具有酸堿性的原因,初步認識溶液能導電的原因。
過程
方法通過一些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情感
態(tài)度進一步增強探究物質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學重點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教學難點自制酸堿指示劑
教學內容及問題情境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情景問題,引入新課:
你生活中接觸過哪些有酸味的東西?學生舉例后說明:這些物質中都含有“酸”這類物質。
你聽說過燒堿、熟石灰嗎?他們都屬于“堿”這類物質,你用手指蘸一些肥皂水用手捻搓有什么感覺?肥皂水中也含有堿這類物質,含堿的物質一般都有滑膩感。酸堿這兩類物質跟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認識這兩類物質。
回憶舊知,引發(fā)探究:
提出問題:我們已經學習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變紅?”“堿又使石蕊變成什么顏色?”
實驗探究指示劑變色規(guī)律
游戲:四位學生分別扮演食醋、鹽酸、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并分別戴上寫有相應名稱的帽子,手持一支裝有相應溶液的試管。
另兩位學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持相應滴瓶,并將藥品滴入前面四種物質扮演者手中試管,讓同學們觀看顏色的變化。
分析討論:通過實驗現(xiàn)象分析總結指示劑變色規(guī)律。
并明確食醋和鹽酸屬于酸溶液,討論得出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屬于堿溶液。
知識突破,引入新問題:“這里有兩種其他液體,一種是自來水,一種是食鹽水溶液,請
教學內容及問題情境
舉例:桔子、碳酸飲料、食醋、酸菜、潔廁靈等
回答:有滑膩感。
觀看幾位同學表演,并記錄現(xiàn)象。
完成書本P49頁表格,探究出指示劑的變色規(guī)律;分析四種物質分別屬于酸還是堿。
學生活動
由生活實際引入本課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小品表演,讓學生增強對知識學習的興趣。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歸納能力。
設計意圖
我們兩位指示劑朋友來鑒別一下,它們是酸還是堿?”接著由同學扮演物質,做實驗,觀察現(xiàn)象,問這兩種物質究竟是酸還是堿。
課件演示指示劑變色規(guī)律:畫面是一只變色龍,身上寫著“石蕊”兩個字,跳動著分別走到寫有酸、堿、中性溶液的燒杯前,分別將左爪、右爪、尾巴伸入三個燒杯中,伸入后相應部位夸張一點適當變大,并變各種顏色,且唱著歌:“我是一只變變變色龍,遇到酸我就變成那紅色,遇到堿我就變成了藍色,通常的中性環(huán)境下我就是那紫衫龍王。”歌聲仿《我是一只小小鳥》,歡快、詼諧,男聲唱。
提出建議:請同學們將酚酞遇酸、堿、中性液體的變色規(guī)律編成一些易記憶的韻語或創(chuàng)作成其他活潑的形式來幫助我們記憶,內容不求完美,只求有趣實用。
發(fā)現(xiàn)其他指示劑──酸堿使指示劑變色的應用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49-50頁的活動與探究。
深入探究酸和堿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的本質原因:
提出問題:為什么不同的酸都能使石蕊溶液變紅,為什么不同的堿都能使酚酞溶液變?yōu)榧t色?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演示實驗:用簡單電路測幾種溶液的導電性。
鹽酸、醋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溶液,氫氧化鈉固體,乙醇。
講解:同是化合物為什么有的導電有的卻不導電呢?對,這說明在這些能導電的溶液中有能自由移動的帶電的粒子。實際上,HCl在水中會解離出H+和Cl-,H2SO4在水中會離解出H+和SO42-,氫氧化鈉在水中會離解出Na+和OH-,而在固態(tài)氫氧化鈉中這些離子不能自由移動所以不能導電。
課件展示:動畫展示鹽酸和氫氧化鈉在水中
離解的微觀模擬過程。寫出離解的表達式。
提出問題:試著寫出H2SO4,Ca(OH)2的離解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教學內容及問題情境觀察現(xiàn)象并得出探究結果:指示劑在這兩種液體中顏色沒有變化,說明它們既不是酸,也不是堿,而是一種中性的液體。
積極創(chuàng)作,并紛紛展示如:“我也是一種指指指示劑,我只在遇到堿時才變成紅色。通常在中性環(huán)境下我是無色的,就連酸也奈何不了我,無法讓我變顏色。”
【探究活動】制取牽?;ā⒃录净?、紫甘藍、胡蘿卜(或其他物質)的酒精浸出液,再分別滴入前面四種溶液中,記錄實驗結果,由同學們討論交流,比較所制四種指示劑中,哪些變色效果好些。
思考并作出簡單的猜想。
觀察燈泡是否亮了并記錄,知道哪個溶液導電哪個不導電。
能導電說明有帶電的微粒。
傾聽,理解。
觀看,理解此過程。
將兩種物質的電離方程式寫出。
學生活動
用擬人的手法,和生動的動畫讓學生對指示劑變色的情況記憶深刻。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作能力,表達能力。
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提高科學素養(yǎng),同時提高實驗動手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寫其它的表達式深刻理解電離過程及其特點。
設計意圖
探討規(guī)律:觀察酸中都電離出哪種相同的離子?堿中都電離出哪種離子?
提問:根據(jù)以上分析,你知道了為什么所有的酸溶液都能使石蕊溶液變紅,不同的堿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變?yōu)榧t色嗎?
深入思考:你認為不同的酸可能會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嗎?不同的堿可能會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嗎?為什么?
本節(jié)課小結:展示課件,回顧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
1、石蕊、酚酞溶液遇酸、堿溶液的變色情況。
2、知道酸堿在水中的離解情況,知道酸、堿在組成上的特點,明確使酸堿指示劑變色的原因。
布置作業(yè):
1、把熟石灰、二氧化碳、食鹽分別溶于水,往它們的溶液里分別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呈現(xiàn)的顏色依次是()
A.藍色、紅色、紫色B.紅色、無色、藍色
C.無色、藍色、紫色D.紫色、藍色、紅色
2、小東在自制酸堿指示劑的探究活動中記錄如下,由下表判斷,不能做指示劑的是()
植物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在中性溶液中在堿性溶液中
A牽?;ò昙t色紫色藍色
B胡蘿卜橙色橙色橙色
C紫蘿卜皮紅色紫色黃綠色
D月季花瓣淺紅色紅色黃色
學生觀察電離方程式得出結論:酸中都有H+,堿中都有OH-
討論得出結論:酸中的H+,堿中的OH-能使指示劑變色。
思考猜測:會。原因是酸中都有H+,堿中都有OH-。
將本節(jié)課內容總結回顧。
完成練習。培養(yǎng)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思維的邏輯性。
整理知識脈絡。
鞏固知識,加深理解。
板
書
設
計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
一、酸、堿和酸堿指示劑
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酸(H2SO4,HCl、醋酸)H+變紅無色
堿(Ca(OH)2,NaOH)OH-變藍變紅
中性溶液(NaCl等)紫色無色
從指示劑引發(fā)的思考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未來的工作就會做得更好!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從指示劑引發(fā)的思考”,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新教材(以下簡稱“新教材”)《酸和堿》的單元教學中,講述到有關酸堿指示劑的知識:紫色石蕊遇酸變紅,遇堿變藍。書上介紹了有些有色的花卉和果實中的色素,遇到酸、堿的溶液能顯示不同的顏色,也可以做指示劑,學生感到很有興趣,由此我給了學生一個課外的活動與探究──自制指示劑。
學生先后上交了自己的作品,并且上臺為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杰作”,介紹自己提取指示劑的過程,然后他們嘗試用我為他們提供的已知酸堿溶液分別與自制指示劑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以下幾種。
(1)化學課代表用蝴蝶蘭花瓣提取了一瓶汁液,色澤是非常純正透明的紫色,學生介紹:用的是稀釋后的醫(yī)用酒精提取的;與酸作用顯紅色(水紅色),與堿作用顯黃色(一種淡雅且明顯的黃色)。
(2)有一位學習上的“問題學生”用一只拇指大小的小塑料藥瓶,裝來了他的“產品”──胡蘿卜汁,這讓大家也吃驚不小,該學生介紹說他的酸堿指示劑是用“老白干”泡制的。與酸作用時,效果不很明顯(可能是殘渣未過濾干凈,也可能是被汁的本色掩蓋了),與堿作用顯黃色,效果不錯。
學生其他的主要作品如下表所示。
這次的探究實驗使我驚喜于學生的潛力和愿意嘗試、敢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當然他們的作品也贏得了教師和全體同學的掌聲。
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次指示劑的探究活動引發(fā)了我對新課標、新教材一連串的思考與感悟。
1.新教材對每個化學教師都是全新的挑戰(zhàn),它更為化學教師提供了一塊絕好的“創(chuàng)新教育”舞臺,使我們的化學基礎教育教學又煥發(fā)出了活力與生機。
新教材對教師的“師之道”──我們原有的教學理念與思維方式帶來了強烈沖擊。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我認識到對新教材應秉持新觀念,從多種素材、多個角度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原來過分重視學科知識體系的傾向,從有利于學生較好地接受化學啟蒙教育,提高科學素養(yǎng)入手,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學習情景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汲取與感悟化學知識。
我曾設計了一堂“實驗方案的設計及評價”課,其中有兩個探究活動是:(1)維生素C的酸堿性情況的探究;(2)“正林瓜子”瓶內干燥劑的探究。我曾擔心這堂課的實施效果,因為它需要學生的大力配合與支持。課前,我讓學生自備了些日常物品,如:白色的果凍小盒28只(當燒杯或試管用);飲料吸管28根(做玻璃棒用)等。我也準備了些常見物品,如:一瓶維生素C(100粒);冰淇淋小勺16只(當藥匙用)等。在課前的準備中,師生共同參與、討論“裝備”是否符合實驗方案的設計要求;流程是否合理可行。其間充滿了樂趣,而在準備過程中,學生也了解到一些化學實驗籌備階段的小常識。在課堂上學生用來自生活中的物品,進行著小組合作探究、猜想、小組互評、討論、思考、交流……課堂上以真實情境為背景進行設計與探究,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塑料吸管、果凍盒子”可能就是精密化學儀器的“最原始雛形”中快樂,真正體味“日常生活點滴中都有化學知識,化學并不是修行煉丹那種高深莫測的東西”(學生原話)。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課內課外、課前課后,學生積極的參與過程,師生的良性互動,同樣也激發(fā)著教師的極大的教學熱情,共同體驗著化學教與學的樂趣和價值。應該說要以舊教材乏味的邏輯知識灌輸方式,來達到現(xiàn)在這樣的整體教學效果,操作難度是很大的。
2.對新教材的解讀與分析,我認為應該將精力傾注于改變以往過分重視知識傳授的傾向,力求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在教授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的同時,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發(fā)展。注意反映化學與生活、社會、技術的聯(lián)系,為學生提供一個化學學習的樂園。充分利用教材的內容,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素材和方法,引導學生結合已學知識,通過聯(lián)想、交流、歸納等方式,運用課外資料和其他課程資源進行學習,充分培養(yǎng)、扶植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運用教材突出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采取探究實驗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并在對探究實驗的設計、評價、反思、小結等過程中,讓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得以全面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新教材中有一個關于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其中有一步驟要求:去點燃“蠟燭熄滅時的白煙”。對于這一實驗,記得在新教材培訓時,曾有位經驗豐富的教師介紹說,此實驗操作要很成功并得到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確實較難,其對蠟燭大小、熄滅方式等方面均有要求。因此,在組織學生準備實驗時,我要求學生自行準備蠟燭等日常生活中易找的實驗用品,還特別強調要帶大一些的蠟燭。
學生準備的實驗用具(蠟燭)顏色多樣、大小不一,其中不乏符合實驗思路、想法獨特的用具設計,例如:初三(9)班??學生將礦泉水瓶子截去上半部分作為塑模,熔制了一枝大蠟燭。
學生進行分組探究過程中,我針對學生最感興趣的點“白煙”這一實驗步驟,要求學生充分討論設計“熄滅蠟燭及收集白煙”的方案。得出的方案多種多樣,有用嘴吹滅的;用燒杯蓋滅的;用濕布捂滅的;等等。但學生的結論也在逐漸趨向一致:方案的關鍵在于讓“白煙”集中,飄散得越少越好。最讓我驚喜的是初三(2)班的???學生設計的方案頗具獨創(chuàng)性,并且實驗效果也是最理想的,其方法是:無需點燃蠟燭,而用帶有較旺火星的木條,以火星緊煨著燭心,慢慢地就會有一股清煙產生,煙狀凝而不散,此時即可點燃白煙,實驗現(xiàn)象明顯、效果極佳。這個學生的“奇思妙想”使其他學生很是興奮,嘰嘰喳喳地熱烈討論起來,恨不得自己能拍著腦門一下子想出更高的招兒來。
我對學生在實驗中積極動手更動腦的熱情給予肯定,對學生新穎巧妙的想法予以鼓勵,課堂氛圍充分活躍起來了,我指導學生從觀察現(xiàn)象入手,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猜想,改進探究方案設計,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通過實驗觀察或操作,感受物質的性質以及變化的多樣性,理解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體驗探究物質性質和變化的樂趣,激發(fā)學生探究化學的欲望。這一教學目的達到了,而比這堂實驗與探究課的教學目的更深遠的教育意義,我看到了!學生變得更加關注實驗、關注探究、關注化學了,還有什么比這更值得讓我們欣慰的呢!
3.新教材需要新摸索、新經驗。好的經驗和方法要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創(chuàng)造,這一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況且,初三化學是學生學習化學打造基礎最為關鍵的時期,學生的學習耽誤不得、教師的教學耽誤不得,時不我待!正是這一矛盾,為教師之間在新教材的學習、交流、互動、成長中提供了或者說“逼”出了一個機不可失的好機遇:新教材開放性、社會性、多角度性的突出特點為教師的教學教研活動搭造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為新教師的成長和經驗的豐富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界面。我覺得在新教材教學中,在我們引導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同時,也應該努力地給自己裝上開放性思維的翅膀,在教研中充分學習和汲取其他教師有益的教學方法,并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及其綜合素質,這才是正確應對挑戰(zhàn)之道。
在聽一節(jié)關于“燃燒與滅火”的實驗設計觀摩課中,關于“燃燒條件”的實驗演示:熱水中白磷燃燒操作,整體過程我最關注的就是那粒白磷的“命運”,氧氣是如何運輸進去的?教材上采用的是用玻璃管向其中通氣。如何通呢?有的教師采用的是直接向里面吹氣,但由于氣流的原因,水中的白磷很不“老實”,四處游走,而且容易浮上水面而燃燒,這樣的結果容易給學生一種誤導:水火真是不相容,白磷要燃燒只有離開水,白磷在水中“燒”不起來。那么,如何避免誤導的發(fā)生呢?
該教師采用的方法是: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在帶分液漏斗的錐形瓶中反應來產生氧氣,將產生的氧氣沿導氣玻璃管直接通入水中(用該操作不但可為水中的白磷提供充足的氧氣,同時復習鞏固了氧氣的制取知識)。但實驗中氣流還是將白磷送上了水面,效果還是不理想。
我校教師設計的一種簡單易行且效果較好的方案是:用一支大試管倒扣直立于水中,試管口一定要把白磷恰好罩住,此時會很清楚地看到白磷在試管里面的水中燃燒的現(xiàn)象。這樣問題也反映得很清楚:白磷在熱水中是否可燃,關鍵看是否有充足的氧氣,并不是水火不相容。
由此可見,只要大家的奇思妙想都拿出來分享,我們的化學教學就會少走彎路而事半功倍,共同成長、進步。
4.傳統(tǒng)的教材中,化學術語的內容過多,某些計算的要求過高,給初中學生學習化學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新教材注意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選擇學生終身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內容結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文字簡潔且富有啟發(fā)性和指導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素材和方法,將多樣和生動的學習方式融入其中。
這些特點為分層次教學提供了依據(jù),教材鼓勵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判斷并解決自然和社會中的某些實際問題,培養(yǎng)對自然、社會的責任感,為素質教育的落實創(chuàng)造了條件,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因此,如何充分顯現(xiàn)新教材的優(yōu)點,發(fā)揮它應有的教學功能,也是我們每個教師迫在眉睫的任務了。
在新教材的教學中,通過了解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及其運用所掌握知識將要探究的物質聯(lián)系起來的程度,并從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所反饋的各項信息情況,我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層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學生確實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同時可以反映出學生現(xiàn)有的三種能力層次:第一類是成績好,操作差,不能活學活用;第二類是成績好,實驗也好,屬于用學俱佳型;第三類是成績不好,但平常愛動手、動腦。在新教材的分層次輔導教學中,第三類學生是收益最大的,進步最快的,他們從實驗操作中知道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現(xiàn)象所包含的理論知識,更大的作用是激發(fā)了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了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
這些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為分層次教學提供了素質量化的依據(jù),也直觀地說明了分層次教學的科學性與必要性。對于第一類學生,教師要加強對他們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對他們實驗操作的指導,提高他們的實踐素質;對于第二類學生教師要促尖拔高,讓他們更上一層樓;對于第三類學生教師要不斷激發(fā)與保護其學習熱情,將這份熱情轉化為理論知識學習的動力。
近一年的新教材的教育教學中,我的思考與體會還有很多,例如新教材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發(fā)展。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社會的責任感等方面都給了我許多啟迪與聯(lián)想。但總而言之,我們的學生雖然各有差異,但他們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具有巨大的汲取知識的潛力,特別是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與化學素質在潛移默化之中得到了培養(yǎng)與提高,同時在學習中不斷學會運用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這種潛力正等待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啟發(fā)、挖掘、引導。因此,作為一位現(xiàn)代教育工作者,面對新教材、新理念,“以學生為本”絕不能是一句空話,實踐中要著眼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學中不失時機地促進學生展開思考與創(chuàng)新的翅膀,讓他們盡情汲取知識的甘露。
中考英語語法專題指示代詞
中考英語語法專題指示代詞
表示“這個”,“那個”,“這些”,“那些”等意思的代詞叫做指示代詞。指示代詞分單數(shù)(this/that)和復數(shù)(these/those)兩種形式
1、指示代詞用法:
(1)作主語:
Thisisthewaytodoit.這事兒就該這樣做。
ThisiswhatIwanttoemphasize.這就是我想強調的。
Thisisachair.這是一把椅子。
ThatisLindasbook.這是琳達的書。
Whosepensarethose?那些是誰的鋼筆。
(2)作賓語:
Weshouldalwayskeepthisinmind.我們應當經常記住這一點。
Ilikethisbetterthanthat.我喜歡這個甚至那個。
Haveyoureadthis?你讀過這個嗎?
Ilikethesebutshelikesthose.我喜歡這些,而她喜歡那些。
(3)作表語:
Mypointisthis.我的觀點就是如此。
Herplanisthis.她的計劃是這樣的。
Hisworriesarethose.他的煩惱就是那些。
(4)作定語:
Youcantswimatthistimeoftheyear.你不能在這個時候游泳。
Idontlikethatman.我不喜歡那個人。
Wemustgettoknowthesetricksoftheirs.我們必須懂得他們這一套鬼花招。
2、指示代詞的用法區(qū)別
(1)this和these一般指在空間和時間上較近的事物,that和those一般指在空間和時間上較遠的事物。
例:ThisisamapofChinaandthatisamapoftheworld.
這是一張中國地圖,那是一張世界地圖。
Pleasecomethisway.Wellgoinbythatdoor.請這邊走,我們從那扇門進去。
Inthoseyeartheyledahardlife.在那些歲月里,他們生活得很艱難
2)this和these常指后面將要講到的事物,有啟下的作用,that和those常指前面已經講到過的事物,起承上的作用。
例:Ishallsaythistoyou:heisanhonestman.我將對你說這一點:他是一個誠實的人。
Hefeltill.Thatiswhyhedidntcome.他病了,那就是他沒來的原因。
Hebroketheglass,andthatcosthimfivedollars.他打破了玻璃,那花費了他5美元。
(3)that和those有時可用來代替前面提到過的東西,以避免重復這個名詞:
Thesemachinesarebetterthanthoseweturnedoutlastyear.這些機器比我們去年生產的好。
Theoiloutputin1988wasmuchhigherthanthatof1986.1988年的石油產量比1986年高很多。
ThehistoryofChinaisasinterestingasthatofRussia.中國的歷史同俄國的歷史一樣有趣。
(4)在電話中,this表示打電話者,that表示接電話的對方。
例:A:Hello!ThisisBob(speaking).喂,我是鮑勃。
B:Whosthatplease?請問是哪位?(美語用Whosit?或Whosthis?)
3、such也是一個指示代詞,在句子中可用作:
(1)定語:
Wehavehadsuchabusyday.我們今天忙得真夠嗆。
Idon’tlikesuchweather.我不喜歡這樣的天氣。
(2)主語:
Suchwasmyimmediateimpression.這就是我當時的印象。
Sucharetheresults.結果就是如此。
(3)表語:
Hisillnesswasnotsuchastocauseanxiety.他的病還不至于使人焦慮不安。
4、same也可以看作指示代詞,在句中能作定語、主語、表語或賓語:
Shesaidthesamethingalloveragain.她把同樣的話又說了一遍。
Thesamemaybesaidofhisbrother.他弟弟也有這種情形。
Ourviewsarethesame.我們的看法是相同的。
“HappyNewyear!”“Thesametoyou!”“新年好!”“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