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3-08三年級語文上冊《玩出了名堂》知識點。
三年級語文上冊《玩出了名堂》知識點
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但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fā)現(xiàn)是在玩耍中產生的。
荷蘭的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門,并定時到鐘樓去敲鐘。這份工作相當清閑,他待著沒事,就一邊看門,一邊磨起了鏡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鏡,用來看細微的東西,或者閱讀字很小的書籍。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鏡。他突然想到: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他一試,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帶勁,就把一片放大鏡固定,讓另一片放大鏡可以隨意調節(jié),這樣就做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他用顯微鏡觀察水,看見水里有許多小生命擠來擠去;觀察牙齒,看見里面有一種從來沒有見過的小東西。他發(fā)現(xiàn),除了我們平時看到的世界,還有另一個平時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個“小人國”?!靶∪藝崩锏摹熬用瘛?,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列文虎克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英國皇家學會知道了他的發(fā)現(xiàn),聘請他為皇家學會會員。連英國女王和俄國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訪他,欣賞他的“玩具”,并從“玩具”里觀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字詞
玩耍、科學、偉大、鏡片、敲鐘、清閑、鏡片、玻璃、磨薄、放大鏡、細微、閱讀、書籍、固定、調節(jié)、顯微鏡、生命、牙齒、地球、放大鏡、名堂、聘請、拜訪、欣賞、玩具、居民
句子
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但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fā)現(xiàn)是在玩耍中產生的。
他最早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英國皇家學會知道了他的發(fā)現(xiàn),聘請他為皇家學會會員。連英國女王和俄國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訪他,欣賞他的“玩具”,并從“玩具”里觀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練習題
一、看拼音,寫詞語。
mínɡtanɡyuèdúqiánshuǐbàifǎnɡsuíyìwánjùfànɡdàjìnɡwēishēnɡwù
二、給多音字組詞。
調{tiáodiào待{dāidài看{kānkàn薄{bóbáo
三、選擇括號里正確的字。
書(籍藉)(荷何)蘭玩(耍要)(蚊紋)子欣(常賞)(鏡境)片浪(廢費)(劇居)民jAB88.COm
編輯推薦
《玩出了名堂》教案(三年級語文上冊)
【學習目標】
1、認識閱、固、調等6個生字。會寫堂、鏡、閑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17個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
3、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和收獲。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或制成的電腦課件。
2、師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關資料,拓展資料袋的內容。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質疑導入
1、同學們,你們愛玩嗎?平時都玩些什么呢?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有趣的故事。(板書課題并讀題)讀題后你想到了什么問題呢?(學生質疑,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是誰玩出了名堂?他喜歡玩什么?他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
二、由疑而入,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⑴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遇到生字新詞、多音字多讀幾遍。
⑵同桌互相聽讀課文,糾正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交流。通過自讀,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在交流中可順便讓學生介紹一下搜集到的列文虎克的有關情況。
三、逐段朗讀,探究發(fā)現(xiàn)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讀一讀。指名讀、齊讀這一段。
⑵議一議。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你們是怎么看這個問題的呢?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⑶語言引述: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fā)現(xiàn)就是在玩耍中產生的。荷蘭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我們來進一步了解他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嗎?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⑴讀一讀。指名多人次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教師重點指導讀準多音字的讀音。
⑵說一說。列文虎克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⑶想一想。從列文虎克玩鏡片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列文虎克玩鏡片的特點:在做中玩,玩中做。
⑷聯(lián)系自己的玩,談談你對列文虎克的這種玩法有什么看法?
⑸帶著自己所產生的情感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鏡、閑、待、閱。
2、小組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3、同桌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
4、學生寫字。
五、課后作業(yè)
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1、聽寫上堂課學的生字新詞。
2、說一說列文虎克是怎么做放大鏡、玩放大鏡的。
二、逐段朗讀、探究發(fā)現(xiàn)
1、學習第四自然段:
⑴語言引述:列文虎克在玩中做成了放大鏡,玩出了樂趣。那么在玩放大鏡中,他又玩出了什么?讓我們跟隨著他一起去玩,一起去探究,好嗎?
⑵讀一讀:
這一自然段內容很長,我們采用分組輪讀的辦法來讀,第一排讀第一、二、三、四句,第二排讀第三、四句,第三排讀第五至八句。
再指名三位同學分讀這一自然段。
⑶引導發(fā)現(xiàn)。讀了這么多遍,同學們對列文虎克的玩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嗎?
⑷交流發(fā)現(xiàn)。讓學生說說列文虎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⑸讀到這里,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么?
⑹帶著敬佩的情感自由朗讀這一段。
2、學習第五自然段:
⑴讀一讀。指名讀、齊讀這一段。
⑵說一說。讀到這里,你知道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了嗎?引導學生閱讀資料袋中的資料,大致了解微生物,從而體會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很了不起。
⑶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三、總結回顧
1、師問:讀了課文,你對玩又有了哪些新的看法呢?
2、學生交流。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玩出了名堂
作為一位剛入職不久的新任教師,在授課上的經驗比較少。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玩出了名堂”,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15.玩出了名堂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jié)、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fā)明顯微鏡和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從而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
4.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fā)明了顯微鏡和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fā);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課前準備
1.課前發(fā)動學生搜集有關在玩中獲得的樂趣或收獲。
2.了解顯微鏡的知識,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
3.詞語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在游戲和在玩中會到了哪些樂趣。
2、同學們在自己的玩中體會到了樂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學們想知道是誰玩出了什么名堂嗎?請聽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師生動地講故事)
二、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學生采用自主識字的方式進行。)
會認的字:閱、固、調、皇、俄、拜
會寫的字:堂、鏡、閑、待、閱、腿、隨、調、簡、拜、訪、具
1、其中“調”“待”是多音字,在課文中分別讀tiao、dai;還可以讀diao。(調動)dai(等待)。
2、注意引導學生區(qū)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與“?!?、“鏡”與“境”、“訪”與“坊”;
3、注意“拜”起筆是撇不是橫,右邊是四橫不是三橫,“具”的里面是三橫,不要少寫一橫。
4、比較“閑”與“閱”、“閉”,“腿”與“隨”,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他們分清楚。
5、同學們在玩中的發(fā)現(xiàn)能夠談談嗎?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三、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職業(yè)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業(yè):
生字組詞
第二課時
一、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內容。
1、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五個自然段)
2、哪幾自然段講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三、四自然段)
4、分組討論從哪幾個方面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的?
從三個方面:
(1)一邊看門,一邊磨鏡片,玩放大鏡;
(2)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fā)明了顯微鏡;
(3)接下去寫的是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
5、課文中對小人國、居民、玩具三個詞語加了引號,你認為這是為什么?(這是對微觀世界和微生物的擬人說法和對顯微鏡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號,不僅起到強調的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術語的枯燥,增強了所要表達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導學生簡單歸納中心內容。
7、拓展練習
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課文,開拓學生的思路。課文雖然講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實質是講觀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們是科學創(chuàng)造和發(fā)明的出發(fā)點和原動力。如富蘭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開雷電之謎的。還有愛迪生,他小時候常常對人類的各種奇異的創(chuàng)造驚喜萬狀。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鐘表偷出來,一件件拆開,然后再裝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學生會對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學時可引導學生交流交流。
二、小練筆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啟發(fā)和收獲,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獲。要鼓勵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出自己在玩中的樂趣和收獲,但要注意這是小練筆,不能拔高要求。
板書設計:
列文虎克——玩鏡片——做放大鏡——玩放大鏡——做顯微鏡——發(fā)現(xiàn)微生物
三年級上冊《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三年級上冊《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理念:
課文內容圍繞:“玩”和“名堂”這個有趣的故事為線索,設計注重聯(lián)系這兩個方面設計問題,啟發(fā)引導學生抓住線索邊讀邊思考,在相互討論交流中理清列文虎克發(fā)明顯微鏡和微生物的過程。讓學生從交流中得到啟發(fā),打開思路,能寫自己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閱、固、調”等6個生字。會寫“堂、鏡、閑”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17年詞語。
2.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
3.情感目標: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和收獲。
教學重點:
讓學生知道虎文列克是怎樣從玩中發(fā)明了顯微鏡和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了啟發(fā)。
課前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或制成的電腦課件。
②師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關資料,拓展“資料袋”的內容。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質疑導入
①教師引述。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同學們,你們愛玩嗎?平時都玩些什么呢?爸爸媽媽是怎么對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嗎?
②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有趣的故事。(板書課題并讀題)讀題后你想到了什么問題呢?(學生質疑,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是誰玩出了名堂?他喜歡玩什么?他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
③教師導入。玩耍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yè)的行為,然而在科學史,有許多偉大的發(fā)現(xiàn)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書課題。
④學生讀題,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⑤教師可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在黑板上。如:誰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
二、由疑而入,整體感知
①教師出示自讀要求。
a.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讀準字音,查字典或聯(lián)系生活經驗理解詞語,讀通句子。
b.讀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哪些問題?
②學生自主讀書。
a.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遇到生字新詞、多音字多讀幾遍。
b.同桌互相聽讀課文,糾正字音,讀通句子。
③檢查自學。a.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認讀生字情況。b.出示新詞,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詞語的c.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探究發(fā)現(xiàn)
①多遍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②畫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學生再讀。
③學生交流想象時,教師要注意點撥:盡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為他喜歡,他想用它來看細微的東西,所以他才玩得這么投入。
④指導朗讀。能用贊賞的語氣讀讀這一自然段嗎?
四、課堂練習,當堂展評
①練習寫“堂、鏡、閑、待、閱”這五個字。
②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③當堂展評。
五、課后活動
搜集并閱讀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啟發(fā)思考
①聽寫上堂課學的生字新詞。
②用自己的話說說列文虎克一開始是怎樣玩鏡片的。怎么做放大鏡、玩放大鏡的。
二、繼續(xù)讀書,了解名堂
①教師引言:語言引述:列文虎克在玩中做成了放大鏡,玩出了樂趣。那么在玩放大鏡中,他又玩出了什么?讓我們跟隨著他一起去玩,一起去探究,好嗎?
②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發(fā)現(xiàn)了什么?
b.指名學生多人次朗讀,以使學生盡可能地攝取更多信息,生發(fā)感想。
③交流討論
c.有新的想法?: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
d.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鏡固定,另一片可以隨意調節(jié)。
e.有新的發(fā)現(xiàn):看到了一個平時看不到的“小人國”世界。
④轉換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這樣改變一下玩法竟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世界,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心里會怎樣想?
⑤朗讀體會感情。請同學們朗讀“他用顯微鏡觀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體會感情。
⑥表達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發(fā)現(xiàn)以后,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么?(可多人次談,學生交流時教師要畫龍點睛地點撥、肯定)
三、欣賞感悟,玩出名堂
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國”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最后一段吧。
②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③交流討論:a.“小人國”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樣的大名堂?
④指名朗讀資料袋里的內容,議議發(fā)現(xiàn)微生物對人類的貢獻。
⑤再次品讀:對這一段中的標點符號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著重體會引號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獲
①教師引述。同學們平常都愛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獲和啟發(fā),也得到不少的樂趣。下面交流一下我們玩中的收獲好嗎?
②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選出一名同學到臺前介紹。
五、練習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或顯示電腦課件中的生字:腿、隨、調、簡、拜、訪、具。
②學生說說怎樣把這些字寫得正確、漂亮。
③學生練寫生字,當堂展評。
六、總結回顧,拓展活動
①師問:讀了課文,你對玩又有了哪些新的看法呢?
②古今中外,還有許多像列文虎克那樣在玩在玩出了大名堂的人,你們能來說一說嗎?小練筆:平常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吧。
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教案學案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教案學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課型新授課題玩出了名堂課時2設計教師?
教學目標設計1.會認7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jié)、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fā)明顯微鏡和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從而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觀察能力,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
4.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教學方法設計引發(fā)質疑、以疑導學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它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能有效促進學生的主動探究和發(fā)現(xiàn),從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學習內容,進而推動學生的閱讀思辨與探究。
教學程序設計教材處理設計師生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做游戲引入。板書課題。
2、看課題質疑。
二、由疑而入,整體感知
1、檢查一下詞語的認讀情況。
2.指名接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三、研讀課文,領悟玩法
1、指名讀第一段。與家長對玩的看法比較。再讀讀第一段,體會“但”。
2、列文虎克是怎樣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請同學們默讀課文2~4自然段,劃出列文虎克玩的語句,認真讀一讀。
3、交流體驗
(1)玩放大鏡的目的。
(2)再玩的新發(fā)現(xiàn)。
(3)指導朗讀。
四、精讀課文,欣賞玩的名堂
從哪看出他玩出了大名堂?讀讀第5自然段。
課文中是怎樣描寫微生物的?請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把“微觀世界、微生物、顯微鏡”和文中的“小人國、居民、玩具”進行替換,朗讀。
五、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1、再讀讀課文,結合剛才學習的收獲,做做填空練習。請學生課前收集有關顯微鏡的知識和有關微生物的知識。
識字時可以讓學生運用以往學過的各種方法識字。寫字時加強教師的示范作用,并進行個別的針對性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fā)明了顯微鏡和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fā);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圍繞“”怎么玩“和”玩出什么名堂“引導學生邊思考邊閱讀,邊想象邊閱讀,在讀中悟,在悟中再讀,體現(xiàn)為三個層面:初讀,整體感知;研讀,領悟玩法;再讀,挖掘名堂,從而得到啟示。
具體描寫玩的語句:
1、這份工作相當清閑,他待著沒事,就一邊看門,一邊磨起了鏡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鏡,用來看細微的東西,或者閱讀字很小的書籍。
2、他越玩越帶勁,就把一片放大鏡固定,讓另一片放大鏡可以隨意調節(jié),這樣就做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游戲:高老頭
指讀生詞,接讀課文。
默讀2—4段,研讀描寫玩的句子,重點圍繞第四段,完成表格。
新的想法
新的玩法
新的發(fā)現(xiàn)
朗讀第五段,體會描寫的特點。(小人國、居民玩具)
2、談談對“名堂”的理解與新認識。
3、拓展話題:其他玩出名堂的故事和人物。總結成功秘訣。
六、作業(yè)
推薦閱讀:
萊特兄弟玩橡皮筋發(fā)明了飛機。
富蘭克林玩風箏發(fā)明避雷針。
瓦特因為觀察燒開水的水壺而發(fā)明了蒸汽機。
愛迪生發(fā)明電燈。
第二課時
一、交流課外閱讀收獲。
二、指導練筆
同學們平常都愛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獲和啟發(fā),也得到不少的樂趣,趕快用筆記下來吧。
1、說一說準備怎么寫。
2、師生討論,總結:誰?玩什么?怎么玩?玩中的收獲或發(fā)現(xiàn)?
三、指導寫字。
四、作業(yè)
整理觀察日記。3、他用顯微鏡觀察水,看見水里有許多小生命擠來擠去;觀察牙齒,看見里面有一種從來沒有見過的小東西。他發(fā)現(xiàn),除了我們平時看到的世界,還有另一個平時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個“小人國”?!靶∪藝崩锏摹熬用瘛?,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從而培養(yǎng)在觀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的意識”是本課學習的一個難點。通過講講有關“玩出了名堂”的小發(fā)明家的故事,使課文內容得到拓展,升華“名堂”的涵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課外玩中注意觀察和發(fā)現(xiàn),再把玩的樂趣和收獲寫下來。交流玩出名堂的名人故事。
指導完成練筆
學習生字詞。
板書設計玩出了名堂
(誰?什么?怎么?名堂?)
列文虎克玩鏡片做放大鏡做顯微鏡發(fā)現(xiàn)微生物
好奇心觀察思考求知欲課后反思本課緊扣“玩”字,把“玩”與“名堂”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由“列文虎克喜歡玩什么——怎樣玩——玩出了什么名堂”為線索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悟得“玩”的學問,教學中既注重讓學生思考交流,同時也注意點拔。在感悟的基礎上,融“閱讀”與“練筆”為一體,先讓學生閱讀小資料,進一步領會許多偉大發(fā)現(xiàn)都是“玩”出來的,再讓學生回歸生活,讓學生寫自己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玩”,這樣從“悟玩——拓玩——寫玩”環(huán)環(huán)相扣,促使學生的感悟步步深入,讓學生把自己熟悉的玩同化在學習內容之中。
《玩出了名堂》教案
學習目標
①認識閱、固、調等6個生字。會寫堂、鏡、閑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17年詞語。
②理解課文內容,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
③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和收獲。
課前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或制成的電腦課件。
②師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關資料,拓展資料袋的內容。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①教師引述。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同學們平常愛玩什么?爸爸媽媽是怎么對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嗎?
②學生交流。
③教師導入。玩耍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yè)的行為,然而在科學史,有許多偉大的發(fā)現(xiàn)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書課題并讀題)
④學生讀題,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⑤教師可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b.誰玩出了名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什么名堂?
初讀感知
①教師出示自讀要求。
a.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讀準字音,查字典或聯(lián)系生活經驗理解詞語,讀通句子。
b.讀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哪些問題?
②學生自主讀書。
③檢查自學。
a.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認讀生字情況。
b.出示新詞,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詞語的。
c.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精讀課文,領悟玩法
①多遍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②畫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學生再讀。
③教師引導: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樣磨鏡片的,他心里會怎樣想?
④學生交流想象時,教師要注意點撥:盡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為他喜歡,他想用它來看細微的東西,所以他才玩得這么投入。
⑤指導朗讀。能用贊賞的語氣讀讀這一自然段嗎?
課堂練習,當堂展評
①練習寫堂、鏡、閑、待、閱這五個字。
②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③當堂展評。
課后活動
搜集并閱讀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課時
復習回顧
①聽寫生字詞。
②用自己的話說說列文虎克一開始是怎樣玩鏡片的。
繼續(xù)讀書,了解玩出的名堂
①教師引言:列文虎克就這樣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們繼續(xù)學習、研究。
②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發(fā)現(xiàn)了什么?
b.指名學生多人次朗讀,以使學生盡可能地攝取更多信息,生發(fā)感想。
③交流討論。
抓住以下要點:
a.有新的想法?: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
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鏡固定,另一片可以隨意調節(jié)。
c.有新的發(fā)現(xiàn):看到了一個平時看不到的小人國世界。
④轉換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這樣改變一下玩法竟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世界,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心里會怎樣想?
⑤朗讀體會感情。請同學們朗讀他用顯微鏡觀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體會感情。
a.自由朗讀這部分內容,想想朗讀時應該表達怎樣的感情。
b.感情朗讀,評點交流。
⑥表達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發(fā)現(xiàn)以后,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么?(可多人次談,學生交流時教師要畫龍點睛地點撥、肯定)
欣賞玩出的名堂
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國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最后一段吧。
②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畫出有關句子,可多遍地讀,另外還可參閱資料袋里的有關內容。
b.指名學生多人朗讀。
③交流討論:a.小人國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樣的大名堂?
④指名朗讀資料袋里的內容,議議發(fā)現(xiàn)微生物對人類的貢獻。
⑤再次品讀:對這一段中的標點符號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著重體會引號的用法)
交流玩中收獲
①教師引述。同學們平常都愛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獲和啟發(fā),也得到不少的樂趣。下面交流一下我們玩中的收獲好嗎?
②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選出一名同學到臺前介紹。
練習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或顯示電腦課件中的生字:腿、隨、調、簡、拜、訪、具。
②學生說說怎樣把這些字寫得正確、漂亮。
③學生練寫生字,當堂展評。
拓展活動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獲寫下,準備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會上講一講。
《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二
江蘇無錫
盛慧
學習目標
①認識閱、固、調等6個生字。會寫堂、鏡、閑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17年詞語。
②理解課文內容,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
③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和收獲。
課前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或制成的電腦課件。
②師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關資料,拓展資料袋的內容。
第一課時
談話揭題,質疑導入
①同學們,你們愛玩嗎?平時都玩些什么呢?
②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有趣的故事。(板書課題并讀題)讀題后你想到了什么問題呢?(學生質疑,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是誰玩出了名堂?他喜歡玩什么?他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
由疑而入,整體感知
①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a.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遇到生字新詞、多音字多讀幾遍。
b.同桌互相聽讀課文,糾正字音,讀通句子。
②學生交流。通過自讀,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在交流中可順便讓學生介紹一下搜集到的列文虎克的有關情況。
逐段朗讀,探究發(fā)現(xiàn)
①學習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指名讀、齊讀這一段。
b.議一議。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你們是怎么看這個問題的呢?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c.語言引述: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fā)現(xiàn)就是在玩耍中產生的。荷蘭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我們來進一步了解他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嗎?
②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a.讀一讀。指名多人次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教師重點指導讀準多音字的讀音。
b.說一說。列文虎克喜歡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c.想一想。從列文虎克玩鏡片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列文虎克玩鏡片的特點:在做中玩,玩中做。
d.聯(lián)系自己的玩,談談你對列文虎克的這種玩法有什么看法?
e.帶著自己所產生的情感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指導寫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堂、鏡、閑、待、閱。
②小組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③同桌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
④學生寫字。
課后作業(yè)
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復習回顧
①聽寫上堂課學的生字新詞。
②說一說列文虎克是怎么做放大鏡、玩放大鏡的。
逐段朗讀、探究發(fā)現(xiàn)
①學習第四自然段。
a.語言引述:列文虎克在玩中做成了放大鏡,玩出了樂趣。那么在玩放大鏡中,他又玩出了什么?讓我們跟隨著他一起去玩,一起去探究,好嗎?
b.讀一讀。
◆這一自然段內容很長,我們采用分組輪讀的辦法來讀,第一排讀第一、二、三、四句,第二排讀第三、四句,第三排讀第五至八句。
◆再指名三位同學分讀這一自然段。
c.引導發(fā)現(xiàn)。讀了這么多遍,同學們對列文虎克的玩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嗎?
d.交流發(fā)現(xiàn)。讓學生說說列文虎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e.讀到這里,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么?
f.帶著敬佩的情感自由朗讀這一段。
②學習第五自然段。
a.讀一讀。指名讀、齊讀這一段。
b.說一說。讀到這里,你知道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了嗎?引導學生閱讀資料袋中的資料,大致了解微生物,從而體會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很了不起。
c.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總結回顧
①師問:讀了課文,你對玩又有了哪些新的看法呢?
②學生交流。
拓展延伸
①古今中外,還有許多像列文虎克那樣在玩在玩出了大名堂的人,你們能來說一說嗎?
②小練筆:平常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吧。
15、《玩出了名堂》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jié)、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體會玩耍與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有聯(lián)系的。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玩鏡片的,玩出了什么名堂
3.初步把握全文主要內容。
4、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點:
通過放手讓學生自學生字、新詞,自讀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玩耍與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有聯(lián)系的。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fā)明了顯微鏡和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3分鐘)
1、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同學們平常愛玩什么?誰愿意來說說自己喜歡玩什么?在玩中有哪些收獲?
同學們都說得很好!大家喜歡玩的花樣還真多,但有人在玩的過程中有了重大發(fā)明,你們相信嗎?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玩出了名堂》。)
2、提出學習目標。
把課文讀通讀順。了解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難懂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
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約30分鐘)
(給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約8分鐘。)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yōu)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我會讀、寫生字新詞。
2、我會用某個詞語說一句話。
3、我會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或全班)(此環(huán)節(jié)有時可與“創(chuàng)造性展示”合為一體)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生展示朗讀能力。
(三)創(chuàng)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組朗讀課文的一段話。
2、展示心得體會。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適時進行)(約5分鐘)
列文虎克新玩法是否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此環(huán)節(jié)有時與“學習成果展示”合為一體)
四、知識拓展延伸(約2分鐘)
搜集并閱讀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玩中的樂趣與收獲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fā)明了顯微鏡和發(fā)明了微生物的,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意識
4、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fā)明了顯微鏡和發(fā)明了微生物的,并能從中讀中感悟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邊玩邊思考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3分鐘)
1、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了解了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的過程,誰愿意來告訴大家?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提示)提出學習目標。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情感。(在書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跡,批批劃劃,并在旁邊做上讀書筆記。)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約30分鐘)
(給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約8分鐘。)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yōu)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我會流利地朗讀第()自然段。
2、我會解答(課后思考題、每課一練的題目)。
(教師及時到學生之中指導展示)
(二)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或全班)(此環(huán)節(jié)有時可與“創(chuàng)造性展示”合為一體)
1、學生從重點詞句中體會情感,感受寫法。
2、學生展示朗讀能力。
(三)創(chuàng)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組朗讀課文的一段話。
2、贊列文虎克。
3、談學文心得。
三、激發(fā)知識沖突(適時進行)(約5分鐘)
請結合列文虎克的玩法,談談自己的看法。
四、知識拓展延伸(約2分鐘)
小練筆:寫玩中的樂趣與收獲
附板書設計:
15玩出了名堂
列文虎克——玩鏡片——做放大鏡——玩放大鏡——發(fā)明顯微鏡——發(fā)現(xiàn)微生物
《玩出了名堂》相關知識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玩出了名堂》相關知識》,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到目前為止,綠色的地球是唯一為人類所認知的一塊生命的棲息地。在地球的陸地和海洋,與人類相依相存的是另一個繽紛多彩的生命世界。在這個目前對人類仍有太多未知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們熟知的動物、植物,還有一個神秘的群體。它們太微小了,以至用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它們的名字叫微生物。
下一個科學的定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是一些個體微小、構造簡單的低等生物。大多為單細胞,少數(shù)為多細胞,還包括一些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主要有古菌;屬于原核生物類的細菌、放線菌、藍細菌、枝原體、立克次氏體;屬于真核生物類的真菌、原生動物和顯微藻類。以上這些微生物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蘑菇和銀耳等食、藥用菌是個例外,盡管可用厘米表示它們的大小,但其本質是真菌,我們稱它們?yōu)榇笮驼婢6鴮儆诜羌毎镱惖牟《?、類病毒和朊病毒(又稱朊粒)等則需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
其實,微生物出生最早,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6億多年,最早的微生物35億年前就已出現(xiàn)在地球上,人類出現(xiàn)在地球上則只有幾百萬年的歷史。但微生物與人類相識甚晚,人類認識微生物只有短短的幾百年。1676年荷蘭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菌,從而揭示出一個過去從未有人知曉的微生物世界。
雖然我們用肉眼看不到單個的微生物細胞,但是當微生物大量繁殖在某種材料上形成一個大集團時,或是把微生物培養(yǎng)在某些基質上,我們就能看到它們了。我們把這一團由幾百萬個微生物細胞組成的集合體稱為菌落。例如腐敗的饅頭和面包上長的毛,爛水果上的斑點,皮鞋上的霉點,皮膚上的蘚塊等就是許多微生物形成的菌落。
微生物雖小,但它們和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有些對人類有益,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有些對人類有害,對人類生存構成了威脅;有的雖然和人類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但在生物圈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流中具有關鍵作用。
玩出了名堂-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于玩出了名堂-教案,歡迎您來閱讀并提出寶貴意見!
玩出了名堂-教案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jié)、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fā)明顯微鏡和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從而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觀察能力,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
4、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fā)明了顯微鏡和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fā);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教學難點:
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從而培養(yǎng)在觀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的意識。
課前準備:
1、請學生課前收集有關顯微鏡的知識和有關微生物的知識。
2、講講有關玩出了名堂的小發(fā)明家的故事,使課文內容有一個拓展。
3、請學生在課外玩中注意觀察和發(fā)現(xiàn),再把玩的樂趣和收獲寫下來。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質疑導入
1、同學們,你們愛玩嗎?平時你都玩些什么?那你的父母、家人是怎么看待你的玩?
2、是啊,玩耍常常被看作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但再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fā)現(xiàn)就是在玩耍中產生的。(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讀2人。
3、你知道有關這一類的資料嗎?說給大家聽聽。預設:孩子可能會講到其他的一些課外知識,注意隨機引導一下。孩子也可能就講課文中的內容,順勢引導到本文學習。
二、初讀課文
1、列文虎克在玩中發(fā)現(xiàn)什么?他怎么做到的?
趕緊自己去讀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多音字多讀幾遍,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查查字典或聯(lián)系生活經驗和句子理解,如對課文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在書旁邊寫出來。
2、檢查自學。
(1)出示生字,檢查認讀生字情況。
(2)各自交流自己不很理解的詞語。預設:能讓孩子自己解決的老師不引導,生生學習。學生之間無法解決的,可以板書,留待課內解決。(名堂。)
(3)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過渡:列文虎克怎么會玩鏡片,又怎么玩的?文中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指名讀。
三、精讀課文,領悟玩法
過渡:列文虎克怎么會玩鏡片,又怎么玩的?文中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
1、指名讀。正音:看守、磨起鏡片、閱讀。
2、自由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列文虎克怎么會玩起鏡片的?他是怎么玩的?畫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學生再讀。
3、教師引導: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樣磨鏡片的,他心里會怎樣想?
4、學生交流想象時,教師要注意點撥:盡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為他喜歡,他想用它來看細微的東西,所以他才玩得這么投入。
5、指導朗讀。能用贊賞的語氣讀讀這一自然段嗎?
四、課堂練習,當堂展評
1、練習寫堂、鏡、閑、待、閱這五個字。
2、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3、當堂展評。
五、課后活動
搜集并閱讀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1、聽寫生字詞。
2、說一說列文虎克是怎么做放大鏡、玩放大鏡的。
二、逐段朗讀、探究發(fā)現(xiàn)
1、學習第四自然段。
(1)語言引述:列文虎克在玩中做成了放大鏡,玩出了樂趣。那么在玩放大鏡中,他又玩出了什么?讓我們跟隨著他一起去玩,一起去探究,好嗎?
(2)讀一讀。
a.這一自然段內容很長,我們采用分組輪讀的辦法來讀,第一組讀第一、二、三、四句,第二組讀第三、四句,第三組讀第五至八句。正音。
b.再指名三位同學分讀這一自然段。
(3)引導發(fā)現(xiàn)。讀了這么多遍,同學們對列文虎克的玩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嗎?
(4)交流討論。
抓住以下要點:
a.有新的想法: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
b.有新的玩法和發(fā)明:一片放大鏡固定,另一片可以隨意調節(jié),發(fā)明了顯微鏡。
c.有新的發(fā)現(xiàn):看到了一個平時看不到的小人國世界。
(5)出示:他發(fā)現(xiàn),除了我們平時看到的世界,還有另一個平時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個小人國。小人國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從這三句話里你讀懂了什么或有什么疑問?(小人國指的是什么?微生物)
(6)指名朗讀資料袋里的內容,議議發(fā)現(xiàn)微生物對人類的貢獻。
(7)再次品讀:對這幾句話中的標點符號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著重體會引號的用法)
(8)轉換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這樣改變一下玩法竟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世界,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心里會怎樣想?
(9)列文虎克用自己發(fā)明的顯微鏡最早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誰知道有關顯微鏡的知識?
(學生利用課前收集的介紹顯微鏡的知識,教師隨即播放顯微鏡下的細菌)
請大家談談對顯微鏡的感受。
(10)相信大家通過剛才的學習,對列文虎克的發(fā)明已經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么?
(11)那我們知道列文虎克并沒有去專門研究它,他怎么會在玩中玩出了名堂呢?
小結:列文虎克玩的時候十分注意觀察,勤于動手,還善于思考,所以發(fā)明了這些東西。那么我們是不是應該學習他的這種精神呢?今后我們就比一比誰在玩的時候注意觀察,勤于動手,善于思考。誰是愛學習的聰明人。
(12)感情朗讀第四小節(jié)。
2.學習第五小節(jié)。
(1)列文虎克的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在當時有什么影響?
(2)教師講解英國皇家學會,學文理解拜訪、玩具。
三、交流玩中收獲
1.出示第一小節(jié)。自由讀第一小節(jié),討論: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想對這句話說些什么?
2.教師引述。同學們平常都愛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獲和啟發(fā),也得到不少的樂趣。下面交流一下我們玩中的收獲好嗎?
3.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選出一名同學到臺前介紹。
四、練習生字
1.顯示電腦課件中的生字:腿、隨、調、簡、拜、訪、具。
2.學生說說怎樣把這些字寫得正確、漂亮。
3.學生練寫生字,當堂展評。
五、拓展活動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獲寫下,準備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會上講一講。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玩出了名堂-教案,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玩出了名堂,希望對你有幫助!
《玩出了名堂》課文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的課堂。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玩出了名堂》課文”,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但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fā)現(xiàn)是在玩耍中產生的。
荷蘭的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門,并定時到鐘樓去敲鐘。這份工作相當清閑,他待著沒事,就一邊看門,一邊磨起了鏡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鏡,用來看細微的東西,或者閱讀字很小的書籍。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鏡。他突然想到: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他一試,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來勁,就把一片放大鏡固定,讓另一片放大鏡可以隨意調節(jié),這樣就做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他用顯微鏡觀察水,看見水里有許多小生命擠來擠去;觀察牙齒,看見里面有一種從來沒有見過的小東西。他發(fā)現(xiàn),除了我們平時看到的世界,還有另一個平時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個小人國。小人國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列文虎克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英國皇家學會知道了他的發(fā)現(xiàn),聘請他為皇家學會會員。連英國女王和俄國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訪他,欣賞他的玩具,并從玩具里觀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玩出了名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閱、固、調”等6個生字。會寫“堂、鏡、閑”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17年詞語。
2.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
3.情感目標
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和收獲。
教學重點:
讓學生知道虎文列克是怎樣從玩中發(fā)明了顯微鏡和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了啟發(fā)。
教學媒體:
1.生字詞卡片或制成的電腦課件。
2.師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關資料,拓展“資料袋”的內容。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引述。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同學們平常愛玩什么?爸爸媽媽是怎么對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嗎?
2.學生交流。
3.教師導入。玩耍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yè)的行為,然而在科學史,有許多偉大的發(fā)現(xiàn)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書課題并讀題)
4.學生讀題,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5.教師可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在黑板上。如:
(1)什么是“名堂”?
(2)誰玩出了名堂?
(3)他玩的是什么?
(4)怎么玩的?
(5)他玩出什么名堂?
二、初讀感知
1.教師出示自讀要求。
(1)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讀準字音,查字典或聯(lián)系生活經驗理解詞語,讀通句子。
(2)讀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哪些問題?
2.學生自主讀書。
3.檢查自學。
(1)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認讀生字情況。
(2)出示新詞,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詞語的。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領悟玩法
1.多遍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2.畫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學生再讀。
3.教師引導: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樣磨鏡片的,他心里會怎樣想?
4.學生交流想象時,教師要注意點撥:盡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為他喜歡,他想用它來看細微的東西,所以他才玩得這么投入。
5.指導朗讀。能用贊賞的語氣讀讀這一自然段嗎?
四、課堂練習,當堂展評
1.練習寫“堂、鏡、閑、待、閱”這五個字。
2.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3.當堂展評。
五、課后活動
搜集并閱讀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1.聽寫生字詞。
2.用自己的話說說列文虎克一開始是怎樣玩鏡片的。
二、繼續(xù)讀書,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師引言:列文虎克就這樣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們繼續(xù)學習、研究。
2.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指名學生多人次朗讀,以使學生盡可能地攝取信息,生發(fā)感想。
(3)交流討論。
3.抓住以下要點:
(1)有新的想法: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
(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鏡固定,另一片可以隨意調節(jié)。
(3)有新的發(fā)現(xiàn):看到了一個平時看不到的“小人國”世界。
4.轉換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這樣改變一下玩法竟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世界,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心里會怎樣想?
5.朗讀體會感情。請同學們朗讀“他用顯微鏡觀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體會感情。
(1)自由朗讀這部分內容,想想朗讀時應該表達怎樣的感情。
(2)感情朗讀,評點交流。
6.表達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發(fā)現(xiàn)以后,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么?(可多人次談,學生交流時教師要畫龍點睛地點撥、肯定)
三、欣賞玩出的名堂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國”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最后一段吧。
2.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1)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畫出有關句子,可多遍地讀,另外還可參閱資料袋里的有關內容。
(2)指名學生多人朗讀。
3.交流討論:
(1)“小人國”指的是什么?
(2)他究竟玩出了怎樣的大名堂?
4.指名朗讀資料袋里的內容,議議發(fā)現(xiàn)微生物對人類的貢獻。
5.再次品讀:對這一段中的標點符號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著重體會引號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獲
1.教師引述。同學們平常都愛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獲和啟發(fā),也得到不少的樂趣。下面交流一下我們玩中的收獲好嗎?
2.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選出一名同學到臺前介紹。
五、練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或顯示電腦課件中的生字:腿、隨、調、簡、拜、訪、具。
2.學生說說怎樣把這些字寫得正確、漂亮。
3.學生練寫生字,當堂展評。
六、拓展活動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獲寫下,準備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會上講一講。
三年級上冊語文《玩出了名堂》生字組詞人教版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容。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上冊語文《玩出了名堂》生字組詞人教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上冊語文《玩出了名堂》生字組詞人教版
【堂】
讀音:táng
巧記:一個和尚()為戶主,精心耕種這塊“土”。
字義:①正房,高大的屋子②專供某種用途的房屋③過去官吏審案辦事的地方
組詞:①堂屋禮堂②課堂食堂飯?zhí)?/p>
造字:形聲法
造句:在課堂上,同學們踴躍發(fā)言。
筆順:“”不宜過大,“冖”稍寬;底橫略長。
字歌:將土放正堂園中種海棠常常來勞動汗水往下淌
2【鏡】
讀音:jìng
巧記:“竟”然是金(钅)家。
字義:①利用光學原理特制的各種器具②用來反映形象的器具,古代用銅磨制,現(xiàn)代用玻璃制成
組詞:①眼鏡望遠鏡
造字:形聲法
造句:他戴著漂亮的眼鏡。
筆順:左窄右寬。右部要緊湊,豎彎鉤不宜過長。
字歌:輕推眼鏡問個究竟環(huán)境優(yōu)美漸入佳境
3【閑】
讀音:xián
巧記:“門”中長樹“木”。
字義:①沒有事情做②與正事無關的③沒有事情做的時候
組詞:①清閑空閑②閑談閑人免進③農閑
造字:會意
造句:我的假期生活過得很清閑。
筆順:“門”寬窄要適度:內部豎不宜過長。
4【待】
讀音:dāi
巧記:兩人(彳)立“寺”邊。
字義:停留,逗留,遲延。也作“呆”
組詞:待著待一會兒
造字:形聲法
造句:假期里,我一直在家里待著。
筆順:右部三橫間距相等,第二橫稍長。
字歌:兩人家里待一人在服侍語言有詩意棍棒用手持
5【閱】
讀音:yuè
巧記:八(丷)哥(兄)守“門”。
字義:①看,察看②經歷,經過
組詞:①閱讀閱覽閱報傳閱檢閱閱卷閱報欄②閱歷閱世閱歷豐富
造字:形聲法
造句:小學生應多閱讀課外書,豐富自己的知識。
筆順:“門”寬窄適度;內部要勻稱緊湊。
6【腿】
讀音:tuǐ
巧記:“退”到“月”后。
字義:①人和動物用來支持身體和行走的部分②器物下部像腿的部分
組詞:①大腿后腿②桌子腿兒
造字:形聲
造句:象的大腿特別有力。
筆順:左部形長;右部平捺稍長,托住被包部分。
字歌:
水深沒腿
緊緊相隨
衣服褪色
卻不后退
7【隨】
讀音:suí
巧記:“有”字坐車走(辶),耳(阝)朵前邊攔。
字義:①順從,任憑,由②跟著③順便,就著④像
組詞:①隨意隨便②跟隨隨說隨記③隨手關門
造字:形聲
造句:這個玩具機器人可以隨意變形。
筆順:左窄右寬。右部被包部分不要寫得太寬。
8【調】
讀音:tiáo
巧記:言(讠)語“周”到。
字義:①配合均勻【引】使和諧②挑撥,挑逗
組詞:①調色風調雨順調節(jié)民調調峰②調弄調戲調笑調皮
造字:形聲法
造句:水能調節(jié)動物的體溫。
筆順:左窄右寬。右部外框方正,內部宜緊湊。
字歌:語言來調教絲線織綢緞水少花凋謝啁啾聲頻傳
9【簡】
讀音:jiǎn
巧記:竹()“門”里透陽光(日)。
字義:①簡單,簡化,跟“繁”相對②古時用來寫字的竹片或木片
組詞:①簡單簡寫精兵簡政②竹簡
造字:形聲
造句:對于小學生來說,這個問題不簡單。
筆順:上下兩部分要緊湊。下部“門”不宜過寬。
字歌:
竹木做書簡
位正稱中間
金屬殺手锏
水流在山澗
10【拜】
讀音:bài
巧記:左手()再加一只手()。
字義:①過去表示敬意的禮節(jié)【引】恭敬地②行禮祝賀
組詞:①跪拜叩拜【引】拜訪拜票②拜年拜壽
造字:會意
造句:爸爸拜訪了老干部張爺爺。
筆順:右部橫畫間距相等,末橫稍長。
11【訪】
讀音:fǎng
巧記:“方”言(讠)。
字義:①探問,看望②向人詢問調查
組詞:①拜訪訪友仿古訪問出國訪問②訪查采訪訪貧問苦
造字:形聲法
造句:今天,我拜訪了張老師。
筆順:右部橫略向右上方傾斜,“”穩(wěn)住重心。
字歌:園中花芬芳內有紡織娘客人來拜訪真誠不設防
12【具】
讀音:jù
巧記:真少十。
字義:①器具,器物②備,備有
組詞:①玩具家具工具文具農具②具備具備條件略具規(guī)模略具輪廓
造字:會意
造句:塑料手槍是弟弟最喜歡的玩具。
筆順:橫畫間距相等,底橫稍長。
字歌:
手拿玩具
心中恐懼
人在旁邊
才能稱俱
《玩出了名堂》片斷賞析
《玩出了名堂》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的課文。課文講荷蘭人列文虎克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空閑磨鏡片做放大鏡,在玩放大鏡過程中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從而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為了更好地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始,我從玩字入手引入新課。
【實例】
師:說到玩,同學們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xiàn)出許多令人回味的故事來,誰愿意說說自己喜歡玩什么?在玩中有哪些收獲?
生:我喜歡玩積木,在玩積木中我懂得了不能只顧高,更要注意穩(wěn)。
生:我喜歡收集奇形怪狀的石頭,從中我知道了山上的石頭有棱有角,河里的石頭圓圓滑滑。
生:我從小喜歡跳橡皮筋,要跳好橡皮筋,跳的動作應和橡皮筋的彈性一致。
師:同學們都說得很好!大家喜歡玩的花樣還真多,但有人在玩的過程中有了重大發(fā)明,你們相信嗎?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玩出了名堂》。
(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開始新課的學習。)
【分析】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課時,針對孩子好玩的天性,先讓學生說說自己愛玩的活動,在玩中有什么感受,從而自然引入新課的內容。這樣的導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拉近了學生與學習內容的聯(lián)系,容易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玩出了名堂》教材理解
一、教材簡介:
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清閑磨鏡片,做成放大鏡,在玩放大鏡時,突發(fā)奇想,把兩片放大鏡片放一起有了驚人的發(fā)現(xiàn),隨后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
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fā)學生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yǎng)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fā)現(xiàn),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yǎng)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fā)明了顯微鏡和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fā);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教學難點:
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從而培養(yǎng)在觀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的意識。
二、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jié)、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fā)明顯微鏡和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從而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觀察能力,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
4.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三、教學建議:
1.請學生課前收集有關顯微鏡的知識和有關微生物的知識。
2.識字寫字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識字時可以讓學生運用以往學過的各種方法識字。寫字時還要繼續(xù)加強教師的示范作用,并進行個別的針對性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3、圍繞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這個問題來學習課文,讓學生抓住課文的三、四、五自然段重點來讀。
4.講講有關玩出了名堂的小發(fā)明家的故事,使課文內容有一個拓展。
5.請學生在課外玩中注意觀察和發(fā)現(xiàn),再把玩的樂趣和收獲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