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3-08再塑生命導學案。
課題
4、再塑生命
課型
自讀課文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目標:1、理解、積累“企盼、花團錦簇、美不勝收、不可名狀、”等詞語;2、了解海倫·凱勒的人生經(jīng)歷及其品質(zhì);
過程與方法目標:3、培養(yǎng)學生從文中準確獲取信息并進行語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課文一體兩面的思路結(jié)構(gòu);
4、揣摩文中重要語句,加深閱讀體驗;5、理解作者對莎莉老師敬愛和感激的情意;
情感與價值目標:6、領會莎莉老師雋永深刻的愛心和高超的教育藝術(shù);
7、學習海倫·凱勒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
重點
目標3、4
難點
目標4
教學準備
教
學
過
程
教學內(nèi)容
活動形式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再塑生命》,去感受一個病弱生命的頑強成長的足跡和引領她人生轉(zhuǎn)機走向光明的莎莉老師。
二、新授
(一)作者簡介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生于亞拉巴馬州,在波士頓柏金斯盲人學校莎莉文老師的協(xié)助下。她學會了閱讀、寫作,還學會了說話,上了大學,并且成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1900年,海倫進入拉德克利夫?qū)W院學習。并于1904年榮譽畢業(yè)。當年她和她的老師莎莉文合著的海倫的自傳我的一生(又譯我生活的故事))發(fā)表,即引起轟動,成為著名的英文名著。
(詳見《教師教學用書》P50-51)
(二)字詞掌握
搓捻(cuōniǎn)覓食(mi)慚愧(kuì)譬如(pì)
棲息(qī)小憩(qì)遨游(áo)冥思遐想(xiá)
企盼:盼望。遷徙(xǐ):遷移。繁衍(yǎn):逐漸增多或增廣。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花團錦簇(cù):形容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形象。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完(看不過來)。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名,說出。期期艾艾(ài):形容口吃。西漢周昌口吃,往往連聲“期期”。三國魏鄧艾口吃,往往連聲“艾艾”。
板書課題、作者
可由有資料的學生回答,也可教師念讀。
小組內(nèi)分工合作,定時完成,做在作業(yè)本上,當堂訂正。
教
學
過
程
教學內(nèi)容
活動形式
(三)學習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誦讀,理解課文描述的生活世界。體會莎莉文這位富有愛心的教師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藝術(shù)。帶著下列問題,從文中篩選信息并進行語言概括。(1)莎莉文是怎樣教育“我”認識具體事物的?試舉例說明。(2)莎莉文又是怎樣逐步引導“我”認識抽象事物的?試以“愛”為例具體說明。(3)莎莉文走進海倫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樣的變化?可根據(jù)下列例句,用一個比喻寫出來。(4)幼年的海倫得病致殘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來卻成為一個有文化修養(yǎng)的大學生。這個“再塑生命”奇跡的創(chuàng)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莎莉文老師雋永深沉的愛心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結(jié)出的碩果。文中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感情的?答案參考見《優(yōu)秀教案》P41-422、請學生通讀全文,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說說海倫性格中的特點。答案參考見《優(yōu)秀教案》P423、深層研讀,體察文意(1)指名學生感情誦讀課文10~12語段。作者為什么說井房的經(jīng)歷“喚醒了我的靈魂,并給予我光明、快樂和自由”。(2)文題“再塑生命”從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的意思。文中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答案參考見《優(yōu)秀教案》P43
三、小結(jié)
本文是美國教育家,盲聾啞作家海倫·凱勒的作品。這篇課文,既表現(xiàn)了一位富有愛心的老師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藝術(shù),同時也展示了一個盲聾啞女孩的精神追求。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在向莎莉文老師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時,也為這位聾啞女孩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動。同時文章文筆優(yōu)美,充滿詩情畫意。
學生思考后討論再回答,教師提示。
抽學生回答,教師歸結(jié)
留與學生充分時間進行討論,然后再回答訂正。
教師小結(jié),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布置作業(yè)
本課資料習題
板書設計
再塑生命理解、關(guān)愛、教育莎莉文老師“我”井房散步(光明的使者、出色走進、體驗自然(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的教育藝術(shù)家)解釋“愛”熱愛生命)無比的敬愛、感激
教學后記
擴展閱讀
再塑生命的人導學案
語文七年級上人教新課標7《再塑生命的人》導學案
目標呈現(xiàn):
1.識記、積累文中的生字、生詞。
2.研讀典型事例,分析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形象.
3.在探究作者成功的原因的同時,使學生認識到與困難做斗爭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精神品質(zhì)學習作者發(fā)奮圖強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學習重難點:
1、學習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畫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質(zhì)的寫法。
2、理解“再塑生命”的含義。
一、預習熱身
1、資料鏈接
(1).作者簡介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生于亞拉巴馬州,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奪去了她的視覺和聽覺,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這天,家里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里,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但是,海倫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夜以繼日地刻苦學習,從未放棄努力。在莎莉文老師的協(xié)助下,她學會了閱讀、寫作,還學會了說話,上了大學,并且成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00年,海倫進入拉德克利夫?qū)W院學習。并于1904年榮譽畢業(yè)。當年她和她的老師莎莉文合著的海倫的自傳《我的一生》(又譯《我生活的故事》)發(fā)表,即引起轟動,成為著名的英文名著。馬克吐溫稱她和拿破侖是19世紀最杰出的兩個人物。著有《我生活的故事》、《海倫凱勒日記》、《走出黑暗》、《老師》。
(2).文中人物簡介
安妮莎莉文,1866年4月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5歲時因一場眼疾失去大部分視力,1880年10月進入帕金斯盲人學校,此間經(jīng)過兩次眼部手術(shù),安妮的視力得到部分恢復。從帕金斯盲人學校畢業(yè)后,1887年3月,安妮來到海倫凱勒家做家庭教師。她用極大的愛心、耐心和毅力,在沒有任何教育經(jīng)驗可以遵循的情況下,從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導孩子的興趣出發(fā),在摸索中成功地將海倫從一個心智未開、任性無知的小女孩逐漸培養(yǎng)成一個知書達理、才華橫溢少女,直到進入大學。
(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簡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yōu)榘讜兊膭尤似孥E;第三天,我會投入到大千世界蕓蕓眾生的生活中去,尋找作為一個正常人的所有感動……當永恒的黑暗再次向我襲來之時,我才感到我丟下了多少東西沒有看到,然而,我的內(nèi)心充滿著甜蜜的回憶——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給無望世界帶來希望。
2、自主學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搓捻()()譬如()花團錦簇()茁壯成長()
棲息()悶熱()小憩()枝杈()期期艾艾()
(2).根據(jù)拼音填寫漢字。
Jié()然不同感kǎi()萬千小心yìyì()繁花似jǐn()繁yǎn()遷xǐ()
領lüè()yóu()然而生冥思xiá()想
áo()游煎áo()
(3).解釋下列詞語:
風云突變:
不可名狀:
期期艾艾:
小心翼翼:
美不勝收:
冥思遐想:
二、活動探究:
學生自由誦讀,理解課文描述的生活世界。體會莎莉文這位富有愛心的教師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藝術(shù)。帶著下列問題,從文中篩選信息并進行語言概括。
(1)莎莉文是怎樣教育“我”認識具體事物的?試舉例說明。
(2)莎莉文又是怎樣逐步引導“我”認識抽象事物的?試以“愛”為例具體說明。
(3)、在這些事件中,看出莎莉文老師是怎樣一個人?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進行分析。
(4)、幼年的海倫得病致殘,能走出黑暗,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莎莉文老師是光明的引領者,但同時也是海倫自己努力的結(jié)果。課文展示了兒時海倫的性格特點和人生起步的足跡。請通讀全文,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說說海倫性格中的特點。
(5)、文題“再塑生命”從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的意思。文中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三、盤點提升
1、文中莎莉文老師對海倫的教育方式,你特別欣賞哪些?請舉例說明。
再塑生命
再塑生命
海倫凱勒
教學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全文結(jié)構(gòu)。
2.品味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結(jié)構(gòu),全面把握文章內(nèi)容。
2.文章文筆優(yōu)美,充滿詩情畫意。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二、導人
同學們,你們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后,對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在保衛(wèi)祖國和建設祖國的革命斗爭中致殘以后,又能寫出鼓舞了數(shù)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你們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國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倫凱勒?!?br> 作者事跡簡介。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篇課文選編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原是互有聯(lián)系又相對獨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親近自然關(guān)于“愛”的含義合在一起編成課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為三部分。課文的主線十分清晰,寫莎莉文老師“對我啟示世間真理,給我深切的愛”。
四、學習課文
圍繞下面問題,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1.海倫凱勒在什么時間,怎樣認識了安妮莎莉文老師?這位老師對她有什么影響?
2.莎莉文老師是怎樣教育“我”認識具體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師又是如何讓“我”認識、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師又是怎樣逐步引導“我”認識“愛”的?
學生默讀課文,討論交流。
五、朗讀訓練
課文第二部分寫得非常優(yōu)美,簡直是一首散文詩,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敢于體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
教師可讓學生朗讀、點讀,甚至有選擇地背誦。
六、小結(jié)
本文是美國教育家,盲聾啞作家海倫凱勒的作品。這篇課文,既表現(xiàn)了一位富有愛心的老師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藝術(shù),同時也展示了一個盲聾啞女孩的精神追求。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在向莎莉文老師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時,也為這位聾啞女孩好學敏思、堅韌不拔、熱愛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動。同時文章文筆優(yōu)美,充滿詩情畫意。
7、《再塑生命的人》學案
7、《再塑生命的人》學案
班級姓名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識記本文的生字詞。2.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全文結(jié)構(gòu)。
【資料準備】本文作者: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生于亞拉巴馬州,在波士頓柏金斯盲人學校莎莉文老師的協(xié)助下。她學會了閱讀、寫作,還學會了說話,上了大學,并且成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1900年,海倫進入拉德克利夫?qū)W院學習。并于1904年榮譽畢業(yè)。當年她和她的老師莎莉文合著的海倫的自傳,《我的一生》(又譯《我生活的故事》)發(fā)表,即引起轟動,成為著名的英文名著。
19世紀出了兩個杰出人物: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
——馬克吐溫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奪去了她的視覺和聽覺,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這天,家里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里,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但是,海倫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夜以繼日地刻苦學習,從未放棄努力。
好學、堅毅、敏察、極高的悟性以及豐富的情感是海倫的突出特點,她在心靈深處大睜著一雙好奇的眼睛。她靠著自己不懈的努力,考進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大學期間,在師長的鼓勵下,她開始寫作。在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yè),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響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與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靈障礙,重塑生命,卻不能不歸功于她偉大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女士。
莎莉文老師將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于海倫凱勒的生命,以無私的愛重塑了她的生命。海倫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師,她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長久地凝視我的老師。
預習檢測1.給加點字注音。
搓捻()()慚愧()()譬如()靈魂()企盼()
2.解釋下列詞語。
花團錦簇:。
美不勝收:。
不可名狀:。
小心翼翼:。
不求甚解:。
恍然大悟:。
截然不同:。
活動設計一、自主學習,理清思路,感知課文內(nèi)容。
1.劃分文章層次,概括層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2.本文敘述了莎莉文老師教“我”__________________的過程,贊揚了___________,表達了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仔細閱讀1-5段,看看作者在安妮莎莉文老師出場前安排了哪些內(nèi)容,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莎莉文老師送“我”布娃娃的用意何在?她是如何教“我”學會“水”字的?
課堂檢測完成練習冊“基礎演練”部分。
課后練習完成課后作業(yè)1、2、3題。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1.深入研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2.品味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tài)度。
【資料準備】古今中外付出艱辛卓絕努力而成功的殘疾人的事跡。
①貝多芬:德國偉大的作曲家,26歲時聽覺衰退,、35歲時完全耳聾……
——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chuàng)造了歡樂給與世界
②阿炳:二十多歲時患眼疾雙眼相繼失明……
二胡作品《二泉映月》獲二十世紀華人經(jīng)典音樂作品獎
③奧斯特洛夫斯基:蘇聯(lián)作家,25歲全身癱瘓雙目失明……
以頑強的意志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④富蘭克林羅斯福:美國政治家,41歲時因患脊髓灰質(zhì)炎下肢癱瘓……
是美國歷史上唯一蟬聯(lián)四屆的總統(tǒng)
⑤張海迪:5歲時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高位截癱……
自學掌握英語、日語、德語等,當代知名作家、翻譯家
⑥邰麗華:如果有一天,能夠給我有三天的聽力。第一天,我要聽聽陪我渡過20多年的音樂。第二天,要聽聽關(guān)心關(guān)愛我的周圍的朋友們的聲音。最后一天,我要聽聽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最美妙的聲音?!?br>
像海倫這樣身殘志堅的人有很多,他們的生命可以說是不幸的,可是他們用堅強和樂觀彌補了這個不幸,他們要讓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預習檢測:談談“我”和莎莉文老師分別是什么樣的人?
活動設計一、自主學習。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我”學有所獲后動作行為或心理活動的語句,揣摩體味“我”學習的艱辛和收獲的快樂。
二、合作探究。
1、為什么稱莎莉文老師為“再塑生命的人”?
2、“水喚醒了我的靈魂,并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蹦闶窃鯓永斫膺@句話的?
3、學完本文后,給你帶來哪些啟示?
課堂檢測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記得七八歲時,我寫了一首詩。母親一念完那首詩,眼睛亮主地,興奮地嚷著:“巴迪,真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精彩極了!”她摟住我,贊揚聲雨點般落到我的身上。我既靦腆又得間洋洋,點頭告訴她這首詩確實是我寫的。她高興得再次擁抱了我。
整個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體字把詩認認真真地重新謄寫了一遍,還用彩色筆在它的周圍描上了一圈花邊。將近七點鐘的時候,我悄悄走進飯廳,滿懷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上。
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父親還沒有回來。我簡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寫過好多劇本。快到八點鐘的時,父親終于推門而入。他進了飯廳,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詩吸引住了。我緊張極了。
“這是什么?”他伸出手拿起了我的詩。
“親愛的,發(fā)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寫了一首詩,精彩極了……”母親上前說道。
“對不起,我自己會判斷的。”父親開始讀詩。
我把頭埋得低低的。詩只有十行,可我覺得他讀了幾小時。
“我看糟糕透了?!备赣H把詩扔回原處。
我的眼睛濕潤了,頭也沉重得抬不起來。
“親愛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親嚷著,“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他需要鼓勵?!?br>
“我不明白,”父親并不退讓,“難道這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嗎?”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沖出飯廳,跑進自己的房間,撲在床上失聲痛哭起來。飯廳里,父母還在為那首詩爭吵著。
幾年后,當我再拿起那首詩,不得不承認父親是對的。那的確是一首相當糟糕的詩。不過母親還是一如既往地鼓勵,因此我還一直在寫作著。有一次我鼓起勇氣給父親看了一篇我新寫的短篇小說。“寫得不怎么樣,但還不是毫無希望?!备鶕?jù)父親的批語,我學著進行修改,那時我還未滿12歲。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有了很多作品,出版發(fā)行了一部部小說、戲劇和電影劇本。我越來越體會到我當時是多么幸運。因為我有個慈愛的母親,她常常對我說:“巴迪,這是你寫的嗎?精彩極了?!蔽疫€有個嚴厲的父親,他總是皺著眉頭說:“我想這個糟糕透了?!?br>
這些年來,我少年時代聽到的兩種聲音一直交織克的耳際,“精彩極了”,“糟糕透了”;“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它們象兩股風不斷地向我吹來。我謹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極了”而擱淺,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顛覆。
1、文中畫橫線處時間詞連用,是為了表現(xiàn)巴迪急切的心情。
2、為什么說“我越來越體會到我當初是多么幸運“?
答:因為“我”有個慈愛的母親,還有個嚴厲的父親。
3、“精彩極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對“我”的兩種態(tài)度,這兩種態(tài)度是:
母親對“我”:父親對“我”:
4、如何理解“我謹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極了而擱淺,也不因糟糕透了而起顛覆”一句話?
答:
5、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答:。
課后練習
完成練習冊“拓展提高”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