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端午節(jié)
發(fā)表時間:2021-03-08第五節(jié)堿金屬。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第五節(jié)堿金屬”,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五節(jié)堿金屬
【知識網(wǎng)絡】
【易錯指津】
1.注意鈉及其化合物溶于水所得溶液濃度的計算中,Na及Na2O2溶于水均會產(chǎn)生氣態(tài)物質,所得溶液的質量應是原混合物質的質量總和減去產(chǎn)生氣體的質量。
2.注意Na2O2跟CO2和水蒸氣組成的混合氣體反應時的先后順序。若先發(fā)生反應:2Na2O2+2H2O=4NaOH+O2↑,必還發(fā)生2NaOH+CO2=Na2CO3+H2O,即應先考慮Na2O2跟CO2的反應。
3.正確理解“焰色反應”:
(1)它是元素的一種物質性質。無論是金屬離子或金屬原子均能發(fā)生焰色反應。它屬物理變化過程。
(2)不是所有元素都有特征的焰色。只有堿金屬元素以及鈣、鍶、鋇、銅等少數(shù)金屬元素才能呈現(xiàn)焰色反應。
(3)焰色反應的顯色過程與氣體物質燃燒時產(chǎn)生各色火焰的過程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焰色反應并非金屬及其化合物自身發(fā)生燃燒反應而產(chǎn)生各種顏色火焰的過程,而是它們的原子或離子的外圍電子被激發(fā)而產(chǎn)生的各種顏色的光的過程。
【典型例題評析】
例1堿金屬與鹵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質是(2001年上海高考題)
①高沸點②能溶于水③水溶液能導電④低熔點⑤熔融狀態(tài)不導電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
思路分析:堿金屬與鹵素兩族元素為活潑的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它們形成的化合物為離子化合物,選項中①②③符合離子晶體的通性。
答案:A
方法要領:從物質結構的觀點出發(fā),理解物質所具體的性質。
例2下列能用于撲滅金屬鈉著火的是(1996年上海高考題)
A.干冰滅火劑B.黃沙C.干粉(含NaHCO3)滅火劑D.泡沫滅火劑
思路分析:Na為活潑金屬,除能與O2反應外,還能與H2O、CO2等物質反應。干粉中NaHCO3受熱會分解產(chǎn)生H2O和CO2;泡沫滅火劑中含水等物質。
答案:B
方法要領:滅火一是降低溫度,二是隔絕空氣,此外滅火劑不能和被撲救的物質發(fā)生反應。解題中應根據(jù)物質的性質,選擇適宜的方法。
例3聯(lián)合制堿法中關鍵的一步是把NH4Cl從幾乎飽和的NaHCO3溶液中分離出來,為此根據(jù)NaCl和NH4Cl溶解度的差異,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某種氣體,同時加入磨細的食鹽,可析出不夾帶NaHCO3的NH4Cl.NaCl和NH4Cl共同存在時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以下操作正確的是(1998年上海高考題)
通入氣體溫度控制
(A)
(B)
(C)
(D)CO2
CO2
NH3
NH330~40℃
0~10℃
30~40℃
0~10℃
思路分析:本題是電離平衡與溶解平衡統(tǒng)一在聯(lián)合制堿法中一個很好的能力考核點。由于通入NH3使HCO3-與NH3.H2O反應轉化為CO32-、NH4+與H2O,使NaHCO3轉化為Na2CO3而不易析出,又由于增加了NH4+,并在降溫條件下更易使NH4Cl析出(根據(jù)NaCl與NH4Cl共同存在時的溶解度曲線)。這是非常巧妙的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核。
答案:D
方法要領:選項已指明了通過兩個操作可達目的。由溶解度曲線知溫度應低為好;再結合:NH4Cl(s)NH4++Cl-,要析出NH4Cl晶體,可增加[NH4+],因此可通入NH3。
例4(1)分別寫出由氧在一定條件下,生成下列物質的化學方程式(必須注明反應條件)。(2000的廣東高考題)
①O3:②Na2O2:③Na2O:
(2)指出氧在下列各物質中的化合價:
O3:;Na2O2:;Na2O:
(3)KO2能吸收CO2生成K2CO3和O2,故可用作特殊情況下的氧氣來源,試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人體內O2-離子對健康有害,使人過早衰老,但在催化劑SOD存在下可以發(fā)生如下反應,請完成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O2-+H2O=H2O2+O2+
思路分析:前2題為送分題(但要注意題目對反應條件的要求),3題關鍵是配平,4題先逆向配平:H2O2→O2-(O價態(tài):-1到-0.5,變1價),O2→O2-(O價態(tài):0到-0.5,變1價),則1H2O2+1O2——2O2-+2H2O。由電荷守恒及H、O守恒判缺項為OH-。或先由H、O守恒判缺項為OH-,再觀察配平。
答案:(1)①3O22O3②2Na+O2Na2O2③4Na+O22Na2O
(2)0;-1;-2(3)4KO2+2CO2=2K2CO3+3O2(4)2O2-+2H2O=1H2O2+1O2+2OH-
方法要領:本題主要考查運用基本化學用語的能力。難點在第(4)小題,該題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對中學生來說屬于新知識、新情境。由電荷守恒可知,產(chǎn)物中必為一種陰離子,在H、O兩種元素范圍內組合,應為OH-。
解題的前提是要具備由Na2O2與CO2反應到KO2與CO2反應的遷移能力和從電荷守恒角度掌握缺項離子方程式的配平技能。
例5若以X、Y和Z代表三種元素,且知X與Y形成原子數(shù)之比為1:1的化合物甲,Y與Z也可形成原子數(shù)之比為1:1的化合物乙,又知甲分子含18個電子,乙分子含38個電子,請?zhí)羁眨?br>
(1)元素Y在第周期。(2)化合物甲的分子式是。(3)化合物乙的分子式是。(2001年高考試測題)
思路分析:二元化合物甲的分子中含有18個電子,顯然組成它的兩種元素(X和Y)都只能在短周期。X與Y的原子數(shù)之比為1:1,因此,很容易想到可能是HCl。但是無論是H還是Cl作元素Y都不可能再形成滿足題設條件的化合物乙,于是化合物甲可考慮是H2O2(原子比為1:1,分子含18個電子)。進而把O作為元素Y,則化合物乙就是Na2O2(原子比為1:1,分子含38個電子)。這樣,本題要求填寫的三個空白均迎刃而解。
答案:(1)二(2)H2O2(3)Na2O2
方法要領:本題考查考生對分子組成、元素性質和周期表的掌握程度。18個電子的微粒有:Ar、F2、HCl、H2S、PH3、H2O2、SiH4、N2H4、CH3OH、C2H6、S2-、Cl-、K+、Ca2+、HS-。
例6現(xiàn)有一定量含有Na2O雜質的Na2O2試樣,請從下圖中選用適當?shù)膶嶒炑b置,設計一個最簡單的實驗,測定Na2O2試樣的純度(可供選用的反應物只有CaCO3固體、6mol/L鹽酸和蒸餾水)。(1994全國高考題)
請?zhí)顚懴铝锌瞻?
(1)寫出實驗中Na2O2和Na2O分別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應選用的裝置是(只要求寫出圖中裝置的標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選用裝置的連接順序應是(填各接口的字母;連接膠管省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由于Na2O2和水反應放出O2,而Na2O與水反應不放出氣體,所以最簡單的方法是通過O2的量計算Na2O2的量,由于試樣的量一定,即可求出Na2O2的純度。
答案:方法1:(1)2Na2O2+2H2O=4NaOH+O2↑Na2O+H2O=2NaOH(2)(G)接(A)(B)接(F)
方法2:(1)2Na2O2+2CO2=2Na2CO3+O2Na2O+CO2=Na2CO3(3)(G)接(D)(C)接(H)(I)[或(I)(H)]接(J)(K)〔或(K)(J)〕接(A)(B)接(F)
方法要領:設計實驗確定混合體系中某一物質的純度,一般步驟是:
(1)斷題:
a.稱量
課題(加入某物質或加熱)b.生成沉淀
c.生成氣體
通過稱量混合物增重或減輕值可確定純度;通過過濾、洗滌、烘干、稱重可確認純度;通過生成氣體壓水測氣體體積亦可確認某物質的純度。如確認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純度用a;確認NaCl和BaCl2中NaCl純度可用b;Na2O2和Na2O中Na2O2的純度用c。
(2)框圖分析(以Na2O2和Na2O混合物為例)
①首先應明確設計最佳實驗的標準:Ⅰ.原理正確;Ⅱ.現(xiàn)象明顯;Ⅲ.操作簡單;Ⅳ.儀器藥品易得;Ⅴ.安全可靠
②Na2O2和Na2O產(chǎn)生氣體(壓水測氣體體積)
若選CO2與Na2O2反應,則CO2尚需制備;若選鹽酸與Na2O2直接反應,則生成H2O2在酸性條件下分解速率沒有在堿性條件下分解速率快,故選擇水直接和混合物反應產(chǎn)生O2,氣體壓出水測出O2的體積,從而可計算Na2O2的純度,此法最簡單,符合題意。
(3)此類題目解題模式的構建
①思維的總過程:
啟動→發(fā)散→收斂→共識JAB88.cOm
明確問題→途徑→核心→模式
②模式
思路的設計→優(yōu)選方案→分析比較→操作程序→歸納總結
例7將70g過氧化鈉和氧化鈉的混合物跟98g水充分反應后,所得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為50%。試分別寫出過氧化鈉和氧化鈉跟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計算混合物中過氧化鈉和氧化鈉的質量各為多少g?
思路分析:設混合物中Na2O2物質的量為x,Na2O物質的量為y,則有:
2Na2O2+2H2O=4NaOH+O2↑Na2O+H2O=2NaOH
x2xx/2y2y
78g/molx+62g/moly=70g
根據(jù)題意得方程組:
解得:x=0.5moly=0.5mol
則:m(Na2O2)=0.5mol×78g/mol=39gm(Na2O)=0.5mol×62g/mol=31g
答案:2Na2O2+2H2O=4NaOH+O2↑、Na2O+H2O=2NaOH;Na2O2:39g、Na2O:31g
一題多解:上述反應式知,Na2O2與H2O反應Na2O2中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產(chǎn)生的O2來自Na2O2,相當于2Na2O2=2Na2O+O2↑;若設Na2O2的物質的量X,則混合物與H2O反應可理解為將(70-16X)gNa2O與H2O作用。
根據(jù)題意,由鈉離子守恒:
得:X=0.5mol。(以下略)
例8某天然堿(純凈物)可看作由CO2和NaOH反應后的產(chǎn)物所組成。稱取天然堿樣品四份,溶于水后,分別逐滴加入相同濃度的鹽酸溶液30mL,產(chǎn)生CO2的體積(標準狀況)如下表:(2000年上海高考題)
ⅠⅡⅢⅣ
鹽酸液的體積(mL)30303030
樣品(g)3.324.155.817.47
二氧化碳的體積(mL)672840896672
(1)由第Ⅰ組數(shù)據(jù)中的CO2體積與樣品質量之比,可以推測用2.49g樣品進行同樣的實驗時,產(chǎn)生CO2_________mL(標準狀況)。
(2)另取3.32g天然堿樣品于300℃加熱分解至完全(300℃時Na2CO3不分解),產(chǎn)生CO2112mL(標準狀況)和水0.45g,計算并確定該天然堿的化學式。
(3)已知Na2CO3和HCl(aq)的反應分下列兩步進行:
Na2CO3+HCl→NaCl+NaHCO3Na2CO3+HCl→NaCl+CO2↑+H2O
由上表中第Ⅳ組數(shù)據(jù)可以確定所用的HCL(aq)的濃度為mol/L。
(4)依據(jù)上表所列數(shù)據(jù)以及天然堿的化學式,討論并確定上述實驗中CO2(標準狀況)體積V(mL)與樣品質量W(g)之間的關系式。
思路分析:試題以天然堿的組成及碳酸鹽的性質為依托,構筑一道有層次、有深度且思維容量較大的計算題。對信息的理解能力、對數(shù)據(jù)的觀察和處理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672mL/3.32g)×2.49g=504mL。
(2)由題意可知,天然堿含NaHCO3、Na2CO3。
n(NaHCO3)=2n(CO2)=2×(112/22400)mol=0.01moln(Na2CO3)=(672/22400)mol-0.01mol=0.02moln(H2O)=[(0.45g-(112/22400)mol×18mol)/18mol=0.02mol
所以天然堿組成為2Na2CO3.NaHCO3.2H2O(式量332)。
(3)7.47g樣品中:n(Na2CO3)=(7.47g/332g.mol-1)×2=0.045mol,則:
Na2CO3完全生成NaHCO3消耗HCl:0.045mol;生成672mLCO2消耗HCl:672mL/22400mL.mol-1=0.03mol。故c(HCl)=(0.045mol+0.03mol)/0.030L=0.025mol/L。
(4)30ml鹽酸中n(HCl)=0.075mol,設樣品與HCl反應全轉化為NaCl,由:
2Na2CO3.NaHCO3+5HCl=5NaCl+3CO2↑+3H2O知:需樣品質量:(0.075mol/5)×332g/mol=4.98g
設樣品中Na2CO3與HCl反應完全轉化為NaHCO3(無CO2氣體放出),由:
(2Na2CO3.NaHCO3)+2HCl=2NaCl+3NaHCO3知:需樣品質量:(0.075mol/2)×332g/mol=12.45g
討論:①0W≤4.98,HCl過量:V(CO2)=(Wg/332g.mol-1×3)×22400mL.mol-1=202.4WmL
②4.98≤W≤12.45,Na2CO3轉化NaHCO3消耗n(HCl)=(Wg/332g.mol-1)×2;剩余n(HCl)=0.075mol-(Wg/332g.mol-1)×2,生成CO2物質的量等于剩余HCl物質的量,故V(CO2)=[0.075mol-(Wg/332g.mol-1×2)]×22400mL/mol=(1860mL-134.9W)mL
③W≤12.45,HCl全部用于使Na2CO3轉化NaHCO3,故V(CO2)=0。
答案:(1)504(2)2Na2CO3NaHCO32H2O(3)2.5(4)①0W≤4.98V(CO2)=202.4WmL或V(CO2)=(Wg/332g.mol-1×3)×22400mL.mol-1;②4.98≤W≤12.45V(CO2)=1680-134.9WmL或V(CO2)=[0.075mol-(Wg/332g.mol-1×2)]×22400mL/mol;③12.45≤WV(CO2)=0
方法要領:本題是有關NaHCO3和Na2CO3混合物系列計算,主要考查運用實驗數(shù)據(jù)定量分析問題的能力,其難點主要是在第(4)小題的討論上,關鍵是抓住鹽酸的量是一個定值,即2.5mol/L×30×10-3L=0.075mol,由此依據(jù)NaHCO3、Na2CO3與鹽酸的反應式求得樣品在不同情況下的用量,從而確定W的取值范圍。
相關推薦
第五節(jié)電勢差學案
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不打無準備之仗,會提前做好準備,作為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讓教師能夠快速的解決各種教學問題。教案的內容具體要怎樣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五節(jié)電勢差學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第五節(jié)電勢差學案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1.理解電勢差是描述電場的能的性質的物理量。
2.理解電勢是描述電場的能的物理量。
二、預習內容
1、你知道什么叫“類比”嗎?
所謂類比,就是將兩個(或兩類)研究對象進行對比,根據(jù)它們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屬性,進一步推斷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相同或類似的屬性。
“類比”法是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
2、電勢能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種能量相類似?
二、電勢能與重力勢能對比后得到:
結論:,電勢能減?。?br>
電場力作負功(克服電場力做),。
靜電力做的功等于電勢能的減少量,公式
三、電勢定義:
公式:變形得:。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1.理解電勢差是描述電場的能的性質的物理量,理解電勢差與零點電勢面位置的選取無關,熟練應用其概念及定義式UAB=WAB/q進行相關的計算.
2.理解電勢是描述電場的能的物理量,知道電勢與電勢差的關系,電勢與零勢面的選取有關,知道在電場中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逐漸降低.
3.知道電勢能,知道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改變的關系.
二、學習過程
電勢差與電勢的關系。
電勢差定義:也叫。
設電場中A點的電勢為,B點的電勢為,
電勢差表示成
也可以表示成
顯然
討論與交流:
1、電勢差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負值,電勢差的正負表示什么意義?
2、電勢的數(shù)值與零電勢點的選取有關,電勢差的數(shù)值與零電勢點的選取有關嗎?這與力學中學過的哪個概念相似?
二、靜電力做功與電勢差的關系。
電荷q從電場中A點移到B點,靜電力做功與電勢差的關系。
WAB====
即
或
討論與交流:
1、UAB由什么決定?跟WAB、q有關嗎?
2、WAB跟q、UAB有關嗎?
三、反思總結
1、電勢差和電勢的概念。2、電勢差和電勢的區(qū)別。3、應用計算時的注意事項。
四、當堂檢測
1、關于對UAB=WAB/q和WAB=qUAB的理解,正確的是()
A、電場中A、B兩點的電勢差和兩點間移動電荷的電量q成反比
B、在電場中A、B兩點移動不同的電荷,電場力的功WAB和電量q成正比
C、UAB與q、WAB無關,甚至與是否移動電荷都沒有關系
D、WAB與q、UAB無關,與電荷移動的路徑無關
2、關于電勢差UAB和電勢φA、φB的理解,正確的是()
A、UAB表示B點與A點之間的電勢差,即UAB=φB-φA
B、UAB和UBA是不同的,它們有關系:UAB=-UBA
C、φA、φB都有正負,所以電勢是矢量
D、零電勢點的規(guī)定雖然是任意的,但人們常常規(guī)定大地和無窮遠處為零電勢點
課后練習與提高
1、有一個帶電量q=-3.0×10-6C的點電荷,從電場中的A點移到B點時,克服電場力做功6.0×10-4J,從B點移到C點時,電場力做功9.0×10-4J。試問:
(1)A、B、C三點之間的電勢差UAB、UBC和UCA各是多少?
(2)若規(guī)定B點電勢為零,則A、C兩點的電勢φA和φC各是多少?該電荷在A、C兩點的電勢能EPA和EPC分別又是多少?
2、圖中,a、b、c、d、e五點在一直線上,b、c兩點間的距離等于d、e兩點的距離.在a點固定放置一個點電荷,帶電荷量為+Q,已知在+Q的電場中b、c兩點間的電勢差為U.將另一個點電荷+q從d點移到e點的過程中()
A.電場力做功qUB.克服電場力做功qU
C.電場力做功大于qUD.電場力做功小于qU
第五節(jié)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容,幫助授課經(jīng)驗少的高中教師教學。高中教案的內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第五節(jié)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五節(jié)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掌握我國主要地震帶的分布。知道我國的火山及其分布。
2.使學生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條件及其危害。了解我國泥石流多發(fā)地區(qū)的分布。
3.對學生進行有關我國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方面的地理國情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重點]
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我國主要地震帶的分布。
[教具準備]
1.我國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
2.“地動儀”圖片
3.地球儀
[教學課時]
本節(jié)教學安排1.5課時,第一課時講完“地震”,后半個課時講完“火山”和“泥石流”。
[教學方法]
講述法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現(xiàn)在我們學習第三章最后一節(jié)。
[板書]第三章第五節(jié)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講授新課)
[提問]同學們還記得世界上著名的兩大地震帶嗎?(學生議論、發(fā)言。教師在地球儀上向學生提示,共同說出答案。)
[講述]我國處在世界上兩大地震帶之間,是個多地震的國家。(教師可用地球儀指示)
[板書]一、多地震的國家
[講述]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了解我國本世紀初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地震記錄,并閱讀“注解”,明確什么叫“震級”。
[講述]我國地震活動,在時間上呈現(xiàn)一定的周期性,大概有連續(xù)十幾年是活躍時期,接著十幾年是比較平靜的時期,再又是活躍時期。
[板書]1.活躍時期和平靜時期交替出現(xiàn)
[講述]在世界各國中,我國是有文字記載地震最早的國家,《竹書紀年》一書所記載的夏朝發(fā)生的地震,距今已有3800多年。
[展示圖片]出示“地動儀”圖片。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中國歷史課本上曾學過,這個儀器名稱是什么?是哪個朝代、哪位科學家發(fā)明的?(學生回答,教師提示、糾正)
[板書]2.最早記載地震、發(fā)明地動儀的國家
[掛圖]掛出“我國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
[講述]我國地震活動比較多而且強烈的地區(qū),多分布在地殼不穩(wěn)定的部分,像大陸板塊和大洋板塊的接觸處,以及板塊斷裂破碎的地帶(教師邊講邊用地球儀指示)。例如,我國的臺灣、福建沿海正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云南兩省西部正位于地中?!柴R拉雅地震帶上,還有一些地區(qū)地殼也不夠穩(wěn)定。請同學們參考課本圖3·23,對照課文認識我國主要地震帶的分布。
[指圖]教師在“我國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圖”上指出四個地震帶的位置,請同學們一一說出它們的名稱。
[板書]二、主要地震帶
1.東南部的臺灣和福建沿海
2.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qū)
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云南兩省西部
4.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
[指圖講述]我國歷史上所發(fā)生的大地震,大多集中分布在上述四個地區(qū)。根據(jù)已有的資料記載,我國最大地震為8.5級,山東、西藏、寧夏各發(fā)生過一次。1556年陜西華縣(秦嶺東段北坡下)發(fā)生8級大地震,死亡80多萬人,是歷史上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地震。新中國成立后發(fā)生的危害最大的一次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震級為7.8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于400枚廣島原子彈,奪去了24萬人的生命,使唐山這座華北重鎮(zhèn)猛烈震動中成為一片廢墟。請同學們看課文“讀一讀”中一位外出急診的醫(yī)生講述的唐山大地震的情形。
唐山地震后,唐山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已在一片廢墟上重建成一座欣欣向榮、擁有百萬以上人口的工業(yè)城市。(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本中“地震后的唐山”和“重建后的唐山”兩幅對比強烈的插圖,并請他們談談感想,從而使學生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
[承轉]根據(jù)上面所述,我國的地震災害嚴重?,F(xiàn)在同學們一定很關心下面要講述的問題:地震是否能夠預報?
[板書]三、地震監(jiān)測和預報
[講述]地震是一種自然災害,它是指地殼的天然震動。較大的地震,震前一般會有預兆,同學們可以看課本圖3·26。圖中所表示的是,地震前動物異常的情況。其實,除動物異常外,在氣象、地下水等方面都有表現(xiàn),地震儀器上也有顯示,所以我們說,地震是可以預報的。例如,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發(fā)生的7.3級地震,我國地震臺站在震前準確地作出預報,及時疏散居民,免遭重大損失。但是,目前從整個世界范圍來說,預報地震還不能像預報天氣那樣準確可靠?,F(xiàn)在,我國已經(jīng)在全國范圍建立了地震監(jiān)測網(wǎng)絡,對地震預報也積累了不少經(jīng)驗。今后,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地震預報會有更多的成果出現(xiàn),也希望同學們學好科學知識,將來為地震預報做出貢獻。
[閱讀回答]閱讀課文“讀一讀”,回答:
1.地震前,井水和動物會有哪些異常現(xiàn)象?
2.發(fā)現(xiàn)井水和動物異常現(xiàn)象怎么辦?(學生議論、回答。教師再向學生說明:①自然界的異常現(xiàn)象并不一定是地震前兆,因此不能發(fā)現(xiàn)自然異常就自行預報地震,以免引起恐慌和混亂;②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每個人都應樹立防震意識,觀察到有關地震前兆的異常現(xiàn)象,應主動、就近向地震臺站和有關政府部門報告。)
[練習]在填充圖上填出我國主要地震帶的名稱。
[板書]四、火山的分布
[提問]請同學們閱讀圖3·27和圖3·28,想一想:為什么長白山主峰白頭山山頂會出現(xiàn)湖泊呢?為什么黑龍江省五大連池的湖泊相連成串呢?(學生議論、發(fā)言)
[講述]原來,它們都和火山活動有關。白頭山是一座火山,“天池”是火山口積水形成的山頂湖泊;五大連池所在的地方也有火山活動,“五大連池”就是五個相連成串的湖泊,它們是由火山噴出的熔巖堵塞河道形成的湖泊群。
[講述]我國的火山主要分布在以下幾個地方(指圖):內蒙古高原南部、東北山區(qū)、臺灣、海南島等地。
我國已經(jīng)知道的火山有600多座,可是近幾百年來仍在活動的卻很少。我國最近年代,也就是1951年5月,噴發(fā)的一座火山,是在新疆境內的昆侖山中。火山噴發(fā)也能引起地震,這叫火山地震。
下面,我們學習另一種在我國許多地方經(jīng)常發(fā)生、危害嚴重的自然災害——泥石流的知識。
[板書]五、泥石流
[講述]泥石流是突然爆發(fā)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具有強大破壞力的特殊洪流。它多發(fā)生在山區(qū),和地形、巖石、植被、氣候都有關系。
[提問]請同學們閱讀圖3·29,對照課文,說說泥石流發(fā)生的條件。(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提問]再請同學們閱讀課文,說說泥石流有哪幾方面的危害。(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板書]2.造成的危害
[講述]泥石流也是一種自然災害,我們應當認識它。預防泥石流也是我們防災、減災的一項重要任務。
[提問]泥石流發(fā)生在山區(qū),我國哪些地方是泥石流的多發(fā)地區(qū)呢?(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總結]地震、火山、泥石流都會危害人們生產(chǎn)、生活,我們應當認識它們,預防它們,盡量減少它們的危害。
[練習] 1.我國火山分布在哪些地方?
2.泥石流發(fā)生的條件有哪些?它有什么危害?
(布置作業(yè))
本節(jié)課文后的選做復習題1、2。
[板書設計]
第五節(jié)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一、多地震的國家
1.活躍時期和平靜時期交替出現(xiàn)
2.最早記載地震、發(fā)明地動儀的國家
二、主要地震帶
1.東南部的臺灣和福建沿海
2.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qū)
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云南兩省西部
4.西北的新疆、甘肅和寧夏
三、地震監(jiān)測和預報
四、火山的分布
五、泥石流
第五節(jié)電勢差導學案
第五節(jié)電勢差導學案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電勢差是描述電場的能的性質的物理量,理解電勢差與零點電勢面位置的選取無關,熟練應用其概念及定義式UAB=WAB/q進行相關的計算.
2.理解電勢是描述電場的能的物理量,知道電勢與電勢差的關系,電勢與零勢面的選取有關,知道在電場中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逐漸降低.
3.知道電勢能,知道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改變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使學生能從類似的事物中找出共性
四、重點、難點
1.重點:電勢差、電勢的概念,電勢能的改變與電場力做功的關系,電功計算。
2.難點:電勢差的定義(比值)及“在電場中電場力對電荷做功引起電荷的電勢能的減少”的認識。
一、預習案
一、預習內容
電勢能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種能量相類似?
二、電勢能與重力勢能對比后得到:
結論:,電勢能減??;電場力作負功(克服電場力做),。
靜電力做的功等于電勢能的減少量,公式
三、電勢定義:
公式:變形得:。
二、探究案
一、學習過程
電勢差與電勢的關系。
電勢差定義:也叫。
設電場中A點的電勢為,B點的電勢為,
電勢差表示成
也可以表示成
顯然
討論與交流:
1、電勢差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負值,電勢差的正負表示什么意義?
2、電勢的數(shù)值與零電勢點的選取有關,電勢差的數(shù)值與零電勢點的選取有關嗎?這與力學中學過的哪個概念相似?
二、靜電力做功與電勢差的關系。
電荷q從電場中A點移到B點,靜電力做功與電勢差的關系。
WAB====
即
或
討論與交流:
1、UAB由什么決定?跟WAB、q有關嗎?
2、WAB跟q、UAB有關嗎?
三、反思總結
1、電勢差和電勢的概念。
2、電勢差和電勢的區(qū)別。
3、應用計算時的注意事項。
三、練習案
1、關于對UAB=WAB/q和WAB=qUAB的理解,正確的是()
A、電場中A、B兩點的電勢差和兩點間移動電荷的電量q成反比
B、在電場中A、B兩點移動不同的電荷,電場力的功WAB和電量q成正比
C、UAB與q、WAB無關,甚至與是否移動電荷都沒有關系
D、WAB與q、UAB無關,與電荷移動的路徑無關
2、關于電勢差UAB和電勢φA、φB的理解,正確的是()
A、UAB表示B點與A點之間的電勢差,即UAB=φB-φA
B、UAB和UBA是不同的,它們有關系:UAB=-UBA
C、φA、φB都有正負,所以電勢是矢量
D、零電勢點的規(guī)定雖然是任意的,但人們常常規(guī)定大地和無窮遠處為零電勢點
第五節(jié)人類遺傳病與優(yōu)生
第五節(jié)人類遺傳病與優(yōu)生
教學目的
(一)知識目標:
1.了解人類遺傳病的主要類型。
2.了解遺傳病對人類的危害。
3.了解優(yōu)生概念和開展優(yōu)生工作應該采取的措施。
(二)能力目標:
1.通過介紹遺傳病的類型,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
2.通過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培養(yǎng)學生溫故知新、注重知識內在聯(lián)系、知識
遷移的學習方法。
3.通過閱讀討論,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三)德盲目標:
1.通過介紹遺傳病對人類的危害,對學生進行人口素質教育、優(yōu)生教育。
2.通過介紹遺傳病的發(fā)病率不斷升高,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意識教育。
3.通過課上討論,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的主人翁意識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作
風。
教學難點
近親結婚的含義及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
教學重點
1.人類遺傳病類型。
2.優(yōu)生的概念及開展優(yōu)生工作應采取的措施。
教學用具
1.人類遺傳病的圖片。
2.遺傳病對人類危害的資料。
3.顯示近親關系的電腦軟件。
4.實物投影儀。
教學方法
學生觀察、分析、討論與教師講授相結合。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言:
總體設想:從生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全球性危機導入新課。
具體過程:
1.教師提問:
(1)影響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全球性五大問題是什么?
(2)其中環(huán)境污染直接威脅我們的健康,最可怕的是不僅危害當代,而且還要貽
害下一代的是什么???
(3)目前遺傳病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如何?
(4)這些遺傳病是如何產(chǎn)生的?
(5)怎樣利用遺傳病原理避免遺傳病的發(fā)生,使每一個家庭都生育出一個健康的孩子?
2.根據(jù)學生回答,師生一起導出本節(jié)課的研究內容——人類遺傳病與優(yōu)生。
新課:
第一部分:人類遺傳病的概念和類型
總體設想:
通過列舉已經(jīng)學過的遺傳病及產(chǎn)生原因,總結出人類遺傳病的概念和類型。
具體過程:
1.請同學回憶已經(jīng)學過了哪些人類遺傳病。
2.請同學回憶白化病和貓叫綜合征是如何產(chǎn)生的。
3.在同學回答的基礎上師生一起總結出遺傳病的概念。即:“由于遺傳物質改變而
引起的人類疾病。”
4.請同學回憶遺傳物質的基本單位是什么,它的主要載體又是什么。(基因)(染 色體)
5.在同學回答的基礎上總結出遺傳病的類型。即: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
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6.同學看書,將遺傳病概念和類型劃在書上。
第二部分:人類遺傳病的具體類型
總體設想:
重點介紹人類遺傳病的類型。通過讓同學觀察圖片、閱讀資料、分析原因,總結出
各種遺傳病,并填在提前設計好的表格中。
具體過程:
I.單基因遺傳病
(一)常染色體顯性基因控制遺傳病
1.教師出示軟骨發(fā)育不全患兒的照片,請同學觀察其體態(tài)。
2.學生回答觀察結果。
3.請同學回憶正常人能長高的道理,從而聯(lián)想此患兒長不高的原因。
4.教師出示骨干及軟骨層的示意圖,幫助學生回想起長骨長長的道理,并誘導學生 聯(lián)想如果常染色體顯性基因引起軟骨細胞的形成出現(xiàn)障礙,必然引起軟骨發(fā)育不全。
5.師生一起小結軟骨發(fā)育不全病的產(chǎn)生原因。
6.請同學回憶以前學過哪類遺傳病也屬于常染色體顯性基因控制的。(多指、并 指)
(二)常染色體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
1.復習蛋白質代謝過程中的轉氨基代謝途徑。
2.教師提示:致病基因在常染色體上,且父母均正常時,孩子也可能患病。
3.請同學分析致病基因是顯性還是隱性。(隱性)
4.師生小結出苯丙酮尿癥的產(chǎn)生原因,并填表。
5.請同學回憶以前學過哪類遺傳病也屬于常染色體隱性基因控制。(白化病)
(三)調染色體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
1.教師出示抗維生素D佝僂病患兒的照片。請同學觀察。
2.學生回答觀察結果。
3.教師提出:只要父親患此病,不論母親是否患此病,他們的女兒一定是此病患 者。
4.請同學判斷致病基因在何染色體上,顯性還是隱性遺傳。(X—顯性)
5.師生小結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產(chǎn)生原因并填入表格正確位置。
(四)X染色體上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
1.教師出示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患兒的圖片,請同學觀察。
2.學生回答觀察結果。
3.教師提示該遺傳病的遺傳特點:只要母親患此病,不論父親是否患此病,他們的
兒子全部患此病。
4.請同學判斷此病為何種類型遺傳病。(伴X隱性)
5.師生小結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產(chǎn)生的原因并填表。
6.回憶以前還學過哪類遺傳病也屬于伴調隱性遺傳?(色盲、血友?。?br>
7.小結:以上四種遺傳病均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屬于單基因遺傳病。(投影)
8.同學小結單基因遺傳病特點,并填入表中。
II.多基因遺傳病
1.教師提出:閱讀書P59,找出多基因遺傳病的特點。
2.學生回答多基因遺傳病特點并填表。
3.教師提供實例:青少年型糖尿病、原發(fā)性高血壓
4.教師出示唇裂、無腦兒圖片,請同學觀察,加深印象。
5.師生小結多基因遺傳病產(chǎn)生原因并填入表中。
III.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一)常染色體病
1.教師提示:如果遺傳病是由染色體異常引起的屬于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2.教師出示21三體綜合征患兒照片,請同學觀察。
3.學生回答觀察結果。
4.教師分析原因及發(fā)病率,加深同學對此病的認識。
5.回憶貓叫綜合癥的產(chǎn)生原因。(5號染色體短臂丟失)
6.師生小結常染色體遺傳病產(chǎn)生原因并填表。
(二)性染色體遺傳病
1.教師出示性腺發(fā)育不良患者照片,請同學觀察患者特點。
2.學生回答觀察結果。
3.教師分析病因。
4.師生小結染色體遺傳病的特點及種類并填入表內。
第三部分:遺傳病的危害
總體設想:
通過資料列出遺傳病的危害并組織學生討論。
具體過程:
1.教師利用投影儀出示以下資料:
(1)新生兒中:1.3%有先天缺陷,其中70%~80%由遺傳因素所致。
(2)15歲以下死亡兒童中:40%由于遺傳病或其他先天性疾病所致。
(3)自然流產(chǎn)兒中:50%由于染色體異常引起。
(4)21三體綜合征:總數(shù)100萬,2萬/每年。
2.組織學生討論:
(1)作為健康人應如何生活?對學生進行珍惜生命教育。
(2)由于環(huán)境污染導致遺傳病發(fā)病率升高。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
第四部分:優(yōu)生及優(yōu)生措施
總體設想:
通過學生自學,歸納出優(yōu)生措施。
具體過程:
1.學生閱讀書P60,了解什么是優(yōu)生。
2.學生閱讀書P60—61,總結出優(yōu)生的具體措施。(板書)
3.教師利用電腦軟件介紹近親關系,突破難點。
4.教師出示四川省五個民族近親婚配率,由此對學生進行優(yōu)生教育和人口素質教育
第五部分:小結本節(jié)內容及重點
第六部分:反饋強化
1.連線題:
請同學到前面進行連線,指出下列遺傳病各屬于何種類型?
(1)苯丙酮尿癥A.常顯
(2)21三體綜合征 B.常隱
(3)抗維生素D佝僂病C.調顯
(4)軟骨發(fā)育不全 D.X隱
(5)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 E.多基因遺傳病
(6)青少年型糖尿病F.常染色體病
(7)性腺發(fā)育不良 G.性染色體病
2.我國開展優(yōu)生工作的重要措施有和產(chǎn)前診斷。
3.禁止近親結婚的理論依據(jù)是( )。
A.違反社會倫理道德
B.后代患遺傳病幾率增大
C.后代必然患遺傳病
D.人類遺傳病都是由隱性基因控制的
4.討論題:
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你對進一步提高我國人口素質有何具體建議?
八.板書設計:
第五節(jié) 人類遺傳病與優(yōu)生
一、人類遺傳病
?。ㄒ唬└拍睿?br>
?。ǘ╊愋停?br>
?。ㄈ┪:Γ?br>
二、優(yōu)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