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28八年級下冊語文《鄒忌諷齊王納諫》知識點(語文版)。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來的工作有一個明確目標!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八年級下冊語文《鄒忌諷齊王納諫》知識點(語文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八年級下冊語文《鄒忌諷齊王納諫》知識點(語文版)
重點字詞
1.鄒忌諷齊王納諫。諷:諷諫。納:接受。2.鄒忌修八尺有余。修:長,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窺鏡。朝:早晨。服:穿戴。窺:照。4.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5.明日,徐公來,孰視之。明日:第二天。孰:仔細。6.期年:滿一年。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過者:當面指責。8.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又一次。
9.時時而間進.時時:不時,有時候。間:偶然。進:進諫。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認為······美。私:偏愛。
11.謗譏于市朝。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譏:諫。市朝:公共場所。(合同范本網(wǎng) Www.36gh.COm)
重點語句翻譯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譯: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個更美麗?
2.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譯: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譯: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譯:第二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徐公,自認為不如徐公美麗。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譯: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出我的過失的人,給予上等獎賞。
7.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譯:能在公共場所指責我,傳到我的耳中來的,給予下等獎賞。
延伸閱讀
八年級下冊語文《鄒忌諷齊王納諫》知識點匯總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八年級下冊語文《鄒忌諷齊王納諫》知識點匯總》,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八年級下冊語文《鄒忌諷齊王納諫》知識點匯總
作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jīng)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
2相關背景
《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編體史書,又稱《國策》。記載了東周、西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于戰(zhàn)國初年,止于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zhàn)演習手冊。
3主要內(nèi)容
這篇課文通過鄒忌以身設喻,規(guī)勸齊王納諫的事,說明了國君廣開言路,虛心接受諫言,對于修明國家政治的重大意義。
4句式
【判斷句】
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咭?。判斷句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妄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用“……者,……也”句末表示判斷)
3、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
【省略句】
1、客從外來,(鄒忌)與坐談,(鄒忌)問之(于,省略介詞)客曰
2、皆以(臣)美于徐公(省略賓語)
3、又弗如(其美)遠甚
4自以為不如(其美)
5、(鄒忌)暮寢而恩之
6、(鄒忌)于是入朝見威王
7、(威王)乃下令(省略主語)
【被動句】
1、王之蔽甚矣
被動句,動詞“蔽”直接表被動
【倒裝句】
1、賓語前置:
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詞作動詞賓語,前置)
2、狀語后置:(介詞短語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
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謗譏[于市朝](能[于市朝]謗譏)
皆朝[于齊](皆[于齊]朝)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此所謂[于朝廷]勝)
3、定語后置: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能面刺寡人之過的群臣吏民)
九年級語文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知識點整理
九年級語文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知識點整理
一、疏通文意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句式: ),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徐公來,孰( )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暮寢而思之( ),曰:“吾妻之( )美( )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p>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 )蔽( )甚()矣?!?/p>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 )(謗譏:)于()市朝(),聞( )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 )而間()進(間進: ) ;期年( )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 )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二、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艷美麗。(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詳看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個更漂亮?”他妻子說:“您比徐公漂亮的多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就又問他的妾:“我與徐公相比誰更漂亮?”妾說:“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同他坐著談話,又問他:“我和徐公相比誰更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端詳他,自認為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自己(的相貌)遠不如他的。晚上躺著想這件事,說:“我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因為偏愛我;我的小妾認為我漂亮,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認為我漂亮,是因為想求助于我?!?/p>
鄒忌于是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們就都說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土地方圓千里,一百二十座城池,宮里的妃嬪和身邊的侍衛(wèi),沒有不偏愛您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害怕您的;全國范圍內(nèi)的人沒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蒙蔽很深啦!”
齊威王說:“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可得到上等獎賞;上書勸諫我的,可得到中等獎賞;在眾人聚集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缺點,傳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獎賞?!泵顒傁逻_,群臣都來進諫,門前、院內(nèi)像集市一樣人來人往;幾個月以后,大臣們還偶爾來進諫;一年以后,即使想進諫,也沒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后,都到齊國來朝見。這就是政治修明,不用出兵,就戰(zhàn)勝了敵國。
三、文學常識
1、《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我國著名國別體史書《》,課文通過鄒忌以自身經(jīng)歷對齊王進行類比從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諷勸齊王納諫除弊的故事,從而說明國君必須廣泛采納各方面的批評建議,興利除弊,才可以興國的道理。
啟示:一個人在受蒙蔽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客觀事物的。作為領導,更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被一些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不要偏聽偏信,要廣泛聽取他人的批評意見,對于奉承話要保持警惕,及時發(fā)現(xiàn)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不犯或少犯錯誤。
2、作者:西漢末
3《戰(zhàn)國策》是戰(zhàn)國末年和秦漢間的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國策》《國事》等名稱,經(jīng)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zhàn)國策》。全書共33篇。主要記載的是戰(zhàn)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
戰(zhàn)國時代七雄并立,兼并戰(zhàn)爭比春秋時代更為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臣策士為自己出謀劃策,于是“士”這一階層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斗爭策略,為某些統(tǒng)治集團服務,并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復雜的斗爭形勢游說諸侯?!稇?zhàn)國策》就是著重記述這些策士們的言行的。
《戰(zhàn)國策》文章辯麗橫肆的文風,雄雋華瞻的文采,是當時縱橫捭闔時代特征的體現(xiàn),標志著先秦敘事散文語言運用的新水平。
八年級語文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復習學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會寫教案課件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八年級語文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復習學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八年級語文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復習學案
一、內(nèi)容概述:本文記述了鄒忌從與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國的道理,進而諷勸齊王納諫,使齊國大治的故事。表現(xiàn)出鄒忌足智多謀,善于辭令,實事求是,頭腦冷靜,善于觀察、思考。反映了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坦蕩胸懷。也反映出齊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君主。他深知收買人心的重要,勇于聽取不同意見,對于鄒忌的諷諫,他聞過則喜,并立馬付諸行動,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能根據(jù)人們對朝政的批評議論,進行大膽的政治改革。
二、結(jié)構簡析:第一段主要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以及鄒忌的冷靜思考。說明鄒忌頭腦清醒,不為奉承所迷惑。善于思考、實事求是。
第二段寫鄒忌入朝諷諫。體現(xiàn)了鄒忌的真知灼見和深謀遠慮。
第三、四段寫齊王納諫及齊國大治。從側(cè)面表現(xiàn)鄒忌的精明能干、治國之才。
三、寫作特色:本文沒有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也沒有尖銳的矛盾沖突,卻鮮明的塑造了鄒忌這個有頭腦、有才能的謀臣形象,這得益于文章既有正面描寫(如鄒忌的冷靜思考),又有側(cè)面描寫(如通過齊王納諫和齊國磊治表現(xiàn)鄒忌在治國安邦中的作用)。此外,本文在語言上運用眾多排比句式,不僅增強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更造成一種步步進逼的語勢,給人以無可辯駁之感,有力闡明“王之蔽甚矣”的論點。
四、中考鏈接: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鄒忌修八尺有余(長:這里指身高)/形貌昳麗(光彩美麗)/朝服衣冠(穿、戴)/窺鏡(察看)/旦日(第二天)/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如,比不上)/孰視之(仔細:這個意義現(xiàn)在寫作“熟”)/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表比較,意思是“與……比誰更……”)/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偏愛)/吾妻之美我者(認為……美)/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的確,實在)/今齊地方千里(土地方圓)/王之蔽甚矣(受蒙蔽)/宮婦左右莫不私王(侍從)/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沒有誰)/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當面指責)/能謗譏于市朝(指責,諷刺。謗,指責。譏,諷刺)/能謗譏于市朝(公共場合)/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時時而間進(偶爾)/期年之后(滿一年)
2、翻譯下列句子。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我與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您美極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對著鏡子審視自己(的形象),更(感覺)遠不如(徐公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妻子說我美,(是因為)偏愛我。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宮里的王后嬪妃和親信侍從,沒有誰不偏愛大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夠當面指責寡人過錯的,得上等獎賞。
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能夠在公共場所議論指責寡人讓我聽到的,得下等獎勵。
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有什么可進諫的了。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這件事,都到齊國朝見(齊王)。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
3、鄒忌的妻、妾、客是怎樣評價鄒忌與徐公之美的?鄒忌從中悟出了一個什么道理?
答:鄒忌的妻、妾、客都說他比徐公美。而鄒忌并沒有陶醉于這些溢美之詞,通過比較、思考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即人們由于種種原因,往往不會說出事情真相。由此,他進一步悟出了治國的道理,即要廣開言路,虛心納諫,讓人們都敢于說真話,這樣才能實現(xiàn)大治。
4、本文用“ ”一詞既描寫了進諫人多的場面,又說明齊國確實有許多積弊。
答:門庭若市。
5、“王之蔽甚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用自己的語言概述。
答:由于“私王”“畏王”“有求于王”,導致身邊的人對王從不講真話。(符合文意即可)
6、鄒忌的諷諫藝術有什么特點?
答:從日常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國,寓治國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貼切自然,入情入理,讓人聽得心悅誠服。另外,在語言上,排比句的使用營造了一種步步進逼的語勢,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給人以無可辯駁之感,有力地闡明了自己的認點。
7、從鄒忌與徐公比美的整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出鄒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答:英俊、明智、精心、實事求是,有自知之明。
8、鄒忌以事設喻(以小比大,以家比國,由淺入深,推己及人等),委婉規(guī)勸。他由“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推及到“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從而使齊王猛醒、納諫。(意對即可)
9、文段寫齊威王的態(tài)度只用一個“善”字,而寫發(fā)布命令的內(nèi)容、群臣進諫的情況、修明政治的結(jié)果卻較詳細。這樣寫有何好處?
答:因為寫了后來,齊威王的一個“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寫。這一略一詳,略得余味無窮,詳?shù)镁唧w生動。(意對即可)
10、從文中看,齊威王除“蔽”取得了什么效果?
答:在內(nèi),“雖欲言,無可進者”;對外,燕、趙、韓、魏“皆朝于齊”(“戰(zhàn)勝于朝廷”)。
11、齊國能戰(zhàn)勝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答:有鄒忌這樣敢于并善于進諫的大臣。
齊威王虛心納諫,興利除弊,修明政治。
12、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種諫,《曹劌論戰(zhàn)》中的“忠之屬也”也是一種諫,《捕蛇者說》中的“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可以認為是另一種形式的諫,進諫者都關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對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王之蔽甚矣”,要求齊王廣開言路,聽取民聲、關注民意;《曹劌論戰(zhàn)》中的“忠之屬也”要求魯莊公取信于民;《捕蛇者說》中的“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是希望統(tǒng)治者關注百姓的疾苦。
13、本文中鄒忌和齊威王個性鮮明,你更欣賞哪一位?說說你的看法。
答:(示例)我更欣賞鄒忌,因為鄒忌能用生動委婉的方式勸說,我從他身上學到了與他人交往的藝術。(或說:我更欣賞齊王,他能夠正視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規(guī)勸,我看到了他寬廣的胸懷。)
14、下列朗讀停頓標注有誤的一項是(B)。
A、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C、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15、本文首先敘寫了鄒忌與徐公比美的情況,然后寫鄒忌由己及君,說明“王之蔽甚矣”的事實(用原文回答);接著敘寫齊王納諫的態(tài)度、決心和措施;最后寫鄒忌諷齊王納諫后取得了巨大成效(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16、鄒忌諷諫齊王與扁鵲規(guī)勸蔡桓公,勸諫結(jié)果有何不同?試從鄒忌和扁鵲的角度簡要分析其原因。
答:(示例)鄒忌諷諫成功,而扁鵲規(guī)勸失敗。原因:鄒忌采用了設喻說理的方式,使人容易接受,而扁鵲規(guī)勸時沒有考慮到對方的身份,直言不諱,讓其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