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28《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教學設計。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
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古代散文,感情飽滿真摯,語言清麗自然,駢散結合,于整齊之中見參差,和諧流暢,適宜誦讀。所以,教學此文要以反復誦讀為基礎,在此基礎之上,感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面對貶謫所表現出的方正高潔的氣節(jié)、澹泊寧靜的心態(tài)、豁達自適的胸懷,體會文章語言特色。(讀——悟——品)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面對貶謫所表現出的方正高潔的氣節(jié)、澹泊寧靜的心態(tài)、豁達自適的胸懷。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豁達情懷。
2、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3、體會文章清麗自然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豈懼竹樓之易朽?”與“度斯樓之不朽?!彼N涵的作者的感情。
【教學方法】誦讀與賞析結合。
【教具】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起“黃州”這個地名,同學們會想到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公元1082年,北宋文豪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了著名的散文前后《赤壁賦》和以《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代表的膾炙人口的詩詞作品。正如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所說:“蘇東坡成全了黃州,黃州也成全了蘇東坡”。然而,你也許不知道在蘇軾之前的公元999年,另一位北宋文學家也曾因直書史事而被貶至黃州,并且,也為后人留下了一篇抒懷佳作。那位文學家叫王禹稱,那片佳作叫做《黃州新建小竹樓記》。今天,就讓我們走近王禹稱,走進他的黃州竹樓,去欣賞竹樓的美景,體悟作者的情懷。(出示課題)
二、預習檢查
1、請同學介紹作者,教師補充。
2、抽查課文誦讀情況:
請三位同學分別朗讀自己喜歡的課文段落,其余學生聽讀、并指出錯誤之處。全班齊讀課文。
3、師生共同解決預習中遇到的困難。(主要是疏通文意過程中的不解之處。)
三、解讀課文,體會文章意蘊,理解作者情懷。
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我們從《蘭亭集序》中讀出了王羲之對生命的思考,從《阿房宮賦》中讀出了杜牧對統(tǒng)治者的忠告,從《滕王閣序》中讀出了王勃對祖國山河的熱愛,那么我們能夠從這篇文章中讀出什么呢?現在請同學們自由的誦讀課文,體會作者滲透在字里行間的心境與感情。
學生讀后暢談自己的閱讀感悟(談談自己對文章所表現的作者情感的理解),要求能夠結合文中具體語段或語句進行挖掘分析,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補充或發(fā)表不同觀點,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心境與感情。
適時引導。學生討論:
1、課文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寫竹樓視聽之美時,為什么略寫所見之景,而側重于從聽覺角度來寫聲音?(從聲音角度更能體現竹樓的獨特之處,由于竹的共鳴效應,竹樓里的音響效果不同尋常,作者認為這些和諧宜人的美妙聲音“皆竹樓之所助也”,體現作者對竹樓的喜愛,及作者恬淡高雅的志趣;以聲寫靜,更加突出了竹樓環(huán)境的清幽寧靜,這正是作者選擇在“雉堞圮毀,蓁莽荒穢”的偏僻角落里修建竹樓的原因所在,那就是——尋求寧靜,可見作者雖身處困境,心靈卻依然平靜,表現了作者在困境中持守高潔的氣節(jié)和處變不驚、淡泊寧靜的心態(tài)。)
2、從課文第三段中,我們從作者的閑居生活中看到一個什么樣的作者形象?(閑居所著之裝——身披鶴氅,頭戴華陽巾,儼然隱居之示。閑居之樂——讀書,賞景,飲酒,品茶,送夕陽,迎素月,這樣的生活在作者看來是一種美好的境界。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超然塵世之外,與自然為伍,與日月相伴的作者形象,表現出作者身處逆境而豁達自適的樂觀情懷和對名利紛擾、富貴宦達的厭棄。身落塵網里,新在從容中。)
3、在課文第四段中,作者將自己的竹樓與四大名樓作對比的意圖何在?(以樓明志。四大名樓高大華麗,卻是藏污納垢之處,我之竹樓雖然簡陋,卻盡顯高雅;聲色歌舞乃昏庸權貴和俗夫之事,非騷人之事;騷人自當持守高潔。于對照之中,再顯淡泊的志趣。)
4、在課文第五段中,“豈懼竹樓之易朽乎?”與“庶斯樓之不朽也”是否矛盾?其中蘊涵了作者增樣的感情?(“豈懼竹樓之易朽乎?”是埋怨之語,四年之間,奔走不暇,可謂命運多舛,透出作者淡淡的無奈與哀怨;也是曠達之語,雖命運多舛然居竹樓一日,就當持守淡泊清雅一日,不必憂慮竹樓之朽?!笆箻侵恍嘁病眲t是對后人的深沉囑托,也是曠達語。天下際遇坎坷卻不肯流于世俗,不肯喪失品格的賢士很多,竹樓為我所建,也是為天下同命運的賢士所建。若后人知我修建竹樓的良苦用心,修葺使它不朽,則意味著不以屋喜,不以己悲的賢士品格不朽。這樣,無論“我”今后命運如何,都可告慰于心了。作者力圖以自己在艱難中對淡泊清高的執(zhí)著去感動天下賢士,使得這種品格得到升華。——竹樓不朽,賢士的精神不朽?。?p>教師在學生充分討論,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小結:(課件)
竹樓之美美在寧靜(環(huán)境幽靜心靈寧靜)
竹樓之樂樂在雅趣(心歸自然遠離塵俗)
竹樓之雅雅在高潔(環(huán)境幽雅為人儒雅情趣高雅)
身處逆境持守淡泊莊重高潔
四、體會文章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學生討論:同樣是在黃州,同樣是遭貶謫的命運,同樣是豁達自適的胸懷,蘇軾寄情于雄偉壯麗的赤壁,而王禹則對黃州遍地生長的竹子情有獨衷,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竹對于中華民族來說實在不是一種平凡的植物,它常常作為倚重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蘇軾說:“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保ā队跐撋G筠軒》)鄭板橋說:“蓋竹之體瘦勁孤高,枝枝傲雪,節(jié)節(jié)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氣凌云,不為俗屈?!保ā多嵃鍢蚣a遺》)千古以來文人雅士,多樂以竹為對象吟詩作文作曲繪畫,表現狷介人格,展露隱逸意趣。王禹偁被貶黃州,而其地多竹,這就自然地使他借竹來抒發(fā)自己的身世之嘆。作者沒有正面描寫竹、贊美竹,而是描寫以竹所構建的竹樓,實際上是他的“心靈宅宇”。
“托物言志”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這種抒情的方式委婉的表達作者的心志,比起直接抒情明志更顯得含蓄雋永,意味深長。你還能舉出幾例嗎?
示例
畫菊
南宋故臣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卜算子·詠梅①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五、賞析文章清麗自然、和諧流暢的語言風格。
學生誦讀課文2、3段,說說文章語言特點。(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教師引導:可以聯系本單元所學文章進行比較,發(fā)現其異同點。
共同點:都運用了駢散結合的句式。整句,對仗工整,音韻和諧,瑯瑯上口;散句,參差有致,自由流暢。
不同點:《蘭亭集序》和《黃州新建小竹樓記》的語言清新雅致,樸素自然;《阿房宮賦》和《滕王閣序》的語言則是極盡鋪排,辭采華美。
小結
清麗自然的語言。(與竹之素淡高雅相契合)
駢散結合的句式。(整齊和諧之中見參差,使語言更加自由流暢)
六、布置作業(yè)。自選一種物象,挖掘其象征意義,運用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寫一篇隨筆。
相關閱讀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教案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教案
教案設計
[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誦讀課文,并背誦第二、三段。在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誦讀中感受另一種文風——質樸、平易。《滕王閣序》《阿房宮賦》與本文都是記寫建筑的,前兩篇寫得那樣華麗,而本文卻寫得如此樸實,這與作者寫作風格有關,當然也與記寫的對象有關。這些都應在誦讀中感悟體會。
二、教學難點
本課教學的難點在于其巧妙的構思。其構思對思路的逐層深化,對主旨的逐步揭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僅如此,而且蘊涵深刻,這對于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學生來說,理解有較大困難,教師可組織討論,以突破其難點。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過程
1?導入
由瑰偉絕特的滕王閣、富麗堂皇的阿房宮,引出黃岡城邊簡陋的小竹樓。多媒體現出清代金農的《山水冊》(黃州新建小竹樓)畫面,出示課題。這小竹樓里住著何許人?引出“作者簡介”“背景材料”。(均用多媒體展示)
2?作者簡況及寫作背景
展示資料時,教師強調王禹偁正直執(zhí)著,恪守做人原則,不向權貴低頭,以致“八年三黜”,一貶商州,二貶滁州,三貶黃州,就地取材建此竹樓。作者在這間竹樓中生活如何,看課文。
3?范讀課文
多媒體逐段展示課文,配音誦讀,然后學生摹仿齊讀一遍。
4?自學課文,并討論
參看注釋自學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完成練習第二題,然后按核心探究題,分四人小組討論。
核心探究題:全文除末段記寫寫作時間外,其余五段都是圍繞竹樓展開的,分別介紹了哪些與竹樓有關的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和情趣?
5?逐段賞析
第1段:竹樓新建之因。(注意文面所示的原因和隱含的原因的分析,捕捉“竹”的影子,了解襯托作用)
第2段:竹樓視聽之美。(視之美注意“吞”和“挹”的賞析,聽之美結合練習第四題賞析,朗誦精彩片段)
第3段:竹樓閑居之樂。(讀書之樂強調“銷遣世慮”,攬勝之樂強調回歸自然,朗讀精彩片段)
第4段:竹樓的詩人風韻。(引天下名樓的目的——鄙夷權貴,反襯竹樓風韻、作者志向)
第5段:為竹樓祝福。(四年奔波,人不如竹的慨嘆,祝福竹樓不朽的隱含之義。在教學時亦可讓學生從分析“豈懼竹樓之易朽”與“庶斯樓之不朽”是否矛盾入手)
(詳見“板書設計”)
6?聚零為整
多媒體板書設計展示完后,理出文章思路,把握其巧妙構思。
由物到人,由生活到志趣,由實到虛,由樂到淡淡的憂愁。
7?誦讀、背誦
8?小結,布置作業(yè)(練習三、五、六)二、板書設計
線索內容提要思想感情構思
竹
樓竹樓新建之因:黃岡多竹,可代陶瓦明示就地取材
暗表愛竹之情
竹樓視聽之美竹樓位置
竹樓之“視”遠觀
近覽
竹樓之“聽”宜聽急雨
宜聽密雪
宜彈琴
宜吟詩
宜下棋
宜投壺豁達自適的雅興
竹樓閑居之樂
讀書——消遣世慮
攬勝賞景
酒醒茶歇后送夕陽
迎素月
怡然自得的情趣
竹樓的詩人風韻天下名樓華美
吾所不取高潔不俗的志向
為竹樓祝福不懼竹樓易朽
庶斯樓不朽官場失意的淡憂實
(樓)
(生活)
(樂)虛
(人)
(志趣)
(淡憂)
高二語文《黃州新建小竹樓》知識點復習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保證教課的順利開展,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期間跟著互動起來,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二語文《黃州新建小竹樓》知識點復習”,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高二語文《黃州新建小竹樓》知識點復習
【原文欣賞】《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jié),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毀,榛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平挹江瀨,幽闃遼,不可具狀。
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鶴氅,戴華陽巾,手執(zhí)《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云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彼齊云、落星,高則高矣!井干、麗譙,華則華矣!止于貯妓女,藏歌舞,非騷人之事,吾所不取。吾聞竹工云:“竹之為瓦,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廣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歲除日,有齊安之命。己亥閏三月,到郡。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幸后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樓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
翻譯:
黃岡地區(qū)盛產竹子,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工破開它,刮去竹節(jié)用來代替陶瓦。家家戶戶都這樣,因為竹瓦既便宜又省工。在月城的西北角,女墻塌毀,野草叢生,我利用(那里的空地),蓋了兩間小竹樓,跟月波樓接通。(登上小樓)遠望山色一覽無余,平視江波,幽靜遼遠,(實在)無法一一描述出來。夏天,降下驟雨最相適宜,會聽到瀑布的聲音;冬天飄著大雪最為適宜,(這時小樓)會聽到碎玉落地般的聲響。(這里)最適宜彈琴,琴聲和諧流暢;最適宜吟詩,詩韻清新絕妙,最適宜下棋,棋聲丁丁悅耳;最適于投壺,箭聲錚錚動聽。這些樂趣,都是竹樓給予的。在辦完公事后的閑暇時間,披著鳥羽編織的大氅,戴上華陽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默坐,排除世俗雜念。這時,水色山光之外,眼前只有風帆沙鳥、煙云竹樹罷了。等到酒醒之后,茶盡煙消,送走夕陽,迎來皓月,這也正是謫居生活中的快樂之處??!那齊云樓,落星樓,高確實是高!井干樓、麗譙樓,華麗確實是華麗!但它們只不過是用來貯藏妓女,陳列歌舞罷了,這不是詩人應做的事情,我也不屑于去做。我聽竹工說:“用竹做瓦,只可以用十年。如果鋪兩層,就可以用二十年?!卑?,我在至道乙未年,由翰林學士被貶到滁州,丙申年又轉到廣陵,丁酉年又調入中書省。戊戌年的除夕,奉命調到齊安。己亥年閏三月來到齊安郡。四年之間,奔走不停,不知明年又在什么地方,難道還怕竹樓容易朽壞嗎?希望后來的人跟我志向相同,能接著修整它,希望這座竹樓永遠不會朽壞。咸平二年農歷八月十五記。
簡介:
作品別名《黃州竹樓記》《黃岡新建竹樓記》,作品出處《小畜集》作者是王禹偁,字元之,濟州巨野人,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因直言諷諫,屢受貶謫。晚歲被貶黃州,故世稱“王黃州”。
背景:
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王禹偁因為修《太宗實錄》得罪了宰相,被貶為黃州刺史;次年三月二十七日到達任所,不久修建竹樓兩間,同年八月十五日作文以記之。
字詞:
椽:(chuán)房椽。
刳:剖、削。
陶瓦:用泥土燒成的瓦。
比:連,并?!氨任荨敝赴ぜ野?/p>
子城:大城所附屬的小城,即內城或附在城垣上的甕城或月城。
圮毀:坍塌。
通:相連。
遠吞山光,吞:眺望。
闃:(qù)幽靜。
幽闃:指環(huán)境的清幽寂靜。闃,寂靜。
遼敻:寫視野的遼闊綿遠。敻(xiong 四聲),綿遠。
具:同“俱”,全,都,詳細的
公退:公事完畢,回來。
被:通“披”,披著。
氅:(chǎng)。
茶煙:指烹茶爐火的煙氣。
謫:封建王朝官吏貶官或降職遠調。
概:景象,這里指生活狀況。
齊云、落星、井干、麗譙(音同“喬”)都是樓名。
練習題:
1.下列各組詞語中注音有誤的一組是……()
A.椽筆(chuán) 翰林(hàn)
諂媚(chǎn)狹隘(ài)
B.雉堞(zhì)西掖(yè)
逮捕(dǎi)巷道(xiàng)
C.消遣(qiǎn)戊戌(xū)
果脯(fǔ)粗糙(cāo)
D.貯藏(zhù)子嗣(sì)
皈依(guī)鞭笞(chī)
答案:B
解析:B項中的“逮”應讀“dài”,“巷”應讀“hàng”。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毀,蓁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指西北邊的一個角落。)
B.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象聲詞,形容金屬撞擊所發(fā)出的響亮聲音。指形成一種令人歡悅的聲音。)
C.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云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指取得的全部勝利。)
D.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幸后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樓之不朽也。(指志趣相同的人。)
答案:C
解析:C項中的“勝概”應是“是美好的景象”的意思。
3.依次填入下列語段中序號處的標點最恰當的一項是()
吾聞竹工云①竹之為瓦,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廣陵②丁酉,又入西掖。戊戌歲除日,有齊安之命。己亥閏三月,到郡。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③豈懼竹樓之易朽乎④幸后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樓之不朽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竹之為瓦,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是一句完整引用的話。因此“吾聞竹工云”后用冒號、上引號?!拔嵋灾恋酪椅礆q,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廣陵;丁酉,又入西掖”是一組排比句,中間應該用兩個分號?!拔粗髂暧衷诤翁帯笔且蓡栒Z氣很強的句子,一般用感嘆號?!柏M懼竹樓之易朽乎”是疑問語氣的不太強的句子,用問號即可。
《黃州快哉亭記》教案(簡案)
《黃州快哉亭記》教案(簡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能較熟練地翻譯課文。
二、能力目標:學會閱讀和欣賞情、景、理渾然一體的亭臺記文。
三、情感目標:體會文中所寄寓的那種曠達胸襟,無往而不快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設想】
一、宋代的亭臺記文情、景、理渾然一體的寫作特色非常突出,啟發(fā)學生學會如何去讀懂和欣賞這一類文章,將作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二、為了使課堂教學符合“增效減負”的目標,要求學生充分利用預習稿和小組學習形式進行課前學習,提高預習的效率,增強自學能力。
1、閱讀文章,搜集資料,借助工具書和課文注釋,配合預習稿翻譯文章,實現第一層次學習目標的理解突破
2、充分利用學生小組,資源共享,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實現第二層次學習目標的理解突破
3、通過課堂點撥和課后訂正,師生交流,徹底解決遺留問題,實現第三層次學習目標的理解突破
三、教學方法:運用預習稿、講學稿和習作稿整合課內外資源,力求實現落實基礎知識、培養(yǎng)能力素養(yǎng)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
四、教時安排:共2課時(本節(jié)授課為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階段:掃清障礙(課前預習+第一課時)
1、利用預習稿,使學生對作者,寫作背景和文章翻譯有較清晰的掌握,并在各學習小組之內和之間取長補短,合作解決遇到的基礎知識方面的疑難問題。
2、通過預習稿訓練中有目的的引導,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3、堂上點撥重點文言字詞和句式等,鞏固預習階段的學習成果。
4、學生利用預習稿的訂正,徹底解決所有預習遺留的問題
第二階段:品讀和賞析(第二課時)
1、整體把握文章,以“快”字為線索,迅速理順文章脈絡。
2、以文本閱讀為基礎,讀懂和欣賞文章。
3、比較閱讀,充分感受和理解亭臺記文情、景、理渾然一體的寫作特色。
第三階段:延伸閱讀(課后完成)
1、通過課后閱讀,加強對亭臺記文情、景、理渾然一體寫作特色的認識。
《囚綠記》教學設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樣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囚綠記》教學設計”,相信您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囚綠記》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路】
《囚綠記》是新課程必修2第一單元中的一篇散文,教授這篇課文是以把握作者情感脈絡為“經”線,以探究文章主旨為“緯”線,在經緯線索中體會散文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開放性的思維。
【教案】
三維目標1、知識與能力:
把握作者情感脈絡,進而分析文章主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來把握作者情感脈絡。
通過點撥來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主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學生開放性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教學難點分析文章主旨,并引導學生分析它的現實意義。教學方法誦讀法和點撥法相結合。教具、實驗情況多媒體。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課前導入
1、引用顧城的《一代人》。
2、調動學生想象題目“囚綠”的含義。一、課前準備
1、想象題目“囚綠”的含義,為課文學習做準備。引用《一代人》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引起學生學習探究本文的興趣二﹑閱讀課文
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并找出有關表達作者情感的語句。二﹑閱讀課文
學生勾畫出有關表現作者情感的語句。
讓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課文大致意思。三﹑合作探究
1、學生探究作者喜歡綠色的原因,重點研習課文第五至七段,并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2、引導學生分析作者對“綠”的情感變化,重點研習課文第八至十二段,并朗讀體會。
(教師點撥學生分析具體語句,并指導學生的朗讀。)
(展示課件。)三﹑合作探究
1、明確:作者喜歡綠是因為綠是生命、希望、慰安、快樂,綠色寶貴??!
示例:“我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這句話寫出了作者焦急的盼等著綠的心情,而綠對作者來說猶如涸轍里的魚期盼雨水一樣,是一種生命、希望。
(學生朗讀,體會那樣一種焦急盼望的心情。由一人讀進而全班齊讀。)
2、明確:因為喜愛綠所以想要“囚綠”,但“囚綠”帶來的并不是歡喜,而是惱怒。
示例:“我為了這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不快,因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边@些語句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內心的矛盾痛苦,“損害了我的自尊心”說明這綠的執(zhí)著深深刺傷了作者,他的滿腔熱情化為泡影,所以喜歡變成了惱怒。
(學生朗讀,學生互評。)培養(yǎng)學生欣賞能力,尊重個性閱讀。
重視指導學生朗讀,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
通過朗讀品味散文藝術之美,全體師生共同分享其中韻味。四、擴展延伸
通過分析囚綠的過程,進而探究其中包含的現實意義。四、擴展延伸
學生談啟發(fā)。
示例:常春藤的執(zhí)著告訴我們任何時候不要放棄。
作者“囚綠”并沒有帶來快樂,一時的自私并不能帶來長久的愉悅。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開放性的思維能力。五、主旨探究
聯系背景,作者想要通過“囚綠”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重點研習文章最后兩段。
(教師點撥學生分析重點語句,并指導學生的朗讀。)
(課件展示。)五、主旨探究
明確:文中提示性語句是“盧溝橋事件發(fā)生了”,因此本文寫作的大背景是在中華民族存亡的危機關頭。“囚綠”之“綠”其實寓意深刻,它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陽光的中國人。
(學生朗讀最后兩段。)在擴展延伸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文章的主旨。六、總結全文
通過這樣的思路告訴同學們,同一個人面對同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背景中可以有不同的啟示。背景知識對于我們把握文章主旨是很重要的。
站在21世紀的我們從《囚綠記》中又收獲了新的啟示,這也是文章生命力所在。而70年前處在國家危亡的關鍵時刻,《囚綠記》既是血淚之作,又是前行的動力所在,這是陸蠡留給后人的財富。【板書設計】
中
綠囚國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