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24§6.3為什么它們平行。
§6.3為什么它們平行●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平行線的判定公理.
2.平行線的判定定理.
(二)能力訓練要求
1.通過經歷探索平行線的判定方法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2.理解和掌握平行線的判定公理及兩個判定定理.
3.掌握應用數學語言表示平行線的判定公理及定理,逐步掌握規(guī)范的推理論證格式.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通過學生畫圖、討論、推理等活動,給學生滲透化歸思想和分類思想.
●教學重點
平行線的判定定理、公理.
●教學難點
推理過程的規(guī)范化表達.
●教學方法
嘗試指導、引導發(fā)現(xiàn)與討論相結合.
●教具準備
投影片五張
第一張:定理(記作投影片§6.3A)
第二張:議一議(記作投影片§6.3B)
第三張:定理(記作投影片§6.3C)
第四張:想一想(記作投影片§6.3D)
第五張:小結(記作投影片§6.3E)
●教學過程
Ⅰ.巧設現(xiàn)實情境,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探索過直線平行的條件.大家來想一想:兩條直線在什么情況下互相平行呢?
上節(jié)課我們談到了要證實一個命題是真命題.除公理、定義外,其他真命題都需要通過推理的方法證實.
我們知道:“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是定義.“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是公理.那其他的三個真命題如何證實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討第三節(jié):為什么它們平行.
Ⅱ.講授新課
看命題(出示投影片§6.3A)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旁內角互補,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這是一個文字證明題,需要先把命題的文字語言轉化成幾何圖形和符號語言.所以根據題意,可以把這個文字證明題轉化為下列形式:
圖6-12
如圖6-12,已知,∠1和∠2是直線a、b被直線c截出的同旁內角,且∠1與∠2互補,求證:a∥b.
那如何證明這個題呢?我們來分析分析.
[師生共析]要證明直線a與b平行,可以想到應用平行線的判定公理來證明.這時從圖中可以知道:∠1與∠3是同位角,所以只需證明∠1=∠3,則a與b即平行.
因為從圖中可知∠2與∠3組成一個平角,即∠2+∠3=180°,所以:∠3=180°-∠2.又因為已知條件中有∠2與∠1互補,即:∠2+∠1=180°,所以∠1=180°-∠2,因此由等量代換可以知道:∠1=∠3.
好.下面我們來書寫推理過程,大家口述,老師來書寫.(在書寫的同時說明:符號“∵”讀作“因為”,“∴”讀作“所以”)
證明:∵∠1與∠2互補(已知)
∴∠1+∠2=180°(互補的定義)
[∵∠1+∠2=180°]
∴∠1=180°-∠2(等式的性質)
∵∠3+∠2=180°(1平角=180°)
∴∠3=180°-∠2(等式的性質)
[∵∠1=180°-∠2,∠3=180°-∠2]
∴∠1=∠3(等量代換)
[∵∠1=∠3]
∴a∥b(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這樣我們經過推理的過程證明了一個命題是真命題,我們把這個真命題稱為:直線平行的判定定理.
這一定理可簡單地寫成: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注意:(1)已給的公理,定義和已經證明的定理以后都可以作為依據.用來證明新定理.
(2)方括號內的“∵∠1+∠2=180°”等,就是上面剛剛得到的“∴∠1+∠2=180°”,在這種情況下,方括號內的這一步可以省略.
(3)證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據,不能“想當然”.這些根據,可以是已知條件,也可以是定義、公理,已經學過的定理.在初學證明時,要求把根據寫在每一步推理后面的括號內.
好,下面大家來議一議(出示投影片§6.3B)
小明用下面的方法作出了平行線,你認為他的作法對嗎?為什么?
圖6-13
這樣我們就又得到了直線平行的另一個判定定理:(出示投影片§6.3C)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錯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這一定理可以簡單說成:
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剛才我們是應用判定定理“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來證明這一定理的.下面大家來想一想(出示投影片§6.3D)
借助“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這一公理,你還能證明哪些熟悉的結論呢?
同學們討論得真棒.下面我們通過練習來熟悉掌握直線平行的判定定理.
Ⅲ.課堂練習
(一)課本P190隨堂練習
(二)看課本P188~190,然后小結.
Ⅳ.課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探討了平行線的判定定理的證明.
由角的大小關系來證兩直線平行的方法,再一次體現(xiàn)了“數”與“形”的關系;而應用這些公理、定理時,必須能在圖形中準確地識別出有關的角.
注意:1.證明語言的規(guī)范化.
2.推理過程要有依據.
3.“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這個真命題以后證.
Ⅴ.課后作業(yè)
(一)課本P191習題6.41、2
●板書設計
§6.3為什么它們平行
一、平行線的判定方法
1.公理: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2.定理: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已知:如圖6-19,∠1和∠2是直線a、b被直線c截出的同旁內角,且∠1與∠2互補,求證:a∥b.
證明:略
3.定理: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已知,如圖6-20,∠1和∠2是直線a、b被直線c截出的內錯角.且∠1=∠2.
求證a∥b.
二、課堂練習
三、課時小結
四、課后作業(yè)
相關閱讀
為什么是0.618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新的教案課件工作,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有沒有出色的范文是關于教案課件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為什么是0.618”,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為什么是0.618(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分析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2、通過列方程解應用題,進一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找出等量關系列方程。
教學程序:
一、復習:
1、黃金分割中的黃金比是多少?[準確數為5―12,近似數為0.618]
2、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什么?
3、列方程的關鍵是什么?(找等量關系)
4、銷售利潤=-
[銷售價][銷售成本]
二、新授
在日常生活生產中,我們常遇到一些實際問題,這些問題可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來解答。
1、講解例題:
例2、新華商場銷售某種冰箱,每臺進貨價為2500元,市場調研表明,為銷售價為2900元時,平均每天能售出8臺,而當銷售價每降低50元時,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臺,商場要想使這種冰箱的銷售利潤平均每天達到5000元,每臺冰箱的定價為多少元?
分析:
每天的銷售量(臺)每臺的利潤(元)總利潤(元)
降價前84003200
降價后8+4×x50
400-x(8+4x50)×(400-x)
每臺冰箱的銷售利潤×平均每天銷售冰箱的數量=5000元
如果設每臺冰箱降價為x元,那么每臺冰箱的定價就是(2900-x)元,每臺冰箱的銷售利潤為(2900-x-2500)元。這樣就可以列出一個方程,進而解決問題了。
解:設每臺冰箱降價x元,根據題意,得:
(2900-x-2500)(8+4×x50)=5000
2900-150=2750元
所以,每臺冰箱應定價為2750元。
關鍵:找等量關系列方程。
2、做一做:某商場將進貨價為30元的臺燈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個,調查表明這種臺燈的售價每上漲一元,某銷售量就減少10個,為了實現(xiàn)平均每月20000的銷售利潤,這種臺燈的售價應定為多少?這時應進臺燈多少個?
分析:每個臺燈的銷售利潤×平均每天臺燈的銷售量=10000元
可設每個臺燈漲價x元。
(40+x-30)×(600-10x)=10000
答案為:x1=10,x2=40
10+40=50,40+40=80
600-10×10=500600-10×40=200
三、練習:P68隨堂練習1
四、小結:五、作業(yè):P68習題2.91六、教學后記:
為什么是0.618教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做的提前準備,大家開始動筆寫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順利!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為什么是0.618教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為什么是0.618(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分析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2、通過列方程解應用題,進一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找出等量關系列方程。
教學程序:
一、復習:
1、黃金分割中的黃金比是多少?[準確數為5―12,近似數為0.618]
2、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什么?
3、列方程的關鍵是什么?(找等量關系)
4、銷售利潤=-
[銷售價][銷售成本]
二、新授
在日常生活生產中,我們常遇到一些實際問題,這些問題可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來解答。
1、講解例題:
例2、新華商場銷售某種冰箱,每臺進貨價為2500元,市場調研表明,為銷售價為2900元時,平均每天能售出8臺,而當銷售價每降低50元時,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臺,商場要想使這種冰箱的銷售利潤平均每天達到5000元,每臺冰箱的定價為多少元?
分析:
每天的銷售量(臺)每臺的利潤(元)總利潤(元)
降價前84003200
降價后8+4×x50
400-x(8+4x50)×(400-x)
每臺冰箱的銷售利潤×平均每天銷售冰箱的數量=5000元
如果設每臺冰箱降價為x元,那么每臺冰箱的定價就是(2900-x)元,每臺冰箱的銷售利潤為(2900-x-2500)元。這樣就可以列出一個方程,進而解決問題了。
解:設每臺冰箱降價x元,根據題意,得:
(2900-x-2500)(8+4×x50)=5000
2900-150=2750元
所以,每臺冰箱應定價為2750元。
關鍵:找等量關系列方程。
2、做一做:某商場將進貨價為30元的臺燈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個,調查表明這種臺燈的售價每上漲一元,某銷售量就減少10個,為了實現(xiàn)平均每月20000的銷售利潤,這種臺燈的售價應定為多少?這時應進臺燈多少個?
分析:每個臺燈的銷售利潤×平均每天臺燈的銷售量=10000元
可設每個臺燈漲價x元。
(40+x-30)×(600-10x)=10000
答案為:x1=10,x2=40
10+40=50,40+40=80
600-10×10=500600-10×40=200
三、練習:P68隨堂練習1
四、小結:五、作業(yè):P68習題2.91六、教學后記:
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是時候對自己教案課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教學目標
1、經歷形成圓的概念和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的過程
2、理解圓的概念和點與圓的位置關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點與圓的位置關系
難點:點與圓的位置關系
教學過程設計
1.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與三角形、四邊形一樣,圓也是我們常見的圖形。圓的半徑、直徑、周長、面積,我們并不陌生。在這一章里,我們將學習圓的更深入的知識。
2.師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3.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
本節(jié)主要用集合的觀點研究圓的概念及點與圓的位置關系。通過車輪的實例,讓學生感受圓是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圖形。教學時,可以給學生展示正方形或長方形的車輪在行走時存在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圓形的車輪運轉起來最平穩(wěn)。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圓上任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是一個定值。
4.圓的定義
☆議一議書本P83議一議
通過對游戲隊形的討論,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圓的本質特征,為下面引出圓的定義做準備。如果單純考慮隊形因素,即只考慮“距離”對投圈結果的影響,那么排成圓形隊形比較公平。學生在小學數學中已經學過圓的概念,書本在此用集合的觀點給出了圓的描述性定義。
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所有點組成的圖形叫做圓;
其中,定點稱為圓心;
定長稱為半徑的長。
“圓O”可表示成“⊙O”。
確定一個圓需要兩個要素:一是圓心,二是半徑。
5.點與圓的位置關系
☆想一想書本P84想一想
通過投鏢的情境引入點與圓的位置關系:點在圓上,點在圓外,點在圓內。
點O在圓外,即這個點到圓心的距離大于半徑;
點O在圓上,即這個點到圓心的距離等于半徑;
點O在圓內,即這個點到圓心的距離小于半徑。
點與圓的位置關系可以轉化為點到圓心的距離與半徑之間的數量關系;反過來,也可以通過這種數量關系判斷點與圓的位置關系。
☆做一做書本P85做一做
讓學生再次經歷用集合的觀點理解圖形的過程。
6.講解例題
例1《練習冊》P433
分析:通過題目已知的面積,間接得出圓的半徑,再通過點與圓心的距離判斷點是否在圓上。
7.隨堂練習
8.書本P85隨堂練習1、2
9.《練習冊》P43
10.小結
點與圓的位置關系。
11.作業(yè)
書本P86習題3.12
12.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