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案一年級
發(fā)表時間:2020-04-24人教版高一年級物理下學期七單元功知識點。
人教版高一年級物理下學期七單元功知識點
1.功
(1)功的概念: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一段位移,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位移,是做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計算式: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夾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積:W=Fscosα。
(3)功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fā)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計算
⑴恒力的功:根據(jù)公式W=Fscosα,當00≤a<900時,cosα>0,W>0,表示力對物體做正功;當α=900時,cosα=0,W=0,表示力的方向與位移的方向垂直,力不做功;當900<α<1800時,cosα<0,W<0,表示力對物體做負功,或者說物體克服力做了功。
(2)合外力的功:等于各個力對物體做功的代數(shù)和,即:W合=W1+W2+W3+……
(3)用動能定理W=ΔEk或功能關系求功.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做功過程一定伴隨能量的轉化,并且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發(fā)生轉化。
3.功和沖量的比較
(1)功和沖量都是過程量,功表示力在空間上的積累效果,沖量表示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果。
(2)功是標量,其正、負表示是動力對物體做功還是物體克服阻力做功.沖量是矢量,其正、負號表示方向,計算沖量時要先規(guī)定正方向。
(3)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的夾角三個因素決定.沖量的大小只由力的大小和時間兩個因素決定.力作用在物體上一段時間,力的沖量不為零,但力對物體做的功可能為零。
4.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點
⑴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時間內做的總功可能為正、可能為負、也可能為零。
⑵一對互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總功可能為零(靜摩擦力)、可能為負(滑動摩擦力),但不可能為正。
練習題:
1.下列關于功的各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體上,就一定做了功。
B.只要物體移動了距離,就一定做了功。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又移動了距離,就一定做了功。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又在該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就一定做了功。
2.下列關于做功多少的一些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通過的距離越長,做功越多。
B、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越大,做功越多。
C、外力F與物體移動的距離S的乘積越大,做功越多。
D、以上說法都不對。
3.從滑梯上勻速滑下,在這個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受到的力都做了功。
B、受到的重力沒有做功。
C、受到的支持力沒有做功。
D、對滑梯的壓力做了功。
4.做1J的功就相當于()
A、把質量是1kg的物體移動1m做的功。
B、把1N重的物體水平移動1m所做的功。
C、把質量是1kg的物體勻速舉高1m所做的功。
D、把1N重的物體勻速舉高1m所做的功。
相關知識
人教版高一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三單元直線的方程知識點
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時能夠胸有成竹,作為高中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使高中教師有一個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高中教案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人教版高一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三單元直線的方程知識點”,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人教版高一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三單元直線的方程知識點
定義:
從平面解析幾何的角度來看,平面上的直線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一個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圖形。求兩條直線的交點,只需把這兩個二元一次方程聯(lián)立求解,當這個聯(lián)立方程組無解時,兩直線平行;有無窮多解時,兩直線重合;只有一解時,兩直線相交于一點。常用直線向上方向與X軸正向的夾角(叫直線的傾斜角)或該角的正切(稱直線的斜率)來表示平面上直線(對于X軸)的傾斜程度??梢酝ㄟ^斜率來判斷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也可計算它們的交角。直線與某個坐標軸的交點在該坐標軸上的坐標,稱為直線在該坐標軸上的截距。直線在平面上的位置,由它的斜率和一個截距完全確定。在空間,兩個平面相交時,交線為一條直線。因此,在空間直角坐標系中,用兩個表示平面的三元一次方程聯(lián)立,作為它們相交所得直線的方程。
表達式:
斜截式:y=kx+b
兩點式:(y-y1)/(y1-y2)=(x-x1)/(x1-x2)
點斜式:y-y1=k(x-x1)
截距式:(x/a)+(y/b)=0
補充一下:最基本的標準方程不要忘了,AX+BY+C=0,
因為,上面的四種直線方程不包含斜率K不存在的情況,如x=3,這條直線就不能用上面的四種形式表示,解題過程中尤其要注意,K不存在的情況。
練習題:
1.已知直線的方程是y+2=-x-1,則()
A.直線經(jīng)過點(2,-1),斜率為-1
B.直線經(jīng)過點(-2,-1),斜率為1
C.直線經(jīng)過點(-1,-2),斜率為-1
D.直線經(jīng)過點(1,-2),斜率為-1
【解析】選C.因為直線方程y+2=-x-1可化為y-(-2)=-[x-(-1)],所以直線過點(-1,-2),斜率為-1.
2.直線3x+2y+6=0的斜率為k,在y軸上的截距為b,則有()
A.k=-,b=3B.k=-,b=-2
C.k=-,b=-3D.k=-,b=-3
【解析】選C.直線方程3x+2y+6=0化為斜截式得y=-x-3,故k=-,b=-3.
3.已知直線l的方程為y+1=2(x+),且l的斜率為a,在y軸上的截距為b,則logab的值為()
A.B.2C.log26D.0
【解析】選B.由題意得a=2,令x=0,得b=4,所以logab=log24=2.
4.直線l:y-1=k(x+2)的傾斜角為135°,則直線l在y軸上的截距是()
A.1B.-1C.2D.-2
【解析】選B.因為傾斜角為135°,所以k=-1,
所以直線l:y-1=-(x+2),
令x=0得y=-1.
5.經(jīng)過點(-1,1),斜率是直線y=x-2的斜率的2倍的直線是()
A.x=-1B.y=1
C.y-1=(x+1)D.y-1=2(x+1)
【解析】選C.由已知得所求直線的斜率k=2×=.
則所求直線方程為y-1=(x+1).
人教版高一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三單元圓的方程知識點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準備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怎么才能讓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三單元圓的方程知識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高一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三單元圓的方程知識點
圓的標準方程(x-a)2+(y-b)2=r2中,有三個參數(shù)a、b、r,即圓心坐標為(a,b),只要求出a、b、r,這時圓的方程就被確定,因此確定圓方程,須三個獨立條件,其中圓心坐標是圓的定位條件,半徑是圓的定形條件。那么同學們趕快一起來看看圓的方程知識點!
圓的方程定義:
圓的標準方程(x-a)2+(y-b)2=r2中,有三個參數(shù)a、b、r,即圓心坐標為(a,b),只要求出a、b、r,這時圓的方程就被確定,因此確定圓方程,須三個獨立條件,其中圓心坐標是圓的定位條件,半徑是圓的定形條件。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
1.直線和圓位置關系的判定方法一是方程的觀點,即把圓的方程和直線的方程聯(lián)立成方程組,利用判別式Δ來討論位置關系.
①Δ>0,直線和圓相交.②Δ=0,直線和圓相切.③Δ<0,直線和圓相離.
方法二是幾何的觀點,即把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和半徑R的大小加以比較.
①d<R,直線和圓相交.②d=R,直線和圓相切.③d>R,直線和圓相離.
2.直線和圓相切,這類問題主要是求圓的切線方程.求圓的切線方程主要可分為已知斜率k或已知直線上一點兩種情況,而已知直線上一點又可分為已知圓上一點和圓外一點兩種情況.
3.直線和圓相交,這類問題主要是求弦長以及弦的中點問題.
切線的性質
⑴圓心到切線的距離等于圓的半徑;
⑵過切點的半徑垂直于切線;
⑶經(jīng)過圓心,與切線垂直的直線必經(jīng)過切點;
⑷經(jīng)過切點,與切線垂直的直線必經(jīng)過圓心;
當一條直線滿足
(1)過圓心;
(2)過切點;
(3)垂直于切線三個性質中的兩個時,第三個性質也滿足.
切線的判定定理
經(jīng)過半徑的外端點并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切線長定理
從圓外一點作圓的兩條切線,兩切線長相等,圓心與這一點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
圓錐曲線性質:
一、圓錐曲線的定義
1.橢圓:到兩個定點的距離之和等于定長(定長大于兩個定點間的距離)的動點的軌跡叫做橢圓.
2.雙曲線:到兩個定點的距離的差的絕對值為定值(定值小于兩個定點的距離)的動點軌跡叫做雙曲線.即.
3.圓錐曲線的統(tǒng)一定義:到定點的距離與到定直線的距離的比e是常數(shù)的點的軌跡叫做圓錐曲線.當01時為雙曲線.
二、圓錐曲線的方程
1.橢圓:+=1(ab0)或+=1(ab0)(其中,a2=b2+c2)
2.雙曲線:-=1(a0,b0)或-=1(a0,b0)(其中,c2=a2+b2)
3.拋物線:y2=±2px(p0),x2=±2py(p0)
三、圓錐曲線的性質
1.橢圓:+=1(ab0)
(1)范圍:|x|≤a,|y|≤b(2)頂點:(±a,0),(0,±b)(3)焦點:(±c,0)(4)離心率:e=∈(0,1)(5)準線:x=±
2.雙曲線:-=1(a0,b0)(1)范圍:|x|≥a,y∈R(2)頂點:(±a,0)(3)焦點:(±c,0)(4)離心率:e=∈(1,+∞)(5)準線:x=±(6)漸近線:y=±x
3.拋物線:y2=2px(p0)(1)范圍:x≥0,y∈R(2)頂點:(0,0)(3)焦點:(,0)(4)離心率:e=1(5)準線:x=-
練習題:
1.△ABC三個頂點的坐標分別是A(1,0),B(3,0),C(3,4),則該三角形外接圓方程是()
A.(x-2)2+(y-2)2=20
B.(x-2)2+(y-2)2=10
C.(x-2)2+(y-2)2=5
D.(x-2)2+(y-2)2=
【解析】選C.易知△ABC是直角三角形,∠B=90°,所以圓心是斜邊AC的中點(2,2),半徑是斜邊長的一半,即r=,所以外接圓的方程為(x-2)2+(y-2)2=5.
2.已知圓C經(jīng)過A(5,2),B(-1,4)兩點,圓心在x軸上,則圓C的方程是()
A.(x-2)2+y2=13B.(x+2)2+y2=17
C.(x+1)2+y2=40D.(x-1)2+y2=20
【解題指南】根據(jù)題意設圓心坐標為C(a,0),由|AC|=|BC|建立關于a的方程,解之可得a,從而得到圓心坐標和半徑,可得圓C的標準方程.
【解析】選D.因為圓心在x軸上,
所以設圓心坐標為C(a,0),
又因為圓C經(jīng)過A(5,2),B(-1,4)兩點,
所以r=|AC|=|BC|,可得=,解得a=1,
可得半徑r===2,
所以圓C的方程是(x-1)2+y2=20.
3.已知實數(shù)x,y滿足x2+y2=9(y≥0),則m=的取值范圍是()
A.m≤-或m≥B.-≤m≤
C.m≤-3或m≥D.-3≤m≤
【解題指南】m=的幾何意義是:半圓上的點(x,y)與(-1,-3)連線的斜率,作出圖形,求出直線的斜率即可得解.
【解析】選A.由題意可知m=的幾何意義是:半圓上的點(x,y)與(-1,-3)連線的斜率,作出圖形,所以m的范圍是:m≥=或m≤=-.
故所求m的取值范圍是m≤-或m≥.
4.設P(x,y)是圓C(x-2)2+y2=1上任意一點,則(x-5)2+(y+4)2的最大值為()
A.6
B.25
C.26
D.36
【解析】選D.(x-5)2+(y+4)2的幾何意義是點P(x,y)到點Q(5,-4)的距離的平方,由于點P在圓(x-2)2+y2=1上,這個最大值是(|QC|+1)2=36.
人教版高一物理下學期《向心力》知識點復習
人教版高一物理下學期《向心力》知識點復習
向心力:
(1)向心力是改變物體運動方向,產(chǎn)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2)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圓心,總與物體運動方向垂直,所以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
(3)根據(jù)牛頓運動定律,向心力與向心加速度的因果關系是,兩者方向恒一致:總是與速度垂直、沿半徑指向圓心.
(4)對于勻速圓周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全部作為向心力,故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所受合外力應是:大小不變、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
向心力公式:
(1)由公式a=ω2r與a=v2/r可知,在角速度一定的條件下,質點的向心加速度與半徑成正比;在線速度一定的條件下,質點的向心加速度與半徑成反比.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所受合外力全部作為向心力,故物體所受合外力應大小不變、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合外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根據(jù)公式,倘若物體所受合外力F大于在某圓軌道運動所需向心力,物體將速率不變地運動到半徑減小的新圓軌道里(在那里,物體的角速度將增大),使物體所受合外力恰等于該軌道上所需向心力,可見物體在此時會做靠近圓心的運動;反之,倘若物體所受合外力小于在某圓軌道運動所需向心力,“向心力不足”,物體運動的軌道半徑將增大,因而逐漸遠離圓心.如果合外力突然消失,物體將沿切線方向飛出,這就是離心運動.
向心力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根據(jù)公式求解圓周運動的動力學問題時應做到四確定:
(1)確定圓心與圓軌跡所在平面;
(2)確定向心力來源;
(3)以指向圓心方向為正,確定參與構成向心力的各分力的正、負;
(4)確定滿足牛頓定律的動力學方程.
做圓周運動物體所受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關系同樣遵從牛頓第二定律:Fn=man在列方程時,根據(jù)物體的受力分析,在方程左邊寫出外界給物體提供的合外力,右邊寫出物體需要的向心力(可選用等各種形式)。
人教版高一物理下學期《平拋運動》知識點復習
人教版高一物理下學期《平拋運動》知識點復習
豎直方向的運動是自由落體
例如:平拋運動的物體和自由落體的物體落地時間一樣(2014江蘇);平拋出去之后與地面發(fā)生彈性碰撞,與自由下落后與地面發(fā)生彈性碰撞,在豎直方向上運動是一樣的(2012江蘇)。
豎直高度決定下落時間
例如:由高度比較下落時間長短(2012全國卷),由高度計算出時間,然后通過水平位移求出初速度(2012北京)。
結合斜面應用tanθ=2tanφ
例如:落在斜面上出發(fā)落在斜面上,速度與斜面夾角為定值(課本P.26);落在水平面上,初速度越大,速度與水平面夾角越小(2013云南);垂直落到斜面上,根據(jù)斜面傾角及幾何關系,求出末速度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θ(2010全國)。
平拋運動實驗
例如:結合頻閃照片,用豎直方向的運動求頻閃頻率(來源不明);豎直方向不同間距,分析水平位移(2013北京);課本圖示裝置,平拋小球和自由落體小球總同時落地、平拋小球和勻速小球總能相撞(2014江蘇)。
類平拋運動
例如:斜面上的物體做類平拋運動(來源不明);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偏轉,顯像管原理、噴墨打印原理(2013廣東)。
結合力學其它知識
“擺”在最低點時繩子斷開,小球平拋(2013福建);水平滑動后平拋(2012北京);軌道圓周運動后平拋(2012浙江)。
練習題:
1、做平拋運動的物體,在水平方向通過的最大距離取決于()
A.物體的高度和受到的重力
B.物體受到的重力和初速度
C.物體的高度和初速度
D.物體受到的重力、高度和初速度
2、關于平拋運動,下面的幾種說法?正確的是()
A.平拋運動是一種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運動
B.平拋運動是曲線運動,它的速度方向不斷改變,不可能是勻變速運動
C.平拋運動可以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D.平拋運動的落地時間與初速度大小無關,而落地時的水平位移與拋出點的高度有關
3、物體做平拋運動時,它的速度的方向和水平方向間的夾角α的正切tgα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的()
4、以初速度v0水平拋出一物體,當其豎直分位移與水平分位移相等時()
A.豎直分速度等于水平分速度
B.瞬時速度為v0
C.運動時間為2v0/g
D.速度變化方向在豎直方向上
5、水平勻速飛行的飛機每隔1s投下一顆炸彈,共投下5顆,若空氣阻力及風的影響不計,在炸彈落到地面之前,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這5顆炸彈及飛機在空中排列成一條豎直線,地面上的人看到每個炸彈都作平拋運動
B.這5顆炸彈及飛機在空中排列成一條豎直線,地面上的人看到每個炸彈都作自由落體運動
C.這5顆炸彈在空中排列成一條拋物線,地面上的人看到每個炸彈都作平拋運動
D.這5顆炸彈在空中排列成一條拋物線,地面上的人看到每個炸彈都作自由落體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