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14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教案。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教案
學習目標
1、了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形式等有關特征
2、能根據新聞的特征理清內容、結構,體會語言的真實準確
3、感受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壓倒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學習重點
1、對新聞的結構和特點的把握是教學重點
學習難點
2、體會本文四字句與對比手法的運用對表達感情的作用
學習課時
2課時
學習過程
一、自學
1、走進新聞----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閱讀第171頁“表達交流”綜合實踐)
新聞的概念
概念:新聞是滿足人民信息傳播與交流需要的一種實用文體,是新聞作者對新近發(fā)生、發(fā)現(xiàn)的事實的報道。各個時期的優(yōu)秀作品,匯聚成社會生活史、文化史浩瀚的資源。
2、廣義的新聞報道包括消息、通訊、特寫、人物專訪、調查報告、新聞評論等多種體裁。
3、消息是新聞報道的主體
4、狹義的新聞報道專指的就是消息,即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向公眾告知新近發(fā)生的有價值的事實。
消息的結構
新聞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標題:高度概括已經發(fā)生的新聞事實。必須簡明、準確地概括消息內容,幫助讀者理解報道的事實。一般包括引標、主標、副標
主標:概括與說明主要事實和思想內容。
引標:提示消息的思想意義或交代背景,說明原因,烘托氣氛。
副標:提示報道的事實結果,或作內容提要。
導語: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話。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實,是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材料,是本則消息報道的價值所在。導語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讀者看下去。
主體: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導語之后,對導語作具體全面的闡述,具體展開事實或進一步突出中心,從而寫出導語的所概括的內容,表現(xiàn)全篇消息的主題思想。應按“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寫作,但仍然要先主要的、再寫次要的。
背景:是新聞事實發(fā)生的歷史條件或現(xiàn)實環(huán)境。
結語: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話。
消息有比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組織內容,高潮在前,稱為倒金字塔結構
倒金字塔結構: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消息的特點。
1、傳播性2、時效性3、真實性
(2)、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和時代背景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家家家和理論家,詩人、書法家。他的講話稿收在《》里,他的詩詞收在《》里,他撰寫的新聞消息收在《》里。
本文作者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詩人,他的許多經典語言哲理深刻,廣為流傳。下面是毛澤東流傳較廣的幾句話,請將它們連線。(3分)
一條千古不變的真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話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最豪邁最傲氣的一句話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最謙虛的一句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話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3、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氣勢,感受情感。
二、互動
1、仔細閱讀課文,找出這則消息的“五要素”。
何時: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2、分析消息的結構
標題:
導語:
主體:
結語:
3、品析語言,領悟情感。
從理論上說,新聞只是向讀者提供最新的事實,好像是中立的、純客觀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觀的,不帶主觀價值判斷的“事實”是不可能存在的,請你判斷記者傾向哪一方,從哪些傾向詞句可以看出?這其中蘊含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二、檢測
閱讀下列這則消息
大洋網2010年10月09日03:46北京訊(特派記者楊明)廣州亞運會圣火火種采集儀式將于今日上午10時在北京居庸關長城北烽火臺舉行。記者昨日從有關方面獲悉,采火使者將由來自云南的22歲女大學生康辰晨擔任,另外16名采火少女將作為伴隨使者一起參與儀式。
昨天下午,記者在北烽火臺看到,儀式現(xiàn)場已經基本布置完畢,并向游客封閉。烽火臺中央,毛澤東手書的“不到長城非好漢”石碑屹立,采火儀式的背景板上寫著“第16屆亞洲運動會火種采集儀式”幾個大字;另一側,9名精神抖擻的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隊員身著白色花邊禮服和長褲,三人一組,分別高舉五星紅旗、亞奧理事會會旗和廣州亞運會會旗,莊嚴肅立。烽火臺正中央是放置凹透鏡和采火盆的地方,工作人員正在做最后的準備工作。
采火儀式將于今天上午10時正式開始,首先是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奏亞奧理事會會歌。隨后,廣州市、北京市、國家體育總局主要領導將分別致辭。
圣火火種采集儀式上,身穿潔白服裝的17名采火少女將沿著長城緩坡慢慢走下,進入采火儀式現(xiàn)場,采火使者將通過凹透鏡,聚焦太陽光點燃采火棒,再交給廣東省領導,由省領導點燃采火少女手中的火種盒。隨后,兩名火種護衛(wèi)將上場,從火種盒中引火,點燃火種燈,亞運會火種最終采集完成。整個儀式大約持續(xù)二十多分鐘。
這兩天北京的天氣情況不是很好,天氣情況是否會影響火種的順利采集呢?主辦單位有關負責人表示,火炬?zhèn)鬟f運行團隊已經針對天氣狀況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天氣預報今天采火時是“陰間多云”的天氣,這一天氣狀況對于采集火種“問題不大”。
1、請用簡潔的語言為這則新聞擬寫一個標題。
2、找出文中的導語部分。
3、在這則新聞中,你能讀到哪些信息。
相關推薦
八年級語文上1.1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教案(新課標人教版)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大家應該要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八年級語文上1.1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教案(新課標人教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主講課文)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課前預習:了解新聞知識及本文背景資料。
相關課程標準:閱讀新聞和說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獲取主要信息。在誦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的基本常識,理解消息的特點.
2、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
3、感悟人民解放軍英勇無畏、銳不可當?shù)挠⑿蹥馄恰?br>
評價任務:
1、識記新聞知識,理解消息特點。
2、誦讀全文,體會短小精悍、一氣呵成的語言特點。
3、感受文中流露的自豪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由對聯(lián)“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引入新聞知識。
二、了解新聞相關知識:
(一)消息的概念
1.廣義的新聞泛指出現(xiàn)在電視、廣播、報紙及網絡等一切傳媒上的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包括消息、通訊、特寫、人物專訪、調查報告、新聞評論、社論、報告文學等。
2.狹義的新聞報道專指消息,即是簡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向公眾告知新近發(fā)生的有價值的事實。
(二)消息的特點
1、時效性:在最快的時間內報道所發(fā)生的最新的事情。(釋題)
2、真實性:即用事實說話。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冷靜客觀的風格傳遞信息。
3、傳播性。所有的新聞都是為了大范圍地傳播和交流信息的。
(三)新聞的要素:
六要素(也就是記敘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即“五個W加一個H”:When(何時)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四)新聞在表達方式上的特點:
以記敘為主,可適當議論。
(五)新聞結構:
標題:高度概括已經發(fā)生的新聞事實,一般包括引標、主標、副標。
導語: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話。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實,是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材料,是本則消息報道的價值所在。
主體:承接導語、揭示主體,對消息事實做具體的敘述與展開。
背景:是新聞事實發(fā)生的歷史條件或現(xiàn)實環(huán)境。
結語: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話。背景和結語有時暗含在主體中。
消息有比較固定的格式,即將內容作由主到次的組織,稱為“倒金字塔式”結構,即高潮在前。
三.檢查預習情況:學生交流搜集到的“渡江戰(zhàn)役簡介”。
三大戰(zhàn)役結束后,國民黨軍隊主力已被殲滅。但蔣介石仍不甘心失敗,在美國的策劃下,一面與共產黨假和談,一面部署江防,企圖憑借長江天險阻止人民解放軍南進。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反動政府最后拒絕在國內和平協(xié)議上簽字。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fā)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渡江戰(zhàn)役,是繼三大戰(zhàn)役后,我軍又一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役行動。此役殲滅國民黨軍隊40多萬,解放了長江以南廣大地區(qū)。這一勝利,為進軍華南、西南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加速了全國的解放。
戰(zhàn)役自1949年4月21日開始,至1949年6月2日結束。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zhàn)軍和第四野戰(zhàn)軍一部,在長江中下游強渡長江,對國民黨軍湯恩伯、白崇禧兩集團進行的戰(zhàn)略性進攻戰(zhàn)役。解放戰(zhàn)爭中具有關鍵意義的戰(zhàn)役。
到1949年4月,國民黨軍在宜昌至上海間1800余公里的長江沿線上,共部署了115個師約70萬人的兵力。其中,湯恩伯集團75個師約45萬人,布防于江西省湖口至上海間800余公里地段上;白崇禧集團40個師約25萬人,布防于湖口至宜昌間近1000公里地段上。同時,以海軍海防第2艦隊和江防艦隊一部計有軍艦26艘、炮艇56艘分駐安慶、蕪湖、鎮(zhèn)江、上海等地的長江江面,江防艦隊主力計艦艇40余艘分駐宜昌、漢口、九江等地江面,沿江巡弋;空軍4個大隊計飛機300余架分置于武漢、南京、上海等地,支援陸軍作戰(zhàn)。此外,美、英等國也各有軍艦停泊于上海吳淞口外海面,威脅或伺機阻撓人民解放軍渡江。
渡江戰(zhàn)役是繼晉滅吳、隋滅陳、宋滅南唐之戰(zhàn)后,中國戰(zhàn)爭史上第四次大規(guī)模的渡江作戰(zhàn)。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戰(zhàn)略追擊的第一個戰(zhàn)役,也是向全國進軍作戰(zhàn)的開始。它是由江河進攻戰(zhàn)、陸地追殲戰(zhàn)、城市攻堅戰(zhàn)三種作戰(zhàn)類型融為一體的戰(zhàn)略性戰(zhàn)役,其戰(zhàn)場范圍之廣,參戰(zhàn)兵力之多,階段轉換之快,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解放軍在以木帆船為主要渡江工具的條件下,一舉突破國民黨軍陸??哲娊M成的長江防線,創(chuàng)造了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其特點如下:一是在國共兩黨再度和平談判,存在著和平渡江和戰(zhàn)斗渡江兩種可能的情況下,人民解放軍的一切工作立足于戰(zhàn)斗渡江,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二是對戰(zhàn)斗渡江后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困難,如敵依托江防頑抗、依托浙贛線頑抗、阻止中東兩集團會合等,均預籌對策,因而順利達成了預定戰(zhàn)役目的;三是利用長江在南京、鎮(zhèn)江地段江身向北凸出的有利地形,實施鉗形突擊,先完成合圍,爾后從容殲滅;四是對帝國主義可能的武裝干涉,預有準備,當3野實施上海戰(zhàn)役時,2野集結浙贛線擔任戰(zhàn)役預備隊。戰(zhàn)爭的實踐表明:人民解放軍態(tài)度堅決,準備充分,帝國主義武裝干涉的可能性就減少或消失。五是以運動戰(zhàn)和城市攻堅戰(zhàn)相結合,合圍并殲滅其重兵集團。此役,人民解放軍傷亡6萬余人,殲滅國民黨軍11個軍部、46個師438840人,其中俘敵341530人,斃傷22310人,起義34830人,投誠67170人,占領了國民黨的統(tǒng)治中心南京和上海、武漢等城市及蘇南、皖南、浙江全省和江西、湖北、福建3省部分地區(qū)。
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zhàn)軍和中原、華東軍區(qū)部隊共約100萬人。
渡江戰(zhàn)役具體領導人: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
四、精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齊讀全文,讀出氣勢,感受情感。
教師點評。
1、找出新聞的各個組成部分。
明確:標題----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導語----英勇的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
主體----渡江戰(zhàn)斗……諸城進擊中。
結語----人民解放軍……的命令。
教師強調:此則消息的內容按照由主到次的順序排列,這種結構方式即為“倒金字塔式”,它的優(yōu)點是便于讀者選擇性閱讀。
2、本文的標題有什么特點?
簡潔、概括。
3、找出這則新聞的要素。
時間:1949年4月20日
地點:長江前線
人物:人民解放軍三十萬大軍
事件: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qū)
4、“新華社長江前線1949年4月22日2時電”屬于新聞的什么?在新聞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聞的電頭。交代了通訊社名稱、發(fā)電地點和發(fā)電時間。
電頭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實,報道及時。
5、找出新聞的導語部分,說說它在文中的特點及作用。
特點:簡潔,概括,把主要事件簡明扼要的概括出來了。
作用:為了盡快向讀者報告重要的新聞事實,吸引讀者的注意。
6、本文主體部分有什么特點?
以新聞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為依據逐步推進,脈絡清晰,節(jié)奏明快,富有視覺動感。
五、歸納主旨:
本文以極其簡練的語言報道了我軍順利渡江的事實,贊揚了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也從側面反映出國民黨軍隊的軍心渙散、毫無斗志。
著名通訊社名稱:新華社(中國)美聯(lián)社(美國)路透社(法國) 塔斯社(俄羅斯)共同社(日本)
六、小結:新聞的知識與這則消息。
七、作業(yè):搜集兩篇消息,體會消息的特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回顧新聞的相關知識。
二、精讀探究:
新聞的特點之一是真實性,即用事實說話,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冷靜客觀的風格傳遞信息。但是新聞都帶有主觀價值判斷,這則消息蘊含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從哪些詞句中可以體會出來?
學生思考后回答。
歸納:1、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
品味:“經營了三個半月”說明經營之久,“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勢力很容易被打垮,潰退之快,這里指解放軍攻勢凌厲,不可阻擋;反差中顯出敵軍的不堪一擊,反襯我軍的英勇善戰(zhàn)。
2、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
品味:景的“平”和“靜”,襯出我軍的從容鎮(zhèn)定、如有天助、勝算在握;“萬船齊放,直取對岸”,勢不可擋,蔚為壯觀。
3.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qū),現(xiàn)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
品味:“不到”“即已”“正向”“突破”“占領”“進擊”等詞的搭配,凸顯我軍攻勢猛烈,銳不可當、勢如破竹。
小結:從以上的分析體會出了驕傲和自豪感。
點撥:這則消息是一件重大的具有歷史性的軍事行動,可以有更為豐富、更為復雜的情境描述,但是作者卻僅用了不到200字,就講述的如此完整,這與文中的這些四字句有密切的聯(lián)系。這些句子言簡意賅,生動而有氣勢和力度,給人一氣呵成之感。
三、比較閱讀:
將本文與下列這篇消息進行比較。(見助學本課閱讀題)
四、總結寫法:
1.短小精悍、一氣呵成。
2、四字句運用,簡潔有力。
五、布置作業(yè):結合身邊最新發(fā)生的事件寫一則消息,要求完整、簡潔、明了。
教學反思:人們日常接觸最多的文體之一便是新聞。翻開報紙,打開電視,撲面而來的就是國內外各種新聞報道,它使我們足不出戶,可便知天下事。學生對新聞的知識了解甚少,所以應重點傳授新聞相關知識。然后研讀文本,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意,再與其它消息比較閱讀,掌握新聞這一文體的特點。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教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教案
1、了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形式等有關特征
2、能根據新聞的特征理清內容、結構,體會語言的真實準確
3、感受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壓倒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學習重點
1、對新聞的結構和特點的把握是教學重點
學習難點
2、體會本文四字句與對比手法的運用對表達感情的作用
學習課時
2課時
學習過程
一、自學
1、走進新聞----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閱讀第171頁“表達交流”綜合實踐)
新聞的概念
概念:新聞是滿足人民信息傳播與交流需要的一種實用文體,是新聞作者對新近發(fā)生、發(fā)現(xiàn)的事實的報道。各個時期的優(yōu)秀作品,匯聚成社會生活史、文化史浩瀚的資源。
2、廣義的新聞報道包括消息、通訊、特寫、人物專訪、調查報告、新聞評論等多種體裁。
3、消息是新聞報道的主體
4、狹義的新聞報道專指的就是消息,即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向公眾告知新近發(fā)生的有價值的事實。
消息的結構
新聞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標題:高度概括已經發(fā)生的新聞事實。必須簡明、準確地概括消息內容,幫助讀者理解報道的事實。一般包括引標、主標、副標
主標:概括與說明主要事實和思想內容。
引標:提示消息的思想意義或交代背景,說明原因,烘托氣氛。
副標:提示報道的事實結果,或作內容提要。
導語: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話。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實,是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材料,是本則消息報道的價值所在。導語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讀者看下去。
主體: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導語之后,對導語作具體全面的闡述,具體展開事實或進一步突出中心,從而寫出導語的所概括的內容,表現(xiàn)全篇消息的主題思想。應按“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寫作,但仍然要先主要的、再寫次要的。
背景:是新聞事實發(fā)生的歷史條件或現(xiàn)實環(huán)境。
結語: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話。
消息有比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組織內容,高潮在前,稱為倒金字塔結構
倒金字塔結構: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消息的特點。
1、傳播性2、時效性3、真實性
(2)、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和時代背景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家家家和理論家,詩人、書法家。他的講話稿收在《》里,他的詩詞收在《》里,他撰寫的新聞消息收在《》里。
本文作者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詩人,他的許多經典語言哲理深刻,廣為流傳。下面是毛澤東流傳較廣的幾句話,請將它們連線。(3分)
一條千古不變的真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話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最豪邁最傲氣的一句話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最謙虛的一句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話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3、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氣勢,感受情感。
二、互動
1、仔細閱讀課文,找出這則消息的“五要素”。
何時: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2、分析消息的結構
標題:
導語:
主體:
結語:
3、品析語言,領悟情感。
從理論上說,新聞只是向讀者提供最新的事實,好像是中立的、純客觀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觀的,不帶主觀價值判斷的“事實”是不可能存在的,請你判斷記者傾向哪一方,從哪些傾向詞句可以看出?這其中蘊含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二、檢測
閱讀下列這則消息
大洋網2010年10月09日03:46北京訊(特派記者楊明)廣州亞運會圣火火種采集儀式將于今日上午10時在北京居庸關長城北烽火臺舉行。記者昨日從有關方面獲悉,采火使者將由來自云南的22歲女大學生康辰晨擔任,另外16名采火少女將作為伴隨使者一起參與儀式。
昨天下午,記者在北烽火臺看到,儀式現(xiàn)場已經基本布置完畢,并向游客封閉。烽火臺中央,毛澤東手書的“不到長城非好漢”石碑屹立,采火儀式的背景板上寫著“第16屆亞洲運動會火種采集儀式”幾個大字;另一側,9名精神抖擻的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隊員身著白色花邊禮服和長褲,三人一組,分別高舉五星紅旗、亞奧理事會會旗和廣州亞運會會旗,莊嚴肅立。烽火臺正中央是放置凹透鏡和采火盆的地方,工作人員正在做最后的準備工作。
采火儀式將于今天上午10時正式開始,首先是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奏亞奧理事會會歌。隨后,廣州市、北京市、國家體育總局主要領導將分別致辭。
圣火火種采集儀式上,身穿潔白服裝的17名采火少女將沿著長城緩坡慢慢走下,進入采火儀式現(xiàn)場,采火使者將通過凹透鏡,聚焦太陽光點燃采火棒,再交給廣東省領導,由省領導點燃采火少女手中的火種盒。隨后,兩名火種護衛(wèi)將上場,從火種盒中引火,點燃火種燈,亞運會火種最終采集完成。整個儀式大約持續(xù)二十多分鐘。
這兩天北京的天氣情況不是很好,天氣情況是否會影響火種的順利采集呢?主辦單位有關負責人表示,火炬?zhèn)鬟f運行團隊已經針對天氣狀況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天氣預報今天采火時是“陰間多云”的天氣,這一天氣狀況對于采集火種“問題不大”。
1、請用簡潔的語言為這則新聞擬寫一個標題。
2、找出文中的導語部分。
3、在這則新聞中,你能讀到哪些信息。
八年級語文上1.1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導學案(新課標人教版)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導學案
一、預習案
(一)學習目標
1.走進新聞----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
2.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和時代背景。
3.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用自己的話概括這則消息的主要內容。
(二)學習重點
認真閱讀新聞,領會文章內容,了解這則新聞的意義,感受人民解放軍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壓倒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三)預習導學
1.知識鏈接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1976),湖南湘潭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著有《毛澤東選集》5卷,遺墨輯有《毛澤東書信手跡選》《毛澤東題詞墨跡選》《毛澤東詩詞手書》《毛澤東手書古詩詞選》。
★寫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隨著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的勝利,蔣介石賴以進行內戰(zhàn)的軍事力量基本喪失殆盡,國民黨政權搖搖欲墜。蔣介石并不甘心失敗,他一方面玩弄“和談”陰謀,一方面收縮兵力,在長江南岸加強防線。中國共產黨愿意在懲辦戰(zhàn)爭罪犯、廢除偽憲法和偽法統(tǒng)等八項條件下同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團和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在北平開始談判。經多次商談,中共代表團在4月15日將和平修正案送交國民黨代表團。4月20日,國民黨拒絕在和平協(xié)定上簽字,談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fā)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渡江戰(zhàn)役取得勝利后,毛澤東親自寫的一篇新聞稿。
★寫作知識
新聞特點:真實具體、反應迅速、觀點明確、語言簡潔。
新聞寫作是新聞事實的文字表達手段,是準確、鮮明、及時地報道新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新聞實踐活動中,采訪是新聞寫作的基礎和前提,沒有采訪就無從獲取新聞事實、掌握新聞素材。但通過采訪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聞材料,并非都可以報道,還要經過分析、篩選、提煉、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為新聞作品。新聞的本源是事實,新聞是事實的報道,事實是構成新聞的細胞,離開了事實,新聞也就不存在了。新聞寫作,實際上就是客觀地記敘事實、評述事實。
2.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蕪湖()摧枯拉朽()潰退()
荻港()
3.找出新聞的各個組成部分。
標題:
導語:
主體:
結語:
4.找出這則新聞的要素。
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
二、探究案
1.“新華社長江前線1949年4月22日2時電”屬于新聞的什么?在新聞中起什么作用?
2.“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薄敖洜I”能否換成“構筑”,“潰退”能否換成“敗退”?為什么?
3.“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qū),現(xiàn)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句子中的“不到”“突破”“現(xiàn)正”能否換成“共”“越過”“已經”?
三、達標檢測
1.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加點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A.南度防線摧枯拉朽(gū)
B.蕪湖潰退(huì)風平浪靜
C.既已荻港(gǎng)萬船齊放
D.突破占領執(zhí)行(xíng)
2.填上合適的詞語。
():比喻腐朽勢力很容易打垮。這里指解放軍攻勢凌厲,不可阻擋。
():沒有風浪,水面很平靜。比喻平靜無事。
():(軍隊)被打垮而后退。
3.文學常識填空。
(1)狹義的新聞專指,通常包括標題、、、結語和背景五部分。其“六要素”指何時、、、何事、、。
(2)新聞的結構形式一般為“”式結構,其表達方式以為主,適當穿插。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表達方式,它們分別屬于新聞的哪一部分?有何作用?
(1)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
(2)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
(3)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zhàn)斗,堅決地執(zhí)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四、拓展交流
通過學習這則新聞,讓我們了解新聞的相關的知識,認識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參考答案
【預習導學】
2.蕪湖(wú)摧枯拉朽(xiǔ)潰退(kuì)荻港(dí)
3.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英勇的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
渡江戰(zhàn)斗……諸城進擊中。
人民解放軍……的命令。
4.時間:1949年4月20日
地點:長江前線
人物:人民解放軍三十萬大軍
事件: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qū)
【合作探究】
1.是新聞的電頭。交代了通訊社名稱、發(fā)電地點和發(fā)電時間。
電頭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實,報道及時。
2.
不能。因為“經營”有精心籌劃和準備之意,這樣更能夠說明解放軍的英勇。“潰退”更能說明國民黨軍隊敗退的程度。
3.不能換?!安坏健保瑫r間明確,且含“渡江迅疾,作戰(zhàn)順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達這些意思;“突破”表明有“敵軍防守,我軍殲滅或擊潰守敵,沖破敵陣”的意思,而用“越過”表現(xiàn)不出戰(zhàn)斗經過;“現(xiàn)正”說明我軍毫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敵人進攻,有“正在進行”的意思,而“已經”只表明結果,表意單一。
【達標檢測】
1.D
2.摧枯拉朽,潰退,風平浪靜
3.
(1)消息導語主體何地何人何故為何
(2)倒金字塔記敘議論
4.
(1)表達方式是記敘;屬于這則新聞的導語;作用:概括介紹事件的主要內容。
(2)表達方式是描寫;屬于這則新聞的主體部分;作用:突出我軍軍威壯觀,渡江戰(zhàn)斗如有天助,進展順利。
(3)表達方式是議論;屬于這則新聞的結語;作用:發(fā)出號召,激發(fā)全軍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