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8《荊軻刺秦王》教學實錄。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每次教學前有自己的事先計劃,作為高中教師就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制定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幫助高中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nèi)容。關(guān)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荊軻刺秦王》教學實錄》,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引導學生學習《荊軻刺秦王》后,在品讀人物時,我向?qū)W生提了個問題:“課文中的秦武陽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物?”老實說,這個問題提得有點籠統(tǒng)。學生小組內(nèi)開始了討論,但我覺得討論總有點不著邊際。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該如何分析?”我在走廊上問道。學生七嘴八舌地說了些要看人物語言、要看人物行為的話。
“秦武陽說話了嗎?”
“沒有!”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
“那么行動呢?”
有的學生說:“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迕視?!庇械膶W生說:“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p>
“很好?!蔽荫R上抓住這個機會問道:“這兩處寫同一個人,前者是客觀敘述,后者是直接描寫,可為什么這個人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沒想到有個同學馬上站起來說道:“我認為第二處是秦武陽假裝的?!?/p>
“假裝的?”我心中一愣,“為什么假裝呢?”我追問道。
“他假裝是為了迷惑秦王,以配合荊軻斬殺秦王?!彼茏孕诺卣f道。
“不對,”另一位同學馬上站起來反駁道,“他是真的害怕。作者寫他的害怕正是為了表現(xiàn)荊軻的勇敢。”
教室里頓時安靜下來,靜得沒有一點聲音。我示意他們倆坐下,然后說道:“好吧,下面大家對這個問題組內(nèi)開展討論,看看秦武陽是不是假裝的,有什么依據(jù)能夠證明。注意,依據(jù)只能從文本中找。時間只有三分鐘?!?/p>
教室里一下子又熱鬧起來。我在走廊上邊走邊傾聽著同學們的討論。有的同學開始從書本上找,并指給同伴看;有的同學開始爭論,爭得面紅耳赤。看到同學們爭論的樣子,我打心眼里很高興。三分鐘時間一晃就過了。
“好,下面開始發(fā)言?!?/p>
我話音剛落,教室里就舉起了四五支手。我示意一個不愛發(fā)言男同學起來回答。
“我們認為,”他顯得有點靦腆,“秦武陽是假裝的。理由嘛,跟先前那位同學說的一樣?!?/p>
他剛說完,又有一們女同學馬上舉起手來。
我示意男生坐下,讓女生回答。
女生的聲音很響亮?!拔覀冋J為,秦武陽不是假裝的,而是真的害怕。依據(jù)有如下兩點:一是他至陛下后,就再也沒出現(xiàn)過,特別是荊軻追殺秦王的時候,連影子都沒看見;二是這樣寫正好能表現(xiàn)出荊軻的機智和勇敢?!?/p>
女生的話還沒說完,就有另一女同學舉起了手,大概是要表達不同意見吧。前面的女生剛坐下,她就站起來說道:“秦武陽是假裝的,我們的依據(jù)是荊軻‘顧笑’秦武陽并說秦武陽是‘北蠻夷之鄙人’?!Α且环N會心的笑,而‘蠻’就是野蠻的意思。這就說明秦武陽和荊軻的配合還是很默契的?!?/p>
另一組的一位男同學沒等我發(fā)話就站了起來,而且面色凝重?!拔覀冋J為這是錯誤的理解。至于依據(jù),文章里說得很清楚,大家自己看吧”說罷就坐下了。他的話引來了一陣哄笑,同時還引來了更多的同學舉手。
我心里明白,同學們的理解大概與對字句的理解有很大的關(guān)系。如果不把字句理解到位,就等于失去了理解的根基?!按蠹叶己苷J真。但我們不能脫離文本,比如說有些字句……”我剛說到這里,下面就有個同學站了起來。
我只好打住話頭,讓這位同學說他的意見?!袄蠋熣f得很對?!苯淌依锇l(fā)出一陣竊笑。“笑什么笑。就是嘛,老師說要理解字句,我們對有的字句還真沒理解到位。比如‘顧笑’,就應該是回頭安慰秦武陽而發(fā)出的笑,意思就是‘你秦武陽鎮(zhèn)定些吧,別怕,還有我呢?!倏础U夷’,就是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意思,而不能理解為野蠻。”說完,他徑自坐下了。
下面的同學聽了,大都在點頭。我問道:“他說得有道理嗎?”
“有道理。”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我還補充一點?!庇忠晃煌瑢W舉手說道,“‘鄙’原來就學過,是粗鄙的意思,而且后面又有荊軻的話,他說秦武陽‘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這就說明,秦武陽雖在十二歲就殺過人,并且‘人不敢與迕視’,但他從未見過世面,第一次見到秦王這樣的人物,所以內(nèi)心就感到十分害怕?!?/p>
他剛說完,教室里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同學們很不錯,問題總可以解決得更好,只要我們認真讀懂并分析課文。”我感覺到學生們真的很投入,“大家想想,我們在家鄉(xiāng)可能很厲害,但初到大城市,見到那樣高的房屋,見到那樣多的車流和人流,一樣會覺得害怕。不就跟秦武陽一樣嗎?再說,荊軻追殺秦王的時候,他秦武陽跑哪去了?說不定早跑到某個旮旯里躲起來了,當然也有可能被秦王的士兵殺死了,大家覺得呢?”
同學們都點頭稱是。
“那么,下面我們就來思考作者這樣寫秦武陽的作用是什么呢?”接著我在黑板上寫上了秦武陽的名字。
有同學已經(jīng)舉起了手。他站起來說道:“這樣寫秦武陽就是為了表現(xiàn)荊軻的勇敢?!?/p>
另一位同學也站起來說道:“我覺得,這樣寫也有表現(xiàn)秦王威武的作用?!?/p>
我把荊軻和秦王的名字也寫在了黑板上。
“大家的意思?”
“同意?!?/p>
為了讓大家把詞用得更準確些,我說道:“讓我和姚明站在一起,大家看姚明的話會覺得怎樣?看我的話又會覺得怎樣?”
一個同學說:“姚明會顯得更高,您會顯得更矮?!贝蠹衣犃?,又是一陣竊笑。
“這應該叫什么?”
“襯托?!?/p>
“對,襯托,”我點頭說道,“襯托有正面襯托,還有反面襯托。這里應該叫反面襯托,也就是反襯?!蓖R煌N矣謫柕?,“那么請大家再想想,這樣寫秦武陽還有別的作用沒有?”
“還有?!庇忠粋€同學回答道,“用秦武陽的害怕反襯秦王的威武,而秦王的威武恰好又能反襯出荊軻的無畏?!?/p>
“對。說得很好。”我于是用箭頭將三個人物的名字串起來。
[課后感悟]這節(jié)課同樣不是預設的(我根本沒想到學生會提出“秦武陽的害怕是假裝的”這一結(jié)論),但效果卻很好。因為問題出現(xiàn)后的確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并且學生的討論是有效的。同時,學生還通過這節(jié)課明白了理解字句在閱讀中的作用。
相關(guān)推薦
《荊軻刺秦王》說課稿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會提前最好準備,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幫助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荊軻刺秦王》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荊軻刺秦王》說課稿
說教材:本課是新課標第二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是講讀課文。也是本冊的重點文言篇目,在整套高中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是一篇篇幅較長的講讀文言文,所以處理起來有一定困難。若按常路,在一節(jié)課之內(nèi)既處理字詞,疏通文意,又分析人物形象,鑒賞文章,勢必過于緊張,且不易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若只照顧一點,一堂課只講字詞知識,一定會很枯燥,或只單純的去追求課型漂亮,拋開基礎知識,分析人物與手法,顯然又好高鶩遠,不符合教學規(guī)律。因此我想把新課標的三維要求有機地融合到一起,進而滲透在每節(jié)課中,這樣收效會更好,簡單地說也就是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說學生:正定中學的學生整體水平還是很高的,但高一新生的知識水平、認知體系還有很多欠缺。與初中教材相比,高中教材中文言文篇幅較長、難度較大,高一學生掌握起來困難重重,對于學習方法也缺乏一定的感知,所以在課堂上我們就需要貫徹知識領(lǐng)路、學法指導的原則,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另外,學生們的人文知識非常貧乏,對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他們了解得太少,思考問題比較單純,因此本節(jié)課我們還應抓住教材中的人文亮點培養(yǎng)學生昂揚向上的情感和辨證歷史的評價觀念。
說目標:鑒于以上兩點的分析,特制定我的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①了解荊軻刺秦王的歷史背景和過程,整體感知課文。②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詞、句解釋,提高翻譯能力。③學會從人物的對話、動作、神態(tài)描寫入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2、情感與態(tài)度:正確看待荊軻刺秦王這一事件,學會歷史而辯證地評價人物。制定目標的根據(jù)就是新課標的三維性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一個核心就是以學生為主體。
說方法:
“四讀”法(朗讀、點讀、美讀、析讀)、合作探究法。所謂探究不只是簡單的教師問學生答,而應真正落實到:學生自主質(zhì)疑,互相答疑,教師導正。
說過程:
本文安排3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導入新課,整體感知,重點分析前四段,學習人物對話的藝術(shù)。第二課時后半部分文章。第三課時主要進行同步訓練和閱讀延伸。
本課為第一課時。
教學是雙向的,因此就要注意師生的合作與探究。教師的教要服從于學生的學。這正如市場經(jīng)濟一樣,即學生需要什么,我們就要努力為其提供什么。這就要求我們在知識與能力的設置上要有階梯性,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點及面乃至形成立體化的網(wǎng)絡。因此我先安排基礎知識學習再到人物賞析,由情景對話到寫作訓練,由對人物的感性認識到理性評價。
第一步由正定的歷史導入課題,然后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接著講完四種閱讀方法之后,完成基礎知識的講授并以課件形式歸納知識點,從而落實教學目標。然后由學生點評人物形象,完成第二目標。最后進行語言訓練,活躍學生思維,體驗教學樂趣。其中均貫穿學生活動,體現(xiàn)教學的參與性。
說反思:
第一、雖然教學時間較短,但在比較流暢的進程中逐項落實了教學目標,既有基礎目標,又有延伸與拓展,,既有方法指導,又有師生互動。較好的實現(xiàn)了當初的設想,學生很有收獲。自己比較滿意。
第二、還有一些環(huán)節(jié)比較匆忙,不夠嚴謹。比如人物形象分析時學生答的較少,不全面,我未能及時予以補充完善。
感謝上級部門組織了這么好的活動,讓我們一線教師獲得展示自己的良好機會并拓展視野,取得進步。
謝謝大家。
10荊軻刺秦王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每次教學前有自己的事先計劃,作為教師就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制定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幫助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10荊軻刺秦王”,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10荊軻刺秦王
《戰(zhàn)國策》
一、教學目的:
1、了解本文在矛盾沖突中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法。掌握一些文言詞的詞義。
2、正確認識荊軻刺秦王的行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本文對人物性格的刻畫。
2、難點:學習評述荊軻這一歷史人物。
三、教學時數(shù):
三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語:
我們學過《戰(zhàn)國策》中的《觸龍說趙太后》、《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
齊王納諫》。
《戰(zhàn)國策》是漢代劉向編訂的,共33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
魏、韓、宋、衛(wèi)、中山十二策。它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
一些活動,記錄了各國謀臣的策略和言論。它語言流暢,寫人記事真切、生動。
讀這本書真是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風格,鋪陳偉麗,叱咤雄
豪,藝術(shù)上有很高成就,對后代文人的影響不小。
背景簡介: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統(tǒng)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當時,秦于公元前230年滅韓,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趙(滅趙是公元前222年),秦統(tǒng)一六國的大勢已定。地處趙國東北方的燕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當初,燕王為了結(jié)好于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作人質(zhì)。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為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為報“見陵”之par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諸侯之地”;或者刺殺秦王贏政,使秦“內(nèi)有大亂”,“君臣相疑”,然后聯(lián)合諸侯共同破秦。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fā)生的。荊軻刺秦王失敗之后,秦大舉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滅燕。
課文分析: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1),盡收其地,進兵北略(2)地,至燕南界。
占領(lǐng)南部邊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3)曰:“秦兵旦暮渡易水(4),則雖欲長侍(5)足下,
早晚經(jīng)常侍奉
卿:對人的尊稱。旦暮:形容時間短。
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6)。今行而無
又怎么能不用說也要請求行動空手前去沒有
微同非
信,則秦未可親也(7)。夫今樊將軍(8),秦王購之(以)金千斤,
憑信之物沒有辦法接近秦王的購取他的頭
親:親近,接近。
邑萬家(9)。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1)之地圖(于)獻秦王,秦王必
一萬戶人口的封地果真給一定
邑:聚居地。
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碧釉?“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接見就能夠有辦法來報答因為走投無路歸附
說同悅有以:有所以,有用來……的。
丹不忍以已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為了自己的私事辜負了心意另外考慮對策吧
傷:傷害,辜負。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2)矣。
同義復詞對待刻毒
之:助詞,無實義,用在主謂短語中,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3)。今聞購樊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
同族的人被殺戮和沒收(你)打算怎么辦
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
仰面朝天長長地嘆息每當想到這些到去了不過想不
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之)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
到什么計策一種辦法用(它)解除憂患并
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
怎么樣上前對它怎么辦呢秦王
之:代“可以解……之仇者”。
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4)其袖,而右手椹(5)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
好好抓住刺
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
被欺凌恥辱除掉是否想法脫下一支衣袖,左手握著
而進(6)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7)也,今乃得聞教!”
右手腕,走近一步說咬牙切齒捶胸痛恨的事如今才得到你的教
遂自刎。
誨就
太子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8)
駕車前往(事)已至此收起來裝
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好首級用匣子封閉起來
函:名作狀。
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9)之匕首,取之(以)百金,
預先尋求世上鋒利買到
徐夫人:姓徐名夫人。
使工以藥淬(1)之。乃為裝遣荊軻。
工匠準備行裝(使秦)
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之)忤視(2)。乃令秦武陽為副。
同(他)正眼看(3)作助手
忤:逆,相對。
荊軻有所待,欲與(之)俱(4),其人居遠未來,而為(之)留待。
等待一個朋友一起去住在遠處因而留下來等待
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5),疑其有改悔,
過了些時候(荊軻)還沒動身嫌他動身晚了改變初衷和后悔的念頭
遲:形作意動,以……為遲。
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
又請求他太陽已經(jīng)完全落下去了難道沒有動身的意思嗎請允許我先
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6)!
派發(fā)怒斥責不能好好回來復命的那是沒用的人
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之)俱。今太子遲
拿著不可預料停留下來的原因
之,請辭決矣(7)!”遂發(fā)。
請允許我辭別
決同訣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中這件穿上白衣戴上白帽來
衣冠:名作動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8)。高漸離(9)擊筑,荊軻和而歌,
祭過路神就要上路敲著和著節(jié)拍唱歌
祖:這里是祭名,古時出行先祭路神稱祖,亦稱“祖道”。
為變徵之聲(10),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
發(fā)出聲音送行的人流著淚小聲哭(荊軻)上前作歌唱到風聲蕭蕭
涕:淚水,名作動,哭。泣:小聲哭。
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1),
悲鳴啊徹骨寒冷這一離去啊就永遠不再回來又發(fā)出聲調(diào)激憤的
士皆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2)。
睜大眼睛頭發(fā)都豎起來頂著帽子坐始終回頭看一眼
終已:同義復詞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3),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已經(jīng)到了拿著價值千金的錢財禮物優(yōu)厚地贈送給(4)
幣:禮品。中庶子:官名。蒙嘉:人名。
第二課時
嘉為(之)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誠振怖(5)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
替(他)事先進言向確實懼怕威勢出抵抗
大王,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6)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7),而
全做秦國的大臣排在行列里象秦國的郡縣那樣貢納稅賦
內(nèi):國內(nèi)。給:供。給貢給職:交納貢賦和供職
得奉守先王之宗廟(8)。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
能侍奉守住祖先自己來陳述恭謹?shù)夭?/p>
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
在朝庭上行跪拜大禮送出去稟告希望聽憑
之(9)?!?br>
大王的吩咐之:代燕使來見一事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于)咸陽宮。
穿起上朝的禮服安排的禮儀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10)下,
捧著裝著按次序進宮殿前臺階下
奉同捧
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之)
臉色變了害怕起來對此感到奇怪回過天對秦武陽笑了笑替(他)
怪:以……為怪,意動用法。
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假借之(1),
謝罪北方邊遠地區(qū)的粗鄙人稍微原諒他些
使(之)畢使于前?!鼻赝踔^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讓(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來取來拿的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
獻給秦王全部打開于是
手持匕首椹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3)。拔劍,
刺到驚駭自己掙著站起刺扯斷(秦王)
劍長,操其室(4)。時恐急,劍堅(5),故不可立拔。
太長握住劍鞘當時(秦王)又怕又急插得緊立即拔出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6)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
繞著(事情)突然發(fā)生意料不到(大家)
還同環(huán)卒同猝
盡失其度(7)。而秦法,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8);諸郎中(9)
都失去常態(tài)按照法律侍立在的能帶一點兵器許多侍衛(wèi)
失:使……失態(tài),使動用法。尺:尺寸,極言少。
執(zhí)兵,皆陳(于)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
排列君王的命令上殿正危急來召喚殿下的
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之)擊軻,而乃以手共
侍衛(wèi)(大家)驚慌失措沒有武器來擊殺就用空手一起
無以:沒有……用來。
搏之。
同荊軻搏斗
是時,侍醫(y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10)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
這隨從醫(yī)官用自己捧著的藥袋朝荊軻擲去正在
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劍以擊荊軻,斷其左股。
怎么辦就把劍背在背上
荊軻廢(11),乃引(12)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chuàng)(13)。
殘廢了舉起受了創(chuàng)傷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1)以罵曰:“事所以
成功靠象撮箕一樣,張開兩腿坐著
箕踞:名作狀。
不成者,乃欲以生劫(2)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的原因就是活生生地劫持你得到來回報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上前頭昏眼花了好長一段時間
第三課時
課文分析:
一、本文結(jié)構(gòu):
按故事情節(jié)分為三部分。
1、準備。(1--6)
(1)、簡介背景。(1節(jié))(2)、準備“信物”。(3--4)(3)、準備武器。(5節(jié))
(4)、配備助手。(6節(jié))
2、訣別。(7--10)
(1)、怒叱太子。(7--8)(2)、易水悲歌。(9--10)
3、刺秦。(11--19)
(1)、計見秦王。(11--13)(2)、勇刺秦王。(14--18)(3)、壯志未酬。(19)
二、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對荊軻刺秦王這一事件的敘述,贊揚了荊軻機智勇敢和扶弱救困,
反抗侵伐的俠義行為,表現(xiàn)了作者反抗強暴統(tǒng)治的思想。
三、怎樣認識荊軻和荊軻刺秦王這一行動?
荊軻具有義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測之秦是極其危
險的事,但還是毅然前往,直至事敗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罵”。荊軻刺秦王
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國的危亡,荊軻也是為報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
的。荊軻之所以值得肯定,并不在于為太子丹報私怨,而在于他站在斗爭的最前
列反對秦國對山東六國的進攻和挽救燕國的危亡。千百年來,受壓迫的人們之所
以敬仰荊軻,也正是基于他那種同情弱小和反抗強暴的義俠精神。當然這當中也
流露出“士為知己者死”的因素這既是荊軻本身的局限,也是作者的局限。從荊
軻刺秦王的做法來看,這種個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企圖憑借個人的拼殺來
改變歷史的進程更是不可能的,這些都反映了歷史的和階級的局限。
四、表現(xiàn)方法上的主要特點:
1、善于寫人物的對話和神態(tài)。
荊軻和樊於期的對話,荊軻先用話挑起樊於期對秦的仇恨,再問樊於期對這樣的深仇大恨怎么辦,然后針對“顧計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試探地提出了既能為樊於期報仇,又能保全燕國的計劃,一層進一層,結(jié)果是樊於期慷慨陳辭,毅然自刎。
見秦王時“秦武陽色變振恐”,“荊軻顧笑武陽”而向秦王作了解釋,在千鈞一發(fā)之際,鎮(zhèn)靜的神態(tài)和得體的言辭消彌了危機。這些對話,既表明了事態(tài)的逐步發(fā)展,也描寫了荊軻的精細、沉著,在緊要關(guān)頭不慌不忙,隨機應變。
2、善于通過對比突出人物性格。
以太子丹的急躁粗疏,頭腦簡單跟荊軻遇事審慎,三思而行對比,以突出荊軻的深沉多謀。又如寫武陽在緊急關(guān)頭神態(tài)失常,同荊軻的鎮(zhèn)定自若對比,突出了荊軻的機智勇敢。
3、善于寫一瞬間同時發(fā)生的各種現(xiàn)象,交織起來就創(chuàng)造出一個悲壯感人的場面。
如“易水送別”的“白衣冠”、“擊筑”、“和而歌”、“士皆垂淚涕泣”“士皆目,發(fā)盡上指冠”各種現(xiàn)象綜合成一個充滿悲壯氣氛的場面,有極為強烈的感人力量。這是刺秦前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一個高潮,也是這篇文章感人肺腑,千古傳誦的閃光章節(jié)。在這一情節(jié)中,荊軻的內(nèi)心世界得到了比較充分的展現(xiàn)。面對渾身著素的送行的人們和風寒水冷的自然環(huán)境,荊軻用慷慨悲歌來表達自己對于高漸離等知己者生離死別的悲涼心情,抒發(fā)自己視死如歸的壯烈情懷。荊軻在太子丹對他缺乏足夠的了解、信任和尊重的情況下仍然決心履行自己的諾言,這更增添了故事的悲劇色彩,這一情節(jié)也暗示了整個事件的悲劇性結(jié)局。荊軻的歌聲由凄切悲涼轉(zhuǎn)為慷慨激昂,送行的人們也由感動、惜別轉(zhuǎn)為激憤、激勵。就在這激動人心的壯烈場面中,荊軻義無反顧地踏上了獻身刺秦的征途?!熬蛙嚩?,終已不顧”,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躍然紙上。
又如,刺秦王時,荊軻的動作,秦王驚起拔劍不出,環(huán)柱而逃的狼狽相,群臣的驚愕,侍醫(yī)的擲藥囊,左右呼“王負劍”,一直到荊軻“身被八創(chuàng)”,“箕踞以罵”。在極短的時間里,寫了秦王殿庭上下的情狀,寫動作、寫表情、寫高呼、寫怒罵,組織成一個驚心動魄的壯烈場面。
作業(yè):
[思考和練習]第一題、第二題。
《荊軻刺秦王》課堂實錄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會提前最好準備,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的任務之一。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幫助教師在教學期間更好的掌握節(jié)奏。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教案要怎樣寫呢?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荊軻刺秦王》課堂實錄,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課型:講讀課
教學目標:1、過程與方法:了解課文背景,借助工具書,對照注釋,初讀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性格
2、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詞、句解釋
從人物的對話、動作、神態(tài)描寫,分析主要人物
3、情感與態(tài)度:如何看待荊軻刺秦王這一事件
重點難點:1、重點:分析人物形象,從對話、動作、神態(tài)的角度入手
2、難點:如何看待荊軻刺秦王這一事件
教學方法:朗讀法、提問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型:講讀課
教學目標:1、了解課文背景,復習《戰(zhàn)國策》相關(guān)內(nèi)容
2、借助注釋、工具書理解課文
重點難點:理解課文,掌握文章的敘事線索
教學方法:分組討論法、提問法、啟發(fā)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來上新課《荊軻刺秦王》,關(guān)于荊軻,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北宋蘇詢稱其“始速禍焉”,朱熹認為他“匹夫之勇,其事無足言。”但司馬遷卻為他立傳,并在《史記》結(jié)尾評價其“名垂后世”。還有其他人,如陶潛,稱其“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為什么前人對他會做出這種評價。相信我們學了這篇課文,也會對荊軻有更深入的了解。
師:同學們已經(jīng)做過預習工作了,那該文選自哪里?
生:《戰(zhàn)國策》
師:好,關(guān)于《戰(zhàn)國策》,同學們收集到哪些資料呢?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戰(zhàn)國策》是戰(zhàn)國末年和秦漢間編輯的一部重要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經(jīng)劉向整理,定名為《戰(zhàn)國策》,全書共33篇,其內(nèi)容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期各國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進行謀議論辯時的政治主張和縱橫捭闔,爾虞我詐的故事,也記述了一些義士豪俠不畏強暴、勇于斗爭的行為。
師:這里,我補充一下,從文學的角度上看,《戰(zhàn)國策》長于議論和敘事,文筆流暢,生動活潑,在我國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師:對于本文的背景,同學們結(jié)合學過的歷史知識,來談一談?
生:戰(zhàn)國末期,秦統(tǒng)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秦滅韓,又破趙,統(tǒng)一的大勢已定。地處趙國東北方的燕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當初,燕王為了結(jié)好于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做人質(zhì),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逃回燕國,為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報見陵之仇,太子丹想行刺秦王。為此,他找來了荊軻,精心侍奉。
師:很好,同學們預習的都很充分!
二、研讀課文
師:現(xiàn)在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借助工具書,對照注釋,初讀課文,要求劃出疑難詞句。
生:(安靜看書)
師:現(xiàn)在我們分成兩組,由一組同學提問,另一組同學回答,共同來解決大家不理解的問題。
生:“蠻夷”是什么意思?
生:古代少數(shù)民族。
生:窮困是貧窮嗎?
生:窮,走投無路,猶如“追窮寇”之窮。古代缺少衣物錢財一般叫貧。不得志,無出路叫窮,困,困窘。
生:……….
師:大家通過一問一答,互相解決了問題。相信大家對文章有了很好的了解。那現(xiàn)在請兩個同學用自己的語言來復述一下課文。
生:(復述)
師:結(jié)合同學的復述,我們可以把文章歸納為:秦國破趙——燕國危難——刺秦準備——易水訣別——秦廷行刺——行刺失敗
三、課堂小結(jié)并布置作業(yè)
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文章的背景,相關(guān)的知識,并理清了文章線索,請同學們課后思考一下練習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分析主要人物,從人物的對話、動作、神態(tài)入手
3、如何看待荊軻刺秦這一事件
重點難點:分析人物形象,如何看待荊軻刺秦王
教學方法:朗讀法、提問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來上《荊軻刺秦王》這篇課文。上節(jié)課,我們借助工具書及注釋,了解并理清了全文的線索,那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來復述一下文章的內(nèi)容。
師:現(xiàn)在,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畫面:樊荊會面,這個畫面在文中的哪里可以找得到?
生:第三段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樊與荊各自所處的地位,揣度一下,我請同學來扮演一下角色朗讀,進行人物對話。
師: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荊軻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樊呢?(荊軻:講究策略、推心置腹、以誠感人)(樊:不失為一個英雄,深明大義)
師:在這個畫面中,作者是通過什么方法來刻畫人物形象的?
生:對話
師;好,分析完第一個畫面,現(xiàn)在我們該做什么呢?
生:分析第二個畫面
師:對,那它出現(xiàn)在文中的哪里呢?同學們把它找出來,默讀一下之后,我請同學來朗讀一下,其他同學把眼睛閉上,想像一下。
生:朗讀
師:同學們聽完后,腦中閃過什么畫面?有什么感覺?
生:悲壯,仿佛看到一群白衣士子,臨江站立,一片凄涼,個個神情嚴肅。
師:很好,那請問同學們,這段話的感情基調(diào)一直沒變嗎?結(jié)合課后練習二思考一下。
生:有變,由凄涼到悲壯,在這里音樂起了很大作用。
師:不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你們覺得荊軻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文中是如何來刻畫的?
生:作者采用對話的方法刻畫了一個悲壯的人物。
師:很好,“風蕭…….還!”在這一悲壯的氛圍下,我們的主人公來到了秦國,進行了行刺活動,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秦廷行刺的部分找出來。
師:請同學們朗讀并思考,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畫面?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效果?
生:波瀾起伏,驚心動魄。主要是一系列動作的描寫。
師:作者很厲害,他通過對一系列動作的描寫,為我們刻畫了一個驚心動魄,一波三折的畫面,那同學們從這一描寫中又看出了荊軻、秦王什么樣的形象?
生:荊軻:有勇有謀
秦王:極盡丑態(tài)
師:從以上三個畫面中,我們對主人公荊軻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那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找,還有沒有哪個地方涉及到?
生:與太子丹的比較,還有獻圖時表現(xiàn)出來的機智。
師:既然荊軻是這樣的一個有勇有謀之人,那為什么行刺行刺會失???(這可以引導學生從主客觀兩方面來分析)
師:我們又該如何來看待荊軻刺秦王這一行為?(引導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看待)
生:發(fā)表觀點
課堂小結(jié)并布置作業(yè):本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各人物的性格特點,特別是荊軻這一形象,相信同學們對他存在很多看法,那下面布置個作業(yè):你是如何看待荊軻刺秦王這一行為,寫成書面作業(yè)。
板書設計:荊軻刺秦王
《戰(zhàn)國策》
第一課時;
秦國破趙——燕國危難——刺秦準備——易水訣別——秦廷行刺——行刺失敗
第二課時:
荊軻刺秦王
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不打無準備之仗,會提前做好準備,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在上課時充分理解所教內(nèi)容,幫助高中教師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怎么才能讓高中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荊軻刺秦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荊軻刺秦王》教案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文言句式等。
2. 了解《戰(zhàn)國策》及相關(guān)知識,把握古代記敘散文的特點。
3. 理解分析荊軻、太子丹、秦武陽等人物形象。
4. 掌握古代記敘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介紹相關(guān)歷史背景,讓學生在歷史大背景中觀照荊軻刺秦王的故事。
2. 引導學生提要勾玄地閱讀課文,學會抓住關(guān)鍵詞語,概述文章的敘事脈絡,做到綱張目舉,提高其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3. 設計思考題,引導學生深入領(lǐng)會古代散文簡潔、精煉、細節(jié)傳神的語言魅力和敘事藝術(sh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目標
1. 理解領(lǐng)會荊軻不畏強暴、不避艱險、舍生忘死、扶弱濟困的英雄精神。
2. 引導學生領(lǐng)略英雄的才華與品德,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
1. 分析重點人物形象。
2. 積累重要文言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
1. 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 領(lǐng)會古代記敘散文的語言魅力和敘事藝術(shù)。
教師準備
1. 搜集荊軻刺秦王的相關(guān)信息。
2. 準備相關(guān)圖片,展示給學生以形成直觀印象。
3. 指導學生充分預習,預先整理重要文言知識,了解文章大意。
學生準備
1. 課前充分預習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氣勢,思考人物形象并圈點出難理解的 詞句。
2.嘗試概述故事情節(jié)。
教學過程(2課時)
明確教學要點
1. 讀準字音,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2. 品賞精彩片段,分析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在諸多風流人物之中,有一位僅有短短兩句吟唱,而這兩句卻成為千古絕唱,這就是荊軻的《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詩中透露出無限的悲涼和對人生的留戀,但荊軻仍然一無反顧,“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許多英雄就這樣永遠地走入歷史深處。今天,讓我們在前人的記述中再來探尋英雄的足跡,傾聽歷史的回音。(板書課題)
二、《戰(zhàn)國策》簡介
多媒體展示,學生齊聲朗讀
《戰(zhàn)國策》又稱《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編著,全書共三十三篇,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 和社會面貌,著重記載了謀臣的策略和言論。這部書記事寫人十分生動,既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三、背景簡介
多媒體展示,教師簡述
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統(tǒng)一中國之前的六年。
當時,秦于公元前230年滅韓,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趙(滅趙是公元前222年),秦統(tǒng)一六國的大勢已定。
當初,燕王為了結(jié)好于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作人質(zhì)。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為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為報“見 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殺秦王贏政,使秦“內(nèi)有大亂”,“君臣相疑”,然后聯(lián)合諸侯共同破秦。
荊軻刺秦王失敗之后,秦大舉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滅燕。
四、掃清閱讀障礙
1. 讀準字音(多媒體展示,師生齊讀)
淬(cuì) 忤(wǔ) 徵(zhǐ) 陛(bì) 卒(cù) 提(dǐ) 創(chuàng)(chuāng) 揕(zhèn) 拊(fǔ) 髓 (suǐ)
樊於 (wū)期 箕踞(jījù) 亢(kàng ) 夏無且(jū)
2. 疏通疑難語句(多媒體展示,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疑難語句由學生預習得來)
①秦王必說見臣:
說,同“悅”。說見:高興地接見
②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窮:走投無路,猶如“追窮寇”之“窮”。古代缺少衣物錢財一般叫貧,不得志、無出路叫窮。 困,困窘。樊將軍“父母宗族,皆為戮沒”,“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可見“窮困”。 私:自己的(事情)。 意:情意。
全句意為。樊將軍因為走投無路來投奔我,我不忍心因為自己的事情而傷害了長者的心意
③乃今得聞教:
乃,語氣副詞,表轉(zhuǎn)折。教:指教。全句意為:而今才聽到(您的)指教。
④函封之:
函,盒子。這里名詞作狀語,表示“用盒子封”。全句意為,用盒子把它(樊於期,之首)封起來。
⑤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現(xiàn)在(是)拿著一把匕首進入兇險難測的強暴的秦國,我之所以停留,是因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一同去。
⑥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
愿意全國上下做秦國的臣民,(燕王)排在諸侯的行列,供應、貢獻、賦稅和郡縣一樣,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廟。給(jǐ),供應,供給。職:貢賦,賦稅。
⑦北之人:北方邊遠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人。
蠻夷:古代泛指少數(shù)民族。
鄙:邊疆,邊遠的地區(qū)。
五、復述故事情節(jié),把握課文結(jié)構(gòu)
1 . 指名學生復述
2. 快 速梳理情節(jié)(多媒體展示)
序幕 狼煙四起
開端 義士請纓
發(fā)展 求取信物 易水訣別
高潮 廷刺秦王
結(jié)局 壯士殞命
尾聲 秦王目眩
六、精彩語段賞析
1. 師生共同確定精彩情節(jié)
板書:求取信物 易水送別 廷刺秦王
2. 感受精彩情節(jié),學生朗讀精彩片段
求取信物 分角色朗讀
易水送別 全體朗誦
廷刺秦王 單人朗誦
3. 分組討論:
(1)分三組,分別討論三個精彩片段。
(2)討論內(nèi)容,精彩從何而來。任選一個角度,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提示:或人物性格 或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 或?qū)懽骷记?或其他
三組分別派代表發(fā)言,教師點撥
求取信物
荊軻與樊於期的對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推心置腹,表現(xiàn) 出深謀遠慮、心機綿密的個性。
易水送別
場面 描寫
1 抓住特點 白衣冠
2 突出重點 荊軻
3 顧及全面 其他人物
4 結(jié)合寫景 風蕭蕭兮易水寒
烘托一種慷慨悲壯的氣氛,渲染凄涼悲愴的氛圍和同仇敵愾的氣勢。
如, 白衣冠 世皆垂淚涕泣 世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 風蕭蕭兮易水寒
廷刺秦王
顧笑武陽
沉著機智、鎮(zhèn)定自若
超人的膽略、非凡的 氣質(zhì)(神態(tài))
圖窮匕現(xiàn)
神勇 (動作描寫 短句)
倚柱笑罵
視死如歸 (神態(tài))
4.總結(jié)歸 納(荊軻這一人物性格及塑造人物的手法)
反面觀點僅作參考,本節(jié)課只就文本討論。
七、結(jié)束語
八、布置作業(yè)
1.整理文中重要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成語等
2.對于荊軻其人其事,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扒G軻是奴才還是英雄,應當歌頌還是應當批判”,請結(jié)合課文相關(guān)信息,聯(lián)系歷史背景,談談自己的理解。
板書:
荊 軻 刺 秦 王
精彩情節(jié) 人物性格(荊軻) 塑造手法
求取信物 深謀遠慮、胸有城府 人物對話
易水送別 赴湯蹈火、義無反顧 場面烘托
廷刺秦王 機智沉著、視死如歸 動作、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