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7《竇娥冤》教學反思。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保證教課的順利開展,作為高中教師就要好好準備好一份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幫助高中教師能夠更輕松的上課教學。關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竇娥冤》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竇娥冤》教學反思
對這樣一篇篇幅長,教學點比較多的文章,我總覺得不怎么好把握,我首先的設想就是按部就班地按傳統(tǒng)步驟進行教學,即先介紹相關元雜劇的知識,再引導學生概述情節(jié),把握戲劇沖突,分析人物形象,最后總結主題,分析寫作特色。可我覺得這樣上會把文本割裂開來了,好像屠宰一樣,把文章一塊塊切下來讓學生進行理性的技術性的分析,學生對文字的感受力、鑒賞力還是不會得到提高。
找一個怎樣的切入點來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更整體的感受與分析?我在上課前突然來了靈感:《竇娥冤》不是中國十大悲劇之一嗎?這篇文章之所以有這樣恒久的魅力,不就是在于她悲劇產(chǎn)生的震撼力嗎?所以我決定抓住一“悲”字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引導學生來感受文本,鑒賞文本。(當然在拋出問題前,我引導學生了解了“悲劇”的內涵。)果不其然,當我拋出這個問題之后,學生進入了深層的閱讀,有些學生在課本上圈圈點點,有些學生在本子上記下自己的閱讀感悟。我知道,學生與文本有了充分的對話。而緊接著學生之間的對話也讓我欣喜不已,當然,有部分學生的語言還很稚嫩,但都來自于自己個性化的理解,但有些同學的發(fā)言真讓我擊節(jié)贊賞。
文中竇娥三歲亡母,七歲離父,十七嫁人,十九亡夫。她的一生可謂是與幸福無緣,但她絲毫也不怨天尤人,她積極樂觀,她在第一折中唱到:我將這婆侍養(yǎng),我將這服孝守。本來像她這樣的女子應該要活得更平安,可她碰上了張驢兒父子這樣的流氓無賴,她與婆婆的沖突由此產(chǎn)生。而張驢兒錯把自己的父親藥死,又將矛盾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張驢兒想借此來脅迫竇娥,可剛強的竇娥卻選擇了“公了”這一形式。本來以為到了官府一切都能得以澄清,可黑暗的官府無疑讓苦命的竇娥雪上加霜,最終落得冤死獄中。主人公竇娥的性格與黑暗的現(xiàn)實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fā)生。
“一個正直善良的人被殺了,而昏庸無能的官吏與無賴的兇手卻逍遙法外,這是讓人悲嘆的原因之一。而文章最大的悲哀之處卻是當一個人有了能力,卻已無法挽回悲劇的結局。當竇天章能夠為女兒謀求幸福,能夠為女兒伸張正義時,可能見到的只是竇娥的冤魂?!?/p>
古代女子以貞潔敬孝為德,善良溫順為美。美德是這個世界上極有價值的東西,而文本中,主角竇娥便是這類女子的典型代表。她年輕守寡,恪守貞潔,敬仰婆婆,在被張驢兒逼婚后,態(tài)度堅決,不肯相從。在公堂上,為了婆婆不受罪,她含冤招供,然后血灑斷頭臺。本文寫了一個具有許多優(yōu)秀品德的女子,一步步被黑暗腐朽的社會所吞沒卻呼告無門,無能為力。我覺得這就是本文最大最具震撼人心效果的地方。
他認為,就是竇天章為還債而賣掉年幼的竇娥,蔡婆婆為報救命之恩而“賣掉”想保持貞潔的竇娥,官府因為昏庸腐朽而“賣掉”想求公正的竇娥,讓竇娥最終含冤而死。
就在這樣的對話中,學生不僅把握了人物形象,還很好地抓住戲劇的矛盾沖突,很準確地把握了文章的主題。其中還有一位同學分析“悲”時談到了竇娥的“三樁誓愿”的不可實現(xiàn)性來談,而在點評中我順勢與學生探討了作者之所以這樣構思的原因,談到了浪漫主義的手法及其作用。教學目標就在這樣一個切入點的引領下一個一個得以突破。
上完這堂課,我很有成就感,真的!
延伸閱讀
竇娥冤教學設計
竇娥冤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⑴、了解元雜劇的特點;初步了解關漢卿戲曲語言的藝術特色。
⑵、了解劇情;以第三折中《滾繡球》、《耍孩兒》等曲詞為重點,賞析戲曲語言。
⑶、鑒賞劇作的超現(xiàn)實情節(jié),把握其浪漫主義藝術特色。
⑷、分析主人公竇娥的形象,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過竇娥冤這一歷史冤案,認識元代社會黑暗和統(tǒng)治者的殘暴,認識當時階級矛盾的尖銳。
⑸、結合人教版配發(fā)的《第二課堂》“學習活動”練習,開展研究性活動。
教學重點:即目標之⑵、⑶、⑷
教學難點:
⑴、第三折的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指斥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⑵、對第三折[端正好][滾繡球][耍孩兒]等曲子的理解,對全劇情節(jié)高潮的認識。
教學方法:⑴先觀看戲曲或電影《竇娥冤》;⑵講授與研究性閱讀相結合。
學習方法:
1.課前預習,充分利用注釋和工具書,閱讀課文,掌握古白話詞語,了解劇情;
2、誦讀中可分角色朗讀、分段輪讀、自由選讀,形式不一,但要進入“角色”,讀出感情。
3.了解中國古代戲曲的一些特點,有助于理解劇情。
4.鑒賞課文語言,除重點鑒賞第三折[滾繡球]等曲子外,還可選取其他曲詞和一些說白,品味曲詞與說白的語言特色。也可結合課文,領會曲詞、說白、科介是怎樣相輔相成塑造人物形象與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了解戲曲語言個性化和動作性強的特點。
5.鑒賞課文想像、夸張的藝術手法,著重了解這種藝術手法對表現(xiàn)劇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展開討論,允許有不同認識。
教學時數(shù):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學習:
魯迅說:“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勞、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毀滅的過程,顯示出封建禮教的罪惡?!傲兄谑澜绱蟊瘎 钡闹袊诺浔瘎【贰陡]娥冤》則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竇娥被毀滅的過程。
有價值而被毀滅是令人痛苦的,那竇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毀滅呢?讓我們通過學習本文來認識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
二、作者與元雜劇介紹:
1、關于作者:
關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xiàn)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他曾在散曲《南呂一枝花#8226;不伏老》中說自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
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xiàn)實,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xiàn)實,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chuàng)作雜劇現(xiàn)僅存15部?!陡]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關于元雜?。?br>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①結構:元雜劇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構成一本,演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少數(shù)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于現(xiàn)代戲劇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于現(xiàn)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jié)和介紹人物。
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凈、丑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凈:俗稱“大花臉”,配角有副凈,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
丑: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還有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③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guī)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順序都有慣例規(guī)定。(注:課后可查閱“宮調”知識)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辟e白有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扒紫嗌?,方盡劇情之妙”。
三、速讀感知,理清思路:
課文節(jié)選的是楔子和前三折,其后情節(jié)見課文注釋①介紹。
1、請?zhí)x課文,看看課文節(jié)選中共出現(xiàn)多少曲牌?都屬什么宮調?
明確:共出現(xiàn)31個曲牌,分別屬于仙呂、南呂、正宮三個宮調。
2、請概括講述本課故事情節(jié),并重點講述第三折情節(jié)。(可由多人共同完成)
板書簡示為:
⑴、二人亮相,悲劇開始;竇父趕考,留下孤女。
⑵、婆婆索債,險些喪命;竇娥爭理,張生歹念。
⑶、驢兒下藥,誤殺己父;竇娥蒙冤,被判斬刑。
⑷、竇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四、課后自由朗讀或者分角色朗讀。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本節(jié):
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元雜劇基本知識和課文內容,這節(jié)課我們作進一步鑒賞。
二、鑒賞第三折。
㈠、女生齊讀[端正好],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詞語說明竇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男生給出答案,明確』
“沒來由”“不提防”可見竇娥無辜受冤,是蒙冤。(板書:蒙冤)“動地驚天”表明她冤屈之深。難怪竇娥臨刑前不禁要將天地生埋怨。
㈡、揣摩試讀[滾繡球],共同思考:竇娥為何埋怨天地?
1、女生讀,男生給點評。男生讀,老師點評。
2、老師范讀
3、『同桌討論問題,給個說法』
明確竇娥有感于天地:
信賴(天地)——懷疑(天地)——控訴(天地)——悲憤。
竇娥和婆婆相依為命,二十歲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守寡,苦度青春,但做個順民卻不得,真冤??!冤至極,就怨天地。(板書:怨恨)怨恨天地,實為訴說自己蒙受冤屈,控訴黑暗的世道。
㈢、面對邪惡勢力,竇娥敢于反抗,控訴天地就是大膽的抗爭,可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這冤屈?這樣做的代價可是犧牲生命啊。(板書:忍冤)
『同桌討論,給個說法』
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后街是怕怕婆婆傷心——真善良啊。
善良還體現(xiàn)在臨刑前對婆婆的叮囑上。一生讀[叨叨令]后道白最后三行,一生讀[快活三]、[鮑老兒],感受其善良——這是一個多么善良,而又多么富有犧牲精神的有價值的女子啊!
魯迅四次強調劉和珍“始終微笑著的和藹”——襯出反動政府的兇殘。
這里刻畫的竇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顯出價值,顯出冤屈之深。善美卻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憤。(板書:悲憤)
人們不由不為三歲喪母,七歲離父做童養(yǎng)媳,二十歲就守寡三年,遵守禮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揮灑同情之淚呀。
㈣、含冤的竇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發(fā)下三樁誓愿。
分角色朗讀,一男生扮監(jiān)斬官,一女生扮對白中竇娥,一女生讀三樁誓愿。
其他同學思考:三樁誓愿是如何從時間、空間、地點及監(jiān)斬官態(tài)度來寫的?
點評朗讀。
『同桌討論,填表理解』:(出示小黑板,框中內容請學生填寫)
內容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表現(xiàn)
應驗時間瞬間一段時間三年時間越來越長
應驗地點法場荒野山陽范圍越來越廣
監(jiān)斬官態(tài)度答應呵斥怒喝態(tài)度越來越強烈
(注:框內詞語作參考,留作課堂上學生填寫)
問:竇娥發(fā)三樁誓愿,要表達什么呢?
『同桌討論,給個說法』:
竇娥發(fā)三樁誓愿,是在鳴冤,讓世人知道她是被迫蒙冤、忍冤。(板書:鳴冤)同時表達出她的憤怒之情。竇娥希望感動天地,懲治邪惡。
竇娥被毀滅的過程,也是她不屈抗爭的過程。
【附示板書設計】
蒙冤時代造成竇娥悲劇
怨恨→悲憤→鳴冤(三樁誓愿)竇娥冤是時代造成
忍冤
㈤、同學們,假如我們就是導演,請閉上眼睛想象設計一下:此時眼前銀幕上會是怎樣的情景?
〖閉眼想,張口說〗
浮云遮住了紅日,寒風悲鳴在耳畔。一道寒光閃過,殷(yān)紅的熱血飛向高空,直染得丈二白練一片血紅。那紅呀,由下噴上,飛濺的鮮血布滿了銀幕。
頃刻間,大雪紛飛。雪,潔白的雪,由上而下,紛紛揚揚,飛向銀幕的每一角。
一會兒,茫茫大雪便覆蓋了法場,覆蓋了四野,也覆蓋了善良不屈的竇娥尸身。
昏暗天地間的紅和白產(chǎn)生了多么強烈的震撼人心的悲劇效果。
㈥、竇娥許下的三樁誓愿應驗了嗎?不,暫時只應驗了兩樁?,F(xiàn)實生活中這反常的情況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反常能有力地說明竇娥極其冤,可這不是封建迷信嗎?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請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來討論。
『同桌討論,給個說法』:(言之有理即可)
是迷信。從藝術上看,大膽想象、夸張,屬浪漫主義表現(xiàn)手法,讓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藝術舞臺上得以實現(xiàn)?!犊兹笘|南飛》中“化鳥”,《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化蝶”,都讓苦難中的人們悲苦的心理得到一絲慰藉(jiè)。
屠刀砍了竇娥頭,但砍不倒天理;
邪惡毀了竇娥人,但壓不住正義。
㈦、竇娥勤勞、善良、孝順、安分、剛烈,這樣一個善美有價值的女性被毀滅的原因是什么?請男生齊讀[一煞]
『同桌討論,給個說法』:
①官吏腐敗(聯(lián)系劇情:桃杌太守給告狀者下跪,“但有告狀的,便是衣食父母”,“告狀來的要金銀”,昏官后居然升官);②流氓無賴張驢兒。
在元代那個動蕩不安的社會里,官吏昏庸無能,是非不分,流氓橫行霸道,謀財害命。黑暗的社會滋生了他們,并縱容他們,他們相互勾結,構成了虐民的羅網(wǎng)。這張網(wǎng)下,人的生命沒有了保障,哪怕她是有價值的。因此,竇娥的冤獄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時代的悲劇。悲劇的時代產(chǎn)生時代的悲劇。
三、讓我們給這位善良的女性獻上一副挽聯(lián)吧:
(出示小黑板)
貞潔敬孝,哀怨,雪飛六月;
爭抗,動地,。
填空參考詞:①感天②剛烈③悲憤④亢旱三年⑤不屈⑥血濺白練
四、小結:讀《竇娥冤》見到了腐敗與昏庸,丑惡與無恥,但悲劇是那個時代的。讀《竇娥冤》,感受到有價值的東西被毀滅時的悲憤,感受悲劇給我們心靈帶來震撼。
五、課堂練習(出示小黑板)
1下列成語典故和傳說中的相關的歷史人物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①望帝啼鵑②萇弘化碧③六月飛雪④亢旱三年
A.①鄒衍②萇弘③燕惠王④東海孝婦
B.①鄒衍②莊周③燕惠王④竇娥
C.①杜宇②萇弘③鄒衍④東海孝婦
D.①杜宇②莊周③鄒衍④竇娥
2、學生快速完成人教版配發(fā)資料《第二課堂》p4-5頁“鞏固練習”中第2、3小題。
第三課時
教學步驟:
一、復習所學:
1、對竇娥臨刑前發(fā)出三樁誓愿的分析判斷不準確的一項是(C,三樁誓愿中沒有體現(xiàn)主人公身上勤勞、正直善良的性格特征。)
A.這三樁誓愿典出于《莊子》、《太平御覽》、《漢書》。
B.三樁誓愿使主人公的反抗性格達到了頂點,使全劇達到了高潮,悲劇氣氛達到了最高點。
C.它塑造了一個勤勞、正直善良而又有強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婦女形象。
D.三樁誓愿層層深入地表現(xiàn)了竇娥強烈的憤怒之情以及堅決的反抗精神。
2.齊讀《滾繡球》后,聽讀回答:
[滾繡球]①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③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作惡的享富貴又壽延。④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③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侔ィ宦涞脙蓽I漣漣。
①[滾繡球]是(2分)(A)
A詞牌B宮調C曲目D曲牌
②解釋文中加點詞(4分)
a、合:應該b、糊突:混淆C、錯勘:錯誤地判斷d、怎生:怎么
③對這節(jié)文字,分析最恰當?shù)氖牵?分)(D)
A.運用了對偶、對比、借代等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竇娥呼天喚地,希望天地為她伸冤報仇的心理。
B.運用了對偶、對比、借喻等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竇娥在有冤難訴時的悲憤感情和對神權的否定。
C.運用了對偶、對比、借喻等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竇娥在有冤難訴時的悲憤感情及對不公平世道的控訴。
D.運用對偶、對比、借代等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竇娥在有冤難訴時的悲憤感情及對黑暗統(tǒng)治的憤怒控訴。
二、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下列問題:
1.竇娥與現(xiàn)實生活有哪些矛盾沖突?這些矛盾沖突表現(xiàn)了什么?
明確:竇娥與現(xiàn)實生活的矛盾沖突有:①張驢兒自己誤把父親毒死,卻誣陷清白的竇娥;②竇娥本想依靠衙門洗清自己的冤枉,卻反而被判以死罪;③竇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著,卻怕連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擔當死罪。
矛盾沖突的第①點,反映當時社會上強欺弱、惡欺善的現(xiàn)實;第②點,反映了當時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聵,貪贓枉法;第③點,表現(xiàn)了竇娥的孝順和善良。
2.竇娥如果不怕連累婆婆,冤案還會不會發(fā)生?
明確:如果竇娥不怕連累婆婆,婆婆也會被屈打成招,到那時,殺頭的雖不是竇娥,卻會是其婆婆,仍舊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犧牲自己來救助無辜的他人,是無法阻止冤案的發(fā)生的,因為制造冤案的是當時社會上強大的黑暗勢力和官吏的貪贓枉法,腐朽昏聵。
由此,能深刻地體會出竇娥所唱的《滾繡球》這曲子對當時社會黑暗現(xiàn)實的揭露是那樣的入木三分,以及深刻地感受到竇娥對黑暗現(xiàn)實徹底失望而表現(xiàn)出來的反抗精神,是那樣的震撼心靈。
3.怎樣認識竇娥發(fā)的三樁誓愿呢?
明確:這是竇娥對現(xiàn)實徹底絕望而表現(xiàn)出來的更堅定的反抗她相信自己的冤枉得到昭雪,惡勢力得到懲辦;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作者以及百姓的一種美好愿望。而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兩樁誓愿即時應驗,是為了突出竇娥的冤,突出竇娥品格的高潔,從而增強作品對黑暗社會的批判力。
4、這三樁誓愿的順序可以顛倒嗎?為什么?
明確:不行,第一樁是希望在場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第二樁讓白雪覆蓋她純潔的軀體,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樁是要楚地抗旱三年,為的是“官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這不僅證明自己的冤屈且希望上天懲治邪惡。這三樁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強烈,層層深入,不可顛倒。
5、竇娥發(fā)三樁誓愿與對天地的指責是什么關系呢?是否矛盾呢?
明確: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斥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可見,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局限,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tǒng)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xiàn)實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竇娥的冤案。
三、比較拓展:進一步了解竇娥性格。
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話本小說《杜十娘怒沉白寶箱》的杜十娘、《祝?!分械南榱稚┘氨疚牡母]娥面對不幸時的反應:
1、劉蘭芝:明白婆婆要驅逐自己,丈夫要求也無濟于事,事情無法挽回時,她沒有坐以待斃,等著被遣,而是變被動為主動,主動“遣歸”早早起來“嚴妝”把自己打扮的美艷動人。劉蘭芝變被動為主動,表現(xiàn)了極強的自尊心、積極維護自己的人格、個性堅強的特點。
2、杜十娘:知道自己“中道見棄”她沒有流淚沒有痛不欲生,而是冷靜的可怕,先冷笑后是贊出此計者是英雄。而后很早起身挑燈梳洗。杜十娘的“修飾”是徹底絕望后,用美進行報復,進行懲罰,也是與這個罪惡世界決絕的最后宣告。
3、祥林嫂:略
4、竇娥:略
四、研究閱讀:通過人物對白,試分析關漢卿的語言藝術和戲劇效果。
明確:關漢卿根據(jù)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語言來反映現(xiàn)實,充分為劇情和人物性格服務。閱讀竇娥對婆婆的一段說白,看出竇娥那出自一個封建社會小媳婦的口里的話是那樣貼切,表現(xiàn)得是那么自然、生動。
在戲劇沖突的程度上,由急轉緩,由怯轉傷,抒情氣氛加濃,竇娥的性格更加完美??梢姼]娥對婆婆的孝順,但像這樣一個完美的善良的婦女,竟然慘遭如此的冤屈,被誣陷為殺人兇手,足見當時的統(tǒng)治是何等的腐敗,社會是何等的黑暗。這不僅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還為悲劇的產(chǎn)生蓄足了勢,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會的作用。
五、背誦幾支曲子“端正好”“滾繡球”。
第四課時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二、寫作練習與朗讀評析:
1、動筆寫(25分鐘):用600字左右的篇幅將《竇娥冤》第三折改寫為一個故事并講給同桌聽,看誰改寫的故事既精練又生動。
2、學生讀自己的作文,師生共評析(10分鐘)。
3、沒有完成寫作的,用自習時間完成,并借鑒課堂上所讀他人的作文而修改。
三、完成《第二課堂》關于本課的練習題。
竇娥冤
竇娥冤
教學目標:
⒈鑒賞性格化的人物語言,體味本色語言的特色風格。
⒉充滿濃郁生活氣息的現(xiàn)實主義與想象奇特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
⒊認識封建社會吏治腐敗的黑暗現(xiàn)實和統(tǒng)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惡。
教學時數(shù):1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解題
⒈元雜劇簡介
⒉關漢卿簡介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⒊《竇娥冤》劇情簡介
三、整體感知
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
⑴把你認為疑難的問題找出來,討論交流。
⑵課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動你?
四、討論交流
⒈討論交流疑難問題
⒉自由發(fā)言:課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動你?
示例:
(一)強烈的反抗精神
⑴指天斥地
在《滾繡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責天地鬼神不分好歹,怕硬欺軟,錯堪賢愚。竇娥對神權的大膽譴責,實質上是對封建統(tǒng)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
⑵三樁誓愿
臨刑時的三樁誓愿,尤其是第三樁誓愿,竇娥把斗爭的鋒芒直指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這是竇娥對自己蒙冤受刑的強烈憤恨和堅決抗爭是她反抗性格的頂點。這里,是全劇的高潮,也是竇娥形象塑造的最成功的一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完美的體現(xiàn)。這樣,一個勤勞、正直、善良,但又有強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年輕婦女的形象就豐滿、鮮明地站在我們面前了。
(二)淳樸善良的性格
訣別婆婆:走后街→說真相→立遺囑→勸婆婆
竇娥這善良、美好的心靈更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也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會的黑暗和現(xiàn)實的殘酷。
⒊談談關漢卿的語言風格
明確:
①曲詞,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練優(yōu)美,淺顯而見深邃。
②說白,凝練而又明白如話,聲氣口吻酷似其人。
③曲白配合相得益彰。
王國維評:“關漢卿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元人第一?!?br>
五、探究閱讀
⒈竇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為何在《滾繡球》一曲中指責天地鬼神,卻又在最后發(fā)下三大誓愿,要感天動地來顯示冤情?
明確: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斥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梢姡]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局限,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tǒng)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xiàn)實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竇娥的冤案。
⒉這三樁誓愿的順序可以顛倒嗎?為什么?
明確:不可以,理由如下:
①“血濺白練”――是希望在場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并用“萇弘化碧”“望帝啼鵑”這兩個典故說明她死得冤枉、悲凄。
②“六月飛雪”――表明她的清白,并用“六月飛霜”這個典故表現(xiàn)她的冤情深重,足以動天。
③“亢旱三年”――不僅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冤屈,而是希望上天懲治邪惡。斗爭的鋒芒直指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東海孝婦”這一典故的運用,更加強化了她的斗爭性。
這三樁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強烈,層層深入,不可顛倒。
⒊這三樁誓愿有兩樁即時應驗,還有一樁在第四折中也得到驗證?,F(xiàn)實中這本來不可能,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明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三樁誓愿均是無法實現(xiàn)的。而在作者筆下,竟然都得到驗證。正是作者浪漫主義的描寫,顯示了正義抗爭的強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愿望。這也正是本劇最成功的一處,是全劇刻畫主人公形象最著力的一筆,是作品藝術性的集中體現(xiàn),使悲劇氣氛更濃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節(jié)更生動,主題思想更深刻。既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充滿著奇異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六、主題探討
造成竇娥悲劇命運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明確:“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法制黑暗,官吏昏聵
七、課文總結
關漢卿是一位熟悉舞臺藝術的戲曲家,也是一位熟悉民間疾苦的藝術家,他用本色又當行的語言為我們塑造了一位善良、勤勞而又敢于抗爭的女性形象,深刻地揭露了時代的黑暗、社會的腐敗,并且為世界文學畫廊增添了一個永不磨滅的形象,《竇娥冤》的確不愧為元曲之首。
《竇娥冤》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教案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竇娥冤》”,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網(wǎng)友來稿)
課時3
課型教讀課
教學目標
1.了解元雜劇的有關常識。
2.理清《竇娥冤》的情節(jié)結構,弄清雜劇內容。3.理解主人公竇娥的性格特征,概括雜劇的主題。4.分析體會元雜劇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1戲的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2對[端正好][滾繡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對全劇情節(jié)高潮的認識。
3情節(jié)沖突和人物形象。
教學方法賞讀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多媒體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在我國古代,由于種種原因,許多事情的結局都讓人覺得凄涼悲慘,但人們都會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加在他們的身上,比如梁山泊與祝英臺,雖生不能在一起,但人們讓他們死后雙雙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劉蘭芝和焦仲卿雖被逼而死,但兩墳相依,兩樹相連,也是人們對他們的美好祝福吧!今天我們又將看到一個凄慘悲痛的富有浪漫氣息的古冤案——《竇娥冤》。
二.元雜劇與關漢卿:
(一)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1)題目:雜劇劇本結尾處有總括全劇情節(jié)的對句。對句末句為劇名全稱。如《竇娥冤》:“秉鑒賞=持衡廉訪法,感天動地竇娥怨”。(2)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個完整的故事,如《竇娥冤》,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如《西廂記》。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于現(xiàn)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于現(xiàn)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jié),介紹人物。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也有變例,如《西廂記》第四本就出現(xiàn)了鶯鶯、張生、紅娘輪唱的情況。《竇娥冤》屬旦本。
(3)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凈、丑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丑: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還有孛(bó)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4)宮調:樂音七聲:宮、商、角、、、羽、變宮。以宮為主的調式稱“宮”,余稱“調”,合稱“宮調”。不同宮調之聲情不同。《竇娥怨》第三折用正宮,適于表現(xiàn)“惆悵雄壯”的思想感情。
(5)套數(shù)亦稱聯(lián)套,是將同一宮調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規(guī)則連綴起來,每套必有[尾],亦稱[煞],表示全套曲子成一闋。元雜劇規(guī)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順序都有慣例規(guī)定?!陡]娥冤》用正宮,其聯(lián)套形式為[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鮑老兒][耍孩兒][二煞][一煞][煞尾]共10支曲子。
(6)曲詞劇本中的唱詞,即曲詞,是按照曲牌規(guī)定的字數(shù)、句法、平仄、韻腳填寫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規(guī)定之外,適當加入襯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須一韻到底,不能換韻?!陡]娥冤》套曲,押的是“先天”韻。
(7)賓白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
(8)科介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如“再跪科”“鼓三通、鑼三下科”。
(二)作者關漢卿
(1)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xiàn)在北京市)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與鄭光祖(《倩女離魂》)、白樸(《墻頭馬上》)、馬致遠(《漢宮秋》)一同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關漢卿的作品主要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其中《竇娥冤》被稱為世界十大悲劇之一。關漢卿一生創(chuàng)作的雜劇有六十多種,他是我國戲劇的創(chuàng)始人,數(shù)量超過了英國的戲劇家“戲劇之父”莎士比亞,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1838年《竇娥冤》就有英譯本流傳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關漢卿與達·芬奇等同列為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的戲劇語言,被稱為本色派之首。
(2)關漢卿散曲中,像《南呂一枝花·不伏老》這樣的作品,可以說是一篇極端張揚自我、追求個性自由的宣言書:攀出墻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ㄅ始t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宿柳。(梁州)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愿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撅竹,打馬藏圖;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閑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臺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樓、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老也、暫休?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會玩府游州!(尾)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鉆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癥侯,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新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上走!三、檢查預習:說出下列元雜劇中常見的口語、襯字的意義行動些、沒來由、葫蘆提、只合、則落得、無心正法、也么哥四、理清節(jié)選部分的情節(jié)結構:
啟發(fā):節(jié)選部分中,竇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課文可分為幾場?
赴法場怨天(竇娥指斥天地)見蔡婆遺囑(竇娥告別婆婆)在刑場誓愿(竇娥發(fā)下三樁誓愿)
五、布置作業(yè):1、預習:熟讀“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2、通讀節(jié)選部分,掌握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元雜劇的有關知識節(jié)選部分情節(jié)結構
二、閱讀欣賞第一場戲
1、指名朗讀開場的舞臺提示(科介)問:這段科白寫了什么內容?起到什么作用?一開幕劊子手搖旗提刀,監(jiān)斬官厲聲吆喝,再配上緩慢沉悶的鑼鼓聲,舞臺一片陰森緊張的氛圍。竇娥披枷戴鎖登場,呼天搶地的悲訴怒斥,更加重了悲劇氣氛。答:描寫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種肅殺可怕的氣氛。
2、閱讀“端正好”這支曲子:
(1)指名朗讀;說出曲子大意。問:這曲子中,竇娥主要訴說了什么?答:竇娥主要訴說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懲罰,冤屈可以動地驚天。竇娥由“屈”而“怨”,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2)詞語玩味:沒來由:這三個字更貼近竇娥的身份,雖是口頭白話,但比“莫須有”之類的文人白話更能突出竇娥的大屈大冤,“沒來由”對于竇娥是清白無辜,對于官府,實際諷刺,誣陷可以得逞,王法,還有什么尊嚴?不提防:竇娥縱然再小心再謹慎,也難以提防歹人的暗箭中傷,可見世道的險惡。動地驚天:竇娥自知在人間已沒有可以伸冤處,希冀天地能感應,還自己一個清白。弱者的無奈,反映出了人間的黑暗,“動地驚天”可說是戲文之眼,也會后面的三樁誓愿的實現(xiàn)埋下伏筆。(3)討論:有人說竇娥的“鳴冤”反映了一個弱女子的恐怖心理,你是怎樣看?竇娥的“鳴冤“不是哀婉的哭泣,起句便發(fā)起了對黑暗勢力的沖擊,有動地驚天的舞臺效果,創(chuàng)制了一種特有的氣氛——憤勝于悲,悲中透出不屈和剛烈。“頃刻間游魂先赴森羅殿”,這是竇娥在臨遭極刑前的最真實的心理活動,這種活動,不單是一個弱女子的恐怖心理,更包含著巨大的悲痛,不甘蒙冤受屈的多種情愫,讓觀眾心中更有一種復雜的傷痛心緒。3、閱讀“滾繡球”教師范讀這支曲子。問: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寫了什么內容?試理清此曲中竇娥的情緒變化過程。學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竇娥先前也是認為世間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慘的遭遇讓她不禁對天地鬼神產(chǎn)生了懷疑,而后憤怒地揭露了社會的不公,階級的對立,對天地鬼神大膽地徹底否定。但封建社會的一句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竇娥的天大冤屈,怨恨,也只能轉化一聲悲泣。即:傳統(tǒng)觀念懷疑質問揭露黑暗徹底否定一聲悲泣重點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簡析:這兩句,是作借竇娥之口,對封建社會作猛烈的抨擊、尖銳的批判,同時,也表現(xiàn)了竇娥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歷來被認為是本劇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一句臺詞。三、閱讀第二場1、指名朗讀“倘繡才”;問:竇娥為何哀告走后街?
師生活動
答:“怕則怕被我婆婆見”、“枉將他氣殺也么哥”說明她怕走后街是怕被她婆婆見到后讓婆婆傷心。2、討論:這一情節(jié)表現(xiàn)了竇娥具有哪些精神品質?對揭示主題有何作用?明確:這一情節(jié)表現(xiàn)了竇娥溫順善良的一面,使竇娥的形象更加豐滿。同時,也突出了竇娥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的黑暗,現(xiàn)實的殘酷。另外,這一情節(jié)也激起了人們對竇娥的深切同情。3、竇娥臨死前反復叮囑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樣的思想感情?(提示:這個問題可從這幾方面考慮:①這正是體現(xiàn)竇娥難以舍別婆婆,表現(xiàn)了她對婆婆的掛念;②安排婆婆做這些事,是讓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獨痛苦或生輕生之念;③可以增強悲劇氣氛;④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白發(fā)人祭奠黑發(fā)人,更加突出社會黑暗,無公道可言。)4、竇娥說自己“沒時沒運,不明不暗,負屈銜冤”,這話怎樣理解?提示:因為現(xiàn)實難合人意,她在這種是非顛倒的社會中感到無能為力,只能感嘆自己時運不濟;另一方面這樣說也可以安慰婆婆,減輕婆婆的悲傷,體現(xiàn)了她的孝順。5、學生默讀接下來的一段科介,及“快活三”“鮑老兒”,看科介和唱詞在內容上有何聯(lián)系?答:都訴說了自己的冤屈,立下了遺囑。點撥:人們稱這種在唱詞、說白中訴說同樣的內容為“曲白相生”。4、簡析藝術手法:這場戲中運用多種藝術手法:懸念:哀告走后街巧合:怕見婆婆偏偏遇見婆婆曲白相生:說白與唱詞相互補充。三、閱讀第三場戲1、竇娥的三樁誓愿分別是哪三樁?其實質分別是什么?明確:血濺白練——希望刑場上的人們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六月飛雪——希望自己的冤屈會在上天得到反應三年干旱——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申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2、用了哪些典故?典故:萇弘化碧、望帝啼鵑、六月飛雪、東海孝婦3、思考討論:這三樁誓愿之間,有何內在聯(lián)系?在全劇中地位如何?明確:這三樁誓愿,層層深入地表現(xiàn)了竇娥對自己無辜蒙冤的強烈憤怒、堅決反抗,是她反抗性格的頂點,也是全劇高潮。4、三樁誓愿的實現(xiàn)采用了什么手法?說說這種手法的藝術效果?提示:浪漫主義手法;既能證明竇娥冤情實在是真,有能增強悲劇氣氛。從觀眾來看,符合一般民眾善惡有報的心理,反映了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愿望,能引起觀眾更多的共鳴;也表現(xiàn)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四、課堂小結:前兩場戲中,竇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她溫順善良的品格。同時,也激起了人們對她命運的深切同情,對黑暗社會的憎恨。尤其是最后三樁誓愿,更是竇娥個性的最高展現(xiàn),是全劇最震撼人心的地方。五、布置作業(yè):背誦“端正好”與“滾繡球”二曲。附:板書設計
訴說冤屈赴法場懷疑質問怨(反抗精神)徹底否定揭露社會哀告走后街(懸念)(怕見蔡婆)———善良見蔡婆遇見蔡婆(巧合)悲(溫順善良)三樁誓愿實質典故血濺白練——希望刑場上的人們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萇弘化碧、望帝啼鵑)六月飛雪——希望自己的冤屈會在上天得到反應(六月飛雪)三年干旱——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申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東海孝婦)第三課時重難點提示1.竇娥是被昏聵的官吏屈判成殺人死罪的,在《滾繡球》中為何要對天地日月鬼.神進行猛烈的譴責呢?在封建社會里,人民不僅受到封建政權的壓迫,還要受到神權的嚴重束縛。按世俗的觀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間是非,主持人間公道的。封建官吏為了愚弄人民,也往往以青天自喻。受封建神權思想的嚴重影響,竇娥一直認為天地鬼神能為她主持公道;當張驢兒把謀害人命的罪名強加于其身時,她仍相信官府能主持正義,懲惡揚善。只是在黑暗而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她才逐步覺醒起來,并終于看清了衙門自古向南開,獄中無個不冤哉的社會本來面目。在《滾繡球》一曲中,她強烈抨擊天地鬼神清濁不分,是非混淆,致使善良橫遭殺戮,惡人得以橫行。她對神權的大膽懷疑與譴責,實質上也就是對封建官府、對現(xiàn)實社會的黑暗統(tǒng)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在當時的社會中,天地鬼神是被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的,但竇娥敢于怒目青天,頓斥大地,對之進行憤怒斥責。從她那似巖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激烈言辭中,我們可以看到竇娥初步而又樸素的覺醒意識和強烈的反抗精神,這也反映了當時廣大人民群眾對封建統(tǒng)治的不滿和反抗。竇娥的反抗性格中正閃爍著關漢卿思想的光輝。2.竇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為何在《滾繡球》一曲中指責天地鬼神,卻又在最后發(fā)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動地來顯示冤情?在封建社會,人民不僅在人身權利及政治經(jīng)濟上受壓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當時觀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間公道。封建官吏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況。竇娥開始也受神權思想影響,相信“青天大老爺”能主持正義,賞善罰惡。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她覺醒過來,看清了“衙門自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的社會真相。在《滾繡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責天地鬼神不分清濁,混淆是非,致使惡人橫行,良善銜冤。竇娥對神權的大膽譴責,實質上是對封建統(tǒng)治的強烈控訴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巖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憤激之詞,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覺醒意識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當時廣大人民的反抗精神。至于竇娥臨刑前的三樁誓愿,正是作家世界觀矛盾的一種反映。一方面關漢卿關心民瘦,洞察現(xiàn)實,通過竇娥指斥天地、發(fā)下三愿、愿愿應驗等情節(jié)表明自己對封建官吏的憎恨,對被壓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視封建統(tǒng)治,要求變革現(xiàn)實的時代精神。另一方面,作者畢竟是封建時代的劇作家,他盡管關心人民的疾苦,卻不能意識到人民自身的力量;他雖然憎惡封建統(tǒng)治,卻又找不到變革現(xiàn)實的出路,所以最終還是讓天地動容清官平冤來解決問題,這也反映了作家的階級局限和歷史局限。當然,上天被竇娥感動,也說明竇娥冤大恨深。3.《竇娥冤》第三折情節(jié)結構有何特點?本折戲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竇娥譴責天地鬼神,第二部分是竇娥與婆婆訣別,第三部分是竇娥發(fā)下三大奇愿。這三部分有張有弛,疏密相間,富有鮮明的藝術節(jié)奏。一開幕劊子手搖旗提刀,監(jiān)斬官厲聲吆喝,再配上緩慢沉悶的鑼鼓聲,舞臺一片陰森緊張的氛圍。竇娥披枷戴鎖登場,呼天搶地的悲訴怒斥,更加重了悲劇氣氛。眼看竇娥就要成為刀下之鬼,觀眾的心繃得緊緊的。然后作者卻宕開一筆,轉人第二部分婆媳訣別。竇娥哀怨低回的身世之嘆與第一部分高亢激昂的斗爭精神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示了她內心世界的另一面,催人淚下,感人至深。劇情發(fā)展明顯有一頓,形成一張一弛的戲劇波瀾。這一“弛”為下一“張”蓄勢,從而轉入全劇的高潮,真是跌宕多姿,匠心獨運,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4.竇娥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亢旱的音愿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竇娥的三樁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強烈。她發(fā)下三愿,為的是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感動蒼天,讓人們知道“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這充分揭露了當時社會官吏昏憒、吏制腐敗、人民蒙受奇冤呼告無門的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爭精神。這樣安排情節(jié)也是關漢卿社會政治觀點和美學理想的形象體現(xiàn)。他運用浪漫主義手法,通過奇特的構思,借助想象,讓天地震驚,人神共怒,雖然違背常理,卻又合乎人情,有力地表現(xiàn)了廣大人民要求伸張正義、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5.在押赴刑場的路上,竇娥要求劊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這一細節(jié)刻畫對塑造竇娥形象有什么作用?縱觀全劇,作家在刻畫竇娥反抗性格的同時,也注意逐一展現(xiàn)人物性格中溫順善良的一側面:大堂之上,酷刑之下,為使婆婆免遭毒打,她甘愿犧牲自己,屈招了藥殺公公的死罪;這折戲中寫她赴刑場時,求劊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的細節(jié),可見其性格的善良——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還是如何不使年邁孤寂的婆婆傷心,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劇作家越是刻畫她的善良,也就越發(fā)顯出其冤屈,她的抗爭與反抗也就越發(fā)令人同情。試想一個乎時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斷為殺人的兇手,可見當時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個素來性格溫順的女子最終也作出了如此強烈的反抗,可見當時的社會對勞動人民,特別是勞動婦女的壓迫是何等的深重。困此,這一細節(jié)的描寫不僅使竇娥這個形象更其豐滿動人,也使劇作對封建社會的批判更為有力和深刻。6.劇作家為什么要在這折戲的結尾安排“三大奇愿”這樣的情節(jié)呢?竇娥臨刑時發(fā)下三樁奇愿,從內容上看,,一愿比一愿深刻而強烈。這不僅要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而且要感天動地,讓人們都知道“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每有口難言”。這三愿充分揭露了當時社會官吏昏聵,法制腐敗,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無門的真實情況。它著力表現(xiàn)主人公與社會惡勢力“爭到頭,競到底”的至死不屈的斗爭精神,這種精神甚至產(chǎn)生了超乎自然之上的感動天地的力量。三樁奇愿也是作家社會、政治觀點和美好理想的形象體現(xiàn)。作者運用浪漫主義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通過奇特的構思,借助于想象,借助于天地震驚、人神共怒的藝術處理,使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發(fā)生乃至實現(xiàn)的事在藝術舞臺上發(fā)生并得以應驗。這樣的安排和處理,雖違背事物的常見原理,卻又合乎人情,從而有力地體現(xiàn)了廣大人民伸張人間正義,殺卻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良好意志與愿望。
《竇娥冤》教學設計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找到學習的樂趣,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教案內容嗎?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竇娥冤》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竇娥冤》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知識目標:1、了解關漢卿和他生活的時代
2、掌握元雜劇的相關常識
能力目標:1、通過深入品讀文本,把握主人公竇娥的內心世界,并且理解作品創(chuàng)作的深層含義。
2、通過誦讀法,品味關漢卿元雜劇的語言特色
3、運用對比和分析法,理解文中典故的含義和作用
情感目標:同情竇娥的遭遇,同情她不幸的一生。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一、導入新課
(投影展示粵劇《竇娥冤》的圖片)這就是被后人高度評價為:“中國雜劇第一戲”的《竇娥冤》。王國維對其的評價是“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這部劇的作者就是元代雜劇大師——關漢卿。
看看幻燈片,醞釀情感,批文入情。
二、了解作者
1、請同學們所說你了解到的關漢卿(文化常識)
2、“我”眼中的關漢卿
多才多藝、風流倜儻、狂狷不羈,傲然獨立?!拔沂莻€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shù)囊涣c~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鉆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予我這幾般兒的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幽冥,天??!那其間纏不向煙花路兒上走?!?p>關漢卿是個飽學之士,從他的作品中一再的提及易、詩、書,春秋、周禮、禮記、四書等經(jīng)書并加以詮釋可知。而其戲劇作品的主角又多取材自歷史人物與事跡,亦可知他對歷史典故是熟悉的。飽讀詩書的關漢卿一生卻沒有走上仕途的道路,這是為什么呢?他的狂放不羈又是怎樣形成的呢?這還要從他生活的時代說起。關漢卿生活在蒙古貴族統(tǒng)治下的元代社會,尚武輕文,等級森嚴。民族分四等,漢人、南人被壓在最底層;職業(yè)分十級,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y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之說。在元朝之前,讀書人可以通過科舉考試來走上自己的仕途之路,所以那時的讀書人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傻搅嗽⑷∠丝婆e考試,這樣讀書人沒有途徑來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作為沉淪于娼、丐之間的漢族文人,關漢卿一生漂泊,窮愁潦倒。
為了自己的生存,同時又可以有一個展現(xiàn)自己的方式,所以許多的讀書人結交了當時同樣地位低下的戲劇人,開始寫劇本。甚至還親自到排練現(xiàn)場做導演,粉墨登場做演員。他和當時的演員珠簾秀等關系很好,還創(chuàng)立過“戲曲協(xié)會”,這個成就在文人中間算是“成功人士”因為很多文人還靠寫字作畫來乞討生活。他不向命運屈服,考自己的聰明才智在戲劇的舞臺上畫上了輝煌的一筆。
號已齋(一作一齋)約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時,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xiàn)存18部。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拜月亭》、《單刀會》等,是他的代表作。后人列為元曲四大家之首。(另三位元曲大家及代表作品馬致遠《漢宮秋》——悲劇、白樸《墻頭馬上》——愛情劇、鄭光祖《倩女離魂》——愛情?。?p>三、雜劇知識
師:關漢卿的代表作品《竇娥冤》可以堪稱是元雜劇的典范,全劇由“四折一楔子”構成。四折的內容分別構成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
“折”既是一個音樂單元,又是一個情節(jié)段落、敘事單元。一折戲,由同韻同宮調的一套曲子組成,而一部雜劇的四大套曲又與情節(jié)發(fā)展的“起、承、轉、合”相呼應。
“楔子”則是四折正戲之外的過場戲,主要起聯(lián)系劇情的作用,其位置靈活,并不一定置于劇首。元雜劇采用角色化的敘事話語形式。
“角色”是表征性別、年齡、職業(yè)以及善惡、美丑、忠奸、賢愚等特點的人物類型,演員既代表某個“人物”,又代表某類“角色”。如男女主角分別稱為“正末”與“正旦”,一般都是正面人物。對人物的“角色”定位包含著作家對人生、人性的褒貶評判。凈:俗稱“大花臉”,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異之處者如粗暴勇猛的人物。丑:俗稱“小花臉”。多扮次要角色。此外,還有“卜兒”(老婦人。卜是“娘”的簡寫)、孛老(老頭兒)、孤(官員)、徠兒(小廝)、細酸(讀書人)、邦老(盜匪)等、潔郎(和尚)等角色。
元雜劇采用一人主唱的表演方式,一折戲的一套曲子由正旦或正末獨唱,其他角色只說不唱。由正旦主唱的戲叫“旦本”,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這種一人主唱的形式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
學生依據(jù)發(fā)的材料進行比照,了解相應的名詞。并做好筆記。
四、理清情節(jié)
師:本劇就是“旦本”由女主角——竇娥主唱的。下面請同學回顧一下楔子和前三折的故事情節(jié)。
楔子:人物——蔡婆婆、竇天章、端云
蔡婆婆和8歲的兒子相依為命,家里比較有錢,職業(yè)是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婆婆。窮酸書生竇天章因為進京趕考所以兩年前借了蔡婆婆的錢,連本代利40兩因子沒有能力償還。所以就決定將自己的女兒端云賣給蔡婆婆抵債。端云3歲死了母親,生的漂亮、性情善良,很討蔡婆婆喜歡。于是將端云收養(yǎng),將來做自己的兒媳婦。并且給他改名叫作竇娥。還額外給了竇天章10兩因子作為應考用的盤纏。竇天章很是感激。
第一折:人物——蔡婆婆、竇娥、張驢兒父子、賽盧醫(yī)(元劇中對庸醫(yī)及賣藥人的諷刺性的通稱。春秋時名醫(yī)扁鵲是盧國人,故有“盧醫(yī)”、“盧扁”之稱,此處“賽”是反語。)
蔡婆婆去問賽討債,賽無力償還就想出了一個殺人滅口的主義。正巧被張驢兒父子撞見,蔡婆婆才幸免遇難。賽醫(yī)害怕再生事端,于是放棄了行醫(yī)到農(nóng)村賣老鼠藥去了。蔡婆婆十分感激,并且在無意中說出了自己家的情況。張驢兒父子遂生歹念——威逼蔡婆婆和竇娥與他們父子倆成親,如果不答應就勒死蔡婆婆。無奈之下蔡婆婆將他父子二人帶入家中,和竇娥說明緣由后并沒有得到竇娥的同情,反而被竇娥罵了一頓。張驢兒得妻心切,于是想要通過毒死蔡婆婆獨占竇娥。于是到了賽盧醫(yī)那里買來了毒藥。一開始賽盧醫(yī)不肯給,后來被張驢兒威脅說如果不給就將他預謀害蔡婆婆的事情揭穿。有一天,蔡婆婆想喝羊腸湯,張驢兒見機會來了,待竇娥熬好后將毒藥放入其中。美成想蔡婆婆聞到味道說很惡心,就讓與張驢兒的父親吃掉了。張驢兒惡人先告狀將竇娥告上衙門,審案的官人不辨是非,收了張驢兒的錢財就匆忙判案。結果一樁冤案誕生了。
第三折:人物——竇娥、蔡婆婆、監(jiān)斬官、劊子手等
同學看課文提示對于前三折的概述。
五、深入文本
(第一場)
1、師:四折的內容分別構成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課文節(jié)選的是劇本第三折,寫竇娥被押赴刑場遭殺害的悲慘情景,是全劇矛盾沖突的高潮。這一部分又是由幾個場面組成的呢?
2、下面請五位同學分角色朗讀第一個場面——押赴刑場,體會一下戲曲是如何展現(xiàn)激烈的矛盾沖突的。(分竇娥、監(jiān)斬官、劊子手、蔡婆婆、舞臺說明及科介)
3、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正宮·端正好】、【滾繡球】這兩段,體會竇娥講了幾層意思?
“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游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p>“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元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p>4、字詞疏通:(串講)
動地驚天(“動”、“驚”使動用法)
朝暮(名作狀從早到晚)
合:應該(“粉蝶如知合斷魂”、“文章合為事而著”)
順水推船:比喻順應情勢說話行事。這里指“天地”和人間的丑惡官吏一樣也是怕硬欺軟,顛倒黑白。
師:竇娥認為人的命運不由自己掌握,體現(xiàn)的是對鬼神的信賴、信仰。但是現(xiàn)實卻是“好人不長命,禍害造千年”,天地怎么也會這樣黑白顛倒呢?這是竇娥對天地鬼神產(chǎn)生了懷疑。(竇娥對天地是由信仰——懷疑——痛斥)
押赴刑場——婆媳訣別——三樁誓愿
同學分角色朗讀,其它同學對照課文認真研讀。
一層:竇娥主要訴說了自己莫名其妙受到了懲罰,冤屈可以動地驚天。
二層:竇娥痛斥“主宰人間命運”“主持公正”的天地沒有原則,顛倒黑白。
(第二場)
1、師:如果說第一部分兩曲如急風驟雨般酣暢淋漓的話,那么到了第二部分,主人公的情感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第二部分,從中找出能夠體現(xiàn)竇娥性格特征的語句。
2、提問:讀【快活三】、【鮑老兒】思考為什么竇娥一再重復死了之后要給她燒紙錢、吃涼漿呢?
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念竇娥身首不完全,念竇娥從前已往干家緣;婆婆也,你只看竇娥少爺無娘面。
“念竇娥服侍婆婆這幾年,遇時節(jié)將碗涼漿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紙錢,只當把你亡化的孩兒薦?!?p>明確:這也可以看作是安慰婆婆的遺囑。竇娥生前心系他人,死后也沒有奢望,心靈是多么的美好。激起了人們對她的深切同情。
“我怕連累婆婆,屈招了藥死公公,今日赴法場典刑”,表現(xiàn)了竇娥對婆婆的孝順。
“怕則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見”表現(xiàn)了竇娥的善良。
(第三場)
1、提問:竇娥在臨刑前發(fā)出了哪三樁誓愿?善良的竇娥為什么要發(fā)這樣的無頭誓愿呢?
師:“血濺白練”:古人是非常重視“血”的。血緣關系,血統(tǒng)等詞語的產(chǎn)生,民族間禁止通婚等保持血統(tǒng)純潔的方式都可以證明“血”在古人心中的地位。竇娥認為這個世界無比黑暗,她不想讓自己最圣潔的血被塵世的土地污染?!耙活I凈席”的“凈”,“等我竇娥站立”的“站立”,“又要丈二白練”的“白”。鮮血都濺灑在白練上,表明竇娥的純潔無暇,活著的時候沒人給自己做主,死了要清清白白、干干凈凈。正所謂非常之冤必有異象,竇娥讓人們由這些異象而明白自己是冤枉的。
“六月飛雪”:“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滾似綿,免著我尸骸現(xiàn)”,我竇娥遭受的沖天的冤屈,定會感動得上天滾出雪花,用這雪花掩蓋了我的尸首”。在這里作者用了一個詞“滾”,讓我們分明感受到,那雪花冰花分明就是老天因竇娥之冤而感動的流淚,以飛雪的形式顯現(xiàn)出來,飛雪葬身,證明自己的清白和死亦高潔的高尚品質。因此我們說六月飛雪,天無言而以行示之,非常之冤必有天象。
“亢旱三年”天子無道,上天罰之。是訴諸朝廷和天子,希望其察民情而糾惡官,使百姓不受冤枉。竇娥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伸張,而且希望上天能懲罰朝廷和天子,其斗爭的鋒芒直指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貪官污吏。
2、提問:在第一場中竇娥對天地進行了無情的控訴和指斥,而到了三樁誓愿這兒,竇娥又寄希望于天地。這前后兩種形象是否矛盾呢?(討論)
師:中國古人相信,“天”具有賞善罰惡的品格,因而也是公正無私的。(皇帝被奉為天子,正是為了突出君權神授,強調君主是秉承天的意志統(tǒng)御天下。就連農(nóng)民起義也常偽造一部天書,打著“替天行道”的旗幟,以證明揭竿造反天然合理。)另外,天人雖然合一,但是,“天”又是超越于“人”的,它能夠主宰“人”。所以人們如果有什么怨氣都會“哭天搶地”。(《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里說得很透徹:“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從人的自然性角度來說,當遇到突如其來的巨大苦難時,總是本能地、不由自主地呼喚天地、父母。)一旦有需求最終只能乞求上天幫助自己實現(xiàn)愿望。然而一旦人間出現(xiàn)不公,出現(xiàn)冤獄,則可祈求上天以消除不公,平反冤獄。如果冤屈不獲平反,就會對“天”便生疑問。這種對“天”的既信且疑、既敬又畏的態(tài)度使主人公竇娥的世界觀產(chǎn)生了矛盾。
“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這三個誓愿。
第一樁希望刑場上的人們立刻了解她的冤情。第二樁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夠感動天上。第三樁希望上天能懲治邪惡
從情感上說,三樁誓愿的提出與斷然否定天地的公正性也不矛盾,痛罵天地鬼神表達的是對污濁社會的憤慨,要求天地做出反常的氣象是向現(xiàn)實世界提出警示,兩者都是為了警醒世人,討還公道。
六、品味語言
提問:歷來評論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關漢卿戲曲語言的特色,即語言通俗自然、樸實生動,你能找出最有特色的語句嗎?
師:課文中的曲詞,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煉優(yōu)美,淺顯而見深邃。這和關漢卿深入百姓當中,積累民眾中的俚語、俗語是分不開的。并且這些語言符合劇中人物的身份和個性,能為展開劇情和刻畫人物性格服務。
另外課文中的曲、白配合得也很好。如三樁誓愿的場景,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講出“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若竇娥委實冤枉”、“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三次用“曲”強化感情,曲白相生,語言樸素而富于感情,把竇娥為其冤屈而抗爭的精神表達得深切感人。
例如[快活三]、[鮑老兒]二曲,連用四個“念竇娥”,一寫無辜獲罪,二寫身首異處,三寫身世孤苦,四寫婆媳情深,,刻畫出竇娥與婆婆死別的悲痛心情;
七、巧妙用典
師:典故,顧名恩義,就是典籍中的故事。運用經(jīng)過壓縮成一個詞的故事,以表達作者某種意圖、某種思想或某種感情的手法,就叫“用典”。《竇娥冤》中運用了不少典故,單是課文節(jié)選部分即有“萇弘化碧”、“望帝啼鵑”、“六月飛霜”、“東海孝婦”等典故,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必須在知曉典故的實際所指的基礎上,才能求得對作者意圖和情感態(tài)度的把握,當然也可以從中體會到漢語言豐富的表現(xiàn)力。
提問:竇娥為什么會在臨刑前想到這些古代的人物?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竇娥此時怎樣的內心世界?(提示:這些典故的含義是怎樣的?典故中的人物與竇娥的遭遇有什么共性?)(學生舉例)
師:典故中的人物無論是明君還是忠臣還是賢媳,他們都是忠貞正直善良主人,卻都“沒時沒運,不明不暗,負屈銜冤”。用典,往往把意思表達得含蓄,就是“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家之塊壘”竇娥與這些人物作比是為了強調自己所蒙受冤情之深。運用這些典故是使抒情更加強烈而且不空洞。
竇娥(賢媳)、萇弘(賢臣)、望帝(賢主)一組,三者遭遇的相似處皆在賢而蒙冤;再看竇娥與鄒衍,二者遭遇的相似處皆在忠(貞)而被謗;竇娥、東海孝婦兩者的共性更為顯著,她們都是孝而被誅。他們都擁有“善”與“孝”這些本為世人所頌揚的傳統(tǒng)美德,可是,恰恰是這些美德,卻最終成了置她們于死地的“罪魁”。
八、文本拓展
1、師:這個故事的結局是怎樣的呢?第四折當中竇娥的父親竇天章16年以提刑肅政廉訪的身份出場,有一天晚上在看卷宗的時候似乎看到了竇娥的鬼影,這時房間里的燈忽明忽暗。再看看原來壓在下面的卷宗被翻到了上面。這是竇娥現(xiàn)身了,向父親訴說了自己的冤情。竇天章剛開始聽后非常氣憤,說道:“我當初將你嫁入他家,要你三從四德:三從者,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者,事公姑,敬夫主,和妯娌,睦街坊。今三從四德全無,卻犯了十惡大罪(十惡者,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與內亂。犯者罪在不赦。)又連累我的清明。后來又聽了案件的細節(jié)之后,決定還竇娥一個清白。最后,由竇娥的鬼神再次出現(xiàn),正義得到了伸張。張驢兒毒殺親爹,霸占寡婦,判處凌遲,釘上木驢,挖120刀致死(古代極刑,遲,緩慢的意思。就是一點一點挖人身上的肉,最終處死)賽盧醫(yī)不合賴錢,勒死平民;又不合修毒藥,致傷人命。永遠充軍。
2、師:雖然竇娥的冤屈最終得以平反,但是善良而堅強的竇娥就這樣無辜的被送上了刑場,這樣的結局著實讓人痛心惋惜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竇娥能幸福的生活著。這樣的心愿終于在明代人葉憲祖那兒得到實現(xiàn),葉憲祖把《竇娥冤》改編成《金鎖記》:
竇娥的丈夫并沒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趕考途中,落水黃河,被龍王招為駙馬。三年后又入京參加科舉考試,一舉狀元及第。而竇娥也在行刑時,因天降大雪,提刑官驚駭,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竇天章平反冤獄,竇娥得以昭雪獲釋,與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歡慶團圓。正是“翁做高官婿狀元,夫妻母子重相會”。
葉憲祖這樣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請討論一下:這樣改好不好?為什么?
不好,因為如此一改,雖然符合了人們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劇的戰(zhàn)斗性,而流于一般戲曲的大團圓結局的俗套。
九、結束語
師:關漢卿的《竇娥冤》帶給我們文學上的享受,2008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同樣沒有忘記這位戲劇老人。關漢卿被定為“世界文化名人”50周年、從事戲劇創(chuàng)作750周年的特殊年份,同時這一年也是我們中國舉辦奧運會的奧運年。在政協(xié)會上來自農(nóng)工民主黨的李漢秋委員建議:讓關漢卿助“人文奧運”一臂之力。應該展示以他為突出代表的元大都文化和中國戲曲文化,這將是“人文奧運”一道不可多得的亮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