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萊特教案高中
發(fā)表時間:2020-12-07《哈姆萊特》第二課時導學案。
《哈姆萊特》第二課時導學案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歸納竇娥的性格特點,認識到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分析悲劇產(chǎn)生的根源,感受《竇娥冤》悲劇的美學價值
3.概括該劇的主題
重點難點:
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手法的運用與理解
【課堂探究】
學生活動一:閱讀“比劍”的相關(guān)情節(jié),回答以下問題。
①“比劍”這個情節(jié)中包含哪些懸念?給讀者帶來什么心理感受?
②在“比劍”中雷歐提斯、霍拉旭對比劍的看法各是什么?
③說說“比劍”這一情節(jié)有幾個回合?每個回合的情節(jié)有何變化?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學生活動二:分析下面的語言體現(xiàn)的動作性。
①“你怎么說?”(哈姆萊特連續(xù)兩次擊中雷歐提斯后說)
②“陛下,現(xiàn)在我一定要擊中他了?!保ɡ讱W提斯對克勞狄斯說)
③“你怎么一點也不起勁?請你使出全身的本領(lǐng)來吧;我怕你在開我的玩笑哩?!保ü啡R特對雷歐提斯說)
學生活動三:在課文節(jié)選的這一部分里,哈姆萊特表現(xiàn)出怎樣的個性?他最終與對手同歸于盡,對于這種結(jié)局,你認為哈姆萊特能否避免?
學生活動四:如何認識雷歐提斯這個人物形象
哈姆萊特
相關(guān)推薦
《哈姆萊特》第一課時導學案
《哈姆萊特》第一課時導學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讀懂課文的字面意義和深層含義,體會課文通過尖銳的戲劇沖突、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刻畫典型人物的寫作特點。
2.用心品味課文豐富多彩而又個性化的藝術(shù)語言。
3.了解莎士比亞及其作品。
【學習重難點】
1.結(jié)合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2.通過誦讀品味人物詩化的語言
3.認識作品深刻的社會意義
4.體會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藝術(shù)特點
【學法點睛】誦讀、探究。
【知識積累】
一、莎士比亞(1564-1616):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人文主義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歐洲文學的奠基者之一。在52年的生涯中,他為世人留下了37個劇本,一卷14行詩和兩部敘事長詩。馬克思稱他是“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作品:四大悲?。骸豆防滋亍贰秺W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悲喜?。骸读_密歐與朱麗葉》
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皆大歡喜》《無事生非》
歷史?。骸逗嗬氖馈贰逗嗬迨馈贰逗嗬馈贰独聿槎馈贰独聿槿馈贰都s翰王》
傳奇劇:《冬天的故事》《暴風雨》《辛白林》
二、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chǎn)階級反封建反教會斗爭中形成的思想體系、世界觀或思想武器,也是這一時期資產(chǎn)階級進步文學的中心思想。它主張一切以人為本,反對神的權(quán)威,把人從中世紀的神學枷鎖下解放出來。宣揚個性解放,追求現(xiàn)實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對等級觀念:崇尚理性,反對蒙昧。
三、關(guān)于《哈姆萊特》:
1.《哈姆萊特》又名《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且被人引用最多的一部劇本。
2.劇情簡介:
丹麥王子哈姆萊特在德國威登堡大學求學。他是個樂觀、充滿理想的青年。但是,父王老哈姆萊特突然身亡、叔父克勞狄斯登上王位、母親改嫁新王等一連串不幸的消息,沉重地打擊了他。他對這個世界感到厭倦,更使他煩惱的是,他不清楚父親的死因。哈姆萊特回國奔喪,父親的鬼魂告訴他:自己是被弟弟克勞狄斯害死的??藙诘宜钩脟跷缢瘯r,用毒草汁滴入他的耳朵里,毒死國王。鬼魂要哈姆萊特為他報仇,但不要傷害王后,讓上天去裁決她。從此,哈姆萊特裝出狂妄怪誕、精神失常的樣子。哈姆萊特的戀人奧菲利婭把他的行為告訴了自己的父親——御前大臣波洛涅斯,御前大臣又報告了國王克勞狄斯??藙诘宜箤啡R特的“發(fā)瘋”表示懷疑,多次授命朝臣刺探虛實。哈姆萊特渴望復仇,但一直得不到機會。正在他猶豫之際,王宮里來了一班戲子,哈姆萊特乘機安排了一場戲,邀請奸王和王后一起觀看演出。這出戲講的是一件發(fā)生在維也納的謀殺案:一個公爵的近親覬覦公爵的權(quán)位和財產(chǎn),在花園里把公爵毒死,又騙取了公爵夫人的愛情。哈姆萊特發(fā)觀奸王觀看演出時臉色陰沉,坐立不安,中途離座而去。鬼魂的話已經(jīng)證實,奸王確是弒君篡位的惡棍。詭計多端的克勞狄斯為摸清哈姆萊特“演戲”的意圖,授意王后找哈姆萊特談話??墒撬峙峦鹾笈c王子有母子之情,對自己隱瞞真實情況,便派波洛涅斯躲在內(nèi)宮帷幕后面偷聽。王子要母親用鏡子照一照自己的靈魂,帷幕后面的波洛捏斯內(nèi)心恐慌,大喊救命。哈姆雷特以為這是奸王,一劍刺去,波洛涅斯隨即喪命。奸王以哈姆雷特殺害御前大臣為借口,把他“護送”去英國,妄圖借刀殺人,要英王加以殺害。不料王子的船遇到海盜,被放回本國。王子走后,奧菲利婭因傷心過度,發(fā)狂落水而死。不久,哈姆萊特和波洛涅斯之子雷歐提斯在奧菲利婭的葬禮上相遇。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雷歐提斯向哈姆雷特提出挑戰(zhàn)。陰險的克勞狄斯“建議”他倆比劍,唆使雷歐提斯在劍上涂上毒藥,自己又置備毒酒,陰謀讓哈姆萊特或死于劍下,或飲毒酒身亡。比劍休息時分,雷歐提斯乘其不備,用毒劍刺傷了哈姆雷特。哈姆雷特頓時警覺,奪過此劍刺中了雷歐提斯。雷歐提斯臨死有所醒悟,揭露了克勞狄斯的陰謀。同時王后因誤飲了毒酒而死。哈姆萊特怒不可遏,拼出全力刺向克勞狄斯。王子終于和弒君奪位的野心家同歸于盡。
三、文藝復興是指13世紀末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后擴展到西歐各國,于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shù)革命的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13世紀末期,在意大利商業(yè)發(fā)達的城市,新興的資產(chǎn)階級中的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臘、古羅馬藝術(shù)文化,通過文藝創(chuàng)作,宣傳人文精神
【自主學習】
1.注音積累:
吮舐(shǔnshì)砧(zhēn)石傀儡(kuǐěi)
同衾(qīn)覬覦(jìyú)蜥蜴(xīyì)
2.詞語積累:
身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儉樸
受之泰然:心安理得地接受
伶人:舊時指戲曲演員
傀儡:比喻受人操縱的人
覬覦:希望得到不應得到的東西
【課堂探究】
學生活動一:閱讀課文,劃分劇情結(jié)構(gòu),歸納各部分意思
學生活動二:探討劇中人物及關(guān)系。
哈姆萊特
《哈姆萊特》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作為高中教師就要精心準備好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幫助高中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nèi)容。怎么才能讓高中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哈姆萊特》》,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哈姆萊特》
莎士比亞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
莎士比亞1564年4月23日生于沃里克郡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鎮(zhèn)。父親約翰出身自耕農(nóng),做過皮革生意,曾被選為鎮(zhèn)長。莎士比亞約七歲時被送到當?shù)亍拔姆▽W?!睂W習拉丁文、歷史、哲學、修辭等課程,后因家道中落而中途輟學。在大約二十歲的時候,他離家前往倫敦謀職,先在劇院當雜役,替顧客看馬,后來做過演員和提詞人。莎士比亞開始從事寫作時多半是改編舊劇或與人合作。1590年他創(chuàng)作了歷史劇《亨利六世》(中、下篇)后,開始引起倫敦戲劇界的注意。1590年又在好友菲爾德幫助下出版了長詩《維納斯與阿多尼斯》。曾在伊麗莎白女王的宮廷內(nèi)演出過。1596年他利用與一些新貴族的關(guān)系為父親申請到了象征鄉(xiāng)紳地位的“家徽”。1599年,他成了當時倫敦最豪華的公共劇院——環(huán)球劇場的股東之一。大約在1610年,莎士比亞返回家鄉(xiāng),繼續(xù)為劇團寫作。1616年4月23日去世。?
莎士比亞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詩和其他詩歌。他的戲劇創(chuàng)作活動持續(xù)了23年(1590年至1613年),根據(jù)其思想和藝術(shù)發(fā)展情況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1590年至1600年為歷史劇和喜劇時期;1601年至1607年為悲劇時期;1608年至1612年為“浪漫劇”時期。《哈姆萊特》就是其悲劇時期的代表作,創(chuàng)作于1601年。
《哈姆萊特》劇情介紹
哈姆萊特的形象最早出現(xiàn)于12世紀末丹麥歷史學家撒克索格拉馬提庫斯所著《丹麥史》的第三和第四卷中。書中記載了丹麥王子阿姆利特替父報仇,殺死篡奪王位的叔父的故事。法國作家弗朗索瓦德貝爾福雷斯特在其所著《悲慘故事集》的第五卷(1570年)中亦復述了這一故事。此后,在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上演以前,曾有一個關(guān)于哈姆萊特的劇本在倫敦上演過,但現(xiàn)已失傳,一般稱其為《哈姆萊特原本》。據(jù)學者推測,莎士比亞的作品是根據(jù)這部失傳的悲劇改編而來的。?
該劇有著極富吸引力的情節(jié)。?
丹麥王子哈姆萊特就讀于德國威登堡大學時,聞國內(nèi)其父王老哈姆萊特已死,回國后又親眼目睹了新王(其叔父克勞狄斯)加冕,母親改嫁的場面。后來,他見到了父親的亡魂,得知了事情的真相——新王克勞狄斯正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哈姆萊特遵亡魂所囑,決意為父報仇。他先假裝瘋顛來迷惑對手。而此時,克勞狄斯為了了解哈姆萊特的內(nèi)心秘密,派了哈姆萊特的兩個同學羅森克蘭茲、吉爾登斯吞和他的情人奧菲莉婭來進行試探,但都被機敏的他一一識破。哈姆萊特又利用民間劇團在宮廷演出的機會,通過觀察國王和王后的反應,證實了父親亡魂所言。此時,出于一時的猶豫,他放棄了采取行動的機會,轉(zhuǎn)而去痛斥母親的丑行,勸說其疏遠國王,并出于激憤而把躲在幕后偷聽的大臣波洛涅斯當成國王錯殺??藙诘宜菇铏C把他送往英國,意欲借英王之手把他殺死。哈姆萊特發(fā)現(xiàn)了這個陰謀后,旋即中途折返。而此時,奧菲莉婭因父親為情人所殺而瘋癲自盡。國王克勞狄斯乘機挑撥不明真相的波洛涅斯的兒子雷歐提斯以比劍為名,設法用毒劍刺死哈姆萊特。比劍時,哈姆萊特和雷歐提斯都中了毒劍,王后也誤喝了毒酒。雷歐提斯臨死前意識到自己被國王利用,向哈姆萊特道出了國王的奸計。哈姆萊特拼盡全力用毒劍向國王刺去,自己也同歸于盡。?
莎士比亞在延用了這個中世紀丹麥悲劇的基本框架的同時,又賦予了它許多新的內(nèi)容。劇中對丹麥社會狀況的描寫處處使人聯(lián)想到16世紀末17世紀初英國的現(xiàn)實。丹麥宮廷內(nèi)外所發(fā)生的一系列沖突,真實地反映了英國當時的社會矛盾。17世紀初的英國,正是伊麗莎白王朝(1558~1603)統(tǒng)治的后期,各種衰敗的跡象已經(jīng)顯露無遺。女王年老無嗣已使王位繼承權(quán)問題日益尖銳;圈地運動又導致乞丐遍地,民不聊生。1603年詹姆士一世繼位,更使一向敏感的宗教問題日益突出。原先潛伏著的社會矛盾激化了,伊麗莎白時代令英國人頗為自豪的繁榮安定已經(jīng)轉(zhuǎn)化為整個社會日益激烈的動蕩不安。文藝復興運動所竭力倡導的人文主義理想也正徘徊于破滅的邊緣。?
作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亞本能地對這一迅速變化的社會現(xiàn)狀投入了極大的關(guān)注。他從此前的歷史劇和喜劇創(chuàng)作中走出來,以其犀利凝重的筆觸來描繪時代的陰影,呼喚理想的回歸。面對當時英國政治及社會的黑暗,莎士比亞借哈姆萊特之口向英國人民大聲疾呼:“丹麥是一所牢獄……是其中最壞的一間?!薄斑@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然而,認識上的局限又使他對社會的前途感到迷茫。并且這種矛盾和痛苦在當時的人文主義知識分子群體中具有著相當廣泛的代表性,在他所塑造的哈姆萊特這一形象的身上也得到了完全的體現(xiàn)
哈姆萊特形象的象征意義
哈姆萊特身上有著為人文主義者所贊賞的種種美德。他愛好哲學和藝術(shù),熱衷于深邃的思考,對世界和人類抱有美好的期望,他說:“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優(yōu)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他是道德的典范、國家的希望。奧菲莉婭曾把他描述為“朝臣的眼晴、學者的辯舌、軍人的利劍、國家所矚望的一朵嬌花;時流的明鏡、人倫的典范、舉世注目的中心。”他身為王子,卻能體察民間疾苦,為人民所愛戴,他曾十分感慨地說道:“誰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撻和譏嘲、壓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輕蔑的愛情的慘痛、法庭的遷延、官吏的橫暴和費盡辛勤所換來的小人的鄙視……”;他還是一個忠于愛情的王子,他給奧菲利婭寫過這樣感情熾烈的情書:?
“你可以疑心星星是火把,
你可以疑心太陽會移轉(zhuǎn);
你可以疑心真理是謊話;
可是我的愛永沒有改變。”
除此之外,莎士比亞還賦予了他很多其他的優(yōu)點,他擁有強健英武的體魄,他一向光明磊落、誠懇待人,等等。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青年,在出場時卻顯得郁郁寡歡,滿面愁容。先王的死和王后的再嫁使他的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本來在他的心目中,老哈姆萊特是人類最完美的代表,他的父母之間的關(guān)系是人類最和諧的關(guān)系。這夢幻般的美好景象怎么會突然就變得如此齷齪不堪呢?他感到自己難以承受了,以至于希望“這一個太堅實的肉體會融解,消散,化成一堆露水!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自殺的律法”。人世間的一切在他看來也只是一個“荒蕪不治的花園,長滿了惡毒的莠草”。?
但是失望并不意味著消沉。當哈姆萊特從父親亡魂那里得知了真相后,便決心要復仇了。然而對手的強大、世態(tài)的炎涼又使他預感到力不從心,前途難料,他發(fā)出了這樣的慨嘆:“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唉,倒楣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重任!”為了不讓對手看出破綻,他不得不假扮瘋癲,閃爍其詞地與其周旋。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哈姆萊特實施復仇的過程是遲緩的,舉棋不定的。他時常為自己的猶豫和彷徨感到痛苦不堪。他在聽了一個伶人聲淚俱下地念了關(guān)于一個老國王被殺的故事后,深受觸動,覺得自己連那伶人都不如,只不過是“一個糊涂顢頇的家伙”,“只會用空言發(fā)發(fā)牢騷”。?
民間劇團來宮廷演出給他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然而任務的艱巨又迫使他不得不做一些冷靜的思考。在演出之前他開始權(quán)衡起生死的利弊來:“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人文主義思想的薰陶賦予了哈姆萊特敏銳而深邃的洞察力。他從家庭和宮廷的變故中看出了這是一個時代的大悲劇,他意識到了自己所承擔的責任有多么重大。他不僅要為屈死的父王向篡位的叔父復仇,更要為維護其人文主義理想而改造現(xiàn)實。同時他還意識到正是“重重的顧慮使我們?nèi)兂闪伺撤?,決心的赤熱的光彩,被審慎的思維蓋上了一層灰色,偉大的事業(yè)在這種考慮之下,也會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動的意義?!彼诟嬲]自己顧慮太多只能使自己躊躇不前而貽誤大事。?
可是當一切正按照他的預料向前發(fā)展的時候,他卻突然改變了念頭。他不愿在國王洗滌靈魂的時刻結(jié)果其性命,他要等待一個更殘酷的機會,“讓他幽深黑暗不見天日的靈魂永墮地獄?!边@就是哈姆萊特,他復仇的愿望不可謂不強烈,他“重整乾坤”的抱負不可謂不遠大,可是他那思想的包袱是如此的沉重,他那行動的步履又是如此的艱難,一個唾手可得的機會就這樣被他輕易地錯過了。為了不使自己復仇的行為變?yōu)椤耙远鲌笤埂?,他要讓他的對手先去嘗盡道義的譴責,似乎這樣才能讓其死得其所。于是他又去竭力勸說王后疏遠國王。如果說在此之前哈姆萊特所有的猶豫和遲延還可以被理解為審慎的話,他接下來的行為就只能被理解為魯莽了。他竟然出于一時的激憤而把躲在幕后偷聽的大臣波洛涅斯當成國王給殺了!?
終于,在這場激烈的交鋒中,國王取得了主動。應該說,此時的哈姆萊特復仇的愿望依然是強烈的。他在去往英國的途中總結(jié)了失敗的教訓,告誡自己不能高談闊論、瞻前顧后,而要“屏除一切的疑慮妄念,把流血的思想充滿在腦際”??梢栽O想,當國王借刀殺人的陰謀被揭穿之后,被逼上絕路的哈姆萊特必定要再次著手實施其復仇的計劃??墒抢讱W提斯的出現(xiàn)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他先是為自己在奧菲莉婭墓前與其發(fā)生爭執(zhí)而懊悔不已,又為了求得雷歐提斯的原諒而把自己的所做所為全說成是“在瘋狂中犯下的過失”。就這樣,“一向厚道”的哈姆萊特于不知不覺之中又一次上了對手的圈套。要不是雷歐提斯臨死之前道出了真相,致使暗中得意的國王也命歸西天,那么,哈姆萊特的艱難的復仇就會變成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黑色幽默”了!真是應了哈姆萊特自己說過的一句話,“一切都是上天預先注定的”。
至此,哈姆萊特的家仇總算是報了。可是他那“重整乾坤”的人文主義理想并沒有因為一個暴君的覆滅而實現(xiàn),因為這現(xiàn)實依然是“冷酷的人間”。?
這就是哈姆萊特的悲劇,一個具有強烈的人文主義色彩的知識分子的悲劇。他的希望與失望,他的理想與困惑,他的壯志與躊躇,正是他所生存的那個時代所能賦予他的全部的精神特征。那是一個無時無刻不讓人感受到劇烈變動的時代。朝廷的腐朽,群臣的諂媚,民眾的憤怒,無一不在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作為一個人文主義者,哈姆萊特具有著對于人與社會的美好的理想和善良的愿望,同時他又敏銳地觀察到社會轉(zhuǎn)型期的種種矛盾。他充滿激情地要改變這世界,要“重整這乾坤”。然而問題如此繁雜,黑暗如此沉重,他又感到力不從心。他太沉迷于思考了,他太專注于道德的完善了。他總想把事情處理得周詳再周詳,公正再公正。這種極富激情卻又極為幼稚的思想最終把他引上了任由命運擺布的不歸路。這就是那個時代打在人文主義者身上的烙印。其實,只要是大變革的時代,這種印記就會在知識分子群體身上顯現(xiàn)出來。理想的生成與幻滅被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體驗著,品嘗著,味如橄欖,苦澀與甘甜俱有,辛酸與欣慰并存,猶如虔誠的信徒,雖九死而不悔。畢竟,時代的車輪是在不停地向前轉(zhuǎn)動的。也許這正是這部奇跡般的作品給我們生活在現(xiàn)代文明之中的知識分子的啟示吧。
《哈姆萊特》的藝術(shù)成就
這部作品不僅在思想內(nèi)容上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在藝術(shù)上也取得了較高的成就。?
首先,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原則在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這一點在上文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得很清楚。這里著重提一下莎士比亞借哈姆萊特之口闡述的藝術(shù)見解。他說:“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自然,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一看它自己演變發(fā)展的模型”;他還強調(diào)藝術(shù)表現(xiàn)“不能越過自然的常道”,既不能過分,也不能懈怠。這些先進的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shù)觀點,不僅為莎士比亞本人所竭力遵循,就是在今天也仍有著很強的借鑒價值
其次,作品結(jié)構(gòu)的復雜和情節(jié)的生動也充分顯示了莎士比亞卓越的藝術(shù)才能。劇本的結(jié)構(gòu)可以分為幾個層次:丹麥朝廷內(nèi)部的權(quán)力之爭;丹麥與挪威、英國的外交往來,丹麥朝廷對德國威登堡(人文主義中心)的態(tài)度;哈姆萊特的家庭關(guān)系,波洛涅斯的家庭關(guān)系,以及這兩家之間的沖突;對劇情的轉(zhuǎn)折起重大作用的戲中戲和比劍的安排;哈姆萊特與不同人物的交往(父親的亡魂、作為對手的叔父、波洛涅斯、他的兩個同學、王后、奧菲莉婭、霍拉旭、雷歐提斯、劇團伶人、兩個掘墓人以及作為舊式官僚的代表的奧斯里克)。所有這一切的劇情結(jié)構(gòu)和人物關(guān)系都被莎士比亞巧妙地安排在這一悲劇里,不僅增強了劇本的現(xiàn)實性,更為劇中眾多人物展示其復雜多樣的內(nèi)心世界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空間環(huán)境。?
第三,為了更加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莎士比亞為他們設計了大量的獨白。尤其是在刻畫哈姆萊特這一中心形象時,為了把他塑造成一個人文主義思想家,為了更好展現(xiàn)他的內(nèi)心矛盾和性格發(fā)展過程,莎士比亞大大發(fā)揮了獨白的作用。哈姆萊特的重要獨白有六處之多(前文多有引述),是莎士比亞所有劇本中獨白最多的一個。這些獨白都安排在人物思想轉(zhuǎn)變的重要時刻。通過這些獨白,我們不僅把握了人物思想發(fā)展的脈絡,也把握了劇情展開的線索。這些獨白本身也是優(yōu)秀的詩篇。如果刪除了這些獨白,劇本無疑將大為遜色。?
最后,劇中不同人物語言風格的多樣性也是莎士比亞該劇的重要成就之一。在這里不同身份,不同處境的人物使用著不同的語言:哈姆萊特的直截了當,波洛涅斯的咬文嚼字,兩位同學的躲躲閃閃,奧斯里克的矯情迂腐,掘墓人的俗俚簡潔均恰到好處地體現(xiàn)了人物所特有的社會地位和文化教養(yǎng)。而同一個哈姆萊特針對不同的對象說話時也在不斷變化著語言,有時是一針見血的褒貶,有時是晦澀難懂的瘋話,有時是溫情脈脈的表白,有時又是粗俗不堪的市井俚語。哈姆萊特的獨白也同樣具有多樣性,時而詩體,時而散文,詩體意味著莊重與典雅,散文意味著詼諧與粗俗。這種不同文體的使用在其他角色身上也有體現(xiàn),比如掘墓人使用的民謠。運用這種個性化的語言和多樣化的文體不僅豐富了人物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作者為我們精心描繪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風俗畫。?
莎士比亞是偉大的,他在創(chuàng)造“奇跡”的同時也展現(xiàn)了一段歷史,一段精神與思想的歷史,同時也是一段文學與藝術(shù)的歷史。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學者被一種激情和悲壯感召著,激勵著,去咀嚼已逝的過去,去思考未至的將來。?
思考題:?
1?《哈姆萊特》悲劇有哪幾條情節(jié)線索?劇本的結(jié)構(gòu)有著怎樣的層次??
2?如何認識哈姆萊特這個人物??
推薦閱讀書目:?
1?《莎士比亞全集》(九),[英]莎士比亞著,朱生豪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版?
2?《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史》,王佐良,何其莘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
3?Hamlet.Bolt,Sydney.London:Penguin,1990;
4.WhatHappensinHamlet.Wilson,JohnDover.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51??
哈姆萊特學案
4*哈姆萊特
名師導航
內(nèi)容感知
《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戲劇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復仇的故事。悲劇的情節(jié)是這樣的:丹麥王子哈姆萊特在德國威登堡大學接受人文主義教育期間,國內(nèi)發(fā)生了意外的變故,他的叔父克勞狄斯毒死了老王,篡奪了王位,母親在老王死后僅兩個月就匆匆改嫁新王。哈姆萊特回國后,叔父聲稱老王是在花園里被毒蛇咬死的,但哈姆萊特對這一切變故充滿了疑慮。就在這時,父王的鬼魂告訴了他真相,并囑其報仇。從此哈姆萊特陷入了內(nèi)心的矛盾之中。為了弄清楚父王鬼魂的話是真是假,哈姆萊特先是用裝瘋來試探敵手,后又通過一場“戲中戲”,證實了鬼魂的話,于是他決心復仇。在一次和母親談話時,哈姆萊特誤把自己情人的父親——大臣波洛涅斯——當成奸王殺死。情人因失戀、失父而精神失常,落水而死。奸王借機挑撥波洛涅斯的兒子為父報仇,并用利劍、毒劍、毒酒三重陷阱欲置哈姆萊特于死地。結(jié)果,比武中,王后誤飲了毒酒,哈姆萊特和波洛涅斯的兒子都中了毒劍。波洛涅斯的兒子臨死前說出了克勞狄斯的奸計,哈姆萊特拼盡最后力氣,殺死了奸王,隨后死去。《哈姆萊特》共五幕,課文節(jié)選了第五幕第二場。課文里主要情節(jié)是“比劍”,它是全劇的高潮,也是哈姆萊特和克勞狄斯雙方第一次面對面的較量。
知識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腳鐐(liào)冥冥(mínɡ)梟雄(xiāo)
藩屬(fān)國璽(xǐ)嗣位(sì)
戕害(qiānɡ)蟊賊(máo)昭告(zhāo)
捐除宿怨(sù)萬惡不赦(shè)繁文縟節(jié)(rù)
阿諛獻媚(ēyú)
2.多音字
二、詞義
1.重點詞
孟浪:魯莽、草率。
篡奪:用不正當?shù)氖侄螉Z?。ǖ匚换驒?quán)力)。
嗣位:繼承王位。
淆亂:使混亂。
吮吸:把嘴唇聚攏在乳頭或其他有小口的物體上吸取東西。
宿怨:同“夙怨”。舊有的怨恨。
稟賦:人的體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質(zhì)。
戰(zhàn)栗:戰(zhàn)抖,也作顫栗。
2.近義詞
往往常常
往往:表通常情況下一般怎樣,常帶有規(guī)律或推論性質(zhì)。如:“我們應該承認,有時候一時孟浪,往往反而可以做出一些為我們的深謀遠慮所做不成功的事?!背3#褐竸幼餍袨橹貜偷拇螖?shù)多,不一定有規(guī)律性或推論的性質(zhì)。如:“他學習努力,常常受到老師的表揚。”
摸索探索
摸索:①試探進行;②尋找(方向、方法、經(jīng)驗等)。如:“在黑暗之中摸索著找尋那封公文。”探索:多方尋找答案,解決疑問。如:“探索人生的奧秘?!?br>
溝通勾通
溝通:意為使兩方能通連,如:“因為和平的女神必須永遠戴著她的榮冠,溝通彼此的感情?!薄肮赐ā笔琴H義詞,指暗中勾結(jié)。
權(quán)利權(quán)力
權(quán)利:享受的利益。如:“篡奪了我嗣位的權(quán)利?!睓?quán)力:一種職務行為。如:行使權(quán)力。
莫名其妙不可名狀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它的奧妙,表示事情奇怪,使人不明白。如:“可是這個女人也許會因為這種莫名其妙的疑慮而惶惑。”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如:“他的感受是不可名狀的?!?br>
3.相關(guān)成語
繁文縟節(jié):煩瑣而不必要的禮節(jié),比喻其他煩瑣多余的事。也說繁文縟禮。
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語當作自己的詩。
三、文學常識
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主要作品為劇本37部,其中悲劇有《哈姆萊特》《奧賽羅》《麥克白》《李爾王》《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喜劇有《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等,歷史劇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等。
四、名篇名句
1.一頭畜生要是做了一群畜生的主子,就有資格把食槽搬到國王的席上來了。
2.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運預先注定的。注定在今天,就不會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過了今天,明天還是逃不了,隨時準備著就是了。
3.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
句段剖析
一、疑難妙句
1.當時在我的心里有一種戰(zhàn)爭,使我不能睡眠;我覺得我的處境比鎖在腳鐐里的叛變的水手還要難堪。
剖析:“戰(zhàn)爭”指內(nèi)心的矛盾。哈姆萊特把自己比作“鎖在腳鐐里的叛變的水手”,是因為他暗中調(diào)換信件時不自覺地涌起一種負罪感,覺得不夠正大光明——這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他的君子風度。
2.兩個強敵猛烈爭斗的時候,不自量力的微弱之輩,卻去插身在他們的刀劍中間,這樣的事情是最危險不過的。
剖析:“兩個強敵”指哈姆萊特和他的叔父克勞狄斯;“不自量力的微弱之輩”指吉爾登斯吞和羅森格蘭茲;前文有“他們本來是自己鉆求這件差使的”“是他們自己的阿諛獻媚斷送了他們的生命”,可見“插身在他們的刀劍中間”是指吉爾登斯吞和羅森格蘭茲利令智昏,不自量力地插手兩方的爭斗。
3.他有許多肥田美壤;一頭畜生要是作了一群畜生的主子,就有資格把食槽搬到國王的席上來了。
剖析:“一頭畜生”指的是前來為國王傳話的奧斯里克;從“他有許多肥田美壤”一句可知他是個擁有許多土地的貴族,當然就擁有“一群畜生”,一群實際意義的牲畜。全句的意思是:它是個擁有許多土地和牲畜的像畜生一樣下流的貴族,所以有資格取得國王的信任。
4.您的用意呢?為什么我們要用塵俗的呼吸,噓在這位紳士的身上呢?
剖析:這是聽了奧斯里克一大堆吹捧雷歐提斯的阿諛之辭后,哈姆萊特對奧斯里克的諷刺。話中有話,潛臺詞是:雖然雷歐提斯的確很優(yōu)秀,但從你的嘴里說出的阿諛的語言,是對他的褻瀆。這句話表現(xiàn)了對奧斯里克這種小人的蔑視。
二、重點語段
1.他在母親懷抱里的時候,也要先把他母親的奶頭恭維幾句,然后吮吸。像他這一類靠著一些繁文縟節(jié)撐撐場面的家伙,正是愚妄的世人所醉心的;他們的淺薄的牙慧使傻瓜和聰明人同樣受他們的欺騙,可是一經(jīng)試驗,他們的水泡就爆破了。
剖析:這是哈姆萊特對奧斯里克的諷刺。哈姆萊特的這段臺詞充分表現(xiàn)出文藝復興時期丹麥動亂不安和道德淪喪的社會局面。受以滿足個人私欲為核心的“新信仰、新道德”的影響,許多人從惡如流。在克勞狄斯的周圍,“一萬個人只不過只有一個是老實人”。奧斯里克之類的朝臣們以阿諛逢迎、繁文縟節(jié)作為立身之本。哈姆萊特的這段臺詞也充分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者對腐朽社會的深惡痛疾,對理想破滅的無奈和悲哀。
2.哈姆萊特“我既然感覺到危機四伏”至“連懺悔的時間都不要準”。
剖析:“我還沒有向我的腦筋商量一段序幕,腦筋就把全戲安排好了?!泵鎸κ甯缚藙诘宜沟脑幱?,哈姆萊特是多么敏銳!隨即,他迅速地作出決斷并付諸實踐:以端正的字體給英王寫信,懇切地要求英王讀完這封信之后立即處死信使。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哈姆萊特敏銳、善于思考、沉著冷靜、機智勇敢的思想品質(zhì)。
主旨探討
關(guān)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的表述:
1.本文節(jié)選部分主要塑造的是哈姆萊特這個人物形象。哈姆萊特表面身份是一個青年王子,實際上他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典型形象。
《哈姆萊特》的戲劇沖突是哈姆萊特同他的叔父克勞狄斯之間的矛盾沖突,也就是以哈姆萊特為代表的進步的人文主義思想同以克勞狄斯為代表的落后的封建勢力之間的矛盾沖突。
2.哈姆萊特作為一個深受廣大群眾愛戴的王子,他身上具備整頓局勢、治理國家、報仇雪恨的能力。然而面對以陰險奸詐的新王為代表的強大的封建勢力,作為一個資產(chǎn)階級人文主義者,他始終把這種和人民緊密相連的事業(yè)看作是個人的仇恨而孤軍奮戰(zhàn),因此,哈姆萊特的悲劇在于他脫離了群眾。
3.哈姆萊特以自己的死贏得了對舊制度、舊勢力道義上的勝利,悲壯而不悲觀,使人們透過悲劇,從主人公的身上感受到一種新的生命,看到了黑暗王國的一線光明。
我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審美鑒賞
莎士比亞信仰當時最先進的人文主義思想,他的藝術(shù)成就更是前無古人。悲劇《哈姆萊特》充分體現(xiàn)了莎士比亞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特點。讀節(jié)選部分內(nèi)容,我們可以體會到以下顯著特色。
莎士比亞戲劇人物的性格具有豐富性,多特點、多情致,但并不是雜亂的堆砌,而是圍繞著人物的主導性格因素展開描寫,最后形成統(tǒng)一豐滿的典型。哈姆萊特這個典型形象,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者的進步性與局限性,性格極為豐富。他熱愛人類,善于思索,性格與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及與之相應的心靈矛盾,形成了他憂郁的個性基調(diào),但從全劇看,他的性格又是歡樂、憂郁、延宕、行動等方面的統(tǒng)一。
劇本成功地運用了對比和獨白這兩種藝術(shù)手段來刻畫人物形象。劇中以哈姆萊特為中心,展現(xiàn)了多個人物性格的對比關(guān)系。如哈姆萊特和克勞狄斯的正反對比。在復仇的問題上,哈姆萊特與雷歐提斯、福丁布拉斯又形成了鮮明對比。劇中的獨白,對豐富人物性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莎士比亞是語言大師,他的劇作語言豐富,生動有力。據(jù)說,他的劇本總詞匯量達17000多個,是世界上使用詞匯最豐富的作家之一?!豆啡R特》的語言表達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與所處地位、環(huán)境。作家時而用詩體,時而用散文體,既有深奧的哲理性議論,又有尖刻的俏皮話。此外,還善于運用比喻和隱喻,寓意深刻又形象生動。
問題探究
問題:在東西方戲劇中,有兩部戲劇值得人們進行比較閱讀,一是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一是中國元代紀君祥的《趙氏孤兒》。請閱讀這兩部戲劇,看看它們有哪些相似點。
導思:這是一個比較閱讀性的探究題。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探究,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戲劇的特點和東西方戲劇的不同,加深我們對《哈姆萊特》劇本的了解,開闊我們的文化視野。這兩部戲劇都是宮廷悲劇,在很多方面都能找到比較點;即使我們在比較閱讀中一時難以發(fā)現(xiàn)深層次的問題,但是我們對戲劇文本的研讀,不也是一種有益的收獲嗎?
探究:對這個問題的探究,我們可以采取如下步驟進行。
(1)到圖書館或書店中借閱或者購買這兩部書?!豆啡R特》中文版被譯成了現(xiàn)代漢語,《趙氏孤兒》雖然是文言文,但中間有不少是宋元口語,完全可以借助工具書讀懂。
(2)對兩部戲劇進行認真閱讀,把握戲劇沖突雙方的前因后果,了解戲劇沖突的整個過程,找出其中的相似點。
(3)再借助網(wǎng)絡資源和文字材料對作家、時代、創(chuàng)作情況、人們的評論等進行廣泛的了解,力求獲得更為豐富的資料。
(4)選出自己最有話可說的論題,把自己比較探究的結(jié)論形成書面文字,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做成網(wǎng)頁,以便與他人進行交流。
《哈姆萊特》學案-
《哈姆萊特》學案
一、作者簡介:
莎士比亞,英國著名戲劇家和詩人。16世紀后半葉到17世紀初英國最著名的作家(本?瓊斯稱他為“時代的靈魂”),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他共寫有37部戲劇,154首14行詩,兩首長詩和其他詩歌。
早期,作者對生活充滿樂觀主義情緒,相信人文主義思想可以實現(xiàn)。這時期所寫的歷史劇和喜劇都表現(xiàn)出明朗、樂觀的風格。就連這時期寫成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也同樣具有不少明朗樂觀的因素。中期,莎士比亞深感人文主義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越來越加劇,創(chuàng)作風格也從明快樂觀變?yōu)殛幱舯瘧崳渌鶎懙谋瘎∫膊皇侵卦诟桧炄宋闹髁x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會的種種罪惡和黑暗。代表作《哈姆萊特》展現(xiàn)了一場進步勢力與專治黑暗勢力寡不敵眾的驚心動魄斗爭。晚期,莎士比亞深感人文主義理想的破滅,乃退居故鄉(xiāng)寫浪漫主義傳奇劇。其創(chuàng)作風格也隨之表現(xiàn)為浪漫空幻。作品有《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風雨》等。
馬克思稱莎士比亞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贊其作品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與情節(jié)的生動性、豐富性。莎氏的作品幾乎被翻譯成世界各種文字。1919年后被介紹到中國,現(xiàn)已有中文的《莎士比亞全集》。
二、內(nèi)容輯要:
內(nèi)容輯要(故事梗概)提示
丹麥國王哈姆萊特突然逝世后不到兩個月,王后喬特魯?shù)戮秃蛧醯牡艿?、新國王克勞狄斯結(jié)了婚。這一連串事情在朝中引起了議論,有些大臣認為喬特魯?shù)螺p率無情,居然嫁給了可憎卑下起克勞狄斯。甚至有人懷疑克勞狄斯是為了篡位娶嫂,卑鄙害死了已故的國王。
受刺激最深的還是王子小哈姆萊特。因為哈姆萊特總是把他已故的父親當作偶像來崇拜,所以最令他難受的倒還不是沒能繼承照理來說應由他繼承的王位,而是母親喬特魯?shù)潞芸炀屯浟撕屠蠂醯亩鲪?。在哈姆萊特看來,這樁婚事是十分不正當?shù)?,用“亂倫”兩個字來形容是再恰當也不過了。悲痛和郁悶使年輕王子昔日慣有的快樂蕩然無存,在他眼里,一切高潔的花卉全都枯死了,倒是草卻在那里瘋長。新王和王后想盡了辦法叫他快活起來,但哈姆萊特總是穿著黑色的喪服來表示他的哀悼,甚至在新王舉行結(jié)婚大禮的那一天,他仍舊身著喪服以示鄙視。
在無數(shù)天悲哀的日子里,年輕的王子反復思量著他敬愛的父親是怎樣死的。雖然克勞狄斯宣稱國王是給一條蛇咬死的,但敏銳的哈姆萊特懷疑克勞狄斯就是那條蛇,而且,他猜測母親喬特魯?shù)乱灿锌赡軈⒂枇酥\殺。這些懷疑和猜測困擾著哈姆萊特,直到有一天他聽說鬼魂的事,整個宮廷陰謀才開始顯露出輪廓。
有學問的霍拉旭是哈姆萊特的好朋友。他和宮廷警衛(wèi)馬西勒斯曾在夜半看見過一個鬼魂,長得和已故的國王一樣,烏黑的胡子略帶些銀色,穿著一套大家都很熟悉的盔甲,悲哀而且憤怒地走過城堡的高臺。一到子夜他就來了,哨兵對他講話,他好像作出要說話的樣子,但這時雞鳴天亮了,鬼魂就消失了。當霍拉旭向哈姆萊特講起此事時,困惑中的王子立刻相信了,他斷定這一定是父王的鬼魂,他認為鬼魂這樣出現(xiàn)一定不會是無緣無故,說不定有什么冤屈的事要講,盡管鬼魂一直沒開口,但哈姆萊特認為父親會對兒子說的。于是,王于決定當天晚上和哨兵一起去守夜,好見到父王的鬼魂。
哈姆萊特焦急地等待黑夜的到來。天剛黑,他就和霍拉旭、馬西勒斯等人登上了鬼魂經(jīng)常出沒的高臺。月冷星稀,朔風刺骨,給鬼魂的出現(xiàn)更添了幾分寒冷的前奏。正當他們談著天氣的時候,霍拉旭打斷了他們的談話。說鬼魂出現(xiàn)了。
哈姆萊特看見鬼魂果然和霍拉旭他們描述的一模一樣,起初他又驚奇又害怕,他還祈求天神保佑他們,因為他不知道鬼魂是善是惡,更不知道它帶來的是禍是福??墒菨u漸的他覺得父王的鬼魂并沒有什么惡意,只是悲哀地望著他,好像很想跟他說話。哈姆萊特膽子就大了起來,走向前去,望著和父親無甚兩樣的鬼魂,情不自禁地喊道:“國王,父親!”懇求他說說為什么不好端端地安息在墳墓里,卻要離開那里出現(xiàn)在月光底下的高臺上,他請鬼魂告訴他怎樣才能平息它不安的靈魂。于是,鬼魂就示意哈姆萊特跟它到人少僻靜的地方去好一吐為快。霍拉旭他們竭力勸阻哈姆萊特不要跟鬼魂去,生怕鬼魂露出獰惡的面目嚇壞了年輕的王子。但睿智的哈姆萊特早就盤算著揭開父王暴斃的秘密,怎肯放棄這樣的機會?至于生命,他早就看得透了,而他的靈魂,既然也同樣是永生的,鬼魂又怎能加害于它呢?所以年輕的王子突然覺得像獅子一樣強悍,掙脫了霍拉旭們的阻礙,跟著鬼魂走了。
當四處無人的時候,鬼魂打破了沉默,說它正是哈姆萊特父親的鬼魂。鬼魂說他是被人害死的,兇手就是他的親弟弟克勞狄斯,目的是為篡奪王位、霸占王嫂。當老國王照老習慣午后在花園里睡覺的時候,歹毒的克勞狄斯趁他熟睡的時候,偷偷溜進花園,把毒草汁灌進國王的耳朵和眼睛里。那致命的毒汁像水銀瀉地一樣流進了他全身的血管里,燒干了血液,并使皮膚到處長起硬殼似的瘡。這樣,卑鄙的弟弟奪去了他王兄的生命,篡奪了王位,霸占了王嫂。鬼魂請求哈姆萊特說,要是他確實崇拜和摯愛他父親的話,那他一定要向那卑鄙的兇手復仇。鬼魂又喟嘆說沒想到恩愛多年的妻子居然如此寡廉鮮恥,輕易地就投入謀殺她丈夫的兇手的懷抱。但鬼魂又囑咐哈姆萊特在復仇時千萬不可傷害到他的母親,讓上帝去裁決她,讓她不安的良心時時刺痛她自己就夠了。哈姆萊特含淚聽完了鬼魂的控訴,答應鬼魂一切都按它的吩咐去辦,鬼魂這才放心地消逝了。
哈姆萊特立誓要把他所記得的所有事情,包括他從書本及閱歷里學到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忘掉,只剩下鬼魂告訴他的話和要他做的事來支配他的腦子和身體。這個秘密,哈姆萊特只謹慎地告訴了密友霍拉旭一個人。他吩咐馬西勒斯等人對那晚上所看到的一切都要絕對地保守秘密。
在得知這個宮廷陰謀之前,精神的痛苦就使哈姆萊特的身體虛弱,精神頹唐,鬼魂揭開秘密又在他心靈上增加了極其沉重的負擔。哈姆萊特生怕這樣下去會引起克勞狄斯的注意,認為哈姆萊特知道許多內(nèi)情而要對付他,因此存起什么戒心來。于是王子就作出了一個奇特而大膽的決定:假裝發(fā)瘋。這樣一來,克勞狄斯可能就不會認為他有什么圖謀,也不會有什么猜忌了。而且,假裝發(fā)瘋不但可以巧妙地掩蓋他內(nèi)心中的真實的不安,也可以給他機會冷眼窺視克勞狄斯的一舉一動。
自此,哈姆萊特在言語、服飾及各種行動上都裝得瘋癲怪誕。他裝瘋十分肖似,以至國王和王后都被他哄騙了過去。他們壓根兒不知道鬼魂揭秘的事,所以認為哈姆萊特的發(fā)瘋除悲悼他父親的逝世外,一定還有愛情的折磨,而且,國王和王后還自作聰明地看出來王子愛上了哪一位姑娘。在所有的變故發(fā)生之前,哈姆萊特確實愛上了一個叫做奧菲莉婭的美麗姑娘,她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兒。哈姆萊特曾經(jīng)給她寫過情書、送過禮物,有過許多熱辣辣的愛情表白,正大光明地向這位純潔美麗的少女求過愛,她也肯相信所有王子的海誓山盟都是真摯的。自從哈姆萊特定下裝瘋的計策,他就故意顯出一副對可愛的姑娘非常冷酷無情的樣子來。好心的奧菲莉婭倒并沒有怎樣怪他,只是覺得王子的冷漠決非他的本意,而完完全全是因為他的瘋病。她認為王子以前的高貴和睿智仿佛是一串美妙的鈴鐺能奏出非常動聽的音樂,可是現(xiàn)在悲痛和憂郁損毀了他的心靈和理智,所以鈴鐺只能發(fā)出一片刺耳的怪響。
盡管哈姆萊特的復仇大事充斥了血腥味道,和求愛的羅曼蒂克很不相稱,同時在他看來愛情這種悠閑的感情和他的責任也是格格不入的,可是他有時仍情不自禁地思念起可愛的奧菲莉婭。有一次哈姆萊特突然覺自己的冷酷好沒道理,就寫了一封滿篇狂熱夸張詞藻的信給奧菲莉婭,什么可以懷疑星星不是一團火,懷疑太陽不會動,懷疑真理是謊言,可是永遠不要懷疑他的愛情……等等。這狂躁的表現(xiàn)很符合他的瘋癲的外表,但字里行間倒也不免稍稍露出一些兒柔情,好讓這位好姑娘不能不承認哈姆萊特在心里是深深愛著她的。奧菲莉婭把這封信拿給她的老父親看了,于是國王和王后也清清楚楚地知道了什么才使聰明的王子發(fā)瘋的。母后喬特魯?shù)碌拐嫘南M啡R特是為了奧菲莉婭的美貌才發(fā)起瘋來的,那么,姑娘的溫柔是很可以叫哈姆萊特恢復到原樣的。
可是哈姆萊特的心病是遠非他母親所能想象的。丹麥王子的腦海里日日夜夜想的都是他父親的鬼魂,是為父親復仇的神圣命令。每天每時的拖宕在他看來都是罪惡的,都會破壞命令的神圣。但那國王整天有衛(wèi)兵保護,而且總是和喬特魯?shù)略谝黄穑胍獨⒘藝醪皇悄敲慈菀椎摹A硗?,篡位者恰好是他母親現(xiàn)在的丈夫,這使他分外痛心,要真動起手來就更猶豫不決了。天性溫柔敦厚的哈姆萊特本來就認為把一個同類活活殺死,是討厭而且可怕的。再加上他長時期的憂郁和頹唐也使他搖擺不定、無所適從,所以一直沒能采取果斷的行動。再說他聽說魔鬼是搖身百變的,或許它變成了他父親的樣子來叫他去殺人也未可知,于是他決定不能單憑幻象或幽靈的指使去行事,一定要有真實的根據(jù)才行。
正當哈姆萊特心意閃爍不定的時候,宮里來了個戲班子,這便給了王子一個試探的機會。哈姆萊特以前就很喜歡看他們演的戲,特別是里頭有個演員表演特洛伊老王普里阿摩斯的被殺和王后赫卡柏的悲痛這樣一段悲劇的臺詞,常令哈姆萊特感動不已。哈姆萊特親自去向戲班子表示歡迎,說是過去聽了那段臺詞是多么地難以忘懷,并要求那個演員再表演一次。那個演員果然又活靈活現(xiàn)地演了一遍,演那個老國王如何被人殘忍地謀害,城池和百姓如何遭災,王后如何瘋子般光著腳在宮里跑來跑去,本該戴王冠的頭上蒙了一塊破布,本該披著王袍的腰里卻裹了一條毯子。這場戲演得非常逼真生動,不僅流出了眼淚,觀看的人也都以為他們看到的是真的事情而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哈姆萊特心里有些別扭,他想到那個演員僅僅說了一段編造的臺詞,居然便動起情來,為千年前的古人赫卡帕流下同情的淚,那么他哈姆萊特該有多么遲鈍,因為他有真正該慟哭的原因——一個真正的國王,一個慈愛的父親給謀殺了,——然而他居然如此無動于衷,好像他已經(jīng)忘了要復仇似的。不過,這件事還是給了哈姆萊特一個啟發(fā),他想,一出演得逼真的好戲?qū)τ^眾的影響是巨大的,有些奸詐的兇手往往會在觀看表演時,由于場面和情節(jié)的相似,良心發(fā)現(xiàn),居然會當場招供自己所犯的罪行。那么,克勞狄斯是否也會這樣呢?于是,哈姆萊特決定叫這個戲班子在他叔叔面前表演鬼魂所說的謀殺場面,然后仔細觀察克勞狄斯的神情反應來確定他究竟是不是兇手。
照王子吩咐準備的一出戲是講發(fā)生在維也納的一件謀殺公爵的案件的。被害的公爵叫貢扎古,他的妻子叫白普蒂絲姐。說是公爵的近親琉西安納斯為了霸占貢扎古的家產(chǎn),便在花園里毒死了公爵,并騙取了公爵夫人的委身。國王和王后都應邀前來看戲。國王壓根兒不知道他上了哈姆萊特的當,當他和大臣們坐下來看戲時,哈姆萊特便坐在他旁邊,好仔細地察看他的神情。那出戲的開頭便是貢扎古和白普蒂絲姐的談話。那妻子再三向丈夫表白她至死不渝的愛,說是假如貢扎古先死了,她決不會再嫁,如果哪一天她再嫁了,便會招致報應。還說是除了那些謀殺親夫的毒婦,沒有哪個女人會再嫁的。哈姆萊特發(fā)現(xiàn)國王和王后聽到這段話時臉色頓時就變了。而當劇情發(fā)展到琉西安納斯把毒藥灌進在花園里熟睡的貢扎古的耳里時,哈姆萊特發(fā)現(xiàn)那個篡位的小人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忽然大喊點起火炬回宮,裝作身體不舒服的樣子,匆匆離開了劇場?,F(xiàn)在哈姆萊特終于能斷定鬼魂說的全是實話,絕非是他的什么幻象。在這個一直困擾著他的疑問霍然得到解決后,哈姆萊特感到很暢快。他對霍拉旭說,如今他的的確確知道他敬愛的父王是被克勞狄斯謀害了的。
正當哈姆萊特盤算著該如何去報仇時,王后卻派人叫他去后宮談話。喬特魯?shù)率欠羁藙诘宜怪ソ泄啡R特的,克勞狄斯讓王后向哈姆萊特表示,他倆都很不高興他剛才的舉止。篡位的國王生怕作為母親的喬特魯?shù)聲粌鹤?,可能會隱匿起一些他很想知道的話來,所以就吩咐御前大臣波洛涅斯躲在王后內(nèi)宮的帷幕后面。這個安排非常適合老波洛涅斯的心意,他在多年的勾心斗角的宮廷生活中平穩(wěn)地混到了御前大臣的位置,深知用詭計來刺探內(nèi)幕的訣竅。
當哈姆萊特來到后宮時,王后先是很溫婉地責備了他的舉止行為,說王子已經(jīng)開罪于他的“父親”了,當然,她指的是新國王克勞狄斯。哈姆萊特聽到她把“父親”這樣一個聽起來令人肅然起敬的稱呼用在一個卑污之徒身上時非常吃驚和生氣,毫不客氣地沖著喬特魯?shù)抡f:“母親,我想是你大大地得罪了我的父親?!蓖鹾鬂q紅著臉說他在胡說。哈姆萊特反駁道:“既然你那樣問法,我就應該這樣回答。”王后惱怒地說:“你莫非忘了在和誰說話?”哈姆萊特一聲冷笑,“我但愿能忘記,但我又不能忘記,你確確實實是王后,你丈夫的弟弟的妻子兼我的母親。”王后勃然大怒:“你竟敢對我如此無禮。我只好去找那些會說話的人來了?!彼囊馑际且フ铱藙诘宜够虿迥?。
哈姆萊特想,既然好不容易有個機會單獨跟王后在一起,總得想辦法叫她意識到自己的墮落來,于是就抓住王后的手腕不讓她走,按住她讓她坐下來了。哈姆萊特的這種強橫態(tài)度叫王后十分害怕,擔心他由于瘋狂會做出傷害她的事來,于是就大聲嚷了起來。而此時躲在帷幕后面的波洛涅斯驚恐萬狀地大喊道:“救命啊!快來人救王后??!”哈姆萊特以為是國王藏在那里,心想機會來了,于是拔出佩劍向幕布后刺去。喊叫聲嘎然而止,哈姆萊特以為國王克勞狄斯一定死了。當他把尸體拖出來一看卻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
“瞧瞧!”王后大聲嚷著,“你干了一件多么殘忍的事啊!”
“是的,母親,確實很殘忍,”哈姆萊特回答說,“但不比殺了一個國王又嫁了他弟弟的行為更殘忍!”
哈姆萊特想打開天窗說亮話,所以就坦白地說了出來。他認為對于父母的過錯,作兒女的應盡量寬容,但這種過錯如嚴重到一定地步,那么連兒子也是可以嚴厲地責備母親的。他責備王后不該水性楊花很快就忘記先王,投入兇手的懷抱;不該輕易就忘記對先王的誓言。如果這樣的話,那足以讓人懷疑女人的一切誓言,一切所謂的美德也會變得虛偽,婚約還比不上賭徒的諾言,宗教也只是玩笑的空話。悲憤的王子指出王后的行為上愧于天下愧于地。為了讓顫抖的王后更好地悔悟,哈姆萊特拿出兩幅肖像,一幅是先王,王后的第一個丈夫,一幅是新王,王后的第二個丈夫。哈姆萊特說:“瞧,我的父王,他的額頭有多么慈祥,氣概有多么非凡!他的卷發(fā)像太陽神,前額像天神,眼睛像戰(zhàn)神,他的姿勢像剛降落在吻著蒼天的山峰上的傳信神。你再來看這一個,多像是害蟲和霉菌,因為他居然殺害了他強健的兄長?!?p>正當哈姆萊特正在問王后喬特魯?shù)滤趺催€能跟那個謀害了先王、竊取王位的兇手繼續(xù)生活下去時,他父親的鬼魂出現(xiàn)了,只有哈姆萊特一個人能夠看到,無論哈姆萊特怎么指出鬼魂所站的地方,王后都不能看見,她很害怕地看著哈姆萊特對著空中說話,以為哈姆萊特仍舊在發(fā)瘋。哈姆萊特問鬼魂來干什么,鬼魂說他是來提醒哈姆萊特不要忘記替他報仇的諾言的。鬼魂又說,要去和他母親說話,不然她會因為悲傷和恐懼而死掉的。鬼魂走后,哈姆萊特懇求王后不要以為他瘋了而把鬼魂引到人間,真正使鬼魂出現(xiàn)的原因恰恰是她自己的罪過。他懇求王后對上帝承認過去的罪孽,離開國王。要是王后以真正的母親的樣子來對待他,那他也會以真正的兒子的態(tài)度來祈求上蒼保佑她。王后終于感動了,答應照他說的去做。
和王后的談話結(jié)束后,哈姆萊特的心情平靜了一些。他看到不幸被他莽撞地殺死的老波洛涅斯的尸體時,王子傷心地哭了,因為這是他心愛的姑娘奧菲莉婭的父親啊!
波洛涅斯的死給了克勞狄斯對付哈姆萊特的借口。按照國王的本意是要把他視為隱患的哈姆萊特殺死,但又怕?lián)泶鞴啡R特的百姓不答應,況且也怕畢竟是愛兒子的王后的阻撓,所以,波洛涅斯的身亡使國王可以借口把王子驅(qū)逐出境。狡詐的克勞狄斯要哈姆萊特由兩個大臣陪同坐船到英國去,以避免所謂的處分。當時的英國是向北歐強國丹麥納貢的屬國,所以克勞狄斯給英國朝廷寫了封信,編造了一些理由,要他們把哈姆萊特處死。聰明的哈姆萊特懷疑這里面肯定有名堂,于是在夜里偷偷從那兩個大臣處拿到那封信,巧妙地把自己的名字擦掉,而換上那兩個大臣的名字。不久,座船受到海盜的襲擊,哈姆萊特勇敢地拿著劍殺上了敵人的船,不料他自己的座船卻怯懦地溜之大吉了。那兩個大臣把他丟下,帶著改過的信件急急忙忙跑到英國去接受應得的懲罰了。
海盜俘虜了王子以后,倒對這個高貴的敵人十分客氣,不久就把他放了,希望王子在朝中替他們說些好話。當哈姆萊特返回王城后,見到的卻是一片悲慘的景象,那便是哈姆萊特曾經(jīng)摯愛過的美麗姑娘奧菲莉婭的葬禮。自從可憐的老波洛涅斯死了過后,這個未知世事的年輕姑娘受了很大刺激,神經(jīng)也變得不正常起來,因為她沒想到可憐的老父親居然慘死在她所愛戀的王子手里。她到處瘋瘋癲癲地跑來跑去,把一束束鮮花撒給宮里的女人們,說是在給她父親舉行葬禮;又時常唱一些愛情和死亡的歌兒,仿佛以前發(fā)生的事情全都給忘記了。她喜歡癡癡地坐在一條小河邊,那條小河的邊上斜斜地長著柳樹,葉子倒映在水面上。有一天,她趁人不備又偷偷溜了出來,來到小河旁,用雛菊、蕁麻、野花和雜草編結(jié)了一只小小的花圈,然后爬上一棵柳樹,想把花圈掛到伸向河中的柳條上,可是樹枝一下折斷了;美麗純潔的奧菲莉婭便帶著她編的花圈掉進了水里。開始她還靠柔軟的衣衫托著在水里浮了一陣,還斷斷續(xù)續(xù)哼唱幾句不知是什么的曲兒,仿佛一點兒也沒在意自己遭受的滅頂之災,或者仿佛她本來就是生活在水里的精靈一樣。可是沒多久,她的衣服就給河水浸泡得沉重了起來,她還沒來得及唱完那支婉轉(zhuǎn)的歌兒,就沉入水里,一縷芳魂悠悠地上了天堂。
當哈姆萊特回到王城時,奧菲莉婭的哥哥、從法國回來的雷歐提斯正在為不幸的夭亡的美麗姑娘舉行葬禮,國王克勞狄斯、王后喬特魯?shù)潞退兄匾某级嫉搅恕R婚_始哈姆萊特不知道他們在舉行什么喪葬儀式,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不想去驚動大家。他看見他們按照處女葬禮的規(guī)矩,在奧菲莉婭墳上灑滿了芬芳的鮮花?;ㄊ怯赏鹾髥烫佤?shù)掠H自撒的,她邊撒邊說道:“唉,鮮花本應是撒在美麗的姑娘身上的!奧菲莉婭,我本來滿心希望用鮮花來鋪滿你的婚床的,可愛的姑娘啊,沒想到卻是撒到了你的墳墓上了。你本來應該做我兒哈姆萊特的妻子的?!苯又幌驌磹勖妹玫睦讱W提斯又喃喃地說,希望奧菲莉婭的墳頭上長出紫羅蘭來,然后雷歐提斯又發(fā)瘋似地跳進了奧菲莉婭的墳坑,悲慟得死去活來,并且吩咐侍從拿土來堆在他身上,讓他和親愛的妹妹奧菲莉婭埋葬在一起??粗@一切,哈姆萊特對奧菲莉婭的熾愛又從心頭涌起,他不能容忍一個僅僅作為哥哥的人悲哀到這個程度,因為驕傲的王子覺得他自己對奧菲莉婭的愛遠遠比四萬個哥哥的愛加起來還要深。所以,處于感情煎熬中的哈姆萊特不顧一切地跳了出來,比雷歐提斯更為瘋狂地跳進了奧菲莉婭的墳坑。沖動的雷歐提斯認出這便是他全家的仇人哈姆萊特,因為他的老父和幼妹都是因為這個該死的哈姆萊特而死掉的,于是就沖上前去,死命地掐住哈姆萊特的脖子,眾侍從趕緊上前才算把他們拉開。葬禮之后,哈姆萊特向大家道歉說,他剛才的舉止太魯莽了,叫人以為他竟然要和雷歐提斯大動干戈而跳進了墳坑;他解釋說他不能容忍竟然還有誰為了美麗的奧菲莉婭的死而顯得比他哈姆萊特更悲傷。這樣一來,兩個高貴而又都高傲的青年似乎暫時講和了。
可是歹毒的國王卻不想放過哈姆萊特,于是他就利用雷歐提斯對其父親妹妹慘死所感到的內(nèi)心忿憤,設奸計來謀害哈姆萊特。奸王唆使雷歐提斯假裝言歸于好而向哈姆萊特作出貌似友好的比劍挑戰(zhàn)。哈姆萊特當然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看上去并無惡意的挑戰(zhàn),并且約定了比賽的日子。比劍的那天,宮中所有重要人物都在場,因為大家都知道哈姆萊特和雷歐提斯兩人都精擅劍術(shù),所以朝臣們都各自為兩位劍客下了為數(shù)不小的賭注。照一般的規(guī)矩,這種友好的比劍應該用圓頭不開刃的鈍劍,但毒辣的國王卻操縱了被仇恨所支配的雷歐提斯,讓他使用一把涂了致命毒藥的開刃尖頭劍。所以當哈姆萊特挑了一把鈍劍時,他已墮入國王的奸計,他一點兒也沒懷疑雷歐提斯有什么不良企圖,也沒有檢查雷歐提斯的劍。比劍開始了,起初,雷歐提斯沒拿出真實本領(lǐng)來,故意讓哈姆萊特占些上風,好趁他掉以輕心之時全力一擊;而這時國王克勞狄斯也故意稱贊哈姆萊特的勝利,大聲喝彩,頻頻為哈姆萊特的勝利干杯,還下了很大的賭注,賭并不占多少上風的哈姆萊特一定能贏。這一切都是為了分散哈姆萊特的心神,以便雷歐提斯能發(fā)起犀利的一擊。果然,幾個回合過后,哈姆萊特劍勢就有些松弛,這時,雷歐提斯兇狠地拿出了看家本領(lǐng),用毒劍一下刺中了哈姆萊特。哈姆萊特雖然還不知道全部陰謀,但這一擊也激起了他的怒火和勇氣。激烈的拼斗中,哈姆萊特終于奪過那把毒劍并用它回敬了雷歐提斯一下,這下,雷歐提斯便成了國王奸計和自己的愚蠢的雙重犧牲品。正在這緊張的時刻,王后的慘叫又增添了幾分不祥色彩。原來,奸王特地給哈姆萊特準備下一杯有毒的飲料,以便哈姆萊特比劍時喝下去毒死他。這是一個多重的毒計,即便雷歐提斯的毒劍沒能刺死哈姆萊特,這杯下了烈性毒藥的飲料也足以要了哈姆萊特的性命。但國王忘了事先關(guān)照王后,所以當王后喝下那杯飲料時,剛來得及說她中了毒就倒地身亡了。哈姆萊特頓時意識到這是又一個謀殺陰謀。于是他喝令把門關(guān)起來誰也不準外出,他要查出究竟是誰干的。這時垂死的雷歐提斯覺得自己已深深地挨了哈姆萊特一劍,肯定是無救了,于是尚未泯滅的良心促使他招認了一切。他叫哈姆萊特不用查誰是兇手了,元兇是克勞狄斯,他自己也給克勞狄斯的奸計給害了。雷歐提斯請求哈姆萊特原諒他這個出賣朋友的人,告訴哈姆萊特說劍頭上涂了國王的毒藥,哈姆萊特已經(jīng)活不過半個小時了,什么靈丹妙藥都已救不了他了。說完這一切,雷歐提斯便死去了。哈姆萊特眼看自己快要死了,就拼起殘存的力量猛地向奸詐的國王撲去,把毒劍插進了奸王的胸膛,當即殺死了這個謀害他全家的兇手。哈姆萊特實現(xiàn)了他答應鬼魂的諾言,讓這個卑污的兇手遭到了報應。
奄奄一息的哈姆萊特用最后一口氣要求親眼目睹這場悲劇的好朋友霍拉旭一定要堅強地活下去,重義氣輕生死的霍拉旭想跟王子一快死。他告訴霍拉旭要把全部秘密公諸于眾。當霍拉旭含著眼淚答應他一定忠實地這樣做時,高貴的王子哈姆萊特便與世長辭了?;衾窈推溆嗳硕剂髦鴾I祈禱天使保佑王子的靈魂。大家都覺得,要是哈姆萊特沒死的話,他一定會成為一個最尊貴、最得人心、最仁慈、寬厚的丹麥國王。注意戲劇第一幕,主人公并沒有出場。只是通過軍官、衛(wèi)士之口寫鬧鬼的故事巧妙引出戲劇情節(jié)。
哈姆雷特前后性格的對比,表現(xiàn)了人文主義思想受到重創(chuàng)。
猜測使他有了探密的動力,也是他不怕危險,敢于與鬼魂對話的原因。
這是第一幕第四場內(nèi)容,地點在露臺。
英雄形象的一個表現(xiàn)
第一幕第五場,地點是露臺的另一部分。
用插敘方式敘述前面的情節(jié)。
注意這里老國王對王后的態(tài)度。并思考持如此態(tài)度的原因
這寫出哈姆萊特的復仇決心。
注意在這第二幕第三場的大段獨白。經(jīng)典臺詞“生存還是毀滅,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即出此。
對照原著,請思考“瘋”哈姆萊特為奧菲莉婭的一段“瘋話”所表達的真情。
這里可以看出奧菲莉婭這一人物形象的善良的特點。
哈姆萊特的苦心裝瘋獲得了成功。
猶豫不決是哈姆萊特悲劇形象的重要特點。
注意這里雙線結(jié)構(gòu)的意義。
這是第三幕的第二場。內(nèi)容極為精彩。
這里哈姆萊特失去最佳的復仇機會,表現(xiàn)他的軟弱,猶豫。
注意第三幕第四場這里哈姆萊特的精彩的對白。
作為兒子的義正嚴辭的指責,讓喬特魯?shù)聼o地自容。
“啊,哈姆萊特!你把我的心劈為兩半了”
這句話,足可看出喬的崩潰
這里寫出了克勞狄斯的殘忍而狡詐的特點
奧菲莉婭出場不多,在該劇中的地位至關(guān)重要,她極大地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并為結(jié)局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哈姆雷特的沖動寫出他對奧菲莉婭的的深厚感情
這里可以看出受人指使利用的雷歐提斯的愚與沖動。最終造成的結(jié)果是害人又害己。
閱讀時注意王后中毒后的對白,與她的雙重性格。
完成了復仇的任務也成就了千古的悲劇。
三、人物鑒賞:
1.(1)哈姆萊特
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筆下的著名悲劇人物。在這戲劇中,哈姆萊特是整個劇情的中心人物。莎士比亞通過貫穿全劇的一系列復仇行動刻畫了他了形象,揭示了他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和以他為代表的但是新生人文主義的局限性。哈姆萊特的性格是復雜的,莎士比亞通過了頭緒繁多但皆與復仇主線交織的劇情展示了他獨特的個性。我們可以看到,哈姆萊特的身份是一位尊貴的丹麥王子,從小養(yǎng)尊處優(yōu),是封建統(tǒng)治集團中的人物、未來的君王。離開宮廷以后,他在德國的威登堡大學上學。他成了一個徹底的人文主義者。他天真、單純,對人類、對世界報有美好的希望。在他的心中,現(xiàn)實中的一切都如同理想那樣的美好:世界是一個美好的天地;人類是了不起的杰作。父親是一個理想的君主;父母恩愛相處;女友給予他的是堅貞、純潔的愛情;朋友無處不在。這些,讓他有新的看法,他希望以真誠相待的平等關(guān)系來代替尊卑貴賤、等級森嚴的封建關(guān)系。他本人還多才多藝,光明磊落,可以說他近乎完美。
但是在劇中第一次出現(xiàn)的時候,他不再是一個樂觀的青年。一系列的意外變故后,特別是父親亡魂的傾訴后。他的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父親的死亡,母親的改嫁,叔父的篡位,這一些反常的亂倫的事情的,幾乎完全打破了他的幻想?,F(xiàn)實世界殘忍的丑惡顯現(xiàn)出了它的原形。他心中的至高無上的光明世界,頓時變成了一個惡行敗德的荒漠。理想和現(xiàn)實的強烈對比,讓哈姆萊特變得憂郁起來。懷疑最終成了無情的現(xiàn)實,背后可能潛藏了更大的丑惡,哈姆萊特人文主義的信念也發(fā)生了動搖。他甚至對母親的發(fā)出了失望情緒的感嘆。他又逐漸看清了在新的國王的統(tǒng)治下,丹麥的宮廷荒淫無度,陰謀成風。未來的岳父作為國家大臣,從不考慮國家大事,拿手好戲就是玩弄見不得人的勾當取悅新王,為此不惜出賣自己的女兒。老同學為了求得主子的恩寵,背信棄義、出賣朋友,甘當密探,甚至兇手。一切的一切,讓他陷入了精神危機,他的發(fā)瘋固然是為了窺測敵人而假裝的,但也是他的精神危機的自然表現(xiàn)。
面對社會的罪惡,哈姆萊特敢于正視現(xiàn)實,深入思考,竭力認識世界,尋找出路,哈姆萊特的眼光銳利,對事物的認識非常深刻,判斷力也很準確。他還通過對丹麥的認識得出了對世界的認識,由此及彼、有表及里的對顯示的反常現(xiàn)象和惡人當?shù)赖那闆r進行了概括,深富哲理性。他開始了新的哲學探討,包括對人的價值、生存與毀滅,生命的意義、實現(xiàn)理想的道路……他具有一個思想家的特色。
但是,哈姆萊特善于思考的特征也暴露了他優(yōu)柔寡斷、生性軟弱、過于謹慎而不善于行動的另一特點,他看到了一個偉大的目標,卻時時感到無力承擔,不知如何行動。這直接決定了他的命運肯定是悲觀的。在接受父親亡魂的托付時,他的決心很大,立即想到了初步的行動是裝瘋。但是,在兩個月后,他還在裝瘋,并沒有完成任務,甚至在他叔父克勞狄斯的面目完全暴露后,哈姆萊特還放棄了復仇的最佳機會。哈姆萊特的精力過多的花費在決定上,反而失去了行動的力量。結(jié)果,在哈姆萊特錯殺波洛涅斯后,克勞狄斯殺機畢露,哈姆萊特從主動轉(zhuǎn)到了被動。不過,由于克勞狄斯不肯親自動手,想借英王之刀殺人。引出了哈姆萊特將計就計,粉碎敵人陰謀的情節(jié)。這又充分體現(xiàn)了哈姆萊特的機智和勇敢。在經(jīng)歷了所有激烈的思想斗爭后,哈姆萊特的內(nèi)心已然漸漸成熟,內(nèi)心的平靜已重新恢復,他沉著應戰(zhàn),顯出了一個成熟思想家的特點。哈姆萊特熱情而深沉的性格定位也豐富圓滿了。
最終,哈姆萊特還是在克勞狄斯的陰謀中與克勞狄斯同歸于盡,并沒有完成目標,現(xiàn)實在臨死的他的眼里還是“冷酷的人間”,他人文主義的理想隨之終結(jié)。
哈姆萊特的悲劇深刻說明了他作為人文主義者的思想局限性,在那樣的時代中,反動勢力過于強大,美和丑是顛倒的,人文主義的理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先進人物的斗爭必然遭到厄運,他的悲劇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他所追求的個性解放、個性自由太過于沉重。那么,精神的強力打壓和個人的不公平待遇肯定是難以忍受的。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痛心造成了他精神痛苦的無比復雜。另外,哈姆萊特的局限性更突出地體現(xiàn)在他脫離群眾,只想孤軍奮戰(zhàn)的依靠個人力量來改造社會,他自始至終只想到了“我”,雖然他具有無比的智慧和理性,但獨自負擔重任是不切合實際的,脫離他人、甚至可以說脫離群眾面對強大的惡勢力,沒有不失敗的。哈姆萊特還是一個明顯的宿命論者,直到斗爭的最后階段,他還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決定人的生死勝負,他被舊的思想給束縛了,這樣的重擔使他在斗爭中貽誤戰(zhàn)機,消極被動。
綜上,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想說明的過渡時期的人物典型,他只能提出現(xiàn)實世界是不合理的,但他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出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哈姆萊特的人物構(gòu)筑在于他能勇敢地揭露世界上存在的種種丑惡,而不在于他如何去消滅這些罪惡。他所代表的新生力量,還處在幼稚的階段。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改革顯示,消滅罪惡。哈姆萊特的結(jié)局反映了封建勢力下新生力量的斗爭,和他們的悲劇命運。他的精神面貌沒有被拔高,勝利也沒有被虛構(gòu)。
(2).哈姆萊特經(jīng)典臺詞:
哈:(自言自語)生存或毀滅,這是個必答之問題:是否應默默的忍受坎苛命運之無情打擊,還是應與深如大海之無涯苦難奮然為敵,并將其克服。
此二抉擇,就竟是哪個較崇高?死即睡眠,它不過如此!倘若一眠能了結(jié)心靈之苦楚與肉體之百患,那么,此結(jié)局是可盼的!死去,睡去,但在睡眠中可能有夢,這就是個阻礙:當我們擺脫了此垂死之皮囊,在死之長眠中會有何夢來臨?它令我們躊躇,使我們心甘情愿的承受長年之災,否則誰肯容忍人間之百般折磨,如暴君之政、驕者之傲、失戀之痛、法章之慢、貪官之侮、或庸民之辱,假如他能簡單的一刃了之?還有誰會肯去做牛做馬,終生疲於操勞,默默的忍受其苦其難,而不遠走高飛,飄于渺茫之境,倘若他不是因恐懼身後之事而使他猶豫不前?此境乃無人知曉之邦,自古無返者。
所以,“理智”能使我們成為懦夫,而“顧慮”能使我們本來輝煌之心志變得黯然無光,像個病夫。再之,這些更能壞大事,亂大謀,使它們失去魄力。
哈:又來一個!這不會是個律師的頭顱吧?他的鉆牛角尖式之弄法手段、他的分毫必爭之雄辯、他的訴訟案子、他的契據(jù)、他的巧妙詭計現(xiàn)在都到哪兒去了呢?為什么他現(xiàn)在肯讓這位魯莽的家伙用柄骯臟的鏟子來敲他的腦殼子,而不去控告他犯了毆打罪?哼,這位家伙在生前也可能是個地產(chǎn)的大買主,整天就與他的抵押、他的債券、他的賠償、他的證人、他的收回權(quán)為伴。
現(xiàn)在,他的上好腦袋里所裝的僅是些上好砂土,難道這就是他的最後賠償、最後收回嗎?他的證人們還肯不肯為他作證,去買兩塊地契般大小的地皮呢?現(xiàn)在,他的棺材可是恰夠大小來存放這些證件嘍。難道這位買主就無法得到比此更多嗎?哈!
2.克勞狄斯
克勞狄斯在《哈》劇中是一位篡位娶嫂的無行之徒,他人面獸心,騙得了哈姆萊特母親的信任,使她甘心受他反指使。他還用自己的政治手腕騙得了一幫朝臣的擁戴,像波洛涅斯這樣的老臣對他是忠心不二。正像老王的鬼魂對他評價的那樣:“那個亂倫的、奸淫的畜生,他有的是過人的詭詐,天賦的奸惡,憑著他的陰險的手段,誘惑了我的外表上似乎非常貞淑的王后,滿足他的無恥的獸欲。啊,哈姆萊特,那是一個多么卑鄙無恥的叛徒!”(第一幕,第五場)。但對他的道德譴責是無濟于事的。重要的是在他的篡位娶嫂的行為中,包含著將世界作為冷靜計算的對象的體驗結(jié)構(gòu)??藙诘宜乖趧≈幸恢碧幱谡急M先機的地位。他一出場就以“不忘記我們自己的本分”為由來祛除大家對于老國王死去的哀傷,并修書給挪威老國王,勸其制止小福丁布拉斯的莽撞行為。在哈姆萊特誤殺波洛涅斯后,馬上將之譴往英國并密令處死哈姆萊特;最后利用萊阿替斯殺死了哈姆萊特??藙诘宜狗浅G逍训刂馈拔业淖飷菏浅魵庋炝恕保羞^禱告,但始終占有著那些使他動了殺機的東西——王冠、野心和王后??藙诘宜沟男愿衩黠@是勇于攫取與占有的資產(chǎn)階級形象,而不是九世紀的封建君王。在他身上體現(xiàn)出西美爾所說的現(xiàn)代人的生存樣式:“世界不再是真實的、有機的‘家園’,而是冷靜計算的對象和工作進取的對象,世界不再是愛和冥思的對象,而是計算和工作的對象?!?p>3.波洛涅斯
圓滑而又瑣碎,愚蠢卻自認聰明家伙,后來死在哈姆萊特劍下。人們對他印象最深的恐怕要算他對兒子雷歐提斯去法國之前的一番告誡以及讓仆人去調(diào)查兒子的生活作風。在兒子臨行前,他說到:
還有幾句教訓,希望你銘刻在記憶之中:不要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凡事必須三思而行。
對人要和氣,但不要過分狎昵。相知有素的朋友,應該用鋼圈箍在你的靈魂上,可是不要對每一個泛泛的新知濫施你的交情。
留心避免和人家爭吵;可是萬一爭端已起,就應該讓對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輕侮的。
傾聽每一個人的意見,可是只對極少數(shù)人發(fā)表你的意見;接受每一個人的批評,可是保留你的判斷。
盡你的財力購制貴重的衣服,可是不要炫新立異,必須富麗而不浮艷,因為服裝往往可以表現(xiàn)人格;法國的名流要人,就是在這一點上顯得最高尚,與眾不同。
不要向人告貸,也不要借錢給別人;因為債款放了出去,往往不但丟了本錢,而且還失去了朋友;向人告貸的結(jié)果,容易養(yǎng)成因循懶惰的習慣。
尤其要緊的,你必須對你自己忠實;正像有了白晝才有黑夜一樣,對自己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以上臺詞充分體現(xiàn)出他的自私和狡猾。
4.喬特魯?shù)?p>喬特魯?shù)虏]有參與謀殺老哈姆萊特,但老哈姆萊特的鬼魂告訴我們,這個女人在他活著時就經(jīng)不住誘惑而滿足了克勞狄斯的獸欲,說“一個淫婦雖然和光明的天使為偶,也會有一天厭倦于天上的唱隨之樂,而寧愿摟抱人間的朽骨”。鬼魂的那一番死不瞑目的血淚控訴,尤其對她的背叛行為的譴責,無疑就是莎翁對這個女人的相貌品行的介紹。
果然,喬特魯?shù)乱怀鰣鼍土钊祟D生厭惡。喪夫不足兩個月的她,以新娘的身份對兒子說,“不要老是垂下了眼皮,在泥土之中尋找你的高貴的父親”。這只會更加激起哈姆萊特對母親的憎恨:“一頭沒有理性的畜生也要悲傷的長久一些,她那流著虛偽之淚的眼睛還沒有消去紅腫,她就嫁了人了……這樣迫不及待地鉆進亂倫的裘被!”后來哈姆萊特干脆稱自己的母親為“最惡毒的婦人”。
但這個最惡毒的婦人,居然讓我產(chǎn)生了同情的傾向;確切地說,是在她呼喊“啊,親愛的哈姆萊特,那杯酒,那杯酒”的時候,——那是狡詐的克勞狄斯為比劍獲勝的哈姆萊特準備的毒酒——我,一個堅信自己的神思與幾百年前的莎翁的神思水乳交融的人,原諒了她。她才是個受害者,也許她自始至終都是個受害者。
如果沒有喬特魯?shù)碌乃?,《哈姆萊特》便不是世上最“完美的悲劇”。
值得注意的是,喬特魯?shù)聸]有參與十惡不赦的謀殺,而老哈姆萊特死后(她并不知道丈夫是被惡叔毒死的),在有著“過人詭詐,天賦奸惡”的克勞狄斯的淫威之下,喬特魯?shù)潞翢o選擇余地,她只有嫁給克勞狄斯。
“慈母孝子”,也是東西方文化共奉的準則。老哈姆萊特就告戒兒子說,“不可對你母親有什么不利的圖謀,她自會受到上天的裁判和她自己的荊棘的刺戳”。
于是,哈姆萊特便依計而行。他在王后的寢室里誤殺朝臣波洛涅斯之后,并未對喬特魯?shù)虏扇〈胧?,而是百般羞辱,以全世界最惡毒的語言,刺刀般地扎向自己的生身母親。他對自己說“要我扭你的心”,對母親卻說,“羞??!要是地獄里的孽火可以在一個中年婦女的骨髓里煽起蠢動,那么在青春的烈焰中,讓貞操像蠟一樣融化吧”、“嘿,生活在汗臭垢膩的眠床上,讓淫邪熏沒了心竅,在污穢的豬圈里調(diào)情弄愛——”
喬特魯?shù)率懿涣肆耍蟮?,“這些話像刀子一樣戳進我的耳朵,不要說了,親愛的哈姆萊特”。就連老哈姆萊特的鬼魂也忍不住勸兒子,“快去安慰安慰她的正在交戰(zhàn)中的靈魂吧”。但哈姆萊特不為所動,他繼續(xù)說,“不要自己安慰自己,以為我這一番說話,只是出于瘋狂,不是真的對您的過失而發(fā);那樣的思想不過是騙人的油膏,只能使您潰爛的良心上結(jié)起一層薄膜,那內(nèi)部的毒瘡卻在底下愈長愈大。向上天承認您的罪惡吧,懺悔過去,警戒未來……”可憐的喬特魯?shù)陆K于崩潰了,“啊,哈姆萊特!你把我的心劈為兩半了”。
我們的王子仍沒有完,“我不能禁止您不再讓那肥豬似的僭王引誘您和他同床,讓他擰您的臉,叫您做他的小耗子;我也不能禁止您因為他給了您一兩個惡臭的吻,或是用他萬惡的手指撫摩您的頸項”,并刻意對母親挑釁道,“把您所知道的事情一起說了出來,告訴他我實在是裝瘋,不是真瘋”。
但喬特魯?shù)聸]向國王說出真情,而是對動了殺機的克勞狄斯說,王子真瘋了,竟把大臣當耗子殺了,并稱“他的純良的本性就從他的瘋狂里透露出來”了。這個謊言挽救了哈姆萊特。及至她喝下那杯國王為哈姆萊特準備的毒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用那源自生命的母愛在呼喊,“啊,親愛的哈姆萊特……”喬特魯?shù)隆@位“最惡毒的,而且良心已經(jīng)潰爛的淫婦”——又一次挽救了兒子!
作為王后喬特魯?shù)拢话才攀状纬鰣鲈诘谝荒坏诙?。在前夫老哈姆萊特去世兩個多月后就同他的弟弟克勞狄斯結(jié)婚了,這時候她就在兒子哈姆萊特面前喬裝出一副賢妻的形象。“對丹麥王應該和顏悅色一點”,她對兒子說,本應該在失去丈夫后悲痛萬分的她竟然振振有辭地說教起兒子對做自己父親的叔叔要恭敬,并且對丈夫的死抱著這樣平靜的態(tài)度:“活著的人誰都要死去,從生活踏入永久的寧靜?!币婚_始就讓讀者百思不得其解。這個女人究竟是怎么一個形象呢?可以說她是一個典型的雙重性格的人。在兒子面前,他永遠是一個慈善和藹無微不至的母親形象。無論是剛一開始怕兒子沖撞新丈夫?qū)λ慕逃龑н€是后來哈姆萊特跟雷歐提斯的決斗中表現(xiàn)出來的擔心和害怕都能體現(xiàn)莎士比亞對王后喬特魯?shù)码p重性格的塑造。她的死去,是作者對丑惡的否定,也算是對死去的國王的懺悔吧,不過作者安排她被自己愛的國王的弟弟的毒酒毒死應該是她作繭自縛的批判,帶有悲劇色彩。
5.奧菲莉婭
莎士比亞筆下的女性,大多“優(yōu)美絕倫”。她們天生麗質(zhì),有著“絕色的仙姿”。奧菲莉婭的美貌在《哈姆萊特》中是由他人描述的。王后為兒子哈姆萊特的瘋病傷心時,就把治愈的希望放在奧菲莉婭的美貌上?!皧W菲莉婭,但愿你的美貌果然是哈姆萊特瘋狂的原因;更愿你的美貌能夠幫助他恢復原狀,使你們兩人都能安享尊榮。”哈姆萊特也贊嘆“那天仙化人的,我的靈魂的偶像,最艷麗的奧菲莉婭”,連“發(fā)瘋”時也稱她為“迷人的東西”。
莎士比亞筆下的女性不僅天生麗質(zhì),而且感情純真,心地善良。但是女性的這種性格卻奠定了莎士比亞悲劇中女性角色的悲哀結(jié)局。因此,奧菲莉婭美麗而脆弱。她天真地認為哈姆萊特狂怒地咒罵她只是“瘋病”發(fā)作,因而痛心惋惜。而哈姆萊特全然沒有料到他自己發(fā)泄狂怒和失望,竟叫這可憐的少女感到那樣絕望的悲痛。父親被戀人所殺,奧菲莉婭最終承受不了而發(fā)瘋,正如她哥哥說道:“啊,五月的玫瑰!親愛的女郎,好妹妹,奧菲莉婭!天??!一個少女的理智,也會像一個老人的生命一樣受不起打擊嗎?人類的天性由于愛情而格外敏感,因為是敏感的,所以會把自己最珍貴的部分舍棄給所愛的事物?!弊罱K,美貌又天真善良的奧菲莉婭,因愛情而耀眼,因愛情而隕落。
奧菲莉婭是一名中世紀丹麥宮廷中的美麗少女,她身上有著歐洲封建社會帶給女性的巨大影響。奧菲莉婭堅守歐洲封建道德,保守而軟弱。她以家庭、父兄為中心,不會主動追求本可以得到的幸福。奧菲莉婭雖然愛慕哈姆萊特,相信他合乎一套理想的標準,但是在父親波洛涅斯和兄長雷歐提斯卑劣地懷疑和誹謗下,遵從他們的意愿,不與哈姆萊特接近,卻又在“適當”的時候出現(xiàn),成為刺探王子的工具。奧菲莉婭所受的宗法家庭的教養(yǎng)和管束決定她絕對馴服和無知。她被這樣的教訓壓制著自己的青春、激情和愛:“留心,奧菲莉婭,留心,我的親愛的妹妹,不要放縱你的愛情,不要讓欲望的利箭把你射中。一個自愛的女郎,若是向月亮顯露她的美貌就算是極端放蕩了”。在父親對自己理想的哈姆萊特作這樣的誹謗——“奧菲莉婭,不要相信他的盟誓它們不過是淫媒,內(nèi)心的顏色和服裝完全不一樣,只曉得誘人干一些齷齪的勾當,正像道貌岸然大放闕辭的鴇母,只求達到騙人的目的”時,奧菲莉婭只是“一定聽從您的話,父親”。這就足以證明她是絕對馴服的。絕對馴服和無知的少女在當時社會并非少見,封建道德觀念無情地壓制了婦女的意愿。而奧菲莉婭僅是她們中的一員,莎士比亞僅是把她當作中世紀歐洲女性的典型。奧菲莉婭在劇中的出場次數(shù)僅有5次,直接對白有56次,間接描寫有5次。相對而言,對她的描寫較少。但無可否認,她的存在豐富了《哈姆萊特》的故事情節(jié),使得充滿男性剛強氣味的《哈姆萊特》有了女性柔情的滋潤。奧菲莉婭在該劇中的地位至關(guān)重要,她極大地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并為結(jié)局添上了濃重的一筆,她因愛情而脆弱,因歐洲封建宗法制而馴服與無知。最終她因劇情的發(fā)展而美麗的逝去。
四、作品鑒賞: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從這句經(jīng)典的名言中,可以看出,哈姆萊特這個人物形象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哈姆萊特作為一個深受廣大群眾愛戴的王子,他身上具備整頓局勢、治理國家、報仇雪恨的能力。然而面對著以陰險奸詐的新王為代表的強大的封建勢力,作為一個資產(chǎn)階級人文主義者,他始終把這種和人民緊密相連的事業(yè)看做個人的仇恨而孤軍奮戰(zhàn),因此,他的悲劇既是真善美與邪惡力量相沖突的悲劇,也是一個人文主義者時代的悲劇。
哈姆萊特形象之所以具有強烈的悲劇美,關(guān)鍵在于構(gòu)成這一切的矛盾沖突,悲劇正是通過對沖突必然性的揭示,通過對有價值東西的毀滅,表達了對真善美的肯定。哈姆萊特以自己的死贏得了對舊制度、舊勢力道義上的勝利,悲壯而不悲觀,使人們透過悲劇,從主人公的身上感受到一種新的生命,看到了黑暗王國的一線光明。
劇中除了描寫哈姆萊特的復仇情節(jié)線索之外,還安排了雷歐提斯和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的兩條復仇線索,以相互聯(lián)系和襯托。在復仇情節(jié)之外,莎士比亞還寫了哈姆萊特和奧菲莉婭之間的愛情,哈姆萊特和霍拉旭之間的真誠友誼,哈姆萊特和背叛自己父王的母親復雜的關(guān)系等。在突出悲劇的陰郁、灰暗、緊張的氛圍的同時,作者又穿插進嘲諷的詩句和插科打諢的幽默場面,使得戲劇達到“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混合”,顯示出豐富的人物性格和五光十色的社會畫面。
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相結(jié)合的創(chuàng)作手法。鬼魂出現(xiàn),超出自然段力量,類似于中國的十大悲劇之一——《竇娥冤》的手法相類似。這一手法固然是因為情節(jié)的需要,同時也顯示出悲怨之重,僅僅靠人的力量無法懲惡揚善。
五、模擬測試(一)
1.下面對有關(guān)名著名篇的闡述,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莎士比亞與我國的關(guān)漢卿幾乎同一時代,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戲劇家,為世界戲劇史增添了光輝的一頁。
B.“一千位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是說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萊特個性生動而復雜,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C.《哈姆萊特》中人物關(guān)系是復雜的,有親情,有友情,有愛情,也有仇恨,使整部戲劇背景充實、鮮活生動。
D.哈姆萊特為報仇而裝瘋,但狡猾的克勞狄斯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真相。
E.克勞狄斯在他的篡位娶嫂后有道德的自責,因而在觀看哈姆萊特設計的戲劇時臉色大變。
答案:(D、E,D沒有發(fā)現(xiàn)真相;E沒有自責。)
2.有人說王后喬特魯?shù)率且粋€典型的雙重性格的人,請你舉出情節(jié)加以說明。(5分)
答案:在前夫老哈姆萊特去世兩個多月后就同他的弟弟克勞狄斯結(jié)婚了,本應該在失去丈夫后悲痛萬分的她,竟然振振有辭地說教起兒子對做自己父親的叔叔要恭敬,可見其無情;而在兒子面前,他永遠是一個慈善和藹無微不至的母親形象,如沒有向克勞狄斯告密,對哈姆萊特跟雷歐提斯的決斗中表現(xiàn)出來的擔心和害怕。
3.老哈姆萊特告戒兒子說,“不可對你母親有什么不利的圖謀……”,你覺得他為什么這樣告誡兒子?(5分)
答案:老哈姆萊特對喬特魯?shù)潞苡懈星椤"凇按饶感⒆印?,也是東西方文化共奉的準則,不能過分。)
模擬測試(二)
1.下面對有關(guān)名著名篇的闡述,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哈姆萊特》這部悲劇中,最令哈姆萊特難受的倒還不是沒能繼承照理來說應由他繼承的王位,而是母親喬特魯?shù)潞芸炀屯浟撕屠蠂醯亩鲪邸?p>B.有學問的霍拉旭是哈姆萊特的好朋友。他和宮廷警衛(wèi)馬西勒斯曾在夜半看見過一個鬼魂,長得和已故的國王一樣,悲哀而且憤怒地走過城堡的高臺。
C.霍拉旭他們竭力勸阻哈姆萊特不要跟鬼魂去,生怕鬼魂露出獰惡的面目嚇壞了年輕的王子。但睿智的哈姆萊特早就盤算著揭開父王暴斃的秘密,不愿放棄這一機會。
D.老國王鬼魂囑咐哈姆萊特在復仇時千萬不可傷害到他的母親,讓上帝去裁決她,讓她不安的良心時時刺痛她自己就夠了,這是反語也是在考驗哈姆萊特對他的忠誠程度。
E.對宮廷陰謀這個秘密,哈姆萊特非常謹慎,沒有告訴任何人包括密友霍拉旭。
答案:D、E,D中反語、考驗錯,E中告訴了霍拉旭
2.哈姆萊特善于思考的特征也暴露了他優(yōu)柔寡斷、生性軟弱、過于謹慎而不善于行動的特點,請你舉出情節(jié)說明。(5分)
答案:在接受父親亡魂的托付時,他的決心很大,立即想到了初步的行動是裝瘋。但是,在兩個月后,他還在裝瘋,并沒有完成任務,甚至在他叔父克勞狄斯的面目完全暴露后,哈姆萊特還放棄了復仇的最佳機會。)
3.奧菲莉婭在劇中的出場次數(shù)僅有5次,直接對白有56次,間接描寫有5次。并不是一個主要人物,在這樣鐵血復仇的情節(jié)中,你認為美麗柔弱的奧菲莉婭形象在劇中有何作用?(5分)
答案:一方面推動了戲劇情節(jié)的發(fā)展,如她的死引起了哈姆萊特跟她哥哥雷歐提斯的決斗;另一方面,她的死加重的本劇的悲劇性,第三方面,她的出現(xiàn)使得充滿男性剛強氣味的《哈姆萊特》有了女性柔情的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