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詩經(jīng)兩首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7《李清照詞兩首》導學案。
《李清照詞兩首》導學案
【學法指導】
1、熟讀課文,結(jié)合課下注釋初步理解詩歌內(nèi)容,然后完成本學案。
2、認真思考,規(guī)范書寫,獨立完成。
【學習目標】
1.知人論世,結(jié)合背景理解詩文內(nèi)容
2.反復誦讀,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寫作特色
3.培養(yǎng)熱愛古典詩詞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知識鏈接】
一.寫作背景及作者簡介:
寫作背景:宋徽宗大觀二年重陽節(jié),趙明誠至仰天山羅漢洞觀月,流連忘返;李清照獨居青州歸來堂,重陽賞菊,無人相伴,故作此詞,以抒發(fā)寂寞無聊之感。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并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jié)婚后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后,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她早年曾做《詞論》,主張“詞,別是一家”。注重詞體協(xié)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并批評了從柳永、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詞家的不足。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李清照的詞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xiàn)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她后期詞則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情調(diào),從而表達了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
李清照的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后人稱為“易安體”。李詞的主要特點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經(jīng)歷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從而擴大了傳統(tǒng)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nèi)涵。二是善于從書面語言和日??谡Z里提煉出生動曉暢的語言;善于運用白描和鋪敘手法,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
【自主學習秀出風采】
一、整體感知成長心靈
1、《醉花陰》的上片和下片分別寫的是什么,他的主旨是什么?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
這首詞是作者婚后所作,抒發(fā)的是重陽佳節(jié)思念丈夫的心情。上片寥寥數(shù)句,把一個閨中少婦心事重重的愁態(tài)描摹出來。下片寫重陽節(jié)這天賞菊飲酒的情景。,它通過悲秋傷別來抒寫詞人的寂寞與相思情懷。作者使用了比喻、烘托、設問等手法。
2、在理解字句的基礎上讀詞,概括《聲聲慢》寫的內(nèi)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情緒)
時間:“雁過”,秋天南飛?!巴韥盹L急”,傍晚。
地點:“最難將息”,“守著窗兒”,家中。
環(huán)境:秋天的傍晚,天氣忽冷忽暖,秋風蕭蕭,北雁南飛,黃花滿地,梧桐滴雨,滿目冷清凄涼景象。
事件:找動詞。尋覓,難將息,淡酒,見雁過,看黃花,獨守寒窗,聽梧桐滴雨。
情緒:凄凄慘慘戚戚,傷心,孤獨,怎一個“愁”字了得。
二、問題導學超越自我
1.定下《聲聲慢》基調(diào)的句子是哪句?本詞的主旨句是什么?
基調(diào):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主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請問作者在《聲聲慢》中選了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她的愁緒呢?你感觸最深的是哪個意象?請說說你對這個意象的理解。
淡酒晚風孤雁黃花梧桐細雨
用這些意象來表現(xiàn)“愁”之深之重:(任選其一分析即可)
“淡酒/急風”:并非酒淡,而是愁濃,酒力壓不住心愁;借酒澆愁,而大風砭骨,又讓詩人意緒全無。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愁腸愁更愁。一個“淡”字突出作者晚年的凄涼,心境的凄苦。
“雁”:秋天大雁由北往南遷徙,李清照南下避難,故覺得大雁是舊相識,而自己卻漂流困頓,寄寓他鄉(xiāng)。以前尚可鴻雁傳書,現(xiàn)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萬語,也無人可托,無處可傳,從而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懷念。
“黃花”:詩人任憑黃花盛開,此時也無心攀摘,甚至讓菊花在枝頭堆積,直至凋落。在往年,她定能和丈夫一起來賞花,而今誰又有這興趣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顏,凄涼的心境與凋零的黃花融為一體,更是愁上加愁。
“梧桐/細雨”:這些是惹人愁思的意象。窗前的梧桐樹又飄下了幾片枯葉,好不容易到黃昏,偏巧這時又下起了淅瀝的小雨,滴滴答答的雨聲,對于傷心的詩人來說,不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葉上,也仿佛敲在那顆破碎的心上。
6【合作探究分析理解】
1.《醉花陰》與《聲聲慢》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寫愁思,其中蘊含的情感和營造的意境是否相同?試加以分析。
這兩首詞一首寫于前期,一首是晚年之作。由于歷史背景的不同、生活處境的變化,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出現(xiàn)了極大的差異。同樣是寫愁,但在早年表達的只是離別相思之愁,而晚年所抒發(fā)的則是國破、家亡、夫死后那種濃重的悲痛與哀愁。兩首詞在意境方面也是不同的?!蹲砘帯分谐尸F(xiàn)的是一種輕煙裊裊、天氣初涼和菊花吐蕊時的清新、寂靜的意境。而《聲聲慢》營造的則是一種晚風送寒、秋雨連綿、黃花零落、北雁南飛的凄慘、悲涼的意境。
2.概括《聲聲慢》在表情達意時所運用的藝術手法。
①運用疊詞,開頭連用了十四個疊字,用法大膽新奇,工整得體,寫出了由于尋而未得所引起的無限的凄苦憂傷之情。
②直抒胸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③借景抒情:“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薄暗啤薄凹憋L”“雁”“黃花”“梧桐”“細雨”等意像來委婉地表達詩人的愁情。
【整理反芻小結(jié)】
延伸閱讀
《李清照詞兩首》教學設計
《李清照詞兩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詩詞豐富深刻的意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欣賞古代詩詞的能力
(2)通過反復誦讀感悟詩詞的思想內(nèi)容,感受詩詞的意境,賞析詩詞的藝術特色
(3)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風格
(4)了解婉約派的特點
教學重點:
(1)結(jié)合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詩詞豐富深刻的意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欣賞古代詩詞的能力
(2)通過反復誦讀感悟詩詞的思想內(nèi)容,感受詩詞的意境,賞析詩詞的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渲染氣氛,激趣導入:(播放二泉映月)
同學們,老師現(xiàn)在給大家提供一組評語,請大家個個根據(jù)評語判斷我們評價的對象是中國古代哪位文化名人
資料鏈接
-----她有憂時傷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極的滄海愁人
她是曠古絕今的詞壇奇女
知道她是誰嗎?
沒錯!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萬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滄海愁人,她有萬古愁心,然而要解讀她的一腔愁緒,卻又是“怎一個愁字了得”,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學習李清照的兩首代表詞作《醉花陰》和〈〈聲聲慢〉〉,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萬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資源共享:學生就自己搜集的關于李清照的資料進行交流,注意關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
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引導: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她以詞代聲,向世人訴說她的悲劇愁情,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聆聽她的傾訴
誦讀要求:連續(xù)兩遍,第一遍要讀通讀順,注意讀出感情,第二遍要結(jié)合課下注釋邊讀邊理解詞的意思,并將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讀后大家共同解決
感悟詞意,把握感情,自主探究
引導:聯(lián)系作者生平遭遇
思考---兩首詞中“愁”的含義是否相同?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作者的這種愁緒?兩首詞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呢?
提示:學生可選兩首詞中的任何一首談談自己的感悟,既可以從整體談,也可選自己喜歡的某一個句子談,教師給予適當?shù)脑u價和引導
教師小結(jié)并板書:《醉花陰》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抒發(fā)自己對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生離之愁、暫時之愁、個人之愁,而從〈〈聲聲慢〉〉中我們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從前詞人所常寫的所謂“閑愁”,這個“愁”是由鄉(xiāng)關之思、身世之苦,失去親人的悲哀和理想破滅后的失望所交織而成的,是死別之愁、永恒之愁,因此,這“愁”字表現(xiàn)得更加凄厲沉痛。
附板書:
愁《醉花陰》-------離別相思-----苦
〈〈聲聲慢〉〉------國破家亡夫喪------痛
拓展理解,深入體會
引導:其實,愁是李清照詞中常見的字眼,老師從李清照詞中選取了幾句給大家,請同學們讀一讀,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詞句咀嚼品味,進一步體會李清照詞中濃郁的愁緒
資料鏈接:怎一個“愁”字了得!
1、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2、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翦燈花弄。
3、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
4、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活動:學生誦讀并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談體會
再讀詩詞,賞析藝術特色
引導:李的一生,尤其是后半生,幾乎過著與愁苦相伴的日子,她是個多愁善感之人,更是個寫愁高手,現(xiàn)在就讓我們再回到這兩首詞中,看看作者是如何寫愁的,兩首詞在寫法上是否也有所不同?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并討論這個問題
提示:可以從詞的語言、意境、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進行賞析
活動1、學生再讀課文,討論上面的問題
活動2、師生互動交流,欣賞兩首詞的藝術特色
活動3、學生結(jié)合自己讀過的李清照,簡單概括李清照前后期詞的不同特點
教師小結(jié):李清照前后期詞的不同的特點,李前期詞真實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于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詞風清麗明快,語言婉轉(zhuǎn)含蓄
后期主要抒發(fā)傷時念舊和懷鄉(xiāng)悼亡的情感,詞風凄涼低沉,語言深沉凝重。
附板書:
語言意境表現(xiàn)手法
《醉花陰》含蓄凝重清新寧靜借景(意象)抒情借生活片段表達內(nèi)心情感
〈〈聲聲慢〉〉率真自然凄慘悲涼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體
傾聽歌曲,拓展練習
資料鏈接:學生欣賞〈〈一剪梅〉〉歌曲,完成練習
問題:(1)〈〈一剪梅〉〉是作者前期作品還是后期作品?請說明理由
(2)借景(意象)抒情,借生活片斷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是李的主要藝術手法,試結(jié)合這首詞中的具體詞句分析這一特色
學生總結(jié)
教師布置作業(yè)
搜集李的作品加以賞析
教學反思
《醉花陰》和〈〈聲聲慢〉〉分別是作者前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因而具有較強的可比性,所以,我設計采用了比較閱讀的方法學習這兩首詞。學習詩詞要具有積極鑒賞的態(tài)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性靈,能感受形象,品位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其藝術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和情感世界,因此,我對這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是:認真審讀,整體感知、感受形象,體味意境、咀嚼玩味,品味語言、立足主旨,賞析技巧。
本課側(cè)重于教給學生欣賞詩詞的方法,學習詩詞重在誦讀,在讀中趕,在讀中悟,在讀中品,所以整堂課的教學是按著“讀-悟-品”這條主線展開的。聽讀、自由誦讀、個別誦讀等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意在讓學生充分朗讀,從而為后面的感悟、品味作鋪墊。此外,引導學生結(jié)合作者生平經(jīng)歷理解詞的意蘊,體會作者的情感,教會學生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去欣賞詩詞。
在整個教學預案中幾乎找不到問題的答案,那么答案在哪里?答案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里,答案產(chǎn)生在學生的讀-悟-品的過程中,我們的任務并不是為學生提供答案,而是引導學生解決,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找到答案。所以,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感悟與見解,我只是給予評價和引導,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自主探究的能力!個人覺得欠缺的是在拓展練習結(jié)束后,學生進行總結(jié),那么老師我應該也要做個總結(jié),不能因時間緊而草草收尾,留下遺憾!
《李清照詞兩首》教案設計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教師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學。寫好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詞兩首》教案設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教學目標】一、知識教育目標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
2.鑒賞李清照作品的婉約派風格。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了解作風格與社會環(huán)境、個人遭遇的關系。
2.體味詞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營造的意境,以及詞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滲透目標
在詞的藝術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了解作風格與社會環(huán)境、個人遭遇的關系,體味詞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營造的意境,以及詞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了解作風格與社會環(huán)境、個人遭遇的關系。
2.體味詞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營造的意境,以及詞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京東路提點刑獄。出自韓琦門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蘇軾,學識淵博,尤用意于經(jīng)學,在齊、魯一帶頗負盛名。后因列于元祐黨籍而被罷官。平生著述較多,現(xiàn)僅存《洛陽名園記》一卷。母王氏,是狀元王拱辰孫女(《宋史·李格非傳》),一說為漢國公王準孫女(莊綽《雞肋編》),也知書善文。
李清照的文集在當時就曾刻印行世?!吨饼S書錄解題》載《漱玉集》1卷,“別本”分5卷。黃異《花庵詞選》稱有《漱玉詞》3卷?!端问贰に囄闹尽份d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詞》6卷。都久已不傳。現(xiàn)存的詩文及詞集是后人所輯。四印齋本有《漱玉詞》1卷,李文椅編的《漱玉集》5卷,輯錄的作品最多。但其中所收詞多有贗品。近人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中的《漱玉詞》收有60首。今人孔凡禮《全宋詞補遺》中有新發(fā)現(xiàn)的李清照詞。王仲聞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本。
2.李清照和“閨怨詞”
唐宋詞的創(chuàng)作有一個傳統(tǒng)的題材,就是寫閨怨,“閨怨詞”是專門用來表現(xiàn)婦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們寫的詞被稱為“代言體”,也就是代替婦女說話。男性代替婦女來表情達意,總歸是隔著一層。李清照是詞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閨怨詞”是寫自己的真實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是說自己要說的話。所以,她的出現(xiàn)使詞壇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讀李清照詞的著眼點首先應放在這一點上。
3.寫作背景
李清照的創(chuàng)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終于南宋初。她既享受過安逸、寧靜的生活,也遭遇了國破、家亡、夫死、形單影孤的災難與不幸。這里所選的兩首詞分別為李清照前后兩個時期的作品,它們反映著李清照不同時期的生活與心態(tài),呈現(xiàn)出不同的韻味、格調(diào)。
4.關于《醉花陰》
《醉花陰》寫于前期。丈夫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單影只,居室寂靜,再不聞評詩論文、查書賭茶、鑒賞碑刻的歡聲笑語。漫長的白日里,作者百無聊賴地獨坐在金獸爐旁,看著那裊裊煙霧。季節(jié)正值重陽,氣候已開始變涼,尤其到了夜里,紗櫥中、玉枕上,難以成眠,更覺得冷氣襲人!詞的上片,作者從“永晝”的無聊和“半夜”的寒冷方面寫自己的孤單寂寞,來含蓄地抒發(fā)自己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她極力渲染白天、黑夜的時間都是那樣難以打發(fā),以委婉地表達自己對丈夫思念之殷切。下片繼續(xù)著對時間的交代:寫“永晝”“半夜”之外的“黃昏后”。作者為了排遣自己的相思之苦和打發(fā)自己的空虛生活,乃攜酒去東籬觀賞菊花。但其結(jié)果卻是酒不能解愁,看到在西風中搖曳的黃花,酷似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就更增加了內(nèi)心的愁苦!這首詞的總體風格是委婉、含蓄的,作者并不直接說出自己對丈夫的思念,而是巧妙地抓住了長日、半夜、黃昏幾個時間的推移,來寫自己留在家中生活的空虛、無聊,以表達自己對丈夫那種夜以繼日的相思之情。
5.關于《聲聲慢》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這時她不但連續(xù)經(jīng)歷了國家敗亡,遠離故鄉(xiāng),喪失丈夫的災禍,并且,在南方到處輾轉(zhuǎn)逃亡避難中,她丟失了珍愛的文物、古籍,還遭到了政治上的誣陷。她晚年的處境極其凄慘,心境極其惡劣。她用這一曲抒情長調(diào),藝術地表現(xiàn)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狀況和內(nèi)心情感。詞的開頭用七組疊字構成了三句話。“尋尋覓覓”表達的是作者經(jīng)歷過許多突發(fā)事件的刺激之后,所產(chǎn)生的一種精神恍惚、因若有所失而到處尋覓的狀態(tài)。“冷冷清清”四字描寫了她寄身異地、無人為伴、很少交往的孤獨寂寞的處境?!捌嗥鄳K慘戚戚”則總括地說明了自己命運的凄慘和心情的悲痛。這十四個字使李清照在詞史上贏得了極高的聲譽,人們稱贊她連用十四個疊字是“造句新警”,是“創(chuàng)意出奇”,是“超然筆墨蹊徑之外”。這十四個字為全詞奠定了基調(diào),以下作者便一層層地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慘和心情的哀痛。天氣忽暖忽寒,幾杯淡酒哪里能抵擋住冷風的襲擊,更不能消除心中的憂愁。正在她凄苦無奈時,又看到了空中飛過的大雁,它們是來自北方的舊時相識。作者想到大雁能夠按時南來北往,而自己卻飄流困頓,寄寓異鄉(xiāng),這正是引起她傷心的原因。詞的上片從秋天里氣候多變,酒難御寒和北雁南飛等幾個角度,寫自己滯留南方的孤獨生活和悲苦心情。這也可以說是對開頭幾句的闡釋和補充。在詞的下片又進一步推進,更具體地寫自己的處境和心情。黃花滿地,當初盛開時可以插在頭上,而如今花已枯萎,再也無人摘取。這是明寫花,而暗喻歲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最后,又從時間和天氣上來寫:白日漫長,她獨自一人要苦熬苦等才能到天黑,但是到了黃昏時候,又有秋雨點滴作響,這種景象,這時的情緒,哪里是一個簡單的“愁”字所能概括得盡的!全詞展現(xiàn)出的是作者那種失落、孤單、凄涼、悲哀的心靈世界。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礎上來讀這首詞時,使人不能不對她產(chǎn)生深深的理解與同情。這也正是李清照這首抒情詞動人的力量之所在。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提問】李清照一生的創(chuàng)作受到了哪些社會變遷、個人遭際的影響?
【明確】李清照生于北宋,父親李格非兼通文史,母親王氏也能文。李清照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下,自幼便具有很好的文化修養(yǎng),早有文名。十九歲結(jié)婚,丈夫趙明誠當時在太學作學生。他們婚后的生活相當美滿,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讀書,品詩論文,收集和鑒賞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趙明誠很晚才出仕,到過萊州、淄州等地任職,李清照便常常以詩詞排遣寂寞,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建炎元年(1127)趙明誠南下奔母喪。恰在這時,戰(zhàn)亂爆發(fā),金人攻破洛陽,徽、欽二宗被擄,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難,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趙明誠在江寧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載書十五車過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們藏于家鄉(xiāng)十余間屋中的書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毀。兩年后,李清照46歲時,趙明誠竟不幸病死。從此她開始了國破、家亡、夫死的悲慘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隨流亡朝廷到過溫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難,最后又寓居于杭州。這期間,她隨身攜帶的她所珍愛的古銅器、書籍等也相繼遺失或被盜。她孤苦伶仃地度過了悲慘的晚年,于紹興21年(1151)在臨安去世。-本課所選的兩首詞,就分別展現(xiàn)了她前、后兩個時期不同的生活內(nèi)容和心靈世界。我們從中可以領會到時代社會的變化、個人的際遇對于作家創(chuàng)作的有力影響。
2.【提問】《醉花陰》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趙明誠游宦在外,作者一個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狀況和內(nèi)心感受。對于這樣的“閨怨”題材,應當怎樣評價呢?
【明確】作者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婦女,能夠坦率地表達出自己對于丈夫深深的思戀之情,描寫了閨中生活的孤獨寂寞,這在當時乃是一種很大膽的行為。所以,有人批評說:李清照作詞是“無顧忌”地“肆意落筆”。其實,感情的充沛、真摯,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行為和內(nèi)心世界,正是她創(chuàng)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她的詞最值得珍視的地方。
3.【提問】古人常常愛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紅”等,而李清照卻說“人比黃花瘦”,這樣的比喻有什么豐富的內(nèi)涵?
【明確】黃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與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tài)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傳統(tǒng)象征意義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這樣的比喻正比較恰切地反映了當時作者由于離開丈夫而孤獨、愁悶的生活狀態(tài)和內(nèi)心情感。
4.【提問】《聲聲慢》中“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一句,表現(xiàn)的是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正在酒后感到寒氣襲人之時,最讓她傷心的是又見到了飛過的鴻雁,而這南來的大雁,卻是當年在北方的舊相識!作者這時是感嘆:大雁可以南來北往,而自己卻滯留在南方不能北歸!它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和一種淪落異地的流浪之感。
布置作業(yè)
1.反復背誦這兩首詞,體悟詞中意境。
2.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
《辛棄疾詞兩首》導學案
《辛棄疾詞兩首》導學案
【教學目標】
1.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詞的內(nèi)容,并背誦這兩首詞。
2.在讀懂內(nèi)容的基礎上,結(jié)合典故,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像深入理解詞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用典抒情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結(jié)合典故,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理解意境。
【用法指導】在規(guī)定時間獨立完成預習案,要求書寫整潔,美觀,認真讀文,獨立思考,提出疑問。
【自主學習大顯身手】
一、了解寫作背景,注意題目的含義
1.認真閱讀兩首詞的注釋,將有助于理解詞意的信息勾畫出來。將你讀完注釋后的新發(fā)現(xiàn)寫在下面。
我的發(fā)現(xiàn):
2.看兩首詞的題目,將你從題目中發(fā)現(xiàn)的信息,整理在下面:
二、朗讀這兩首詞,注意讀音和斷句。
1.讀音:倩何人喚?。ǎ┓鹭傡粝拢ǎ?br>
2.斷句:封狼居胥
三、再讀這兩首詞,結(jié)合注釋,理解詞意。將你理解有困難的詞句寫在下面。
四.背誦這兩首詞
【我的疑問】
【合作探究智慧分享】
探究一: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上片的景物描寫營造了怎樣的意境?結(jié)合作者經(jīng)歷和下片所用典故分析“登臨意”是怎樣的思緒?
探究二: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用了哪些典故,先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典故內(nèi)容,再分析辛棄疾借助這些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表達了怎樣的情思?
【積累提升】
《柳永詞兩首》學案
《柳永詞兩首》學案
三維目標
1、了解詞的相關知識;了解作者柳永。
2、反復誦讀,流暢背誦,品味詩詞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優(yōu)美的意境。
3、學習柳詞中善于點染、鋪敘、融情于景、虛實相生的藝術特點。
第一課時《望海潮》
一、常識積累
1、詞的起源:興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發(fā)展到高峰。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的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所以又稱“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歌詞”等。
2、詞牌和標題:詞牌是一首詞的詞調(diào)的名稱,詞的標題是詞的主要內(nèi)容的集中體現(xiàn)。
3、詞的分類:
按字數(shù)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90字)長調(diào)(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闋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等
4、作者簡介: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三變”“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且是長調(diào)(慢詞)的倡導者,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
二、合作探究
1、這首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景象?試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抒發(fā)了他怎樣的感情?
參看創(chuàng)新設計:①環(huán)境美麗、經(jīng)濟繁榮、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圖景。
②從地理位置上;從歷史傳統(tǒng)上;從自然景觀上;從市井面貌上;從百姓生活上。
③抒發(fā)驚嘆贊美與艷羨之情。
2、這首詞在寫景上有什么特點,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參考:
①工于鋪敘,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
②巧用點染?!包c”:“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p>“染”:自然風光之美;都市繁華之美;民生安樂之美。
鋪陳:又叫“鋪排”,多見于古體詩中,它運用疊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復、對稱而又富于變化,在詩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氣氛的作用
(樂府民歌《陌上?!贰ⅰ赌咎m辭》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薄盃斈锫勁畞?,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p>點染:本是國畫的術語。繪畫時,有的地方點,有的地方染,從而繪出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借用到古典詩歌中來,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點明旨意,有些地方側(cè)面渲染。這在寫景抒情詩中比較常見,一般用景物來染;用一句話,一個詞來點出要抒發(fā)的感情。渲染是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導渲染,相互依存,和諧統(tǒng)一。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逼渲械摹皵嗄c人在天涯”是點;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傷悲。
3、你最欣賞詞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用文字將它描繪出來?
(開放性答案)
三、拓展閱讀
1、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是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白居易《憶江南》
2、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3、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第二課時《雨霖鈴》
1、開頭三句:“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苯淮四男﹥?nèi)容?
明確:這三個句子交代了時間、地點以及詞人所處的特定環(huán)境。
2、這三句描寫,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還有別的什么作用嗎?(聯(lián)系《琵琶行》開頭景物描寫的作用)
參考:這幾句除了交代時間地點和特定環(huán)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氣氛,它渲染了一種凄楚悲涼的氣氛,從而為全詞奠定了低沉傷感情調(diào),烘托出濃濃的離愁別緒。
3、“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痹俅蚊鑼懢拔铮@里的景物描寫與開頭三句有什么不同?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情?請用幾個形容詞加以概括。
參考:開頭三句寫的是眼前的景物,而這三句寫的是想象中的景物。這里的一個“念”字,表明了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虛構的,它實際上是詞人內(nèi)心深處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別緒的形象化顯現(xiàn)。詞人此時的心情是惆悵、凄苦、悲涼的。
3、統(tǒng)觀全詞作者運用了那些藝術手法將凄涼哀婉的感情表現(xiàn)出來的?
參考:①直接抒情
上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間接抒情(寫景)相結(jié)合。
②情景交融。
上闕(離別時難分難舍的心情)
寒蟬長亭驟雨—環(huán)境悲涼
執(zhí)手相看無語凝噎—難分難舍
千里煙波楚天遼闊—惆悵傷感(融情入景)
下闋(想象中的別后情景)
傷離別清秋冷落—愁意濃濃
楊柳岸曉風殘月—酒醒傷情
好景虛設風情難言—慘不成歡(以情帶景)
③虛實結(jié)合?!昂s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寫實;“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蹦睢弊指嬖V讀者下面為想像的景物,是虛寫?!敖裣菩押翁??楊柳岸曉風殘月?!痹~人設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將身在何方呢?我的身邊還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嗎?不會有了,陪伴我的將只有岸邊楊柳,耳畔清風,天邊殘月!
把楊柳、曉風、殘月這三件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中成為一幅鮮明的畫面,烘托出那種說不完訴不盡的離愁別緒。
4、作業(yè)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
題李世南畫扇①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
逢人抱甕知村近③,隔塢聞鐘覺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畫家,擅畫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啟,丹陽(今屬江蘇)人。曾任吏部員外郎、中書舍人等職。③甕:這里指水甕。④塢:地勢周圍高而中央的地方。這里指山塢。
1.請簡單描述一下李世南畫的扇面中應有的景物。這樣一幅畫面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氣氛?(5分)
【畫面大概是:有條小溪從兩山之間流出,樹林里樹葉飄落,一個人抱著甕在路上(或在溪邊),山谷那邊隱約露出寺廟。這畫面呈現(xiàn)出的是鄉(xiāng)村野外恬靜、安詳?shù)臍夥??!?p>【畫面中應有小溪、山(山塢)、樹林(落葉)、人、甕、寺廟等六種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種景物的,給1分;三至四種景物的,給2分;五至六種景物的,給3分。答出畫面呈現(xiàn)出什么樣氣氛的,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2.古人的題畫詩往往會闡發(fā)畫面以外的意趣,你覺得這首詩哪些描寫表現(xiàn)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6分)
【1“水潺潺”聲音的描寫,2“秋風瑟瑟”聲音的描寫,3聯(lián)想到附近有個村莊的描寫,4遠處寺廟傳來“鐘”聲的描寫,都表現(xiàn)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
這樣寫的好處是:1使畫面上靜止的景物活動了起來,變得有聲有色;2拓展了畫面,使之更顯豐富多彩?!俊灸艽鸪鲎髡呒尤搿八甭?、“秋風瑟瑟”聲、“鐘”聲并聯(lián)想到附近有村莊的,給4分,每答對一點給1分;能答出好處的,給2分,每答對一點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