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二
發(fā)表時間:2020-11-272016春高二生物下冊期末備考知識點匯總。
2016春高二生物下冊期末備考知識點匯總
2.1遺傳的細胞基礎
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
1)減數(shù)分裂的概念
減數(shù)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chǎn)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的細胞分裂。
2)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shù)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
配子(列如:精子、卵細胞)的形成過程
1)精子與卵細胞形成的過程及特征
P17圖2-2,P20圖2-5
書本18-19全部內(nèi)容
2)配子的形成與生物個體發(fā)育的聯(lián)系
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細胞,必須相互結合,形成受精卵,才能發(fā)育成新個體。
受精過程
1)受精作用的特點和意義
特點:受精作用是卵細胞和精子相互識別、融合成為受精卵的過程。
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又恢復到體細胞的數(shù)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體來自精子(父方),另一半來自卵細胞(母方)。
意義:受精作用對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恒定,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15
2)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生物遺傳和變異的重要作用
由于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體組成具有多樣性,導致不同配子遺傳物質的差異,加上受精過程中卵細胞和精子結合的隨機性,同一雙親的后代必然呈現(xiàn)多樣性。這種多樣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選擇中進化,體現(xiàn)了有性生殖的優(yōu)越性。就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對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恒定,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2.2遺傳的分子基礎
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
1.20世紀20年代,大多數(shù)科學家認為,蛋白質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
2.1928年后艾弗里通過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提出不同當時大多數(shù)科學家的觀點:DNA才是使R型細菌產(chǎn)生穩(wěn)定遺傳變化的物質。(P43-44)
3.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完成了噬菌體侵染實驗,使人們才確信DNA是遺傳物質。
因為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1.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
2.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nèi)側
3.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堿基配對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A(腺嘌呤)一定與T(胸腺嘧啶)配對;G(鳥嘌呤)一定與C(胞嘧啶)配對。堿基之間這中一一對應的關系叫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基因和遺傳信息的關系
1)DNA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
多樣性:遺傳信息蘊藏在四種堿基的排列順序之中;堿基排列順序的千變?nèi)f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
特異性:堿基的特定的排列順序,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
2)DNA、基因和遺傳信息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遺傳信息蘊藏在DNA上的四種堿基排列順序之中。
DNA分子的復制
1)DNA分子復制的過程及特點(jYM1.cOm 句怡美)
過程:DNA的復制是指以親代DNA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過程。這一過程是在細胞有絲分裂的間期和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間期,隨著染色體的復制而完成的。
復制開始時,DNA分子首先利用細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兩條螺旋的雙
鏈解開,這個過程叫做解旋(P54圖3-11)。然后以解開的每一段母鏈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細胞中游離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各自合成與母鏈互補的一段子鏈。隨著模板鏈解旋過程的進行,新合成的子鏈也在不斷的延伸。同時,每條新鏈與其對應的模板鏈盤繞成雙螺旋結構。
特點:復制結束后,一個DNA分子就形成了兩個完全相同的DNA分子,通過細胞分裂分配到子細胞中去。
2)DNA分子復制的實質及意義
17
實質:DNA分子的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復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條件。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的進行。
意義:DNA分子通過復制,將遺傳信息從親代傳給了子代,從而保持了遺傳信息的連續(xù)性。
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
轉錄:RNA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的過程。(P63圖4-4)
翻譯:游離在細胞質中的各種氨基酸,就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P66圖4-5、4-6)
2.3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
孟德爾遺傳遺傳的科學方法
一、選材好(豌豆);二、實驗方法好(由簡單到復雜);三、數(shù)學統(tǒng)計分析;四、假說演繹法(測交)。
基因的分離規(guī)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1)生物的性狀及表現(xiàn)方式
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
孟得爾把子一代中顯現(xiàn)出來的性狀,叫做顯性性狀;未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叫做隱性性狀。
2)遺傳分離定律
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離開,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3)遺傳自由組合定律
18
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基因與性狀的關系
1)基因對性狀的控制
一、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例:人的白化癥狀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異常而引起的。
二、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例:囊性纖維病是基因改變,使這個基因對應的蛋白質改變。
2)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
一、薩頓認為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著明顯的平行關系。
二、摩爾根認為一條染色體上應該有許多個基因。三、摩爾根確定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伴性遺傳1)伴性遺傳及其特點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所以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lián),這種現(xiàn)象叫做伴性遺傳。
2)常見幾種遺傳病及其特點
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的遺傳(紅綠色盲)特點是:男性紅綠色盲基因只能從母親那里傳來,以后只能傳給女兒。這種遺傳特點在遺傳學上叫做交叉遺傳。(P35頁表2-1、圖2-12、13、14、15)
19
X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的遺傳(抗維生素D佝僂病)特點是:,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癥較輕。男性患者與正常女性結婚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2.4生物的變異
基因重組及意義
1)基因重組的概念及實例
概念: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重新組合。
實例:人的同卵雙胞胎,由于基因重組的相同,形狀十分相像。
貓由于基因重組而產(chǎn)生的毛色變異。
2)基因重組的意義
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對生物的進化有重要意義。
基因突變的特征和原因
1)基因突變的概念、原因、特征
概念: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
原因:外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和生物因素。
內(nèi)因:在沒有外來因素影響時,基因突變由于DNA分子復制偶爾發(fā)生錯誤、DNA的堿基組成發(fā)生改變等原因自發(fā)產(chǎn)生。
特征:1.基因突變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2.基因突變是隨機發(fā)生的、不定向的。
3.在自然狀態(tài)下,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2)基因突變的意義
它是新基因產(chǎn)生的途徑,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
染色提結構變異和數(shù)目變異
染色體結構的改變,都會是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shù)目或排列順序發(fā)生改變,從而導致性狀的變異(P85-86圖5-5、5-6)。
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細胞內(nèi)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nèi)染色體數(shù)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減少。
精選閱讀
高二生物知識點:生物圈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習的趣味性,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幫助教師在教學期間更好的掌握節(jié)奏。所以你在寫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高二生物知識點:生物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二生物知識點: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現(xiàn)并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qū)。是地表有機體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環(huán)境的總稱,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層。它也是人類誕生和生存的空間。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奧地利地質學家休斯(E.Suess)在13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動的領域及其居住環(huán)境的整體。它包括海平面以上約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1000米處,其中包括大氣圈的下層,巖石圈的上層,整個土壤圈和水圈。但絕大多數(shù)生物通常生存于地球陸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各約100m厚的范圍內(nèi)。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質、生物生成性物質和生物惰性物質三部分組成。生命物質又稱活質,是生物有機體的總和;生物生成性物質是由生命物質所組成的有機礦物質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質等;生物惰性物質是指大氣低層的氣體、沉積巖、粘土礦物和水。
由此可見,生物圈是一個復雜的、全球性的開放系統(tǒng),是一個生命物質與非生命物質的自我調節(jié)系統(tǒng)。它的形成是生物界與水圈、大氣圈及巖石圈(土圈)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條件是:
第一,可以獲得來自太陽的充足光能。因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而其基本來源是太陽能,綠色植物吸收太陽能合成有機物而進入生物循環(huán)。
第二,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態(tài)水。幾乎所有的生物全都含有大量水分,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第三,生物圈內(nèi)要有適宜生命活動的溫度條件,在此溫度變化范圍內(nèi)的物質存在氣態(tài)、液態(tài)和固態(tài)三種變化。
第四,提供生命物質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元素,包括O2、CO2、N、C、K、Ca、Fe、S等,它們是生命物質的組成或中介。
總之,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均屬生物圈。生物的生命活動促進了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并引起生物的生命活動發(fā)生變化。生物要從環(huán)境中取得必需的能量和物質,就得適應環(huán)境,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又反過來推動生物的適應性,這種反作用促進了整個生物界持續(xù)不斷的變化。
生物圈究竟有多大呢?
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上約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1000米處,包括大氣圈的下層,巖石圈的上層,整個土壤圈和水圈。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土壤圈等圈層的交界處,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生物圈里繁衍著各種各樣的生命,為了獲得足夠的能量和營養(yǎng)物質以支持生命活動,在這些生物之間,存在著吃與被吃的關系。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句俗語就體現(xiàn)了這樣一種簡單的關系。但是,要維持整個龐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動,這么簡單的關系顯然是不行的。生物圈自有它的解決辦法。生物圈中的各種生物,按其在物質和能量流動中的作用,可分為:生產(chǎn)者,主要是綠色植物,它能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為有機物。消費者,主要指動物(人當然也包括在內(nèi))。有的動物直接以植物為生,叫做一級消費者,比如羚羊;有的動物則以植食動物為生,叫做二級消費者;還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動物,被稱做三級消費者。至于人,則是雜食動物。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可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這三類生物與其所生活的無機環(huán)境一起,構成了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產(chǎn)者從無機環(huán)境中攝取能量,合成有機物;生產(chǎn)者被一級消費者吞食以后,將自身的能量傳遞給一級消費者;一級消費者被捕食后,再將能量傳遞給二級、三級最后,當有機生命死亡以后,分解者將它們再分解為無機物,把來源于環(huán)境的,再復歸于環(huán)境。這就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完整的物質和能量流動。只有當生態(tài)系統(tǒng)內(nèi)生物與環(huán)境、各種生物之間長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種類、數(shù)量及其生產(chǎn)能力都達到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時,系統(tǒng)的能量輸入與輸出才能達到平衡;反過來,只有能量達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動也才能相對穩(wěn)定。所以,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破壞,否則,就會打亂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秩序。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我們必須明白,人也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扮演消費者的一員,人的生存和發(fā)展離不開整個生物圈的繁榮。因此,保護生物圈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高二化學下冊期末備考知識點復習
高二化學下冊期末備考知識點復習
高二化學下冊知識點(一)
有機物的溶解性
(1)難溶于水的有:各類烴、鹵代烴、硝基化合物、酯、絕大多數(shù)高聚物、高級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數(shù)目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級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鹽、氨基酸及
鹽、單糖、二糖。(它們都能與水形成氫鍵)。(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種很好的溶劑,既能溶解許多無機物,又能溶解許多有機物,所以常用乙醇
來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藥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為反應的溶劑,使參加反應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觸面積,提高反應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應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讓它們在均相(同一溶劑的溶液)中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率,提高反應限度。
②苯酚:室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屬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機溶劑,當溫度高高中化學選修5于65℃時,能與水混溶,冷卻后分層,上層為苯酚的水溶液,下層為水的苯酚溶液,振蕩后形成乳濁液。苯酚易溶于堿溶液和純堿溶液,這是因為生成了易溶性的鈉鹽。
③乙酸乙酯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中更加難溶,同時飽和碳酸鈉溶液還能通過反應吸收揮發(fā)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揮發(fā)出的乙醇,便于聞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質可溶于水形成膠體。蛋白質在濃輕金屬鹽(包括銨鹽)溶液中溶解度減小,會析出(即鹽析,皂化反應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輕金屬鹽(包括銨鹽)溶液中,蛋白質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線型和部分支鏈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機溶劑,而體型則難溶于有機溶劑。
⑥氫氧化銅懸濁液可溶于多羥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絳藍色溶液。
高二化學下冊知識點(二)
既能與強酸,又能與強堿反應的物質
(1)2Al+6H+==2Al3++3H2↑
2Al+2OH+2H2O==2AlO2+3H2↑
(2)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
(3)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4)弱酸的酸式鹽,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HCl==NaCl+CO2↑+H2ONaHCO3+NaOH==Na2CO3+H2O
NaHS+HCl==NaCl+H2S↑NaHS+NaOH==Na2S+H2O
(5)弱酸弱堿鹽,如CH3COONH4、(NH4)2S等等
2CH3COONH4+H2SO4==(NH4)2SO4+2CH3COOHCH3COONH4+NaOH==CH3COONa+NH3↑+H2O(NH4)2S+H2SO4==(NH4)2SO4+H2S↑(NH4)2S+2NaOH==Na2S+2NH3↑+2H2O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HCl→HOOCCH2NH3ClH2NCH2COOH+NaOH→H2NCH2COONa+H2O
高二生物《生物的生殖》知識點歸納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作為高中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幫助高中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量。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生物的生殖》知識點歸納”,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生物《生物的生殖》知識點歸納
一、生殖的類型
名詞:1、生物的生殖:每種生物都能夠產(chǎn)生自己的后代,這就是~。2、無性生殖:是指不經(jīng)過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chǎn)生出新個體的生殖方式。易保持親代的性狀。3、有性生殖:是指經(jīng)過兩性生殖細胞(也叫配子)的結合,產(chǎn)生合子,由合子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具有雙親的遺傳性,有更強的生活力和變異性。4、分裂生殖(單細胞生物特有):是生物體由一個母體分裂成兩個子體的生殖方式。如變形蟲、細菌、草履蟲。5、出芽生殖:母體→芽體→新個體,如水螅、酵母菌。6、孢子生殖:母體→孢子→新個體,如青霉、曲霉。7、營養(yǎng)生殖: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根、莖、葉)發(fā)育為新個體,如馬鈴薯塊莖、草莓的匍匐莖,秋海棠等。8、嫁接:一種用植物體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種有根系的植物體上,使接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新植物體的方法。9、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外植體(離體組織或器官)→消毒→接種→愈傷組織(組織沒有發(fā)生分化,只是一團薄壁細胞)→組織器官→完整植株。10、配子生殖:由親體產(chǎn)生的有性生殖細胞——配子,兩兩相配成對,互相結合,成為合子,再由合子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做~。11、卵式生殖:卵細胞與精子結合的生殖方式叫做~。凡是種子植物用種子進行繁殖時,都屬予卵式生殖。12、受精作用:精子與卵細胞結合成為合子的過程,叫做~。13、花粉管:是萌發(fā)的花粉粒內(nèi)壁突出,從萌發(fā)孔伸出而形成的管狀結構。主要作用是將其攜帶的精子和其他內(nèi)容物運至卵器或卵細胞內(nèi),以利于受精作用。14、雙受精:一個精子與卵細胞結合成為合子,又叫受精卵(染色體為2N);另一個精子與兩個極核結合成為受精極核(染色體為3N),這種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現(xiàn)象叫做雙受精。15、被子植物:凡是胚珠有子房包被著,種子有果皮包被著的植物,就叫做~。
語句:1、凡是種子植物用種乎進行繁殖時,都屬予卵式生殖,因為要產(chǎn)生種子,必須經(jīng)過雙受精作用,即一個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另一個精子與兩個極核結合。所以必然是卵式生殖。2、有性生殖產(chǎn)生的后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3、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區(qū)別是有無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4、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優(yōu)點是:A、取材少,培養(yǎng)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動化管理。B、便于花卉和果樹的快速繁殖、便于培養(yǎng)無病毒植物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C、易保持親代的性狀。5、克隆:無性生殖中一種方式。克隆的特點是由一個生物體的一部分(包括細胞、組織、器官)形成一個完整的個體,克隆出來的個體以及同一無性繁殖系內(nèi)的各個個體遺傳基礎在正常情況下完全相同。6、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原理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克隆技術是利用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高二生物下冊《基因的本質》知識點分析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每次教學前有自己的事先計劃,作為高中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在上課時充分理解所教內(nèi)容,幫助高中教師在教學期間更好的掌握節(jié)奏。您知道高中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下冊《基因的本質》知識點分析”,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高二生物下冊《基因的本質》知識點分析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①生物的遺傳物質:在整個生物界中絕大多數(shù)生物是以DNA作為遺傳物質的.有DNA的生物(細胞結構的生物和DNA病毒),DNA就是遺傳物質;只有少數(shù)病毒(如艾滋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沒有DNA,只有RNA,RNA才是遺傳物質.
②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設計思想:設法把DNA和蛋白質分開,單獨地、直接地去觀察DNA的作用.
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
①DNA分子的結構
a.基本組成單位:脫氧核苷酸(由磷酸、脫氧核糖和堿基組成).
b.脫氧核苷酸長鏈:由脫氧核苷酸按一定的順序聚合而成
c.平面結構:
d.空間結構:規(guī)則的雙螺旋結構.
e.結構特點:多樣性、特異性和穩(wěn)定性.
②DNA的復制
a.時間:有絲分裂間期或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
b.特點:邊解旋邊復制;半保留復制.
c.條件:模板(DNA分子的兩條鏈)、原料(四種游離的脫氧核苷酸)、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連接酶等),能量(ATP)
d.結果:通過復制產(chǎn)生了與模板DNA一樣的DNA分子.
e.意義:通過復制將遺傳信息傳遞給后代,保持了遺傳信息的連續(xù)性.
基因的結構及表達
①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段,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②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過程:
轉錄: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形成信使RNA的過程.
翻譯:在核糖體中以信使RNA為模板,以轉運RNA為運載工具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順序的蛋白質分子
記憶點:
1.DNA是使R型細菌產(chǎn)生穩(wěn)定的遺傳變化的物質,而噬菌體的各種性狀也是通過DNA傳遞給后代的,這兩個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2.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核酸.細胞內(nèi)既含DNA又含RNA和只含DNA的生物遺傳物質是DNA,少數(shù)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由于絕大多數(shù)的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3.堿基對排列順序的千變?nèi)f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堿基對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這從分子水平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4.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xiàn)的.
5.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在兩條互補鏈中的比例互為倒數(shù)關系.在整個DNA分子中,嘌呤堿基之和=嘧啶堿基之和.整個DNA分子中,與分子內(nèi)每一條鏈上的該比例相同.
6.子代與親代在性狀上相似,是由于子代獲得了親代復制的一份DNA的緣故.
7.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
8.由于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堿基順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即: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9.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決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又決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最終決定了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的特異性,從而使生物體表現(xiàn)出各種遺傳特性.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時:基因的堿基數(shù):mRNA上的堿基數(shù):氨基酸數(shù)=6:3:1.氨基酸的密碼子是信使RNA上三個相鄰的堿基,不是轉運RNA上的堿基.轉錄和翻譯過程中嚴格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注意:配對時,在RNA上A對應的是U.
10.生物的一切遺傳性狀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基因控制性狀的另一種情況,是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影響性狀.
練習題:
用某種高等植物的純合紅花植株與純合白花植株進行雜交,F(xiàn)1全部表現(xiàn)為紅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紅花為272株,白花為212株;若用純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給F1紅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紅花為101株,白花為302株。根據(jù)上述雜交實驗結果推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純合子
B.F2中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種
C.控制紅花與白花的基因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種類比紅花植株的多
答案 D
解析 用純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給F1紅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紅花為101株,白花為302株,即紅花∶白花=1∶3,符合兩對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的雜合子測交子代比例1∶1∶1∶1的變式,由此可推知該相對性狀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設為A、a和B、b),故C錯誤;F1的基因型為AaBb,F(xiàn)1自交得到的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_bb、aaB_和aabb,故A錯誤;F2中紅花植株(A_B_)的基因型有4種,故B錯誤;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種,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種,故D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