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守恒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25電荷及電荷守恒學案。
電荷及守恒定律學案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認識電荷,知道電荷守恒定律,了解點電荷、元電荷
二、預習內(nèi)容
【問題1】自然界存在幾種電荷,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如何?
【問題2】摩擦可以產(chǎn)生靜電,你能找出一兩件通過摩擦帶上電的物體嗎?說說它們分別帶的是正電還是負電?
【問題3】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用表示。
在國際單位制中,電荷量的單位是,簡稱,用符號表示。
元電荷e=
【問題4】甲、乙兩同學各拿一帶電小球做實驗,不小心兩小球接觸了一下,結(jié)果兩小球都沒電了!電荷哪里去了呢?消失了?你能幫他們解釋一下原因嗎?
【問題5】想一想,在什么情況下帶電體可以看成點電荷呢?
三、提出疑惑
課內(nèi)探究學
一、學習目標
1.認識電荷,了解點電荷、元電荷、感應起電。
2.知道電荷守恒定律。
3.探究點電荷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知道庫侖定律
二、學習過程
【問題1】①請你自制一個簡易驗電器。器材準備:一小段金屬絲,兩條長約2cm、寬約4mm的金屬箔,一個帶有塑料瓶蓋的透明玻璃瓶。
②摩擦過的物體一定會帶電嗎?摩擦身邊的物體,并用做好的驗電器判定它們在摩擦后是否都帶上了電。
【問題2】①如圖所示,兩個互相接觸的導體A和B不帶電,
現(xiàn)將帶正電的導體C靠近A端放置,三者均有絕緣支架。請
判斷A、B帶電情況如何?
若先將A、B分開再移走C,則A,B;
若先將C移走再把A、B分開,則A,B。
②討論交流:接觸起電、摩擦起電、感應起電的實質(zhì)是什么?總的電荷量滿足什么樣的規(guī)律?
③電荷守恒定律的內(nèi)容?
三、反思總結(jié)
四、當堂檢測
1、關于物體的帶電荷量,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所帶的電荷量可以為任意實數(shù)
B.物體所帶的電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
C.物體帶電+1.60×10-9C,這是因為該物體失去了1.0×1010個電子
D.物體帶電荷量的最小值為1.6×10-19C
2如圖所示,將帶電棒移近兩個不帶電的導體球,
兩個導體球開始時互相接觸且對地絕緣,下述幾種方法中能使兩球
都帶電的是()
A.先把兩球分開,再移走棒
B.先移走棒,再把兩球分開
C.先將棒接觸一下其中的一個球,再把兩球分開
D.棒的帶電荷量不變,兩導體球不能帶電
3.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過的硬橡膠棒,都能吸引輕小物體,這是因為()
A.被摩擦過的玻璃棒和硬橡膠棒一定帶上了電荷
B.被摩擦過的玻璃棒和硬橡膠棒一定帶有同種電荷
C.被吸引的輕小物體一定是帶電體
D.被吸引的輕小物體可能不是帶電體
4.一個帶正電的驗電器如圖所示,
當一個金屬球A靠近驗電器上的金屬球B時,驗電
器中金屬箔片的張角減小,則()
A.金屬球A可能不帶電
B.金屬球A一定帶正電
C.金屬球A可能帶負電
D.金屬球A一定帶負電
課后練習與提高
1.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靠近已帶電的驗電器時,發(fā)現(xiàn)它的金屬箔片的張角減小,由此可判斷()
A.驗電器所帶電荷量部分被中和
B.驗電器所帶電荷量部分跑掉了
C.驗電器一定帶正電
D.驗電器一定帶負電
2.以下關于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摩擦起電是因為電荷的轉(zhuǎn)移,感應起電是因為產(chǎn)生電荷
B.摩擦起電是因為產(chǎn)生電荷,感應起電是因為電荷的轉(zhuǎn)移
C.摩擦起電的兩摩擦物體必定是絕緣體,而感應起電的物體必定是導體
D.不論是摩擦起電還是感應起電,都是電荷的轉(zhuǎn)移
3.帶電微粒所帶的電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CB.-6.4×10-19CC.-1.6×10-18CD.4.0×10-17C
4有三個相同的絕緣金屬小球A、B、C,其中小球A帶有2.0×10-5C的正電荷,小球B、C不帶電.現(xiàn)在讓小球C先與球A接觸后取走,再讓小球B與球A接觸后分開,最后讓小球B與小球C接觸后分開,最終三球的帶電荷量分別是多少?
精選閱讀
電荷及電荷守恒定律
1.1電荷及其守恒定律導學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電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電,知道摩擦起電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正負電荷分開.
3.知道靜電感應現(xiàn)象,知道靜電感應起電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電荷分開.
4.知道電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電荷.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初中知識的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然界中的兩種電荷
2、通過對原子核式結(jié)構的學習使學生明確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電荷分開.但對一個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系統(tǒng),電荷的代數(shù)和不變。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節(jié)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體帶電的本質(zhì)
重點:電荷守恒定律
難點:利用電荷守恒定律分析解決相關問題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的相關問題。
預習導學→引導點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典型例題分析→鞏固知識→達標提升
【自主預習】
1.自然界中存在兩種電荷,即電荷和電荷.
2.原子核的正電荷數(shù)量與核外電子的負電荷的數(shù)量一樣多,所以整個原子對表現(xiàn)為電中性.
3.不同物質(zhì)的微觀結(jié)構不同,核外電子的多少和運動情況也不同。在金屬中離原子核最遠的電子往往會脫離原子核的束縛而在金屬中自由活動,這種電子叫做自由電子。失去這種電子的原子便成為帶正電的離子,離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動而不移動,只有自由電子穿梭其中。所以金屬導電時只有在移動.
4.物體的帶電方式:(1)摩擦起電:兩個不同的物體相互摩擦,失去電子的帶電,獲得電子的帶電.(2)感應起電:導體接近(不接觸)帶電體,使導體靠近帶電體一端帶上與帶電體相的電荷,而另一端帶上與帶電體相的電荷.
5.電荷守恒定律:電荷既不能,也不會,只能從一個物體轉(zhuǎn)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zhuǎn)移到另一部分;在轉(zhuǎn)移的過程中,電荷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6.電子和質(zhì)子帶有等量的異種電荷,電荷量e=C.實驗指出,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都是電荷量e的.所以,電荷量e稱為.電荷量e的數(shù)值最早是由美國物理學家測得的。
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摩擦起電是創(chuàng)造電荷的過程
B.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兩個導體接觸后電荷會消失,這種現(xiàn)象叫電荷的湮沒
C.接觸起電是電荷轉(zhuǎn)移的過程
D.玻璃棒無論和什么物體摩擦都會帶正電
8.關于元電荷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元電荷就是電子B.元電荷是表示跟電子所帶電量數(shù)值相等的電量
C.元電荷就是質(zhì)子D.物體所帶的電量只能是元電荷的整數(shù)倍
【互動交流】
思考問題
1、初中學過自然界有幾種電荷,兩種電荷是怎樣定義的?它們間的相互作用如何?電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
2、電荷的基本性質(zhì)是什么呢?
一.電荷
1.電荷的種類:自然界中有種電荷
①.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上所帶的電荷,叫電荷;
②.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所帶的電荷,叫電荷。
2.電荷間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同種電荷相互,異種電荷相互。
二.使物體帶電的三種方法
問題一:
思考a:一般情況下物體不帶電,不帶電的物體內(nèi)是否存在電荷?物質(zhì)的微觀結(jié)構是怎樣的?
思考b:什么是摩擦起電,為什么摩擦能夠使物體帶電呢?實質(zhì)是什么呢?
(1)原子的核式結(jié)構及摩擦起電的微觀解釋(原子:包括原子核(質(zhì)子和中子)和核外電子。)
(2)摩擦起電的原因:不同物質(zhì)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能力不同.
實質(zhì):電子的轉(zhuǎn)移.結(jié)果:兩個相互摩擦的物體帶上了等量異種電荷.
1.摩擦起電
產(chǎn)生?結(jié)果?
實質(zhì):摩擦起電實質(zhì)是電子從一個物體到另一個物體上。得到電子,帶;失去電子,帶
例1.毛皮與橡膠棒摩擦后,毛皮帶正電,這是因為()
A.毛皮上的一些電子轉(zhuǎn)移到橡膠棒上了B.毛皮上的一些正電荷轉(zhuǎn)移到了橡膠棒上了
C.橡膠棒上的一些電子轉(zhuǎn)移到了毛皮上了D.橡膠棒上的一些正電荷轉(zhuǎn)移到毛皮上了
問題二:
思考a:接觸帶電的實質(zhì)是什么呢?
思考b:兩個完全相同的帶電導體,接觸后再分開,二者所帶電量怎樣分配呢?
電中和現(xiàn)象及電荷均分原理:
a.兩個帶電荷的物體相互接觸后都不顯電性,這種現(xiàn)象叫做電中和現(xiàn)象。
b.兩個相同的帶電金屬導體接觸后,電荷要重新分配,這種現(xiàn)象叫做電荷均分原理。
2.接觸帶電
產(chǎn)生?結(jié)果?
實質(zhì):自由電子在的轉(zhuǎn)移。
例2.兩個完全相同的金屬球,一個帶+6×10-8C的電量,另一個帶-2×10-8C的電量。把兩球接觸后再分開,兩球分別帶電多少?
問題三:
(1)思考a:金屬為什么能夠成為導體?
(2)【演示】
思考a:把帶正電荷的球C移近導體A,箔片有什么變化,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呢?然后又移走C呢?
思考b:如果先把A和B分開,然后移開C,箔片什么變化,這種現(xiàn)象又說明什么呢?
思考c:在上一步的基礎上,再讓A和B接觸,又會看到什么現(xiàn)象呢?這個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呢?
(3)什么是靜電感應和感應起電?感應起電的實質(zhì)什么呢?
3.感應起電
⑴靜電感應:當一個帶電體導體時,可以使導體帶電的現(xiàn)象,叫做靜電感應。
⑵感應起電:利用靜電感應使金屬導體帶電的過程。
實質(zhì):自由電子從物體的一部分轉(zhuǎn)移到另一部分。
規(guī)律:近端感應種電荷,遠端感應種電荷。
靜電感應的原因?
分析物質(zhì)的微觀分子結(jié)構,分析起電的本質(zhì)原因:把帶電的球C移近金屬導體A和B時,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使導體上的自由電子被吸引過來,因此導體A和B帶上了等量的異種電荷.感應起電也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正負電荷分開,是電荷從物體的一部分轉(zhuǎn)移到另一部分。
得出電荷守恒定律.
例3.如圖所示,將用絕緣支柱支持的不帶電金屬導體A和B接觸,再將帶負電的導體C移近導體A,然后把導體A、B分開,再移去C,則()
A.導體A帶負電,B帶正電
B.導體A帶正電,B帶負電
C.導體A失去部分負電荷,導體C得到負電荷
D.導體A帶正電是由于導體B的部分電子轉(zhuǎn)移到A上,故A、B帶等量異種電荷
小結(jié):使物體帶電的方式及本質(zhì)
三.電荷守恒定律
1、電荷守恒定律的兩種表述:
表述一:
表述二:一個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系統(tǒng),電荷的代數(shù)和總是保持不變。
例4.關于電荷守恒定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一個物體所帶的電量總是守恒的;
B.在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情況下,一個系統(tǒng)所帶的電量總是守恒的;
C.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個系統(tǒng)內(nèi)的等量的正負電荷即使同時消失,但是這并不違背電荷守恒定律;
D.電荷守恒定律并不意味著帶電系統(tǒng)一定和外界沒有電荷交換;
四.元電荷
閱讀課本并回答
(1)電荷的多少如何表示?它的單位是什么?
(2)什么是元電荷?一個電子就是一個元電荷嗎?
(3)元電荷的數(shù)值是多少?它的數(shù)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學家測定的?
(4)什么是比荷?電子的比荷是多少?
1.電荷量():電荷的多少,簡稱電量。單位:,符號:
2.元電荷是一個電子或質(zhì)子所帶的電荷量,它是電荷量的最單位。
元電荷的值:e=,最早由美國物理學家測定。
注意: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數(shù)倍。就是說,電荷量是不能連續(xù)變化的物理量。
3.比荷(荷質(zhì)比):帶電體的與其的比值。
比荷:電子的電荷量e和電子的質(zhì)量me的比值,為C/㎏
例5.關于物體的帶電荷量,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所帶的電荷量可以為任意實數(shù)
B.物體所帶的電荷量應該是某些特定值
C.物體帶電+1.60×10-9C,這是因為該物體失去了1.0×1010個電子
D.物體帶電荷量的最小值為1.6×10-19C
例6.5個元電荷的電量是________,16C電量等于________元電荷.
五.驗電器和靜電計
1、人們選用什么儀器來判斷物體是否帶電?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閱讀課本了解驗電器和靜電計的結(jié)構和功能靜電計(指針式驗電器)
2、思考:是否只有當帶電體與導體棒的上端直接接觸時,金屬箔片才開始張開?解釋看到的現(xiàn)象.
【小結(jié)】
【隨堂檢測】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都是使物體正負電荷分開,而總電荷量并未變化
B.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摩擦過程中橡膠棒上正電荷轉(zhuǎn)移到毛皮上
C.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是摩擦過程中玻璃棒得到電子
D.物體不帶電,表明物體中沒有電荷
2.帶電微粒所帶電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CB.-6.4×10-19CC.-1.6×10-18CD.4.0×10-17C
.3.關于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的實質(zhì),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摩擦起電說明機械能可以轉(zhuǎn)化為電能,也說明通過做功可以創(chuàng)造出電荷
B.摩擦起電說明電荷可以從一個物體轉(zhuǎn)移到另一個物體
C.感應起電說明電荷可以從物體的一部分轉(zhuǎn)移到另一個部分
D.感應起電說明電荷可以從帶電的物體轉(zhuǎn)移到原來不帶電的物體
4.如圖所示,原來不帶電的絕緣金屬導體MN,在其兩端下面都懸掛著金屬驗電箔.若使帶負電的絕緣金屬球A靠近導體的M端,可能看到的現(xiàn)象是()
A.只有M端驗電箔張開,且M端帶正電
B.只有N端驗電箔張開,且N端帶負電
C.兩端的驗電箔都張開,且左端帶負電,右端帶正電
D.兩端的驗電箔都張開,且左端帶正電,右端帶負電
5.如圖所示,A.B是被絕緣支架分別架起的金屬球,并相隔一定距離,其中A帶正電,B不帶電,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導體B帶負電
B.導體B左端出現(xiàn)負電荷,右端出現(xiàn)正電荷,并且電荷量大小相等
C.若A不動,將B沿圖中虛線分開,則左邊的電荷量小于右邊的電荷量
D.若A、B接觸一下,A、B金屬體所帶總電荷量保持不變
6科學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時,為了方便,常常用元電荷作為電量的單位,關于元電荷,下列論述正確的是:()
A.把質(zhì)子或電子叫元電荷.B.電子帶有最小的負電荷,其電量的絕對值叫元電荷.
C.1.60×10-19C的電量叫元電荷D.質(zhì)子帶有最小的正電荷,其電量的絕對值叫元電荷.
教后記:
1、學生對三種起電方式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還例舉了生活中的靜電現(xiàn)象。
對點電荷、元電荷、質(zhì)子電量、電子電量之間關系下節(jié)課還要復習。
1.用毛皮摩擦橡膠棒時,橡膠棒帶電荷,毛皮帶電荷.當橡膠棒帶有3.2×10-9庫侖的電量時,電荷量為1.6×10-19庫侖的電子有個從移到上.
2.絕緣細線上端固定,下端懸掛一輕質(zhì)小球a,a的表面鍍有鋁膜.在a的近旁有一絕緣金屬球b,開始時a、b都不帶電,如圖所示.現(xiàn)使b帶電,則()
A.a(chǎn)b之間不發(fā)生相互作用?B.b將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開?
C.b立即把a排斥開?D.b先吸引a,接觸后又把a排斥開
3.關于電現(xiàn)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A.玻璃棒無論與什么物體摩擦都帶正電,膠木棒無論與什么物體摩擦都帶負電.
B.摩擦可以起電,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相互摩擦的兩個物體總是同時帶等量異種電荷.
C.帶電現(xiàn)象的本質(zhì)是電子的轉(zhuǎn)移,物體得到多余電子就一定顯負電性,失去電子就一定顯正電性.
D.當一種電荷出現(xiàn)時,必然有等量異號的電荷出現(xiàn),當一種電荷消失時,必然有等量異號電荷同時消失
電荷及其守恒定律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期間跟著互動起來,幫助高中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zhì)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荷及其守恒定律”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1.1電荷及其守恒定律學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三種使物體帶電的方法及帶電本質(zhì)。
2、知道電荷守恒定律。知道什么是元電荷、比荷、電荷量、靜電感應的概念。
(二)過程與方法
1、會用原子結(jié)構和電荷守恒定律的知識分析靜電現(xiàn)象。
2、結(jié)合具體事實和現(xiàn)象理解概念及定律,化抽象為具體。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本節(jié)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體帶電的本質(zhì)—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
2、科學家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的滲透─—課后閱讀材料。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電荷守恒定律
難點:利用電荷守恒定律分析解決相關問題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的相關問題。
【演示】用毛皮和橡膠棒摩擦,再用橡膠棒去靠近紙屑,發(fā)現(xiàn)紙屑被吸引
分析:
一、電荷
閱讀《電荷》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問】自然界存在的兩種電荷?它們之間存在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樣的?什么是電荷量?摩擦起電的實質(zhì)?
分析:
1.靜電感應
用靜電感應的方法可以使物體帶電。學生閱讀實驗。
【問】實驗前A、B金屬箔是張開的還是閉上的?當C靠近A時,金屬箔又處在什么狀態(tài)?當把A、B分開再把C移走后,金屬箔有沒有發(fā)生變化?
分析:
【問】那么A、B分別帶什么電呢?
分析:
結(jié)論:把電荷移近不帶電的導體,可以使導體帶電,這種現(xiàn)象叫做靜電感應。
【問】比較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的區(qū)別?
分析:不同點:
共同點:
結(jié)論:電荷守恒定律(可轉(zhuǎn)移但電量不變)上述起電的中和過程;物質(zhì)(電子)不滅。
2.元電荷
學生閱讀元電荷部分,,總結(jié)有關知識點:
①元電荷是電荷量最小的單位,即一個電子或一個質(zhì)子所帶的電量
②元電荷量:
③任何一個物體所帶電量只能是它的整數(shù)倍;1庫=個電子
④電子的電荷量和電子質(zhì)量m的比叫荷質(zhì)比:
§1.1電荷及其守恒定律預習案
【目標預覽】
1、了解靜電現(xiàn)象及其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應用,用原子結(jié)構和電荷守恒的知識分析靜電現(xiàn)象。
2、知道元電荷,體會科學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知道兩個點電荷間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
一、復習初中知識:
1.兩種電荷:
2.電荷及其相互作用:
3.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思考:摩擦起電的原因?
二、幾個基本概念
電荷量──
。符號:或單位:符號:。
元電荷──,用表示,e=C。
注意: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數(shù)倍。電荷量是不能連續(xù)變化的物理量。最早由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測得
比荷──
,符號:。
靜電感應和感應起電──
通過預習,你還有哪些疑問:
§1.1電荷及其守恒定律練習案
●鞏固練習
1、關于元電荷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元電荷就是電子
B.元電荷是表示跟電子所帶電量數(shù)值相等的電量
C.元電荷就是質(zhì)子
D.物體所帶的電量只能是元電荷的整數(shù)倍
2、5個元電荷的電量是________,16C電量等于________元電荷.
3、導體a帶5q的正電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導體b帶-q的負電荷,將兩導體接觸一會后再分開,則b導體的帶電量為[]
A.-qB.q
C.2qD.4q
●課后練習
4、關于摩擦起電與靜電感應,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摩擦起電是因為電荷的轉(zhuǎn)移,感應起電視因為產(chǎn)生電荷
B、摩擦起電是因為產(chǎn)生電荷,感應起電是因為電荷轉(zhuǎn)移
C、不論摩擦起電還是感應起電,都是電荷的轉(zhuǎn)移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5、將不帶電的導體A和帶有負電荷的導體B接觸后,在導體A中的質(zhì)子數(shù)[]
A.增加B.減少
C.不變D.先增加后減少
●拓展練習
6、把兩個完全相同的金屬球A和B接觸一下,再分開一段距離,發(fā)現(xiàn)兩球之間相互排斥,則A、B兩球原來的帶電情況可能是[]
A.帶有等量異種電荷
B.帶有等量同種電荷
C.帶有不等量異種電荷
D.一個帶電,另一個不帶電
《電荷及其守恒定律》導學案
一名優(yōu)秀負責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作為教師就要早早地準備好適合的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幫助教師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教案的內(nèi)容具體要怎樣寫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電荷及其守恒定律》導學案”,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電荷及其守恒定律》導學案
【教材、學情分析】
本節(jié)從物質(zhì)微觀結(jié)構的角度認識物體帶電的本質(zhì),使物體帶電的方法。給學生滲透看問題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思想。摩擦起電、兩種電荷的相互作用、電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觸,電荷守恒定律對學生而言不難接受,在此從原子結(jié)構的基礎上做本質(zhì)上分析,使學生體會對物理螺旋式學習的過程。本節(jié)關鍵是做好實驗,從微觀分析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有了使物體帶電的理解,電荷守恒定律便水到渠成,進一步鞏固高中的守恒思想。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科學習慣。通過閱讀材料,展示物理學發(fā)展中充滿睿智和靈氣的科學思維,弘揚前輩物理學家探尋真理的堅強意志和科學精神。
【教學預設】
·使用幻燈片時充分利用它的高效同時,盡量保留黑板的功能始終展示本節(jié)課的知識框架。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努力使實驗簡化,給學生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善于從簡單中捕捉精彩瞬間,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體驗科學(閱讀材料)。
·練習題設計力求有針對性、導向性、層次性。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三種使物體帶電的方法及帶電本質(zhì)。
·知道電荷守恒定律。
·知道什么是元電荷、比荷、電荷量、靜電感應的概念。
(二)過程與方法
·物理學螺旋式遞進的學習方法。
·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分析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節(jié)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體帶電的本質(zhì)—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
·科學家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的滲透─—課后閱讀材料。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電荷守恒定律
難點:利用電荷守恒定律分析解決相關問題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的相關問題。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今天開始我們進入物理學另一個豐富多彩,更有趣的殿堂,電和磁的世界。高中的電學知識大致可分為電場的電路,本章將學習靜電學,將從物質(zhì)的微觀的角度認識物體帶電的本質(zhì),電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規(guī)律,以及與靜止電荷相聯(lián)系的靜電場的基本性質(zhì)。
【板書】第一章靜電場
【板書】一、電荷(復習初中知識)
1.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把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稱為正電荷,用正數(shù)表示。把用毛皮摩擦過的硬橡膠棒所帶的電荷稱為負電荷,用負數(shù)表示。
2.電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3.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摩擦起電──學生自學P2后解釋摩擦起電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電荷守恒定律做鋪墊。
演示摩擦起電,用驗電器檢驗是否帶電,讓學生分析使金屬箔片張開的原因過渡到接觸起電。
接觸起電──電荷從一個物體轉(zhuǎn)移到另一個物體上
仔細觀察從靠近到接觸過程中還有哪些現(xiàn)象?──靠近未接觸時箔片張開
張開意味著箔片帶電?看來還有其他方式使物體帶電?其帶電本質(zhì)是什么?──設置懸念。
自學P3第二段后,回答自由電子和離子的概念及各自的運動特點。解釋觀察到的現(xiàn)象。
再演示,靠近(不接觸)后再遠離,箔片又閉合,即不帶電,有沒有辦法遠離后箔片仍帶電?
提供器材,鼓勵學生到時講臺演示。得出靜電感應和感應起電。
靜電感應和感應起電──電荷從物體的一部分轉(zhuǎn)移到另一部分。
通過對三種起電方式本質(zhì)的分析,讓學生思考滿足共同的規(guī)律是什么?得出電荷守恒定律。
學生自學教材,掌握電荷守恒定律的內(nèi)容,電荷量、元電荷、比荷的概念。
【板書】二、電荷守恒定律:
電荷既不能創(chuàng)造,也不能消滅,只能從一個物體轉(zhuǎn)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zhuǎn)移到另一部分。
一個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系統(tǒng),電荷的代數(shù)和總是保持不變。
【板書】三、幾個基本概念
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符號:Q或q單位:庫侖符號:C。
元電荷──電子所帶的電荷量,用e表示,e=1.60×10-19C。
注意: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數(shù)倍。電荷量是不能連續(xù)變化的物理量。最早由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測得
比荷──電荷的電荷量q與其質(zhì)量m的比值q/m,符號:C/㎏。
靜電感應和感應起電──當一個帶電體靠近導體時,由于電荷間相互吸引或排斥,導體中的自由電荷便會趨向或遠離帶電體,使導體靠近帶電體的一端帶異號電荷,遠離一端帶同號電荷。這種現(xiàn)象叫做靜電感應。利用靜電感應使金屬導體帶電的過程叫做感應起電。
【小結(jié)】對本節(jié)內(nèi)容做簡要的小結(jié)。
《電荷及其守恒定律》學案導學
一名優(yōu)秀負責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高中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幫助高中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高中教案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電荷及其守恒定律》學案導學”,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電荷及其守恒定律》學案導學
學習目標:
1知道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
2知道三種使物體帶電的方法及帶電本質(zhì)
3知道電荷守恒定律
4知道什么是元電荷、比荷、電荷量、靜電感應的概念
學習方法和策略:
1.物理學螺旋式遞進的學習方法。
2.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分析問題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電荷守恒定律
難點:利用電荷守恒定律分析解決相關問題。
自主學習:
一、電荷
1.自然界中兩種電荷:
2.電荷及其相互作用:
3.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實質(zhì)是
二、電荷守恒定律:
1.內(nèi)容:
三、幾個基本概念:
1.電荷量
2.元電荷
3.比荷
4感應起電:
四、思考與練習
1.有三個完全一樣的絕緣金屬球,A球帶的電荷量為q,B、C均不帶電?,F(xiàn)要使B球帶的電荷量為3q/8,應該怎么辦?
2.把兩個完全相同的金屬球A和B接觸一下,再分開一段距離,發(fā)現(xiàn)兩球之間相互排斥,則A、B兩球原來的帶電情況可能是()
A.帶有等量異種電荷
B.帶有等量同種電荷
C.帶有不等量異種電荷
D.一個帶電,另一個不帶電
3.如圖所示,A、B是被絕緣支架分別架起的金屬球,并相隔一定距離,其中A帶正電,B不帶電,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B
A.導體B帶負電
B.導體B左端出現(xiàn)負電荷,右端出現(xiàn)正電荷,并且電荷量大小相等
C.若A不動,將B沿圖中虛線分開,則兩邊的電荷量大小可能不等,與如何分有關
D.只要A與B不接觸,B的總電荷量總是為零
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正、負電荷最早由美國科學學家富蘭克林命名
B.元電荷電荷量的大小最早由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測得
C.元電荷就是電子
D.元電荷是表示跟電子或質(zhì)子所帶電量大小相等的電荷量
E.在上題圖中若A向B逐漸靠近,在B左端和右端的電荷量大小始終相等并且連續(xù)變化
五.知識拓展:
5.將不帶電的導體A和帶有負電荷的導體B接觸后,在導體A中的質(zhì)子數(shù)()
A.增加B.減少
C.不變D.先增加后減少
6.用一根跟毛皮摩擦過的硬橡膠棒,靠近不帶電驗電器的金屬小球a,然后用手指瞬間接觸一下金屬桿b后拿開橡膠棒,這時驗電器小球a和金箔b的帶電情況是()
A.a(chǎn)帶正電,b帶負電B.a(chǎn)帶負電,b帶正電
C.a(chǎn)、b均帶正電D.a(chǎn)、b均不帶電
7.如圖所示,將帶電棒移近兩個相同且不帶電的導體球,開始時互相接觸且對地絕緣,哪些方法能使兩球帶等量的電荷?
六.探究:
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現(xiàn)象中那些帶靜電的現(xiàn)象是有益的,那些是對我們是有害的?家用電器是如何防止金屬外殼帶電的?
七.學后反思:
八.你對學案的意見:
課后作業(yè):
P5問題與練習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