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25初二物理復(fù)習知識點:熱機。
初二物理復(fù)習知識點:熱機
熱機原理:燃料燃燒把燃料的化學(xué)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內(nèi)能做功又轉(zhuǎn)化成機械能。
內(nèi)燃機:燃料在氣缸內(nèi)燃燒,產(chǎn)生高溫高壓的燃氣,燃氣推動活塞做功。
常見內(nèi)燃機:汽油機和柴油機。
內(nèi)燃機的四個沖程:1、吸氣沖程;2、壓縮沖程(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3、做功沖程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4、排氣沖程。
熱值(q):1kg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燃燒的熱值。單位是J/kg或J/m3。
燃料燃燒放出熱量計算:Q放=qm;
熱值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殊屬性
熱機的效率:用來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熱機的效率。的熱機的效率是熱機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
在熱機的各種損失中,廢氣帶走的能量最多,設(shè)法利用廢氣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熱機練習題
1.熱機是把_______能轉(zhuǎn)化為_______能的機器;在熱機里,用來做__________的那部分能量,與燃料__________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熱機效率.
2.內(nèi)燃機的特點是:燃料在__________燃燒,生成_______的燃氣,燃氣推動活塞_______,將_______能轉(zhuǎn)化為_______能.
3.內(nèi)燃機的工作過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個沖程組成,內(nèi)燃機中,將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的是_______沖程,將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的是_______沖程.
4.__________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熱值的單位是_______,符號是_______.
5.噴氣式發(fā)動機有兩種,需要用大氣中的氧氣來助燃的是__________發(fā)動機,這種發(fā)動機在__________上使用;自帶燃料和氧化劑的是__________發(fā)動機,它工作時不需要空氣,可以在大氣層外工作能夠用來發(fā)射__________.
相關(guān)閱讀
初二物理復(fù)習知識點:熔化和凝固
初二物理復(fù)習知識點:熔化和凝固
熔化和凝固:物質(zhì)從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熔化;從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叫凝固。
1、物質(zhì)熔化時要吸熱;凝固時要放熱;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兩物態(tài)變化過程;
3、固體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1)晶體:熔化時有固定溫度(熔點)的物質(zhì);非晶體:熔化時沒有固定溫度的物質(zhì);
(2)晶體和非晶體的根本區(qū)別是:晶體有熔點(熔化時溫度不變繼續(xù)吸熱),非晶體沒有熔點(熔化時溫度升高,繼續(xù)吸熱);(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4、晶體熔化的條件:
(1)溫度達到熔點;(2)繼續(xù)吸收熱量;
5、晶體凝固的條件:(1)溫度達到凝固點;(2)繼續(xù)放熱;
6、同一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7、晶體的熔化、凝固曲線:
(1)AB段物體為固體,吸熱溫度升高;
(2)B點為固態(tài),物體溫度達到熔點(50℃),開始熔化;
(3)BC物體股、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
(4)C點為液態(tài),溫度仍為50℃,物體剛好熔化完畢;
(5)CD為液態(tài),物體吸熱、溫度升高;
(6)DE為液態(tài),物體放熱、溫度降低;
(7)E點位液態(tài),物體溫度達到凝固點(50℃),開始凝固;
(8)EF段為固、液共存,放熱、溫度不變;
(9)F點為固態(tài),凝固完畢,溫度為50℃;
(10)FG段位固態(tài),物體放熱溫度降低;
注意:
1、物質(zhì)熔化和凝固所用時間不一定相同,這與具體條件有關(guān);
2、熱量只能從溫度高的物體傳給溫度低的物體,發(fā)生熱傳遞的條件是:物體之間存在溫度差;
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是時候?qū)ψ约航贪刚n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1、物體在不受力的情況下依舊可以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tài),說明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的原因。或者說: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要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必須對物體施加力的作用。
2、“一切”說明該定律對于所有物體都適用,不是特殊現(xiàn)象。
3、“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條件?!皼]有受到力的作用”有兩層含義:一是該物體確實沒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這是一種理想化的情況(實際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體是不存在的);二是該物體所受合力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時的作用效果。
4、“或”指兩種狀態(tài)必居其一,不能同時存在,也就是說物體在不受力的作用時,原來靜止的物體仍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仍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5、牛頓第一定律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而是在實驗的基礎(chǔ)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
2、慣性
1.概念: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我們把這種性質(zhì)叫做慣性。
2.慣性的利用:跳遠運動員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慣性在空中繼續(xù)前進;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塵;甩掉手上的水珠。
3.慣性的危害:汽車剎車后不能立即停下來,釀成交通事故;快速行駛的汽車發(fā)生碰撞,車里的乘客如果沒有系安全帶,會與車身撞擊,嚴重時可能把擋風玻璃撞碎,飛出車外;走路時不小心,可能會被臺階絆倒。
3、二力平衡
1.平衡力:物體在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幾個力是平衡力。(通過物體所處狀態(tài),判斷受力是否平衡)
2.平衡態(tài):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
3.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4.二力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判斷力的大小、方向。
(1)甲圖中鉤碼靜止,受到平衡力,即:鉤碼的重力G,等于彈簧測力計對鉤碼的拉力F,拉力F的方向和重力的方向相反。
(2)圖乙中放在桌面上的籃球,受到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跳傘運動員,在空中勻速下落:人和傘的總重G等于阻力f,阻力的方向與重力的方向相反。
4、摩擦力
1.滑動摩擦力:
(1)概念: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chǎn)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2)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跋鄬Α笔侵赶鄬τ诮佑|的物體。
(3)大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所受的壓力有關(guān);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
2.靜摩擦力:
(1)概念:物體在有相對運動趨勢時,接觸面阻礙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做靜摩擦力。
(2)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相反,但與運動方向可以相反(阻力)也可以相同(動力),還可以成任意角度。
(3)判斷靜摩擦力大小的方法:靜摩擦力可以在0到最大靜摩擦力之間變化,其大小由外界條件決定,因此它是被動力。
3.滾動摩擦:是指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滾動時產(chǎn)生的摩擦。例如滾動軸承中的滾珠在軸承內(nèi)滾動時的摩擦。車輪在地面滾動時車輪與地面間的摩擦。
4.摩擦的利用與防止:
(1)增大有益摩擦: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
(2)減小有害摩擦: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用滾動代替滑動;使接觸面分離:加潤滑油,氣墊導(dǎo)軌,磁懸浮。
5、力和運動
1.合力:如果一個力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平衡力的合力為零。
2.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即。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大小之差,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方向相同。即
3.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
(1)物體受平衡力(或不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運動狀態(tài)改變(運動快慢或方向改變)。
6、壓力
1.定義:壓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2.產(chǎn)生原因:由于物體相互接觸擠壓而產(chǎn)生的力。
3.方向:垂直于受力面,指向被壓物體。
7、壓強
1.定義: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做壓強。
2.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一個物理量。
3.公式:
P——表示壓強,單位是帕斯卡;
F——表示壓力,單位是牛頓;
S——表示受力面積,單位是平方米。
國際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是Pa。1Pa=lN/m2,
其物理意義是:lm2的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N。
4.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1)增大壓強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減小受力面積。
(2)減小壓強的方法:①減小壓力;②增大受力面積。
8、液體壓強
1.液體壓強的特點:
(1)液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同種液體中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3)同種液體中,深度越深,液體壓強越大。
(4)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
2.液體壓強的大?。?/p>
(1)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液體深度有關(guān)。
(2)公式:
P——表示液體壓強單位帕斯卡(Pa);
ρ——表示液體密度,單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
h——表示液體深度,單位是米(m)。
3.液體壓強的幾個概念:
(1)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2)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PS
(3)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力:
(4)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F/S
4.液體重力與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的比較:
(1)敞口容器中圖甲所示。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求出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再根據(jù)壓強公式F=PS的變形,求出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G液F。
(2)形狀規(guī)則的容器圖乙所示,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求出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再根據(jù)壓強公式的變形F=PS,求出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G液=F。
(3)收口的容器圖丙所示,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求出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再根據(jù)壓強公式的變形F=PS,求出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G液F。
5.連通器——液體壓強的實際應(yīng)用:
(1)原理:連通器里裝的是相同的液體,當液體不流動時,連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總是相同的。
(2)應(yīng)用:水壺、鍋爐水位計、水塔、船閘、下水道的彎管。
9、大氣壓強
1.大氣壓產(chǎn)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氣具有流動性,因此發(fā)生擠壓而產(chǎn)生的。
2.證明大氣壓存在:馬德堡半球?qū)嶒灒脖瓕嶒?,瓶吞雞蛋實驗。
3.大氣壓的測量:
(1)托里拆利實驗: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用手指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手指,管內(nèi)水銀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時就不再下降,這時測出管內(nèi)外水銀面高度差約為76cm。
(2)氣壓計測量法:
①氣壓計:測量大氣壓的儀器叫做氣壓計。
②常見的氣壓計:水銀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水銀氣壓計是在托里拆利實驗中,玻璃管的旁邊立一個與玻璃管平行的刻度尺,當外界大氣壓變化時,從刻度尺上直接讀出管內(nèi)水銀柱的高度。
水銀氣壓計的測量結(jié)果較準確,但攜帶不方便。
實際應(yīng)用中經(jīng)常使用金屬盒氣壓計,也叫無液氣壓計,它的主要部分是一個被抽成真空的,表面是波紋狀的金屬盒,用彈性鋼片向外拉著金屬盒,彈性鋼片與指針相連。當外界大氣壓發(fā)生變化時,金屬盒的凸凹程度就發(fā)生變化,通過彈性鋼片帶動指針轉(zhuǎn)動,指示大氣壓的數(shù)值。
金屬盒氣壓計攜帶方便,但測量結(jié)果不夠準確。
4.影響大氣壓的因素:
(1)大氣壓隨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由于越向高空,空氣越稀薄,空氣的密度越小,所以大氣壓隨高度的升高而減小,由于大氣層密度變化是不均勻的,因此壓強隨高度的變化也是不均勻的。在海拔3000m以內(nèi),每升高10m,大氣壓約減小100Pa。
(2)天氣、氣候影響大氣壓:一般來說冬天的氣壓比夏天高,晴天的氣壓比陰雨天的高。溫度升高、氣壓也升高,大氣越潮濕,氣壓越低。
5.大氣壓的應(yīng)用:抽水機、離心式水泵等。
10、流體壓強和流速
1.流體:氣體和液體都具有流動性,統(tǒng)稱為流體。
2.流體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p>
3.機翼升力產(chǎn)生原因:上下表面的壓強差。
11、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力,這個力就叫浮力。
2.施力物體:液體或氣體。
3.方向:豎直向上。
4.產(chǎn)生原因:液體對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
11、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2.公式:
12、物體的浮沉條件
1.物體的浮沉條件:浸沒在水中的物體的浮沉決定于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關(guān)系。
2.浮力的應(yīng)用
(1)輪船、氣球、飛艇的浮沉原理——調(diào)節(jié)重力、浮力的關(guān)系:
①要使密度大于水的物質(zhì)做成的物體浮于水面可采用“空心”辦法,增大體積從而增大浮力,使物體浮于水面,用鋼鐵做成輪船,就是根據(jù)這一道理。
②潛水艇靠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xiàn)上浮和下潛。當F浮>G時,潛水艇上??;當水箱中充水時,自身重力增大,增大到F浮=G時,可懸浮于某一位置航行;水箱中再充水,至F?。糋時,則潛水艇下沉。
③利用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通過改變氣囊里氣體的質(zhì)量來改變自身的體積,從而改變所受浮力的大小,來實現(xiàn)升降,氣球和飛艇就是利用空氣浮力升空的。
(2)密度計的原理及用途:
密度計是用來測定液體密度的儀器,它根據(jù)漂浮時的受力平衡及阿基米德原理而制成的,密度計在待測液體里呈漂浮狀態(tài),所受浮力大小不變,都等于它的重力,根據(jù)浮力公式,
F浮=G排=ρ液gV排,液體密度較大的時候,密度計露出部分多,反之就少,所以密度計上的刻度數(shù)是上面較小而下面較大,密度計上的數(shù)值表示待測液體密度是水密度的倍數(shù)。如“0.8,”表示該液體密度是0.8×103kg/m3。
13.計算浮力的方法:
(1)根據(jù)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一般用于已知物體在液體中的深度,且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
(2)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這個公式對任何受到浮力的物體都適用。
(3)稱重法:F浮=G物-F拉,將掛在彈簧秤下的物體浸在液體中,靜止時,物體受到重力,浮力和豎直向上的拉力。這三個力平衡。
(4)根據(jù)漂浮、懸浮條件:F浮=G物,這個公式只適用于計算漂浮或懸浮物體的浮力。
14、功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2)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1)物體受力,但物體沒有在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此情況叫“勞而無功”。
(2)物體移動了一段距離,但在此運動方向上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體因慣性而運動)。此情況叫“不勞無功”。
(3)物體既受到力,又通過一段距離,但兩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機吊起貨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動)。此情況叫“垂直無功”。
3.功的計算:
(1)公式:一般式W=Fs;常用式W=Gh(克服重力做功)或W=f阻s(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2)單位:焦耳(J)
4.注意事項:
(1)F與s的方向應(yīng)在同一直線上(初中要求)(比如一個人提著一重物G,從山腳順著“之”字形的山路爬到山頂,此時人克服重力做功所移動的距離并不是山路的長,而是從山腳到山頂?shù)母?
(2)做功的多少,由W=Fs決定,而與物體的運動形式無關(guān).
15、功率
1.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
2.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所做的功。
3.計算式:P=W/t,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時間,使用公式計算功率時,必須注意W和t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W為在t時間內(nèi)所做的功,而t為做W這么多的功所用的時間。
4.推導(dǎo)式:,式中F為做功的力而v為速度。
5.單位:瓦(W)
16、動能和勢能
1.能量(能):物體能夠?qū)ν庾龉Γ覀兙驼f它具有能量。簡稱能。
2.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3.探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
(1)讓同一個鋼球A,分別從不同的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
實驗表明,鋼球從高處滾下,高度h越高,鋼球運動到水平面時越快,木塊B被撞得越遠。所以,質(zhì)量相同時,鋼球的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2)改變鋼球的質(zhì)量,讓不同的鋼球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
實驗表明,速度相同時,質(zhì)量越大的鋼球?qū)⒛緣KB撞得越遠。所以鋼球的速度相同時,質(zhì)量越大,動能越大。
(3)結(jié)論:質(zhì)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zhì)量越大,它的動能也越大。
4.勢能:
(1)重力勢能:物體由于高度所決定的能,叫做重力勢能。例如:舉高的鉛球,落地時能將地面砸個坑;舉高的夯落下時能把木樁打入地里。
(2)影響重力勢能的因素:質(zhì)量、高度
(3)彈性勢能: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
(4)影響彈性勢能的因素:彈性形變
17、動能和勢能
1.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tǒng)稱為機械能。
2.機械能的轉(zhuǎn)化: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1)滾擺上下運動的過程中動能和勢能的轉(zhuǎn)化:滾擺由上向下運動時,高度降低,速度加快,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向上運動時,高度升高,速度減慢,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
(2)蹦床上的運動員從高處下落、接觸蹦床、彈起的過程中,動能和勢能的轉(zhuǎn)化:運動員在下落過程中,是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當運動員接觸蹦床后,床面發(fā)生彈性形變,運動員的動能轉(zhuǎn)化成蹦床的彈性勢能,運動員被彈起的過程中,蹦床的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運動員的動能;運動員上升的過程中,動能轉(zhuǎn)化成機械能。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3.機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zhuǎn)化,盡管動能、勢能的大小會變化,但機械能的總和不變,或者說機械能守恒。
18、杠桿
1.杠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zhuǎn)動的硬棒就是杠桿。杠桿的五要素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杠桿可以是直的硬棒,如撬棒等;也可以是彎的,如羊角錘。
2.力臂的畫法:
(1)明確支點,用O表示
(2)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直線
(3)過支點O作該力的作用線的垂線
(4)用兩頭帶箭頭的線段標示出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段,寫上相應(yīng)的字母L1(或L2)
3.杠桿的平衡:杠桿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速轉(zhuǎn)動,杠桿就處于平衡狀態(tài)。
19、滑輪及滑輪組
1.定滑輪:如下圖甲所示,我們可把一條直徑看成杠桿,圓心就是杠桿的支點,因此,定滑輪實質(zhì)是等臂杠桿。定滑輪的特點是它的轉(zhuǎn)軸(支點)不隨貨物上下移動。
2.動滑輪:如下圖乙所示,特點是它的轉(zhuǎn)動軸會隨物體上下移動,它實質(zhì)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桿,它的轉(zhuǎn)動軸是阻力作用點。
3.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使用定滑輪雖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用力方向,給工作帶來方便。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但要多移動距離。
4.滑輪組: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裝起來的,既可省力又可以改變用力方向,但費距離。我們可以在知道或算出滑輪組承擔重物的繩子段數(shù)的情況下組裝滑輪組,可以根據(jù)“奇動偶定”的原則先確定繩子的一端是掛在動滑輪或定滑輪的鉤上,再由里向外順次繞線。
初二物理知識點輔導(dǎo):凝固
初二物理知識點輔導(dǎo):凝固
(1)凝固: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做凝固,凝固的過程需要放熱。
注:凝固也是一個過程,好別鐵水變成鐵塊一樣,需要慢慢的冷卻,冷卻過程是一個放熱的過程,所以凝固是一個放熱的過程。
(2)凝固現(xiàn)象:①“滴水成冰”②“銅水”澆入模子鑄成銅件
(3)凝固規(guī)律
①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地放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
②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地放熱,且溫度不斷降低。
注意:在題目中如果看到上面兩個圖我們要迅速反應(yīng)哪一種是晶體,哪一種是非晶體。
(4)晶體凝固必要條件:溫度達到凝固點、不斷放熱。
(5)凝固放熱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幾桶水。(利用水凝固時放熱,防止菜凍壞)
②煉鋼廠,“鋼水”冷卻變成鋼,車間人員很易中暑。(鋼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熱)
5、熱傳遞:熱量總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傳給溫度低的物體;熱傳遞的條件是要有溫度差。
注:熱傳遞必須要有溫度差,就像開空調(diào)的臥式?jīng)]有關(guān)門,而客廳的“熱空氣”就傳遞到臥式,使得臥式的溫度上升。所以為了節(jié)能,我們開空調(diào)時要關(guān)好門窗,早上要開窗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