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8《離騷(節(jié)選)》導(dǎo)學案。
一名優(yōu)秀負責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讓講的知識能夠輕松被學生吸收,幫助高中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離騷(節(jié)選)》導(dǎo)學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離騷(節(jié)選)》導(dǎo)學案
【學習目標】
三維結(jié)構(gòu):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查閱有關(guān)資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跡及其對后世國民精神的影響;了解楚辭的特點及其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2、有感情地朗誦全文,細心體會其節(jié)奏、韻律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朗誦、品悟的基礎(chǔ)上背誦全文。
3、借助課文注釋和古漢語字典自主理解詩的大意,掌握重點詩句的翻譯及重點字詞的含義。
4、通過學習本詩,體會屈原堅定執(zhí)著、潔身自愛的高尚品格和深沉誠摯、堅貞不渝的愛國情懷;并反觀自己的青春理想和人生追求,從屈原那里汲取精神營養(yǎng)。
【學習過程】
高效學習三步曲: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老師指導(dǎo)
一、預(yù)習?!彩骂A(yù)則立,不預(yù)則廢。
1、閱讀《語文學習報》第39期《從秭歸到汩羅》、《一個屈原已經(jīng)足夠》,參考《名師伴你行》第36頁《走進作者》,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跡、文學成就及其人格精神對后世的巨大影響。
2、參考課本第38頁《關(guān)于楚辭》、《名師伴你行》第36頁《了解文體》,了解“楚辭”這一古老的詩歌體裁及其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3、朗讀全文,體會其節(jié)奏、韻律。
4、完成《名師伴你行》第35頁《預(yù)習熱身子》。
二、課堂學習?!拔业恼n堂我做主。”
(一)檢查預(yù)習。
1、學生互查。
2、老師抽查。
(二)誦讀、感悟。
1、參考課本第37頁練習一,注意以下幾點:
A、注意句式結(jié)構(gòu)特點:主要是六字句,間有五、七、八字句;
B、注意處理好虛詞:兮、之等;
C、注意處理聲音的高低、疾緩、強弱變化,體會其節(jié)奏、韻律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D、對特別難懂的句子,可參照注釋,在初步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進行誦讀。
2、老師指導(dǎo)誦讀。
3、學生自讀自悟,同學交流誦讀。
4、師生交流誦讀。
(三)理解、感知。
1、解題。
(1)篇名的含義大致有三種說法:
A、西漢司馬遷、東漢班固認為:離通“罹”,遭受、遭遇;騷,憂、憂愁、憂患;離騷,遭遇憂患。
B、東漢王逸:離,別也;騷,愁也;離騷,離別的憂愁。
C、現(xiàn)代游國恩:“離騷”即古曲名“牢商”,意為牢騷。
你贊同哪一種,為什么?
(2)讀課文第34頁注釋①,了解《離騷》一詩,摘出知識點。
2、解詩。
(1)第1節(jié)四句詩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從2—7節(jié)來看,詩人“雖好修姱以鞿羈”,卻落得“謇朝誶而夕替”,有哪三個方面的原因?
(3)面對不公正的遭遇,詩人卻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又說“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還說“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這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他為什么不厭其煩地再三反復(fù)申說?
(4)詩人在第8節(jié)說“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彼遣皇钦娴挠辛恕盎凇?、“反”之意呢?他又為什么這樣說呢?
(5)從8—13節(jié)來看,詩人所追求的外部形象有何特點?我們常說:“外在美不叫美,內(nèi)在美才是美?!鼻瓰槭裁慈绱嗽谝庾约旱摹巴庠诿馈蹦??
(6)從全文看,詩人所追求的理想包含哪兩方面的內(nèi)容?
3、總結(jié)。
(1)結(jié)合課文和課外文史知識,談?wù)勀阈闹械那且粋€什么樣的人?
(2)再次誦讀課文,感受屈原的纏綿之情思、執(zhí)著之意志、深摯之忠愛、圣潔之人格。
三、課后作業(yè)。——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背誦全文。
2、參考《名師伴你行》第35頁“自主學習”部分,理解重點詞意、掌握重點句子翻譯,打牢文言基本功。
3、屈原的哪些事跡打動了你的心?他的哪些特點對你自己的青春理想與人生追求有所啟發(fā)?請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感想。
四、自我檢測:——做自己學習的主人!
1、《名師伴你行》第38頁的10道題。
2、屈原,名,字。戰(zhàn)國時期國偉大的愛國詩人,代表作有《離騷》、、、等。其中,《離騷》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
3、楚辭是戰(zhàn)國時期屈原等人在民間歌謠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制的一種新的詩體。因其有濃厚的楚地色彩,后世因?qū)⒅Q為“”。又因以《離騷》一篇最為有名,故又稱“”。
4、在中國文學史上,常常以“”、“騷”并稱,前者指,后者指。魯迅先生認為,后者對后代文學的影響,“乃甚或在三百篇上”。
5、寫字,注音。
修kua()攬chai()ji()羈朝sui()謇()
ji()荷zhi()鳥雜rou()蘭“皋”()
溘()死謠“諑”()偭()規(guī)矩忳()郁邑
6、默寫:
(1),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
(2)屈心而抑志兮,。,。
(3),。不吾知其亦已兮,。
(4)民生各有所樂兮,。,。
7、解詞。
兮()好修姱()朝“誶”()夕“替”()
申()所“善”()浩蕩()偭()規(guī)矩
溘()死謠諑()周容()所“厚”()
忍“尤”()“攘”()詬延佇()朕()信“芳”()
離()尤陸離()彌章()懲()
8、說出下面各句是哪種特殊句式。
(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2)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9、翻譯。
(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3)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4)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zhì)其猶未虧。
五、拓展提升?!巴达嬀?,讀《離騷》,方可為名士?!?p>1、《離騷(節(jié)選)》今繹。繹者:文懷沙。
長長地太息,
止不住我眼淚的流傾。
我雖然有高尚的德操,謹言慎行,
然而??!早上獻出的意見晚上又給否定。
縱使毀了我芳香的蕙帶,
我還得用白芷來作為替代。
只要是我內(nèi)心認為它正確;
縱使交付出生命,我也不能有絲毫悔改。
怨恨你:先王,這般糊涂!
老是不能了解人民的企圖。
嫉妒我的美好的,是那群小氣的女人;
她們制造卑鄙的謠言——說我生性好淫。
固然,當時這批庸俗的人們善於取巧,
違背了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胡作亂為。
放棄是與非的標準,從俗浮沉,
比賽茍合取容的媚態(tài)成為他們的生活慣例。
沉重,憂郁,不安,我是這般地寂寞;
我孤獨地被這個不幸的世紀所困厄。
寧可早些死掉,或者讓靈魂去飄泊也好,
我實在是不忍心作那種丑態(tài)?。?p>飛得太高的鷹隼是不能合群的,
這自古以來便是理所當然。
方與圓怎能配合呢?
哪有不同的想法能彼此相安?
且耐心地壓制住我這顫動的心靈和理想,
忍受著譴責并且接受恥辱的流言。
我知道,滿蘊著清白而死於正義,
那本是一切偉大靈魂所贊美的啊!
我悔恨壓根兒走錯了我的路,
停頓了腳步,我將要回去。
回轉(zhuǎn)我的車乘走向歸途,
趁錯誤的道路還沒有走得太遠的時候。
把馬趕上蔓生著蘭草的澤畔,
讓它在長滿椒花的小山上自由自在地休息。
進取不成反遭受到痛苦的毀謗,
我要退下來再盡力修整一下我舊時的衣裳。
于是,將碧綠的荷葉制成一件上衣,
把潔白的蓮花作為裙裳。
沒有人能了解我也就算了,
只要我內(nèi)在的戚情是真正的芬芳。
我戴上一頂高高的帽子,
系上一條長長的帶子。
眼看到芬芳與污垢混雜在一起,
只有我清白的本質(zhì)沒有受到損傷。
急忙,我扭過頭來將我的視野馳騁、開放,
我打算將要到四處游覽觀光。
你瞧我佩戴得多么華麗而且停當,
馥郁的香味在飄揚,向更遠的地方……
人們生活在世界上各有不同的愛好,
愛好修飾,卻成為我惱人的習尚。
我是不能改變的,縱使我的肢體四分五散,
難道我的心會由于受了威脅而動搖張皇?
創(chuàng)新實踐:這是文懷沙先生在上世紀的五十年代做的今繹,轟動一時,廣為傳誦。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有些句子顯得拗口,有些地方繹的不太準確,參考課本注釋,把你認為不妥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幫他修改修改!
2、《湘夫人》
本篇是《楚辭九歌》中《湘君》的姊妹篇,以湘君的口氣表達對湘夫人的那種望之不見、遇之無因的纏綿思戀之情,是整部《楚辭》中最美麗動人的一篇。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登白薠兮騁望,與佳人期兮夕張。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
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
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為藥房。
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白玉兮為鎮(zhèn),疏石蘭兮為芳。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
九嶷繽兮并迎,靈之來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3、《湘夫人》今繹。繹者:文懷沙。
高貴的公主——湘夫人啊,你降臨在北岸的水旁,
用盡我的目力卻看不清爽,使我無限憂傷。
這時,微微地起來一陣秋風,
洞庭湖上皺起波紋,樹上的黃葉隨風飄揚。
我爬到長著白薠的高處縱目張望,
很想在同你約會的時間,張設(shè)黃昏的羅帳。
真奇怪,為什么只見那山鳥聚在水蘋叢生的地方,
魚網(wǎng)反而掛在樹梢上?
沅水邊有香茝茂盛,醴水上有幽蘭芬芳,
我思念你喲!可我不敢傾吐衷腸。
遠望是彷彷佛佛,渺渺茫茫,
只見那滔滔不絕的流水,一片汪洋。
更奇怪,那野地里的麋鹿為何在庭中吃東西?
蛟龍為何又在淺水的邊上游戲?
拂曉,我在江畔馳騁車馬,
到傍晚,我渡過西方的水涯。
我恍惚聽說,夫人啊,你召喚著我!
我將刻不容緩地飛奔著我的車駕。
我愿蓋一所住房在江水之中,
房上鋪滿了荷葉做帳篷。
用蓀草裝飾墻壁,用紫貝砌成高壇,
敷墻的白粉中散播芳椒,四壁芬芳。
以桂樹為棟,木蘭為橑,
用辛夷作門梁,白芷作臥房。
帷帳是薜荔之網(wǎng),
屋梁是蕙草之香。
更有那白玉的鎮(zhèn)席,
空氣中石蘭的香氣蕩漾。
荷屋上蓋著香芷,
四周圍束著杜衡。
滿庭是百草之華,
芳馨結(jié)集在門廳上。
九嶷山上的諸神都要來歡迎我們,
諸神繽紛下降,如同天上的云一樣。
把我的衣袖拋到江心,
把我的單裙放在醴水之津。
我采取水洲上的杜若,
將它贈給那遙遠的人。
唉,時光是不可再得了,
姑且放寬心懷等待。
思考、欣賞
1、本詩僅僅是寫神仙之間的思戀嗎?你有沒有從中發(fā)現(xiàn)屈原的心靈寄托?
2、本詩寫“筑室”的部分與課文寫“修吾初服”的部分有什么共同點?這里反映出屈原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
3、就你喜歡的詩句與同學交流欣賞。
相關(guān)閱讀
《離騷》節(jié)選教案
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不打無準備之仗,會提前做好準備,作為高中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讓講的知識能夠輕松被學生吸收,幫助高中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怎么才能讓高中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離騷》節(jié)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離騷》節(jié)選教案【教學目標】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zhì),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2、反復(fù)誦讀,抓住關(guān)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通過鑒賞重要語句,讓學生理解并感受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學重點】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一般特點
2、鑒賞重要語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學難點】
1、關(guān)鍵詞語的疏通理解。
2、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了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情導(dǎo)入
使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影片《屈原》的幾組鏡頭:
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澤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題歌曲。
提問你們知道屏幕上這位歷經(jīng)坎坷,依然忠君愛國的詩人是誰嗎?(學生答:屈原)端午節(jié)時
民間有一個習俗:吃粽子、賽龍舟(放出粽子,賽龍舟圖畫)就是為了紀念屈原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
1、關(guān)于作者及《離騷》
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注釋及有關(guān)工具書介紹屈原,教師予以補充,多媒體出示有關(guān)屈原的鏡頭及生平簡介。
屈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出身于楚國
貴族,與懷王同祖。屈原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辭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圣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輔佐懷王,參與議論國事及應(yīng)對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對外參加合縱派與秦斗爭,兩度出使齊國。因受小人陷害,他兩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羅江而死,以明忠貞愛國之懷。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代表作《離騷》
本文選自《楚辭》。(投影)
“楚辭”是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為主體的詩歌總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因此后人又把“楚辭”的體裁稱為“騷體”?!峨x騷》與《詩經(jīng)》在文學史上并稱“風騷”,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那么“離騷”是什么意思呢?離通“罹”,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結(jié)晶,是他政治失敗后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fā)憂國之思的作品。
2.整體感知
(1)誦讀課文
①、放錄音或教師范讀
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jié)奏。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②、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指正讀音及節(jié)奏。
③、教師總結(jié)騷體詩的誦讀節(jié)奏。一般三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
④、集體朗讀,要求讀出語氣。
提示:“兮”字,語氣助詞,讀時應(yīng)拉長語氣,齊讀時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疏通詩句,初步感知。
(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并借助課文注釋及工具書,邊讀邊歸納,教師巡視作必要點撥,解答學生的疑問。)
(3)質(zhì)疑釋疑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把不理解的地方寫到紙上,并由一名代表提出,教師可讓其他學生一起討論,如若較難,則由教師分析。)
①、重要詞語(投影)
苗裔(yì):后代子孫孟陬(zōu):正月揆(kuí)揣度扈(hù)被、披
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汨(yù):水急流貌搴(qiān):攀、折阰(pí):山坡、嶺上
騏驥(qíjì)駿馬申椒(jiāo)申地產(chǎn)的椒蕙茝(chǎi)香草名
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帶的樣子,比喻狂亂不羈憚(dān):害怕捷徑:比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zhǒng):腳后跟荃(quán):香草名,喻楚懷王謇謇(jiǎn):忠貞的樣子
羌(qiāng)楚辭中所特有的語氣詞靈修:神明、有遠見的人,喻楚懷王
②、通假字
肇錫余以嘉名:錫通“賜”賜給
來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導(dǎo)”向?qū)?br> 指九天以為正兮:正通“證”
③、同類活用
名余曰正則兮。名詞用作動詞命名
字余田靈均。名詞用作動詞給人取表字
④特殊句式
恐年歲之不吾與: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應(yīng)為“不與吾”全句譯為,只怕年歲不等待我。
(4)理解課文各部分內(nèi)容:
第一節(jié):敘述自己的家世出身和名字美好的意義。
第二節(jié):敘述自己積極進修,鍛煉品質(zhì)和才能,決心輔助楚王進行改革,使國家富強起來。
第三節(jié):闡明自己的政治觀點與立場,表達了這種觀點不為楚王采納的痛苦心情。
(5)主旨把握
課文節(jié)選部分表達了屈原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學生討論.教師作適當點撥)
[明確]節(jié)選部分,詩人自述身世、品質(zhì)、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誠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表現(xiàn)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節(jié)操,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第二課時
n一、研讀探究
(1)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樣的外貌,怎樣的風度?(可先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然后再用課文中的詩句來說)
[明確]“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尋道夫先路也”,詩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潔的品質(zhì),詩歌從第一句“帝高陽之苗裔兮”開始,詩人使用大量筆墨,從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說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貴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對楚國的興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他記敘自己降生在一個祥瑞的時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賜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強調(diào)自己稟賦卓異不凡。在此基礎(chǔ)上,詩人進一步敘述自己及時修身,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鍛煉出眾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獻身君國,令楚國振興,使楚王成為“三后”和“堯舜”一樣的圣明君主??傊?,詩人自我的形象,代表著美好和正義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張,能夠把楚國引向康莊大道。
(2)《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shù)特色,這種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可抒難抒之情。
例:“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小流”,(出示投影)唐朝杜甫這兩句詩借用對柳絮與桃花的描寫,表達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及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的痛苦和愁悶。
請找出相關(guān)詩句,說說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學生小組討論.教師作適當點撥〕
[明確]“恐美人之遲暮”一句中“美人”喻指楚懷王“固眾芳人之所在”一句中“眾芳”喻指群賢,用“椒、桂、蕙、茝”四種植物喻群賢,用香草“荃”喻楚懷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對君王的忠誠,對古代君王舉用群賢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潔情操,希望君王能夠拋棄穢政,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像古代賢明君主那樣,以社稷為重,舉用群賢,了解自己的憂國憂民的良苦用心。
(3)文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使用了什么手法?請舉例說明。
[明確]還使用對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舉用群賢“遵道而得路”與昏庸君王狂亂不羈“路幽昧以險隘”形成對比,以此告誡楚王要任人唯賢:“黨人”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不惜身遭災(zāi)禍形成對此,表達自己九死不悔,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二、品讀鑒賞
(1)你對《離騷》的語言有什么感受?
[明確]①汲取散文的筆法,行文靈活多變。句式以六言為主、加上對偶修辭,使整首詩整齊而節(jié)奏鮮明。
②大量用“兮”字,不僅加強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詩歌的調(diào)子回蕩頓挫,婉轉(zhuǎn)動人。
(2)齊讀全文,找出文中能體現(xiàn)屈原高貴品質(zhì)的詩句,并摘抄。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指九天以為正兮,夫維靈修之故也”——忠君報國,雖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堅持真理,永不言棄。
這些感天動地的詩句,令我們感受到詩人高貴的品質(zhì),寧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馬遷所贊:“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倍鴱拇?,一種永世不曾泯滅的信念——對真理的信仰和對理想的追求,一種千古不變的情愫——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鄉(xiāng)土的依戀,深探注入到中華文化中來,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光輝傳統(tǒng)。
(3)分析特色:
象征手法的運用
芳草香木:象征高尚的品德
佩帶香草:表明屈原追求美好的事物,品格高潔
美人芳草:比喻賢臣
對比手法的運用
堯、舜:“耿介”——桀、紂:“猖披”
吾:“恐年歲之不與”——黨人:“偷樂”
靈活的詩歌體式
“騷體詩”:將“兮”放在單句的末尾,兩句一韻。
三、探究閱讀
(1)《離騷》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主人公形象?
【明確】《離騷》塑造了一個純潔高大的主人公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純潔、感情的強烈,這個形象就遠遠地超出于流俗和現(xiàn)實之上。全詩始終貫穿著詩人以理想改造現(xiàn)實的頑強斗爭精神,當殘酷的現(xiàn)實終于使理想破滅時,他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堅強意志。詩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富有優(yōu)美的理想,把主人公品格刻畫得異常崇高。
(2)(多媒體課件播放屈原行吟澤畔、抱石投江的鏡頭)面對屈原抱石沉江,你贊成這一舉動嗎?(可在班內(nèi)展開辯論,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不贊同:屈原雖遭楚王放逐但楚國人民并沒有拋棄他,他自感面君無望,心中的理想無法實現(xiàn),便抱石沉江,這其實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現(xiàn)。他應(yīng)堅強地活下來,活著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為那個時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貴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關(guān)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賞識并支持下才能實現(xiàn),他的高潔的節(jié)操只有君王幫他力排眾議時才能保持,當君王不賞識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撐他的柱石,若不想改節(jié),不想改變自己,那么,他只有走這一條路。我想屈原走向這條不歸路是無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3)學習這篇文章,你有哪些啟發(fā)?(言之有理即可)
觀點:①一個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為崇高遠大的理想而奮斗,決不能動搖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長的,但為了追求真理,應(yīng)不屈不撓,勇往直前。
③在污濁的環(huán)境中,應(yīng)保持自己的高潔品質(zhì)。要熱愛祖國。
(4)屈原的偉大人格和愛國精神為后人所傳頌。課后搜集有關(guān)屈原的對聯(lián)、詩歌或評論,寫一篇評價屈原的文章。(請學生上網(wǎng)或到圖書館查閱資料)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
五、教學后記:
《離騷》(節(jié)選)鑒賞
今天上屈原的《離騷》(節(jié)選)。先要讓學生了解“楚辭”。
“楚辭”這一名稱最早見于西漢前期,是我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淵源于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汲取民間文學,特別是楚聲歌曲的新形式,把《詩經(jīng)》三百篇,尤其是“雅”“頌”中古板的四言方塊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的騷體詩,建立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標志著我國文史上詩歌的新發(fā)展,是《詩經(jīng)》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作品有屈原的《離騷》《九歌》《問天》,宋玉的《九辭》等。
其次是認識作者其人其事。
屈原,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俺o”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者,上個世紀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詩人,屈原生活在時代大動蕩、社會大變革的戰(zhàn)國中期,他力主革新政治,舉賢用能,除殘去穢,勵精圖治。這就突破了貴族階級的局限,而適應(yīng)了新興階級的政治要求。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不斷打擊和排擠屈原,使他一生為之奮斗呼號的“美政”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實現(xiàn)。于是,他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纏綿悱惻的情緒。由于抨擊黑暗時政而慘遭最高統(tǒng)治者放逐,當看到楚國政治岌岌可危,國勢日衰,內(nèi)政腐敗,外交失策,為秦所敗時,屈原含恨投身汩羅江而死。
再次,關(guān)于《離騷》相關(guān)常識。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并為之奮斗不息的一個縮影,是我國古典文中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是“可與日月爭光”的一篇浪漫主義杰作,是詩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它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極重要的地位。人們常將“風”“騷”并稱,用“風”來代表《詩經(jīng)》,用“騷”來概括《楚辭》。全詩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結(jié)晶,是他政治失敗后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fā)憂國之思的作品,本課文節(jié)選了其首的12節(jié)。
最后是具體鑒賞。
一來詩人自述身世和名字的由來?!暗鄹哧栔缫帷闭f明他與楚國血肉相聯(lián);“名余曰正則”“字余曰靈均”點出他不凡的風度、儀表。接下來再看看詩人有著怎樣的品質(zhì)?“既有此內(nèi)美”“又重之以修能”,意思就是詩人既有內(nèi)在的美德,又有優(yōu)良的才能,可見其品性之高潔,才華之出眾。不僅如此,還“扈江離與辟芷”,“紉秋蘭以為佩”,如此想象,更突出了他的美質(zhì)與才能。
當詩人意識到流年似水后又該怎樣呢?“汨余若將不及”“恐年歲之不吾與”,在詩人看來,時光如流水,歲月不待人。詩人深感努力向前,還怕追趕不上,于是就勤奮不懈: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蘭啊,黃昏去撥經(jīng)冬不凋的草。也就是抓緊時間,修養(yǎng)自己。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道出了詩人擔心君王如果不能及時建立道德,舉賢用能,則將年華老大,無所成就。從結(jié)構(gòu)上看,這兩句引出了楚王不能舉賢用能則將滅亡的道理,并開啟下文,抒發(fā)詩人的憂國憂民的情懷。
屈原的政治最理想是實現(xiàn)圣君賢相的政治,也就是“美政”。他多么希望國君能“棄穢”“改乎此度”,只要能這樣,他心甘情愿做向?qū)г谇伴_路。像禹、湯、文王一樣群芳都聚在他們的身旁,象堯、舜一樣“耿介”,即光明正大,“即遵道而得路”,遵循正道而得大道暢通。千萬不要象桀、紂那樣放肆妄行,只貪圖走便道而寸步難行。
可是,詩人面對著的楚國現(xiàn)實又是什么樣子呢?君王的昏庸,身邊“黨人”的“偷樂”,“民生之多艱”,使楚國陷于“路幽昧以險隘”的危險境地?!败醪徊煊嘀星橘狻保炊犘判∪俗嬔远蟀l(fā)脾氣,“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詩人的用心良苦,全部付諸東流。在腐朽的貴族統(tǒng)治集團的打擊排擠下,詩人遭讒見廢。正由于如此,導(dǎo)致了詩人的“美政”理想幻滅。這不只是個人的悲劇,更重要的反映了當時的楚國不能順應(yīng)歷史洪流前進以致必然崩潰的命運。
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文面,為了很好地體現(xiàn)詩人光輝高潔的人格,用“江離”“辟芷”“秋蘭”三種香草來裝飾自己,極其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詩人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詩歌充滿了浪漫主義氣息。本文的賦,既用于敘事,如追述自己身世的名字的由來:“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也用于抒懷,如:“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北疚牡谋取⑴d與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合而為一,具有象征的性質(zhì)。如以香草象征詩人的高潔,以香木比喻群賢,以婚姻好和比喻君臣親密合作等。比興手法的運用,使全詩顯得生動形象,豐富多彩。
離騷(節(jié)選) (蘇教版)
【教學目標】理解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與共同探討相結(jié)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內(nèi)容、步驟】
一、導(dǎo)引:
請大家猜一下這幅對聯(lián)和哪個人物有關(guān)?
對聯(lián):哀怨托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立。
孤忠報楚國,余風波及漢湘人。(屈原)
二、作者簡介:
屈原(約公元前339――約前278),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廣泛紀念。
屈原出身楚國貴族,任楚國三閭大夫,位尊貴顯。在矛盾的旋渦中,屈原如果要保住自己的權(quán)力和地位,他只要不說話或是少說話就行了。他在遭受楚懷王猜忌的情況下,仍然忠心耿耿,他是愛國者,他的眼睛中只有“國”之命運,不一定有“君”的權(quán)威;他實在是因為看到了楚國人民的苦難(“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而并不在意楚王愛不愛他。這些是“民為貴,社稷次,君為輕”的思想在他行為原則中的體現(xiàn)。以楚王為代表的“國”不愛他,并不妨礙他的愛民和愛國……
三、《離騷》簡介: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詩共三百七十三句,兩千四百多字?!峨x騷》用第一人稱和浪漫主義的象征手法,塑造了一個高大的神話式的藝術(shù)形象“吾”――“靈均”?!峨x騷》是屈原生平思想最深刻的寫照……對“離騷”二字的解釋歷來眾說紛紜。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里說:“離騷者,猶離憂也。”東漢班固的《離騷贊序》說:“離,猶遭也;騷,愁也?!睎|漢王逸的《離騷經(jīng)序》說:“離,別也;騷,愁也?!苯炭茣?jié)選的是第一部分。作品表現(xiàn)了詩人崇仰真理,矢志報國的高尚品格,同時表現(xiàn)出他憂國民憂民的思想同楚國黑暗政治之間的矛盾。
四、布置學生結(jié)合文下注釋將原詩譯成現(xiàn)代文。
參考:
我本是古帝高陽氏的后裔,號叫伯庸的是我已故的父親。|寅年正當寅月,庚寅的那一天,我降生人間|先父觀察測度我初生的時節(jié),一開始就賜給我美好的名字|替我取下的大名叫著正則,替我取下的別號叫著靈均|我既有眾多的內(nèi)在美質(zhì),又加上美好的才能|我把江離芷草披在身上,把秋蘭聯(lián)成飾物掛在身邊|我自念光陰如流水逝去,憂心歲月不會等待我|早起拔取阰山上的木蘭,晚入洲澤采摘宿莽|時光飛逝不停留,春天和秋天遞相替代|想到草和木都時刻地在凋零,怕的是理想的君主也要早衰|為什么不把握年歲壯盛的時機,丟棄穢惡的行徑,為什么不改變這不善的法度|我駕著駿馬正要打算去奔馳,你隨我來吧,我當為君在前面帶路。
五、問題探討:
1、概括1--4句詩的大意。
寫屈原高貴的出身,降生的瑞奇和美好的名字。
2、詩人為什么要表白自己的出身高貴呢?
是說明自己與楚王是同宗,對楚國的興亡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3、為什么要寫降生時刻的不平凡?
意在標明降生在這一時刻,“生的偉大”,像是負有上蒼的使命來到人世,天降大任于斯人。
4、5-8句寫了什么?
介紹自己美好的名字。
5、為什么要寫這些?
表現(xiàn)出詩人高度的莊重與自愛。
*小結(jié):高貴的出身,降生的瑞奇和美好的名字,這都是上天與先人賜予,而具有美好的品格和才能則是因為自己注重修養(yǎng)。
6、看9-12句寫了什么?
寫自己強調(diào)自己才能修養(yǎng)不同于一般人,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學習。
7、從介紹出身的高貴到宣揚自己的“內(nèi)美”和“修能”體現(xiàn)了什么?
體現(xiàn)了詩人對人格的追求、對自我價值的發(fā)現(xiàn)。
8、13-20句寫了什么?
寫了詩人的焦慮。
9、有哪些焦慮?
:對一心報國的屈原而言,最擔心的是時光如流水逝去,而沒有機會把美好的品德和超凡的才能獻給楚國。|詩人擔心雖懷有一腔熱忱,無奈“美人”不識。
10、看最后4句寫了什么?
寫詩人善意的勸告和昂揚的呼喊。他勸告“棄穢兮”、“改此度”,他呼喊“道夫先路”。
11、詩人寫這些表明了什么?
前兩句表明身處逆境仍心存祖國,有拯救國家的赤子之心。|后兩句表明他當仁不讓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的人,頂天立地的人。這種強烈的自我意識,意味著人的覺醒。
*小結(jié):在漫長的專制時代,如果沒有屈原這類人物,中國的歷史將更加黑暗。
*大結(jié):從節(jié)選的這部分詩中,我們即可以看出屈原時代是怎樣的一個世界。雖然當時的世界黑暗籠罩,詩人卻總是掏出燃燒的心舉過頭頂,拆下肋骨當火把,照亮前行的路;即使遭遇厄運,詩人也總是堅持真理,崇尚高潔,高擎愛國主義之纛,甘做時代的引領(lǐng)人。從這種意義上講,詩人永遠是中華民族的光輝榜樣。
六、拓展討論:
以屈原的顯赫出身和他的才干,他在那樣的壓迫和圍攻下可以另有所圖,就如現(xiàn)代社會常說的“人才流動”,況且在他的時代,蘇秦、張儀、吳起、韓非等等,都是在離開故土之后有所作為的,成為“名人”的,屈原為什么那樣的執(zhí)著?請就此問題展開討論。
注意:積極發(fā)動學生進行討論,學生能自圓其說即可。
七、補充背誦的名句。
1、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3、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八、布置背誦全詩,做《導(dǎo)學練》有關(guān)習題。
*教學后記
《離騷》節(jié)選譯文
我屈原長嘆息淚流滿面,哀人民生活苦多災(zāi)多難。
愛純潔愛美好對已從嚴,早上去勸君王晚上被貶。
既罰我用香蕙作了佩帶,又因我采芳草對我責怪。
似這樣好品德在我心扉,哪怕是死九回也不后悔。
怨我那神圣王實在荒唐,他始終不能把民情體諒。
眾女人嫉妒我長眉漂亮,誹謗我作風壞品行淫蕩。
這世人本善于投機取巧,背規(guī)矩變法度只知討好。
拋原則只追求歪斜曲彎,競相把討好人作為法典。
我憂悶我失意我心太煩,我獨在這世上處境艱難。
我寧愿突然死如水流散,也不愿裝這種世俗嘴臉。
是雄鷹是凡鳥不能同群,都這樣自古代直到如今。
用方枘對圓鑿哪能配套,哪里有道不同相互和好。
我只有受委曲壓抑意志,竟忍心背罪過蒙受羞恥。
能保持清白身獻身正道,本來是古圣賢大力號召。
我后悔選道路沒有看對,久久地佇立著我想返回。
轉(zhuǎn)過了我的車原路重返,雖然是迷了路還不算遠。
趕我馬登高地水邊蘭草,疾馳到椒樹林丘陵歇腳。
到朝庭去做官受到責難,回江湖重整我舊時衣衫。
剪幾片綠荷葉來做上裝,縫幾朵白蓮花制成衣裳。
你對我不了解也就罷了,只要是我的心確實美好。
把我的高帽子加得更高,把我的長佩帶延長幾遭。
清芳物與污濁雜糅相混,唯獨我明潔心沒有虧損。
忽然間我回頭放眼遠望,我將去看四方土地寬廣。
佩帶上好服飾多彩繽紛,香噴噴那氣味真是好聞。
老百姓過日子樂趣各樣,我獨自愛修養(yǎng)習以為常。
即使我被肢解不變思想,又怎能挫敗我遠大志向。
----------------------------------------------------
我長聲嘆息而淚流滿面啊,為老百姓多災(zāi)多難而哀傷。
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約束自己啊,沒想到早上進諫晚上就被貶官。
貶黜我是因為我用香蕙作佩帶啊,給我加罪是因為我愛好花香。
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縱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喪。
始終不能明了我心跡啊,我怨恨我那君王過分荒唐。
眾女子嫉妒我長得美貌啊,放出謠言說我行為放蕩。
本來世俗就崇尚投機取巧啊,任意而為將規(guī)矩背向。
違背準蠅而追求彎曲啊,竟相把茍合奉迎作為榜樣。
憂悶失意啊我孤獨彷徨,忍受著此時的窮困我好不心傷。
寧愿突然死去隨著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樣。
雄鷹和凡鳥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方枘圓鑿自然不能結(jié)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
忍受著委屈而壓抑著意志啊,忍受強加的罪過又將恥辱品嘗。
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賢都認為應(yīng)該是這樣。
真后悔選擇道路時沒有看清啊,我久久佇立徘徊傍徨。
轉(zhuǎn)過我的車子返回原路,好在我雖然迷途卻并沒有失去方向。
趕著馬車來到長滿蘭草的水邊啊,奔馳后休息在長著椒樹的山崗。
為君分憂反受指責啊,我退隱山林整理我當初的衣裳。
裁剪荷葉做出我的上裝啊,連綴花瓣做出我的下裝。
不了解我的心意也就算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確實善良。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將我長長的佩帶延長。
清香和污臭雜糅在一起啊,唯獨我明潔的品質(zhì)沒有毀傷。
忽然回過頭來放眼遠眺啊,看到了遼闊大地的四面八方。
我佩戴上繽紛多彩的服飾啊,渾身上下散發(fā)著陣陣清香。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樂趣啊,我獨愛美啊而且習以為常。
肢解我的身體我也不會變心啊,又有誰能改變我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