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安全第一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6第一章《生命的物質(zhì)基礎》知識點歸納。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保證教課的順利開展,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幫助高中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nèi)容。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寫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第一章《生命的物質(zhì)基礎》知識點歸納”,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zhì)基礎》知識點歸納
第一節(jié)、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名詞:1、微量元素:生物體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鐵)、Mn(門)、B(碰)、Zn(醒)、Cu(銅)、Mo(母),巧記:鐵門碰醒銅母(驢)。2、大量元素:生物體必需的,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探)、0(洋)、H(親)、N(丹)、S(留)、P(人people)、Ca(蓋)、Mg(美)K(家)巧記:洋人探親,丹留人蓋美家。3、統(tǒng)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這說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4、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nèi)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顯不同,說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著差異性。
語句:1、地球上的生物現(xiàn)在大約有200萬種,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2、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各種元素和化合物。3、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①C、H、O、N、P、S6種元素是組成原生質(zhì)的主要元素,大約占原生質(zhì)的97%。②.有的參與生物體的組成。③有的微量元素能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B能夠促進花粉的萌發(fā)和花粉管的伸長。當植物體內(nèi)缺B時,花藥和花絲萎縮,花粉發(fā)育不良,影響受精過程。)
第二節(jié)、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名詞:1、原生質(zhì):指細胞內(nèi)有生命的物質(zhì),包括細胞質(zhì)、細胞核和細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細胞壁,其主要成分為核酸和蛋白質(zhì)。如:一個植物細胞就不是一團原生質(zhì)。2、結合水:與細胞內(nèi)其它物質(zhì)相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動,是細胞內(nèi)的良好溶劑,參與生化反應,運送營養(yǎng)物質(zhì)和新陳代謝的廢物。8、無機鹽:多數(shù)以離子狀態(tài)存在,細胞中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鐵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維持酸堿平衡,調(diào)節(jié)滲透壓。9、糖類有單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單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動、植物細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蔗糖、麥芽糖,動物細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淀粉和纖維素(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動物細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10、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11、脂類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生物體內(nèi)主要儲存能量的物質(zhì),維持體溫恒定。)b、類脂(構成細胞膜、線立體膜、葉綠體膜等膜結構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具有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的作用。)12、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13、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鍵(-NH-CO-)。14、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15、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有幾個氨基酸叫幾肽。16、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17、氨基酸:蛋白質(zhì)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約有20種,決定20種氨基酸的密碼子有61種。氨基酸在結構上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種類不同。18、核酸:最初是從細胞核中提取出來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遺傳信息的載體,核酸是一切生物體(包括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對于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zhì)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的作用。19、脫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類,主要存在于細胞核內(nèi),是細胞核內(nèi)的遺傳物質(zhì),此外,在細胞質(zhì)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有少量DNA。20、核糖核酸:另一類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簡稱RNA。
公式:1、肽鍵數(shù)=脫去水分子數(shù)=氨基酸數(shù)目—肽鏈數(shù)。2、基因(或DNA)的堿基:信使RNA的堿基:氨基酸個數(shù)=6:3:1
語句:1、自由水和結合水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血液凝固時,部分自由水轉化為結合水。自由水/結合水的值越大,新陳代謝越活躍。2、能源物質(zhì)系列:生物體的能源物質(zhì)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zhì);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zhì),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zhì);生物體內(nèi)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zhì)是脂肪;動物細胞內(nèi)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zhì)是糖元;植物細胞內(nèi)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zhì)是淀粉;生物體內(nèi)的直接能源物質(zhì)是ATP(A-P~P~P);生物體內(nèi)的最終能量來源是太陽能。3、糖類、脂類、蛋白質(zhì)、核酸四種有機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種元素,蛋白質(zhì)必須有N,核酸必須有N、P;蛋白質(zhì)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例:DNA、葉綠素、纖維素、胰島素、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在化學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C、H、O)。4、蛋白質(zhì)的四大特點:①相對分子質(zhì)量大;②分子結構復雜;③種類極其多樣;④功能極為重要。5、蛋白質(zhì)結構多樣性:①氨基酸種數(shù)不同,②氨基酸數(shù)目不同,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④肽鏈空間結構不同。6、蛋白質(zhì)分子結構的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zhì)分子功能多樣性,概括有:①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zhì)如肌動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調(diào)節(jié)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④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不是蛋白質(zhì));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注意:蛋白質(zhì)分子的多樣性是有核酸控制的。7、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是生命活動的承擔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存在于一切細胞中(不是存在于一切生物中),對于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zhì)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8、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兩者組分相同的是都含有磷酸基團、腺嘌呤、鳥嘌呤和胞嘧啶三種含氮堿基。
(工作匯報網(wǎng) wWW.gSI8.Com)
延伸閱讀
2017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生命的物質(zhì)基礎
2017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生命的物質(zhì)基礎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zhì)基礎
第一節(jié)、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名詞:1、微量元素:生物體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鐵)、Mn(門)、B(碰)、Zn(醒)、Cu(銅)、Mo(母),巧記:鐵門碰醒銅母(驢)。2、大量元素:生物體必需的,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探)、0(洋)、H(親)、N(丹)、S(留)、P(人people)、Ca(蓋)、Mg(美)K(家)巧記:洋人探親,丹留人蓋美家。3、統(tǒng)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這說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4、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nèi)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顯不同,說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著差異性。
語句:1、地球上的生物現(xiàn)在大約有200萬種,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2、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各種元素和化合物。3、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①C、H、O、N、P、S6種元素是組成原生質(zhì)的主要元素,大約占原生質(zhì)的97%。②.有的參與生物體的組成。③有的微量元素能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B能夠促進花粉的萌發(fā)和花粉管的伸長。當植物體內(nèi)缺B時,花藥和花絲萎縮,花粉發(fā)育不良,影響受精過程。)
第二節(jié)、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名詞:1、原生質(zhì):指細胞內(nèi)有生命的物質(zhì),包括細胞質(zhì)、細胞核和細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細胞壁,其主要成分為核酸和蛋白質(zhì)。如:一個植物細胞就不是一團原生質(zhì)。2、結合水:與細胞內(nèi)其它物質(zhì)相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動,是細胞內(nèi)的良好溶劑,參與生化反應,運送營養(yǎng)物質(zhì)和新陳代謝的廢物。8、無機鹽:多數(shù)以離子狀態(tài)存在,細胞中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鐵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維持酸堿平衡,調(diào)節(jié)滲透壓。9、糖類有單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單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動、植物細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蔗糖、麥芽糖,動物細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淀粉和纖維素(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動物細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10、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11、脂類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生物體內(nèi)主要儲存能量的物質(zhì),維持體溫恒定。)b、類脂(構成細胞膜、線立體膜、葉綠體膜等膜結構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具有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的作用。)12、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13、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鍵(-NH-CO-)。14、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15、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有幾個氨基酸叫幾肽。16、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17、氨基酸:蛋白質(zhì)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約有20種,決定20種氨基酸的密碼子有61種。氨基酸在結構上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種類不同。18、核酸:最初是從細胞核中提取出來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遺傳信息的載體,核酸是一切生物體(包括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對于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zhì)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的作用。19、脫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類,主要存在于細胞核內(nèi),是細胞核內(nèi)的遺傳物質(zhì),此外,在細胞質(zhì)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有少量DNA。20、核糖核酸:另一類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簡稱RNA。
公式:1、肽鍵數(shù)=脫去水分子數(shù)=氨基酸數(shù)目—肽鏈數(shù)。2、基因(或DNA)的堿基:信使RNA的堿基:氨基酸個數(shù)=6:3:1
語句:1、自由水和結合水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血液凝固時,部分自由水轉化為結合水。自由水/結合水的值越大,新陳代謝越活躍。2、能源物質(zhì)系列:生物體的能源物質(zhì)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zhì);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zhì),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zhì);生物體內(nèi)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zhì)是脂肪;動物細胞內(nèi)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zhì)是糖元;植物細胞內(nèi)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zhì)是淀粉;生物體內(nèi)的直接能源物質(zhì)是ATP(A-P~P~P);生物體內(nèi)的最終能量來源是太陽能。3、糖類、脂類、蛋白質(zhì)、核酸四種有機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種元素,蛋白質(zhì)必須有N,核酸必須有N、P;蛋白質(zhì)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例:DNA、葉綠素、纖維素、胰島素、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在化學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C、H、O)。4、蛋白質(zhì)的四大特點:①相對分子質(zhì)量大;②分子結構復雜;③種類極其多樣;④功能極為重要。5、蛋白質(zhì)結構多樣性:①氨基酸種數(shù)不同,②氨基酸數(shù)目不同,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④肽鏈空間結構不同。6、蛋白質(zhì)分子結構的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zhì)分子功能多樣性,概括有:①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zhì)如肌動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調(diào)節(jié)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④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不是蛋白質(zhì));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注意:蛋白質(zhì)分子的多樣性是有核酸控制的。7、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是生命活動的承擔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存在于一切細胞中(不是存在于一切生物中),對于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zhì)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8、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兩者組分相同的是都含有磷酸基團、腺嘌呤、鳥嘌呤和胞嘧啶三種含氮堿基。
第一章《集合與函數(shù)概念》知識點歸納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的任務之一。教案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們打好基礎,幫助教師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教案內(nèi)容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一章《集合與函數(shù)概念》知識點歸納”,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章《集合與函數(shù)概念》知識點歸納
一、集合有關概念
1.集合的含義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
(1)元素的確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異性如:由HAPPY的字母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無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個集合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籃球隊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籃球隊員},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
u注意:常用數(shù)集及其記法:
非負整數(shù)集(即自然數(shù)集)記作:N
正整數(shù)集N*或N+整數(shù)集Z有理數(shù)集Q實數(shù)集R
1)列舉法:{a,b,c……}
2)描述法:將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nèi)表示集合的方法。{xR|x-32},{x|x-32}
3)語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圖:
4、集合的分類:
(1)有限集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
(2)無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1.“包含”關系—子集
注意:有兩種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與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B或BA
2.“相等”關系:A=B(5≥5,且5≤5,則5=5)
實例:設A={x|x2-1=0}B={-1,1}“元素相同則兩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說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B(或BA)
③如果AB,BC,那么AC
④如果AB同時B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Φ
規(guī)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u有n個元素的集合,含有2n個子集,2n-1個真子
三、集合的運算
運算類型
交集
并集
補集
定義
由所有屬于A且屬于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記作AB(讀作‘A交B’),即AB={x|xA,且xB}.
由所有屬于集合A或?qū)儆诩螧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記作:AB(讀作‘A并B’),即AB={x|xA,或xB}).
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由S中所有不屬于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余集)
記作,即
CSA=
韋
恩
圖
示
性
質(zhì)
AA=A
AΦ=Φ
AB=BA
ABA
ABB
AA=A
AΦ=A
AB=BA
ABA
ABB
(CuA)(CuB)
=Cu(AB)
(CuA)(CuB)
=Cu(AB)
A(CuA)=U
A(CuA)=Φ.
例題:
1.下列四組對象,能構成集合的是()
A某班所有高個子的學生B著名的藝術家C一切很大的書D倒數(shù)等于它自身的實數(shù)
2.集合{a,b,c}的真子集共有個
3.若集合M={y|y=x2-2x+1,xR},N={x|x≥0},則M與N的關系是.
4.設集合A=,B=,若AB,則的取值范圍是
5.50名學生做的物理、化學兩種實驗,已知物理實驗做得正確得有40人,化學實驗做得正確得有31人,
兩種實驗都做錯得有4人,則這兩種實驗都做對的有人。
6.用描述法表示圖中陰影部分的點(含邊界上的點)組成的集合M=.
7.已知集合A={x|x101學酷三亞分校(xuecoo8)
第一章《原子結構與性質(zhì)》知識點歸納
第一章《原子結構與性質(zhì)》知識點歸納
課標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能級分布,能用電子排布式表示常見元素的(1~36號)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tài)。
2.了解元素電離能的含義,并能用以說明元素的某種性質(zhì)
3.了解原子核外電子在一定條件下會發(fā)生躍遷,了解其簡單應用。
4.了解電負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質(zhì)與電負性的關系。
要點精講
一.原子結構
1.能級與能層
2.原子軌道
3.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
(1)構造原理:隨著核電荷數(shù)遞增,大多數(shù)元素的電中性基態(tài)原子的電子按右圖順序填入核外電子運動軌道(能級),叫做構造原理。
能級交錯:由構造原理可知,電子先進入4s軌道,后進入3d軌道,這種現(xiàn)象叫能級交錯。
說明:構造原理并不是說4s能級比3d能級能量低(實際上4s能級比3d能級能量高),而是指這樣順序填充電子可以使整個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說,整個原子的能量不能機械地看做是各電子所處軌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現(xiàn)代物質(zhì)結構理論證實,原子的電子排布遵循構造原理能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處于最低狀態(tài),簡稱能量最低原理。
構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從整體角度考慮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個能級。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態(tài)多電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時存在4個量子數(shù)完全相同的電子。換言之,一個軌道里最多只能容納兩個電子,且電旋方向相反(用“↑↓”表示),這個原理稱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規(guī)則:當電子排布在同一能級的不同軌道(能量相同)時,總是優(yōu)先單獨占據(jù)一個軌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這個規(guī)則叫洪特(Hund)規(guī)則。洪特規(guī)則特例:當p、d、f軌道填充的電子數(shù)為全空、半充滿或全充滿時,原子處于較穩(wěn)定的狀態(tài)。即p0、d0、f0、p3、d5、f7、p6、d10、f14時,是較穩(wěn)定狀態(tài)。
4.基態(tài)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電子排布式
①用數(shù)字在能級符號的右上角表明該能級上排布的電子數(shù),這就是電子排布式。
②為了避免電子排布式書寫過于繁瑣,把內(nèi)層電子達到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結構的部分以相應稀有氣體的元素符號外加方括號表示,例如K:[Ar]4s1。
(2)電子排布圖(軌道表示式)
每個方框或圓圈代表一個原子軌道,每個箭頭代表一個電子。
二、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
1.原子的電子構型與周期的關系
(1)每周期第一種元素的最外層電子的排布式為ns1。每周期結尾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式除He為1s2外,其余為ns2np6。He核外只有2個電子,只有1個s軌道,還未出現(xiàn)p軌道,所以第一周期結尾元素的電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一個能級組最多所容納的電子數(shù)等于一個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種類。但一個能級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級,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級。
2、元素周期表的分區(qū)
(1)根據(jù)核外電子排布
①分區(qū)
②各區(qū)元素化學性質(zhì)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特點
③若已知元素的外圍電子排布,可直接判斷該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即最大能層為其周期數(shù),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其族序數(shù),但應注意過渡元素(副族與第Ⅷ族)的最大能層為其周期數(shù),外圍電子數(shù)應為其縱列數(shù)而不是其族序數(shù)(鑭系、錒系除外)。
三.元素周期律
1.電離能、電負性
(1)電離能是指氣態(tài)原子或離子失去1個電子時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電離能是指電中性基態(tài)原子失去1個電子轉化為氣態(tài)基態(tài)正離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電離能數(shù)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1個電子。在同一周期的元素中,堿金屬(或第ⅠA族)第一電離能最小,稀有氣體(或0族)第一電離能最大,從左到右總體呈現(xiàn)增大趨勢。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第一電離能逐漸減小。同一原子的第二電離能比第一電離能要大
(2)元素的電負性用來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對鍵合電子吸引力的大小。以氟的電負性為4.0,鋰的電負性為1.0作為相對標準,得出了各元素的電負性。電負性的大小也可以作為判斷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尺度,金屬的電負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屬的電負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屬三角區(qū)邊界的“類金屬”的電負性在1.8左右。它們既有金屬性,又有非金屬性。
(3)電負性的應用
①判斷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及其強弱
②金屬的電負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屬的電負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屬三角區(qū)邊界的“類金屬”(如鍺、銻等)的電負性則在1.8左右,它們既有金屬性,又有非金屬性。
③金屬元素的電負性越小,金屬元素越活潑;非金屬元素的電負性越大,非金屬元素越活潑。
④同周期自左到右,電負性逐漸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電負性逐漸減小。
2.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zhì)的遞變規(guī)律
3.對角線規(guī)則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與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質(zhì)是相似的。
高中化學必修1第一章知識點歸納總結
高中化學必修1第一章知識點歸納總結
一、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
1、分離的方法:
過濾:固體(不溶)和液體的分離。蒸發(fā):固體(可溶)和液體分離。
蒸餾: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的分離。分液: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
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種溶質(zhì)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溶解性的不同,
用一種溶劑把溶質(zhì)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
2、粗鹽的提純:
(1)粗鹽的成分:主要是NaCl,還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雜質(zhì)
(2)步驟:
將粗鹽溶解后過濾;
在過濾后得到粗鹽溶液中加過量試劑BaCl2(除SO42-)、Na2CO3(除Ca2+、過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過濾;
得到濾液加鹽酸(除過量的CO32-、OH-)調(diào)pH=7得到NaCl溶液;
蒸發(fā)、結晶得到精鹽。
加試劑順序關鍵:()Na2CO3在BaCl2之后;()鹽酸放最后。
3、蒸餾裝置注意事項:
加熱燒瓶要墊上石棉網(wǎng);
溫度計的水銀球應位于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
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冷凝水由下口進,上口出。
4、從碘水中提取碘的實驗時,選用萃取劑應符合原則:
被萃取的物質(zhì)在萃取劑溶解度比在原溶劑中的大得多;
萃取劑與原溶液溶劑互不相溶;
萃取劑不能與被萃取的物質(zhì)反應。
二、離子的檢驗:
SO42-:先加稀鹽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a2++SO42-=BaSO4↓
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檢驗)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
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則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Ag++Cl-=AgCl↓。
NH4+:
取少量待測液于試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熱,產(chǎn)生的氣體若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則含有NH4+
第二節(jié)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
1、物質(zhì)的量(n)是國際單位制中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
2、五個新的化學符號:
概念、符號
定義
注意事項
物質(zhì)的量:n
衡量一定數(shù)目粒子集體的物理量
摩爾(mol)是物質(zhì)的量的單位,只能用來衡量微觀粒子:原子、分子、離子、原子團、電子、質(zhì)子、中子等。
用物質(zhì)的量表示微粒時,要指明粒子的種類。
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A
1mol任何物質(zhì)所含粒子數(shù)。
NA有單位:mol-1或/mol,讀作每摩爾,
NA≈6.02×1023mol-1。
摩爾質(zhì)量:M
單位物質(zhì)的量物質(zhì)所具有的質(zhì)量
一種物質(zhì)的摩爾質(zhì)量以g/mol為單位時,在數(shù)值上與其相對原子或相對分子質(zhì)量相等。
一種物質(zhì)的摩爾質(zhì)量不隨其物質(zhì)的量變化而變
氣體摩爾體積:Vm
單位物質(zhì)的量氣體所具有的體積
影響氣體摩爾體積因素有溫度和壓強。
在標準狀況下(0,101KPa)1mol任何氣體所占體積約為22.4L即在標準狀況下,Vm≈22.4L/mol
物質(zhì)的量濃度:C
單位體積溶液所含某溶質(zhì)B的物質(zhì)的量。
公式中的V必須是溶液的體積;將1L水溶解溶質(zhì)或者氣體,溶液體積肯定不是1L。
某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不隨所取溶液體積多少而變
3、各個量之間的關系:
4、溶液稀釋公式:(根據(jù)溶液稀釋前后,溶液中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不變)
C濃溶液V濃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注意單位統(tǒng)一性,一定要將mL化為L來計算)。
5、溶液中溶質(zhì)濃度可以用兩種方法表示:
質(zhì)量分數(shù)W=m(溶質(zhì))/m(溶液),物質(zhì)的量濃度C=n(溶質(zhì))/V(溶液)。
質(zhì)量分數(shù)W與物質(zhì)的量濃度C的關系:C=1000ρW/M(其中ρ單位為g/cm3)
6、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
(1)配制使用的儀器:托盤天平(固體溶質(zhì))、量筒(液體溶質(zhì))、容量瓶(強調(diào):在具體實驗時,應寫規(guī)格,否則錯?。?、玻璃棒、膠頭滴管。(2)配制的步驟:計算溶質(zhì)的量(若為固體溶質(zhì)計算所需質(zhì)量,若為溶液計算所需溶液的體積)稱?。ɑ蛄咳。┤芙猓o置冷卻)轉移洗滌定容搖勻。(如果儀器中有試劑瓶,就要加一個步驟-----裝瓶)。
400mL的溶液應用500mL容量瓶。
例如:配制400mL0.1mol/L的Na2CO3溶液:
(1)計算:需無水Na2CO35.3g。
(2)稱量:用托盤天平稱量無水Na2CO35.3g。
(3)溶解:所需儀器燒杯、玻璃棒。
(4)轉移:將燒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500mL容量瓶中。
(5)定容:往容量瓶里加蒸餾水,當距刻度線1-2cm處停止,改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到溶液的凹液面
正好與刻度線相切。
注意事項:誤差分析(以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aOH溶液為例)抓住C=n/V分析
可能引起誤差的一些操作
過程分析
對C的影響
n
V
稱量時間過長
減小
不變
偏低
用濾紙稱NaOH固體
減小
不變
偏低
移液前容量瓶內(nèi)有少量水
不變
不變
無影響
轉移液體時有少量灑落
減小
不變
偏低
未洗滌燒杯和玻璃棒
減小
不變
偏低
溶液未冷卻至室溫就注入容量瓶并定容
不變
減小
偏高
定容時水加多后用滴管吸出
減小
不變
偏低
定容搖勻后液面下降再加水
不變
增大
偏低
定容俯視刻度線
不變
減小
偏高
定容仰視刻度線
不變
增大
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