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安全第一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1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2。
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
教學目標
(一)理清本文記敘的事例,了解本文敘事有詳有略的寫作特點。
(二)品味文中的真情實感,從而領(lǐng)悟到寫出真情實感是寫好文章的關(guān)鍵。(三)指導他們的課外閱讀,引導他們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讀準音,在文中圈畫應(yīng)積累的詞語,查詞典,正音、釋義。
讀順文,能夠流暢、清晰的朗讀課文。
讀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夠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例。
導入新課:
馬克吐溫,英文寫作“MarkTwain”,原意是“兩噚”,領(lǐng)航員術(shù)語,即水深兩噚,航船可以順利通過。這是作者在密西西比河上當領(lǐng)航員時,常聽測量水深的人喊這個詞,后來便用它做了自己的筆名。
馬克吐溫十二歲時父親去世,他不得不外出謀生。先是在一家報社的印刷所當學徒,后來,又當過排字工人、銀礦工人、領(lǐng)航員和新聞記者,因此他并未受過正式的學校教育,但是,豐富的社會經(jīng)歷和生活經(jīng)驗也使他積累了眾多的文學素材,為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chǔ)。
馬克吐溫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政論,雜文,游記等,全集共25卷。主要作品如《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傻瓜威爾遜》、《競選州長》、《百萬英鎊》、《赤道環(huán)球游記》等。
馬克吐溫,美國杰出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家,也是一位負有盛名的幽默和諷刺作家,一直被推崇為“美國文壇巨子”。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馬克吐溫的《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
讀文正音
1、同桌或前后桌的兩位同學為一組,互相聽、讀,誦讀全文。
誦讀要求與策略:
能準確、清晰地讀文,要注意積累詞匯;指出對方同學朗讀中的失誤與不足。
2、準確朗讀下列詞語。
伶俐涉水煞費苦心粗糙滑稽猝不及防撰文
言簡意賅戲謔瑣聞乳臭未干趾高氣揚苛責誹謗
簡析釋疑
1、“叔父離家外出一周”,十三歲的馬克吐溫獨立辦了一期《漢尼巴爾周報》,他在“第一次文學嘗試”中做了哪幾件事?產(chǎn)生了怎樣的反響?
瀏覽要求與策略:
能在文中圈畫與事件有關(guān)的詞語,如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等;并在此基礎(chǔ)上概括事件內(nèi)容。
明確:課文記敘了三件事:
第一件:撰寫希金斯投河的報道。
第二件:撰文嘲笑兩位知名人士。
第三件:給一個新來外鄉(xiāng)人的詩增寫挖苦他的腳注。
其中,第一、三件事是詳寫,寫出了寫作原因、寫作想法、寫作過程和寫作內(nèi)容;第二件事是略寫。
產(chǎn)生的反響:它們發(fā)表在《漢尼巴爾周報》的同一期上,不僅展示了作者的文學才華,而且使這期報紙銷量大增,使得周圍的人不能不對年幼的作者辛辣老練的文筆刮目相看。
2、細讀課文,說說少年馬克吐溫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你最喜愛他的哪一點。
學生活動要求:
將課前預習和課上朗讀的感受結(jié)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備足理由。
教師輔助策略:
以學生為品析的主體,鼓勵學生自己去品味、發(fā)現(xiàn)并分析鑒賞,老師做好適時引導,準確評價,鼓勵大膽的創(chuàng)見與質(zhì)疑。
3、馬克吐溫的作品有著獨特的語言風格,你認為本文在語言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試舉例說明。
教師輔助策略:
教師要做好鋪墊、引導工作,肯定同學的正確見解并能夠適當擴展相關(guān)知識,可以一些精彩語段輔助說明。
讀文欣賞
學生活動要求:
朗讀。品:創(chuàng)作與生活,貴在情真;味:語言與感悟,幽默辛辣。
課后小結(jié)
查閱馬克吐溫的作品,獨立思考,提出問題
在書刊及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閱有關(guān)作品的評論以及有關(guān)作者的資料
撰寫主題閱讀研究報告及口頭報告提綱
主題閱讀研究報告題目舉例:
(1)、主題閱讀研究過程報告
(2)、馬克吐溫生平
(3)、《》的寫作特色及藝術(shù)風格
(4)、《》賞析
(5)、我最欣賞的小說人物形象:
(8)、重讀《》的收獲
第二課時
活動引導
閱讀活動要求:
閱讀作品,初步領(lǐng)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的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激發(fā)對馬克吐溫小說的研讀興趣。
閱讀活動策略:
同學自由組合為一個閱讀活動小組,獨立閱讀,互相探討,確立主題,撰寫閱讀研究報告。本課教學是“主題研究口頭及書面報告”師生討論部分;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閱讀小說的鑰匙;淡化知識點,留有空白,激發(fā)學生自己閱讀研究的興趣、熱情。
導入新課:
(1)、學生介紹自己了解的馬克吐溫,說出閱讀作品的真實感受(可讀性、樂趣、困惑、疑問等)
(2)、教師介紹當初接觸馬克吐溫作品時的“心路歷程”
活動過程
每組同學選派代表限時作口頭研究匯報,全班同學為其評分。
教師講評班級研究成果;
評價提高
學生口頭報告主題研究成果,學生和教師對口頭報告客觀評分,教師講評,在發(fā)言討論和寫作中總結(jié)心得。
同學修改研究報告,整理成集。
擴展閱讀
第15課《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教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必須要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未來的工作就會做得更好!究竟有沒有好的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第15課《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教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15課《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教案
教學目的:
了解馬克吐溫第一次文學嘗試的經(jīng)歷,理解作者熱愛生活、熱愛文學的天性,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的興趣;
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學習作者前后文聯(lián)系的方法;
體會學習作者對詳略的處理;體味學習作者幽默的語言風格;
積累下列詞匯:滑稽戲謔分寸惡作劇出奇制勝六神無主煞費苦心俗不可耐心血來潮言簡意賅刮目相待乳臭未干盛氣凌人微不足道趾高氣揚大動肝火誹謗;
教學設(shè)想:
一、兩課時
二、本課教學以積累詞匯為重點,以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把握文章內(nèi)容為重難點;
三、本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fā)揮疏導、提點作用,引導學生的思維去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品味;部分問題,不求統(tǒng)一答案,學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掌握文章大意;積累課文語匯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導入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稱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他生性幽默,有一次應(yīng)邀去一個地方演講。到了那個地方的時候,他先去理了一下發(fā),熱心的理發(fā)師問他:“先生,您是外地人吧?”“是的?!彼卮鹫f,“我是頭一次到這里來。”理發(fā)師又問:“請問,您叫什么名字?”他回答說:“馬克吐溫?!崩戆l(fā)師很高興地告訴他:“你真幸運,可以和偉大的作家馬克吐溫同名。你很幸運,今天馬克吐溫今天要我們這兒來演講,我想你會去的,是嗎?”“噢,我也是這樣想?!薄澳愀愕狡绷藛??”“還沒有?!薄捌比u光了,你只有站著了。”“真討厭。”馬克吐溫說,“這家伙好像不大禮貌?!崩戆l(fā)師感到有些奇怪:“他怎么不禮貌了?”馬克吐溫嘆著氣說:“每次他講話的時候,我都不得不站著!”
馬克吐溫就是這樣幽默的一個人,他寫的文章也幽默動人,很受人們喜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
二、正授
自讀
A、讀準字音:
伶俐(líng’lì)差事(chāi)編輯(jí)撰文(zhuàn)
滑稽(jī)戲謔(xuè)煞費苦心(shà)猝不及防(cù)
言簡意賅(gāi)乳臭未干(rǔ)趾高氣揚(zhǐ)誹謗(fěi)
B、理解詞語
煞費苦心滑稽猝不及防六神無主俗不可耐心血來潮言簡意賅
刮目相看戲謔乳臭未干盛氣凌人微不足道趾高氣揚誹謗
(解釋見課文注釋)
C、嘗試用最簡短的語言概述課文內(nèi)容:
2、教師范讀,學生概括:
A、馬克吐溫的第一次文學嘗試是干什么?
編了一期《漢巴尼爾周報》,并在上面發(fā)表了一篇習作。
B、在編報的時候,他做了哪幾件事?
三件:撰寫希金斯投河的報道;撰文嘲笑兩位知名人士;給一個新來的外鄉(xiāng)人增寫挖苦他的注腳。
C、作者詳寫的是哪些,略寫的是哪些?
希金斯投河的報道,給一個新來的外鄉(xiāng)人增寫挖苦的注腳詳寫,撰文嘲笑兩位知名人士略寫。
D、這期報紙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
(展示了作者的文學才華),使這一期《漢巴尼爾周報》大大暢銷,使我受到人們刮目相看,整個小鎮(zhèn)都轟動起來。
3、速讀,試理清作者的思路,弄清課文的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1~5自然段)寫了作者第一次文學嘗試的內(nèi)容。
第一層:(1~3自然段)撰寫希金斯投河的報道;
第二層:(4自然段)撰文嘲笑兩位知名人士;
第三層:(5自然段)給一個新來的外鄉(xiāng)人的詩增寫挖苦他的腳注。
第二部分:(6~7自然段)寫了作者第一次文學嘗試的巨大反響。
4、細讀課文,填好下表:(可在課后完成)
事件寫作原因想法過程內(nèi)容
撰寫希金斯投河報道教材P7:希金斯是一家和我們對立的報紙的編輯……鎮(zhèn)里人對這事議論紛紛,而希金斯卻未覺察到。這是個好機會,我信迷這件事非?;?,發(fā)表出來沒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而且用猝不及防的惡作劇去攻擊附近一家報紙的編輯,“看到他六神無主,坐臥不安”,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煞費苦心地寫了這件事的詳細報道,還畫了一組粗糙的插圖。文章的標題帶有諷刺意味“約翰摩爾先生的葬禮”,正文是這件事的詳細報道,插圖中有一幅畫畫的是希金斯身穿襯衫,涉水過河,一手提燈籠,一手拿手杖,試控水的深度。
撰文
嘲笑
兩位
知名
人士不僅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應(yīng)該指責,而且也由于我認為把報紙辦得生動活潑是我的責任。
給新來的外鄉(xiāng)人增寫挖苦他的腳注他是個頭號的花花公子,一臉奸笑,穿著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著迷。他每周給報紙寫一首新穎的“詩”,表達他的最新感受,我編的那一期就有。心血來潮在他詩的下方登了一段言簡意賅,措辭辛辣的腳注。教材P9:我們發(fā)表這樣的東西……不要再利用本報專欄。
三、自讀課文,體會。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精析,體會課文語言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檢查上節(jié)課布置作業(yè)并進行校正:
(上節(jié)教案第二步第4小步)
二、再讀課文,分析:
1、作者認為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在哪兒得到了體現(xiàn)?
“我認為,在當時算得上一個少見的聰明孩子?!?br>
(聽到希金斯事件,就想到“這可是一個好機會”;外鄉(xiāng)人的詩發(fā)表時,“心血來潮”,登入了一段言簡意賅、措辭辛辣的腳注,等。)
“是一個求上進、有志氣的少年”
(很認真的去辦那一期報紙,“我認為把報紙辦得生動活潑是我的責任”等。)
2、你認為,除了這些之外,作者還有哪些品質(zhì)?
(學生自由發(fā)揮,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正直,有正義感——撰文嘲笑兩位知名人士,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應(yīng)該指責”。嘲笑的都是些“我”認為應(yīng)該受到嘲笑的人。
能干——“這一期的報紙大大暢銷”,“登記了從未有過的三十三個新訂戶,還有擺在那里的成捆的木柴、卷心菜、豆子及賣不出去的蘿卜……這些東西足夠一家人食用兩年。”
膽大——年少卻敢敢于嘲笑對立報紙的編輯,于嘲笑那些知名人士,敢于挖苦那個外鄉(xiāng)人;敢于面對那些被激怒的人。
有文學天賦——第一次文學嘗試就編出了那樣的報紙,而且語言“言簡意賅,措辭辛辣”,能極富靈感地用漫畫來諷刺嘲笑希金斯。
3、作者的語言是幽默詼諧而帶有諷刺性,你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自由發(fā)揮,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諷刺希金斯的文章標題是帶有諷刺意味的“約翰摩爾先生的葬禮”;還有標題后輕松幽默地拋下一句帶自嘲的話“這是一篇相當粗糙的諷刺文章”:
那些被激怒的人來報復我的時候,作者寫得輕松可笑,如:希金斯“看到要找的竟是個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他這樣叫我),感到有失尊嚴,只揪了揪我的耳朵便走開了;那位裁縫“也看不起我,當晚就動身到南方去了”。作者諷刺他們“這兩個被嘲諷的人,盛氣凌人而來,又被我那微不足道的小玩笑激怒而去?!?br>
形容當?shù)貓蠹埦庉嫛鞍菏组煵?,高聲喊叫,趾高氣揚,欣喜若狂”,褒義貶義混用,起到了很明顯的嘲笑的意味。作者被攻擊而需要治療,卻說是“邀我到藥房去,在親切的氣氛中,干一杯‘法涅斯托克驅(qū)蟲劑’,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辈⒐室饨忉尩溃骸斑@是他開的小小玩笑?!闭挿凑f,幽默中充滿諷刺的味道。
4、編這一期周報時,作者還是一個小孩,你能從課文中看到作者當時的氣味嗎?
(學生自由討論,言之成理即可)
接到編到的任務(wù)時,有一句:“天哪!我真的不想干這類事”,這當然有第一次干這事而膽層的味道,但同時也是作者兒童的故意夸張的味道;
諷刺希金斯時,“沒有想到這樣發(fā)表出來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這是因為作者年小而不能考慮周全。
寫叔叔生氣時,心里發(fā)牢騷:“我想,如果他考慮到我對報紙做出的貢獻,同時也考慮到,我這樣做,是出于感激他對我的愛護——他心里應(yīng)該明白這是最主要的方面——他就不該如此大動肝火。由于他離家出走,他碰巧避免了查究、苛責與誹謗,逃脫了對他的攻擊?!?br>
5、叔叔生氣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后來變得溫和了?
(怕?lián)p及他的聲譽,使報紙的銷量受到影響)
(看到了新登記的三十三個新訂戶,還有擺在那里的成捆的木柴、卷心菜、豆子以及賣不出去的蘿卜——這些東西足夠一家人食用兩年!)
三、學生自讀,自由提問,教師回答學生質(zhì)疑:
四、小結(jié)
這篇課文,通過寫作者第一次文學嘗試的經(jīng)歷,展示了作者的文學才華,展示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文學,勇于嘗試的特點。敘事有詳有略,語言幽默詼諧,很具有諷刺意味。
《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課堂導學設(shè)計
15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
1理清結(jié)構(gòu):
2語言特色:
馬克吐溫的作品讓人捧腹,使人深思,這得益于他獨特的語言風格。而他語言風格的形成,來源于其對生活、對文學的熱愛,來源于他豐富的人生閱歷。魯迅說,馬克吐溫“成了幽默家,是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著哀怨,含著諷刺,則是不甘于這樣的生活的緣故了。”本文的語言生動幽默、妙趣橫生,讓我們結(jié)合幾個句子細細品味。
(1)“我們發(fā)表這樣的東西,僅此一次;但希望戈登朗內(nèi)爾斯先生明白,我們是在極力忍耐著的?!?br> 這句話委婉而不失禮,但有著很強的諷刺力量。言外之意是,這次我們雖然發(fā)表了你這篇令人難以忍受的蹩腳之作,但目的是告訴你今后我們再也不會發(fā)表你的這類東西了。
(2)我把這篇文章發(fā)表了,標題帶有諷刺意味:“約翰摩爾先生的葬禮”——這是一篇相當粗糙的諷刺文章。
作者以帶有自嘲諷刺意味的語氣諷刺了希金斯投河未成半途而廢的鬧劇,筆調(diào)輕松幽默。
(3)他是個頭號的花花公子,一臉奸笑,穿著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著迷。
作者用簡潔明快的漫畫筆法,對新來的外鄉(xiāng)人的神態(tài)、肖像進行勾勒,雖寥寥數(shù)筆,但入木三分、生動傳神,突出了外鄉(xiāng)人的陰險和趣味的低下。
(4)如果他要同漢尼巴爾的朋友們保持密切聯(lián)系,那就應(yīng)該選擇其他辦法,不要再利用本報專欄!
馬克吐溫用語言簡而意豐,措辭辛辣而幽默,集中地諷刺了新來的外鄉(xiāng)人迷戀女色和俗不可耐的性情。
3把握重點:
一、課文內(nèi)容概述
正確感知文章內(nèi)容,梳理清楚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是學習這篇文章的重點。課文記敘了作者的第一次文學嘗試:叔父離家外出一周,“我”獨立辦了一期《漢尼巴爾周報》,撰寫希金斯自殺投河的報道,撰文嘲笑兩位知名人士的作為,給一個新來的外鄉(xiāng)人的詩增寫挖苦他的腳注。他們發(fā)表在同一期的《漢尼巴爾周報》上,使得這一期的報紙銷量大增,周圍的人也對作者刮目相看。
二、從馬克吐溫的第一次文學嘗試中受到的啟發(fā)
(1)要善于思考,善于在實踐中提升文學才華。
(2)要善于抓住機會,推銷自己。
(3)做事或?qū)懳恼乱袆?chuàng)意,有創(chuàng)意才有可能成功。
(4)要大膽嘗試,要敢想、敢說、敢干。
4攻克難點:
敘事有詳有略是本文寫作的一大特點,也是本文的學習難點。作者詳細描寫希金斯自殺投河的報道,略寫撰文嘲笑兩位知名人士的作為,后又詳寫挖苦一個新來外鄉(xiāng)人的腳注。第一和第三件事都分別詳寫了寫作原因、寫作想法、寫作過程和寫作內(nèi)容。這兩件事相對來說比較有趣,更有創(chuàng)造性,最能表現(xiàn)“我”的“聰明伶俐”,從而也增強了作品詼諧幽默的藝術(shù)效果,體現(xiàn)作者第一次文學嘗試的巨大成功??傊?,文章的材料詳略得當,使文章的結(jié)構(gòu)富于變化、張弛有度。
5質(zhì)詢疑點:
(1)“我認為這事非?;尚Γ]有想到這樣發(fā)表出來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边@句話應(yīng)如何理解?
因為“我”當時年紀尚小,只是覺得希金斯自殺這件事很可笑,希望通過這件事打擊一下自己報社的競爭對手。但由于生活閱歷尚淺,并不懂得這樣暴露別人的隱私是件不道德的事。也并未想人身攻擊,詆毀對方的人格。沒有什么險惡用心。
(2)文章記敘有關(guān)希金斯自殺投河的報道時,為什么沒寫報道的內(nèi)容,而描述了那組插圖?又為什么要補充交代文章的標題?
因為報道的內(nèi)容已在交代寫作原因時說明,再寫就會重復。插圖的內(nèi)容生動形象,有力地增強了諷刺效果。補充交代文章的標題,是因為這個標題有新意,有很強的諷刺意味。
初一語文2.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導學案
2.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
授課班級:164授課時間:主備:孫孝智審核: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聰明伶俐()()煞費苦心()言簡意賅()
戲xuè()fěi()謗
2.釋詞:
⑴我想,用猝不及防的惡作劇去攻擊附近一家報紙的編輯。
猝不及防:
⑵他是個頭號的花花公子,一臉奸笑,穿著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著迷。
俗不可耐:
⑶我萬萬沒料到,這樣一件小事,竟像我的那些戲謔瑣聞一樣,受到人們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
⑷當?shù)貓蠹埦庉嫲菏组煵?,高聲喊叫,趾高氣揚,欣喜若狂。
趾高氣揚:
3.在括號內(nèi)填入準確的字。
乳()未干六()無主()血來潮盛氣()人()不足道
二.感悟與品味
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4.本文在記敘每個具體內(nèi)容時,都交代這樣做的原因,這幾個原因分別是什么?
5.結(jié)合課文,體會下列句中加橫線部分的含義,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其中有一幅畫的是希金斯身穿襯衫,涉水過河,一手提著燈籠,一手拿一根手杖,試探水的深度。
6.品味:他終于誠心誠意地體諒我,邀我到藥房去,在親切的氣氛中,干一杯“法涅斯托克驅(qū)蟲劑”,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這是他開的小小玩笑。
——————————————————————————————————————————————————————————————————叔叔生氣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后來變得溫和了?
第二課時
三.拓展與延伸
(一)《競選州長》節(jié)選
馬克吐溫
我放棄了競選。我偃旗息鼓,甘拜下風。我夠不上紐約州州長競選所需要的條件,于是我提出了退出競選的聲明;并且由于滿懷懊惱,信末簽署了這樣的下款:
“你的忠實的朋友——從前是個正派的人,可是現(xiàn)在成了偽證犯、小偷、盜尸犯、酒瘋子、舞弊分子和訛詐專家的馬克吐溫。”
7.本文語言幽默,具有強烈的諷刺性。馬克吐溫認為競選紐約州州長所需要的條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為何在馬克吐溫的名字前加上一系列的修飾語?談?wù)勀愕目捶ā?b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文中的馬克吐溫是作者本人嗎?如果不是,那么你怎樣理解這種寫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給女兒的一封信
劉墉
今天我看美國網(wǎng)球公開賽的時候,你過來瞄了幾眼,說:“奇怪,這個達文波特為什么沒表情?她贏球沒露出特別高興的樣子,失分好像也不在乎?!碑敃r我笑笑,對你說:“就因為她沒有得失心,所以能成為世界頂尖高手哇!”
其實,很多頂尖高手在賽場上都這樣。我記得2000年全美高爾夫職業(yè)賽時,“老虎”伍茲到最后一天早上,還落后七桿,下午居然反以兩桿贏得冠軍。他對記者說:“我完全沒有感受到什么戲劇性,因為當時只專心比賽,我關(guān)心的就是怎么打好下一桿。”
“心理”,誰能承受較大的壓力,發(fā)揮出原有的水準,誰就能獲勝。因為比賽時狀態(tài)容易失常,選手能保持原來的水平就已經(jīng)不錯了。你看世界溜冰大賽,選手練習的時候.是不是個個神勇?連名不見經(jīng)傳的都能連著三轉(zhuǎn)跳。但是到了正式比賽,面對滿場觀眾和電視轉(zhuǎn)播,卻又一個接一個摔跤。
除了在賽場上要有一顆平常心,賽前保持體力也是重要的。想想,如果一張弓總被拉滿,即使不用時,也用東西撐開,它能有力量嗎?當然沒有!它平常必須放松,到張弓射箭的時候,才能表現(xiàn)最佳的彈性。所以好的選手.無論他是運動員,還是
作文、演講比賽的參與者,在他比賽之前,甚至前一陣,都會特意讓身體休息。只有在真正比賽時,才使出全力。有些人甚至在動靜之間,判若兩人。
我以前有個學畫的女學生就如此,她上課時羞羞怯怯。好像連有問題都不敢開口,但她居然是華人圈有名的演藝天才。有一次,我看到她在臺上又唱又跳,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后來常想,那些明星之所以在臺上能魅力四射,都因為私下盡量收束自己,保留發(fā)光
發(fā)熱的能量。他們的“一飛沖天”,來自“三年不飛”:他們的“一鳴驚人”,來自“三年不鳴”。
你記不記得去年年初我們在北京時.有人在席間談到太空人楊利偉?說上太空的前一晚.有人偷偷到他房門外聽,里面?zhèn)鞒龊艉舸笏穆曇?。第二天,太空船穿出大氣層,那最危險的時候,楊利偉的心跳居然也不過七十幾下。養(yǎng)精蓄銳,臨危不亂.他才能成功啊。
孩子,你未來會面對許多大的考驗、大的比賽,希望你能記住我說的這番道理。
9、信中作者希望女兒記住的這番道理是什么?(2分)答:
10.下列名言中,與文中女學生一例所要表達的意思相一致的一項是()(2分)
a.才能是長期努力的報酬。一一福樓拜
b.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孫子
c.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訣。--愛默生
d.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管子
11.第二段中的戲劇性在文中指什么?第四段中一張弓總被拉滿比喻什么?(請在空格內(nèi)作答)(4分)
答:“戲劇性”指——————————————————————
“一張弓總被拉滿”比喻————————————————————
12.向年輕人講道理的文章不少,本文卻耐讀易接受,原因是什么?請談?wù)勀愕目捶ā?3分)
答:——————————————————————————————————————————————————————————————
四.表達與探究
13.細讀課文,說說少年馬克吐溫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你最喜愛他的哪一點。
14.你讀書過哪些你認為比較好的書?向別人推薦一本,說說推薦的理由。
資源共享
作者簡介:
馬克吐溫(1835—1910)19世紀后期美國著名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原名薩繆爾郎荷恩克萊門斯,生于一個地方法官家庭。從12歲起就從事勞動,當過排字工、水手、淘金工、記者等,獲得豐富的生活體驗。1867以馬克吐溫的筆名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陸續(xù)寫了短篇小說集《加拉維亞著名的跳蛙及其他》,散文集《傻瓜出國記》,自傳體小說《艱苦生涯》,短篇小說《競選州長》等。1874年發(fā)表第一部長篇小說《鍍金時代》(與華納合寫),鞭撻當時的唯利是圖、追求金錢的美國風尚。姊妹篇長篇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他的代表作,借兒童的觀察和感受,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欺詐虛偽,表現(xiàn)出反對種族歧視的人道主義思想。其他重要作品還有長篇小說《王子和貧兒》,把諷刺的矛頭直指變成了地獄的“美國天堂”;幻想小說《在亞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克州美國人》抨擊了君主專制的殘酷統(tǒng)治;短篇小說《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百萬英鎊》嘲諷資產(chǎn)階級見錢眼開和假仁假義的丑惡嘴臉。1893年后,他歷游非洲、歐洲、亞洲、澳洲,目睹帝國主義者對殖民地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寫了一系列抨擊帝國主義血腥罪行的文章。他的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挖掘深刻,語言幽默犀利,為美國文學的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途徑。
幽默的馬克吐溫: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稱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他生性幽默,有一次應(yīng)邀去一個地方演講。到了那個地方的時候,他先去理了一下發(fā),熱心的理發(fā)師問他:“先生,您是外地人吧?”“是的?!彼卮鹫f,“我是頭一次到這里來?!崩戆l(fā)師又問:“請問,您叫什么名字?”他回答說:“馬克吐溫。”理發(fā)師很高興地告訴他:“你真幸運,可以和偉大的作家馬克吐溫同名。你很幸運,今天馬克吐溫今天要我們這兒來演講,我想你會去的,是嗎?”“噢,我也是這樣想?!薄澳愀愕狡绷藛幔俊薄斑€沒有?!薄捌比u光了,你只有站著了。”“真討厭?!瘪R克吐溫說,“這家伙好像不大禮貌?!崩戆l(fā)師感到有些奇怪:“他怎么不禮貌了?”馬克吐溫嘆著氣說:“每次他講話的時候,我都不得不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