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06《二力平衡》教學反思。
2019年3月12日,我在組內(nèi)上了一節(jié)《二力平衡》同課異構(gòu)課,課后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學生的反應以及課堂氛圍等進行了如下反思:首先,自己認為這一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在于,較好地將課堂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學理念的同時,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知識的欲望。在引入時,以玩一種挑戰(zhàn)類的游戲立雞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兩個學生積極參與,在沒有成功將雞蛋立在桌面上時,播放了立雞蛋打破世界紀錄的視頻,更加激起了學生的共鳴,于是我便說自己也可以很快地找到雞蛋的平衡點讓雞蛋在水平桌面上保持平衡,引發(fā)學生大笑的同時,引入了新的概念-----力的平衡。
在學生理解了物理中的平衡狀態(tài)之后,列舉了生活中大量的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由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在上一節(jié)課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中就有接觸到,不同之處在于牛頓第一定律是在不受力的情況下成立的,而生活中平衡的物體都受到力的作用,從而讓學生在認知上產(chǎn)生一個認知沖突,接著通過對物體受力情況的分析,向?qū)W生介紹力的平衡及平衡力的概念。
其次,就是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小組合作,以課前雞蛋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雞蛋靜止在桌面上的受力情況,進而提出一對平衡力要想使物體平衡應滿足什么條件呢,學生根據(jù)之前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猜想,大部分學生自然而然地都從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開始猜想,因為通過前面的額學習已經(jīng)了解到力的三要素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感受學生對前一章內(nèi)容的掌握還是很扎實的。因此針對學生的猜想,利用實驗桌上提供的實驗器材,小組之間進行探究,最后小組代表展示實驗記錄表格,分析交流后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親身參與實驗探究過程,了解實驗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真正體會到了學習知識的快樂。
最后,對學習小組進行過程性評價,評出表現(xiàn)好的前三名,并給予相應的獎勵,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知識的勁頭。
同時,這節(jié)課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把小卡片兩端用細線系住,兩條細繩同時繞過一個滑輪,在滑輪上掛等重鉤碼,放手后,小卡片將不保持平衡狀態(tài),對學生實驗結(jié)論的得出造成了干擾。但是總體而言,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課堂參與度還是不錯的,達到了預定的學習目標。
延伸閱讀
《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條件。
2.會應用用二力平衡條件去分析解決、解決簡單的問題。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認真觀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時的平衡;觀察物體受兩力平衡時力的特點。
2.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通過觀察實驗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物體平衡所需滿足的條件。
3.注意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運用二力平衡條件解釋物理現(xiàn)象時,往往同時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識,在表達過程中要注意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二力平衡條件是從實驗中總結(jié)出來的,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樹立用實驗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思想,對待實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嚴謹?shù)目茖W作風。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從生活中的靜止和勻速運動現(xiàn)象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所沒有解決的問題:物體受外力作用時,也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從而建立了平衡狀態(tài)、平衡力的概念;并進一步指出最簡單的受外力平衡的情況是二力平衡,隨后通過實驗分析總結(jié)出二力平衡的條件.得出二力平衡條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知識得出物體受到的這兩個力的合力為零.使學生的認識從理論上提高一步,同時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為零的印象.再聯(lián)系具體事例,讓學生應用二力平衡條件進行分析,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教材通過“想想議議”使學生進一步完善“運動和力的關系”的知識體系.
二力平衡的條件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本節(jié)的重點是研究總結(jié)物體平衡的規(guī)律,規(guī)律教學應首先通過觀察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實驗研究問題,再對實驗結(jié)果概括、總結(jié)得出規(guī)律.因此做好實驗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關鍵.
教法建議
1.本節(jié)是對牛頓第一定律的進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學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從牛頓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現(xiàn)象出發(fā),針對已經(jīng)建立的規(guī)律提出質(zhì)疑,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勤思勤問的良好品質(zhì).
2.平衡條件的得出是本節(jié)的重點知識,不能只強調(diào)結(jié)論,而要加強過程教學.做好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是使學生掌握知識的關鍵.為了更容易從實驗得出平衡條件的二力共線的結(jié)論,可采用如圖9-3-1所示的實驗裝置.取一塊薄木板在邊緣開幾個小孔,用細線系住任意兩個孔,細線的兩端跨過桌邊的滑輪懸掛鉤碼.
3.平衡條件的應用是對教學的檢驗,要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最后的小結(jié)應由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進一步加以補充,使其更完整.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學生認知結(jié)構(gòu)中建立二力平衡條件的過程;應用二力平衡條件解釋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教具:滑輪、鉤碼、細繩、木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方法1:復習提問引入
牛頓一定律的內(nèi)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體才能保持靜止、才能做勻速直線運動?請同學們舉例說明。
引導:物體受外力作用時,也可能會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做勻速直線運動。引出平衡態(tài)的概念,進行新課教學。
方法2:現(xiàn)象引入
課堂演示:靜止在桌面上的物體、勻速行駛的電動汽車
或錄像片段: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的火車、勻速步行的學生、靜止在地面上的汽車
提出問題:上述物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和做勻速直線運動是否受到外力?請你再舉出幾個靜止和做勻速直線的物體,分析它們受到的力。
引出平衡態(tài)的概念,進行新課教學。
二、新課教學
1.平衡狀態(tài)
由上面學生舉出的例子定義平衡狀態(tài)。指出這時作用該物體上的幾個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說幾個力互相平衡。物體受力平衡時最簡單的情況是受兩個力作用。
過渡:物體受力作用時滿足什么條件才能保持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
方法1:通過演示實驗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
介紹實驗裝置如圖9-3-1所示,用細線系住木板上的任意兩個孔,細線的兩端跨過桌邊的滑輪各懸掛一個相同質(zhì)量的鉤碼。
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下面問題。
木板是否靜止?木板靜止時受到的兩個拉力的大小有什么關系?方向有什么關系?
把木板扭轉(zhuǎn)一下,使兩個力的作用線不在同一直線上,木板還能靜止嗎?重新平衡后,兩個力的方向有什么特點?
在細線的兩端懸掛質(zhì)量不相同的鉤碼,木板還能靜止嗎?
任選其它兩個孔重復上述實驗。
引導學生根據(jù)觀察結(jié)果自己得出結(jié)論??稍诮處熞龑掠啥嗝瑢W互相補充使其完善。
方法2:學生探究性學習(學生分組實驗,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師介紹實驗裝置同上。
教師明確實驗目的:觀察分析總結(jié)滿足什么條件木板靜止?
學生探究性實驗
學生討論、進行歸納總結(jié)。
教師引導:根據(jù)力的合成的知識,彼此平衡的兩個力的合力是多少?
3.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方法1:通過練習使學生掌握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請學生畫出圖9-3-2中物體受力的示意圖,并分析物體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對力是二力平衡。
1)靜止懸掛的電燈。
2)靜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勻速運動的拖車。
方法2: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由學生自己舉例自己分析受力情況。
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解決問題,首先要判斷被研究的物體是不是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只有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才可以應用這個條件。對于能夠應用二力平衡條件的物體,要分析它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平面上拖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豎直方向的二力平衡,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學生分析中要注意糾正學生認識上的簡單化和片面性。
一、鞏固練習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所受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A.書對桌面的壓力與書所受的重力;
B.書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C.書所受的重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D.書對桌面的壓力加上書的重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2.起重機的鋼絲繩吊著重物,比較在重物靜止時,重物勻速上升時,重物勻速下降時鋼絲繩對重物的拉力大小,則()
A.重物勻速上升時,拉力最大
B.重物靜止時,拉力最大
C.重物勻速下降時,拉力最大
D.上述三種情況,拉力一樣大
二、總結(jié)、擴展
讓學生討論課本“想想議議”中的問題,總結(jié)力和運動的關系,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
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同學,在總結(jié)運動和力的關系之后,可讓學生分析一對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別。
三、布置作業(yè)
閱讀課文,完成書后練習。
板書設計
二力平衡1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準備教案課件的時刻到來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你們會寫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力平衡1”,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二力平衡》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條件;
(2)知道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
(3)進一步理解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原因。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二力平衡的物理意義。
難點:二力平衡的探究及其應用。
三、教學方法
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四、教具:
卡片、棉線、鐵架臺、滑輪、潛水艇模型。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要求一名學生回顧牛頓第一定律,明確牛頓第一定律的前提是什么?
師:牛頓第一定律的前提是不受力的物體,但現(xiàn)實中不存在這種物體,但還是有做勻速運動的物體和靜止不動的物體,這樣的物體受力又怎么樣呢?
比如:吊在天花板上的電燈,勻速上升的潛水艇,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這些物體受力情況和運動狀態(tài),進而引導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師:在上節(jié)課學習中已進一步了解了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也就是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了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反過來,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運動狀態(tài)一定發(fā)生改變嗎?(引出二力平衡概念,進行新課教學)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二力平衡的概念
[試一試]學生對四個場景進行受力分析:
四個場景分別為“勻速上浮”的潛水艇和“緩緩降落”飛船,兩者都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而電燈雖然受力性質(zhì)不同,但處于靜止狀態(tài)。
平衡狀態(tài):我們把物體處于勻速運動狀態(tài)和靜止狀態(tài)都稱為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
二力平衡:當物體在兩個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就稱做二力平衡。
教師提示:“平衡”概念應包括靜平衡(靜止)和動平衡(勻速直線運動)兩方面。
2.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猜想]兩個力平衡,它的條件是什么?你認為怎樣?
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從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這三個要素來考慮。
[做一做]學生分組實驗,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將系于小車兩端的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課本P48圖12.6-9),如右圖。
(1)步驟1:在線端上掛上鉤碼,作用在小車上的兩個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條直線上,看一看,在什么情況下小車處于平衡狀態(tài)?在什么情況下小車不能平衡?(如下圖)
(2)步驟2:把小車轉(zhuǎn)過一個角度,使小車受到兩上拉力不在一條直線上,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松手后,小車能保持平衡嗎?
(3)教師提出問題:觀察、分析總結(jié)滿足什么條件小車能靜止?學生討論,進行歸
總結(jié)。
[小結(jié)歸納]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鞍俗挚跊Q”同體、等值、反向、共線。
[鞏固]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時,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當物體在液體中處于懸浮或漂浮狀態(tài)時,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就是一對平衡力(這和前面講過的物體的漂浮和懸浮相呼應)。物體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時,運動狀態(tài)就會發(fā)生改變。當物體在液體中上浮和下沉時,它所受的浮力和重力就是一對非平衡力.
3.生活物理社會
讓學生分析走鋼絲的雜技演員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對力是平衡力。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當國旗勻速地上升時,下列屬于一對平衡力的是()
A、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對地球的吸引力
B、旗對繩的拉力和繩對旗的拉力
C、旗受到的重力和繩對旗的拉力
D、旗對繩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2、下列各圖中,F(xiàn)1和F2是一對平衡力的是()
(四)總結(jié)反思,拓展升華
[總結(jié)]
1、二力平衡條件:同體、等值、反向、共線
2、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就會發(fā)生改變。
[拓展]
1、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將一定()
A、保持靜止
B、做勻速直線運動
C、原來靜止的開始做勻速直線運動
D、原來運動的做勻速直線運動
(五)布置作業(yè)
1、課本P49T2、3、4
(六)板書設計
二、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概念
2.二力平衡條件:同體、等值、反向、共線
探究活動
[課題]實驗分析二力平衡的條件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二力平衡2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中很重要的一個課件,大家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了。對教案課件的工作進行一個詳細的計劃,新的工作才會更順利!有多少經(jīng)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二力平衡2”,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二力平衡》新課標教學設計(方案一)
(一)教學目的
1.掌握二力平衡的條件.
2.會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
(二)教具
滑輪、硬紙片、鉤碼、細繩、剪子.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是什么?
2.什么叫慣性?物體在什么情況下有慣性?
二、引入新課
教師: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在不受外力的時候總要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但是一切物體都受到力的作用,物體保持靜止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這二者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
三、力的平衡
教師:請大家思考,你見過的哪些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靜止狀態(tài)?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室內(nèi)的吊燈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燈保持靜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水桶靜止.課桌受到重力,書本對它向下壓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課桌靜止.
教師: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也能見到.一列火車在一段平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火車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牽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教師:物體在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幾個力相互平衡.
根據(jù)這個觀點,我們可以從吊燈的靜止狀態(tài)可知吊燈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
教師:請大家按照這樣的說法敘述上述各例中的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及它們個自受到的力之間的關系.
(學生敘述)
四、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師:二力平衡的情況最簡單,我們先研究這種情況.
教師演示課本圖9#0;6所示實驗并講解這個木塊受兩個拉力.
當兩個拉力大小不等時,木塊不能保持靜止.這兩個力不能平衡.
(演示)
當兩個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時,木塊也不能保持靜止.這兩個力不能平衡.
(演示)
當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時,木塊也不能保持靜止.這兩個力不能平衡.
(演示)
教師提問:要使木塊靜止,這兩個力應該滿足哪些條件?
(學生回答)
我們使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重復剛才的實驗.
(演示)
我們發(fā)現(xiàn)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此時,這兩個力是平衡的.
(演示)
可見,兩個力的平衡必須滿足以下四個條件: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根據(jù)同一條直線上力的合成的法則可知,當兩個力彼此平衡時,物體受到的合力是0.
五、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可以從兩方面去掌握.
1.根據(jù)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題:質(zhì)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畫出人受力的圖示.
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這兩個力一定滿足二力平衡的條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條直線上.
根據(jù)人的質(zhì)量,計算出人的重力G.G=mg=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頓.方向豎直向下.支持力N=500牛頓,方向豎直向上.(圖示略)
2.根據(jù)物體的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物體不受力,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保持靜止狀態(tài).物體受一個力,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這是力產(chǎn)生的效果.物體受平衡力時,應保持靜止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靜止的物體受平衡力時,仍然保持靜止;運動的物體受平衡力時,仍然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例如,火車在平直的軌道上行駛.在豎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牽引力大于阻力,火車將加速;如果牽引力小于阻力,火車將減速;牽引力和阻力相等時,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車勻速直線前進.
六、總結(jié)
力和運動的關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
維持運動不需要力的作用,因為物體有慣性,只有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時才需要力.但是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運動狀態(tài)不會改變.
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呢?從理論上說,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時就可以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而實際上物體是沒有不受力的,所以物體受平衡力時就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八、作業(yè)
習題5、6、7.
(四)說明
本節(jié)課有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由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給出什么是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條件;研究平衡力和二力平衡條件的重要意義有兩方面,根據(jù)運動狀態(tài)分析力的情況和根據(jù)受力情況判斷運動狀態(tài).
建議老師們突出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以免學生把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條件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