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力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07二力平衡導學案。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工作!究竟有沒有好的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二力平衡導學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二力平衡》導學案
班姓名
【學習目標】
1.認識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體也能夠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知道物體的兩種平衡狀態(tài).
3.知道平衡力的概念.
4.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
【重點難點】
通過實驗探究,自行總結出二力平衡的條件.會判斷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的運動狀態(tài);會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分析物體受力情況.
【教學方法】
方法1:復習提問引入
方法2:現(xiàn)象引入
【知識回顧】
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__________或___。
【活動設計】
活動一:課前預習
1.閱讀課本47頁第一段,了解一下什么是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
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在時,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但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為什么有些物體還會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呢?
解答:這是因為這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當于物體,這時物體處于。
2.判斷下列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是()
A.放在桌面上書B.空中飛行的小鳥C.隨傳送帶一塊上升的物體.
D.正在起步的汽車E.懸吊著的電燈F.圍繞地球轉動的衛(wèi)星
G.勻速上升的電梯H.勻速下落的跳傘運動員I.百米沖刺中的運動員
J.樹上的蘋果.K.勻速行駛的汽車上的物體
活動二:實驗探究
1.問題:如果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只有兩個,且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兩個力應滿足什么條件呢?
2.實驗:(48頁)二力平衡條件
演示實驗:在兩邊盤子中放質量相等的砝碼,使木塊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的力。木塊處于平衡(靜止)狀態(tài)。改變木塊的受力情況:
a、改變其中一邊盤子的砝碼的質量,使木塊受到的力大小不等。
b、將其中一邊盤子的砝碼移到另一邊使木塊受到的力方向相同。
c、轉動木塊,使木塊受的力不在同一直線上。
d、垂直于木塊受力方向移動木塊,使木塊受的力不在同一直線上且方向相同或不相同。
3.實驗小結:二力平衡的四個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練習:
懸掛的電燈受到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一對平衡力.如果電燈受到的重力是5N,則電線對它的拉力是____N;放在桌子上的書受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一對平衡力,如果這本書重3N,則桌子對它的支持力是_____N.
5.比較“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異同
不同點相同點
平衡力
相互作用的力
活動三:做一做:
例1.一本書放在水平桌面上靜止時,在下列各對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A書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書的支持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桌子的支持力
C書受到的重力和書對桌面的壓力D書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例2.吊車以2m/s的速度將1×104N的重物豎直向上勻速提起,這時鋼索對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N,若吊車改為2m/s的速度使重物勻速下降,則鋼索對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N
方法總結:因為重物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所以重物處于_______狀態(tài),那么重物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自身的重力是一對_________,它們的大小相等,所以鋼索對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__N.
方法指導:首先要看一下物體處于什么運動狀態(tài),從而判斷物體是否受平衡力,如果是,則根據(jù)二力平衡的知識判斷出力的大小.甚至可以判斷出物體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課堂檢測】學生做和學生講解
1、下列受到平衡力的物體是()
A、平直公路上加速行駛的汽車。
B、正在剎車的汽車
C、用細線系住一個小球使其做勻速圓周運動。
D、靜止在桌面上的粉筆盒。
2.重為0.1N的水滴在空中沿豎直方向勻速下落,它受到空氣阻力的大小為N,方向是。
3.一跳傘運動員的重為650N,降落傘的重為50N。運動員在空中張開傘勻速豎直下降,在此過程中人和傘受到空氣阻力的大小為()
A.650NB.600NC.700ND.50N
4.一同學用水平力推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車,沒能推動。此時()
A.人推車的力與車受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B.人推車的力與車對人的作用力是一對平衡力
C.人推車的力的大小小于地面對車的摩擦力
D.人推車的力的大小等于地面對車的摩擦力
5.如果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不改變,那么作用在物體上的外力是平衡力(“一定”或“不一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它受到的力一定平衡力(“是”或“不是”)。平衡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填“能”或“不能”)。
【知識梳理】
1、二力平衡的定義
2、二力平衡的條件
【反思】
【鞏固練習中考鏈接】
1.下圖中那一對力是平衡力()
ABCD
2.學校舉行升旗儀式,當國旗勻速直線上升時,下列幾對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A旗受到的重力和繩對旗的拉力B旗對繩的拉力和繩的旗的拉力
C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對地球的引力D旗對繩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3.(08.梅州)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汽車所受的牽引力和重力是一對平衡力B汽車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汽車所受的牽引力和阻力是一對平衡力D汽車所受的牽引力和阻力的合力為零
C.乙向后退,且始終受到60N推力的作用D.乙由靜止變?yōu)楹笸?,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4.(10.廣東)直接用手勻速豎直向上提起100N的物體,所需的拉力的大小是_______N;如果改為沿水平面勻速拉物體,物體與水平間的摩擦力為20N,則所需的拉力的大小為_____N.
5.重104N的車廂,在103N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車廂受到的阻力是______N;若將拉力增大,則車廂速度將______;若拉力減小,則車廂速度將______。
6.在自動化生產(chǎn)線上,常用傳送帶傳送工件如圖所示,一個工件與傳送帶一起以0.3m/s的速度水平向右勻速運動,不計空氣阻力,請在圖中畫出工件受力的示意圖
相關推薦
二力平衡
第六節(jié)二力平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
(2)知道二力平衡時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例了解認識二力的平衡
(2)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活動和閱讀感受科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并能解釋物理問題
教學難點
學生設計實驗探究二力平衡條件
教學器材:
視頻光盤、木塊、帶滑輪的長木版、細線、勾碼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提問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思考:凡是靜止的物體就不受力嗎?凡是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也不受力嗎?舉例說明。
(1)靜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筆盒
(2)吊著的吊燈
(3)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
那為什么生活中的這些物體受力也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進入這節(jié)課的學習,探究其原因。
(二)新課教學
一、探究:力的平衡
1、實驗:讓學生提著書包不動。
2、提問:如果將手松開,書包將落到地上,為什么?(因為只受重力的作用)
3、思考:那為什么現(xiàn)在沒有落地,而是靜止?請畫出受力示意圖(1)。
4、討論:因為除了受豎直向下的重力,還受豎直向上的拉力,兩個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沒受力一樣,所以書包靜止。
同樣在平直公路上勻速勻速行駛的汽車,在水平方向上牽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沒有受力一樣,所以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實際物體往往同時受多個力作用,而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5、結論:象這樣,物體在受幾個力作用時,如果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
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叫做“平衡狀態(tài)”。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物體受兩個力作用時保持平衡狀態(tài),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簡單的平衡。
問題:物體受兩個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嗎?
舉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書,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電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動時,速度越來越快。
問題:如果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只有兩個,且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兩個力應該滿足什么樣的條件呢?
(1)猜想:二力平衡需具備什么條件?
(可能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有關)
(2)讓學生根據(jù)給出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
(3)提示:研究一個因素對二力平衡的影響,要控制其他條件不便,既“控制變量法”。
(4)選擇合理方案,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
A、在木塊兩端的掛鉤上掛數(shù)量相同的勾碼,觀察現(xiàn)象。(此時小車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
B、在木塊兩端的掛鉤上掛數(shù)量不同的勾碼,使木塊受到的力大小不等,觀察現(xiàn)象。(小車象勾碼多的一端加速運動)
C、在木塊兩端的掛鉤上掛數(shù)量相同的勾碼,將線移到一端,使木塊受到兩力方向相同。
D、在木塊兩端的掛鉤上掛數(shù)量相同的勾碼,轉動木塊,使木塊受的力不在同一直線上。
根據(jù)實驗請同學總結二力平衡的條件。
(5)結論: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四個條件)物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即平衡狀態(tài))。
三、二力平衡的應用
1、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平衡力:
例題:重力為6N的木塊在水平桌面上靜止時,桌面對木塊的支持力多大?
A、確定研究對象:木塊
B、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重力(G),支持力(N)
C、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是否為平衡狀態(tài):靜止---平衡狀態(tài)
D、分析物體所受力的關系:二力平衡
E、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得出:N=G=6N方向:豎直向上
練習:
(1)看課本圖12—6—2,吊在空中靜止不動的燈,若電線的拉力為2N,則燈重力是多少N?
(2)看課本圖12—6—4,跳傘運動員和傘在空中勻速直線下落,若傘和人總重500N,則他們說受的阻力是多少N?
(3)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若向前的牽引力是1000N,則阻力是多少N?方向如何?
此時汽車只受這兩個力嗎?是“二力平衡”嗎?
2、物體受平衡力——處于平衡狀態(tài):
練習:“動手動腦學物理”第5題。
判斷:物體受平衡力作用時,一定處于靜止狀態(tài)。()
總結:原來靜止的物體,受平衡力,則保持靜止;
原來運動的物體,受平衡力,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四、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條件,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有兩種情況:可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判斷受力情況,也可根據(jù)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五、拓展:“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別。
六、作業(yè):
“動手動腦學物理”:3、4題。
一課三練:基礎練習。
七、板書設計:
-、力的平衡:
1、物體在受幾個力作用時,如果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
2、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叫做“平衡狀態(tài)”。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1、物體受兩個力作用時保持平衡狀態(tài),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簡單的平衡。
2、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四個條件)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即平衡狀態(tài))。
三、二力平衡的應用
1、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平衡力:
2、物體受平衡力——處于平衡狀態(tài):
八、反思:
《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條件。
2.會應用用二力平衡條件去分析解決、解決簡單的問題。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認真觀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時的平衡;觀察物體受兩力平衡時力的特點。
2.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通過觀察實驗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物體平衡所需滿足的條件。
3.注意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運用二力平衡條件解釋物理現(xiàn)象時,往往同時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識,在表達過程中要注意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二力平衡條件是從實驗中總結出來的,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樹立用實驗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思想,對待實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嚴謹?shù)目茖W作風。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從生活中的靜止和勻速運動現(xiàn)象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所沒有解決的問題:物體受外力作用時,也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從而建立了平衡狀態(tài)、平衡力的概念;并進一步指出最簡單的受外力平衡的情況是二力平衡,隨后通過實驗分析總結出二力平衡的條件.得出二力平衡條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知識得出物體受到的這兩個力的合力為零.使學生的認識從理論上提高一步,同時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為零的印象.再聯(lián)系具體事例,讓學生應用二力平衡條件進行分析,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教材通過“想想議議”使學生進一步完善“運動和力的關系”的知識體系.
二力平衡的條件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本節(jié)的重點是研究總結物體平衡的規(guī)律,規(guī)律教學應首先通過觀察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實驗研究問題,再對實驗結果概括、總結得出規(guī)律.因此做好實驗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關鍵.
教法建議
1.本節(jié)是對牛頓第一定律的進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學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從牛頓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現(xiàn)象出發(fā),針對已經(jīng)建立的規(guī)律提出質疑,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勤思勤問的良好品質.
2.平衡條件的得出是本節(jié)的重點知識,不能只強調結論,而要加強過程教學.做好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是使學生掌握知識的關鍵.為了更容易從實驗得出平衡條件的二力共線的結論,可采用如圖9-3-1所示的實驗裝置.取一塊薄木板在邊緣開幾個小孔,用細線系住任意兩個孔,細線的兩端跨過桌邊的滑輪懸掛鉤碼.
3.平衡條件的應用是對教學的檢驗,要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最后的小結應由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進一步加以補充,使其更完整.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學生認知結構中建立二力平衡條件的過程;應用二力平衡條件解釋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教具:滑輪、鉤碼、細繩、木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方法1:復習提問引入
牛頓一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體才能保持靜止、才能做勻速直線運動?請同學們舉例說明。
引導:物體受外力作用時,也可能會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做勻速直線運動。引出平衡態(tài)的概念,進行新課教學。
方法2:現(xiàn)象引入
課堂演示:靜止在桌面上的物體、勻速行駛的電動汽車
或錄像片段: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的火車、勻速步行的學生、靜止在地面上的汽車
提出問題:上述物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和做勻速直線運動是否受到外力?請你再舉出幾個靜止和做勻速直線的物體,分析它們受到的力。
引出平衡態(tài)的概念,進行新課教學。
二、新課教學
1.平衡狀態(tài)
由上面學生舉出的例子定義平衡狀態(tài)。指出這時作用該物體上的幾個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說幾個力互相平衡。物體受力平衡時最簡單的情況是受兩個力作用。
過渡:物體受力作用時滿足什么條件才能保持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
方法1:通過演示實驗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
介紹實驗裝置如圖9-3-1所示,用細線系住木板上的任意兩個孔,細線的兩端跨過桌邊的滑輪各懸掛一個相同質量的鉤碼。
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下面問題。
木板是否靜止?木板靜止時受到的兩個拉力的大小有什么關系?方向有什么關系?
把木板扭轉一下,使兩個力的作用線不在同一直線上,木板還能靜止嗎?重新平衡后,兩個力的方向有什么特點?
在細線的兩端懸掛質量不相同的鉤碼,木板還能靜止嗎?
任選其它兩個孔重復上述實驗。
引導學生根據(jù)觀察結果自己得出結論??稍诮處熞龑掠啥嗝瑢W互相補充使其完善。
方法2:學生探究性學習(學生分組實驗,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師介紹實驗裝置同上。
教師明確實驗目的:觀察分析總結滿足什么條件木板靜止?
學生探究性實驗
學生討論、進行歸納總結。
教師引導:根據(jù)力的合成的知識,彼此平衡的兩個力的合力是多少?
3.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方法1:通過練習使學生掌握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請學生畫出圖9-3-2中物體受力的示意圖,并分析物體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對力是二力平衡。
1)靜止懸掛的電燈。
2)靜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勻速運動的拖車。
方法2: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由學生自己舉例自己分析受力情況。
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解決問題,首先要判斷被研究的物體是不是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只有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才可以應用這個條件。對于能夠應用二力平衡條件的物體,要分析它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平面上拖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豎直方向的二力平衡,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學生分析中要注意糾正學生認識上的簡單化和片面性。
一、鞏固練習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所受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A.書對桌面的壓力與書所受的重力;
B.書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C.書所受的重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D.書對桌面的壓力加上書的重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2.起重機的鋼絲繩吊著重物,比較在重物靜止時,重物勻速上升時,重物勻速下降時鋼絲繩對重物的拉力大小,則()
A.重物勻速上升時,拉力最大
B.重物靜止時,拉力最大
C.重物勻速下降時,拉力最大
D.上述三種情況,拉力一樣大
二、總結、擴展
讓學生討論課本“想想議議”中的問題,總結力和運動的關系,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
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同學,在總結運動和力的關系之后,可讓學生分析一對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別。
三、布置作業(yè)
閱讀課文,完成書后練習。
板書設計
二力平衡1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準備教案課件的時刻到來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你們會寫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力平衡1”,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二力平衡》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條件;
(2)知道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
(3)進一步理解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原因。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二力平衡的物理意義。
難點:二力平衡的探究及其應用。
三、教學方法
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四、教具:
卡片、棉線、鐵架臺、滑輪、潛水艇模型。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要求一名學生回顧牛頓第一定律,明確牛頓第一定律的前提是什么?
師:牛頓第一定律的前提是不受力的物體,但現(xiàn)實中不存在這種物體,但還是有做勻速運動的物體和靜止不動的物體,這樣的物體受力又怎么樣呢?
比如:吊在天花板上的電燈,勻速上升的潛水艇,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這些物體受力情況和運動狀態(tài),進而引導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師:在上節(jié)課學習中已進一步了解了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也就是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了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反過來,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運動狀態(tài)一定發(fā)生改變嗎?(引出二力平衡概念,進行新課教學)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二力平衡的概念
[試一試]學生對四個場景進行受力分析:
四個場景分別為“勻速上浮”的潛水艇和“緩緩降落”飛船,兩者都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而電燈雖然受力性質不同,但處于靜止狀態(tài)。
平衡狀態(tài):我們把物體處于勻速運動狀態(tài)和靜止狀態(tài)都稱為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
二力平衡:當物體在兩個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就稱做二力平衡。
教師提示:“平衡”概念應包括靜平衡(靜止)和動平衡(勻速直線運動)兩方面。
2.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猜想]兩個力平衡,它的條件是什么?你認為怎樣?
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從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這三個要素來考慮。
[做一做]學生分組實驗,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將系于小車兩端的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課本P48圖12.6-9),如右圖。
(1)步驟1:在線端上掛上鉤碼,作用在小車上的兩個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條直線上,看一看,在什么情況下小車處于平衡狀態(tài)?在什么情況下小車不能平衡?(如下圖)
(2)步驟2:把小車轉過一個角度,使小車受到兩上拉力不在一條直線上,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松手后,小車能保持平衡嗎?
(3)教師提出問題:觀察、分析總結滿足什么條件小車能靜止?學生討論,進行歸
總結。
[小結歸納]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鞍俗挚跊Q”同體、等值、反向、共線。
[鞏固]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時,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當物體在液體中處于懸浮或漂浮狀態(tài)時,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就是一對平衡力(這和前面講過的物體的漂浮和懸浮相呼應)。物體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時,運動狀態(tài)就會發(fā)生改變。當物體在液體中上浮和下沉時,它所受的浮力和重力就是一對非平衡力.
3.生活物理社會
讓學生分析走鋼絲的雜技演員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對力是平衡力。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當國旗勻速地上升時,下列屬于一對平衡力的是()
A、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對地球的吸引力
B、旗對繩的拉力和繩對旗的拉力
C、旗受到的重力和繩對旗的拉力
D、旗對繩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2、下列各圖中,F(xiàn)1和F2是一對平衡力的是()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總結]
1、二力平衡條件:同體、等值、反向、共線
2、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就會發(fā)生改變。
[拓展]
1、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將一定()
A、保持靜止
B、做勻速直線運動
C、原來靜止的開始做勻速直線運動
D、原來運動的做勻速直線運動
(五)布置作業(yè)
1、課本P49T2、3、4
(六)板書設計
二、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概念
2.二力平衡條件:同體、等值、反向、共線
探究活動
[課題]實驗分析二力平衡的條件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