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04第12課伐無道誅暴秦教案。
第12課伐無道,誅暴秦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自學、合作學習、情境教學等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了解陳勝、吳廣起義過程以及秦朝滅亡、楚漢之爭的基本歷史知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對秦末農民起義爆發(fā)原因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思考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zhàn)爭性質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比較歸納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起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陳勝吳廣起義和秦末農民戰(zhàn)爭推翻秦的統(tǒng)治。
教學難點: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zhàn)爭性質的變化。
教學過程
1.秦的暴政
播放配樂圖片《秦阿旁宮》、《秦兵馬俑》、《秦長城》這些建筑何其雄偉,壯觀,氣魄宏大。但修這些工程需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算一算P57頁“動腦筋”秦朝服徭役的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15%)由此得出結論:
(1)徭役沉重
提問:繁重的徭役有什么惡劣影響?(使農民脫離農業(yè)生產,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造成田無人耕,衣無人織,秦的統(tǒng)治不穩(wěn)。)
猜一猜秦的市場上有一商人他賣鞋子的同時也賣拐杖,哪一種商品銷路更好?(拐杖)為什么?
(2)刑法嚴酷。(死刑有十多種,連坐、誅連、輕罪重罰等,)
(3)賦稅沉重。(這些都說明統(tǒng)治者殘暴,引起民怨。人們詛咒秦始皇,公元前210年,他暴病死亡。)
提問: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繼位,秦二世的統(tǒng)治又如何?
(4)秦二世的統(tǒng)治更加黑暗(他任用宦官趙高,朝政混亂,成語“指鹿為馬”就是趙高所為)。
教師小結:正是秦的暴政,使人民苦不堪言,人民反對秦的殘暴統(tǒng)治成為歷史的必然,點燃反秦火焰的是誰?
2.陳勝、吳廣起義
(1)請同學們表演歷史劇——《大澤鄉(xiāng)起義》(五名同學,一名講述經過,兩名演陳勝、吳廣,兩名演群眾)
(2)請一同學在黑板上畫出起義進軍路線圖。(參考掛圖《秦末農民戰(zhàn)爭形勢圖》)
(3)教師小結:大澤鄉(xiāng)起義(公元前209年)→→殺秦軍→→攻縣城→→占領陳,建政權→→天下響應→→挺進關中→→秦二世反撲→→陳勝、吳廣被部下殺害。
提問:陳勝、吳廣起義有什么重大意義
(4)陳勝、吳廣起義雖敗,但他們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形象,這次起義有著深刻的歷史意義(學生答P58頁第二自然段)他們鼓舞著后世人們反抗暴政,在他們之后其他的起義軍繼續(xù)抗秦,最終秦朝滅亡。
3.農民起義推翻秦朝
提問:繼陳勝、吳廣之后,眾義軍中出了兩位杰出的英雄人物,他們是誰?
(1)項羽、劉邦率軍繼續(xù)抗秦。
①角色效仿(請兩名同學扮演項羽、劉邦;簡介二人的生平、事跡和各自的長處。)
②教師激趣:你喜歡誰?說出理由(學生討論、發(fā)言)
③同學們說得都很不錯。項羽有勇、劉邦有謀,他二人互相配合呼應,秦末農民起義進入第二階段,經過一年多的奮戰(zhàn),起義軍與秦軍展開主力決戰(zhàn)。
(2)巨鹿之戰(zhàn)(公元前207年)
“動腦筋”P59頁,請一名同學講述經過,并分析項羽以少勝多的原因,成語“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源于此戰(zhàn)役。當巨鹿之戰(zhàn)激烈進行時,劉邦的軍隊呢?(學生回答)
(3)劉邦率軍入咸陽,秦滅亡。
算一算,秦朝存在多少年?(公元前220年-公元前207年)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短命王朝。
想一想,秦雖亡,但天下出現雙雄,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怎么辦?
(4)楚漢之爭(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①請同學們表演歷史劇——《鴻門宴》,從中領會劉邦的機智。
②提問:兩人先后入咸陽,各有何表現?(學生回答)
教師激情:劉邦得民心,項羽失民心。二人最后一戰(zhàn)在垓下,名曰“垓下之圍”。項羽的軍隊中了劉邦的“十面埋伏”之計,“四面楚歌”響起,軍心動搖,故而慘敗。項羽無力再回天,吟誦了一首“垓下歌”(加配音朗讀):
垓下歌
項籍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教師簡介其意,感嘆英雄末路,師生共同分析項羽敗之因。從而得出結論“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br>
提問:勝利者劉邦建立了什么王朝?
(5)漢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
建都長安,劉邦即漢高祖。他又是一位怎樣的君主?下一節(jié)課講述漢朝的歷史。
4.總結本課內容,探究秦末農民起義的原因、經過、結果,分析“楚漢之爭”的性質。
5.課堂練習:
(1)填表:引導學生歸納秦朝的重大歷史事件,并整理成大事年表(用多媒體展示表格,請學生口頭填空)
時間重大事件時間重大事件
秦滅六國,秦朝建立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9年楚漢戰(zhàn)爭開始
巨鹿之戰(zhàn)公元前202年
(2)問題探究:
“有人認為如果陳勝、吳廣等人在前往漁陽戌邊的途中,沒有遇到大雨,秦末農民戰(zhàn)爭就不會爆發(fā)”。你認同這一觀點嗎?為什么?(寫一篇小論文,闡明你的觀點。)
附:板書設計
第12課伐無道,誅暴秦
陳勝、吳廣起義
秦的暴政→秦末農民戰(zhàn)爭
劉邦、項羽起義→楚漢戰(zhàn)爭→漢朝建立
相關推薦
第11課“伐無道,誅暴秦”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第11課“伐無道,誅暴秦””,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第11課“伐無道,誅暴秦”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有關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并了解楚漢之爭情況。
2、能力目標:探究秦末農民起義爆發(fā)的原因,培養(yǎng)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發(fā)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學習過程:
一、讀材料分析:
1、在當時秦國市場,有一種奇怪的現象:鞋子沒人買,拐杖卻是搶手貨,為什么呢?據說在秦朝犯了法,要么是死刑,要么即使免去死罪,也往往要割去鼻子或砍斷雙腿,挖去膝蓋,所以買鞋的人少,買拐杖的多。
2、萬里長城、秦始皇陵兵馬俑在今天是倍受人們喜愛的名勝古跡,在欣賞它們的同時你可曾想到在氣勢恢弘的背后隱藏著多少血汗。據推測,秦朝全國人口有2000萬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萬人,想一想2000萬人減去約占半數的婦女,再減去男子中的老弱病殘和小孩,壯年男子總數不過三四百萬,減去服役的在家耕田的能有多少?
3、秦朝賦稅,主要有田租、口賦、雜賦三種。田租在秦以前是按土地畝數征收的,不論土地有多少,一律按官府掌握的每人應有畝數征收,即使沒有那么多土地,也要按此數目征稅??谫x是計口出錢。雜賦是各色名目的臨時征派。這些賦稅加在一起,要占到農民收獲的三分之二。
4、秦二世繼位后與宦官勾結任意屠殺他的兄長姐妹和文武大臣,在其統(tǒng)治的短短幾年里,不僅“法令誅罰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而且“賦斂愈重,戍徭無已”。
材料分別反映了社會的哪些現象?
二、秦末農民起義:讀教材獨立完成下題,然后小組交流(注意把握事件五要素:時間、地點、領導人、事件、影響或意義和三步曲:原因、經過、結果)
1、陳勝、吳廣起義(結合課本63頁圖):時間:地點:領導人:
起因:
經過:
結果:
影響:
2、秦末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
3、秦朝的滅亡
①公元前207年,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與此同時,率兵直逼咸陽,秦朝統(tǒng)治者投降,秦朝滅亡。
②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
三、小組內部思考討論交流(課本65頁)
1、完成“動腦筋”
2、楚漢戰(zhàn)爭的性質
3、劉邦為什么能勝項羽?
四、鞏固記憶,小組間相互提問,組長把好關。
五、讀材料分析:
1、秦朝時死刑種類多,共有10多種,如腰斬、車裂等。犯罪的人,輕者罰作苦役,重者動輒處死。一人犯法,親族都得處死;一家犯法,鄰里都受牽連。
2、秦代修筑長城開始于公元前214年,由大將蒙恬主持。整個工程是在原來趙、秦、燕舊長城基礎上修繕增筑而成。據估計,當時全國有2000萬人口,秦始皇征調青壯年男子三十萬……每年征調服役的不下三百萬,占全國人口的15%。當時全國青壯年男子僅有三四百萬。
3、他們斬木為兵,揭竿為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在大澤鄉(xiāng)爆發(fā)了。
請回答:
(1)材料1、2、分別反映了社會上的什么現象?
(2材料3中的農民起義領袖是誰?他們?yōu)槭裁匆M行起義?
(3)材料1、2與材料3之間有無聯系?為什么?
(4)如果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沒有遇到大雨,按時趕到目的地,秦末農民起義還會爆發(fā)嗎?為什么?
第11課伐無道誅暴秦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第11課伐無道誅暴秦》,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第11課伐無道,誅暴秦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自學、合作學習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了解陳勝、吳廣起義過程以及秦朝滅亡、楚漢之爭的基本歷史知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對秦末農民起義爆發(fā)原因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思考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zhàn)爭性質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比較歸納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起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陳勝吳廣起義和秦末農民戰(zhàn)爭推翻秦的統(tǒng)治。?
教學難點: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zhàn)爭性質的變化。
三、學法指導
知識要素學習法:學習秦末農民起義要把握五要素(時間、地點、領導人、事件、影響或意義)和三部曲(原因、經過、結果)。
比較分析法:比較劉邦、項羽所領導的戰(zhàn)爭性質在秦亡前后的變化??蓮膽?zhàn)爭的目的,劉邦、項羽身份的變化等加以分析、化解。
史圖結合學習法:利用《秦末農民戰(zhàn)爭形勢圖》,用彩筆畫出陳勝、吳廣起義進軍路線。標出巨鹿和陳的位置。
四、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通過歷史斷句的表演再現歷史,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歷史氛圍,讓學生感知歷史、思考歷史并在教師引導下分析、探討、解決歷史問題。
啟發(fā)式教學法:在教師啟發(fā)、設置問題、總結評價下讓學生參與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fā)現學習,以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播放秦始皇的一段錄像,提問:秦始皇有何功和過?讓學生分組討論。
2、教師小結: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制國家。從秦始皇公元前221年滅齊,結束諸侯割據稱雄時代起,至公元前207年亡于漢止,赫赫秦帝國只存在了15年。秦始皇開創(chuàng)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專制主義政治體制,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廢除封君和貴族的世襲制。他還下令統(tǒng)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制度,這些都具有推動生產力發(fā)展的進步意義。但是,秦始皇也實行了殘酷統(tǒng)治和剝削人民的暴政,大興土木,焚書坑儒,至二世達到極點。于是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爆發(fā)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伐無道,誅暴秦”,終于使秦王朝土崩瓦解。請看第一幕:揭竿而起。
第一幕:揭竿而起
(播放下雨聲和轟隆的雷聲,營造狂風卷地,大雨傾盆而下的天氣情況)
地點:大澤鄉(xiāng)附近的一座破廟
人物:陳勝、吳廣、押送的差役和一批貧苦的農民。
差役:(手揮鞭子,鞭打貧苦農民)快點走,不準停留,延誤了時間,把你們通通處死。
吳廣:官爺,這大澤鄉(xiāng)在古代是一片沼澤,因而才取了這樣的名字,如今連日暴雨,四周一片汪洋,讓我們如何行走。我們的命不值錢,但官爺你的命卻很重要呀!
(大家渾身濕淋淋的,擁擠在破廟里,焦急萬分,一籌莫展。差役在角落里喝酒)
陳勝:廣弟,此處距漁陽好幾千里路,就是雨停上路,也不能按期到達了。如今逃亡是死,舉大計也不過是死,同樣是死,不如為國而死來得好?。?p>吳廣:對!死中求生!
陳勝:反暴虐打天下,誰不盼這世道變一變!
吳廣:我們哥倆意見一致,但那900名弟兄如果意見不一樣,怎么辦?
陳勝:(悄悄和吳廣耳語)
吳廣:好!就這么辦!
(營造夜晚的場景和狐貍的叫聲)
吳廣:(躲在破廟的外面,學狐貍叫)大楚興,陳勝王……
農民甲:(輕輕潛出廟門,發(fā)現遠處有一團火光在移動,趕忙返回破廟,叫醒其他人)
農民乙:雨天出鬼火,狐貍叫人語,我生平從未見聞,真是樁怪事。
農民丙:我們已經停留了十幾天,不按期到達是要殺頭的,大家說怎么辦呢?
眾人:我們不能等死!我們都聽陳勝的。
(眾人和陳勝密謀,道具組提供木棒、旗幟等)
陳勝:(帶著同伴,找到押送的差役)
差役:你們想造反么?(兩差役分別舉鞭拔劍向陳勝、吳廣奔來)
陳勝:大丈夫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ㄅe起腰刀,把差役砍翻在地。眾人一擁而上,把押差殺死)
陳勝:(站在高處)敬受天命,誓反暴秦!
眾人:(手拿木棒、旗幟)誓反暴秦!
(旁白)這支隊伍,像股奔騰澎湃的洪流,一舉占領了大澤鄉(xiāng)。臨近的農民都拿出糧食來慰勞他們。青年們紛紛拿著鋤頭、鐵耙來投軍。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革命的熊熊烈火在大澤鄉(xiāng)首先燃燒起來了。他們的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tǒng)治。
師:下面請同學們結合課文總結一下秦的暴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生:1.徭役繁重 2.賦稅沉重 3.刑法嚴酷 4.秦二世殘暴統(tǒng)治
師:陳勝、吳廣起義的結果是勝利了還是失敗了?
生:失敗了。
師:起義失敗了那么起義是不是就沒有意義了呢?
生:不是,陳勝、吳廣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大澤鄉(xiāng)起義的星星之火卻成了燎原之勢。隨后,劉邦、項羽兩支起義軍,逐漸發(fā)展壯大起來,稱為反秦的主力,農民戰(zhàn)爭最終推翻了秦朝的殘暴統(tǒng)治。
師:有人說“秦末農民戰(zhàn)爭是因為那場大雨如果天不下雨能按期到達,就不會有起義,秦朝就不會滅亡?!蹦闶欠裢膺@種觀點?
生:答略
師:我們要看到秦末農民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大雨誤期是導火索而已。
師:前面我們講過了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大澤鄉(xiāng)起義的星星之火卻成了燎原之勢,鼓舞了廣大被壓迫人民起來反抗秦朝統(tǒng)治,秦末農民起義進入第二階段劉邦、項羽起義。
師:請同學們結合書上內容回答項羽為什么能以少勝多取得巨鹿之戰(zhàn)的勝利?
生:破釜沉舟、置于死地而后生。請看第二幕:破釜沉舟。
第二幕:破釜沉舟
(制造河流流動的聲音,營造一定的氛圍)
地點:漳河岸邊
人物:項羽、眾將士。
項羽:諸位將領,英布從前線又傳來捷報,我軍應迅速北上,消滅秦軍主力,大家對此有何看法。
將領甲: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比我軍的人數要多好幾倍,我們應謹慎行事,不能輕敵。
將領乙:敵強我弱,我們還是靜觀其變。
項羽:熊樣!這哪是大丈夫的作為。眾將領聽著,過河后,把船只全部鑿沉,把鐵鍋全部打碎,每人只準帶三天的干糧,和秦軍決一死戰(zhàn)!
(道具組:提供自制的船只和鐵鍋,制造相應的聲音)
眾人:鑿沉船只,打碎鐵鍋。
項羽:(大聲呼喊)不滅秦軍,誓不生還!眾將士,糧草已盡,誰死誰活,就在今日,大家務須力戰(zhàn),沖??!
(旁白)項羽率領楚軍,像潮水一般直撲秦營。楚軍戰(zhàn)士無不以一當十,秦軍一觸即潰。楚軍九戰(zhàn)九捷,摧毀秦軍主力。當項羽的大軍在巨鹿和秦軍主力鏖戰(zhàn)的時候,劉邦軍隊卻繞道北上,于公元前207年10月到了灞上,秦朝統(tǒng)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和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償命;打傷人的辦罪;偷竊的辦罪。百姓們爭先恐后地拿著酒肉和糧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項羽卻在獲勝后,命令士兵挖大坑,一夜之間,竟把二十多萬秦兵統(tǒng)統(tǒng)活埋了。他們中到底是誰最終問鼎中原呢?請看第三幕:鴻門宴會。
第三慕:鴻門宴會
(提供餐桌、酒具、刀劍等)
地點:鴻門附近的楚營
人物:項羽、劉邦、范增、項莊、樊噲、項伯等。
(1)范增獻計
范增:大王,這次劉邦進入咸陽,不貪圖財物和美人,是想在關中稱王呀!這小子野心不小,現在不消滅他,將來后患無窮。
項羽:好!明日進軍,消滅劉邦。
(2)項伯告密
項伯:(獨白)大王明天要攻打劉邦。劉邦只有十萬人,項羽有四十萬,打起來劉邦必敗無疑,我的好弟兄張良不就完了嗎?趕快給張良報個信,讓他離開劉邦。
(旁白)項伯連夜趕到灞上,去找張良。
張良:項兄,連夜趕來,不知有何急事?
項伯:張良,趕快跟我走,不然就來不及了!
張良:請項兄明言。
項伯:項羽大軍就要來攻打你們了,你們實力太弱,肯定打不贏,還是快點跟我離開這里吧!
張良:(吃驚的樣子)項兄請稍候,我去去就來。
(張良來到劉邦住處)
張良:沛公,項羽軍隊要來攻打我們,請沛公早做準備。
劉邦:(大驚)怎么會有這種事?將軍從何處得到這個消息?
張良:是我的好兄弟項伯,連夜趕來告訴我的,絕對錯不了。
劉邦:將軍有何良策,助我渡過這個難關。
張良:你現在去見項伯,說你不會背叛從前的盟約,請項伯去向項羽解釋。
劉邦:(見項伯)項兄的仁義,劉邦十分欽佩。請你一定得替我向項羽多說幾句好話,我決不會反對他。
項伯:好吧!不過明早你得親自來向項羽賠不是。
(旁白)第二天一早,劉邦帶著張良、樊噲等人和100多名騎兵來到鴻門。
(3)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劉邦:(跪拜)在這兒和將軍相見,小人真是太高興了。我一向對您忠心不二,仰慕至極。現在有人在您的面前挑撥,招您生氣,這實在太不幸了!請您一定要相信我。這是我孝敬您的一點小意思,請您笑納。
項羽:(哈哈大笑)你的忠心,我已經看見了。這都是你的左司馬曹無傷來說的,要不然,我也不會這樣。來,設宴款待劉邦。
范增:(悄悄對大王說)大王,劉邦心機太深,一定要殺掉,否則后患無窮。等會兒在宴會上,我用佩帶的玉器示意,您下令殺死劉邦。
(酒過三巡,范增一再向項羽使眼色,用佩帶的玉器示意,項羽置之不理)
項羽:(獨白)人家上門賠禮,就這么謀害他,還像個大丈夫嗎?
范增:(借故溜出,找到項莊)咱們大王心腸太軟,你進去給他們敬酒,找個機會,殺了劉邦。
項莊:(敬酒)大王宴請沛公,沒有歌舞助興,太沒意思了,請讓我舞劍助助興吧!
項羽:好吧。
項莊:(拔出劍舞了起來,同時慢慢靠近劉邦)
項伯:(用身體護住劉邦)一個人舞劍有什么意思,咱們兩人來對舞吧!
張良:(溜出營門外,找到樊啥)樊將軍,情況十分危急,他們要對沛公下手,趕快跟我來!
樊噲:(大怒,沖進營門)沛公,我來了。
范增:何人在此高聲喧嘩?給我拿下。
樊噲:我是替沛公駕車的樊噲,你是什么人?
范增:(大怒)
項羽:真是個壯士!看座,賜酒。
樊噲:(一口氣將酒喝完,然后站起來)大王,我是個粗人,不懂什么大道理。沛公勞苦功高,一心向著大王,大王卻聽信小人的讒言,要殺害他,這是大丈夫的作為嗎?
項羽:(啞口無言)壯士坐吧!
(項羽、樊噲等繼續(xù)飲酒,張良和劉邦借故溜出,劉邦騎快馬逃走,張良又進帳見項羽)
張良:大王,我家沛公不勝酒力,喝醉了,不停地嘔吐和說胡話,沛公怕自己的形象冒犯了大王,只好先回去了,請大王見諒!
項羽:你們也回去,照顧沛公吧!
范增:唉,將來奪取天下的,一定是劉邦,我們等著做俘虜吧!
(旁白):劉邦回到軍中,立刻命人把曹無傷處死。
師:項羽在巨鹿之戰(zhàn)上以少勝多戰(zhàn)勝秦軍,可后來在與劉備爭天下時卻被實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劉備打敗,項羽死前嘆到“天亡我也,非戰(zhàn)之罪也”你認為他說的對嗎?結合書上內容談談你的看法?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生:得民心者得天下。
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戰(zhàn)爭,史稱“楚漢之爭”。最后,劉邦戰(zhàn)勝了項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建都長安,劉邦就是著名的漢高祖。
拓展思維:
師:現在我們假設你就是漢高祖劉邦你會在秦亡的過程中吸取哪些教訓去治理國家?
生:答略
師:那么歷史到底是如何向前發(fā)展的呢?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板書設計:
第11課“伐無道,誅暴秦”
一、秦的暴政
1、徭役沉重
2、刑法嚴酷
3、賦稅沉重
二、陳勝、吳廣起義
1、大澤鄉(xiāng)起義(公元前209年)→→殺秦軍→→攻縣城→→占領陳,建政權→→天下響應→→挺進關中→→秦二世反撲→→陳勝、吳廣被部下殺害。
2、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
三、農民起義推翻秦朝
1、項羽、劉邦率軍繼續(xù)抗秦
2、巨鹿之戰(zhàn)(公元前207年)
3、劉邦率軍入咸陽,秦滅
4、楚漢之爭(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5、漢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教后記:
第14課伐無道.誅暴秦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在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后,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第14課伐無道.誅暴秦”,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第14課伐無道.誅暴秦教學目標
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有:秦朝的暴政;大澤鄉(xiāng)起義;張楚政權;巨鹿之戰(zhàn);楚漢之爭。
二、通過本課的講解,指導學生學會搜集成語典故的方法,積累成語故事。通過學習秦末農民戰(zhàn)爭,培養(yǎng)學生分析戰(zhàn)爭的爆發(fā)原因及其勝負關系的能力。
三、通過對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xiāng)起義的學習,認識秦的暴政是導致人民反抗和秦滅亡的根本原因,陳勝吳廣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tǒng)治。
地位分析: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封建王朝。秦的統(tǒng)一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zhàn)的局面,開創(chuàng)了統(tǒng)一的新紀元。自秦統(tǒng)一后,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分裂紛爭,但統(tǒng)一是主流。秦的統(tǒng)一為以后中國的疆域形成奠定了基礎;秦朝初定的政治、經濟制度也為以后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奠定了基礎。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加快了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華夏族的形成。秦朝存在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對我國封建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對當時世界的影響也很大。所以“秦人”同后來的“漢人”、“唐人”一樣,成為世界各國對中國人民的代稱。另外,秦的滅亡給后世封建統(tǒng)治提供了借鑒。西漢初年,統(tǒng)治者即鑒于秦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yǎng)生息政策。
難點突破方案
方法一: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突破難點。問題:劉邦項羽在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后,繼續(xù)高舉起義旗幟,直至推翻了秦王朝,但戰(zhàn)爭并未到此結束。劉邦項羽之間又進行了四年的楚漢之爭,最終劉邦獲勝,建立了漢朝。請同學們思考楚漢之爭與最初的農民起義相比,在目的上是否發(fā)生了變化?戰(zhàn)爭性質前后是否有變化?
方法二:為了課文的完整性和便于講述,教師可把此目放在《漢初的休養(yǎng)生息和文景之治》一課講述??稍谡n前復習導入時使用。
重點突破方案
1.關于“秦的暴政”一目。
可編排歷史小短劇“秦的暴政”。教師提前讓一部分文筆好、富于表演的同學(也可以自愿報名)根據課文“秦的暴政”,查找資料,編寫小短劇,形式可以是某天,秦始皇上朝,大臣向他匯報、請旨。內容包括繁重的徭役、兵役,嚴酷的刑法,修阿旁宮、酈山陵墓等(可利用媒體資料中的幻燈片課件——《第10課秦的暴政》)。教師課前發(fā)給學生有關短劇的問卷,觀看完短劇后,教師逐個提問,一起歸納出“秦的暴政”,引出第二個子目——陳勝、吳廣起義。
2.關于“陳勝、吳廣起義”一目。
教師可安排兩位同學進行角色扮演。讓“陳勝”和“吳廣”把發(fā)動起義的原因講述出來,在他們講的時候把“大澤鄉(xiāng)起義”想象畫用大屏幕放出來,渲染氣氛。之后,教師利用課件“秦末農民戰(zhàn)爭形勢圖”,講述經過。
陳勝、吳廣起義
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在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成為歷代封建農民起義的標志性口號,陳勝吳廣起義沉重打擊了秦王朝的統(tǒng)治,對后面的封建統(tǒng)治者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育,漢初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和開明統(tǒng)治很大程度上是受農民起義的影響。
秦的暴政
秦朝盛極而衰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研究課題,從古到今,都是重要的歷史借鑒。以當時秦統(tǒng)一六國的氣勢和國力,是不可能在短短二世就滅亡的,正是秦的暴政才導致了秦朝的速滅,因此,分析秦的暴政與秦朝滅亡的關系是本課的一個重點。
如何全面掌握人民起義的內容?
第一、從原因上看,一般都是由于殘暴黑暗的統(tǒng)治,如賦稅徭役沉重、刑罰嚴酷、人身壓迫和控制等。
第二、從其在一個朝代中所處的時間位置上看,一般都發(fā)生在一個朝代的中后期,因為一個朝代之初的帝王大都勵精圖治,能夠建立新的朝代必定很有作為,同時也會吸取前代滅亡的教訓。到一個朝代的中后期,皇帝大都養(yǎng)尊處優(yōu),貪圖享樂,加之各種矛盾激化,從而導致人民起義爆發(fā),朝代終結。
第三、從起義的形式上看,有的是有準備的、有組織的,有的是無準備的、由某種特殊情況引發(fā)的。
第四、從起義的過程來看,都經歷了爆發(fā)、發(fā)展壯大、失敗或性質轉化的過程。
第五、從起義的影響上看,都打擊了或推翻了王朝統(tǒng)治。
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zhàn)爭性質
本課難點是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zhàn)爭性質的變化。要通過學習內容的前后對比,使學生了解項羽和劉邦領導的戰(zhàn)爭從反抗封建統(tǒng)治的單純的農民起義發(fā)展到為爭奪封建統(tǒng)治權而進行的戰(zhàn)爭的過程,認識到戰(zhàn)爭性質的變化。對這種“變化”的理解對初一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難點。
請同學們思考楚漢之爭與最初的農民起義相比,在目的上是否發(fā)生了變化?戰(zhàn)爭性質前后是否有變化?
小結:秦滅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始皇所創(chuàng)建的一套專制主義集權統(tǒng)治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秦過激過暴的統(tǒng)治,激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戰(zhàn)爭,陳勝、吳廣的革命首倡精神在歷史上永放光芒。農民戰(zhàn)爭推翻了秦朝統(tǒng)治,為爭奪新的統(tǒng)治權,劉邦和項羽又進行了四年的楚漢之爭。最終劉邦獲勝,建立漢王朝。歷史上稱之為西漢。我們將在下節(jié)課學習西漢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