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02《鳥的天堂》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
《鳥的天堂》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
一、回顧導(dǎo)入
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分別看到了什么?板書:樹鳥
師:那么,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起到鳥的天堂去參觀參觀,看看生機勃勃的大榕樹,認識認識伶俐可愛的小鳥。好!現(xiàn)在讓我們劃著小船,一起走進鳥的天堂。
二、學習第2大段
師:呀!前邊的河面漸漸地變窄了,我們看到什么?
生:榕樹
1、瀏覽課文第二段,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察大榕樹?
遠-----近。遠看(56)近看(79)分別在哪節(jié)?
2、遠看大榕樹是怎么樣?朋友們都爭起來了,你聽!
注意:教師將先由學生錄好的磁帶播放一次!
學生甲:哇,好多的榕樹哦!
學生乙:什么好多榕樹呀,這是一棵!
學生丙:不對不對,明明就是兩棵嘛!
3、到底是幾棵呢?我們來看看榕樹的真面目(出示圖片)
生:是一棵大樹
4、對呀,這棵榕樹真是非同一般呀,這個朋友說是一棵,而那個朋友說是兩棵,其實它的真面目:是_______一棵大樹_______(生齊答)板書:大
5、是,下面自由讀7、8自然段,作者近看大榕樹寫了那些方面?各有什么特點?
生:丫枝葉
追問:枝有什么特點?(找出句子,讀句子,有數(shù)不清的丫枝)
老師用一個字來概括枝的特點板書:奇
6、近看大榕樹從枝寫到葉,看看樹葉有什么特點?____出示第8自然段幻燈(讀句子)
這段課文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哪些是作者的聯(lián)想?請你用------將聯(lián)想的句子劃出來。
作者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聯(lián)想呢?(有了這些聯(lián)想,把靜物寫活了,寫出了它的生機勃勃)
誰能像老師一樣用一個字概括這段話?(茂)
7、生讀:那你也可以用富有感情的語氣讀讀這兩句,你喜歡哪句就讀哪句。
師:如果你站在這樣的大樹下你想怎么說?
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師:這句話包含作者怎么樣的感情?(贊嘆驚喜)板書:贊美
8、有感情朗讀第8自然段。
9、船在樹下泊了片刻()生接讀。
10、作者第一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主要寫了大通書靜靜的美,為什么沒看到一只鳥?(棲息)
11、第二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看到怎么樣的場面呢?這次是在早晨,陽光明媚,我們又到了鳥的天堂。
三、學習第三大段。
1、聽課文12自然段錄音,找出課文中的一對反義詞。(清靜熱鬧)
2、為什么熱鬧呢?你從哪些句子看到熱鬧?幻燈出示:到處都是
A齊讀B分析:那些詞說明鳥多?C女同學和男同學分讀)板書:叫飛撲
3、在13自然段中哪個詞也能寫出鳥多?指名朗讀(應(yīng)接不暇)
4、應(yīng)接不暇是什么意思: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接待不過來。課文指鳥太多,作者眼睛都來不及看。
請你找出課文的句子讀一讀(生讀)用自己的話說說這詞的意思(生說)
作者寫了眾鳥紛飛的熱鬧場面后,又特寫了一只?(畫眉鳥)
5、這也是一種寫作方法:先總寫后分寫,從面到點,抓住事物的特點,就寫得更具體了,也更加表現(xiàn)作者對鳥的喜愛之情。(板書:喜愛)
6、齊讀這一句。
7、練習(聯(lián)想):結(jié)合圖片幻燈出示
這兒的鳥真多,它們生活得很快活,有的的還有的。
四、課堂小結(jié)
今天,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去了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展示了它的靜態(tài)美(板書:靜)。第兒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的時候,展示了小鳥的動態(tài)美。(板書:動)所以作者說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齊答)
大自然中,像這樣的奇觀還有很多,只要同學們認真觀察,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新的知識,現(xiàn)在讓同學們自己去尋找大自然的奧秘,并仿照《鳥的天堂》用一段話把這處景物描述下來。
延伸閱讀
鳥的天堂(第二課時)
語文教案-鳥的天堂(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大榕樹的特點,體會眾鳥紛飛的熱鬧場面,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增強環(huán)保意識。
2、領(lǐng)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tài)、動態(tài)描寫和寄情于景的表達方法。
3、能較有感情地朗讀文段。
教學重點:領(lǐng)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掛圖、課件、朗讀磁帶等。
教學設(shè)計: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二、質(zhì)疑激趣、變序?qū)搿?/p>
1、復(fù)習:作者幾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每次經(jīng)過的時間和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質(zhì)疑:作者第二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后發(fā)出了怎樣的贊嘆?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一個感嘆句來說一說。
3、出示文字投影(課文最后一句)、讀、質(zhì)疑,教師相機板書關(guān)鍵詞:昨天眼睛騙了我
鳥的天堂
鳥的天堂
4、存疑:這些問題通過學文去解決。
三、認識榕樹特點,感受靜態(tài)美。
1、作者第一次去鳥的天堂看到什么?(出示榕樹近景圖)
2、問:課文的哪些段落描寫了大榕樹?(59)
3、輕讀、思考:(獨立思考、小組討論)
1)、課文寫出了榕樹的哪兩個特點?
2)、你喜歡哪一個描寫榕樹的句段?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然后想一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全班交流:
1)、認識榕樹的特點:大、茂盛
2)、交流體會:
(1)、指名說。
(2)、議:句子寫出了榕樹的什么特點?是什么描寫?及理解部分重點詞句的意思,如不可計數(shù)、那翠綠的顏色新的生命在顫動等。
(重點引導(dǎo)理解7、8自然段中描寫榕樹的語句)
5、通過品讀,相信很多同學都感受到了榕樹的美,文中用了哪句話來贊美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喜愛、贊美)
6、用贊美之情朗讀具體描寫榕樹的7、8自然段。(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7、小結(jié):這部分內(nèi)容抓住榕樹大而茂盛的特點,寫出了榕樹的靜態(tài)美。
四、釋疑,感受眾鳥紛飛的熱鬧場面,體會動態(tài)美。
1、釋昨天眼睛騙了我之疑:
1)、作者第一次看著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朋友說這是鳥的天堂,可是當時我有沒有看見鳥呢?為什么?(鳥棲息了)
2)、因為如此,所以作者第二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后不禁說(引答:昨天眼睛騙了我。)
2、引入:為什么說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呢?
3、課件演示眾鳥紛飛的情景,激趣,為品句打下基礎(chǔ)。過渡:課文的哪些段落寫了這個情景?(12、13)
4、聽讀、思考:
你喜歡哪一個描寫鳥兒的句段?練習有感情地讀一讀,然后想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相機引導(dǎo)學生理解句子寫出了鳥多、快樂的特點及解詞應(yīng)接不暇。)
5、通過圖、文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興奮)
6、感情讀12、13自然段。
7、小結(jié):從品讀句子中,我們可體會到,寫鳥的這部分內(nèi)容采取了什么方法描寫?(動態(tài))
8、釋疑:
1)、聯(lián)系圖、文思考:這里對鳥兒來說是個怎樣的地方?用一句話來說一說。
2)、生答(鳥兒幸福生活的樂園等),釋不帶引號的鳥的天堂之疑。
3)、問:鳥的天堂指的是什么?為什么帶引號?
4)、小結(jié):學文后大家有沒有產(chǎn)生這樣的感受呢?出示文字投影:昨天是我的眼睛的確是鳥的天堂?。。ㄗx,了解釋疑情況,回應(yīng)開頭)
五、談話總結(jié)、結(jié)束教學。
1、作者在課文中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熱愛、贊美)是怎樣表達的?(靜、動態(tài))
2、這一靜一動,相互映襯,突出了鳥的天堂的美麗,那人間的天堂該是怎樣的呢?
3、結(jié)束談話:我們必須保護好我們賴于生存的環(huán)境。
六、作業(yè):
鳥的天堂已成為一處游覽勝地,請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并收集一些資料,為導(dǎo)游寫一篇解說詞。
板書:
鳥的天堂
大
傍晚榕樹{(靜態(tài))
茂盛
多}熱愛、贊美
早晨鳥{(動態(tài))
快樂
(有課件)
《鳥的天堂》第二課時教案
《鳥的天堂》第二課時教案
設(shè)計理念:《鳥的天堂》是義務(wù)教育五年制小學課本(浙教版)第十冊第五單元的閱讀課文。本單元教學提示指出:文章里寫的事物,有的是作者直接看到的、聽到的、有的是作者由這些事物引起的聯(lián)想。閱讀中分辨作者的見聞和聯(lián)想,可以提高我們理解和欣賞語言的能力。教學時,我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積極采用合作、自主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真正領(lǐng)悟文章包含的美,培養(yǎng)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能分辨課文中的見聞和聯(lián)想,初步認識聯(lián)想的作用。能用看到-------,想到----------的句式說話。
情感目標:感受作者眼中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色。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同學們,當你駐足在溫馨的家中,停留在愛的港灣時,你就會覺得自己生活在幸福美好的天堂。那么,鳥類棲息的天堂又是一副怎樣的景象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課文。(板:鳥的天堂)
二、導(dǎo)學第一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好第一段。
2、再讀,并說說你從什么地方讀懂了什么。熱氣已經(jīng)退了說明了什么?
3、找出描寫景物的句子讀,讀出美的感覺。
小結(jié)并過渡:在美麗的黃昏和好友蕩舟游玩,的確是件非常愜意的事。船慢慢向前駛著。他們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呢?
三、導(dǎo)學第二段
1、自由讀,說說他們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你覺得榕樹怎樣?用我從____體會到____的句式體會榕樹的大、奇、美。并且美美地讀一讀。
3、重點研讀8、9小節(jié)。
⑴小組合作學習:
①、用不同符號劃出作者的見聞和聯(lián)想。(板:見聞聯(lián)想)
②、用看到(或聽到)______,聯(lián)想到______的句式說說作者的見聞和聯(lián)想。
③、對作者的見聞和聯(lián)想進行分析,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⑵反饋。
重點出示:
①、現(xiàn)在正是枝葉繁茂的時節(jié)。這棵榕樹好象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
A抓住重點詞枝葉繁茂、全部來研讀句子。寫出了什么?(板:枝葉展示生命力)
B指導(dǎo)朗讀。該怎么讀才能讀出枝葉在展示它的生命力?
②、那么多的綠葉,一蔟堆在另一蔟上面,不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A畫畫。用你手中靈動的筆把這棵榕樹的葉子畫下來。
B抓重點詞研讀句子。(板:綠葉生命在顫動)
C指導(dǎo)朗讀。指名讀評讀齊讀
小結(jié):看到這美麗的樹,作者發(fā)出了由衷的感慨:這美麗的南國的樹!請你用贊美的語氣來朗讀這句話。
③、仿寫。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美麗的景物讓我們留戀忘返。現(xiàn)在你們就放眼大自然,用看到(或聽到)_____,聯(lián)想到_____的句式說話。
4、回歸課文。填空:鳥的天堂是____。說它是鳥的天堂,是因為____。第一次經(jīng)過這里時,感到奇怪的是_____,那是因為____。(結(jié)合作者當時去的時間是傍晚)
四、總結(jié)。
朗讀課文第一、第二段。作者第二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自評:本教案在設(shè)計上有以下三個特點:1、緊扣單元訓(xùn)練重點。單元提示指出,閱讀中分辨作者的見聞和聯(lián)想,可以提高我們理解和欣賞語言的能力。在設(shè)計教案時,我始終抓住作者的見聞和聯(lián)想展開教學,讓學生用看到(或聽到)______,聯(lián)想到______的句式對作者描寫的景物進行分析,并用該句式進行仿寫,進一步提高學生分辨見聞和聯(lián)想的能力。2、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本教案積極采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理解和運用語言,使語言文字的訓(xùn)練達到新的高度。3、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采用抓重點詞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美美地讀、贊美的語氣讀、齊讀等各種朗讀方式,提高學生的朗讀和欣賞語言的能力。
《鳥的天堂》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四
作為一位剛?cè)肼毑痪玫男氯谓處煟谑谡n上的經(jīng)驗比較少。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鳥的天堂》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四》,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學習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tài)、動態(tài)描寫和寄情于景的表達方法。
2、情感目標:感受大榕樹旺盛的生命力和群鳥紛飛的活動場面,體會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之美,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學習準備:
1、大榕樹的投影片(或掛圖)。
2、學生、教師搜集關(guān)于鳥的天堂的資料(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
學習過程:
一、匯報學習情況
上節(jié)課,我們?nèi)B的天堂游覽了一番,哪些內(nèi)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相機板書。
二、學習大榕樹部分
1、要求:自由朗讀課文18節(jié),劃出你最喜歡、最感興趣的內(nèi)容。
2、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組織、引導(dǎo)。
3、小組交流
(如:可以說說為什么喜歡,再讀給大家聽。)
4、教師出示:
①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樹干的數(shù)目不可計數(shù)。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出泥土里。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
(指名讀師生評價再指名讀齊讀)
②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學生自讀自悟師生評價指名讀教師范讀齊讀)
5、學生交流大榕樹的資料,拓寬知識渠道。
三、學習群鳥紛飛部分
1、要求:自由讀1013小節(jié),體會群鳥紛飛的情景。
2、學生放聲朗讀,教師組織、引導(dǎo)。
3、小組交流感受。
4、小組匯報
①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后來忽然起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只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只,第三只。我們繼續(xù)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②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yīng)接不暇,看清楚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又一只飛起來了。一只畫眉鳥飛了起來,使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
理解:應(yīng)接不暇的意思,文中是怎樣描寫的?
(指名讀師生評價齊讀。通過讀體會作者的欣喜,讀出鳥的活潑可愛,讀出鳥的多。)
5、師生交流課外搜集的資料。
6、教師引導(dǎo)學生比較作者對大榕樹和群鳥紛飛的描寫,體會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的區(qū)別。
四、課堂拓展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同再次去游玩了鳥的天堂,真是戀戀不舍
1、寫一份解說詞。(向他人介紹小鳥天堂的景色。)
2、寫一份倡議書。(針對小鳥天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如何保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方面的內(nèi)容。)
3、課外上網(wǎng),查找資料,弄清自己疑惑的地方。
板書:樹干根(靜態(tài))
第一次大榕樹樹枝葉
鳥的天堂第二次群鳥紛飛多歡(動態(tài))
(人與自然應(yīng)和諧相處)
《鳥的天堂》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三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鳥的天堂》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三”,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2、感受榕樹的美麗,體會群鳥紛飛的熱鬧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3、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fā)表自己見解的能力。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承接前課時的學習,由情景引入本節(jié)課。
由簡筆畫板書過濾到媒體播放大榕樹,教師配圖誦讀第七、八自然段。
(自然引導(dǎo)對重點段的學習)
二、重點學習第七、八自然段,體會榕樹的美。
1、默讀。找出作者描寫榕樹美的句子勾畫體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引導(dǎo)學生自讀、感受、質(zhì)疑)
2、交流自學情況,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A.教師注意學生在談體會的過程中,利用簡筆畫板書讓學生了解綠葉的多、枝上又生根等特點。
(通過交流,相互啟發(fā),分享學習心得)
B.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平時的感受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重點體會: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鼓勵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的感受,教師對學生各自的見解均給予肯定。
(聯(lián)系本組重點訓(xùn)練項目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教師尊重學生閱讀的多元感受)
C.通過教師參與的反復(fù)朗讀,表達自己對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感受。
D.通過自己對這段描寫的體會和感悟,由衷地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三、情景引入,學習12、13自然段。
1、播放12、13自然段群鳥紛飛的課件,讓學生形象感受這部分動態(tài)美的描寫。
2、教師引導(dǎo):讓我們走進課文,欣賞熱鬧的場面,鼓勵學生通過自由朗讀課文,盡情地感受這部分語言文字描繪的美。(學生可站、可坐,可請老師、可找伙伴)
3、利用學生美術(shù)課上畫的小鳥,并把它們放飛到大榕樹上。(配上歡快的音樂)
4、引導(dǎo)學生想象小鳥在榕樹上生活的情景,并再次點明課題鳥的天堂,體會其含義。
(學科間的融合,恰當利用美術(shù)課的資源)
5、再讀課文,在欣賞課文的過程中,領(lǐng)會作者對這一情景的描寫。
四、拓展思維,深化主題。
1、播放小畫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畫眉,有些什么感受?
表達感受的方式:
想說些什么?說一說。
寫一段文字(小詩,順口溜┄┄),讀一讀。
編寫歌詞,唱一唱。
看到些什么?畫一畫。
┅┅
讓學生自主選擇其中的一種,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
(開發(fā)學生的潛力,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
3、交流感受,教師相機評價、指導(dǎo)。
板書設(shè)計:
榕樹大美靜態(tài)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鳥多歡動態(tài)
《鳥的天堂》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五
教學目的:
1、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閱讀課文要有自己的見解。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特定目標積極收集有關(guān)資料并運用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及審美情趣。
4、能背誦指定的段落。
教學重點:
1、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閱讀課文要有自己的見解。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特定目標積極收集有關(guān)資料并運用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難點:
將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機地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去,將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進學生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閱讀課文,并形成自己的見解。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收集的有關(guān)資料。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讀熟課文,分清段落。熟讀課文,懂得前后兩次作者到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不同。根據(jù)目標,收集資料。(資料目標: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搜集有關(guān)材料,準備一篇導(dǎo)游式的簡短解說詞。)
第二課時:
一、出示課件,展示河面變窄了。(6分鐘)
1、同學們,當你們坐在船上,和作者他們一樣,最初看到大榕樹的時候,產(chǎn)生了哪些感受?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感受?你是怎么體會作者的感受的?
(注:引導(dǎo)學生比較樹葉真綠得可愛與樹葉綠得真可愛的異同,從而認識作者用詞之準;引導(dǎo)學生深研我說許多株榕樹的錯因。)
3、問:作者兩次到了鳥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你更喜歡作者描寫的哪一種景象呢?
二、出示課件,展示大榕樹枝干的數(shù)目不可計數(shù)的樣子。(6分鐘)
1、同學們仔細觀察大榕樹枝干不可計數(shù)的狀態(tài),再讀讀課文,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一部分的文字描寫。
(注:提示學生注意到這段文字的精練,和之所以精練的原因。)
2、指名朗讀第七自然段,自我評價。
三、出示課件,展示大榕樹樹冠近景。(8分鐘)
1、同學們在細致觀察的基礎(chǔ)上,說說你最欣賞作者哪些句子,為什么?
2、根據(jù)你對大榕樹樹冠的的觀察,你認為對這樣的景象還可以作怎樣拓展性描述?請說一說。請大家評一評。
3、齊讀。指名朗讀第八自然段。自我評價、學生評價,指名再讀。齊讀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4、讀了這一段你體會到了什么?
四、齊讀最后三個自然段。出示課件,展示作者二次到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10分鐘)
1、分組學習:你認為哪些句子對景物描寫最精彩?并結(jié)合畫面談一談為什么?各學習小組交流見解。
2、指名朗讀最后三個自然段,自我評價,說說我這樣說的理由。
五、出示課件,對比展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看到的景象,為學生導(dǎo)游解說提供虛擬場景。(10分鐘)
1、組內(nèi)練習:請同學們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收集的資料,集體為導(dǎo)游創(chuàng)作解說詞。
2、小組派代表上臺導(dǎo)游。
板書設(shè)計:
鳥的天堂初睹榕樹比肩觀察說出你的見解
比肩表達
枝干無數(shù)相互應(yīng)和
相互啟發(fā)
葉綠耀眼對照欣賞
拓展表達
鳥語鳥影對比細品
交流看法
《鳥的天堂》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一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yù)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鳥的天堂》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一”,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教學目的
1.認識大榕樹的美、南國的美,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教育。
2.提高按順序觀察事物的能力,學習描寫景物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方法。
3.理解課文的中心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節(jié)段;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導(dǎo)入。
二、講讀第二段。
學生瀏覽第二段,理清觀察順序,分清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遠看大榕樹,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近看大榕樹(第5、第6自然段寫遠看,第7、第8自然段寫近看)。
學生自由讀第5、第6自然段,思考:遠看大榕樹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師:遠看大榕樹這么大,這么茂盛,那么近看又是什么樣的呢?誰愿意讀第7自然段?請你抓住重點詞語來說一說。
指名讀第2句,區(qū)別兩個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來;真是:的確,確實)學生讀句、體會作者情感。(自由讀、指名讀)
師:枝干的數(shù)目為什么不可計數(shù)呢7請大家齊讀第3句。
師:(出示投影片、一邊指示一邊與學生共同敘述)大家請看,只見它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又長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數(shù)目不可計數(shù)。
師:你們還能從最后一句中的哪個詞語看出榕樹很大?(臥)
師:這個臥字展示了榕樹姿態(tài)的龐大。老師告訴大家,這是一株已經(jīng)生長了500年的古樹,它村冠的遮蓋面積相當于200多個教室多么大,真是一株罕見的、龐大而又奇特的榕樹??!這段課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樹枝干的奇麗多姿來介紹它的真面目。(板書:枝干)作者接著觀賞的是榕樹的葉子。(板書:葉子)
學生齊讀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這句寫什么?
學生自學第2、第3句,邊默讀邊劃出表現(xiàn)榕樹茂盛的詞語,并想想該怎么理解。然后交流匯報學習體會。(教師教給匯報方法:先讀句子,再找詞語,最后談理解。)
(從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點縫隙等詞語中體會樹葉多和密;從翠綠照耀新的生命顫動等詞語體會大榕樹充滿活力的樣子。)
師:(出示投影片)這株榕樹枝繁葉茂,簡直是一種奇觀。它那鮮嫩翠綠的葉子在陽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機勃勃,多么可愛的榕樹呀!因此.作者在結(jié)尾處由衷地贊嘆道: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板書:喜愛)
指導(dǎo)朗讀。(體會讀,指名讀,范讀,齊讀)
師:作者這次去鳥的天堂是在黃昏,鳥兒都歸巢休息了,因此,他一只鳥也沒有看到,只看到了這棵茂盛的榕樹。他從枝、干、葉的顏色、形狀、位置等方面進行描寫,突出了樹大、干多、枝美、葉茂的特點。這種描寫方法就叫作靜態(tài)描寫,這種靜態(tài)描寫展示了鳥的天堂的靜態(tài)美。那么,作者第二次到鳥的天堂又看到什么場面呢?請大家一邊看錄像,一邊聽朗讀。
三、講讀第三段
看錄像,聽朗讀。思考:作者看到什么場面?(群鳥齊飛的熱鬧場面)哪兒寫出熱鬧場面?教師引讀(鳥的叫聲和影子作者是怎么寫的,形狀呢,顏色呢)。
師:為了突出鳥多,作者不僅寫了鳥的叫聲、影子,還寫了形狀、顏色和它們的活動情況,寫得很具體。這些鳥在樹上有哪幾種活動呢?請用書上的詞概括。(板書:叫、飛、撲)
師:這里的鳥的確很多,據(jù)有關(guān)材料介紹,在這棵榕樹上大約生活著10多萬只鳥,光鶴類就多達七八萬只。而在課文中。作者既沒有用一個多字,也沒有列舉一個具體的數(shù)字,就使我們感到這里的鳥確實很多、可見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夫是很深的。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指導(dǎo)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應(yīng)接不暇。
指導(dǎo)學生體會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師出示投影片:這里的鳥真多,它們生活得很快活.有的(),有的(),有的()。
要求學生:(1)按書上的內(nèi)容齊說;(2)想象下,這些鳥是怎樣叫的、飛的、撲的,指名學生具體說一說它們當時的姿態(tài)或叫聲。
師:作者這次看到了這個熱鬧場面,于是他先寫了群鳥的活動,又具體地寫了一只畫眉鳥歡叫、雀躍的情景,寫出了鳥叫、飛、撲的活動變化。上段是靜態(tài)描寫,這段就是:(師生齊說)動態(tài)描寫。(板書:動態(tài))
師: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樹,歡快的鳥,感受到了鳥的生活是很快樂的,而此時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樣的呢?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講讀第四段。
齊讀,思考:作者的心情怎么樣?(留戀)
指導(dǎo)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留戀。
作者此時對大榕樹不僅僅是留戀,還有什么感情?(板書:贊美)
指名讀最后一句。出示投影片: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師:在這句話中,為什么第一個鳥的天堂加引號,而第二個鳥的天堂卻沒加引號?(第一個鳥的天堂是對大榕樹的特殊稱呼,所以加引號;第二個鳥的天堂指能讓鳥幸福生活的地方,因此沒有引號)
討論:這茂盛的大榕樹為什么能成為鳥的天堂呢?(榕樹枝繁葉茂,鳥能在上面筑巢;周圍環(huán)境幽靜,適合鳥生活和繁衍;樹旁就是河,榕樹因而長得茂盛。鳥也能戲水;農(nóng)民保護鳥,鳥生活得無憂無慮)
教師小結(jié)。
教學簡評
在《鳥的天堂》這篇課文中,作者運用準確、形象的詞句描繪了大榕樹干多、枝繁、葉茂的靜態(tài)美,記述了樹上百鳥齊鳴、紛飛的動態(tài)美,表達出他對獨木成景這一自然奇觀的由衷贊美之情。宮愛萍老師對課文詞句優(yōu)美和動靜結(jié)合這兩個特點有深刻的理解,并精心安排教學內(nèi)容和設(shè)計教學方法,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學科素質(zhì)教育的任務(wù)。
一、讀講重點詞句,讓學生悟道動情。
當前,閱讀教學普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脫離詞句講解思想內(nèi)容;二是逐句分析,煩瑣講解?!而B的天堂》一課的教學卻不落常套,敢于舍掉一些次要的內(nèi)容,著重讀講重點詞句,使學生從中悟道動情。
教學開始,教師首先啟發(fā)學生說出作者觀察大榕樹的順序是由遠到近,并找出遠看和近看的段落。然后,就越過前面4個自然段,指導(dǎo)學生閱讀、理解描繪大榕樹外貌的第5至第8自然段。這樣一舍,就為重點詞句的教學贏得了充足的時間。
在講讀第5至第7自然段時,教師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
并說說對大榕樹的總印象。當學生說出樹大這個總印象,并讀出表明樹大的一些詞句之后,教師深入啟發(fā):第一次看見表明什么?真面目是什么樣?不可計數(shù)形容樹干有多少?真是一棵大樹中的真字說明什么,表達什么?經(jīng)過對這些詞句的揣摩,學生認識到這棵大榕樹確實是一棵罕見的大樹,從而感受到了作者驚訝、感嘆的心情。
講讀第8自然段時,當學生自讀課文、觀察投影圖畫.知道這一段主要描寫榕樹枝葉茂盛之后,教師著力啟發(fā)學生說出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和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兩句話的含義。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從上述語句中認識到大榕樹枝葉茂盛、生命力強這兩個特點,從而感受到了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作者第二次游烏的天堂這部分課文時,宮老師首先讓學生看錄像,聽朗讀,并用一個詞語概括作者看到的景象。當學生說出群鳥齊飛一語后,教師采用接力朗讀的方式,帶領(lǐng)學生齊讀了起初周圍是靜寂的有的撲翅膀這段課文,并啟發(fā)他們找到描寫群鳥動作的詞語叫飛和撲。隨后,抓住應(yīng)接不暇一詞深入分析,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樹上的鳥兒多;又抓住一只畫眉烏那歌聲真好聽這個句子,反復(fù)朗讀,使學生體味出作者的愉悅之情。
在講讀課文最后一句話時,教師首先啟發(fā)學生懂得第一個鳥的天堂加引號、第二個鳥的天堂不加引號的原因。然后,讓學生討論:大榕樹為什么能成為鳥的天堂?學生相繼說出以下4個理由:(1)樹大葉茂,鳥能筑巢;(2)環(huán)境幽靜,適合孵卵;(3)緊挨大河,不愁食物;(4)農(nóng)民愛鳥,無人傷害。這個
相當全面的答案,表明學生已經(jīng)通過語言文字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
二、適當歸納和點撥,了解寫作方法。
教學大綱提出,當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明理動情之后,教師還要指導(dǎo)學生理解語言文學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在指導(dǎo)學生從讀學寫這一點上,宮老師做得也很出色。
當學生通過重點詞句認識了大榕樹大綠等特點之后,教師歸納說:這一大段課文,作者從樹干的數(shù)量和形狀、樹葉的數(shù)量和顏色等方面細致描寫了大榕樹的樣子,表現(xiàn)出它干多、枝美、葉茂的特點。以景物靜止不動時的樣子為對象的描寫,叫作靜態(tài)描寫。
在講讀第二次游鳥的天堂這部分課文時,當學生理解了這段課文主要寫群鳥齊鳴的景象之后,教師啟發(fā)說:課文第一大段寫大榕樹的樣子,那是靜態(tài)描寫;第二大段寫群鳥叫、飛、撲的景象,這叫?學生齊答:動態(tài)描寫。一項新的寫作知識輕而易舉地被學生接受了,堪稱畫龍點睛之筆。
尤為可貴的是,宮老師不僅傳授寫作知識,還巧妙地結(jié)合課文語句訓(xùn)練表達能力。當學生理解了應(yīng)接不暇等詞句,感受到了大榕樹上群鳥齊鳴的熱鬧景象之后,教師用投影片出示一道練習題:這里的鳥真多,它們生活得很快活,有的(),有的();有的()。她先讓全班學生按課文內(nèi)容齊說這句話;然后,請幾個學生根據(jù)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述說鳥叫飛撲的動作;學生述說的內(nèi)容各不相同,但又都在情理之中。毫無疑問,這項練習既鍛煉了兒童的想象能力,又使他們懂得了怎樣描述景物的動態(tài),完成了從讀學寫的一次飛躍。
《恐龍》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恐龍》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恐龍》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恐龍》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
江蘇常州鄒區(qū)中心小學袁靜
教學目的:
1、了解恐龍的種類、千奇百怪的形態(tài)以及獨特的生活習性。
2、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重點難點:恐龍千奇百怪的形態(tài)特征。
課前準備:圖片、錄像、事物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舊知。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1課——《恐龍》。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些什么?(適時板書)
二、形象展示,自主探究
(一)學習第2、3兩節(jié)
過渡:同學們對上一節(jié)課的知識掌握得很好!下面我們先學習恐龍的種類。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2、3小節(jié),圍繞題目以學習小組形式討論,重點討論第二題。
出示問題:
1、文章第2節(jié)是圍繞哪一句話來講的?你了解了哪幾種恐龍,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2、課文是怎樣來具體介紹這些恐龍的特點的?
教學設(shè)計:小組討論、自由探究解決問題,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铸埍旧砭褪菍W生敢興趣的動物,英國心理學家布魯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币虼?,當老師布置了自學任務(wù)時,學生個個精神振奮,積極尋找、思考,以便盡快地解決問題。
交流:1、解決第一題。
A、文章是圍繞“恐龍的種類多,形態(tài)更是千奇百怪。”來寫的。
B、學生對照圖片講述自己了解的恐龍。
教學設(shè)計:恐龍千奇百怪的外形學生極感興趣,但卻很抽象。這里圖文結(jié)合,把抽象語言文字轉(zhuǎn)化為生動形象的圖片,讓學生眼前一亮,把各種恐龍的模樣牢記在心中。
C、指導(dǎo)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D、選擇你喜歡的恐龍來讀一讀。
E、請你用第一人稱或?qū)в蔚纳矸輥斫榻B一下你喜歡的恐龍。
教學設(shè)計:加強“說”的訓(xùn)練是小學5ykj教學的重要任務(wù)。在這里的教學中,讓學生以第一人稱或?qū)в蔚纳矸萁榻B一種恐龍,不但使學生深入地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課堂教學顯得生動活潑,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發(fā)展了他們的說話能力,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2、解決第二題。
A、找出用說明方法的語句。
雷龍——比較說明、比喻說明。梁龍——數(shù)字說明、比喻說明。
劍龍——比喻說明。魚龍——比喻說明。
B、自讀2、3兩節(jié),體會這些說明方法的妙用。
(二)學習第4節(jié)。
過渡:恐龍這么千奇百怪,這么龐大,它們吃什么呢?
1、指名讀課文。
2、出示圖片:霸王龍。
3、學生看圖簡介。
4、播放霸王龍捕食時的錄像。
教學設(shè)計:對于恐龍中的霸王龍,學生也許都是只聞其名,未見其行。在此,霸王龍捕食時精彩片段的展示不僅讓學生聞其聲,見其行,更體會到了霸王龍極度的兇殘,給學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三)學習第5節(jié)。
1、是怎樣生育后代的呢?
2、學生講述,并舉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來說明“卵生”。
教學設(shè)計:“卵生”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卻在生活中見過許多卵生現(xiàn)象。因此,例舉生活中常見的雞、鴨、鵝的卵生現(xiàn)象,使學生易于理解恐龍的生殖方式。
3、自由朗讀課文2-5節(jié),感悟恐龍奇特的外形和獨特的生活習性。
三、課堂延伸,展示激趣
過渡:恐龍是這樣有趣,這樣神奇,你們還了解恐龍的其它知識嗎?
請學生自己上臺當一回小老師,介紹有關(guān)恐龍的其它知識。(可以帶參考書、模型、圖片等。)
教學設(shè)計:書本上的知識往往是有限的,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卻遠遠沒有滿足,為了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延伸至課外,培養(yǎng)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良好習慣,教師預(yù)先叫學生課余收集了有關(guān)恐龍的其它資料,課堂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收集的資料。這樣,不僅讓學生豐富了知識,不局限于書本,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動腦收集資料的綜合實踐能力。
四、結(jié)全文,引導(dǎo)探究
恐龍這個大家族在地球上生活著、繁衍著,它們統(tǒng)治了地球1.7億年之久,直到6500年以前,這些恐龍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它們?yōu)槭裁磿??至今仍是個謎!
請同學們課余查找資料,現(xiàn)在開始研究,將來揭開這個千古之謎!
教學設(shè)計:教學的藝術(shù)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你們相當小小科學家嗎?”“想知道恐龍消失的奧秘嗎?”這既是對學生自信心的呼喚,學習動力系統(tǒng)的激發(fā),更是對學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啟迪,從而實現(xiàn)有限的課堂教學為學生在課外無限的發(fā)展服務(wù)這一目的
《窮人》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教育學生學習漁夫和桑娜勤勞、善良、樂于助人的美好心靈。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注意細節(jié)描寫,敘編《窮人》的故事。
教學重點:從桑娜和漁夫的行動和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
教學難點:續(xù)編《窮人》的故事。
教學準備:投影儀,自制投影片。
課堂教學活動流程
階段目標設(shè)計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評價
一、復(fù)習導(dǎo)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復(fù)習前節(jié)的內(nèi)容導(dǎo)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窮人》這課的最后一部份內(nèi)容。同學們回顧一下前面學的內(nèi)容。
師板書
等待丈夫:溫暖、舒適
抱回孤兒:探望西蒙、
坎坷不安一、桑娜等待丈夫歸來
二、桑娜發(fā)現(xiàn)西蒙死了把她的孩子抱回了家。
二、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感知主要內(nèi)容。
深層研讀讓學生通過認真研讀體會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歸納部分的內(nèi)容,找出自己不懂或認為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來大家討論
(2)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歸納這部分內(nèi)容,師板書(1)三名同學分角色朗讀
(2)學生自由組合角色朗讀
三、理解這部分內(nèi)容,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引導(dǎo)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同學共同研究,討論,回答這些問題。
生:寫漁夫出海歸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搶回孤兒,夫妻不謀而合。
(1)漁夫回家,為什么桑娜不敢抬起眼睛看她?
(2)當漁夫問她你在家里做些什么的時候,又娜的神態(tài)如何?
(3)兩個沉默是什么意思。
(4)漁夫聽說西蒙死了,漁夫聽說西蒙死了,漁夫的臉變得怎樣?為什么?
(5)漁夫是怎么決定的?
四、評讀評寫法學習用樸實的語言表達真情實感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
這篇文章哪些地方寫得取感人?為什么?
說說漁夫和桑娜各是怎樣的人?
指名學生總結(jié)全文寫了什么?
續(xù)編《窮人》的故事注意兩點。
(1)要把握故事情節(jié)的主線,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2)無論最后發(fā)展成什么樣子,主線不能變,人物思想不能變。描寫桑娜坎坷不安的心情桑娜和漁夫的對話。
桑娜、勤勞、善良、樂于助人。漁夫:憨厚正直,關(guān)心他人的美好的心靈。
本文講的是
反映了
表現(xiàn)了
根據(jù)要續(xù)編《窮人》的故事
附板書設(shè)計:
溫暖舒適
窮等待丈夫
人抱回孤兒
《家》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
教學目標
1.重點理解祖國是我們的家,感受到祖國就是我們暖和可愛的家,我們都愛自己的家,更愛偉大的祖國。
2.理解祖國一詞,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導(dǎo)書寫;魚、山、兒。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引入。
1.卡片認讀基本筆畫。
2.卡片認讀生字。
3.這節(jié)課,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繼續(xù)學習(齊讀課題家)。
二、指導(dǎo)朗讀一、二、三行。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知道:
師:白云的家鄉(xiāng):是藍天,
魚兒的家是大海,
大樹的家是青山。
2.我們怎么來讀好這三行呢?先聽老師讀第一行。(范讀第一行)老師讀得好不好?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讀的呢?
老師讀到藍天的時候,就似乎看到了藍藍的天空無邊無際,好美呀:讀到白云的時候,又似乎看到了千朵朵白云在藍天上自由安閑地飄來飄去,真快樂呀!就這樣,老師一邊讀一邊想,想想又讀讀,藍天是白云的家。
哪位小朋友能學著老師的樣子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3.小朋友能不能學著第一行的樣子,一邊讀一邊想,讀好第二行?自由預(yù)備,同桌對讀互說,指名讀,并說說你在讀這一行的時候似乎看到了什么,最后齊讀。
4.自由預(yù)備第三行,指名讀,男女生對讀。
5.三行連起來讀一遍。
三、理解、朗讀祖國是我們的家。
1.白云、魚兒、大樹在各自的家里那么自由,那么快樂,我們小朋友和它們一樣,都有幸福的小家庭,許許多多個小家就組成了一個大家,這個大家庭就是我們的(祖國)。
所以,課文中說(指黑板,齊讀)祖國是我們的家。
2.(貼祖國地圖)看!這就是我們祖國的地圖,祖國是我們祖祖輩輩一代又一代生長生活的地方。
3.哪位小朋友知道我們的祖國叫什么?
所以,祖國是我們的家也可以這樣說:
中國是我們的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我們的家。
4.(出示投影片)看!我們的祖國有什么?(萬里長城、北京天安門)
5.它正像我們在一首兒歌里所念到的,《祖國美》,還記得嗎?(全體起立,表演兒歌)
6.我們祖國真是美啊,在祖國這個大家庭里,五十六個民族的人民幸福地生活著,你們看(出示課文配套掛圖)人們在干什么?
那我們小朋友在祖國的懷抱里干些什么?覺得怎么樣呢吁指名說。
7.①是呀,老師也和你們一樣,在祖國這個大家庭里,從一個不懂事的娃娃,成長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所以我要自豪地說:
祖國是我的家。
②你想說嗎?指名說。
③我們一起該這樣說(指黑板);祖國是我們的家。指名讀,并說說,讀這一行時,你看到了什么?
自由預(yù)備,指名讀,齊讀。
④這里的我們不僅指在座的小朋友,實際上就是指我們所有的中國人,讓我們代表全中國的人自豪地說一聲(指黑板齊讀);祖國是我們的家。
四、朗讀全文。
1.我們來聽聽錄音機里的小朋友連起來是怎么讀的?
(聽課文錄音)
2.誰敢和錄音機里的小朋友比一比,誰讀得好?
指名讀,齊讀。
3.小朋友讀得真好,老師真想和大家一起讀讀課文,好嗎?師生齊讀課文。
五、鞏固生字。
1.卡片認讀:魚、山、兒。
2.怎么記住它們呢?看(卡片出示,老師簡單解說):
①一部分一部分帶寫。
②學生自己寫
2.山:①卡片出示筆順;學生說筆順,范寫,書空。
②觀察;中間高,兩邊低,左低右稍高。
③一筆一筆帶寫。
④學生自己寫。
3.兒:①學生說筆順。
②范寫,說說注重點,左低右高,底要平。
③學生自己寫。
[教案述評]
這一救案有以下特色;
1.從培養(yǎng)語感人手,加強朗讀的練習。為了讓學生感受祖國的暖和、可愛,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感情,徐老師將教學的著力點放在朗讀練習上。她從培養(yǎng)語感入手,練習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謀文,將思想教育自然地融于語言練習之中。
理解祖國是我們的家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徐老師注重到這一句與前面三行句子的聯(lián)系,從白云、魚兒、大樹在自己家里生活得快活,引導(dǎo)學生體會我們在祖國這個大家庭里的幸福。為此,她設(shè)計了指導(dǎo)朗讀一、二、三行詩句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
老師有感情范讀第一行詩句后,告訴學生,老師邊讀邊在腦海中畫畫,當讀到藍天時,就似乎看到了藍藍的天空無邊無際,好美呀!讀到白云,時,又似乎看到了一朵朵白云在藍天上自由安閑地飄來飄去,真快活呀!老師邊讀一邊想,哪位小朋友能學著老師的樣子讀一讀?
多么形象的引路!多么適時的點撥!老師充分利用語感的直覺性練習學生的語言直覺能力,有效地進行朗讀指導(dǎo),同時把學生帶入了情境之中,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激情,以較好地達成本篇課文的思晶教學目標。
2.字詞教學扎實有效。
徐老師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在語言練習中教學字詞,宇詞教學重點突出,練習相當扎實。
①字詞教學與發(fā)展語言緊密結(jié)合。
理解祖國一詞時,徐老師在讓學生看祖國的版圖后,安排了這樣的語言練習:祖國是我們的家、中國是我們的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我們的家。通過練習,學生都明白我們的祖國就是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②注重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
借助象形字教學山、魚,形象易記,簡化了識字的心理過程。
分步進行書寫指導(dǎo)(范寫、觀察、一部分一部分領(lǐng)著寫、學生獨立寫),(詳見教案第六部分)徐老師十分強調(diào)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講究漢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她以自已扎實的書寫基本功,一絲不茍地對學生進行書寫指導(dǎo)啤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
③保證學生在課內(nèi)的書寫時間。
徐老師在這堂課中花了9分多鐘作書寫指導(dǎo)和學生書寫時間,大部分學生當堂完成了魚、山、兒三個宇每個寫三遍的抄寫任務(wù)。
3.課堂環(huán)節(jié)組合嚴密,過渡自然流暢。
徐英老師有較強的處理教材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她將配樂兒歌誦讀
《雪兒》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
55
《雪兒》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理解“我”和雪兒之間的深厚感情,體會“我”的美好心靈。
【重點難點】通過對課文重點詞句的理解和對課文空白處的想象,理解“我”和雪兒之間的深厚感情,體會“我”的美好心靈。
【教學準備】兩幅鴿子圖(第一幅畫有一只受傷的鴿子,第二幅畫有一只展翅飛翔的鴿子)、輕音樂錄音帶、小黑板
【教學意圖】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以形促讀,以境促讀,讓學生在讀中生情,在讀中激情,在讀中感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示課題,質(zhì)疑導(dǎo)入。
1、世間有各種各樣的感情,你體會過人與動物之間的真情嗎?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一個發(fā)生在受傷的孩子和受傷的鴿子之間的感人故事,題目是:雪兒。
(板書:注意“雨”字頭的寫法,齊讀,注意“兒”讀輕聲)
2、讀了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長句子要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媚敷弧喃剩鴿撿哀悠阻忠遞盼線慰
指名讀,要求聲音響亮,讀音正確。其他同學仔細聽,讀對了掌聲送給他,有錯誤舉手糾正。
(2)出示詞語
明媚的春天美麗的弧線艱難險阻飄飄悠悠千山萬水輕輕捧起十分快慰
要求不但要讀準確,還要讀好,把詞語的意思讀出來。
①指名讀②評價③再指名讀④齊讀
(3)交流讀書收獲:通過初讀課文,你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luò)
1、自由練讀課文,不但要注意聲音,還要表情。
2、采用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讀、范讀等多種形式分節(jié)朗讀課文。
3、默讀課文,完成填空。
①爸爸帶回,我為雪兒,盼望。
②聽爸爸說雪兒是,我更盼望。
③雪兒展開,我望著心里。
這三句話分別是哪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小結(jié)
四、出示生字,指導(dǎo)書寫
1、范寫,明確注意點。重點指導(dǎo)“剩、慰”
2、練習,教師巡視指導(dǎo)。
第二課時
一、出示圖片,激情導(dǎo)入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7課《雪兒》,你們看,雪兒飛來了!
(出示展示飛翔的雪兒圖)同學們,這就是雪兒,你們喜歡雪兒嗎?請你說一句喜歡它的理由。
2、可是有一天,你們喜歡的雪兒受了傷。(出示受傷的雪兒圖)它飛不起來了,你看,它的眼睛里充滿了哀傷。你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心里怎樣?你會怎么辦呢?
3、你們說得真好,我們知道作者此時正受傷在家,十分孤獨寂寞,她看到受傷的雪兒,又會怎么想呢?
4、相似的遭遇使作者對雪兒格外同情,那么她又是怎樣對待雪兒的呢?
二、細讀課文,朗讀感悟
(一)學習課文2、3小結(jié)
1、默讀課文2、3自然段?!拔摇焙桶职质窃鯓訉Υ﹥旱??
劃出有關(guān)句子,圈出重點詞。
(生讀、畫、師巡視)
2、交流。
3、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4、小黑板出示:“從此,我天天和雪兒一起到陽臺上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云……”
①我和雪兒一起到陽臺上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云,心里會怎樣想呢?
②是啊,這句話不僅要讀出對雪兒的憐愛,還要讀出作者對雪兒能早日展翅飛翔的盼望,以及自己對外面世界的向往,想聽聽老師是怎么讀的嗎?(范讀)
③讀得怎么樣?你們也想讀得和老師一樣好嗎?要想讀得好,不但要注意聲音,還要注意表情。(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5、從爸爸那里,我知道了什么?
6、雪兒如此勇敢、忠誠,是人們的好幫手,于是(引讀)
誰能讀好這一段呢?(指名讀)
(二)學習課文(4—6節(jié))
1、在作者的細心照料下,她的盼望終于實現(xiàn)了。指名讀第4節(jié)
2、雪兒終于又能展翅飛翔了。(出示展翅飛翔的雪兒圖)看到雪兒的傷好了,你的心情怎樣?(高興、激動)
3、文中的“我”的心情和我們一樣,課文第4小節(jié)中哪一句話寫出來了?請找出來。
4、誰能用高興的心情讀好這一段?請大家練讀。指名讀。
5、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了雪兒在藍天中飛翔,老師也想讀一讀,可以嗎?請聽老師朗讀第3句,你們邊聽邊想象,雪兒在空中是怎么飛翔的?你覺得它飛得怎樣?(引導(dǎo)學生從“托”、“劃”、“美麗的弧線”等詞上體會雪兒動作的有力,姿態(tài)的優(yōu)美)
6、雪兒不但能飛,而且飛得矯健有力、姿態(tài)優(yōu)美,你們想和雪兒一起飛嗎?讓我們配上輕快音樂一起朗讀第4小節(jié),邊讀邊和雪兒一起飛吧?。ㄅ錁繁硌葑x)
7、看到雪兒終于翱翔在藍天,這時,你想對雪兒說些什么呢?
8、此時,翱翔在藍天的雪兒,它的心情又如何呢?它會對照顧它,關(guān)心它的小姑娘說些什么呢?
9、是啊,當我孤獨寂寞的時候,是雪兒給我?guī)砹丝鞓贰.斞﹥撼岚蚴軅麜r,是“我”挽救了它的生命,給了它悉心的照顧。我和雪兒相依相伴了這么久,我們之間已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F(xiàn)在要分別了,多么讓人舍不得呀!請同學們帶著依依不舍的心情朗讀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
(2)指名讀。
(3)挑戰(zhàn)讀。
(4)齊讀。
10、“我”對雪兒依依不舍,雪兒飛走了,“我”為什么還感到十分快慰呢?
11、齊讀最后一節(jié)。
三、總結(jié)全文,遷移練習
1、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文中的“我”幫助受傷的雪兒,讓雪兒重新飛向藍天的故事,在與雪兒相識相伴的日子里,我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有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嗎?你們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愿意把它寫下來嗎?……
《觀潮》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
《觀潮》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
一、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并說出段意。
3.掌握本課生字新詞,重點理解:屹立、橫貫、恢復(fù)、奇觀、浩浩蕩蕩、若隱若現(xiàn)、山崩地裂、風號浪吼、人聲鼎沸、漫天卷地、齊頭并進等,比較沸騰、奔騰的含義,并積累這些詞語。
二、教學重點
課文中潮來時這一部分。
三、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學生字、給課文分段(略)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
四、教具準備
1.電視機一臺、錄像機一臺。
2.自制錢塘大潮錄像片。
五、教學過程
(一)點撥潮來前,學習課文13節(jié)。
1.讓學生齊讀課文第一節(jié),點撥學生理解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字。
(1)師引生答。
當教師說出因為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之后引導(dǎo)學生說出:所以吸引了許多人到這里來觀潮。
(2)教師再三誘導(dǎo)提問,讓學生理解觀在不同的詞語中,表達的意思不同。
觀潮中的觀與天下奇觀中的觀意思一樣嗎?
在教師的再三提問中讓學生講出觀潮中的觀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觀中的觀是景象的意思,在這里是指潮來時的景象。進而理解課題《觀潮》即觀天下奇觀。
2.讓學生了解潮來前錢塘江面的景象及觀潮人的心情。
(1)讀中找。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問題,找出寫潮來之前江面景象及人們心情的句子。
(2)讀中聽。在一名學生朗讀出平靜的江面,越往東越寬,在雨后的秋陽下,籠罩著一層白蒙蒙的薄霧。句子之后,讓其他學生在聽讀中,說出潮來前江面上很平靜。
在一名學生朗讀出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句子之后,讓其他學生說出:觀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學潮來時,學習課文45節(jié)。
1.看錄像激發(fā)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聽覺。
教師可提出:如果你們就在觀潮的人中,你們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師找來了大潮到來時的錄像帶你們想不想看呢?在師生的問答中,教師讓學生帶著潮來時有哪兩點給你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問題看錄像。
2.學生看完錄像,回答出潮的聲大,浪高,這兩點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師指導(dǎo)學生自己讀45節(jié),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三處寫潮來時的聲音和四處寫潮的樣子。
(1)知潮聲。在學生讀出三處寫潮聲的句子之后,指導(dǎo)學生用課文中的詞語概括其聲的方法:聲像什么?響聲怎么樣?千百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的響聲像什么?在學生回答出來之后,讓回答最確切的學生將悶雷,越來越大,山崩地裂寫在黑板上。
(2)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讓概括最全面又準確的學生將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書寫在黑板上。
(3)知其序。先讓學生觀察黑板上板書的潮之聲和形的詞語,并讓學生回答出:從潮聲與形的變化中可知作者是由遠及近地觀潮。
再讓學生從45節(jié)由遠及近這一觀察順序的詞語:遠處,過了一會兒、水天相接、向前移動、再近些、越來越近。
(4)訓(xùn)其說。訓(xùn)練學生把潮來時聲、形有條理地說。先讓全體學生按板書內(nèi)容練習說,再讓學生加上表示觀察順序的詞練習說,然后請一個學生有條理地說出以下內(nèi)容: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悶雷滾動的聲音。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在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白線向前移動變粗拉長,再近些形成了白色城墻。那浪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發(fā)出山崩地裂的響聲。
(5)解其聲。讓學生從遠聽如悶雷,近聞如山崩地裂使人聽到千萬輛坦克同時發(fā)動,感覺到大地好像顫動這些詞語中,理解錢塘大潮其震耳欲聾,聲勢之大動人心魄。
(6)解其形。讓學生逐句分析:
先認清比喻句: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
再理解其義:一條白線遠看潮細、長的樣子;白色城墻說明浪高(六米),潮頭直立向前推動,可見潮水是洶涌而來;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說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剛過另一排浪緊跟,可見水勢既大,速度之快,給人以勢不可擋之感。這不是一般的浪,罕見的浪,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見的潮。
(7)解其情。教師可先發(fā)問:如果你們就在觀潮的人之中,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呢?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再看錄像。
鏡頭之一:聞其聲不見其形。讓學生理解此時觀潮者是人聲鼎沸,到處都在喊著潮來了!的聲音。
鏡頭之二:聞其聲見其形。讓學生理解此時觀潮聲是人群沸騰,比剛才的喊聲更高,情緒更高漲。
鏡頭之三;聲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此時教師問為什么書中不寫人的聲音了呢?讓學生理解水勢浩大勝過人聲而人聞此聲見此形張口咋舌,驚而無語。
三個鏡頭,在形象與語言的結(jié)合中,讓學生理解觀潮人的喜、驚之情。
(8)表其情。教師先小結(jié):錢塘大潮聲巨大、浪罕見令人又驚又喜,使人驚心動魄。然后讓學生用這樣的感情朗讀潮來時這一部分。
(三)自析潮過后學習課文第六節(jié)。
知其余威,進一步理解潮勢。
教師讓學生帶著潮過江面景象會是什么樣的這一問題自學、自析。
學生從潮頭奔騰而去、余波還在漫天卷地涌來分析中理解了潮頭洶涌,余威猶在。
學生從霎時一詞的分析中,理解了潮頭一眨眼就過,進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
學生從水位上漲六米的分析中進一步理解錢塘大潮之奇。
學生從依舊一詞的分析中,聯(lián)系前文進一步理解了潮前之靜潮來之動潮過之靜的變化。
學生從平時是江水流向大海,現(xiàn)在是海水往江里倒灌,這一罕見的奇景中,分析出觀潮人對錢塘大潮壯麗、奇觀的自然現(xiàn)象的贊美之情。
(四)再憶潮來前,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天下奇觀。
1.在教師提出的潮過后江水突漲,高出六米;潮來時聲勢浩大、浪高罕見都是說明大潮之奇,而潮來前是不是也能說奇這一問題后,讓學生再讀潮來前這一段。
學生從八月十八時間上找出大潮時間上與平時的潮不同,從時間比一般的潮推后三天說明奇。
學生從時間的奇中聯(lián)系學過的地理知識:海上刮東南風,從東海的潮,南海的潮同時涌來說明奇。
學生從錢塘江出海口外寬內(nèi)窄成喇叭形狀說明奇。
學生從錢塘江底從??诘浇兄鸩缴仙走@一特殊地形,說明奇。
2.教師從這些奇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大潮午后一點左右才到,而清早觀潮者已人山人海的描述中,讓學生理解以人潮襯海潮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特殊的潮引人入勝。
3.在教師小結(jié)學生的發(fā)言之后,以古詩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引導(dǎo)學生理解天下一詞的意思,理解天下無詞語的意思。
學生理解天下可以認為是中國,也可以泛指全世界。
學生理解天下無為中國之最,也可以理解為世界皆無,唯中國獨有,這說明錢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五)師生歸納板書。
1.從思路線的歸納中教給學生解詞的方法,天下奇觀中的奇是指特殊,聲形巨大,海水倒灌異于一般。
2.從潮的形、聲、線的歸納中讓學生理解靜動靜的寫法以及以靜襯動的描寫手法。
3.請三個同學有感情朗讀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其他同學聽讀中再次觀錄像。讓學生的心情與作者同急、同喜、同驚,同贊。變作者贊美錢塘大潮天下奇觀、熱愛祖國山河的筆下之情,為學生的心中之情。
《貓》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
《貓》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段,體會貓的古怪和可愛。
2學習可是的寫法,仿寫一段話。
3用摘錄法概括第一段段落大意。
二、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悟課文
1導(dǎo)入:很多同學都覺得貓實在很可愛,老舍爺爺這篇《貓》就寫得特別好,那他到底怎么寫的呢?大家讀讀第一大段,多讀幾遍,選一個最喜歡的自然段,待會兒準備讀給大家聽。我們還要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2反饋:第一自然段:通過說為什么喜歡這個自然段的理由,體會到貓的可愛,產(chǎn)生對貓的喜愛。
第二自然段:你為什么喜歡第2自然段?(學生邊說理由,教師邊指導(dǎo)朗讀)
第三自然段:喜歡這一自然段的人站起來讀一遍
(二)感悟?qū)懽饕?guī)律
摘錄詞語
1學生把描寫貓性格的詞語找出來,寫在紙上。
2學生寫,教師巡回指導(dǎo)
3(實物投影)反饋
4齊讀一遍詞語
規(guī)律感悟
咱們來看看這些詞語,它們之間好象有什么聯(lián)系,把它們放到課文中再去讀一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讀完后,小組討論)
(出示課件:第三自然段內(nèi)容)
1、學生回答,得出結(jié)論:描寫性格的詞語是一對對寫的,前后表現(xiàn)的性格完全不同。
2、指名讀(要求讀出前后完全不同的感覺)
3、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兩種性格之間是用可是連接的)[課件中可是兩字變紅]
4、找出相同寫法的自然段,也讀出前后不同的感覺。(學生讀一對性格,教師隨機出現(xiàn)相應(yīng)的板書)
老實貪玩
貪玩盡職
高興不高興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總結(jié)規(guī)律:
是呀,老舍爺爺就是把一對對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連接起來了??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學生接說:古怪)
老實貪玩
貪玩盡職
古怪
高興不高興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摘錄段落大意:
用摘錄法來摘錄這一段的段落大意(找到的學生站起來齊讀一遍: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三)仿寫一段話
(展示課件:出示三組圖片,每組圖片表現(xiàn)貓的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
1看圖,明圖意
2要求:我們學習老舍爺爺?shù)膶懛?,也來寫寫貓,愿意試試嗎?寫的時候要注意寫出貓的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連接。
3學生寫,教師巡回指導(dǎo)。
4(實物投影)評價
(評價時注意:①有沒有寫出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②句子是否通順,有沒有錯別字)
(四)總結(jié)
今天,我們通過反復(fù)朗讀,既找到了段落大意,又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了寫作中去。同學們的收獲都很大?!?/p>
《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望月》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之二
溧陽市竹簀中心小學萬文清
教學要求:
1、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chǎn)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xùn)練,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指導(dǎo)學生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寫小外甥對月亮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題
1、教師導(dǎo)入: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視著大地,靜靜地吐灑著它皎潔的光輝。
2、教師演示多媒體課件,播放音樂,學生欣賞月亮的圖片
(簡析:通過觀看幾幅美麗的月景圖,把學生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月夜,這樣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了學生的求知渴望。)
過渡: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也看到了一幅月下美景圖。
二、學習第一段(1—2)
出示:“月亮出來了安詳?shù)赝聻⒅那遢x?!鹿鉃樗鼈冨兩狭艘粚鱼y色的花邊……”
1、學生自由讀,品味,教師巡視,指導(dǎo)。
2、指名讀(你讀出了月亮的什么美?)——評價——再指名讀。
教師小結(jié):朦朧美動態(tài)美色彩美
3、播放《春江花月夜》指名讀——評價——再指名讀——齊讀。
(簡析:語文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對語言的感受、積累的過程。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自己直接與文本對話,引導(dǎo)他們從自我出發(fā)去感受與體驗,通過朗讀訓(xùn)練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教師通過音樂渲染,讓學生走近文本,走出文本。)
過渡:月下的美景實在太美了,把小外甥都叫醒了,我想他一定是在夢中見到了月亮吧!中國是詩的國度,月亮一直以來被人們反復(fù)吟誦著。小外甥就知道不少,想一想小外甥和舅舅對詩該用什么語氣?每一句詩該讀出怎樣的情趣呢?
三、學習第二段(3—12)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段,想后同桌試練。
出示投影:
“我們來背詩好么?寫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p>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p>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p>
“野壙天低樹,江清月近人?!?/p>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p>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p>
2、兩名學生上臺表演對詩,其余學生當評委,進行評價。
3、再指名學生表演對詩。
4、男女生分角色對詩。
(簡析:學生只有沉入課文才能讀出味來,教師讓學生去體會,去揣摩,去品昧,通過上臺來呈現(xiàn)對人物、對詩句的理解,通過學生當評委,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再讓學生上臺表演對詩。其過程體現(xiàn)了學生認知變化的過程,真實、自然,最后讓男女學生分角色對詩,將學生興趣推向高潮。)
教師過渡:小外甥和舅舅對了很多關(guān)于月亮的詩句,文中一個長長的省略號就是很好的說明,同學們,課前老師讓你們?nèi)フ谊P(guān)于月亮的詩句,你們找得怎樣了呢?
5、學生交流搜集月亮的詩句。
(簡析:讓學生交流搜集月亮的詩句,能有效地喚醒學生的平時積累,能激活學生平時知識的貯藏,讓學生學以致用,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進一步拓展自己的閱讀儲備,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過渡:月下吟詩,是多么美好的感覺呀!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的后氣氛中。
清代大學者王國維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就是說相同的寫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樣的。同學們,想想你們小時候,在夏天的夜晚,望著皎潔的月亮,你想和它說什么呢?
學生各抒己見。在小外甥的眼里,也和你們一樣,讀讀他如詩的語言吧!
四、學習課文第三段(13—19)
1、自由讀讀小外甥的話,想象一下他當時的動作、神態(tài)。
2、指名學生讀小外甥的話,老師當舅舅,其余學生作評委。
品讀:(出示投影)
“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
指名讀——評價——你體會到了小外甥的什么特點?——再讀。
多么純真的童心,多么神奇的話語啊!小外甥的話深深打動了舅舅,我想也深深打動了同學們,讓我們再來讀一下吧!
3、師生分角色朗讀。
(簡析:教師只有讓學生有充分地和文本接觸,學生才能走近文本,沉入文本之中,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是教師強加的,而是在朗讀、評價、理解中逐步深入的,教師通過自己角色的扮演,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讀、議、品的過程中學生才會逐步走向深入。)
小結(jié):小外甥用童話的眼睛去看月亮,用童話的語言去說月亮,用童話的心靈去感受月亮,讓我們展開了豐富的聯(lián)想,小外甥搖搖晃晃走回船里去了,甲板上——教師引讀最后一小節(jié)。
讓我們來聽著音樂靜靜地幻想吧!
出示明月圖,再次播放《春江花月夜》,讓學生遐想……
(不同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是不相同的,倡導(dǎo)個性化的理解,首先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只要學生是在自己的原有的基礎(chǔ)上有提高,學生就有了收獲,就有了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