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31長城和故宮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長城和故宮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課題:第一課
《長城和故宮》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長城是舉世聞名的歷史宏偉建筑奇跡,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工程技術成就;知道作為世界上著名的古代皇家宮殿故宮,凝聚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是一座輝煌的建筑群。
2、技能目標:能在《中國地圖》上指出長城和故宮的位置、及長城的起止點,培養(yǎng)閱讀使用地圖的能力;能介紹相關的長城和故宮知識,鍛煉語言表達能力;能根據(jù)同學的介紹補充知識,培養(yǎng)傾聽能力。
3、情感目標:我國有舉世聞名的長城和故宮,作為一個中國人是值得驕傲自豪的。古代勞動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為我們留下這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我們應當珍惜保護。
重點:人類工程的奇跡長城。
難點:長城和故宮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奇跡。
教學過程:
(1)導入部分:
談話導入: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有著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被稱為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山河壯麗,被稱為美麗神奇的東方國度。這些令人向往的歷史遺跡和名山大川,吸引著中外游客,成為享譽海內(nèi)外的旅游勝地。今天就開始學習第十三單元我國的旅游勝地。
(2)新課部分:
第一部分:人類工程的奇跡
1、進入情境,提出問題:
(1)引導介紹:來中國旅游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想想他們看到雄偉的長城時,會說什么?
(真長??!太壯觀啦!了不起!)
(2)引導質(zhì)疑:第一次看到長城的人隨后會問導游一些什么問題?
(長城有多長?長城是什么時候建的?怎么建的?為什么要筑長城?)
(3)小結:人們最想知道長城的長度,修筑的時間,修筑方法和它的用途
板書:
長城
長度
時間
方法
用途
(5)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商討:能解答哪個問題,怎樣解答更清楚。
學生以小導游身份介紹長城。
2、解答疑問,匯報成果
(1)長度
1
學生介紹:長城長度
(長城位于我國北方,西起甘肅省嘉峪關,東至遼寧省的鴨綠江,全長一萬多華里,5000多千米,被看作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板書:長萬里
2
組織分析:長城全長一萬3
多華里,4
5000多千米,5
這是多長?
(如果從長城的起點步行止終點,每天走50千米,要3個多月的時間才能走完。)
(2)時間
學生介紹:修筑時間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即2000多年前,各諸侯國在自己的管轄境內(nèi)修筑城墻,秦、趙、燕在北方修筑了長城。秦統(tǒng)一六國后,在三國長城的基礎上繼續(xù)修建,形成萬里長城。秦以后,歷代都修過長城。現(xiàn)在我們見到的長城大多是明朝時修建的。長城的修建歷時一千多年,清朝以前從未停歇,是世界上建筑時間最久的人類工程。)
板書:春秋戰(zhàn)國
明朝
(3)方法
1
學生介紹:修筑方法
(勞動人民用肩扛、手抬、土堆等最原始的建筑的方法,將每塊重達一二百千克的條石運送到陡峭的山嶺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很多人為此付出汗水、鮮血、甚至生命;據(jù)粗略計算,修筑長城的磚石,如果用來修建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長墻,可以環(huán)繞地球一圈多。如此巨大的工程量、艱難的建筑環(huán)境,即使是在擁有大量高科技的建筑工具和運輸工具的現(xiàn)代社會也是難以達到的??晌覀兊墓糯鷦趧尤嗣駞s做到了,讓人驚訝贊嘆。)
2
組織歸納:長城的真正建造者是誰?
(長城的建造者是古代的勞動人民。所以說,人民創(chuàng)造了歷史,人民創(chuàng)造了一切。)
板書:肩扛手抬
(4)用途
①學生介紹:用途
長城是一項用于軍事的防御建筑工程,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而修建。在歷史上,對遏制沖突擴大,維護當?shù)厝嗣竦纳a(chǎn)和安全,保護當時中原地區(qū)較先進的經(jīng)濟和文化,方便各民族的友好往來,起著重要作用。
②組織介紹:今天的長城發(fā)揮什么作用?
(今天的長城成為人們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的旅游勝地)
板書:防御
游覽
3、小結
組織分析:長城為什么被稱為人類工程的奇跡?
板書:人類工程的奇跡
(長城凝聚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堅強毅力和高度智慧,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工程技術的非凡成就。)
第二部分:宏偉瑰麗的紫禁城
1、
進入情境,
①提出問題
②組織介紹:故宮過去叫什么?紫禁城在什么地方?
(故宮過去叫做紫禁城,位于首都北京的市中心。)
3
組織質(zhì)疑:看到這么大的紫禁城,4
人們想知道什么?
(紫禁城有多大?都有什么用途?)
④小結:人們想知道紫禁城的規(guī)模和用途。
板書:故宮
紫禁城
規(guī)模
用途
2、解答疑問,匯報成果
(1)規(guī)模
1
學生介紹:紫禁城規(guī)模
紫禁城
,明清兩代的皇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房屋9999間半,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紫禁城由外朝和內(nèi)廷兩大部分組成,其中外朝有著名的故宮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內(nèi)廷由后宮和御花園等建筑組成。整個建筑群以神武門、三大殿、午門、天安門為中軸,宮殿層層疊疊,萬戶千門,異常壯觀。
板書:宏偉壯觀
2
組織分析:這么宏偉的紫禁城是由誰建造的呢?說明什么?
(古代勞動人民建造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是令人贊嘆和佩服的。)
(2)用途
1
學生介紹:紫禁城用途
(外朝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召見群臣的地方;內(nèi)廷是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以及眷屬居住、游玩的地方。)
2
組織分析:紫禁城的用途是什么?為什么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皇帝生活的地方。紫是指紫微星座,象征帝王。紫禁的意思就是帝王的門戶有禁,不得隨便入內(nèi)。在封建社會,沒有皇帝的準許,皇親國戚都不得入內(nèi),老百姓甚至連走近看看都是犯禁的。)
3
組織介紹:今天的紫禁城的用途是什么呢?
(今天的紫禁城已建成為故宮博物院,供人們參觀游覽。)
板書:禁城
博物院
第三部分:總結
說一說:在了解了長城和故宮的過去及現(xiàn)在后,自己有什么想法?
板書:
擴展閱讀
《長城和運河》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2個字只識不寫。
3、引導學生搜索長城、京杭大運河以及祖先創(chuàng)造的其他人間奇跡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
教學過程:
課前導語:(略)
導入新課:
一、出示中國地圖,說說中華奇跡
1、聽說同學們上課前,都作了預習,對嗎?對課于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詞,你們一般都通過什么方法去理解?那么,在字典中,奇跡是怎樣解釋的呢?(出示幻燈:)
2、中國地圖。
這是我們居住的國土,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許多的中華奇跡,誰能說說看,你都知道哪些奇跡?
3、學生的回答力求簡練,只要說出名稱即可,不必具體描述。
二、在圖上找出長城和運河的位置,導入新課
1、我們祖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盤古開天劈地,到現(xiàn)在,有過多少人間奇跡??!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兩個人間奇跡請看地圖,圖上有兩條線,一條從東到西的橫線饈淺こ牽灰惶醮穎鋇僥獻菹擼饈薔┖莢撕印#迨椋撼こ?amp;nbsp;
運河)
2、誰去過長城?誰游過運河?今天啊,佘老師就帶著304班的同學們?nèi)タ匆豢撮L城,去游一游運河。
3、請同學們設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飛機上,從長城和運河的上空去觀看(俯瞰),長城和運河會是怎樣的一種景象呢?想知道嗎?哪趕快打開書,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劃出描寫長城和運河的句子)
第一部分:長城的教學
三、了解長城的特點,指導美美地誦讀
1、在作者的眼里,長城是怎樣的?
像巨龍穿行大地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
(1)像巨龍穿行在大地:在這句話中,巨龍是指什么?為什么用巨龍來比喻長城呢?(因為長城長)長城有多長?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全長6700千米,俗稱萬里長城。(出示長城示意圖、及嘉峪關和山海關的圖片)
(2)為什么說像巨龍穿行大地呢?可不可以改為爬行(想想看,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長城?對,飛機上,穿行更生動)
(3)穿行的大地間的長城,有什么特點呢?(連綿起伏、曲折蜿蜒)這連綿起伏、曲折蜿蜒是什么樣的呢?(請看錄像)
(4)什么叫連綿起伏?什么叫曲折蜿蜒?為什么會有起伏?為什么會曲折?(因為長城是順著山勢而建,隨著山勢,自然有起伏,有曲折)
(5)詞語積累:山峰可以有起伏,長城可以有起伏,那么還有什么可以有起伏呢?(江水、麥浪)有時候,心情的變化,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也可以有起伏。出示幻燈片:連綿起伏、波浪起伏、麥浪起伏、心潮起伏、(didng)跌宕起伏
小結:運用這樣的方式學習語文,積累詞語,這叫舉一反三,你就找到了學習的竅門。
2、在我眼里,這是一和什么樣的景象?(奇異)
看到這樣奇異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樣?(興奮、激動、)
帶著這樣的心情去讀詩句的前六句。教師指導讀,要讀出驚奇,要讀出對長城雄偉壯美的那種情感來。
四、了解長城的建筑,指導自豪的讀。
1、想想看,這樣一座前不見到,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需要多少條石和城磚?當時,建造長城的條石,一塊有二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shù)的肩膀無數(shù)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你說,能夠建造這樣宏偉的工程,這是不是人間奇跡?而我們最應該贊美的是誰?(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
面對著這樣的一個人間奇跡,面對著我們?nèi)绱酥腔鄣淖嫦?,你最想說的是什么?(祖稱真了不起,贊美我們的祖先,內(nèi)心充滿自豪)
2、帶著這樣的心情,讀長城部分的詩。
五、了解長城的歷史,理解不朽,指導深層次地感悟長城。
1、書上說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實際上這萬里長城是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的,應該說是我們的祖先譜寫了不朽的詩篇,而這詩篇就是萬里長城。在這里說是萬里長城譜寫詩篇是一種擬人手法,課文為什么會說是不朽呢?你是怎樣理解不朽的?
2、一段萬里長城,就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啊!早在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修筑長城,直到秦始皇的時候,才修筑了萬里長城后來,歷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從山海關到嘉峪關的明長城,這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長城。每一個朝代修筑長城,都流著我們祖先的血汗。
3、起初修筑長城,都是為了保護一方平安,可是歷代的長城都沒有起到保護的作用,秦始皇修筑了長城,結果沒有延遲秦朝的滅亡;明朝修筑了長城,可是清明入山海關依然輕面是易舉,長城濃縮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
4、(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物化。每一塊磚石,每一方泥土,都記錄著豐富的歷史信息。萬里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燦爛文化歷史的縮影,是中華民族歷經(jīng)磨難而自強不息的象征?。┯谑牵洪L城成了一種精神,成了一種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征,是巍然峨然的一個民族的魂
出示圖畫:
眾志成城這是一種精神
不到長城非好漢這是一種文化
國歌中不是不有一句嗎用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像征。你說,還有什么樣的字眼比不朽更能表達這樣的精神呢?長城不朽的是精神;長城不朽的是中華民族的韌勁;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p>
所以畫家用畫歌唱這種精神(出示畫)
詩人用詩傳頌這種精神(出示圖片)
那么我們呢?我們用怎樣的聲音去讀這種這種精神
指導讀上篇詩,突出不朽
第二部分:運河的教學
一、導入
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的人間奇跡,不只是長城,還有運河。讀下面的詩句,看看我在飛機上看到的運河是怎樣的一種奇異的景象(播放錄像)
二、了解運河的特點,指導美美地朗讀
1、看了這段錄像,你有什么想說的話?如果說長城給你的是雄偉壯觀,那么運河給你的是什么?(運河是美麗的)
2、詩中是怎樣描述的呢?像綢帶飄落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在這兒,說運河是一條長長的綢帶,你認為這樣的比喻好嗎?為什么?
3、這是一條什么樣的綢帶?(閃光的綢帶,水清澈而閃著銀光。這是銀光閃閃,如果是早晨,太陽映照水中,那便是什么?金光閃閃)
4、拓展積累:在漢語言中,有很多的組詞方式,像這樣的,詞尾重疊,表示一片或者是程度深,還有很多詞,讀一讀這些詞:
銀光閃閃(ABCC):微波粼粼、金光閃閃
波濤滾滾、細雨蒙蒙
涼風習習、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氣勢洶洶
5、這又是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
6、指導讀詩句,運河是美的,誰能讀出這種美?
三、了解運河的創(chuàng)造,指導動情地朗讀詩文
1、回到課文中,伸向天邊說明什么?(運河長)是啊,這條運河是從哪到哪?
2、(它長: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長1747公里)
3、它連通四省二市: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天津、北京;連接: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出示圖)
4、大江東去浪淘盡由于地理的原因,我國的河流都是從西向東流,比如說長江、黃河,它實現(xiàn)了東西的運輸??墒菦]有一條河流是南北流向的,這南北運輸可就不方便了。
5、于是我們的祖先就想到開鑿一條運河,將五大水系貫通,實現(xiàn)了南北的運輸流通,你說,能有這樣的想象的人,怎樣?咱們的祖先不僅想到,而且做到了,創(chuàng)造了人間的又一個奇跡。
6、所以書上說,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動人,就是對這種創(chuàng)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說,面對著這條運河,你想說點什么呢?(我們的祖先多么有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有創(chuàng)造力的民族是充滿希望的民族,你看今天,我們神六裁人的成功,不正說明了這點嗎?)
7、指導朗讀詩歌
四.了解運河的歷史,指導自豪地朗讀
1、如果我告訴你: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人工運河,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縱貫南北,是我國第二條黃金水道(這第一條是長江)你會怎樣想?
2、如果我告訴你,這運河的開鑿,最早在春秋時,吳王就開鑿了運河(邗溝),距今2500多年,到了隨朝的時候,開通了從杭州折絡陽再到北京的運河,這運河比現(xiàn)在的運河不要長;我們現(xiàn)在的運河是元朝的時候修建的,你又作何感想呢?
3、如果我告訴你,現(xiàn)在的這條京杭大運河不僅是黃金水道,而且還是我國即將動工的南水北調(diào)工程最主要的河道,你又會作何感想?
4、是??!我們的祖先多偉大?。?/p>
(出示幻燈):
運河美是動人的,千余年來,運河永不知累,一路流淌;
運河美是動人的,是時間濃縮著美,是風雨凝聚著美,是文化沉積著美。
運河的美是動人的,那是想象的美,是創(chuàng)造的美,是靈動的美。
5、指導自豪地讀詩
第三部分:結課
出示地圖:
一、長城和運河,在中華大地上,從東到西,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運河,從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這一撇,從秦漢到現(xiàn)代,又經(jīng)歷了多少蒼桑,有過多少淚水,但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而這一捺,從隨唐起始,到今天,又有過多少靈動的創(chuàng)造,有過多少憧憬和希望。我們中華民族正是這樣一個充滿著希望和創(chuàng)造的民族,充滿著頑強和不屈的民族。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個大寫的人字嗎?(出示動畫:人)
二、長城運河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長城和運河譜寫著不朽和動人的詩篇,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
三、聽詩
四、讀詩
長城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要求: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 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觀察順序和寫作思路。{難點} 教具準備: 鵬博士軟件、中國地圖。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默讀本組“導讀”,了解本組內(nèi)容,明確訓練要求。 二、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見過長城嗎?長城給你的印想怎樣?[請同學們自由發(fā)言] 2、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它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體現(xiàn)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學了這篇課文從內(nèi)心深處來體會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板書課題] 三、檢查預習: 1、仔細看圖,說說你從兩幅圖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攝點分別在哪里? 2、找出兩幅圖對應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別寫的是什么? 3、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畫下來。 四、圖文對照學習課文[出示鵬博士軟件的圖片] 1、指名讀課文的第一段,畫出描寫長城的句子,說說用什么方法寫的? 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結合圖,體會遠看長城的樣子。 教師小結:描寫長城的樣子使用比喻、數(shù)字說明、太空拍攝的照片來描述的。 2、默讀課文第二段,說說長城的近景及長城的建造特點。[板書:略] 思考:從哪里看出長城高大堅固、結構合理的? [1]建筑材料:巨大的條石和城磚 [2]城墻頂上:很寬,可以五六匹馬并行 [3]城臺:每個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傳遞信息 3指名讀課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長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從哪里看出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艱辛呢? 4齊讀最后一段,想一想: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五、朗讀全文,學生質(zhì)疑問難 課后小記: 板書設計: 遠景:像一條長龍 城墻------很寬 近景:高大堅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臺-------互相呼應 長城聯(lián)想:凝結著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歷史地位:偉大奇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長城的結構特點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長城的? 3、學習了課文,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4、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鞏固練習 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1]萬里長城像(),在崇山峻嶺之間(),她高大(),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長城是由()建造的,表現(xiàn)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和()。 2、給生字注音組詞 3、抄寫課后生詞 4、比較句子,把想到的說給同學們聽。 [1]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成萬里長城。 [2]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5、背誦課文的第一、而自然段 三、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書籍 資料提供者:
《長城》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長城》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長城》教學設計 周由 教材說明:這篇看圖學文由兩幅長城的彩圖和一篇短文組成,直觀的圖畫和具體形象的短文緊密結合,表現(xiàn)了長城的雄偉壯觀、高大堅固,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發(fā)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第一幅圖片是從遠處看到的長城,畫面展示了長城隨著起伏的山勢蜿蜒盤旋的雄偉其實,給人的突出印象是長而壯觀。第二幅圖片是從近處拍攝的長城。圖片清楚地顯示了長城的結構:城墻外延有垛子,垛子上有瞭望口和射口;城墻頂上有方形的城臺。一眼望去,就感覺到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課文一、二自然段描寫的是兩幅彩圖的內(nèi)容,突出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第三自然段抒發(fā)作者由看長城而展開的聯(lián)想。 教學重點: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3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0個。正確讀寫“崇山峻嶺、蜿蜒盤旋、城磚、屯兵、堡壘、陡峭、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的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 4、把看圖、學文、想象結合起來,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情趣 學生們對長城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還有不少學生去過,對其有感性認識,還有的學生通過閱讀、通過電視,對古代歷史、對長城的修建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可以通過談話的形式導入,使文本與學生的實際相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指導看圖,直觀感知 出示兩幅彩圖,讓學生形成對長城的直觀印象,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同時,通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圖中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觀察要有序,而且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會觀察到不同的景象,從而對學生進行遣詞說話的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有效的訓練。 三、圖文結合,理解課文 1、圖文對照,在理解課文一、二自然段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別對照圖,盡量用書中的語言描繪圖中景象,這樣既可以做到對文本中語言的積累,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 2、了解了一二段內(nèi)容,由此引發(fā)作者聯(lián)想。教學三四自然段。圍繞寫作者聯(lián)想的語句,讓學生多讀熟讀,交流感受,進行有感情朗讀的訓練。在此過程,訓練學生抓重點字詞理解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或課外閱讀理解課文等多種學習方法。同時感受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艱辛,激發(fā)學生對勞動人民智慧力量的敬佩以及民族自豪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貫穿始終。 3、其中設計一個小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結合課文進行合理聯(lián)想,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思想,同時也滲透了寫作方法上的訓練,通過你觀察到的,把你聯(lián)想到的寫出來。 四、回歸整體,總結收獲 讓學生瀏覽全文,把有感受的地方再有感情地讀讀,使學生從整體上再次把握全文內(nèi)容、感情、寫法。 五、練習作業(yè),鞏固新知 基礎字詞;仿寫片斷,由觀察到的所聯(lián)想到的;設計導游詞。 板書設計: 長城 遠看長龍蜿蜒盤旋 近看高大堅固——氣魄雄偉奇跡 聯(lián)想勞動人民智慧和力量 資料提供者:《長城和運河》教案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長城和運河》教案”,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長城和運河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及課文內(nèi)容。
3、收集關于長城和運河的有關資料,了解它們的的特點,
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1、了解長城和運河的的特點。
2、抓重點詞句反復品讀,圖文結合并借助相關的補充資料深入感受
“奇異景象”。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
一、導入激趣
1、在我們中國,有兩大建筑工程,一個像巨龍,一個像綢帶。她們蔚為壯
觀,堪稱“人間奇跡”。你們知道她們的名字嗎?
(師板書題目:長城和運河)
2、生齊讀課題。
3、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結合自己查找的資料說說)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各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句,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3)思考: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長城的,為什么要用這種方式來看?
看到的長城和運河分別是什么樣的?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指名逐個讀這些詞語。
駕駛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嘉峪關譜寫
不朽創(chuàng)造奇跡天堂杭州綢帶
(2)指名說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這里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接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這里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地說明
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兒。
譜寫:本文引申為編寫贊美的詩歌。
不朽: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chuàng)造: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跡:奇異的景象。
天堂:這里指美麗的杭州。
(3)結合自己的讀書理解說說作者的觀察點及看到的長城和運河分別
是什么樣的?
三、精讀課文
1、指名讀第一部分內(nèi)容。
2、比較句子: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我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3、景象的奇異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自由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看插圖或動畫體會理解,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5、“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
“不朽”有哪兩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發(fā)譜寫了一篇又一篇詩歌,這里為何要說是萬里長城譜寫的?
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
6、“創(chuàng)造”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7、“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
8、最后兩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導朗讀:(1--4行)寫奇跡的出現(xiàn)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
(敬佩并自豪地)
10、將第一部分三方面內(nèi)容分組讀。生評議。
11、指名讀,生評議。
12、齊讀。
五、布置課堂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哪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導讀: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講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p>
這句話是把比成它們之間存在之處,你能說說嗎?
(相似之處在于: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
篇”這句話讀懂了什么?“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這部分結構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lián)系奇跡的歷
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
4、同座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5、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6、師讀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
讀兩部分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全文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
2、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文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3、師總結:今天,我們乘著作者駕駛的飛機俯瞰了祖國的兩大奇跡。祖
國的奇跡還有許多,如那一座座長江大橋、一幢幢高樓大
廈、趕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衛(wèi)星、令世人矚目的三峽工程
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去創(chuàng)造新的奇跡。
四、布置作業(yè)
板書:
2長城和運河
6700千米1747千米
像巨龍像綢帶
連綿起伏銀光閃閃
曲折蜿蜒伸向天邊
人間奇跡
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
《長城》教學實錄 教案教學設計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zhì)的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長城》教學實錄 教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長城》教學實錄 導入: 師:同學們,提起長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過長城嗎?你對長城有哪些了解呢? 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感受,可以交流長城的地理位置、長城的自然風光、長城的歷史價值、相關的歷史故事或傳說,還可以是自己親臨長城的切身體驗。 師:長城不僅是中華民族靈魂的象征,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一同來感受這偉大的長城。 授新: 1、齊讀課題:《長城》 2、出示兩幅掛圖:這兩幅圖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共同點:都是描繪長城的景象。 不同點:觀察點不同,第一幅圖是俯視,觀察點在高處,是遠看,第二幅圖是平視,觀察點在近處,所以觀察到的景物就不同。 3、觀察第一幅圖,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上畫了什么景象了嗎? 生回答,師引導生觀察和描述圖時,要有一定的順序,由近到遠、由主體到周圍景物。 再說說第二幅圖上畫了什么。 4、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語句讀通順,想想課文中的哪些內(nèi)容是圖中所描繪的。 生自讀課文?;卮穑旱谝蛔匀欢闻c圖一相對應,第二自然段與圖二相對應。 5、書中這兩個自然段是怎樣寫長城的? “遠看長城,……”用比喻的手法,把長城比作蜿蜒盤旋的長龍,可以看出長城很長、氣魄宏偉。 齊讀。 “……”寫了長城的構造,從“”可以看出長城高大堅固; 師可以引導學生自讀此段,用畫簡筆圖的形式,弄懂長城的構造:垛子、瞭望口、射口; 對照圖二說說長城的構造,盡量運用書中的語言。 師對這兩段進行寫法上的引導:作者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先寫了長城的整體景象,再局部描寫長城。 6、作者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他聯(lián)想到了什么呢?讀讀下一段,批劃你有感受的語句,多讀幾遍,再和組內(nèi)同學交流你的感受。 生自讀批劃,交流感受。師巡視指導。 7、生匯報,師引導,適時結合課后第三題。 師注意訓練學生抓重點句、重點字詞理解課文,同時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系課外閱讀;訓練學生從內(nèi)容情感及寫法等多角度理解分析課文,讀寫結合;通過多種形式指導有感情朗讀,訓練學生通過讀的形式理解體會并表達情感。 8、除了這些,你還能聯(lián)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哪些情景? 生展開想象,比如:在寒風凜冽的冬天……,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們的外貌穿著……,他們的神情動作…… 9、正是這雄偉的長城,正是這偉大的勞動人民,讓作者激動、感慨。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小結: 勤勞勇敢的古代勞動人民,用他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成了這雄偉壯麗的萬里長城,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奇跡,不能不讓我們中華兒女為之自豪和驕傲。讓我們帶著這種自豪感,再把這篇課文讀一讀,然后談談你有哪些收獲。 師引導學生,不但從內(nèi)容上、情感上談,還應該注重寫法上的收獲。 練習: 1、看拼音填漢字 chóngshānjùnlǐngwānyánpánxuánqìpòxióngwěiníngjiéchéngzhuān ()()()()() 2、按原文內(nèi)容填空 3、當我看見家里潔凈的地板的時候,我不由得想起媽媽();當我看見()的時候,我不由得想起媽媽();當我()的時候,我不由得想起媽媽()…… 作業(yè): 仿寫第三自然段。 資料提供者:《長城》教學反思 教案教學設計
《長城》這篇課文,是本冊教材的第二篇課文。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讀課文,自主完成預習作業(yè)。整節(jié)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于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diào)動。主要是文本的內(nèi)容與學生親身體驗有一定聯(lián)系,重要的事,課堂上的一些訓練從課文內(nèi)容出發(fā)并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來設計,再加上老師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指導訓練,使師生產(chǎn)生共鳴,從而使學生激情充沛。 從先教學一、二自然段,再教學三、四自然段這個路子來看,如果能再放手,讓學生就全文談有感受的語句,相信學生可講之處會更多,所談感受體會也會更充實、深切。 在學生發(fā)言時,師生對話缺少配合。班級學生急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學的發(fā)言,忽略老師的講解。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學生躍躍欲試,自主活躍,但無法讓學生在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思想的體會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升華。這也是今后教學中我應該注重訓練和正確培養(yǎng)的地方。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文章,三年級的訓練重點師讀文章想畫面,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忽略這方面的訓練。而這節(jié)課欠缺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同時,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畫面。而把指導有感情朗讀,和訓練學生讀寫結合的設計“你還能聯(lián)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哪些情景?”相脫節(jié)。應該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讓學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 新課改要求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合理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這節(jié)課在時間分配上有些拖沓,使得練習題無法在課堂三十五分鐘內(nèi)完成,只能留到課后作為作業(yè)。所以說,老師備課要對大綱、課標、教材有較深的理解和鉆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狀況也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針對不同學生不同層次,能說到什么水平,而應該回答到的是什么水平,老師只有心中有數(shù),才能有針對性的引導、并規(guī)范凝練自己教學語言,更好的駕馭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速率。 總之,看圖學文不能忽略讀文章想畫面,也是以次來訓練學生在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從文本中發(fā)現(xiàn)與學生有聯(lián)系的共鳴點,激發(fā)學生的情趣;讀寫結合,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同時,也要結合寫法的學習訓練;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及訓練。最為重要的是,教師要精心備課,理論依據(jù)、教材文本、學生情況并重。 桃源小學 楊笛 2003.3.27 資料提供者:
《長城和運河》教學素材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長城和運河》教學素材”,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城和運河》教學素材長城經(jīng)過內(nèi)蒙古,遼寧,河北,北京,山東,山西,陜西,河南,寧夏,甘肅,新疆。
嘉峪關在甘肅省,山海關在河北省。是嘉峪關不是嘉嶼關,而且是在甘肅省,河北遼寧相臨,萬里長城怎么可能只跨兩個省。
山海關在河北省與遼寧省交界處,屬秦皇島市管轄,所以應該屬于河北省。
我們今天所說的長城是指明長城(東起河北山海關,經(jīng)山西-陜西-寧夏,西至甘肅嘉峪關),因其修建年代較近,保存較完整,所以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長城的形象。但實際上長城遠不止這些,自秦以來,歷朝歷代曾修建了很多各種長度和形式的“長城”,但大多因為年代久遠,缺乏保護,甚至有些是因為其本身修建的就不是很牢固(比如一些外圍的土長城),時至今日已經(jīng)大多消失了。
歷代長城之最:最北的長城是東起內(nèi)蒙古,穿俄國,西至蒙古國的金長城;最南的是河南省駐馬店市-平頂山市-南陽市一帶的楚方城;最東的是東起遼寧省與朝鮮接壤的丹東市的明長城和九連城的燕、秦、漢長城;最西的是東起內(nèi)蒙古西至新疆庫爾勒市的漢長城(“…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歷史上的三大名城玉門關,陽關,敦煌就在這段長城的中部,甘肅與新疆交界處。)
《長城磚》教學設計之一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閱讀課文,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感悟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一、引發(fā)興趣。 1、課前同學們通過查資料,對長城有了哪些了解?誰能簡要的說說?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并不是描寫長城的雄偉壯麗,而且有關長城磚的一件事。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請同學們認真讀書,提醒注意讀準生字:羨慕、允許、妄自菲薄等。 2、說說看,讀完課文你明白了什么? 三、閱讀,理解線索。 1、默讀課文,看看長城磚的心理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填空: 開始,長城磚覺得(),因而();后來(),長城磚感到( ),這些引起了它的()。 2、練習朗讀第一自然段中描寫長城磚中描寫長城磚自卑的句子。 3、是什么促使長城磚由自卑變得自信了呢? 四、表演,體會情感。 1、各自選擇其中的一個人物,讀讀課文,再在小組里表演。 2、教師指導:要傳達出人物的情感,必須注意不同人物的神態(tài)、語氣。同時運用人物的語氣表現(xiàn)人物的話語。 大教授的“激動”;宇航員的“神采飛揚”;金發(fā)女郎的“崇拜”;小男孩的興奮。 學生練習,表演。 指數(shù)名學生表演。 2、再讀課文,讀出長城磚的價值。 (展覽受到的待遇,參觀人數(shù)之多) 四、想象情景,領悟內(nèi)涵。 1、同學們,如果你是長城磚,就是那塊原先自慚形形穢的磚,聽到了贊美,你想對誰說此刻心聲呢?對自己?對游客?同伴。 2、指名讀最后一段。 說說你的理解,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對自尊、自信、自強的理解。 五、延伸。 1、課外搜集有關自信、自尊、自強的格言警句,與同學交流。 2、你自己有不夠自信的地方嗎?身邊有不夠自信的人嗎?請試著勸他。 ◆[2004-09-02] 資料提供者:
四下長城 教案教學設計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下長城 教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2長城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課文,認識到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結晶,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奇跡,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從不同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事物中展開聯(lián)想。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長城的雄偉氣勢和高大堅固。 2.學習作者的觀察事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長城的資料和圖片。 2.教學掛圖和錄象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從不同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事物中展開聯(lián)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啟發(fā)談話:同學們,你們見過長城嗎?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勞動的血汗和結晶,是世界歷史奇跡。想不想看一看這一偉大的工程。(播放錄象) 2.學生觀看錄象片段。 3.同學們領略了長城,有什么感想呢?(高大堅固,氣勢雄偉,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長城氣勢雄偉,高大堅固,為什么說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 2.指名學生回答。 3.根據(jù)問題,學生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長城的。 4.歸納各段大意。 5.自由體驗性朗讀。 三、學習第一段 1.通過朗讀,同學們了解了這一小節(jié)描寫了什么?(遠看長城景象) 2.指名學生回答。 3.從這一小節(jié)的描寫中,又進一步體會到了什么?(長城氣勢雄偉) 4.具體說說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的。學生指名回答。(指導:①根據(jù)插圖學生理解“崇山峻嶺”和“蜿蜒盤旋”詞義;②教師重點指導“崇”有高大之意,“峻”有陡峭之意。指導書寫崇山峻嶺和蜿蜒盤旋兩個詞;③從詞義體會長城雄偉氣勢;④出示第一句,指名讀,了解修辭手法,思考:作者為什么把長城比做長龍?體會龍的氣勢,龍的精神,以及談談自己對中華民族龍的精神的理解。 5.齊讀課文第一段。 四、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觀察和理解課文,認識到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學習在觀察中展開適當?shù)穆?lián)想。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感受了氣勢雄偉的萬里長城。長城不僅是高大的建筑,更有著它獨特的功用和構造。它是怎樣的,課文第二小節(jié)介紹了這些內(nèi)容,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由地朗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節(jié) 1.長城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用四字成語概括它的特點。 2.學生指名回答。(在軍事上抵御外侮,高大堅固) 3.同學們是怎樣發(fā)現(xiàn)長城是一種軍事工事的呢? 4.學生指名回答。(了望、射擊、屯兵、堡壘、打仗) 5.這種工事有著怎樣的獨特構造? 6.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課文插圖簡要復述。 7.課文是怎樣描寫長城高大堅固的特點的? 8.學生指名回答。(指導:建筑材料、建筑規(guī)模、建筑構造) 9.學生質(zhì)疑問難,教師予以解答。 三、學習第三段 (過渡)站在這樣氣勢恢弘的萬里長城之上,很自然的去猜度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一偉大的奇跡?偉大領袖毛澤東說過,是誰創(chuàng)造了歷史,只有勞動人民才能真正創(chuàng)造歷史。 1.是??!站在長城上踏著(引讀)…扶著(引讀)…很自然的想起(引讀)…單看這(引讀)…那時候沒有(引讀)…沒有(引讀)…靠這(引讀)… 2.齊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3.激情再讀。 四、總結全文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五、課堂練習 背誦第4、5自然段。 板書設計:2長城氣勢雄偉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偉大的奇跡高大堅固 教學后記: 年月日 資料提供者:《長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及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2、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學習目標〗1、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及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2、學習本課生字詞?!冀虒W步驟〗一、新課導入長城是偉大祖國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它和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舉世聞名的偉大建筑。因此,長城吸引著許多中外游客。你們當中都有誰去過長城?能給大家談談感受嗎?其他同學想不想飽覽一下長城的壯麗風光,欣賞一下長城的建筑藝術呢?二、觀察課文插圖,初步感知課文1、觀察圖畫⑴讓學生上臺,從中國地圖上找到長城東起山海關和西止嘉峪關的確切地理位置,并在黑板上寫出長城跨越了哪幾個省份。⑵書上的兩幅畫觀察點各在什么地方?各畫了哪些景物?明確:第一幅是遠看;第二幅是近看。⑶第一幅圖上看到的長城是什么景象?明確: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形象地敘說長城的樣子。如像一條彩帶,在群山飄舞;像灰色長龍,飛舞在崇山峻嶺之間等。⑷第二幅圖上可以看到長城的什么?明確:結合圖畫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⑸兩幅圖上長城的景象為什么不同?明確:一是遠看的景象;二是近看的景象,角度不同,景象就不同。2、欣賞錄音要求:學生邊聽邊看課文邊思考所描寫的內(nèi)容。3、練習朗讀分節(jié)練讀,思考:⑴第一節(jié),遠看長城是什么樣子?從文中找出來。結合課文插圖加深印象,并體會這一比喻句的好處(突出其長)⑵第二節(jié),長城的近景又怎樣?圍墻這樣建造有什么作用?(要求學生說出垛口、瞭望口、射口、城臺的作用。并知道這段城墻在八達嶺上,已成為游覽景區(qū)。)⑶第三節(jié),作者站在長城上聯(lián)想到了什么?明確:修筑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勞和智慧。⑷最后一節(jié)寫什么?明確:長城在世界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4、視頻欣賞(播放長城風光片,讓學生再次思考圖文描寫的內(nèi)容和作者要表達的感情。)三、課堂練習1、指讀生字,重點指導蜿蜒的寫法2、結合課文理解詞語:崇山峻嶺:崇,高。峻,陡。山高而陡。形容長城所處的地理位置險要。蜿蜒盤旋:蜿蜒,像蛇爬行的樣子。盤旋,回繞曲折。長而曲折地延伸。形容遠望長城的樣子。氣魄:魄,精神。氣魄,精神,氣勢。課文指長城表現(xiàn)出來的雄偉、壯觀的氣勢。奇跡: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3、熟讀課文。4、在田字格內(nèi)正確書寫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
〖學習目標〗1、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復習引入指讀課文。
二、圖文對照,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1、精讀課文,深思問題⑴結合課文內(nèi)容,對照圖畫,說一說城墻頂上、城墻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方形城臺的位置、構造及作用。⑵作者為什么會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明確: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聯(lián)想是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去觀察長城之后自然產(chǎn)生的。體會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艱辛和不易,以及付出的代價和非凡的創(chuàng)造。為什么說: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明確:結合插圖,抓住文中重點詞語體會:我國勞動人民憑著勤勞的雙手、無窮的智慧、想方設法戰(zhàn)勝困難,修筑起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⑷指導感情朗讀第三段,想象當時修筑長城的勞動場面。⑸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明確:①這樣的城墻舉世無雙;②這樣雄偉的工程世界少有;③這樣艱巨的任務靠人力完成,歷史罕見;④創(chuàng)造這樣的奇跡,勞動人民表現(xiàn)出來的智慧,絕無僅有。⑹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作者為長城這一世界歷史奇跡感到激動、自豪,對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表達了贊揚和敬佩之情。2、討論構思,品味妙法回顧課文,討論作者怎樣構思,為什么能在這不足四百字的課文里,把一個聞名世界的古代宏偉工程生動、具體地描繪出來呢?(讓學生學習作者觀察有順序、記敘有條理、聯(lián)想豐富、巧用比喻等寫作特色。)3、講述故事,訓練語言要求學生把收集到的有關長城的故事或傳說,講給大家聽。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延伸拓展1、讀句子,注意帶點的詞語,體會這樣表達的好處。⑴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明確:作者由站踏扶,很自然地過渡到想,說明作者的聯(lián)想是在觀察到長城的雄偉堅固之后產(chǎn)生的,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是作者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觀察長城之后自然產(chǎn)生的。⑵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明確:多少一詞說明修筑萬里長城,勞動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是無法估計的;前不見頭、后不見尾更直觀地讓人們感受到萬里長城的工程之浩大;才字,在這里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這句話飽含著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2、當一次小導游,向別人介紹萬里長城。介紹時,要突出長城是氣魄雄偉的工程,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
五、布置作業(yè)課后思考練習。
六、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繼上一篇課文后,這又是一篇看圖學文,該教學設計在課前導入的時候,就重視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讓同學們認識到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這就為后面課文的學習做了很好的情感鋪墊。在教學過程中,還是通過讓學生反復觀察插圖,圖文結合,理解作者站在長城上的那一段聯(lián)想所表達的感情。
《長城和運河》教學札記
今天,由于三(4)班的老師病假,所以下午第二節(jié)課由我去代課??赡苁菑南旅娼淌疑蟻淼臅r候,遲到了些許;也可能是學生好奇:自己的老師生病了,今天由哪位老師來代課;還可能剛開學,學生還沒有調(diào)整到有序的、專注的學習狀態(tài)中來,教室里有些嘈雜。我迅速地在腦海里搜索:冷靜!這時發(fā)火完全是無效的,既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又影響了師生的學習情緒。那么,如何讓學生的注意力盡快地集中起來?
對!今天,我要教的是《1、長城和運河》,學生一定對課文的資料比較感興趣,就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吧。由于我剛在自己的班級里上完此篇課文,于是胸有成竹地從戰(zhàn)國時期長城的修建開始講起,一直講到長城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意義。孩子們的眼睛都慢慢地集中到了我的身上,我的情緒也陰轉(zhuǎn)晴了,課堂教學轉(zhuǎn)入了師生都愉快的氣氛中了。
反思:
1、師生雙方的情緒都不在滿意的狀態(tài)時,千萬要冷靜,不要無謂的發(fā)火、責罵,而要迅速的搜索最佳的轉(zhuǎn)變途徑。
2、老師對教學內(nèi)容有了足夠充足的準備,才能在關鍵時刻產(chǎn)生教學機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長城和運河教學反思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長城和運河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長城和運河》反思
這課學生預習工作做得比較好,因此在教學第一課時很輕松,能把練習題都完成一部分。本學期的好習慣之一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通過這堂課,我越發(fā)覺得預習對學生的學習有多么的重要,以后要堅持不懈地抓好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
今天進行了第二課時的教學,主要讓學生感受長城和運河的雄偉與壯麗,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學時,我讓學生抓住關鍵語句,從“奇異”入手,觀察插圖,結合自己搜集的圖片、資料理解“連綿起伏”、“曲折蜿蜒”、“銀光閃閃”、“伸向天邊”等詞語。一堂課上下來,感覺很不爽,對于我的提問,學生有的回答不出,有的想象貧乏,有的用詞不夠正確,課堂死氣沉沉。造成這樣的情況,我也做了一點反思:學生回答不出,首先是性格使然,班級學生很多都不愛表達,包括在音樂課等副科上也是只注意傾聽,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下階段要蹲下來看學生,拉近自己和學生的關系,讓每個學生都喜歡你,喜歡表達。其次,學生不喜歡表達,大概問題有點難,之所以難,有兩種原因:一是可能我沒有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問題,讓學生無所適從;二是學生對于我的問題沒有相應的知識儲備。是的,雖然課前讓學生搜集了相關資料,然而只是皮毛,這課涉及到的內(nèi)容不僅僅是長城和運河,還有歷史的、地理的、建筑的……不要說學生,自己的知識也不夠豐富,我深深感到: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作為語文老師,得不斷地學習、反思。
在感受運河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時候,我請學生結合書上的插圖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有的說兩岸長得綠油油的麥苗,我就引導學生:那說明有了運河的澆灌,莊稼豐收了;有的說看到了很多房子,我又引導這可以看出兩岸繁華的城市;還有的說看到了很多船只,我就引導從中可以感受到運河上運輸?shù)姆泵Α瓕W生充分體會到運河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從中感覺到它不僅是人間奇跡,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長城和運河》教學隨筆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城和運河》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長城和運河》教學隨筆《長城和運河》教學隨筆
資源出處:鳳凰語文論壇三年級備課室
/dispbbs.asp?boardid=54star=3replyid=352535id=27670skin=0page=1
資源提供者:柔指輕敲
資源名稱及內(nèi)容:
關于資料搜集及交流的思考
今天教學第1課《長城和運河》。昨晚要求學生按照“預習九法”進行預習,這節(jié)課重點檢查預習的完成情況。因為“預習九法”中的前七個方法是上學期已經(jīng)培養(yǎng)的,所以完成的情況還不錯,學生在學習字詞、朗讀課文方面做了充分準備,因此這節(jié)課教起來比較輕松,很快就完成了字詞學習和課文的理解感悟,當然這也要歸功于在此之前的資料交流。
因為長城和運河離孩子的生活比較久遠,他們大多數(shù)沒有親眼見過長城和運河,只是在圖畫中或電視上看到,因此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課前的資料交流,使學生對文中描述的景象有了比較具體、全面、直觀的了解,有助于對文中“巨龍”“穿行”“連綿起伏”“曲折蜿蜒”“不朽的詩篇”“綢帶”“飄落”“銀光閃閃”“伸向天邊”“動人的詩篇”等詞語的理解和感悟。從學生提供的“明長城示意圖”中可以輕易地找到“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從學生搜集的運河資料中可以清楚地知道長達1794公里的運河途徑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當學生了解了這些,他們對這兩個“奇異的景象”不再陌生,而是油然而生親切之感、贊嘆之情。
從這學期開始,我把查閱資料作為預習的內(nèi)容之一,且在班上設一名小小信息員,專門負責搜集、整理同學們交來的學習資料,并對同學們搜集資料的次數(shù)、內(nèi)容作記錄,期末考評時把查閱資料列入考核項目。今天同學們收集的資料特別多,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有關于長城、運河的概述、圖片、建造、意義等,也有關于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其他人間奇跡,如秦始皇陵和兵馬俑、都江堰、趙州橋等;有抄寫在紙上的,有打印出來的,有直接把課外書帶來的,也有從網(wǎng)上下載保存在磁盤的??墒钦n堂時間是如此有限,盡管我已經(jīng)在課前閱讀了每一份資料,挑出其中的精華部分來介紹,可是還是有許多資料來不及交流,看著每一位學生都那么渴望和老師同學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資料,我只能說抱歉,然后讓同學們課后去找信息員借閱這些資料,可是我心里也明白,有多少孩子會真正這樣去做呢?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在課堂教學氣氛中被激發(fā)起來,而一到下課,離開了那樣的場景,他們的求知欲望早被玩心所替代,能惦記著去借閱資料的孩子一定不多。那么孩子們花了大量時間甚至還耗費家長的不少精力去搜集的那些沒有被交流的資料,是不是一種浪費呢?也許我們可以說,重在過程,重要的是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孩子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墒?,如果孩子們搜集的資料老是得不到交流,他們不能從中嘗到分享的快樂,天長日久,他們會不會喪失了搜集資料的熱情呢?如何保持孩子們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如何讓我們搜集的資料更有效?我迫切希望得到專家、同行們的指點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