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27地球的外衣大氣。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氣”基礎(chǔ)知識測試一、基本概念
1、天氣:。
2、氣溫:。表示當?shù)乜諝獾?。是天氣的基本要素?br> 3、風:。風從氣壓區(qū)流向氣壓區(qū)。它的兩個基本要素是:和。
4、風向:。
5、濕度表示空氣中的多少,空氣的濕度一般用表示。
6、等壓線:。
7、鋒:,一般分為兩種類型:和。
8、氣候:,它包括天氣的狀況和狀況。
9、比熱:。比熱的單位是,讀作。
10、季風:。
11、季風氣候區(qū):。
二、基本知識點
1、大氣按溫度、密度、和物質(zhì)組成的特點的大氣分層。
層序名稱溫度隨高度變化的特點
2、大氣層的厚度與緯度位置的關(guān)系:。
3、對流層的最大特點是:,所以在這層中天氣現(xiàn)象:。它集中了地球的大氣質(zhì)量和幾乎全部的、。
4、天氣的主要要素有:、、、和。
5、測量氣溫的工具放在,它一般距地米。
6、一天中氣溫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在氣象觀測中百葉箱內(nèi)應有、
三種溫度計來測量。
7、大氣壓的特點:(1)大氣壓的方向:
(2)在同一深度的大氣壓:
(3)大氣壓不是固定不變的,它直接與有關(guān)。它隨海拔的升高逐漸。
(4)大氣壓與天氣和季節(jié)都有關(guān),一般:晴天陰天、冬季夏季。
8、標準大氣壓的值:帕,相當于厘米汞柱。
9、最早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實驗是:,測定標準大氣壓值的實驗:。
10、流體的流速與壓強的關(guān)系:。
11、大氣壓與天氣的關(guān)系:高壓區(qū)多天氣,低壓區(qū)多天氣。
12、大氣對人體的影響:(舉二例)
13、氣壓對液體沸點的影響:氣壓升高,液體沸點;氣壓降低,液體沸點,高壓鍋就是利用:來工作的。
14、風向的符號可以用一短線段來表示,如東北風可表示為,西北風可表示為。風向可以用來測定,指向代表風的方向。(箭頭或尾翼)風速可以用測定。風速的大小常用來表示。
15、實驗表明:,空氣中的水汽就越多。
16、觀測濕度的儀器稱為。是最常用的濕度計,它由一支和
組成,它的使用方法是:先讀出刻度,再讀出刻度,然后計算它們的,最后通過查表,得出相對濕度。
17、相對濕度表表明:干濕差越大,相對濕度越。
18、相對濕度越大,空氣中的水汽就越,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蜻蜓低飛,不雨也陰”的科學道理是:由于大雨前空氣中的較大,蜻蜓的翅膀不能高飛。
19、水汽凝結(jié)的條件是:當空氣中的相對濕度達到時,空氣中就再也不能容納更多的水汽了;如果氣溫再降低,空氣中的水汽就會在微小的上發(fā)生水汽。剛開始,空氣中凝結(jié)的水珠和冰晶,形成以后飄浮在空中,(一定或不一定)形成降水,但當小水珠和小冰晶隨著溫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漸,才會形成降水。降水的形式有、、。
20、通常獲取天氣預報的方式有:。
21、陰是指天空總云量在以上,多云指天空總云量在之間,天空的總云量在之間為少云,天空總云量在以下為晴;
小時內(nèi)降水量小于毫米為小雨,毫米之間為中雨,大于毫米為大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
22、冷鋒過境常會帶來天氣,暖鋒過境常會帶來天氣。
23、影響氣候的基本因素是:,主導因素是,重要因素是、。
24、緯度位置對降水的影響是:對溫度的影響是。
25、海陸位置對降水的影響是:對溫度的影響是:。
26、地形對降水的影響是:對溫度的影響是:。
27、水的比熱為,它所代表的科學意義是。
28、由比熱表可知:不同物質(zhì)的比熱是的,所以比熱也是物質(zhì)的一種;的比熱最大;即使是同一種物質(zhì),在狀態(tài)不同時其比熱值也。
29、由于陸地的比熱海洋的比熱,所以陸地增溫或降溫比海洋,陸地的年較差和日較差也比海洋。同時,海洋上水汽充足,沿海地區(qū)降水要比內(nèi)陸地區(qū)要更。
30、季風是指在不同季節(jié)里風向的風。我國季風形成的原因是海水和陸地的。
31、世界上季風區(qū)分布很廣,以季風最為強盛。我國冬季風的特點是,夏季風的特點是。
32、我國在---------一線地區(qū)是季風區(qū),分布有季風氣候、季風氣候和季風氣候。我們嘉興市處在季風氣候區(qū)。
33、冬季,我國盛行從蒙古、西伯利亞干冷地區(qū)吹來的風,氣溫,降水;夏季,我國盛行從太平洋、印度洋熱帶和副熱帶海洋吹來的風,氣溫,降水。
34、我國東部季風區(qū)夏季氣溫,降水,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利;冬季,我國北方的天氣又常常會對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造成危害;我國南方的氣候,農(nóng)作物的生長期較,海南島就利用其的有利條件,大力發(fā)展反季節(jié)蔬菜。
35、風不能到達的我國西部地區(qū)一般降水,為和氣候區(qū)。
36、我國西北部內(nèi)陸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降水量,降水變化,冬夏,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但日照充沛。新疆的瓜果特別甜,就是和該地區(qū)特別長且特別大有關(guān)。
37、寒潮是大范圍內(nèi)的活動。它會帶來劇烈的、、和
天氣;臺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大的天氣,臺風中心叫,那里風平浪靜,云量,38、臺風眼外側(cè)半徑100千米左右的區(qū)域是;和是引發(fā)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引發(fā)洪水的人為因素有、、等。
39、、、等都能改良局部的小氣候;所謂溫室效應是指,
等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的大幅度減少,使得大氣中的不斷增加,大氣對地球的保溫作用。城市上空經(jīng)常維持一個氣溫高于四周郊區(qū)的暖空氣團,被稱為城市的現(xiàn)象。
三、實驗與探究、填圖。
1、天氣要素的測量
天氣要素測量儀器單位或表示方法
氣溫
氣壓
風向
風速
濕度
降水量
2、探究對流的形成:在右圖上標出對流規(guī)律。
空氣對流的運動規(guī)律是:熱的地方空氣的垂直運動呈,冷的地方空氣的垂直運動呈。據(jù)此,冰箱冷凍室的冷凝管安裝在冷藏室的(上部或下部)。
3、如圖:托里拆利實驗中,最后水銀柱的高度如圖所示,此時大氣氣壓的大小為帕,把玻璃管略向右轉(zhuǎn)則會發(fā)現(xiàn)水銀柱會(變長、不變、變短)。若玻璃管上端突然打個小洞,你估計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
4、分析下面的天氣形勢圖:(氣壓的單位為:百帕)
(1)a點的氣壓值為,b點的氣壓值為。
(2)所在地區(qū)為高氣壓區(qū),天氣特點是,所在地區(qū)為低氣壓區(qū),天氣特點是。
(3)E代表的天氣系統(tǒng)叫做,它是指向空氣一側(cè)移動的鋒,常帶來天氣。F代表的天氣系統(tǒng)叫,它常帶來天氣;(4)預測未來24小時內(nèi)上海的天氣:
5、看我國地圖分析:
(1)造成A地和B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緯度,氣溫,B地緯度,氣溫.
(2)我國的緯度位置跨越的溫度帶有
,嘉興處在帶。
(3)基本處在同一緯度的C地和D地氣候差別也很大,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有和。
(4)E地和F地相比,E地增溫或降溫比F地要(快或慢),其年較差和日較差比F地要(大或?。?br> 6、分析右圖:(圖上海拔的單位為米)
(1)若山腳B地的氣溫為15℃,則山頂A地的氣溫約為。因為在對流層范圍內(nèi),每升高1000米,氣溫會下降約。
(2)C地和D地相比,地降水更多,原因是其處在,水汽上升過程中更容易。
7、在加熱水和煤油的實驗中,我們發(fā)現(xiàn):
(1)經(jīng)過相同時間的加熱后,溫度升高的快一些。
(2)由(1)這步我們可以推出,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的溫度相同,要多加熱些時間。也就是說相同質(zhì)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溫度時,要吸收更多的熱量。
(3)在此實驗中我們唯一控制的不同條件是:不同。
(4)若某同學在做此實驗時,水的溫度反而比煤油上升得快,你分析可能出錯的原因是:。
9.如圖在植被坡實驗示意圖:
(1)實驗中控制的相同條件是:用灑水壺以相同的
、同樣快的對兩個坡面灑水。
(2)實驗現(xiàn)象記錄:
水的流速匯入水溝的水量匯入水溝的泥沙量
有草皮的坡
無草皮的坡
(3)此實驗表明,植被能,增加。
相關(guān)知識
教案示例·大氣的壓強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中很重要的一個課件,大家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會寫教案課件的范文嗎?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教案示例·大氣的壓強”,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詳細介紹:教案示例·大氣的壓強
課時:1課時.
教學要求:
1.理解大氣壓強的存在和大氣壓強產(chǎn)生的原因.能說出幾個證明大氣有壓強的事例.
2.會用大氣壓強解釋簡單的現(xiàn)象.
3.知道托里拆利實驗說明什么.知道大氣壓強的大小.
教具:橡皮碗一對,茶杯,硬紙片,大、小試管,水.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現(xiàn)在我們學習大氣壓強的知識.先請同學們看兩個實驗.
演示課本圖11—2、11—3實驗.演示前說明做法.
讓學生討論:什么原因使兩個皮碗緊貼在一起拉不開呢?
什么原因使硬紙片不掉下來呢?
二、大氣壓強
分析上面實驗中現(xiàn)象的原因.皮碗周圍只有空氣,沒有別的物體,把皮碗緊壓在一起的力,只能是空氣產(chǎn)生的.
向上托住硬紙片不掉下來的力,也只能是空氣產(chǎn)生的.
上面的實驗證明,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有壓強.
人們很早就對大氣壓強進行研究了.讓學生閱讀課本中的馬德堡半球的故事.并討論原因.
講述大氣壓強產(chǎn)生的原因.
板書:一、大氣的壓強
1.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有壓強.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三、大氣壓強有多大
1.馬德堡半球?qū)嶒灡砻鞔髿鈮簭姾艽螅?/p>
2.伽利略的學生托里拆利測出了大氣壓的值.
演示托里拆利實驗,邊做邊講.
讓學生注意觀察玻璃管倒立在水銀槽里后,水銀柱的變化:先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停止下降,這時水銀柱高約760mm.
讓學生思考并試著回答:
(1)水銀柱上方是真空還是空氣?
(2)是什么力量支持著水銀柱不落下來?
教師解釋水銀柱不落下來的原因.這個實驗表明水銀柱的壓強等于大氣壓強.
3.大氣壓強的值
引導學生回憶前章學過的計算液體壓強的方法,討論如何計算出760mm高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
p=ρgh=13.6kg/m3×9.8N/kg×0.76m=1.01×105Pa.
用比喻使學生體會大氣壓強的大?。喝说氖终泼娣e約為50cm2,作用在手掌上的大氣壓力約等于500N,相當于一個質(zhì)量50kg的同學站在手上.可見壓力是很大的.
板書:2.大氣壓強等于760mm高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約為105Pa.
討論:大氣壓強能支持760mm高水銀柱,如果把玻璃管內(nèi)的水銀換成水,大氣壓強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水銀密度是水的13.6倍,所以水柱的高度應為水銀柱高的13.6倍,13.6×760mm≈10m.
即大氣壓強約等于10m高(三層樓高)的水柱產(chǎn)生的壓強.
介紹大氣壓發(fā)現(xiàn)的歷史:抽水機為什么只能把水抽到10m.
討論:大氣壓為什么沒有把我們壓癟?
四、討論“想想議議”.先猜后演示.再討論原因,教師歸納、解釋.
五、布置作業(yè)
1.課本中本節(jié)練習題1、2.
2.課本中本章后的習題3.
3.閱讀章后的“大氣壓發(fā)現(xiàn)的歷史”.
教案示例·大氣的壓強
教案:2.3 大氣的運動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未來工作才會更有干勁!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教案:2.3 大氣的運動”,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2.3大氣的運動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
2.掌握熱力環(huán)流的成因;
3.理解影響大氣水平運動的因素。
4.理解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zhuǎn)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風向和高低氣壓的判斷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自繪熱力環(huán)流圖和大氣水平運動圖,提高學生繪制地圖的能力。
2.運用等壓線分布圖,分析高低氣壓的分布及大氣水平運動的規(guī)律。
3.閱讀《風力等級表》,加深對天氣預報知識的理解。
(三)德育滲透點
對“城市與郊區(qū)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的講解,使學生樹立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觀點,幫助學生認識合理開展城市布局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1.熱力環(huán)流的成因;
2.理解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
教學難點:
1.熱力環(huán)流的成因
2.分析大氣水平運動的幾種作用力
教學設想
運用投影片、板圖、Flash動畫演示等教學媒體;教學中用引導配合圖表分析為宜。
教材內(nèi)容分析
本課教學內(nèi)容是第二單元大氣環(huán)境的第三課,是從動態(tài)的角度來研究大氣環(huán)境。主要講二塊知識:1.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2.大氣的水平運動;內(nèi)容上看本課具有承上啟后的作用,而且可以說是本單元和全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
〖導入〗
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除夕之夜,一家人圍著火爐吃火鍋,這時桌子上方的日光燈卻在不停地晃動。讓同學們考慮這是為什么。——由于受到熱力作用,大氣便會運動,那么造成這種運動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點?又會對氣壓產(chǎn)生什么影響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問題。
〖講授新課〗(請點擊圖標)
地球的自轉(zhuǎn)
地球的自轉(zhuǎn)
學習目標
1.理解地球自轉(zhuǎn)的基本規(guī)律
2.理解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原因和地理意義
3.初步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知識
重、難點理解地球自轉(zhuǎn)的基本規(guī)律和晝夜交替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和地理意義
教學方法討論法、假設法、提問法。
導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地球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我們?yōu)槭裁锤杏X不到地球在運動呢?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如果地球變慢或變快,即周期變長或變短,將會發(fā)生上面變化?
2、完成地圖冊6頁第二題
3、中秋節(jié),當我們在杭州西湖欣賞三潭印月的夜景時,美國紐約卻是艷陽高照。你能解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
三、解疑釋疑,拓展升華
地球自轉(zhuǎn)與公轉(zhuǎn)運動的結(jié)合使其產(chǎn)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同時,由于受到太陽、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氣、海洋和地球內(nèi)部物質(zhì)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地球自轉(zhuǎn)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nèi)的方向都要產(chǎn)生變化。
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成為目前的略扁的旋轉(zhuǎn)橢球體,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約21千米。
地球的基本參數(shù):
赤道半徑:ae=6378136.49米
極半徑:ap=6356755.00米
平均半徑:a=6371001.00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ge=9.780327米/秒2
平均自轉(zhuǎn)角速度:ωe=7.292115×10-5弧度/秒
公轉(zhuǎn)時間:T=365.2422天
離太陽平均距離:A=1.49597870×1011米
表面溫度:t=-30~+45
自轉(zhuǎn)周期23時56分4秒(平太陽時)
公轉(zhuǎn)周期1恒星年
黃赤交角23度27分
地球海洋面積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殼厚度80.465公里
地幔深度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徑3482.525公里
表面積510067866平方公里
我的疑問:
老師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