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科版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19小車下滑的時間學案(新版北師大版)。
每個老師在上課前需要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大家在細心籌備教案課件中。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車下滑的時間學案(新版北師大版)”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第四章變量之間的關系
§4.1小車下滑的時間
學習目標:通過分析小車在斜坡上下滑時高度與時間數(shù)據(jù)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體會小車下滑時間隨著高度變化而變化,從而了解變量、自變量和因變量的意義,了解可以用列表示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與歸納思維的能力。
學習重點:能從表格的數(shù)據(jù)中分清什么是變量,自變量、因變量以及因變量隨自變量的變化情況。
學習難點:對表格所表達的兩個變量關系的理解。
一、預習
(一)、預習書P96~P97
(二)、思考:什么是變量?什么是自變量?什么是因變量?
(三)、預習作業(yè):
1、課堂上,學生對概念的接受能力與老師提出概念的時間(單位:分)之間有如下關系:m
時間/分02101213141624
接受能力4347.85959.859.959.85947.8
(1)表中反映了哪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
(2)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你認為老師在第____分鐘提出觀念比較適宜?說出你的理由.
二、學習過程:
(一)要點引導
1、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數(shù)值保持不變的量叫做______可以取不同數(shù)值的量叫做______,如果一個量隨著另外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那么把這個量叫做______,另一個量叫做______.
2、本節(jié)是通過______形式來表示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的.
(二)例題
例1王波學習小組利用同一塊木板,測量了小車從不同高度下滑的時間.他們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
支撐物高
度/厘米102030405060708090100
小車下滑
時間/秒4.233.002.452.131.891.711.591.501.411.35
(1)支撐物高度為70厘米時,小車下滑時間是多少?
(2)如果用h表示支撐物高度,t表示小車下滑時間,隨著h逐漸變大,t的變化趨勢是什么?
(3)h每增加10厘米,t的變化情況相同嗎?
(4)估計當h=110時,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樣估計的?
變式:一輛小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從靜止到啟動10秒后的速度經(jīng)測量如下表:
時間(秒)012345678910
速度
(米/秒)00.31.32.84.97.611.014.118.424.228.9
(1)上表反映了哪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
(2)如果用t表示時間,v表示速度,那么隨著t的變化,v的變化趨勢是什么?
(3)當t每增加1秒時,v的變化情況相同嗎?在哪1秒鐘內,v的增加最大?
(4)若高速公路上小汽車行駛速度的上限為120千米/時,試估計大約還需幾秒這輛小汽車速度就將達到這個上限?
(三)拓展:
1、如圖,是一個形如六邊形的點陣,它的中心是一個點,算第一層;第二層每邊兩個點;第三層每邊有三個點,依此類推:
(1)填寫下表:
層數(shù)123456……
該層的點數(shù)……
所有層的點數(shù)……
(2)每層點數(shù)是如何隨層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的?所有層的總點數(shù)是如何隨層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的?
(3)此題中的自變量和因變量分別是什么?
(4)寫出第n層所對應的點數(shù),以及n層的六邊形點陣的總點數(shù);
(5)如果某一層的點數(shù)是96,它是第幾層?
(6)有沒有一層,它的點數(shù)是100?為什么?
2、下表是明明商行某商品的銷售情況,該商品原價為560元,隨著不同幅度的降價(單位:元),日銷量(單位:件)發(fā)生相應變化如下表:
降價(元)5101520253035
日銷量(件)780810840870900930960
(1)上表反映了哪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其中那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
(2)每降價5元,日銷量增加多少件?請你估計降價之前的日銷量是多少?
(3)如果售價為500元時,日銷量為多少?
(四)回顧小結:
總結本節(jié)所學的知識,從表格中獲取信息;用表格表示變量之間的關系;對變化趨勢進行預測。Jab88.cOM
擴展閱讀
探索軸對稱的性質學案(新版北師大版)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大家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了。是時候對自己教案課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探索軸對稱的性質學案(新版北師大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二課時5.2探索軸對稱的性質
一、學習目標:探索軸對稱的基本性質,理解對應點所連的線段被對稱軸垂直平分、對應線段相等、對應角相等的性質。
二、學習重點:理解“對應點所連的線段被對稱軸垂直平分、對應線段相等、對應角相等”的性質
三、學習難點:運用對稱軸的性質。
(一)預習準備
(1)預習書118~119頁
思考:軸對稱有哪些性質?
(2)預習作業(yè):
1.以下結論正確的是().
A.兩個全等的圖形一定成軸對稱B.兩個全等的圖形一定是軸對稱圖形
C.兩個成軸對稱的圖形一定全等D.兩個成軸對稱的圖形一定不全等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①角的兩邊關于角平分線對稱;
②兩點關于連接它的線段的中垂線為對稱;
③成軸對稱的兩個三角形的對應點,或對應線段,或對應角也分別成軸對稱.
④到直線L距離相等的點關于L對稱
A.1個B.2個C.3個D.4個
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等邊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B.軸對稱圖形的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
C.成軸對稱的兩條線段必在對稱軸一側;t
D.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對應點的連線被對稱軸垂直平分.
(二)學習過程:
(1)在軸對稱圖形中對應點所連的線段被對稱軸_______。
(2)對應線段_______,對應角_______。
(3)軸對稱圖形變換的特征是不改變圖形的_______和_______,只改變圖形的_______。
(4)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其延長線相交,交點在_______上。
例1.已知Rt△ABC中,斜邊AB=2BC,以直線AC為對稱軸,點B的對稱點是B′,
如圖所示,則與線段BC相等的線段是______,]
與線段AB相等的線段是_______和_______.
與∠B相等的角是_______和_______,
因此,∠B=________.
例2.如圖,牧童在A處放牛,其家在B處。A、B到河岸的距離分別為AC、BD,且AC=BD,已知A到河岸CD的中點的距離為500m。
(1)牧童從A處把牛牽到河邊飲水后再回家,試問在何處飲水,所走的路程最短?在圖中作出該處并說出理由。
(2)最短路程是多少m?
變式練習如圖,在金水河的同一側居住兩個村莊A、B,要從河邊同一點修兩條水渠到A、B兩村澆灌蔬菜,問抽水站應修在金水河MN何處兩條水渠最短?
例3.如圖,矩形ABCD沿AE折疊,使點D落在BC邊上的點F處,如果∠BAF=60°,那么∠DAE=_________.
變式練習如圖,把一張長方形紙片ABCD沿BD對折,使C點落在E處,BE與AD交于點O,寫出一組相等的線段________(不含AB=CD,AD=BC)。
拓展:
5.如圖,∠AOB內一點P,分別畫出P關于OA、OB的對稱點P1、P2,連接P1P2交OA于M,交OB于N,若P1P2=5cm,則△PMN的周長為多少?
回顧小結:對應點所連的線段被對稱軸、、.
完全平方公式(2)學案(新版北師大版)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大家在仔細規(guī)劃教案課件。認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完全平方公式(2)學案(新版北師大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1.6完全平方公式(2)
一、學習目標
1.會運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一些數(shù)的簡便運算
二、學習重點:運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一些數(shù)的簡便運算
三、學習難點:靈活運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進行整式的簡便運算
四、學習設計
(一)預習準備
(1)預習書p26-27
(2)思考:如何更簡單迅捷地進行各種乘法公式的運算?[
(3)預習作業(yè):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
(1)(2)(3)(4)
2.計算:
(1)(2)
(二)學習過程
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逆運用
由反之
反之
1、填空:
(1)(2)(3)
(4)(5)
(6)
(7)若,則k=
(8)若是完全平方式,則k=
例1計算:1.2.
現(xiàn)在我們從幾何角度去解釋完全平方公式:
從圖(1)中可以看出大正方形的邊長是a+b,
它是由兩個小正方形和兩個矩形組成,所以
大正方形的面積等于這四個圖形的面積之和.
則S==
即:
如圖(2)中,大正方形的邊長是a,它的面積是;矩形DCGE與矩形BCHF是全等圖形,長都是,寬都是,所以它們的面積都是;正方形HCGM的邊長是b,其面積就是;正方形AFME的邊長是,所以它的面積是.從圖中可以看出正方形AEMF的面積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積減去兩個矩形DCGE和BCHF的面積再加上正方形HCGM的面積.也就是:(a-b)2=.這也正好符合完全平方公式.
例2.計算:
(1)(2)
變式訓練:
(1)(2)
(3)(4)(x+5)2–(x-2)(x-3)
(5)(x-2)(x+2)-(x+1)(x-3)(6)(2x-y)2-4(x-y)(x+2y)
拓展:1、(1)已知,則=
(2)已知,求________,________
(3)不論為任意有理數(shù),的值總是()
A.負數(shù)B.零C.正數(shù)D.不小于2
2、(1)已知,求和的值。
(2)已知,求的值。
(3).已知,求的值
回顧小結
1.完全平方公式的使用:在做題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符號問題和正確認識a、b表示的意義,它們可以是數(shù)、也可以是單項式,還可以是多項式,所以要記得添括號。
2.解題技巧:在解題之前應注意觀察思考,選擇不同的方法會有不同的效果,要學會優(yōu)化選擇。
簡單的軸對稱圖形(1)學案(新版北師大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簡單的軸對稱圖形(1)學案(新版北師大版)”,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三課時5.3.1簡單的軸對稱圖形(一)
一、學習目標:1.等腰三角形的有關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2.了解等邊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二、學習重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三、學習難點: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都是源于它們的軸對稱
(一)預習準備
(1)預習書121~122頁x
思考: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2)預習作業(yè):
△ABC中,AB=AC。
(1)若∠A=50°,則∠B=______°,∠C=______°;
(2)若∠B=45°,則∠A=______°,∠C=______°;
(3)若∠C=60°,則∠A=______°,∠B=______°;
(4)若∠A=∠B,則∠A=______°,∠C=______°。
(二)學習過程:
1、有兩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它是_______圖形。
2、等腰三角形頂角的_______、底邊上的_______、底邊上的_______重合(也稱“_______”),它們所在的直線都是等腰三角形的_______。
3、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_______。
4、三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三角形,也叫做_______三角形。
5、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么它們所對的邊_______。
例1、①等腰三角形的一個角是30°,則它的底角是______°
②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24cm,一邊長是6cm,則其他兩邊的長分別是__________
變式練習.
(1)在△ABC中,若BC=AC,∠A=58°,則∠C=_____,∠B=________.
(2)等邊三角形的兩條中線相交所成的鈍角度數(shù)是_______.
例2、如圖,在△ABC中,已知AB=AC,D是BC邊上的中點,∠B=30°,求∠BAC和∠ADC的度數(shù)。
變式練習.如圖,P、Q是△ABC的邊BC上的兩點,且BP=PQ=QC=AP=AQ,則∠BAC=_______.
拓展:
12.如圖,∠ABC與∠ACB的平分線相交于F,過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
求證:BD+EC=DE.
13.如圖,點D在AC上,點E在AB上,且AB=AC,BC=BD,AD=DE=BE,求∠A的度數(shù).
回顧小結:
(1)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軸對稱性質
(2)三線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