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安全第一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16第三章第二節(jié)氣溫和氣溫的分布(第一課時)。
第三章第二節(jié)氣溫和氣溫的分布(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體驗出發(fā),舉例說出氣溫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2、學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并能讀出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
3、通過學習,充分認識到氣溫與人類生活﹑生產的關系。學會關注生活,感受“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基本理念。
教學重點
學會閱讀、繪制氣溫變化曲線圖。
教學方法
講述法、讀圖分析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電腦課件一套﹑直尺﹑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炎熱的夏天過了,我們都感到了秋天的寒意,同學們的衣著也由單薄的夏裝換上了較厚的秋衣,這說明氣溫發(fā)生了變化。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中經常提到氣溫這個詞。氣溫就是表示空氣冷熱程度的物理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氣溫的知識。
(二)新課教學
板書:第二節(jié)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教師)氣溫與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板書一、氣溫與生活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書P50頁的5則資料,看看氣溫與什么有關?(請生閱讀后稍作討論)
(學生作答)生活
(教師)這說明氣溫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很大,那么,氣溫到底怎樣測出來的?請同學們閱讀書P50頁“氣溫的觀測”。
提問:⑴氣溫的觀測用什么工具?(溫度計,放置離地1.5米)
⑵通常一天進行觀測的次數(shù)、時間?(4次。8時﹑14時﹑20時﹑2時)
(教師)過渡:氣溫是隨時都在變化的還是不變的?
請學生舉例,得出:“氣溫是變化的”
板書二、氣溫的變化
(教師)氣溫是如何變化的?有規(guī)律嗎?
舉例:早晨冷,中午熱。夏天熱,冬天冷。
引出習語“午熱晨涼,冬寒夏暑”
板書午熱晨涼,冬寒夏暑
(教師)我們在研究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時,經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氣溫的值。如:日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
大屏幕出示圖3.10
(教師)指圖提問:
日常說今天的氣溫多少度,這是指一天中氣溫的最高值,最低值﹑還是日均值?
學生答:日均溫。
日均溫怎樣計算呢?
學生答:4次氣溫數(shù)相加除以4。
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依次類推。
月平均氣溫是一月內每天日平均氣溫值的平均數(shù)。
年平均氣溫是一年內各月平均氣溫值的平均數(shù)。
(教師)一個地區(qū)的氣溫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日變化,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年變化。
板書:1、氣溫日變化
大屏幕出示圖3.12“氣溫日變化”圖,看圖提問:
⑴圖上橫坐標代表什么?縱坐標代表什么?
學生答:分別是一天的時刻﹑氣溫度數(shù)。
⑵讀出一天中最高與最低氣溫出現(xiàn)的時刻及溫度數(shù)。
學生答:14時即午后2時(約31℃)﹑4時即日出前后(約24.5℃)。
指導學生用直尺﹑三角板在書上的圖上量。
⑶日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叫做什么?
學生答:氣溫日較差。(31℃-24.5℃=6.5℃)
⑷引導學生觀察得出:通常,從日出前后到午后2時左右,氣溫不斷升高;從午后2時左右到次日日出前后,氣溫不斷下降。
⑸讀出不同時間的氣溫值,求出它們的平均數(shù),就是日平均氣溫。
板書:2、氣溫年變化
大屏幕出示圖3.13“氣溫年變化圖”,看圖提問:
⑴圖上橫坐標代表什么?縱坐標代表什么?
學生答:分別是月份﹑氣溫度數(shù)。
⑵讀出一年中北半球陸地上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出現(xiàn)的月份及度數(shù)。
學生答:月平均最高溫約24℃(7月),最低氣溫約-6℃(1月)
(學生動手)指導學生用三角板﹑直尺量出。
⑶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什么?
學生答:氣溫年較差。24℃-(-6℃)=30℃
⑷引導學生觀察得出:從1月到7月,月平均氣溫逐漸升高;從7月到來年1月,月平均氣溫逐漸下降。冬冷夏熱,四季變化明顯。
⑸讀出一年中各月的月平均氣溫,求出它們的平均數(shù)就是年平均氣溫。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
北半球氣溫曲線為波峰狀。南半球因季節(jié)相反,氣溫曲線呈波谷狀(草圖示例)。
大屏幕出示圖3.14“某地氣溫年變化曲線圖”,指導學生完成活動1。
學生觀察用三角板﹑直尺算得出:
⑴最高月平均氣溫約22℃﹑7月。
⑵最低月平均氣溫約1.5℃﹑1月。
⑶氣溫年較差22℃-1.5℃=20.5℃
⑷該地氣溫年變化:夏熱冬涼,年較差大,四季分明。
過渡:這堂課學習了氣溫的一些知識,如何繪制氣溫曲線圖,讓我們一同來完成活動2。
板書:3、氣溫曲線圖的繪制
(教師)在黑板上簡要畫圖作示例說明。
強調“平均”、“相等的溫度差”、“用點標注”、“平滑的線”、“寫圖名”。
在繪圖過程中,適當指導學生繪圖中的一些問題:
⑴圖幅大小要適當。
⑵縱坐標選取的刻度大小應便于標出氣溫的最低值和最高值。
⑶就相應的月份和氣溫畫一條十字交叉線,然后在交叉線點處標上點。
⑷曲線應光滑,不能是折線。
(學生動手)然后讓一名學生上臺板演畫圖,其余學生動手繪圖練習。
(音樂伴隨)
(三)課堂小結
這堂課我們了解了氣溫與我們生產、生活的關系,而且知道了氣溫的變化。那么,氣溫的分布如何,下堂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一﹑氣溫與生活
二﹑氣溫的變化
午熱晨涼,冬寒夏暑
1、氣溫日變化:氣溫日較差
2、氣溫年變化:氣溫年較差
3、氣溫曲線圖的繪制
第二節(jié)氣溫和氣溫的分布(第二課時)
萬州區(qū)高龍初中譚萬新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說出世界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
2、通過教師引導,學會閱讀和使用氣溫分布圖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及抽象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構建學生的地理空間概念,培養(yǎng)學生崇尚科學、努力探尋自然奧秘的態(tài)度和精神。
教學重點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和氣溫分布圖。
教學難點
理解氣溫變化規(guī)律和氣溫分布規(guī)律。
教學方法
講述法、讀圖分析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電腦課件、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分析了不同時間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即氣溫的日變化、年變化。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探討在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
(二)新課教學
板書:第二節(jié)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三、氣溫的分布
小黑板展示一幅等高線地形圖,讓學生讀圖回答問題:
⑴等高線是(地圖上海拔相同的點連成的線)。
⑵運用等高線是表示地面的高低。
⑶在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度相等。
⑷等高線數(shù)值大,海拔高;數(shù)值小,海拔低。
⑸等高線稠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緩。
⑹等高線是封閉形狀。如果中心海拔低,表示的是洼地。如果中心海拔高,表示的是山頂。
教師設問:地球表面高低不同,我們能用等高線圖表示出來。那么,世界各地的冷熱也不同,能不能用類似的方法來表示出氣溫的水平分布呢?
大屏幕出示圖3、15,思考:
⑴這張圖與我們學過的什么圖比較相似?(等高線地形圖)
⑵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氣溫是否相同?(相同)
⑶相鄰兩條等溫線的溫差是多少?(4℃)
⑷等溫線閉合處,如何判斷是高溫中心還是低溫中心?
等溫線呈封閉形狀,如果中心氣溫低于四周氣溫,表示的是低溫中心;
如果中心氣溫高于四周氣溫,表示的是高溫中心。
⑸等溫線的疏密與氣溫變化之間是什么關系?
等溫線稠密的地方,溫差大;稀疏的地方,溫差小。
(學生活動)讓學生仿照等高線圖的判讀方法,引導學生看圖,分析、討論、搶答。
(教師)過渡:學習了等溫線圖,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氣溫是如何分布的?
大屏幕出示圖3、17“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教師引導)⑴這是一張什么圖?
⑵這張圖與以往我們見過的圖有什么不同?
(學生活動)學生讀圖、思考、討論、回答:
⑴這是《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⑵從圖例、等溫線等方面描述。
(教師引導)請學生從《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上描繪0℃、10℃、20℃等溫線,在圖中發(fā)現(xiàn)氣溫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
(學生活動)學生分小組觀察討論,會有很多發(fā)現(xiàn)。
如:⑴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
⑵一般情況,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⑶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溫線較為平直。
⑷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溫線數(shù)值逐漸增大,南半球等溫線數(shù)值逐漸減小,由此可以判斷所在區(qū)域位于北半球或南半球。
板書:1、一般來說,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教師)那么,同一緯度地帶,陸地和海洋氣溫有沒有差別?
設問:夏天中午和晚上站在河岸和水中的感覺?
哪位同學來描述一下?
(學生搶答)學生結合親身經歷,回答:
中午河岸氣溫高,河水氣溫低;晚上,河岸氣溫低,河水氣溫高。
(教師引導)同學們都有這種感覺,推理:在同一緯度(同一地點)的陸地(河岸)和海洋(河水)在夏季(中午)和冬季(晚上)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
歸納總結:由此可以推斷“陸地”和“海洋”之間也存在這種差異。得出結論:受海陸的影響,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也不一樣。
板書:2、同一緯度,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教師承轉)同學們對氣溫的規(guī)律總結得很好,下面我們繼續(xù)探究,請看大屏幕。
出示圖3、17“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圖,完成活動1,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作答:
⑴從赤道向兩極,氣溫是如何變化的?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赤道及其附近地區(qū)氣溫最高,由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主要原因是各緯度接受太陽輻射的差異。
⑵年平均氣溫高于20℃和低于-10℃的主要緯度范圍?
年平均氣溫高于20℃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低于-10℃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南北極圈以內。
過渡:剛才通過學習,同學們知道了氣溫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影響。那么,氣溫是否受地形影響。
(教師)提問:同學們爬過山嗎?有什么感受?誰來描述一下?
(學生搶答):爬山時,在山腳下穿短袖襯衫還覺得熱。到達山頂,感覺冷,還要加衣服。
(教師)這說明,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據(jù)觀測,在同一地點,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板書:3、同一地點海拔高,氣溫低,海拔低,氣溫高。
大屏幕出示圖3、16氣溫的垂直變化,指導學生完成課本P53頁。活動2:
山底海拔720米,氣溫是28.8℃,計算出山頂海拔1520米處,氣溫應是約24℃。
請生演算,看誰算得快而準,并讓先舉手的同學講一講計算結果和思路。
(三)課堂小結
從水平分布和垂直變化兩個方面,對氣溫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進行概括。
課堂練習
1、為什么我國南北方的景觀相差如此之大?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痹嚪治鰞删湓娭兴N含的地理原理。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三、氣溫的分布
1、一般來說,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2、同一緯度,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3、同一地點,海拔高,氣溫低;海拔低,氣溫高。
延伸閱讀
第二節(jié)氣溫和氣溫分布(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氣溫分布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分三個板塊,配以三個圖,按順序分別是等溫線圖、氣溫垂直變化圖、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三個板塊內容之間銜接并不嚴謹,為此,本節(jié)課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進行重新處理,設計問題逐一引導,先學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由后及前。
二、教學對象分析
緯度、海陸分布和氣溫變化知識,是學習本節(jié)氣溫分布知識的基礎,但學生對這些基礎知識掌握得并不牢固,所以,在本節(jié)學習過程中可再次復習鞏固。
三、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說出氣溫分布的規(guī)律。
2.過程與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閱讀分析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理解世界氣溫分布的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分析氣溫與人類生產生活關系的例子,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的意識。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說出氣溫分布的規(guī)律。主要通過冷暖色調差異來判讀氣溫的地區(qū)分布差異。
五、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讀圖
六、教學準備
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七、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繪圖:繪畫熱帶、北溫帶、北寒帶的氣溫變化曲線簡圖,如右圖A、B、C線。
復習:據(jù)氣溫變化曲線圖,比較三個溫度帶氣溫年較差的大小。
活動:(1)在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上(用不同顏色的磁鐵)標出A、B、C地的大致位置。
(2)在黑板上大致繪畫南極的氣溫變化曲線。
設問:圖上紅色代表什么?
活動:在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上找出赤道,看看赤道穿過的地方是什么顏色,氣溫怎樣?
找出北極和南極,看看氣溫又怎樣。
設問:氣溫從赤道向兩極怎樣變化?為什么?
歸納板書:1.氣溫分布規(guī)律:低緯度地區(qū)氣溫高,高緯度地區(qū)氣溫低。
講解:列出低緯度(0°~30°)中緯度(30°~60°)高緯度(60°~90°)得緯度分布范圍。
設問:本地屬于哪個緯度范圍?
活動:(1)在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上找出廣州和北回歸線,說出北回歸線的緯度。
(2)指出20℃以上地區(qū)和低于-10℃地區(qū)的分布范圍。
思考:為什么每年秋天都能看到“雁南飛”?
活動:再一次沿赤道找,是不是赤道所經之處全都是紅色20℃以上區(qū)域?
設問:為什么有的地方氣溫低了,而且還有積雪?
歸納板書:2.氣溫垂直遞減率:在山地,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活動:計算P53第2題。
思考:夏天哪里比較涼快?(上山下海)
解釋:(1)“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原因是名山多是避暑勝地。
(2)同緯度地區(qū)夏天陸地氣溫比海洋高,冬天則陸地氣溫比海洋低。
讀圖:P52圖3.15(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如圖)
練習:(1)寫出A、B、C三地的氣溫范圍;
(2)根據(jù)A、B、C三地的氣溫范圍,推測三地的海拔高低順序是:。
小結:本節(jié)重點要掌握氣溫分布的規(guī)律,低緯度地區(qū)氣溫高,高緯度地區(qū)氣溫低;同緯度地區(qū)夏天陸地氣溫比海洋高,冬天則陸地氣溫比海洋低;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板書
三、氣溫分布
1.氣溫分布規(guī)律:(1)低緯度地區(qū)氣溫高,高緯度地區(qū)氣溫低。
(2)同緯度地區(qū)夏天陸地氣溫比海洋高,冬天則陸地氣溫比海洋低。
2.氣溫垂直遞減率:在山地,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附: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進行重新處理,通過問題引出結論,使整節(jié)課銜接嚴謹。
一、教學程序設計如下
1.導入新課。通過復習氣溫年變化曲線的讀圖方法、比較不同曲線的氣溫差異及與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的對號入座導入新課,使新舊知識銜接嚴謹。
2.進行新課。從感性的顏色差異入手,設計問題逐步引導學生讀圖歸納氣溫分布規(guī)律,形成理性的知識。主要的活動有找赤道、兩極、廣州、北回歸線、等溫線、極圈,計算相對高度和溫差,比較等溫線和等高線。
3.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結合“雁南飛”現(xiàn)象、“夏季避暑勝地選擇”、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等鞏固所學知識。
4.綱要式板書小結,突出重點,便于復習。
5.動手實踐,反饋練習。繪畫南極地區(qū)的氣溫年變化曲線簡圖(學生須判斷出南極地區(qū)位于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
二、以下是覺得這節(jié)課做得較好的方面
1.通過板畫A(熱帶)、B(北溫帶)、C(北寒帶)三種不同的氣溫年變化曲線,一方面復習上一節(jié)的氣溫變化曲線讀法,另一方面以貼圖活動形式將A、B、C三地對應貼到世界氣溫分布圖上,使學生的眼光轉移到世界氣溫分布圖上,自然過渡到新課學習。
2.兩次沿赤道觀察地圖,第一次找普遍現(xiàn)象(沿線大多數(shù)地方的氣溫范圍)分析氣溫分布一般規(guī)律,第二次找特殊現(xiàn)象(沿線氣溫較低的局部地區(qū))過渡到分析地形對氣溫的影響。
3.在地圖中找廣州和北回歸線,判斷廣州所處緯度范圍,既能結合本地實際吸引學生注意,又可為后面描述20℃以上地區(qū)的緯度范圍練習作鋪墊。
4.板畫等溫線圖(課本圖3.15),在圖中另外標注A、B、C三地,要求寫出三地的氣溫范圍,再比較三地海拔高低。
5.突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結合“雁南飛”現(xiàn)象、“夏季避暑勝地選擇”、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钡褥柟趟鶎W知識。
三、以下是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及改進意向
1.繪畫氣溫年變化曲線簡圖時,將最高溫繪到8月的位置,對學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以后的板圖要注意盡量畫準確。
2.學生貼圖不準確時,通過語言難以有效引導,應給學生一點時間進行討論解決問題。
3.過渡到分析地形的影響時,應結合地形圖分析赤道沿線局部低溫地區(qū)的地形,可使學生學會查找資料進行比較聯(lián)系。
4.對等溫線圖的分析,應增加練習:利用兩地溫差,計算兩地相對高度。而且對等溫線疏密未能進行比較,也要補充。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第一課時)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都在十分嚴謹?shù)南虢贪刚n件。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順利!有沒有出色的范文是關于教案課件的?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氣溫和氣溫的分布(第一課時)》,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體驗出發(fā),舉例說出氣溫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2、學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并能讀出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
3、通過學習,充分認識到氣溫與人類生活﹑生產的關系。學會關注生活,感受“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基本理念。
教學重點
學會閱讀、繪制氣溫變化曲線圖。
教學方法
講述法、讀圖分析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電腦課件一套﹑直尺﹑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炎熱的夏天過了,我們都感到了秋天的寒意,同學們的衣著也由單薄的夏裝換上了較厚的秋衣,這說明氣溫發(fā)生了變化。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中經常提到氣溫這個詞。氣溫就是表示空氣冷熱程度的物理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氣溫的知識。
(二)新課教學
板書:第二節(jié)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教師)氣溫與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板書一、氣溫與生活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書P50頁的5則資料,看看氣溫與什么有關?(請生閱讀后稍作討論)
(學生作答)生活
(教師)這說明氣溫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很大,那么,氣溫到底怎樣測出來的?請同學們閱讀書P50頁“氣溫的觀測”。
提問:⑴氣溫的觀測用什么工具?(溫度計,放置離地1.5米)
⑵通常一天進行觀測的次數(shù)、時間?(4次。8時﹑14時﹑20時﹑2時)
(教師)過渡:氣溫是隨時都在變化的還是不變的?
請學生舉例,得出:“氣溫是變化的”
板書二、氣溫的變化
(教師)氣溫是如何變化的?有規(guī)律嗎?
舉例:早晨冷,中午熱。夏天熱,冬天冷。
引出習語“午熱晨涼,冬寒夏暑”
板書午熱晨涼,冬寒夏暑
(教師)我們在研究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時,經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氣溫的值。如:日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
大屏幕出示圖3.10
(教師)指圖提問:
日常說今天的氣溫多少度,這是指一天中氣溫的最高值,最低值﹑還是日均值?
學生答:日均溫。
日均溫怎樣計算呢?
學生答:4次氣溫數(shù)相加除以4。
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依次類推。
月平均氣溫是一月內每天日平均氣溫值的平均數(shù)。
年平均氣溫是一年內各月平均氣溫值的平均數(shù)。
(教師)一個地區(qū)的氣溫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日變化,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做氣溫年變化。
板書:1、氣溫日變化
大屏幕出示圖3.12“氣溫日變化”圖,看圖提問:
⑴圖上橫坐標代表什么?縱坐標代表什么?
學生答:分別是一天的時刻﹑氣溫度數(shù)。
⑵讀出一天中最高與最低氣溫出現(xiàn)的時刻及溫度數(shù)。
學生答:14時即午后2時(約31℃)﹑4時即日出前后(約24.5℃)。
指導學生用直尺﹑三角板在書上的圖上量。
⑶日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叫做什么?
學生答:氣溫日較差。(31℃-24.5℃=6.5℃)
⑷引導學生觀察得出:通常,從日出前后到午后2時左右,氣溫不斷升高;從午后2時左右到次日日出前后,氣溫不斷下降。
⑸讀出不同時間的氣溫值,求出它們的平均數(shù),就是日平均氣溫。
板書:2、氣溫年變化
大屏幕出示圖3.13“氣溫年變化圖”,看圖提問:
⑴圖上橫坐標代表什么?縱坐標代表什么?
學生答:分別是月份﹑氣溫度數(shù)。
⑵讀出一年中北半球陸地上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出現(xiàn)的月份及度數(shù)。
學生答:月平均最高溫約24℃(7月),最低氣溫約-6℃(1月)
(學生動手)指導學生用三角板﹑直尺量出。
⑶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什么?
學生答:氣溫年較差。24℃-(-6℃)=30℃
⑷引導學生觀察得出:從1月到7月,月平均氣溫逐漸升高;從7月到來年1月,月平均氣溫逐漸下降。冬冷夏熱,四季變化明顯。
⑸讀出一年中各月的月平均氣溫,求出它們的平均數(shù)就是年平均氣溫。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
北半球氣溫曲線為波峰狀。南半球因季節(jié)相反,氣溫曲線呈波谷狀(草圖示例)。
大屏幕出示圖3.14“某地氣溫年變化曲線圖”,指導學生完成活動1。
學生觀察用三角板﹑直尺算得出:
⑴最高月平均氣溫約22℃﹑7月。
⑵最低月平均氣溫約1.5℃﹑1月。
⑶氣溫年較差22℃-1.5℃=20.5℃
⑷該地氣溫年變化:夏熱冬涼,年較差大,四季分明。
過渡:這堂課學習了氣溫的一些知識,如何繪制氣溫曲線圖,讓我們一同來完成活動2。
板書:3、氣溫曲線圖的繪制
(教師)在黑板上簡要畫圖作示例說明。
強調“平均”、“相等的溫度差”、“用點標注”、“平滑的線”、“寫圖名”。
在繪圖過程中,適當指導學生繪圖中的一些問題:
⑴圖幅大小要適當。
⑵縱坐標選取的刻度大小應便于標出氣溫的最低值和最高值。
⑶就相應的月份和氣溫畫一條十字交叉線,然后在交叉線點處標上點。
⑷曲線應光滑,不能是折線。
(學生動手)然后讓一名學生上臺板演畫圖,其余學生動手繪圖練習。
(音樂伴隨)
(三)課堂小結
這堂課我們了解了氣溫與我們生產、生活的關系,而且知道了氣溫的變化。那么,氣溫的分布如何,下堂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一﹑氣溫與生活
二﹑氣溫的變化
午熱晨涼,冬寒夏暑
1、氣溫日變化:氣溫日較差
2、氣溫年變化:氣溫年較差
3、氣溫曲線圖的繪制
第二節(jié)氣溫和氣溫的分布(第二課時)
萬州區(qū)高龍初中譚萬新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說出世界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
2、通過教師引導,學會閱讀和使用氣溫分布圖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及抽象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構建學生的地理空間概念,培養(yǎng)學生崇尚科學、努力探尋自然奧秘的態(tài)度和精神。
教學重點
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和氣溫分布圖。
教學難點
理解氣溫變化規(guī)律和氣溫分布規(guī)律。
教學方法
講述法、讀圖分析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大屏幕、電腦課件、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分析了不同時間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即氣溫的日變化、年變化。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探討在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
(二)新課教學
板書:第二節(jié)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三、氣溫的分布
小黑板展示一幅等高線地形圖,讓學生讀圖回答問題:
⑴等高線是(地圖上海拔相同的點連成的線)。
⑵運用等高線是表示地面的高低。
⑶在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度相等。
⑷等高線數(shù)值大,海拔高;數(shù)值小,海拔低。
⑸等高線稠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緩。
⑹等高線是封閉形狀。如果中心海拔低,表示的是洼地。如果中心海拔高,表示的是山頂。
教師設問:地球表面高低不同,我們能用等高線圖表示出來。那么,世界各地的冷熱也不同,能不能用類似的方法來表示出氣溫的水平分布呢?
大屏幕出示圖3、15,思考:
⑴這張圖與我們學過的什么圖比較相似?(等高線地形圖)
⑵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氣溫是否相同?(相同)
⑶相鄰兩條等溫線的溫差是多少?(4℃)
⑷等溫線閉合處,如何判斷是高溫中心還是低溫中心?
等溫線呈封閉形狀,如果中心氣溫低于四周氣溫,表示的是低溫中心;
如果中心氣溫高于四周氣溫,表示的是高溫中心。
⑸等溫線的疏密與氣溫變化之間是什么關系?
等溫線稠密的地方,溫差大;稀疏的地方,溫差小。
(學生活動)讓學生仿照等高線圖的判讀方法,引導學生看圖,分析、討論、搶答。
(教師)過渡:學習了等溫線圖,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氣溫是如何分布的?
大屏幕出示圖3、17“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教師引導)⑴這是一張什么圖?
⑵這張圖與以往我們見過的圖有什么不同?
(學生活動)學生讀圖、思考、討論、回答:
⑴這是《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
⑵從圖例、等溫線等方面描述。
(教師引導)請學生從《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上描繪0℃、10℃、20℃等溫線,在圖中發(fā)現(xiàn)氣溫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
(學生活動)學生分小組觀察討論,會有很多發(fā)現(xiàn)。
如:⑴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
⑵一般情況,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⑶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溫線較為平直。
⑷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溫線數(shù)值逐漸增大,南半球等溫線數(shù)值逐漸減小,由此可以判斷所在區(qū)域位于北半球或南半球。
板書:1、一般來說,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教師)那么,同一緯度地帶,陸地和海洋氣溫有沒有差別?
設問:夏天中午和晚上站在河岸和水中的感覺?
哪位同學來描述一下?
(學生搶答)學生結合親身經歷,回答:
中午河岸氣溫高,河水氣溫低;晚上,河岸氣溫低,河水氣溫高。
(教師引導)同學們都有這種感覺,推理:在同一緯度(同一地點)的陸地(河岸)和海洋(河水)在夏季(中午)和冬季(晚上)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
歸納總結:由此可以推斷“陸地”和“海洋”之間也存在這種差異。得出結論:受海陸的影響,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也不一樣。
板書:2、同一緯度,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教師承轉)同學們對氣溫的規(guī)律總結得很好,下面我們繼續(xù)探究,請看大屏幕。
出示圖3、17“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圖,完成活動1,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作答:
⑴從赤道向兩極,氣溫是如何變化的?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赤道及其附近地區(qū)氣溫最高,由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主要原因是各緯度接受太陽輻射的差異。
⑵年平均氣溫高于20℃和低于-10℃的主要緯度范圍?
年平均氣溫高于20℃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低于-10℃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南北極圈以內。
過渡:剛才通過學習,同學們知道了氣溫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影響。那么,氣溫是否受地形影響。
(教師)提問:同學們爬過山嗎?有什么感受?誰來描述一下?
(學生搶答):爬山時,在山腳下穿短袖襯衫還覺得熱。到達山頂,感覺冷,還要加衣服。
(教師)這說明,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據(jù)觀測,在同一地點,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板書:3、同一地點海拔高,氣溫低,海拔低,氣溫高。
大屏幕出示圖3、16氣溫的垂直變化,指導學生完成課本P53頁?;顒?:
山底海拔720米,氣溫是28.8℃,計算出山頂海拔1520米處,氣溫應是約24℃。
請生演算,看誰算得快而準,并讓先舉手的同學講一講計算結果和思路。
(三)課堂小結
從水平分布和垂直變化兩個方面,對氣溫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進行概括。
課堂練習
1、為什么我國南北方的景觀相差如此之大?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痹嚪治鰞删湓娭兴N含的地理原理。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三、氣溫的分布
1、一般來說,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2、同一緯度,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3、同一地點,海拔高,氣溫低;海拔低,氣溫高。
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第二節(jié)氣溫和氣溫的分布教案2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沒有好的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第二節(jié)氣溫和氣溫的分布教案2”,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課題
第三章第二節(jié)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執(zhí)教者
授課日期
課型
七年級1—4班
教具
課件
教
學
目
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說出世界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讀圖,分析,認識氣溫與人類生活生產的關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加深對氣溫的認識和體驗。
教學重點
氣溫的變化
教學難點
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
一教師導入
一天之中,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分別出現(xiàn)在什么時刻?北半球大陸,一年之中,月平均氣溫最高和最低值分別是幾月份?這是氣溫在時間上的變化規(guī)律。那么,氣溫在空間上有什么分布規(guī)律呢?
二學生自學
1氣溫的水平分布的表示方法?
2水平分布規(guī)律?/
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學生結合教師列出的自學提綱,自主學習,歸納。
引導學生回憶等高線地形圖定義、特點,以及表示的地形形態(tài),總結將海拔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組成了等高線。
教學流程設計
教法
學法設計
二次備課設計
3垂直分布規(guī)律?
4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三交流展示
1等溫線圖
2海拔沒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度
四目標檢測
教師在黑板上畫簡圖(如下圖),請大家判斷甲、乙兩地分別位于南、北半球的哪半球?判斷根據(jù)是什么?
總結
讓學生用本節(jié)所學知識,解釋導入新課時提出的兩個問題。
學生交流,展示成果,教師點撥
教師進而說明氣溫的空間分布,不僅有水平分布,還有垂直變化
在小組討論交流后,選1名學生代表上講臺指圖逐題講述,大家逐題評判補充,教師逐題點擊正確答案。使學生掌握閱讀氣溫分布圖的基本要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世界氣溫的分布。
回
顧
與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