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古文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13七下古文二則《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戴震難師》導學案。
初一年級語文導學案
【教材信息】課題:28、《古文二則》
課型課時總課時
【教師信息】主備人:實施人:實施時間
【學生信息】班級:姓名:所屬小組編號學習日期 ____
【學習目標】
1.借助注釋,讀懂古文,并能復述兩個小故事。
2.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詞的意義、用法。
3.在閱讀中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并從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重點:翻譯課文,積累文言知識。
難點:理解文意,并從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第一課時
預習內容:《蔡勉旃堅還亡友財》
課外知識補充
關于誠信
與朋友交友,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至誠則金石開——惲代英
有誠故信,無私故威——(宋)張載
肯說真話,敢駁假話,不說謊話?!招兄?br>
信用如鏡,一有裂痕,難以復原。——(瑞士)亞美路
走近文本
本文選自《清稗類鈔敬信》?!肚灏揞愨n》是一套筆記集,總共四十八冊,分時令、地理、外交、風俗、工藝、文學等九十二類,約一萬三千五百余條。采錄數(shù)百種清人筆記,并參考報章記載而成。內容范圍廣泛,檢索便利,但選錄頗為蕪雜。
自主學習,把握內容
1、自讀課文,根據課文注解和工具書給不認識的字詞注上拼音。
2、大聲朗讀課文,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根據課文注解和工具書嘗試解釋每個字的意思,并嘗試用自己的話把每句的意思表達出來,把自己認為是重點的或者自己不明白的內容補充在后面的橫線處,以便在展示的時候寫在黑板上。別忘了把你的學習成果在小組和大家分享。
第二課時
一、檢查預習。
1、、讀文正音
旃璘亡何
敦立券輦
2、朗讀指導,畫出下列各句的停頓。
(1)有友某以千金寄之。(2)蔡召其子至。
(3)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4)且父未嘗語我也。
(5)卒輦而致之。
3、解釋文言字詞
亡友:敦風義:千金:
寄之:立券:致之:
亡何:未嘗語我:
4、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內容。
二、深沉感悟,剖析重點文言句。
1.文章從哪兩個方面表現(xiàn)了友人對蔡勉旃的絕對信任?
2.文章題目是“蔡勉旃堅還亡友財”,哪里體現(xiàn)了“堅”字?
3.蔡勉旃召友人之子,準備將銀子還給他時,友人之子“愕然不受”。這表現(xiàn)了友人之子什么樣的心理?這對表現(xiàn)蔡勉旃有何作用?
4.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紙”。
(1)蔡勉旃的“笑”有什么含義?
(2)從“券在心,不在紙”這一點看,蔡勉旃這個人具有什么樣的品質?
(3)“券在心,不在紙”是什么意思?在當今社會,你是否贊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的做法?
(4)什么叫“一諾千金”,中學生如何講誠信?
拓展延伸
收集古人講“誠信”的小故事或名言警句說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
預習重點:《戴震難師》
解題:
本文選自《戴東原先生年譜》,這是一部按年月記載戴震生平事跡的書籍。戴震(1724-1777),清代思想家、語言文字學家。字東原,安徽休寧人?!端膸烊珪返淖胄薰僦?。段玉裁是他的學生。
段玉裁(1735-1815),清代文字訓詁學家、經學家。字若膺,號懋堂。江蘇金壇人。乾隆舉人,官至四川巫山縣知縣。所著《說文解字注》是研究文字訓詁學的重要參考書。
自主學習,把握內容
3、自讀課文,根據課文注解和工具書給不認識的字詞注上拼音。
4、大聲朗讀課文,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根據課文注解和工具書嘗試解釋每個字的意思,并嘗試用自己的話把每句的意思表達出來,把自己認為是重點的或者自己不明白的內容補充在后面的橫線處,以便在展示的時候寫在黑板上。別忘了把你的學習成果在小組和大家分享。
第四課時
一、檢查預習。
1、解釋文言字詞。
是年:乃能言:即:蓋:
述之:就傅:何以:
休:相去:幾何:
然則:無以應:非常:
2、自由朗讀,通譯全文,把感到困難的句子寫下來。
二、情景喜劇《戴震難師》
要求:1、語氣、語調要盡量模仿逼真,盡量做到神形兼?zhèn)洹?br>
2、要準確表達疑問句之間的區(qū)別。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意。
1、戴震難師”表現(xiàn)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你認為我們在學習中應怎么做?
2、從《戴震難師》這個故事鐘,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你對這位老師有何評價?
達標檢測
1、解釋多義詞
(1)而(2)以
而翁知我以千金寄之
寄千金而無券公亦以次自矜
卒輦而致之至“右經一章”以下
2、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1)敦風義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千金寄之______________
(3)且父未嘗語我______________(4)卒輦而致之______________
(5)先生是年乃能言____________(6)就傅讀書________________
3、詞類活用
而翁知我:
卒輦而致之:
2.翻譯下面的句子。
(1)重責諾,敦風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翁知我,故不語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生是年乃能言,蓋聰明蘊蓄者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師無以應,曰:“此非常兒也?!?b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就傅讀書,過目成誦,日數(shù)千言不肯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一是“寄千金,不立券”,二是沒有告訴自己的兒子。2.蔡勉旃在友人死后,召他兒子來取白銀,友人之子“愕然不受”,但蔡勉旃仍“卒輦而致之”。3.“券在心,不在紙”是說信守諾言重在內心和行動,而不在口頭上或紙上。誠心守諾言就會表現(xiàn)在行為上,不誠心就是寫在紙上捏在手里也無用。在當代法制社會,還是“立券”為好,以免產生糾紛,憑據在手也可避免邪念的產生。4.表現(xiàn)了友人兒子驚愕、不相信的心理,這從側面反映了蔡勉旃品德的高尚。5.《戴震難師》一文表現(xiàn)了少年戴震善于質疑和敢于質疑的精神。6.勤于思考,善于質疑,認真探究。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1)重視(2)存放(3)告訴
(4)歸還(5)說話(6)靠近,跟隨
1.
第28課《古文二則》導學案
周旺中學初一語文教師
教學目標:
1、借助注釋,讀懂古文,并能復述兩個小故事。
2、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詞的意義、用法。
3、在閱讀中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并從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教學重點:
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詞的意義、用法。
難點:
在閱讀中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并從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正確理解課文主旨。
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標
1.理解《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詞的意義、用法。
2.在閱讀中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并從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學習過程
【感知課文】
1、記一記
《蔡勉旃堅還亡友財》選自《》,作者,字仲可,近代人,浙江杭州人。清朝光緒十五年舉人,曾任內閣中書。是南社重要詩人。晚年曾任商務印書館編輯,參加過《辭源》和《中國人名大辭典》的編輯工作。其人好學不倦,勤于筆記,著述甚多。文中表現(xiàn)了蔡勉旃“”的高尚品質。
2、讀一讀
①學生讀課文,不會讀的生字詞劃上記號。
②組內相互討論,查閱工具書和結合下面注釋解決字詞的讀音。
③嘗試練習讀準下列生字詞的字音。
旃()璘()諾()敦()
券()亡何()其人亡()愕()
語()卒()輦()
④學生再讀課文,注意文中的停頓。
⑤請2-3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仔細聽后指出他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
⑥開展小組朗讀比賽。
3、譯一譯
①以組為單位,借助書下注釋,工具書,把文章口頭翻譯一遍,遇到疑難問題先與小組討論,如果不能解決就舉手與全班同學和老師一起商討解決。
②指名學生口頭翻譯。
③嘗試練習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的意思
重諾責(諾責:)敦風義(敦:風義:)
不立券(券:)且父未嘗語我也(嘗:語:)
歸之(歸:)而翁知我(而:翁:)
卒輦而致之(卒:輦:致:)
亡何()愕然()以千金寄之(寄:)
④翻譯下列句子
(1)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且父未嘗語我也。
(2)券在心,不在紙。
(3)卒輦而致之。
(4)重諾責,敦風義。
4、講一講
請一個朗讀能力較好的同學閱讀課文。在他讀的時候,請同學們一起思考一個問題,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探究課文】
1、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知道,蔡勉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本文是如何體現(xiàn)蔡勉旃“重諾責,敦風義”的呢?
3、文章題目《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文中哪里體現(xiàn)了“堅”?蔡勉旃在本文中是怎樣來證明自己的“堅的?請學生用文中的原話回答。
4、怎樣理解“券在心,不在紙”這句話?
5、《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文章篇幅短小,但作者通過寥寥數(shù)語即把人物當時的表情、心理刻畫了出來。請你分析一下,下面幾句話分別反應了人物什么樣的心理活動。⑴愕然不受。()
⑵嘻!無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
⑶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紙……”()
6.文章從哪兩個方面表現(xiàn)了友人對蔡勉旃的絕對信任?
【拓展提高】
1、生活中有沒有這方面的事例?談談你對這些事例的看法。
2、在市場經濟社會的今天,我們還需不需要“誠信”?請你結合實際談談蔡勉旃的行為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3、在現(xiàn)實社會你贊不贊成“不立券”這種做法?說說理由。(同學們各抒己見,教師加以引導。)
4、課下你能搜集一些有關金錢、誠信的故事、成語、名言警句嗎?(工作總結之家 dG15.cOM)
【課堂總結】
“誠信乃做人之本”,是本文的主題,我們同學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1、學習《戴震難師》,積累文言詞匯,學習閱讀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章主旨,能順暢朗讀文言文,借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
2、培養(yǎng)質疑精神和探究思考的能力。
二、學習過程:
【感知課文】
1、記一記
《戴震難師》選自《》,作者,字若膺,號懋堂,朝語言文字學家、經學家,江蘇金壇人。他是戴震的學生。戴震,字東原,清朝的思想家、語言文字學家,清朝乾隆時候舉人,做過四庫館的纂修,賜同進士出身。戴震是清朝的大學者,他在聲韻方面、歷算方面、地理方面、經學方面,他都有淵博的論述,給中國的考證學,樹立了登峰造極的境界。文章寫了戴震讀私塾時難住老師的故事,表現(xiàn)了少年戴震的精神。
2、讀一讀
①學生讀課文,不會讀的生字詞劃上記號。
②組內相互討論,查閱工具書和結合下面注釋解決字詞的讀音。
③嘗試練習讀準下列生字詞的字音。
蘊蓄()就傅()塾師()師應之()幾二千年()朱熹()
④學生再讀課文,注意文中的停頓。
⑤請2-3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仔細聽后指出他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
⑥開展小組朗讀比賽。
3、譯一譯
①以組為單位,借助書下注釋,工具書,把文章口頭翻譯一遍,遇到疑難問題先與小組討論,如果不能解決就舉手與全班同學和老師一起商討解決。
②指名學生口頭翻譯。
③嘗試練習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的意思
是年()乃能言(乃:言:)何以()述之()
應之曰()相去幾何(去:幾何:)此非常兒也()
無以()就傅讀書(就:傅:)
日數(shù)千言不肯休()幾二千年矣()
蘊蓄()然則()
④翻譯下列句子
(1)就傅讀書,過目成誦,日數(shù)千言不肯休。
(2)此何以知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為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
(3)然則朱文公何以知然?
(4)師無以應,曰:“此非常兒也。”
第三課時
【探究課文】
1、《戴震難師》寫了戴震哪幾方面的內容?其中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你認為這些對于戴震日后成為大學問家有什么作用?你認為這幾方面的內容,哪些方面最重要?
2、戴震的老師為什么說他是“非常兒”?
【情景深化】
每小組推薦兩人,一人扮演先生,一人扮演戴震,要求如下:①語氣語調要盡量模仿逼真,盡量做到形神兼?zhèn)?。②要準確表達疑問句之間的區(qū)別。③由老師和學生評委進行評選,選出最佳表演獎。
【拓展提高】
1、孟子曾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边@句話是什么意思?你對此有何看法?
2、你能把下面兩句關于讀書善于質疑的文言文句的大意講出來嗎?
(1)“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薄獜堓d
【文言知識總結】
1、通假字義亡何(通,)
2、詞類活用
(1)重諾責(重:,)
(2)且父未嘗語我(語:,)
(3)卒輦而致之(輦:,)
(4)乃能言(言:,)
(5)日數(shù)千言不肯休(日,,)
3、古今異義。
(1)是年(是,古義:今義:)
(2)蓋聰明蘊蓄者久矣(蓋,古義:今義:)
(3)周朝、宋朝相去幾何時矣(去,古義:今義:)
(4)此非常兒也(非常,古義:今義:)
(5)周朝、宋朝相去幾何時矣(幾何,古義:今義:)
相關閱讀
《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教案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大家在仔細設想教案課件了。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會寫一段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教案
學習內容:《蔡勉旃堅還亡友財》課時:一課時
(一)
明確目標
自主學習學習目標:
1.能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詞語。
2.在閱讀中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并從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學習重點:
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弄懂故事蘊含的道理。
易錯點:注意朗讀停頓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
易混點: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亡何其人亡
課前預習任務:
一、文學常識(結合書下注釋,簡單了解相關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作者是()近代人,字仲可,浙江杭州人。
二、字詞(結合工具書,訂正字音,注意多音字。)
璘旃立券
亡何其人亡愕然
卒輦而致之敦風義語我也
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
四、參照書下注釋、查找工具書疏通文意。
(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注意加點詞的意思,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蔡璘,字勉旃,吳縣人。重諾責,敦風義。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
蔡召其子至,歸之,愕然不受,曰:“嘻!無
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無立券者?且父未嘗語
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紙。而翁知我,
故不語郎君?!弊漭偠轮?。
教師寄語:
希望同學們以認真的態(tài)度、合作的精神完成以上內容,期待著課堂上你們充滿智慧、別具風采的表現(xiàn)!
教學方式與方法:
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聽讀課文,注意朗讀節(jié)奏。
組長檢測預習筆記書寫,教師抽查。
學教過程教學方式與方法
(二)展示生成,穿插鞏固
分組布置展示任務,根據抽簽結果,各小組分別展示文學常識、字詞、疏通文意。
指導、鼓勵學生分工明確、密切配合、大膽展示。
(三)組內互動,
群學探究一、復述故事,整體感知課文。
二、思考討論:
1.本文中的“蔡勉旃”是一個怎樣的人,從哪里能看出來?
2.學了這則小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結合你的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
(討論題由大屏幕展示)深入分析,體會人物性格,把握主旨。
1.組內討論,合作探究,突破重難點。
2.每組推薦1-2名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四)
歸納梳理,精講點撥板書設計:
蔡勉旃堅還亡友財
語言:券在心,不在紙
重諾責,敦風義
(正側面描寫)動作:卒輦而致之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
五
︶
達標測評,
固本培優(yōu)一、(固本)解釋下列加線的字。(每小題1分)
(1)敦風義____________
(2)以千金寄之_________
(3)且父未嘗語我_______
(4)卒輦而致之_________
2.翻譯下面的句子。(每小題2分)
(1)重責諾,敦風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翁知我,故不語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組互批,當堂評價。
及時測評、夯實基礎。
二、(培優(yōu))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盵注釋]席:坐具、坐墊。軒冕:軒,大馬車;冕,大禮帽。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A.又嘗同席:B.寧讀如故:
C有乘軒冕過門者:
2用“/”給文中畫線文字斷句。
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觀
3.翻譯句子。
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4.故事中管寧、華歆兩個人物能給我們很多的啟示,請任選一個角度講講你從中得到的體會。
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考查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舉一反三的能力。
教學反思
《蔡勉旃堅還亡友財》學案
學習內容:《蔡勉旃堅還亡友財》課時: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能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詞語。
2.在閱讀中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并從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學習重點:
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弄懂故事蘊含的道理。
易錯點:注意朗讀停頓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
易混點: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亡何其人亡
課前預習任務:
一、文學常識:(結合書下注釋,簡單了解相關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作者是()近代人,字仲可,浙江杭州人。
二、字詞(結合工具書,訂正字音,注意多音字。)
璘旃立券
亡何其人亡愕然
卒輦而致之敦風義語我也
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聽讀課文,注意朗讀節(jié)奏。)
四、參照書下注釋、查找工具書疏通文意。(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注意加點詞的意思,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蔡璘,字勉旃,吳縣人。重諾責,敦風義。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
蔡召其子至,歸之,愕然不受,曰:“嘻!無
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無立券者?且父未嘗語
我也?!辈绦υ唬骸叭谛?,不在紙。而翁知我,
故不語郎君。”卒輦而致之。
教師寄語:
希望同學們以認真的態(tài)度、合作的精神完成以上內容,期待著課堂上你們充滿智慧、別具風采的表現(xiàn)!
我的積累:
初中古詩詞《蔡磷堅還亡友財》賞析
初中古詩詞《蔡磷堅還亡友財》賞析
【原文】
蔡磷,字勉旃(zhān),吳縣人。重諾責①,敦②風義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歸之。愕然不受,曰:“嘻!無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且父未嘗語④我也?!辈绦υ唬骸叭谛?,不在紙。而翁知我,故不語郎君?!弊漭偄荻轮?。
【參考譯文】
蔡磷,字勉旃,吳縣人。(他)重視諾言和責任,重視情誼。有一個朋友寄放了千兩白銀在他那,沒有立下任何字據。過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兒子叫來,要把千兩白銀還給他。他朋友的兒子很吃驚的樣子,不肯接受,說道:“哎呀!沒有這樣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兩白銀卻不立字據的人?而且我的父親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呀。”蔡勉旃笑著說:“字據是在心里,不是在紙上。你的父親知道我誠實守信,所以不告訴你?!弊罱K用車子把千兩白銀送還給他。
①諾責:諾言和責任。②敦:重視。③風義:情誼。④語:告訴。⑤輦(niǎn):車子,這里是“用車子運”的意思。
【閱讀訓練】
1.解釋
(1)亡何:“亡”同“無”,沒有(2)其人亡:亡,死亡
(3)語:告訴(4)知:了解(5)致:送還
2.朋友的兒子“愕然不受”的原因是:不相信有人寄放千兩白銀而不立字據,而且他父親也沒有告訴他。
《蔡磷堅還亡友財》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古詩詞鑒賞3.這則短文的主題是什么?
贊揚蔡磷的誠信品質。
第28課《古文二則》導學案
第28課《古文二則》導學案
教學目標:
1、借助注釋,讀懂古文,并能復述兩個小故事。
2、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詞的意義、用法。
3、在閱讀中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并從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教學重點:
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詞的意義、用法。
難點:
在閱讀中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并從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正確理解課文主旨。
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標
1.理解《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詞的意義、用法。
2.在閱讀中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并從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學習過程
【感知課文】
1、記一記
《蔡勉旃堅還亡友財》選自《》,作者,字仲可,近代人,浙江杭州人。清朝光緒十五年舉人,曾任內閣中書。是南社重要詩人。晚年曾任商務印書館編輯,參加過《辭源》和《中國人名大辭典》的編輯工作。其人好學不倦,勤于筆記,著述甚多。文中表現(xiàn)了蔡勉旃“”的高尚品質。
2、讀一讀
①學生讀課文,不會讀的生字詞劃上記號。
②組內相互討論,查閱工具書和結合下面注釋解決字詞的讀音。
③嘗試練習讀準下列生字詞的字音。
旃()璘()諾()敦()
券()亡何()其人亡()愕()
語()卒()輦()
④學生再讀課文,注意文中的停頓。
⑤請2-3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仔細聽后指出他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
⑥開展小組朗讀比賽。
3、譯一譯
①以組為單位,借助書下注釋,工具書,把文章口頭翻譯一遍,遇到疑難問題先與小組討論,如果不能解決就舉手與全班同學和老師一起商討解決。
②指名學生口頭翻譯。
③嘗試練習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的意思
重諾責(諾責:)敦風義(敦:風義:)
不立券(券:)且父未嘗語我也(嘗:語:)
歸之(歸:)而翁知我(而:翁:)
卒輦而致之(卒:輦:致:)
亡何()愕然()以千金寄之(寄:)
④翻譯下列句子
(1)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且父未嘗語我也。
(2)券在心,不在紙。
(3)卒輦而致之。
(4)重諾責,敦風義。
4、講一講
請一個朗讀能力較好的同學閱讀課文。在他讀的時候,請同學們一起思考一個問題,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探究課文】
1、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知道,蔡勉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本文是如何體現(xiàn)蔡勉旃“重諾責,敦風義”的呢?
3、文章題目《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文中哪里體現(xiàn)了“堅”?蔡勉旃在本文中是怎樣來證明自己的“堅的?請學生用文中的原話回答。
4、怎樣理解“券在心,不在紙”這句話?
5、《蔡勉旃堅還亡友財》文章篇幅短小,但作者通過寥寥數(shù)語即把人物當時的表情、心理刻畫了出來。請你分析一下,下面幾句話分別反應了人物什么樣的心理活動。⑴愕然不受。()
⑵嘻!無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
⑶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紙……”()
6.文章從哪兩個方面表現(xiàn)了友人對蔡勉旃的絕對信任?
【拓展提高】
1、生活中有沒有這方面的事例?談談你對這些事例的看法。
2、在市場經濟社會的今天,我們還需不需要“誠信”?請你結合實際談談蔡勉旃的行為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3、在現(xiàn)實社會你贊不贊成“不立券”這種做法?說說理由。(同學們各抒己見,教師加以引導。)
4、課下你能搜集一些有關金錢、誠信的故事、成語、名言警句嗎?
【課堂總結】
“誠信乃做人之本”,是本文的主題,我們同學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1、學習《戴震難師》,積累文言詞匯,學習閱讀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章主旨,能順暢朗讀文言文,借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
2、培養(yǎng)質疑精神和探究思考的能力。
二、學習過程:
【感知課文】
1、記一記
《戴震難師》選自《》,作者,字若膺,號懋堂,朝語言文字學家、經學家,江蘇金壇人。他是戴震的學生。戴震,字東原,清朝的思想家、語言文字學家,清朝乾隆時候舉人,做過四庫館的纂修,賜同進士出身。戴震是清朝的大學者,他在聲韻方面、歷算方面、地理方面、經學方面,他都有淵博的論述,給中國的考證學,樹立了登峰造極的境界。文章寫了戴震讀私塾時難住老師的故事,表現(xiàn)了少年戴震的精神。
2、讀一讀
①學生讀課文,不會讀的生字詞劃上記號。
②組內相互討論,查閱工具書和結合下面注釋解決字詞的讀音。
③嘗試練習讀準下列生字詞的字音。
蘊蓄()就傅()塾師()師應之()幾二千年()朱熹()
④學生再讀課文,注意文中的停頓。
⑤請2-3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仔細聽后指出他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
⑥開展小組朗讀比賽。
3、譯一譯
①以組為單位,借助書下注釋,工具書,把文章口頭翻譯一遍,遇到疑難問題先與小組討論,如果不能解決就舉手與全班同學和老師一起商討解決。
②指名學生口頭翻譯。
③嘗試練習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的意思
是年()乃能言(乃:言:)何以()述之()
應之曰()相去幾何(去:幾何:)此非常兒也()
無以()就傅讀書(就:傅:)
日數(shù)千言不肯休()幾二千年矣()
蘊蓄()然則()
④翻譯下列句子
(1)就傅讀書,過目成誦,日數(shù)千言不肯休。
(2)此何以知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為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
(3)然則朱文公何以知然?
(4)師無以應,曰:“此非常兒也。”
【探究課文】
1、《戴震難師》寫了戴震哪幾方面的內容?其中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你認為這些對于戴震日后成為大學問家有什么作用?你認為這幾方面的內容,哪些方面最重要?
2、戴震的老師為什么說他是“非常兒”?
【情景深化】
每小組推薦兩人,一人扮演先生,一人扮演戴震,要求如下:①語氣語調要盡量模仿逼真,盡量做到形神兼?zhèn)?。②要準確表達疑問句之間的區(qū)別。③由老師和學生評委進行評選,選出最佳表演獎。
【拓展提高】
1、孟子曾說“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對此有何看法?
2、你能把下面兩句關于讀書善于質疑的文言文句的大意講出來嗎?
(1)“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薄獜堓d
【文言知識總結】
1、通假字義亡何(通,)
2、詞類活用
(1)重諾責(重:,)
(2)且父未嘗語我(語:,)
(3)卒輦而致之(輦:,)
(4)乃能言(言:,)
(5)日數(shù)千言不肯休(日,,)
3、古今異義。
(1)是年(是,古義:今義:)
(2)蓋聰明蘊蓄者久矣(蓋,古義:今義:)
(3)周朝、宋朝相去幾何時矣(去,古義:今義:)
(4)此非常兒也(非常,古義:今義:)
(5)周朝、宋朝相去幾何時矣(幾何,古義:今義:)
總結反思
我的收獲與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