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安全第一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12第一課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導學案及答案。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習的趣味性,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幫助高中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樣寫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第一課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導學案及答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課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導學案及答案
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一課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命題:殷宏完成時間:25分鐘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1.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互為表里,相輔相成(具體說: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內在紐帶。)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分封制會走向崩潰根本原因: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鐵犁牛耕的使用,生產力顯著提高,井田制瓦解,導致諸侯實力增強,周天子實力衰落。
1.(2009年,廣東單科,2)“封建社會”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國的。右圖所示柳宗
元的文章的主題可能是()
A、分封制度B、王位繼承制度C、郡縣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
2.(2009年,江蘇高考,1)“九鼎既成,遷于三國。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逼渲兴f的“九鼎”之所以被廣泛重視并在夏商周流傳,主要因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憑據B、國王祭祀的重要禮器
C、青銅工藝水平高的標志D、王朝統(tǒng)治權力的象征
1.關于王位世襲制的表述,錯誤的是()
A、它取代禪讓制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B、它是我國早期國家政治制度之一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傳承D、王位只能父子相傳
2.“親情是緣,相聚是緣”,這是自古以來就深存于每一個中國人心底的情結。追根溯源,
下列制度中與這種珍惜親情、渴望相聚情結形成有密切關系的是()
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縣制
3.分封制使西周貴族集團形成的等級序列是()
A、周王—諸侯—卿、大夫—士B、周王—諸侯—卿、大夫—士—庶人
C、周王—卿、大夫—諸侯—士D、周王—諸侯—卿—大夫—士
4.假設甲、乙、丙、丁四位是商周時代的人物,請判斷哪位被封為諸侯王的可能性最?。ǎ?br>
A、甲是商朝末年的貴族,曾帶兵抵抗周的進攻B、乙?guī)Пゴ蜻^商紂王,立下汗馬功勞
C、丙是西周王族的后代,但智商低下D、丁是周朝的平民,公認德才兼?zhèn)?br>
5.下列西周諸侯國中屬于同姓封國的是:①齊②魯③燕④晉⑤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6.西周的宗法制()
A、與分封制互為表里B、其最大特點是長子繼承制
C、由原始社會父系家長制間接演變而來D、容易導致諸侯割據紛爭
7.在西周的封國魯國的宗法體系中,處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B、魯國國君C、卿大夫D、士
1.在《紅樓夢》第九十回中,賈母說:“自然先給寶玉娶了親,然后給林丫頭說人家。再沒有先
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這反映出賈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傳統(tǒng)的家庭等級觀念
C、具有濃厚的宗法觀念D、遵循長幼有序的婚姻禮俗
2.有人把古代中國劃分為“部落時代”、“封建時代”和“郡縣時代”。其中“封建時代”是指()
A、西周B、秦朝C、西漢D、宋代
3.西周統(tǒng)治者確立嫡長子繼承制的出發(fā)點是()
A、保證王權平穩(wěn)過渡B、鞏固中央集權C、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D、確立等級制度
4.《左傳桓公二年》記載晉國大夫師服說:“吾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未少,是以能固。故天
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
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該材料突出反映的是:①王位世襲制度;②分封等級
秩序;③宗法制的最大特點;④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里的關系()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
5.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初年主要諸侯國材料二
諸侯國與王室關系(分封原因)
晉同姓
衛(wèi)同姓
魯同姓
齊異姓功臣
宋商朝后裔
燕同姓
注:沿黃河流域的山西、山東是當時的主要農業(yè)區(qū)
材料三宜侯矢銅簋,鑄有銘文,記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賞賜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隸之事。
材料四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說:“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國居半,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br>
(1)依據材料一、二、三,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點。(3分)
(2)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分封制對西周統(tǒng)治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3)材料四柳宗元評論的原因和結論是否正確?以漢代為例談談你的看法。(5分
專題一第一課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參考答案(001)
題號1234567
答案BCADBAB
一、單項選擇題
題號1234
答案CAAB
二、非選擇題
5.答案要點:
(1)特點:從分封制的對象看,同姓親族是分封主體,其他被分封的有功臣、前朝貴族等;(1分)從封地分布看,同姓親族封地富庶,戰(zhàn)略位置重要;(1分)從分封過程看,除土地外,有些受封者還得到大量物資和人口等。(1分)
(2)西周初年,形勢動蕩,分封制為鞏固了西周對新占領區(qū)的控制。(3分)
(3)正確。(1分)漢朝統(tǒng)治者錯誤地認為沒有封國的拱衛(wèi),是秦朝迅速敗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封分同姓宗室建立王國,以圖長治久安。(2分)事實證明分封有悖初衷,出現“七國之亂”,它也反證了郡縣制的合理性,因此柳宗元說“秦制之得明矣”的觀點是正確的。(2分)
延伸閱讀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教學設計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中國早期國家出現的背景、過程,并概括其特征。
初步掌握從歷史傳說中汲取相關歷史知識的能力。
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概括從文明初期到西周時代的歷史演進過程。
概括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分析宗法制對我國社會的深遠影響。
過程與方法
學生可以根據教科書和教師提供的考古材料、相關歷史網站的內容,進行思考和分析,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問題,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
學會運用閱讀法、觀察法、討論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方法來學習相關問題。
教師應注重啟發(fā)式教學,向學生展示大量考古材料的同時,要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獨立思考解答問題,并隨時予于恰當的評價。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了解中國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識,理解中華民族歷史的源遠流長,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歷史的自豪感,加深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
通過對考古知識的了解與運用,培養(yǎng)崇尚科學的精神。
通過對祖國文明進程的認識,理解歷史不斷前進的規(guī)律,增強維護祖國歷史光榮、推動民族文化進步的責任心。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使學生深入理解西周分封制與宗法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難點
學生剛剛開始涉及政治專題知識,縱向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尚欠缺,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提高汲取歷史傳說中有關知識的能力。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概念性很強的內容,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利用圖片、史料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
在引導學生復習中國朝代更替知識的過程中,通過對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實施背景、內容和作用的講述或討論,了解我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點。
(三)教學準備
課件,多媒體設備
(四)教學過程
教師向學生提供“古代中國朝代沿革表”,幫助他們從整體上了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脈絡,并以此作為時間坐標,為政治史的學習打下基礎。
師:大家在初中就已了解我國古代的歷史,能否準確背誦出中國古代朝代的更迭順序?
生:答后,學生齊聲朗讀
中國古代朝代順序歌
夏商與西周,
春秋和戰(zhàn)國,
一統(tǒng)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兩晉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傳,
宋(遼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
師:沒錯!夏商周是我國古代的朝代,而夏是我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那在夏之前的中國社會是什么樣的呢?
生:原始社會。
師:其最重要的社會組織單位是什么?
生:部落、部落聯盟。
師:對,這些社會組織是以血緣關系來維系的。那當時的一個重要制度是什么?
生:禪讓制。
師:但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在禹死后禪讓制被破壞,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
(多媒體課件打出課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襲制
師:原始社會的禪讓制推選首領注重的是“賢”與“能”,夏部落的大禹因治水有功,威望較高,根據禪讓制,舜到了晚年,傳位于禹。到禹時,夏部落逐漸強大,其權力也越來越大,最終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在禹死后,他的兒子啟即位,確立了王位世襲制。請問什么是世襲制?
生:(財產、爵位等)父子相傳、兄終弟及。
師:世襲制開始了一種私有制“家天下”,標志著我國過渡到奴隸社會。
(小結)師:我們可以看到夏商的政治制度主要內容有二,一是實行王位世襲制,二是建立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略)。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是傳承的,夏商的王位世襲制及地方的管理制度對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的影響。(導入)
二、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
師: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為了進行有效的統(tǒng)治,周朝實行分封制。那么,何謂“分封制”呢?
(1)概念:簡單來講就是“封邦建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給臣屬,讓他們建立諸侯國。
在西周分封的過程中,有兩個重要人物,即周武王和周公。請同學們結合教材第5頁及課件投影資料,分析西周主要分封哪些人?(投影分封制關系示意圖)
(2)對象:王族、功臣、先代貴族
師:為什么是封這些人?
生1:王族是天子最信賴的人。
生2:功臣對建立新的政權有貢獻,需要拉攏他們,必須給予一定的獎賞以示對天子忠誠的鼓勵。
生3:可以借助先代貴族的威望減少新政權的阻力。
(3)目的:鞏固統(tǒng)治(投影:西周疆域圖)
師:對,在勾心斗角的政治中,統(tǒng)治者能依賴的只有他們最親近的人如親戚及他們身邊的大臣,特別是王族,所以我們看到這些諸候國以同姓為主。
(4)內容:一方面,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諸侯,建立諸侯國,被封的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又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另一方面,受封的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有為周天子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
(5)評價:
西周這樣統(tǒng)治有什么作用呢?
生:由于層層分封所確立的諸侯、卿大夫與天子之間有著嚴格的隸屬關系,各方諸侯都以周天子為天下共主,因而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王權要比夏商牢固,這對鞏固和擴大西周王朝起了積極作用。
師:說得好!西周的分封制鞏固和擴大了西周的統(tǒng)治,但這種制度有沒什么隱患?
生1:有。分封制下的諸候國,獨立性比較大,可以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這就使得他們有強大的可能性,而對此周王是較難加以控制的。
生2:諸候也有野心,誰不想號令天下?當諸候的力量強大到一定程度后,他們也會想當天子,周朝的統(tǒng)治就岌岌可危。(投影:評價的總體板書)
師:沒錯,在西周前期,周天子的勢力強大,可以控制諸候。但到了西周后期,隨著王權衰落,諸候國勢力日益強大,諸候開始挑戰(zhàn)周天子的權威,于是出現大國吞并小國,諸侯相互相爭戰(zhàn)的局面。而周天子對此卻無力干預,這時出現了“楚王問鼎”的故事。請同學們閱讀課件關于“楚王問鼎”的材料,分析一下“楚王問鼎”的實質是什么?
生:(回答)
師:“鼎”在中國有特殊意義,它原指中國古代的炊具,后來成為最重要的祭祀禮器。相傳禹曾鑄九鼎,象征九州,故九鼎寓意天子的地位。諸侯對它除了畢恭畢敬以外,是沒有資格來問津的。否則即視之為大不敬,是對王權的挑戰(zhàn)。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恰恰說明了,諸候勢力的強大,周王室衰微,逐漸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不能再對諸侯發(fā)號施令,強大起來的諸侯國開始躍躍欲試,爭霸中原。這嚴重沖擊著分封制,標志著其開始瓦解,后被郡縣制所取代。
(過渡)提問:師:我們剛才講分封制,但具體哪些人受封,哪些人繼承王位呢?是否任何人都可以受封?受封的對象與周天子之間主要是靠什么聯系在一起的?(血緣)這就涉及到西周的另一種制度——宗法制。(導入宗法制)
2、宗法制
(1)概念:劃分宗族內嫡庶系統(tǒng),與分封制表里如一的制度
(2)宗法制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生:嫡長子繼承制。
(課件投影材料:)一個官員生前娶了一位妻子,為他生了一個女兒,然后他再娶了一個妾氏,為他生了大兒子,此后妻子又為他生了一個小兒子,結果這官員不幸殉職,于是他的兩個兒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業(yè),請問應該判給誰?(小兒子)。
師:什么是嫡子?什么是庶子?什么是嫡長子?
生:正妻(大老婆)生的兒子稱為嫡子,其他妻室生的稱為庶子,正妻生的第一個兒子稱為嫡長子。
師:嫡長子繼承制即是嫡長子繼承父親的宗主地位,庶子進行分封。按照宗法制的規(guī)定,周王的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應分封到地方去作諸侯;諸侯的嫡長子繼承國君位,其余諸子分封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長子繼承封號,其余諸子分封為士。所以,嫡長子與分封下去的嫡子及庶子有著雙重關系,在血緣上他們是兄弟關系,在政治上他們又是君臣關系。(投影宗法制關系示意圖)
問:“想一想:“大宗”一定“大”嗎?“小宗”就一定“小”嗎?”
分封制下又有大宗和小宗之別。大宗和小宗是相對而言。具體來說,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貴族的大宗;諸侯對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國內,諸侯對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對諸侯而言又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內,對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為士的大宗。大宗和小宗的劃分,明確了下級貴族臣服于上級貴族、全體貴族服從于天子的政治隸屬關系。
師: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如何?它對西周的統(tǒng)治起了什么作用?
(3)作用: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內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國家就是分封制
它能防止貴族之間因為權力的繼承問題發(fā)生紛爭,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維護貴族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與團結。
師:即使是今天,宗法制仍對我們社會產生深遠影響,你們能舉例說明嗎?
生1:現在很多人仍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認為只有生兒子才能傳宗接代延續(xù)香火。
生2: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我認為現在我們仍要遵循長孝順、尊敬長輩等也跟宗法制的影響有關。
師:說得很好,宗法制對我們社會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當然我們今天對這些傳統(tǒng)的正確態(tài)度應該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總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我國早期的政治制度,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的早期國家是在原始社會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在原始社會其基本的社會關系就是血緣關系,所以在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也不可避免地帶有這種濃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為核心的政治制度體系,這也正是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概括)神權與王權的結合;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最高執(zhí)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
學習延伸
探究活動:編《家譜》
角色體驗:角色體驗-----走進早期政治文明
下列是某同學在模擬西周的政治生活中的一段獨白。根據所學知識,指出獨白中的錯誤之處。
我是家里的嫡長子,被父親分封到東方。前幾天,我出兵教訓了前來“問鼎示威”的楚王。父親因此免除了我的貢賦,并允許我在自己的封國內收取賦稅,設置官員。過幾天,各諸侯國將要向我匯報他們治理自己封國的情況。他們之間整天勾心斗角,打個不停,我心里很惱火。(學生小組討論,然后交流發(fā)言)
課后作業(yè):書本第7頁的“自我測評”和“材料閱讀與思考”;課后以本人姓氏的由來、家譜或祠堂的調查為題,鞏固和延伸學習的成果
專題一第一節(jié)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教案
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通史概要:
中國古代史始于170萬年前,止于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前,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
建社會的歷史。
距今約170萬年前,中國就有人類居住,進入原始社會。公元前21世紀,中國進入奴
隸社會,夏朝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經過商朝的發(fā)展,西周時期,我國的奴隸社會
進入繁榮階段。春秋戰(zhàn)國是社會大變革時期,中國社會經歷了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
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和多民族中央集權和封建國家,并開創(chuàng)了一系列對
后世影響深遠的制度。漢代封建制度得到進一步鞏固。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政權分立與民
族大融合時期。隋朝統(tǒng)一結束長期分裂割據,隋唐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呈現繁榮的局面,
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制度有新的建樹。五代遼宋夏金元,中國的封建經濟繼續(xù)發(fā)展,
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明清之際,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日益加強,中國封建社會漸趨衰落。
初中新課標中和本章內容相關聯的內容主要在七年級(上)、(下)冊。初中新課標簡
單涉及本章內容相關聯的內容有:世襲制,商鞅變法,秦朝的皇帝制、郡縣制和秦朝的
疆域,西漢王國問題的解決,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的內閣、六部、議政王大臣會議和
軍機處;初中新課標沒有涉及但高中新課標需要掌握的重點內容如下:西周的宗法制,
秦朝的中央政權組織和地方政治制度,魏晉南北朝時的政治制度,隋唐時的三省六部制,
宋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廢丞相設三司、設內閣,清朝君主專制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第一節(jié)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教案
課標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早期國家的出現與特征,夏商時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的內
容及作用,西周宗法制的內容、特點及其深遠影響,西周的禮樂文化。
(2)、過程與方法:學會分析圖表,史料解讀,問題探究。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認識到我國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古代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為核心的政治制度體系。
教學課時:1、5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西周的宗法制與分封制
難點: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教學建議:
(1)中國早期社會的年代較為久遠,對大多數高一學生而言相對陌生,一些概念較為模糊。建議在導入中回憶初中時原始社會的基本情況,適當介紹夏商周更替概況,以利于學生對新課的理解。如對西周代商的歷史更替的交代,可以更好地解釋西周實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背景。
(2)本課講述了古代中國早期階段的政治制度,主要敘述早期國家的出現與特征、夏商政治文化以及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與禮樂秩序。其中重點是分封制與宗法制。應講清分封制的起止時間、目的、內容、影響和破壞;宗法制要講清內容、特點和深遠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文字、圖片、圖表等資料,運用以史料分析,看圖論史等方法,幫助學生更形象更準確地理解歷史概念的含義,以避免單純地用概念來解釋概念。
(3)本課主要講述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的同時兼及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如在敘述夏商周政治制度時,提到夏禹、夏啟、商湯、紂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召公、微子等歷史人物;武王伐紂等重要歷史事件。對于這些事件、人物可以有選擇地簡單介紹,以增強趣味性。但重點應放在敘述和解釋我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上。
(4)本課各部分包括課前提示、正文、“學習思考”、“資料卡片”、“知識鏈接”等閱讀材料、圖、表以及課后的“自我測評”、“材料閱讀與思考”,都是本課的有機組成部分。各部分相互補充,相互啟發(fā),可以有效地起到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的促進作用。比如可以用商代青銅方鼎的圖啟發(fā)學生更形象地理解我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而且引起他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用課文中第一個“學習思考”,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用課文中第二個“資料卡片”,能更清晰的了解西周分封諸侯的情況。在講授本課時,有些課文的底注也不應忽略。如“封建”的注文實際上注釋了一種學術觀點:課本是主張戰(zhàn)國封建說的,因此指出西周的“封建”只不過是“分封諸侯國”,而并非中國封建社會的開始。本課和本模塊其他各課的有機聯系,也應該在講授時注意。如本課提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分封制已經破壞,這就給秦始皇廢分封行郡縣作了鋪墊。
(5)可以通過解決課后的“自我測評”、“材料閱讀與思考”作為小結,總體概括,使本
節(jié)知識結構完整、系統(tǒng)。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一名愛崗敬業(yè)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性,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幫助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量。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單元概覽整體設想
課標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2)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3)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4)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影響;從漢到元中央集權的發(fā)展和君主專制的加強;明朝宰相制度的廢除和內閣的設置,清朝軍機處的設立。
教學難點:結合夏、商、西周的相關史實,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結合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形成的史實,理解中國古代專制制度的特征;結合秦朝以來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認識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發(fā)展演變的基本規(guī)律。
高考預測
重要考點: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秦朝皇帝制和中央官制的創(chuàng)立、郡縣制的全面推廣,中央集權制度的特征和影響;從漢到元地方體制和中央機構演變的史實及其規(guī)律影響;明朝廢除宰相制度、設立內閣的原因和影響,清朝軍機處設置的背景和影響,明清君主專制加強的特點和影響。
命題角度:考查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著眼于政治制度的演變的背景、特征和影響等具體問題的分析評價;同中國近代現代歷史、世界歷史的相關問題,以及現實政治問題相比較聯系。
教法建議
理解概念:重視指導學生理解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并結合具體歷史背景和階段特征加以分析評價。
掌握線索:指導學生形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fā)展演變的基本線索,并探究其發(fā)展演變的規(guī)律。
比較聯系:縱橫聯系,特別注意把握同一歷史時期相關政治制度之間的關系;跨學科聯系,注意指導學生運用政治、地理、文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結合現實思考問題。
課時安排
新授共4課時:第1課,1課時;第2課,1課時;第3課,1課時;第4課,1課時。
單元總結測試2課時,講評1課時。
第1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知識與能力:
⑴夏商時期的王位世襲制、基本的國家行政制度及對西周的影響、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⑵探究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以及宗法制對中國社會的深遠影響。
2.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⑴我國進入階級社會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世界文明古國。
⑵中國古代的早期政治制度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一宗法制為核心的政治制度體系。
重點:西周的宗法制與分封制
難點:分析理解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關系。
1.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總體特征,讓學生學會類比思維方法。
2.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本的故事史料,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和分析歷史資料的方法
1課時
1、前言:古代中國政治歷史發(fā)展的總體線索。
基本線索:原始的部落民主向專制一步步強化;兩大階段:夏至春秋戰(zhàn)國(早期)
與秦至清(走向成熟又走向衰落);著眼點: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央內部的關系(王皇權與相權的關系)。
2、導入新課:
首先展示圖片——“鼎”,讓學生討論“鼎”的象征意義,引入第一節(jié),夏商周的政治制度.3、講授新課: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
⑴特點:①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
開創(chuàng)者:夏禹第一個王朝(前2070年)
特點:國家機器——“家天下”
形式:兄終弟及父子相傳(商朝)
②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員
中央:相、卿士、卜、祝、史、師(職責)
地方上:封侯、伯義務:納貢、征伐
⑵影響: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度有直接的影響。
⑴夏商時期的相權狀況意味著什么?(分別與禪讓時代和秦之后的王朝相比)
⑵侯、伯有幾重身份?既是隸屬中央的高官,又是地方上方國的首領(雙重身份)
二、西周的分封制與宗法制
1.西周的分封制(前1046年)
目的:鞏固西周統(tǒng)治對象:王族、功臣、先代功臣內容:周王封土地,諸侯盡義務影響:擴大了周朝疆域
分封制體現了森嚴了等級,維護這種等級制度,僅僅靠得是國家暴力機構嗎?如果不是,還要依靠什么制度?
2.宗法制度(建立在血緣關系的基礎上)
由來: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目的:確定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家族地位的穩(wěn)定特點:嫡長子繼承制度影響:保證了貴族政治壟斷特權,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的穩(wěn)定3.分封制與宗法制之間的關系:
楚莊王問鼎說明了什么?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4.、宗法制與分封制的衰落(西周后期~戰(zhàn)國末[秦])
原因:分封制的局限性:受封的諸侯有相對的獨立性(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早期)三、小結:
1、反映我國禪讓制被世襲制度所代替的史料是()A.《國語》中記載“防風后至,禹殺而戮之”B.《越絕書》“禹穴之時,以銅為兵”C.《左傳》“茫茫禹跡,劃為九州”D.《禮記》“天下為家…大人世及以為禮”
2、《史記》記載,楚莊王向周王“問鼎大小輕重”,其含義是()A.關注青銅鼎的鑄造B.希望借助周王室爭霸C.想替代周王號令天下D.有與周王室平分天下的野心
3、“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度的規(guī)定,下列在相關范圍內一定能成為大宗的是()A.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B.周王室——周王嫡長子、嫡長孫C.諸侯國——諸侯嫡長子、嫡長孫D.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長子、嫡長孫E.周王室——周王庶妻所生長子
4、孔子說:“殷因于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反映了什么問題?5、西周實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各起了什么積極作用?為什么這種積極作用只是一時期的?:
本課分析較透,內容處理較為恰當。教學操作體現了教學設計,但時間把握不太好(留下了一些尾巴)。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都發(fā)揮較好。理論分析到位,學生掌握較好。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1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課堂檢測
經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高中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教學目標。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高中教案內容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1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課堂檢測”,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課堂檢測
1、我國奴隸社會夏朝建立、商朝發(fā)展、西周強盛、春秋瓦解。主要政治制度:夏啟創(chuàng)立的王位世襲制、西周等級森嚴的分封制和以血緣關系所維系的宗法制。
2、夏商時期政治制度:
①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②特點:國家大事都通過占卜的方式來決定。王權具有神秘色彩。
③行政管理:中央:設想、卿士等,掌管政務;地方封侯、伯。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度有直接的影響。
3、西周分封制:
目的:鞏固奴隸制國家政權的統(tǒng)治;
對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內容:周王授予諸侯土地和人民,諸侯有服從命令、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繳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諸侯在自己的疆域內,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的權利。
特點:層層分封,等級森嚴;周天子具有至尊權威,諸侯在自己的領地內享有相當大的獨立性。
作用: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tǒng)治,開發(fā)邊遠地區(qū),形成眾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瓦解:①原因:受封的諸侯國實力強大,王權衰弱。
②表現:出現春秋爭霸、戰(zhàn)國兼并的混亂局面。
4、西周宗法制:
目的:加強分封制形成的統(tǒng)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內容:劃分宗族內的嫡庶系統(tǒng),形成相對獨立的大宗和小宗。
特點:由嫡長子繼承,利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
作用:①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
②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
一、分析理解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三者的關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體現。(表)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內核紐帶。(里)
3.禮樂制度是維護保證分封制、宗法制推行的工具。
二、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有哪些?
1.早期政治權力實質上是一種強權。
2.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實行分封制,說明最高執(zhí)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
3.帶有濃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權和神權密切結合,形成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里,血緣紐帶與政治關系相結合,實行嚴格的等級制度,政權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5.具有相對的延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