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06高一語文《故鄉(xiāng)人》知識點整理歸納。
打魚的
女人很少打魚。
打魚的有幾種。
一種用兩只三桅大船,乘著大西北風,張了滿帆,在大湖的激浪中并排前進,船行如飛,兩船之間掛了極大的拖網(wǎng),一網(wǎng)上來,能打上千斤魚。而且都是大魚。一條大銅頭魚(這種魚頭部尖銳,顏色如新擦的黃銅,肉細味美,有的地方叫做黃段),一條大青魚,往往長達七八尺。較小的,也都在五斤以上。起網(wǎng)的時候,如果覺得分量太沉,會把魚放掉一些,否則有把船拽翻了的危險。這種豪邁壯觀的打魚,只能在嚴寒的冬天進行,一年只能打幾次。魚船的船主都是些小財主,雖然他們也隨船下湖,駕船拉網(wǎng),勇敢麻利處不比雇來的水性極好的伙計差到哪里去。
一種是放魚鷹的。魚鷹分清水、渾水兩種。渾水鷹比清水鷹值錢得多。渾水鷹能在渾水里睜眼,清水鷹不能。湍急的渾水里才有大魚,名貴的魚。清水里只有普通的魚,不肥大,味道也差。站在高高的運河堤上,看人放鷹捉魚,真是一件快事。一般是兩個人,一個撐船,一個管鷹。一船魚鷹,多的可到二十只。這些魚鷹歇在木架上,一個一個都好像很興奮,不停地鼓嗉子,扇翅膀,有點迫不及待的樣子。管鷹的把篙子一擺,二十只魚鷹撲通撲通一齊鉆進水里,不大一會,接二連三的上來了。嘴里都叼著一條一尺多長的鱖魚,魚尾不停地搏動。沒有一只落空。有時兩只魚鷹合抬著一條大魚。喝!這條大鱖魚!燒出來以后,哪里去找這樣大的魚盤來盛它呢?
一種是扳罾的。
一種是撒網(wǎng)的?!?/p>
還有一種打魚的:兩個人,都穿了牛皮縫制的連鞋子。褲子帶上衣的罩衣,顏色白黃白黃的,站在齊腰的水里。一個張著一面八尺來寬的兜網(wǎng);另一個按著一個下寬上窄的梯形的竹架,從一個距離之外,對面走來,一邊一步一步地走,一邊把竹架在水底一戳一戳地戳著,把魚趕進網(wǎng)里。這樣的打魚的,只有在靜止的淺水里,或者在雖然流動但水不深,流不急的河里,如護城河這樣的地方,才能見到。這種打魚的,每天打不了多少,而且沒有很大的,很好的魚。大都是不到半斤的鯉魚拐子、鯽瓜子、鯰魚。連不到二寸的“羅漢狗子”,薄得無肉的“貓殺子”,他們也都要。他們時常會打到烏龜。
在小學校后面的葦塘里,臭水河,常??梢钥吹絻蓚€這樣的打魚的。一男一女。他們是兩口子。男的張網(wǎng),女的趕魚。奇怪的是,他們打了一天的魚,卻聽不到他們說一句話。他們的臉上既看不出高興,也看不出失望、憂愁,總是那樣平平淡淡的,平淡得近于木然。除了舉網(wǎng)時聽到(炎欠)的一聲,和梯形的竹架間或攪動出一點水聲,聽不到一點聲音。就是舉網(wǎng)和攪水的聲音,也很輕。
有幾天不看見這兩個穿著黃白黃白的牛皮罩衣的打魚的了。又過了幾天,他們又來了。按著梯形竹架趕魚的換了一個人,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辮根纏了白頭繩。一看就知道,是打魚人的女兒,她媽死了,得的是傷寒。她來頂替媽的職務(wù)了。她穿著媽穿過的皮罩衣,太大了,腰里窩著一塊,更加顯得臃腫。她也像媽一樣,按著梯形竹架,一戳一戳地戳著,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她一定覺得:這身濕了水的牛皮罩衣很重,秋天的水已經(jīng)很涼,父親的話越來越少了。
金大力
金大力想必是有個大名的,但大家都叫他金大力,當面也這樣叫。為什么叫他金大力,已經(jīng)無從查考。他姓金,塊頭倒是很大。他家放剩飯的淘籮,年下腌制的風魚咸肉,都掛得很高,別人夠不著,他一伸手就能取下來,不用使竹竿叉棍去挑,也不用墊一張凳子。身大力不虧。但是他是不是有很大的力氣,沒法證明。關(guān)于他的大力,沒有什么傳說的故事,他沒有表演過一次,也沒有人和他較量過。他這人是不會當眾表演,更不會和任何人較量的。因此,大力只是想當然耳。是不是和戲里的金大力有什么關(guān)系呢?也說不定。也許有。他很老實,也沒有什么本事,這一點倒和戲里的金大力有點像。戲里的金大力只是個傻大個兒,哪次打架都有他,有黃天霸就有他,但哪回他也沒有打得很出色。人們在提起金大力時,并不和戲臺上那個戴著紅纓帽或盤著一條大辮子,拿著一根可笑的武器,——一根紅漆的木棍的那個金大力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這個金大力和那個金大力不大相干。這個金大力只是一個塊頭很大的,家里開著一丬茶水爐子,本人是個瓦匠頭兒的老實人。
他怎么會當了瓦匠頭兒呢?
按說,瓦匠里當頭兒的,得要年高望重,手藝好,有兩手絕活,能壓眾,有口才,會講話,能應(yīng)付場面,還得有個好人緣兒。前面幾條,金大力都不沾。金大力是個很不夠格的瓦匠,他的手藝比一個剛剛學徒的小工強不了多少,什么活也拿不起來。一般老師傅會做的活,不用說相地定基,估工算料,砌墻時掛線,布瓦時堆瓦嵴兩邊翹起的山尖,用一把瓦刀舀起半桶青灰在瓦嵴正中塑出花開四面的浮雕……這些他統(tǒng)統(tǒng)不會,他連砌墻都砌不直!當了一輩子瓦匠,砌墻會砌出一個鼓肚子,真也是少有。他是一個瓦匠頭,只能干一些小工活,和灰送料,傳磚遞瓦。這人很拙于言詞,一天說不了幾句話,老是悶聲不響,他不會說幾句恭喜發(fā)財,大吉大利的應(yīng)酬門面話討主人家喜歡;也不會說幾句夸贊奉承,道勞致謝的漂亮話叫同行高興;更不會長篇大套地訓教小工以顯示一個頭兒的身份。他說的只是幾句實實在在的大實話。說話很慢,聲音很低,跟他那副大骨架很不相符。只有一條,他倒是具備的:他有一個好人緣兒。不知道為什么,他的人緣兒會那么好。
這一帶人家,凡有較大的泥工瓦活,都愿意找他。一般的零活,比如檢個漏,修補一下被雨水沖坍的山墻,這些,直接雇兩個瓦匠來就行了,不必通過金大力。若是新建房屋,或翻蓋舊房,就會把金大力叫來。金大力聽明白了是一個多大的工程,就告辭出來。他算不來所需工料、完工日期,就去找有經(jīng)驗的同行商議。第二天,帶了一個木匠頭兒,一個瓦匠老師傅,拿著工料單子,向主人家據(jù)實復(fù)告。主人家點了頭,他就去約人、備料。到窯上訂磚、訂瓦,到石灰行去訂石灰、麻刀、紙腳。他一輩子經(jīng)手了數(shù)不清的磚瓦石灰,可是沒有得過一手錢的好處。
這里興建動工有許多風俗。先得“破土”。由金大力用鐵鍬挖起一小塊土,鏟得四方四正,用紅紙包好,供在神像前面?!@一方土要到完工時才撤去。然后,主人家要請一桌酒。這桌酒有兩點特別處,一是席面所用器皿都十分粗糙,紅漆筷子,藍花粗瓷大碗;二是,菜除了豬肉、豆腐外,必有一道泥鰍。這好像有一點是和泥瓦匠開玩笑,但瓦匠都不見怪,因為這是規(guī)矩。這桌酒,主人是不陪的,只是出來道一聲“諸位多辛苦”,然后就委托金大力:“金師傅,你陪陪吧!”金大力就代替了主人,舉起酒杯,喝下一口淡酒。這時木匠已經(jīng)把房架立好,到了擇定吉日的五更頭,上了梁,——梁柱上貼了一副大紅對子:“登柱喜逢黃道日,上梁正遇紫微星”,兩邊各立了一面篩子,篩子里斜貼了大紅斗方,斗方的四角寫著“吉星高照”,金大力點起一掛鞭,泥瓦工程就開始了。
作者簡介:
《故鄉(xiāng)人》,由汪曾祺創(chuàng)作。江蘇高郵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背景:
《故鄉(xiāng)人》,由汪曾祺創(chuàng)作,分《打魚的》、《金大力》、《釣魚的醫(yī)生》三部分。故鄉(xiāng)人,泛指對自己家鄉(xiāng)人。
字詞:
豪邁壯觀:非常的壯觀
嗉子:嗉子,方言。
鱖魚:鱖魚(Sinipercachuatsi)是一種家常的可以食用的魚類,又名鱖花魚、桂花魚、桂魚、鱖花魚、鰲魚、嵴花魚、胖鱖、花鯽魚、母豬殼等。
淘籮:淘籮,指淘米的用具。
紅纓帽:紅纓帽是清代的禮帽。帽頂披紅纓。冬春用暖帽,以緞為頂,以呢(ní)、絨或皮為檐;夏秋用涼帽,也叫緯帽,無檐,用紗或竹絲做胎。
破土:破土是一個以新青年為主體的線上線下平臺,我們關(guān)注當下社會遭遇的不公與悲苦,并對主流的新自由主義話語進行反思與批判,展現(xiàn)人民的聲音與力量。
擴展閱讀
《故鄉(xiāng)人》教學設(shè)計
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不打無準備之仗,會提前做好準備,作為高中教師就要好好準備好一份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高中教師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學。所以你在寫高中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故鄉(xiāng)人》教學設(shè)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故鄉(xiāng)人》教學設(shè)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汪曾祺的作品和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
2.閱讀文本,把握三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作者刻畫人物的主要方法。
3.品味汪曾祺富有個性的語言,欣賞作者“平淡之中見神奇”的高超的文字功力。
二、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1.課前布置預(yù)習。
(1)以30分鐘為標準,學生粗讀全文。
(2)以課下注釋一為綱要,查找資料,豐富對作者的認識。
2.設(shè)置問題,請學生用100個左右的文字,分別介紹三個人形象。
(提示:介紹中應(yīng)涉及到:人物的職業(yè)、外貌形象、行為特點以及作者對他們的態(tài)度。)
3.分組誦讀三則故事后,用5分鐘左右時間準備,各組交流,彼此補充。評選出最佳者。在串講的過程中,正音。(積累)
(這部分內(nèi)容的目的是訓練學生提取信息,歸納整合的能力。)
4.三個人物當中你最欣賞哪一個?請說說你的理由。(感受鑒賞)
(1)打魚的一家
特點:在艱辛的生活中,默默地忍受著生活的重壓。這一家人面對卑微、辛酸的生活,表現(xiàn)出的平靜,他們沒有怨天尤人,呼號哀告,只是默默承受,他們是生活中真正的強者。
(2)金大力。
他是鄉(xiāng)村中一個笨拙的瓦匠,更拙于言辭,但是卻得到了鄉(xiāng)親的認可。依靠的是他淳樸的性格,甘愿為他人付出的處世態(tài)度,不計報酬的本性和容易滿足的心態(tài)。
(3)釣魚的醫(yī)生。
他瀟灑脫俗,一邊釣魚,一邊行醫(yī)。經(jīng)常免費為鄉(xiāng)親看病治病。家鄉(xiāng)發(fā)水,他冒死救人;朋友落魄,他慷慨解囊,不求回報。他是鄉(xiāng)村醫(yī)生,但卻集俠義與隱士于一身。
(學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拘泥同一答案。)
5.汪曾祺的作品,最高明之處就是不刻意雕琢??坍嬋宋锶绱?,環(huán)境描寫更是如此??此撇唤?jīng)意的一筆,卻有高妙的用意。
(請學生把三個故事之中有關(guān)環(huán)境描寫的部分劃出來。)
(思考領(lǐng)悟)
(1)《打魚人》中作者主要介紹的是打魚人一家的艱辛,但卻用了不少筆墨介紹其它幾種打魚方式,為什么?
作者用大量的筆墨,描寫張帆打魚的盛況和放鷹捉魚的快事,是為了和打魚人一家的艱辛生活形成對比,表現(xiàn)打魚人一家的地位卑微,生活艱難,更表現(xiàn)了這一家人對無奈生活的順從和適應(yīng),面對辛酸生活表現(xiàn)出的平靜。
(2)《金大力》中,特別介紹了金家茶爐的生活場景,這對表現(xiàn)金大力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這個生活場景的介紹為金大力的性格鋪設(shè)了一個真實生動的背景。他長年累月地生活在這樣一個單調(diào)的生活環(huán)境中,每天重復(fù)同樣的勞動,所以形成了他淳樸的性格和易于滿足的心態(tài)。他的人緣好和做茶爐生意也是離不開的。
(3)《釣魚的醫(yī)生》中,有一句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不一會兒,就有一只鋼藍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魚竿兒上了?!边@句話非常富有情趣,你認為呢?
這雖然是一句很不起眼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但作者卻用意很深??梢钥闯鐾醯俗非筇竦e適生活的性格特點。真實、自然,給讀者以強烈的畫面感。表達了王淡人熱愛生活,卻不執(zhí)著于功名利祿,追求自由和解脫的精神內(nèi)涵。
6.《故鄉(xiāng)人》文中,每一篇的結(jié)尾都意味深長,給讀者回味和咀嚼的空間。這是汪曾祺作品獨特的結(jié)尾方式,試比較三則故事的結(jié)尾,作用有什么不同。(思考領(lǐng)悟)
(1)秋天的水越來越?jīng)?,父親的話越來越少了。(《打魚人》)
結(jié)尾意味深長,作者對打魚人一家的同情不是直接表述出來,而是蘊涵在這句敘述當中了。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悲涼的環(huán)境,表現(xiàn)出作者淡淡的悲哀。引發(fā)了讀者的共鳴。
(2)金大力不變樣,多少年都是那個樣子。高大結(jié)實,沉默寡言。不,他也老了,他的頭發(fā)已經(jīng)有幾根白的了,雖然還不大顯,墨里藏針。(《金大力》)
這是對金大力性格的一句高度總結(jié)。最后一句,“墨里藏針”,雖然表面寫的是頭發(fā),實際是說金大力在樸拙的外表下,有一顆真正的善于洞察人生的聰慧心。
(3)王淡人就是這樣,給人看病,看“男女內(nèi)外大小方脈”,做傻事,每天釣魚,一庭春雨,滿架秋風。你好,王淡人先生!(《釣魚的醫(yī)生》)
“一庭春雨,滿架秋風”是作者再一次表現(xiàn)王淡人的恬淡、陶然之心,清貧而不為浮名俗利所累。后半句是作者對王淡人由衷的贊嘆,以此做為全篇的結(jié)尾,更體現(xiàn)了作者自己的情趣和追求。
7.課后作業(yè)
(1)學習汪先生的寫作手法,用300-500字描寫一個你身邊最平常的人物。(比如:你的鄰居、同學、校工等。抓住最本質(zhì)的內(nèi)容,能夠打動讀者)(應(yīng)用拓展)
(2)給下列各組形近字組詞(知識整合)
①湍()揣()踹()遄()
②戳()戮()
③淘()陶()啕()掏()
④摻()滲()慘()
⑤痄()柞()祚()
⑥篙()蒿()
(3)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間或()一爿()塑造()瓦脊()沖坍()半晌()傍黑()顛簸()瘌痢頭()()
高一語文《勸學》知識點整理
高一語文《勸學》知識點整理
《勸學》
一、字音字形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雖有槁暴()金就礪()則利
須臾()之所學跂()而望矣假輿()馬者假舟楫()者
蛟()龍生焉不積跬()步騏()驥()一躍駑()馬十駕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
二、重點實詞
學不可以已()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木直中()繩
輮()以為輪雖有()槁暴()金就()礪()則利
博學()而日參省乎己須臾之()所學假()輿馬者
而致()千里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生()非異也
三、一詞多義
1、于
青,取之于籃,而青于藍。
于,介詞。前者引進動作的處所,作“從”講;后者引進比較對象,作“比”講。
另:苛政猛于虎;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介詞,引進動作對象,作“對”、“向”講。
2、而
①表示承接/順承,“接著”、“就”、“才”、“然后”
拔劍切而啖之/圖窮而匕首見/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而后乃今培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②表示轉(zhuǎn)折,“然而”、“卻”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小學而大遺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而見者遠/而聞?wù)哒?而致千里/而絕江河
③表示并列,“又”、“和”
敏而好學/永州之地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侶魚蝦而友麋鹿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蟹六跪而二螯
④表示修飾,狀語+而+動詞
夜縋而出/伏尸而哭/潭西南而望
吾嘗終日而思矣/吾嘗跂而望矣/登高而招/順風而呼
⑤表示遞進,“并且”、“而且”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⑥表示假設(shè),“如果”、“假如”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死而有知,其幾何離?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金石可鏤。
⑦表示因果,“因而”
而予以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⑧表示目的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⑨代詞,通“爾”
某所,而母立于茲
⑩復(fù)詞“而已”,句末語氣詞,“罷了”
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四、翻譯重點句子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五、延伸拓展
下面三段文字,均選自《荀子·勸學》,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題。
甲: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①,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②。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③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蝡而動:端,微言;蝡,微動。意思是極細微的言行。②禽犢:小的禽獸,古人相見常以小禽獸作為禮物。③蘭槐:一種香料。
1.給甲文中畫線的句子用“/”斷開句讀。
2.甲文中有兩個詞類活用的詞是()
A.學、動B.入、出C.布、美D.身、己
3.甲文中的“乎”、“曷”可分別用和代替。
4.對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喻人本性無善無惡,唯在教育與學習,論證教育與學習的重要性。
B.喻人善惡無常,唯在學習,論證教育的重要性。
C.喻人是可塑的,強調(diào)學習的重要性。
D.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義,強調(diào)學習環(huán)境的重要性。
5.甲文運用①論證,乙文運用②論證,丙文運用③論證,選出填空正確的一項()
A.①對比②類比③比喻
B.①比喻②對比③類比
C.①對比②比喻③類比
D.①類比②比喻③對比
高一語文《過秦論》知識點整理
高一語文《過秦論》知識點整理
《過秦論》
一、文學常識
1.賈誼
西漢政論家、文學家。代表作有:
政論文:《論積貯疏》、《過秦論》、《陳政事疏》;
辭賦:《吊屈原賦》、《鵩鳥賦》。
2.戰(zhàn)國四公子
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四人均以“善養(yǎng)士”聞名,都是當時僅次于國君的當政者。又稱“戰(zhàn)國四君子”。
3.天下的別稱
宇內(nèi)、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4.九州
古時天下分九州,關(guān)于九州的說法不一,一般認為包括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揚州、雍州、梁州。九州常用來代指“中國”。
5.山東、關(guān)中、河
山東:指崤山以東。
關(guān)中:指函谷關(guān)以西的地區(qū)。
河:特指黃河。如“河南”指黃河以南,“河北”指黃河以北。
6.五岳
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7.合縱、連橫
合縱:是聯(lián)合六國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亦作“合從”。
連橫:是一種離間六國,使他們各自同秦國聯(lián)合,從而各個擊破的策略。亦作“連衡”。
二、字音字形
崤()山窺()探膏()腴()合從()連衡
逡()巡亡矢()遺鏃()鞭笞()天下
俯首系()頸隳()名城黔()首銷鋒鏑()
甕()牖()繩樞()躡()足行()伍謫()庶
鋤耰()棘()矜()鉤戟()長鎩()萬乘()
度()長絜()大
三、通假字
外連衡而斗諸侯/約從離衡(衡,通“橫”)
孝公既沒(沒,通“歿”,死亡)
合從締交/約從離衡/于是從散約敗(從,通“縱”,指戰(zhàn)國時期六國聯(lián)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稱為“合縱”)
贏糧而景從(景,通“影”,像影子一樣)
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動)
四、重點實詞
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
秦人開關(guān)延()敵逡巡()而不敢進
追亡()逐北()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奮()六世之余烈然后()踐()華為城
卻()匈奴七百余里
五、一詞多義
1、于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在這種情況下)
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在這時)
2、固
據(jù)崤函之固(險固,堅固,特指地勢險要,城郭堅固,形容詞用作名詞)
君臣固守以窺周室(牢固,頑強,形容詞)
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固守的據(jù)點,屏障,名詞)
固請,召有司案圖(堅決)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本來)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頑固)
君子固窮(堅守)
3、因
因遺策(沿襲,動詞)
因利乘便(趁著,介詞)
因河為池(憑借,依據(jù),介詞)
因人之力而敝之(憑借,依靠,動詞)
不如因而厚遇之(趁著,趁機)因擊沛公于坐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通過,經(jīng)由)
相如因持璧卻立(于是,就)
4、亡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丟失,損失,動詞)
追亡逐北(逃亡,動詞;此用作名詞,指逃亡的軍隊)
吞二周而亡諸侯(滅亡,動詞;這里是使動用法,使……滅亡)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從徑道亡,歸璧于趙(逃亡,逃跑)
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失去,丟失)
5、度
內(nèi)立法度(制度,名詞)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
一夜飛度鏡湖月(渡過)
秋月春風等閑度(度過)
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創(chuàng)作)
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長短)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推測,估計)
6、愛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動詞)
寬厚而愛人(愛護,尊重,動詞。)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
予獨愛蓮出淤泥而不染(喜愛,欣賞)
六、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樣;包,像布包一樣;囊,像口袋一樣)
②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內(nèi),在國內(nèi),對內(nèi);外,對外)
③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東,向東;北,向北)
④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甕,用破甕;繩,用繩子)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北,在北方)
⑦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云,像云一樣;響,像回聲一樣;景,通“影”,像影子一樣)
⑧深謀遠慮(遠,從長遠)
2.名詞作動詞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②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帝王,稱帝稱王)
③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牖,作窗戶;樞,系戶樞)
④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
⑤《過秦論》(過,指摘過失)
3.形容詞作動詞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變小變?nèi)酰?br>
4.形容詞作名詞
①據(jù)崤函之固(固,險要的地勢。)
②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固,堅固的屏障。)
③尊賢而重士(賢,賢者,賢能的人。)
④因利趁便(利,便利的條件;便,便利的條件。)
5.動詞作名詞
①追亡逐北(亡,逃跑的人;北,潰敗的軍隊)
6.使動用法
①外連衡而斗諸侯(斗,使……爭斗)
②會盟而謀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弱,削弱)
③約從離衡(離,使……離散)
④伏尸百萬,流血漂櫓(漂,使……漂?。?br>
⑤吞二周而亡諸侯/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滅亡)
⑥卻匈奴七百余里(卻,使……退卻)
⑦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⑧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7.意動用法
①尊賢而重士(重,以……為重,看重)
五、特殊句式
1、被動句
①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②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③謫戍之眾
④天下諸侯已困矣
2、賓語前置
①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②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③崤函之固,自若也
3、定語后置
①伏尸百萬
②鑄以為金人十二
③金城千里
4、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①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
②鋤耰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
③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七、重點句子翻譯
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
“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八、古人為了使文章有變化,不呆滯,遇到上下文有相同的字詞重復(fù)出現(xiàn)的情況,就用近義詞代替,避免“同字重出”。這種情況在連用結(jié)構(gòu)相同的句子時,更為常見,找出下列加點的詞語的近義詞,并附上相關(guān)的句子。
1.秦孝公據(jù)殽函之固
2.席卷天下
3.南取漢中
4.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
5.宰割天下
6.蒙故業(yè)
7.率疲弊之卒
8.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
設(shè)題意圖:此題意在讓學生了解古文中為避免“同字重出”而用近義詞替代的手法。
1.擁雍州之地(擁、據(jù),近義。)
2.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包舉、囊括、并吞、席卷,近義。宇內(nèi)、四海、八荒、天下,近義。)
3.西舉巴蜀(舉、取,近義。)
4.齊明、周最……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之倫制其兵(徒、倫、屬,近義。)
5.分裂山河(分裂、宰割,近義。)
6.因遺策(因、蒙,近義。)
7.將數(shù)百之兵(將、率,近義。)
8.氓隸之人、遷徙之徒(人、徒、子,近義。)
參考答案:然而秦憑借著它的區(qū)區(qū)之地,發(fā)展到兵車萬乘的國勢,招致八州的列國諸侯來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然后將天下作為一家私產(chǎn),用崤山、函谷關(guān)作為宮墻;一個戍卒發(fā)難就毀掉了天子七廟,皇子皇孫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恥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為不施行仁義而攻守的形勢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啊。
高一語文《師說》知識點整理
高一語文《師說》知識點整理
《師說》
一、導(dǎo)入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薄墩撜Z·季氏》
二、古今異義詞
(1)古之學者必有師古義:求學的人。今義:學問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古義:用來。今義:連詞,表因果關(guān)系。
(3)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古義:小的方面學習今義:初等教育學校
(4)吾從而師之古義:從,跟從;而,連詞。今義:連詞。
(5)今之眾人古義:一般人。今義:很多人。
三、一詞多義
1.道《師說》知識點整理金文《師說》知識點整理《師說》知識點整理《師說》知識點整理(行,四通的大路)《師說》知識點整理《師說》知識點整理(首,代表觀察、思考、選擇)《師說》知識點整理《師說》知識點整理(止,行走),表示在叉路口幫助迷路者領(lǐng)路。
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名詞,道理)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有“風尚”的意思)
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學問)
何可勝道也哉說,講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于是廢先王之道政策,法規(guī)
臣之所好者道也自然規(guī)律
2.之
古之學者必有師(助詞,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圣人之所以為圣(代詞,指代這件事)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助詞,的;代詞,指代童子)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這一類)
郯子之徒(代詞,這,這一類)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代詞,這,這一類)
作師說以貽之(代詞,他,指代李蟠)
3.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詞,比)
而恥學于師(介詞,向)
于其身也(介詞,對于)
皆出于此乎(介詞,從)
不拘于時(介詞,表被動,被)
4.師
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吾師道也動詞,學習
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為師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名詞,有專門技藝的人
十年春,齊師伐我名詞,軍隊
四、重點句子翻譯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譯文: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難的人。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譯文: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
3.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譯文:我學習的道理,哪里計較他生年比我早還是晚呢?
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譯文:所以無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無論年長還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譯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師焉,惑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譯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決,有的向老師學習,有的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卻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有什么明智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譯文: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強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學業(yè)各有專門研究,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