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23初中物理知識點整理:壓強。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大家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有沒有出色的范文是關于教案課件的?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初中物理知識點整理:壓強”,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初中物理知識點整理:壓強
壓強知識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2.1m3水的質量是1t,1cm3水的質量是1g
3.利用天平測量質量時應左物右碼
4.同種物質的密度還和狀態(tài)有關(水和冰同種物質,狀態(tài)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壓強的方法:
增大壓力
減小受力面積
6.液體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體內(nèi)部壓強越大
7.連通器兩側液面相平的條件:
同一液體
液體靜止
8.利用連通器原理:(船閘、茶壺、回水管、水位計、自動飲水器、過水涵洞等)
9.大氣壓現(xiàn)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試驗、鋼筆吸水、抽水機等)
10.馬德保半球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托里拆利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值
11.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壓力的合力
12.物體在液體中的三種狀態(tài):漂浮、懸浮、沉底
13.物體在漂浮和懸浮狀態(tài)下:浮力=重力
14.物體在懸浮和沉底狀態(tài)下:V排=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適用于氣體(浮力的計算公式:F浮=ρ氣gV排,也適用于氣體)
延伸閱讀
初中物理《聲現(xiàn)象》知識點整理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聲現(xiàn)象》知識點整理”,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初中物理《聲現(xiàn)象》知識點整理(一)聲音的產(chǎn)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振動的物體叫聲源。一切發(fā)聲物體都在振動。
(人靠聲帶振動發(fā)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fā)聲,管制樂器靠里面的空氣柱振動發(fā)聲。
弦樂器靠弦振動發(fā)聲,鼓靠鼓面振動發(fā)聲,鐘靠鐘振動發(fā)聲,等等)
2、振動停止,發(fā)聲停止;但聲音并沒有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fā)出的聲音仍在繼續(xù)傳播)。
3、發(fā)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介質:聲音傳播所需的物質叫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
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電磁波交談。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注:有聲音物體一定在振動,但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4、聲速:物體在每秒內(nèi)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的計算公式是v=初中物理知識點復習-聲現(xiàn)象;聲音在15℃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影響聲速的因素:介質的種類,介質的溫度。
(三)回聲:
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
(如:高山的回聲,夏天雷聲轟鳴不絕,北京的天壇的回音壁)
1、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不少于0.1s。
人與障礙物的距離不少于:S=初中物理知識點復習-聲現(xiàn)象vt=初中物理知識點復習-聲現(xiàn)象×340m/s×0.1s=17m
2、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車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離);
(四)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jīng)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jīng),聽覺神經(jīng)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3、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jīng)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jīng),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骨傳導的性能比空氣傳聲的性能好。
(五)聲音的特性
1、樂音是物體做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
2、樂音及三個特征包括:音調、響度、音色。
3、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物體在每秒內(nèi)振動的次數(shù),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是赫茲。)
4、超聲波和次聲波
(1)人耳能聽到的頻率范圍: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波;
低于20Hz的聲音叫次聲波。
(2)動物的聽覺范圍和人不同,大象靠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fā)、臺風、海嘯都要產(chǎn)生次聲波;
5、響度: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聲源的振幅和離聲源的距離有關。
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聽者距聲源的距離越遠,響度越小。
6、音色:指聲音的品質。(人們根據(jù)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qū)分人。)
7、區(qū)分樂音的三個特征:聞聲知人——依據(jù)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
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
(六)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源: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有毒的固體廢棄物污染。
2、噪聲:(1)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無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叫噪聲;
(2)從環(huán)保的角度上講,一切干擾人們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chǎn)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3、噪聲的等級:表示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符號dB。
為了不影響睡眠,一般不要超過50dB,
為了不影響工作,一般不要超過70dB,
為了不損害聽力,一般不要超過90dB,
0dB指人耳剛好能聽見的最微弱的聲音;
4、減弱噪聲的途徑:
(1)在聲源處減弱;(例:汽車安消聲器);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例:植樹、隔音墻)
(3)在人耳處減弱.(例:戴耳塞)
(七)聲的利用:
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例:1、蝙蝠用來辨路捕食2、超聲波測速儀3、“B超”4、“聲吶”)
2、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例:1、清洗精密機械2、粉碎體內(nèi)結石3、制成超聲加濕器)
初中物理知識點整理:運動和力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應該要寫教案課件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初中物理知識點整理:運動和力”,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初中物理知識點整理:運動和力
1.物質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
2.相對于參照物,物體的位置改變了,即物體運動了
3.參照物的選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體不能選作參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5.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
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7.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chǎn)生的
9.一切物體所受重力的施力物體都是地球
10.兩個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個力,可能小于其中一個力,可能等于其中一個力
11.二力平衡的條件(四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
12.用力推車但沒推動,是因為推力小于阻力(錯,推力等于阻力)
13.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
接觸面間的壓力大小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14.慣性現(xiàn)象:(車突然啟動人向后仰、跳遠時助跑、運動員沖過終點不能立刻停下來)
15.物體慣性的大小只由物體的質量決定(氣體也有慣性)
16.司機系安全帶,是為了防止慣性(錯,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
17.判斷物體運動狀態(tài)是否改變的兩種方法: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個改變,或都改變,運動狀態(tài)改變
如果物體不是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運動狀態(tài)改變
18.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時可能靜止也可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初中物理70個常見易錯知識點整理
初中物理70個常見易錯知識點整理
1.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一定不變。只要是勻速直線運動,則速度一定是一個定值。
2.密度不是一定不變的。密度是物質的屬性,和質量體積無關,但和溫度有關,尤其是氣體密度跟隨溫度的變化比較明顯。
3.平均速度只能是總路程除以總時間。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總路程除以這段路程上花費的所有時間,包含中間停的時間。
4.天平讀數(shù)時,游碼要看左側,移動游碼相當于在天平右盤中加減砝碼。
5.受力分析的步驟:確定研究對象;找重力;找接觸物體;判斷和接觸物體之間是否有壓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物理運動狀態(tài)改變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變運動狀態(tài)。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時運動狀態(tài)就不變。
7.慣性大小和速度無關。慣性大小只跟質量有關。速度越大只能說明物體動能大,能夠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慣性越大。
8.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別: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9.慣性是屬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只能說具有,由于。
10.物體受平衡力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這兩個可以相互推導。物體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運動方向一致,物體做加速運動,反之,做減速運動。
11.1Kg≠9.8N。兩個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進行變換。
12.月球上彈簧測力計、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狀態(tài)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彈簧測力計還可以測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壓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瑒幽Σ亮Ω鷫毫τ嘘P,但靜摩擦力跟壓力無關,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關。
14.兩個物體接觸不一定發(fā)生力的作用。還要看有沒有擠壓,相對運動等條件。
15.摩擦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強和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16.杠桿調平:左高左調;天平調平:指針偏左右調。兩側的平衡螺母調節(jié)方向一樣。
17.動滑輪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豎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畫力臂的方法:一找支點(杠桿上固定不動的點),二畫力的作用線(把力延長或反向延長),三連距離(過支點,做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四標字母。
19.動力最小,力臂應該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桿上找一點,使這一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
20.壓強的受力面積是接觸面積,單位是m2。注意接觸面積是一個還是多個,更要注意單位換算:25px2=10-4m2
21.液體壓強跟液柱的粗細和形狀無關,只跟液體的深度有關。深度是指液面到液體內(nèi)某一點的距離,不是高度。
固體壓強先運用F=G計算壓力,再運用P=F/S計算壓強,液體壓強先運用P=ρgh計算壓強,再運用F=PS計算壓力(注意單位,對于柱體則兩種方法可以通用)
22.托里拆利實驗水銀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細傾斜等因素無關,只跟當時的大氣壓有關。
23.浮力和深度無關,只跟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浸沒時V排=V物,沒有浸沒時V排
求浮力要首先看物體的狀態(tài):若漂浮或懸浮則直接根據(jù)F浮=G計算,若有彈簧測力計測可以根據(jù)F浮=G-F拉計算,若知道密度和體積則根據(jù)F浮=ρgv計算。
24.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離,并且力距離要對應才做功。
25.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不是固定不變的。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除了跟動滑輪的重力有關外還跟所提升物體的重力有關,物體越重,拉力也越大,機械效率越高,但動滑輪的重力不變。
26.物體勻速水平運動時,動能和勢能不一定不變。此時還要考慮物體的質量是否發(fā)生變化,例如灑水車,投救災物資的飛機。
27.機械能守恒時,動能最大,勢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變大小先判斷勢能,再判斷動能的變化。
28.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同時增大和減小。只是在不同的變化過程中,引力和斥力的變化快慢不一樣,導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樣,最終表現(xiàn)為引力或斥力。
29.分子間引力和大氣壓力的區(qū)別: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但如果伴隨著空氣被排出或大氣壓強的變化則說明是大氣壓力。例:兩塊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開是大氣壓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小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
30.物體內(nèi)能增大,溫度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化沸騰);物體內(nèi)能增加,不一定是熱傳遞(還可以是做功);物體吸熱,內(nèi)能一定增加;物體吸熱溫度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體沸騰);物體溫度升高,內(nèi)能不一定升高(還和物體的質量等因素有關);物體溫度升高,不一定是熱傳遞(還可以是做功)。
31.內(nèi)能和溫度有關,機械能和物體機械運動情況有關,它們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能。物體一定有內(nèi)能,但不一定有機械能。
32.熱量只存在于熱傳遞過程中,離開熱傳遞說熱量是沒有意義的。熱量對應的動詞是:吸收或放出。
33.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是固定不變的。比熱容越大:吸收相同熱量,溫度變化量小(用人工湖調節(jié)氣溫);升高相同溫度,吸收熱量多(用水做冷卻劑)。
34.內(nèi)燃機一個工作循環(huán)包括四個沖程,曲軸轉動二周,對個做功一次,有兩次能量轉化。
35.核能屬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36.太陽能電池是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并不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37.當前人們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變(核反應堆)。太陽內(nèi)部不斷發(fā)生著核聚變。
38.音調一般指聲音的高低,和頻率有關,和發(fā)聲體的長短、粗細、松緊有關。
響度一般指聲音的大小,和振幅有關,和用力的大小和距離發(fā)聲體的遠近有關。
音色是用為區(qū)別不同的發(fā)聲體的,和發(fā)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來描述聲音的響度)
39.回聲測距要注意除以2
40.光線要注意加箭頭,要注意實線與虛線的區(qū)別:實像,光線是實線;法線、虛像、光線的延長線是虛線。
41.反射和拆射總是同時發(fā)生的,
42.漫反射和鏡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3.平面鏡成像:一虛像,要畫成虛線,二等大的像,人遠離鏡,像大小不變,只是視角變小,感覺像變小,實際不變。
44.照像機的物距:物體到相機的距離,像距:底片到鏡關的距離或暗箱的長度。投影儀的物距:膠片到鏡頭的距離,像距:屏幕到投影儀的距離。
45.照相機的原理: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46.透明體的顏色由透過和色光決定,和物體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過,不同的色光則被吸收。
47.液化:霧、露、雨、白氣。凝華:雪、霜、霧淞。凝固:冰雹,房頂?shù)谋?/p>
48.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fā)(任何溫度下進行)和沸騰(一定溫度下進行)。液化的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49.沸騰時氣泡越往上越大,沸騰前氣泡越往上越小。
50.晶體有熔點,常見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種金屬;非晶體沒有熔點,常見的有:蠟、松香、瀝青、玻璃。
51.六種物態(tài)變化:
52.晶體熔化和液體沸騰的條件:一達到一定的溫度(熔點和沸點)二繼續(xù)吸熱。
53.金屬導電靠自由電子,自由電子移動方向和電流方向相反。
54.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只是針對用電器,不包括開關和電表。串聯(lián)電路電流只有一條路徑,沒有分流點,并聯(lián)電路電流多條路徑,有分流點。
55.判斷電壓表測誰的電壓可用圈法:先去掉電源和其它電壓表,把要分析的電壓表當作電源,從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誰就測誰的電壓。
56.連電路時,開頭要斷開;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電流表一般用小量程;電壓表的量程要看電源電壓和所測用電器的額定電壓;滑動變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題目給定的條件先擇連左下或右下;電壓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測用電器的兩端。
57.電路中有電流一定有電壓,但有電壓不一定有電流(電路還得閉合)。
58.電阻是導體的屬性,一般是不變的(尤其是定值電阻),但它和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電阻越大,燈絲電阻表現(xiàn)最為明顯。
59.串聯(lián)電路是等流分壓,電壓和電阻成正比,也就是電阻越大,分得電壓越大。
并聯(lián)電路是等壓分流,電流和電阻成反比,也就是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60.測電阻和測功率的電路圖一樣,實驗器材也一樣,但實驗原理不一樣。(分別是R=U/I和P=UI)測電阻需要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但測功率時功率是變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沒有意義。
61.電能表讀數(shù)是兩次讀數(shù)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數(shù)。
62.計算電能可以用KW和h計算,最后再用1KWh=3.6×106J換算。
63.額定功率和額定電壓是固定不變的,但實際電壓和實際功率是變化的。但在變化時,電阻是不變的??筛鶕?jù)R=U2/P計算電阻。
64.家庭電路中開關必須和燈串聯(lián),開關必須連在火線上,燈口螺旋要接零線上,保險絲只在火線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65.磁體上S極指南(地理南級,地磁北極,平常說的是地理的兩極)N極指北。
66.奧斯特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通電導體周圍有磁場),制成了電動機,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制成了發(fā)電機。沈括發(fā)現(xiàn)了磁偏角。湯姆生發(fā)現(xiàn)了電子。盧薩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貝爾發(fā)明了電話。
67.磁盤、硬盤應用了磁性材料,光盤沒有應用磁性材料。
68.電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長和頻率成反比。
69.電動機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把電能轉化成機械能。外電路有電源。
70.發(fā)電機原理:電磁感應,把機械能轉化成電能,外電路無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