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知識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22《春風》知識點。
《春風》知識點
《春風》
一、文學常識:
林斤瀾:浙江溫州人,作家,代表作有《盆景》、《山里紅》,是不可多得的優(yōu)美散文。
二、課文分析:
第五段是一個過渡段,把前后分成了兩部分。
第一部分:與江南春天對比,北方的春風讓人有意見。
這一部分作者先擺出了人們對北方春風的三種意見——短、風大、刮土。與之對比,江南的春天柔美令人陶醉。
第二部分:著重描述北方春風的特點。這是文章的重點。
1、北方的春風有哪些特點?與南方春風有什么不同?
“從塞外的蒼蒼草原、莽莽沙漠,滾滾而來,”從風來時的雄渾遼闊寫北方春風的非凡氣勢。以“撲、漫、插、灌、呼嘯”等準確而有表現(xiàn)力的動詞,寫北方春風強勁的力度?!皢鑶琛⒑搴?、撒拉撒拉、轟、嘎”等擬聲詞從聽覺寫北方春風的雄壯的聲威。江南的春風更具柔性,北方的春風更多一份豪壯,更具陽剛之美,更能磨煉人們的意志。
2、反復閱讀課文,作者對北方春風是怎樣的態(tài)度?
酣暢淋漓的描繪,贊美北方春風的陽剛之美。
3、找出文中最能表達思想感情的是哪一句?
“能不懷念北國的春風?”
4、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贊美北國的春風是具有陽剛之美的雄風。
三、重點語句理解:
1、“南方來的人覺得這個脖子有名無實”中的“有名無實”是指什么?
從下文的“不過不像南方的春天”的語義可以得知,“有名無實”是指在北方看不到南方春天的美景。
2、“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寫的是什么景象?
江南的春天風景如畫,生機勃勃。
3、“轟”的一聲,是哪里來的河冰開裂吧;“嘎”的一聲,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北國的春風強勁有力。
四、寫作特點:
1、對比。江南春風與北國春風相對比。
2、運用抑揚的手法。
寫江南的春天先揚后抑;寫北國的春風先抑后揚。
3、寓情于景。
比較《春風》、《春》兩篇散文的異同。
1、《春》描寫的是江南春天的柔婉之美,語言清新明麗;本文描寫的是北方春風的陽剛之美,語言質樸剛健。
2、都屬寫景抒情散文,都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3、本文運用了對比和抑揚的手法。
4、《春》的思路是:盼春、賞春、贊春?!洞猴L》的思路是:從北方與江南春風的對比性議論和描繪入手,對北方的春風欲揚先抑;然后酣暢淋漓的描繪北方春風的陽剛之美;最后呼應前文,在對比中強化對北方春風的贊美。
四季如歌,如歌四季;人生如歌,如歌人生。讓我們投入色彩斑斕的大自然懷抱,去悉心感受春的勃發(fā),夏的熱烈、秋的成熟,冬的冷酸……在魅力四射的四季中,獲得大自然的精神,得到生活的啟示,豐富自己的情感。
欣賞本單元一篇篇美文,首先要欣賞其優(yōu)美的語言,沉浸于字里行間,體味作者表達的不同情感,揣摩作者獨具匠心的構思和技法。同時,還可通過比較閱讀的方法,在對比賞析中品味不同的主觀感受,領略獨特的表達風格,從而提高我們的語文素養(yǎng)。
1.請簡析《春》的結構特點。
文章共10段,大致可分3部分:盼春(第1段);繪春(第2—7段);贊春(第8—10段)。
繪春是主體。第2段總寫春天來臨萬物復蘇的景象。接著,作者有條不紊對春天代表性景色進行描繪: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及老老小小的迎春圖躍然紙上,把一幅江南水鄉(xiāng)生機盎然的春天寫得活靈活現(xiàn)。最后,作者用三個排比段和比喻句贊頌春天既是新鮮的,又是充滿希望的。
2.說說朱自清和林斤瀾筆下春天的特色。
朱自清筆下描繪的是江南的春天,它生機勃勃,充滿活力,春花爭奇斗妍,春風輕拂宜人,春雨滋潤萬物。林斤瀾筆下描繪的是北國的春天,它剛勁有力,過草原,走沙漠,撲山梁,踢開千里冰封,驚醒冬眠生命。
精選閱讀
《春風》教案
《春風》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感受北國春風豪放壯美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合作交流等方式品味文章中精美的語言,感知北國春風的雄壯美。了解描寫景物重在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
2、感受語言之美,感受北國春風粗獷、豪壯,領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難點:品析精彩語句,感受作者獨特的情感。
教學方法:誦讀法、聯(lián)想想像法、啟發(fā)點撥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感知文章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2分)
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北方已經進入了寒冷的冬季。雖然只是初冬,大自然已經顯示了他的威力。能不能說說你對冬天的感受?冬天雖然寒冷,但我們同樣熱愛冬天。因為冬天可以讓我們欣賞到“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壯麗景象;會產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奇妙想象;還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動人詩句。今天呀,咱們就提前走進春天,一起來學習林斤瀾的散文《春風》。
(從生活中導入,拉近師生間以及學生和文本間的距離。)
二、檢查預習:(3分)
1、大家對這篇課文進行了預習,說說你所了解到林斤瀾。
2、現(xiàn)在請大家說說這篇課文中有哪些字容易讀錯,哪些字容易寫錯。
提醒學生:
著(zhuó)重刮折(shé)嘎(g?。┑匾宦暠辏╟há)吹號(háo)冰硯(yàn)乍(zha)暖還寒粗獷(guǎng)冰溜(liū)
三、整體感知:(理線索,品情味)(12分)
1、用你們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思考:這篇散文作者寫了哪些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通過朗讀感知內容及作者的情感變化)
2、師生交流。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追問:一開始就喜愛嗎?作者明明要寫的是對北國的春天的喜愛之情,為什么一開始不寫自己喜歡北國的春天,卻寫懷念江南的春天?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結尾為什么對江南的春天有了嫌惡之意?
(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學習欲揚先抑和對比的寫法,體會其作用。)
3、深入研讀:
(1)北方的春風有什么特點?作者有怎樣的感受?
(2)北國春風來臨后自然界有什么變化?
4、教師小結:作者開頭從北方與江南春風的對比性議論入手,對北方的春風欲揚先抑;然后酣暢淋漓的描繪北方春風的陽剛之美;最后呼應全文,在對比中有力地抒發(fā)了作者對北國春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四、質疑問難:(8分)
通過剛才的分析,同學們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品味語言,體會美。(10分)
1、作者怎樣寫出北國春風的粗獷、豪放、雄健之美的?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作者描寫北國春風的段落或句子,體會其獨特的美。(友情提示:從修辭手法,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和描寫角度等方面入手)
(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自主學習,自讀自悟,學會學習。)
2、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點撥、評價;并引導學生用形象感受法、聯(lián)想想像法、換詞比較法賞析語言,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品質;并在此基礎上指導朗讀,感受語言之美,感受北國春風粗獷、豪壯,領會作者的感情,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
(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這個過程,學生讀的多,說的也多。運用學生之間相互評價的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說話的欲望。)
3、在學生賞析的基礎上齊讀這一段,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
六、語言與思維訓練:(6分)
1、其實江南的春風、北國的春風同樣美,只是美的韻味不同。結合課文內容,并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對比手法描述北國的春風和江南的春風,看看誰描述的準確、生動、有創(chuàng)意。(這一環(huán)節(jié)可根據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靈活處理)
2、同樣是春風,朱自清筆下的春風是輕柔的、清新的、悅耳的;而在林斤瀾的筆下則充滿了力度和豪邁之情。僅僅是因為作者描寫的對象不同嗎?還是有其他原因?提問:那作者為什么會選擇描寫北國春風,贊美北國春風,北國的春風象征著什么?
(如果學生答不出,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作者生平,或者結合文章的寫作背景來分析。)
背景資料:作者出生于1923年,親身經歷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文化大革命等重大歷史事件,寫這篇散文的時候,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如今依舊活躍在故鄉(xiāng)江南和北京兩地。
(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引導學生探究作者贊美北國之春的獨特的情感,體會北國春風這一意象的象征意義。)
七、質量檢測:(1分)
1、本文所表達的思想
2、南方春風的特點與北方春風的特點
3、本文的寫法:
4、修辭方法的運用:
八、課堂小結:(2)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請談一談。
教師寄語:嘗試是鑄造成功人生的前奏。祝愿同學們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更大膽地亮出自己,成為一個自信、樂觀、快樂的學習者。
九、布置作業(yè):(1分)以《我愛冬天》為題,運用本文學到的寫作方法寫一篇散文。
十、板書設計:
春風
林斤瀾
北國春風江南春風
粗獷、豪邁輕柔、溫暖
定理知識點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都在十分嚴謹的想教案課件。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計劃,新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定理知識點”,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北師大版初中數學定理知識點匯總[九年級(上冊)
第一章證明(二)
※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作一條等邊三角形的三線合一線,將等邊三角形分成兩個全等的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個銳角等于30,這它所對的直角邊必然等于斜邊的一半。
※有一個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如果知道一個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想的定理有:
①勾股定理:(注意區(qū)分斜邊與直角邊)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個內角等于30,那么它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此定理將在第三章出現(xiàn))
※垂直平分線是垂直于一條線段并且平分這條線段的直線。(注意著重號的意義)
直線與射線有垂線,但無垂直平分線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這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
※線段垂直平分線逆定理:到一條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三角形的三邊的垂直平分線交于一點,并且這個點到三個頂點的距離相等。(如圖1所示,AO=BO=CO)
※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相等。
※角平分線逆定理:在角內部的,如果一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相等,則它在該角的平分線上。
角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三角形三條角平分線交于一點,并且交點到三邊距離相等,交點即為三角形的內心。
(如圖2所示,OD=OE=OF)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為(a、b、c為
常數,a≠0)的形式,這樣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把(a、b、c為常數,a≠0)稱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為二次項系數;b為一次項系數;c為常數項。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即將其變?yōu)榈男问?/p>
②公式法(注意在找abc時須先把方程化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把方程的一邊變成0,另一邊變成兩個一次因式的乘積來求解。(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驟: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②將二次項系數化成1;
③把常數項移到方程的右邊;
④兩邊加上一次項系數的一半的平方;
⑤把方程轉化成的形式;
⑥兩邊開方求其根。
※根與系數的關系:當b2-4ac0時,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數根;
當b2-4ac=0時,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
當b2-4ac0時,方程無實數根。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的兩根分別為x1、x2,則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的作用:
(1)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
(2)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x1、x2的對稱式的值,特別注意以下公式:
①②③
④⑤
⑥⑦其他能用或表達的代數式。
(3)已知方程的兩根x1、x2,可以構造一元二次方程:
(4)已知兩數x1、x2的和與積,求此兩數的問題,可以轉化為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在利用方程來解應用題時,主要分為兩個步驟:①設未知數(在設未知數時,大多數情況只要設問題為x;但也有時也須根據已知條件及等量關系等諸多方面考慮);②尋找等量關系(一般地,題目中會含有一表述等量關系的句子,只須找到此句話即可根據其列出方程)。
※處理問題的過程可以進一步概括為:
第三章證明(三)
※平行四邊的定義:兩線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不相鄰的兩頂點連成的線段叫做它的對角線。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對角線互相平分。
※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若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則其中一條直線上任意兩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相等。這個距離稱為平行線之間的距離。
菱形的定義: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質: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且四條邊都相等,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菱形是軸對稱圖形,每條對角線所在的直線都是對稱軸。
※菱形的判別方法: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四條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矩形的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矩形的性質: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且對角線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軸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
※矩形的判定:有一個內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矩形(根據定義)。
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四個角都相等的四邊形是矩形。
※推論: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
正方形的定義: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質:正方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質。(正方形是軸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個內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對角線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對角線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邊形四者之間的關系(如圖3所示):
※梯形定義:一組對邊平行且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兩條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條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質: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兩個內角相等,對角線相等。
同一底上的兩個內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第三邊的一半。
※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
第四章視圖與投影
※三視圖包括:主視圖、俯視圖和左視圖。
三視圖之間要保持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一般地,俯視圖要畫在主視圖的下方,左視圖要畫在正視圖的右邊。
主視圖:基本可認為從物體正面視得的圖象
俯視圖:基本可認為從物體上面視得的圖象
左視圖:基本可認為從物體左面視得的圖象
※視圖中每一個閉合的線框都表示物體上一個表面(平面或曲面),而相連的兩個閉合線框一定不在一個平面上。
※在一個外形線框內所包括的各個小線框,一定是平面體(或曲面體)上凸出或凹的各個小的平面體(或曲面體)。
※在畫視圖時,看得見的部分的輪廓線通常畫成實線,看不見的部分輪廓線通常畫成虛線。
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在地面或墻壁上留下它的影子,這就是投影。
太陽光線可以看成平行的光線,像這樣的光線所形成的投影稱為平行投影。
探照燈、手電筒、路燈的光線可以看成是從一點出發(fā)的,像這樣的光線所形成的投影稱為中心投影。
※區(qū)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①觀察光源;②觀察影子。
眼睛的位置稱為視點;由視點發(fā)出的線稱為視線;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稱為盲區(qū)。
※從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圖形就是常見的正投影,是當光線與投影垂直時的投影。
①點在一個平面上的投影仍是一個點;
②線段在一個面上的投影可分為三種情況:
線段垂直于投影面時,投影為一點;
線段平行于投影面時,投影長度等于線段的實際長度;
線段傾斜于投影面時,投影長度小于線段的實際長度。
③平面圖形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可分為三種情況:
平面圖形和投影面平行的情況下,其投影為實際形狀;
平面圖形和投影面垂直的情況下,其投影為一線段;
平面圖形和投影面傾斜的情況下,其投影小于實際的形狀。
第五章反比例函數
※反比例函數的概念:一般地,(k為常數,k≠0)叫做反比例函數,即y是x的反比例函數。
(x為自變量,y為因變量,其中x不能為零)
※反比例函數的等價形式:y是x的反比例函數←→←→←→←→變量y與x成反比例,比例系數為k.
※判斷兩個變量是否是反比例函數關系有兩種方法:①按照反比例函數的定義判斷;②看兩個變量的乘積是否為定值即。(通常第二種方法更適用)
※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由兩條曲線組成,叫做雙曲線
※反比例函數的畫法的注意事項:①反比例函數的圖象不是直線,所“兩點法”是不能畫的;
②選取的點越多畫的圖越準確;
③畫圖注意其美觀性(對稱性、延伸特征)。
※反比例函數性質:
①當k0時,雙曲線的兩支分別位于一、三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隨x的增大而減?。?/p>
②當k0時,雙曲線的兩支分別位于二、四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隨x的增大而增大;
③雙曲線的兩支會無限接近坐標軸(x軸和y軸),但不會與坐標軸相交。
※反比例函數圖象的幾何特征:(如圖4所示)
點P(x,y)在雙曲線上都有
第六章頻率與概率
※在頻率分布表里,落在各小組內的數據的個數叫做頻數;
每一小組的頻數與數據總數的比值叫做這一小組的頻率;即:
在頻率分布直方圖中,由于各個小長方形的面積等于相應各組的頻率,而各組頻率的和等于1。因此,各個小長方形的面積的和等于1。
※頻率分布表和頻率分布直方圖是一組數據的頻率分布的兩種不同表示形式,前者準確,后者直觀。
用一件事件發(fā)生的頻率來估計這一件事件發(fā)生的概率。
可用列表的方法求出概率,但此方法不太適用較復雜情況。
※假設布袋內有m個黑球,通過多次試驗,我們可以估計出布袋內隨機摸出一球,它為白球的概率;
※要估算池塘里有多少條魚,我們可先從池塘里捉上100條魚做記號,再放回池塘,之后再從池塘中捉上200條魚,如果其中有10條魚是有標記的,再設池塘共有x條魚,則可依照估算出魚的條數。(注意估算出來的數據不是確切的,所以應謂之“約是XX”)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確定事件,概率是描述不確定現(xiàn)象的數學模型,它能準確地衡量出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不表示一定會發(fā)生。
北師大版初中數學定理知識點匯總[九年級(下冊)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邊的關系
※一.正切:
定義:在Rt△ABC中,銳角∠A的對邊與鄰邊的比叫做∠A的正切,記作tanA,即;
①tanA是一個完整的符號,它表示∠A的正切,記號里習慣省去角的符號“∠”;
②tanA沒有單位,它表示一個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的對邊與鄰邊的比;
③tanA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階段,我們只學習直角三角形中,∠A是銳角的正切;
⑤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越大;∠A越大,梯子越陡,tanA的值越大。
※二.正弦:
定義:在Rt△ABC中,銳角∠A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叫做∠A的正弦,記作sinA,即;
※三.余弦:
定義:在Rt△ABC中,銳角∠A的鄰邊與斜邊的比叫做∠A的余弦,記作cosA,即;
※余切:
定義:在Rt△ABC中,銳角∠A的鄰邊與對邊的比叫做∠A的余切,記作cotA,即;
※一個銳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別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余切、正切。
030456090
sinα0
1
cosα1
tanα0
1
—
cotα—
1
(通常我們稱正弦、余弦互為余函數。同樣,也稱正切、余切互為余函數,可以概括為:一個銳角的三角函數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函數)用等式表達:若∠A為銳角,則
①;
②;
※當從低處觀測高處的目標時,視線與水平線
所成的銳角稱為仰角
※當從高處觀測低處的目標時,視線與水平線所成
的銳角稱為俯角
※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表,可以看出,(1)當
角度在0°~90°間變化時,正弦值、正切值隨著角度的增大(或減小)而增大(或減小);余弦值、余切值隨著角度的增大(或減小)而減小(或增大)。(2)0≤sinα≤1,0≤cosα≤1。
※同角的三角函數間的關系:
倒數關系:tgαctgα=1。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個元素,即三條邊和二個銳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過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在△ABC中,∠C為直角,∠A、∠B、∠C所對的邊分別為a、b、c,則有
(1)三邊之間的關系:a2+b2=c2;
(2)兩銳角的關系:∠A+∠B=90°;
(3)邊與角之間的關系:
(4)面積公式:(hc為C邊上的高);
(5)直角三角形的內切圓半徑
(6)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
◎解直角三角形的幾種基本類型列表如下:
◎解直角三角形的幾種基本類型列表如下:
※如圖2,坡面與水平面的夾角叫做坡角(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
◎從某點的指北方向按順時針轉到目標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如圖3,OA、OB、OC的方位角分別為45°、135°、225°。
◎指北或指南方向線與目標方向線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圖4,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別是;北偏東30°,南偏東45°(東南方向)、南偏西為60°,北偏西60°。
第二章二次函數
※二次函數的概念:形如的函數,叫做x的二次函數。自變量的取值范圍是全體實數。是二次函數的特例,此時常數b=c=0.
※在寫二次函數的關系式時,一定要尋找兩個變量之間的等量關系,列出相應的函數關系式,并確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二次函數y=ax2的圖象是一條頂點在原點關于y軸對稱的曲線,這條曲線叫做拋物線。
描述拋物線常從開口方向、對稱性、y隨x的變化情況、拋物線的最高(或最低)點、拋物線與x軸的交點等方面來描述。
①函數的定義域是全體實數;
②拋物線的頂點在(0,0),對稱軸是y軸(或稱直線x=0)。
③當a>0時,拋物線開口向上,并且向上方無限伸展。當a<0時,拋物線開口向下,并且向下方無限伸展。
④函數的增減性:
A、當a>0時B、當a<0時
⑤當|a|越大,拋物線開口越?。划敚黙|越小,拋物線的開口越大。
⑥最大值或最小值:當a>0,且x=0時函數有最小值,最小值是0;當a<0,且x=0時函數有最大值,最大值是0.
※二次函數的圖象是一條頂點在y軸上且與y軸對稱的拋物線
※二次函數的圖象是以為對稱軸,頂點在(,)的拋物線。(開口方向和大小由a來決定)
※|a|的越大,拋物線的開口程度越小,越靠近對稱軸y軸,y隨x增長(或下降)速度越快;|a|的越小,拋物線的開口程度越大,越遠離對稱軸y軸,y隨x增長(或下降)速度越慢。
※二次函數的圖象中,a的符號決定拋物線的開口方向,|a|決定拋物線的開口程度大小,c決定拋物線的頂點位置,即拋物線位置的高低。
※二次函數的圖象與y=ax2的圖象的關系:
的圖象可以由y=ax2的圖象平移得到,其步驟如下:
①將配方成的形式;(其中h=,k=);
②把拋物線向右(h0)或向左(h0)平移|h|個單位,得到y(tǒng)=a(x-h)2的圖象;
③再把拋物線向上(k0)或向下(k0)平移|k|個單位,便得到的圖象。
※二次函數的性質:
二次函數配方成則拋物線的
①對稱軸:x=②頂點坐標:(,)
③增減性:若a0,則當x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當x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
若a0,則當x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當x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
④最值:若a0,則當x=時,;若a0,則當x=時,
※畫二次函數的圖象:
我們可以利用它與函數的關系,平移拋物線而得到,但往往我們采用簡化了的描點法----五點法來畫二次函數來畫二次函數的圖象,其步驟如下:
①先找出頂點(,),畫出對稱軸x=;
②找出圖象上關于直線x=對稱的四個點(如與坐標的交點等);
③把上述五點連成光滑的曲線。
¤二次函數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可以通過將解析式配成y=a(x-h)2+k的形式求得,也可以借助圖象觀察。
¤解決最大(?。┲祮栴}的基本思路是:
①理解問題;
②分析問題中的變量和常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③用數學的方式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④做數學求解;
⑤檢驗結果的合理性、拓展性等。
※二次函數的圖象(拋物線)與x軸的兩個交點的橫坐標x1,x2是對應一元二次方程的兩個實數根
※拋物線與x軸的交點情況可以由對應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判定:
0===拋物線與x軸有2個交點;
=0===拋物線與x軸有1個交點;
0===拋物線與x軸有0個交點(無交點);
※當0時,設拋物線與x軸的兩個交點為A、B,則這兩個點之間的距離:
化簡后即為:------這就是拋物線與x軸的兩交點之間的距離公式。
第三章圓
一.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
※1.圓的定義:
描述性定義:在一個平面內,線段OA繞它固定的一個端點O旋轉一周,另一個端點A隨之旋轉所形成的圓形叫做圓;固定的端點O叫做圓心;線段OA叫做半徑;以點O為圓心的圓,記作⊙O,讀作“圓O”
集合性定義:圓是平面內到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其中定點叫做圓心,定長叫做圓的半徑,圓心定圓的位置,半徑定圓的大小,圓心和半徑確定的圓叫做定圓。
對圓的定義的理解:①圓是一條封閉曲線,不是圓面;
②圓由兩個條件唯一確定:一是圓心(即定點),二是半徑(即定長)。
※2.點與圓的位置關系及其數量特征:
如果圓的半徑為r,點到圓心的距離為d,則
①點在圓上===d=r;
②點在圓內===dr;
③點在圓外===dr.
其中點在圓上的數量特征是重點,它可用來證明若干個點共圓,方法就是證明這幾個點與一個定點、的距離相等。
二.圓的對稱性:
※1.與圓相關的概念:
①弦和直徑:
弦:連接圓上任意兩點的線段叫做弦。
直徑:經過圓心的弦叫做直徑。
②弧、半圓、優(yōu)弧、劣?。?/p>
弧:圓上任意兩點間的部分叫做圓弧,簡稱弧,用符號“⌒”表示,以CD為端點的弧記為“”,讀作“圓弧CD”或“弧CD”。
半圓:直徑的兩個端點分圓成兩條弧,每一條弧叫做半圓。
優(yōu)?。捍笥诎雸A的弧叫做優(yōu)弧。
劣?。盒∮诎雸A的弧叫做劣弧。(為了區(qū)別優(yōu)弧和劣弧,優(yōu)弧用三個字母表示。)
③弓形:弦及所對的弧組成的圖形叫做弓形。
④同心圓:圓心相同,半徑不等的兩個圓叫做同心圓。
⑤等圓: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圓叫做等圓,半徑相等的兩個圓是等圓。
⑥等?。涸谕瑘A或等圓中,能夠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⑦圓心角:頂點在圓心的角叫做圓心角.
⑧弦心距:從圓心到弦的距離叫做弦心距.
※2.圓是軸對稱圖形,直徑所在的直線是它的對稱軸,圓有無數條對稱軸。
※3.垂徑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推論: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說明:根據垂徑定理與推論可知對于一個圓和一條直線來說,如果具備:
①過圓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對的優(yōu)?。虎萜椒窒宜鶎Φ牧踊?。
上述五個條件中的任何兩個條件都可推出其他三個結論。
※4.定理: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所對的弦相等、所對的弦心距相等。
推論: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圓心角、兩條弧、兩條弦或兩條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組量相等,那么它們所對應的其余各組量都分別相等.
三.圓周角和圓心角的關系:
※1.1°的弧的概念:把頂點在圓心的周角等分成360份時,每一份的角都是1°的圓心角,相應的整個圓也被等分成360份,每一份同樣的弧叫1°弧.
※2.圓心角的度數和它所對的弧的度數相等.
這里指的是角度數與弧的度數相等,而不是角與弧相等.即不能寫成∠AOB=,這是錯誤的.
※3.圓周角的定義:
頂點在圓上,并且兩邊都與圓相交的角,叫做圓周角.
※4.圓周角定理:
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于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推論1: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反之,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圓周角所對的弧也相等;
※推論2: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
※四.確定圓的條件:
※1.理解確定一個圓必須的具備兩個條件:
圓心和半徑,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經過一點可以作無數個圓,經過兩點也可以作無數個圓,其圓心在這個兩點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2.經過三點作圓要分兩種情況:
(1)經過同一直線上的三點不能作圓.
(2)經過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能且僅能作一個圓.
※定理: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個點確定一個圓.
※3.三角形的外接圓、三角形的外心、圓的內接三角形的概念:
(1)三角形的外接圓和圓的內接三角形:經過一個三角形三個頂點的圓叫做這個三角形的外接圓,這個三角形叫做圓的內接三角形.
(2)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外接圓的圓心叫做這個三角形的外心.
(3)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質:三角形外心到三頂點的距離相等.
五.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1.直線和圓相交、相切相離的定義:
(1)相交:直線與圓有兩個公共點時,叫做直線和圓相交,這時直線叫做圓的割線.
(2)相切:直線和圓有惟一公共點時,叫做直線和圓相切,這時直線叫做圓的切線,惟一的公共點做切點.
(3)相離:直線和圓沒有公共點時,叫做直線和圓相離.
※2.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數量特征:
設⊙O的半徑為r,圓心O到直線的距離為d;
①dr===直線L和⊙O相交.
②d=r===直線L和⊙O相切.
③dr===直線L和⊙O相離.
※3.切線的總判定定理:
經過半徑的外端并且垂直于這個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4.切線的性質定理:
圓的切線垂直于過切點的半徑.
※推論1經過圓心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切點.
※推論2經過切點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圓心.
※分析性質定理及兩個推論的條件和結論間的關系,可得如下結論:
如果一條直線具備下列三個條件中的任意兩個,就可推出第三個.
①垂直于切線;②過切點;③過圓心.
※5.三角形的內切圓、內心、圓的外切三角形的概念.
和三角形各邊都相切的圓叫做三角形的內切圓,內切圓的圓心叫做三角形的內心,這個三角形叫做圓的外切三角形.
※6.三角形內心的性質:
(1)三角形的內心到三邊的距離相等.
(2)過三角形頂點和內心的射線平分三角形的內角.
由此性質引出一條重要的輔助線:連接內心和三角形的頂點,該線平分三角形的這個內角.
六.圓和圓的位置關系.
※1.外離、外切、相交、內切、內含(包括同心圓)這五種位置關系的定義.
(1)外離:兩個圓沒有公共點,并且每個圓上的點都在另一個圓的外部時,叫做這兩個圓外離.
(2)外切:兩個圓有惟一的公共點,并且除了這個公共點以外,每個圓上的點都在另一個圓的外部時,叫做這兩個圓外切.這個惟一的公共點叫做切點.
(3)相交:兩個圓有兩個公共點,此時叫做這個兩個圓相交.
(4)內切:兩個圓有惟一的公共點,并且除了這個公共點以外,一個圓上的都在另一個圓的內部時,叫做這兩個圓內切.這個惟一的公共點叫做切點.
(5)內含:兩個圓沒有公共點,并且一個圓上的點都在另一個圓的內部時,叫做這兩個圓內含.兩圓同心是兩圓內的一個特例.
※2.兩圓位置關系的性質與判定:
(1)兩圓外離===dR+r
(2)兩圓外切===d=R+r
(3)兩圓相交===R-rdR+r(R≥r)
(4)兩圓內切===d=R-r(Rr)
(5)兩圓內含===dR-r(Rr)
※3.相切兩圓的性質:
如果兩個圓相切,那么切點一定在連心線上.
※4.相交兩圓的性質:
相交兩圓的連心線垂直平分公共弦.
七.弧長及扇形的面積
※1.圓周長公式:
圓周長C=2R(R表示圓的半徑)
※2.弧長公式:
弧長(R表示圓的半徑,n表示弧所對的圓心角的度數)
※3.扇形定義:
一條弧和經過這條弧的端點的兩條半徑所組成的圖形叫做扇形.
※4.弓形定義:
由弦及其所對的弧組成的圖形叫做弓形.
弓形弧的中點到弦的距離叫做弓形高.
※5.圓的面積公式.
圓的面積(R表示圓的半徑)
※6.扇形的面積公式:
扇形的面積(R表示圓的半徑,n表示弧所對的圓心角的度數)
※弓形的面積公式:(如圖5)
(1)當弓形所含的弧是劣弧時,
(2)當弓形所含的弧是優(yōu)弧時,
(3)當弓形所含的弧是半圓時,
八.圓錐的有關概念:
※1.圓錐可以看作是一個直角三角形繞著直角邊所在的直線旋轉一周而形成的圖形,另一條直角邊旋轉而成的面叫做圓錐的底面,斜邊旋轉而成的面叫做圓錐的側面.
※2.圓錐的側面展開圖與側面積計算:
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這個扇形的半徑是圓錐側面的母線長、弧長是圓錐底面圓的周長、圓心是圓錐的頂點.
如果設圓錐底面半徑為r,側面母線長(扇形半徑)是l,底面圓周長(扇形弧長)為c,那么它的側面積是:
¤九.與圓有關的輔助線
1.如圓中有弦的條件,常作弦心距,或過弦的一端作半徑為輔助線.
2.如圓中有直徑的條件,可作出直徑上的圓周角.
3.如一個圓有切線的條件,常作過切點的半徑(或直徑)為輔助線.
4.若條件交代了某點是切點時,連結圓心和切點是最常用的輔助線.
¤十.圓內接四邊形
若四邊形的四個頂點都在同一個圓上,這個四邊形叫做圓內接四邊形,這個圓叫做這個四邊形的外接圓.
圓內接四邊形的特征:①圓內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
②圓內接四邊形任意一個外角等于它的內錯角.
※十一.北師版數學未出理的有關圓的性質定理
1.切線長定理: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切線,它們的切線長相等,圓心和這一點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
如圖6,∵PA,PB分別切⊙O于A、B
∴PA=PB,PO平分∠APB
2.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夾的弧所對的圓周角。
推論:如果兩個弦切角所夾的弧相等,那么這兩個弦切角也相等。
如圖7,CD切⊙O于C,則,∠ACD=∠B
3.和圓有關的比例線段:
①相交弦定理:圓內的兩條弦相交,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②推論:如果弦與直徑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徑所成的兩條線段的比例中項。
如圖8,APPB=CPPD
如圖9,若CD⊥AB于P,AB為⊙O直徑,則CP2=APPB
4.切割線定理
①切割線定理,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切線和割線,切線長是這點到割線與圓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比例中項;
②推論: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割線,這一點到每條割線與圓的交點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
如圖10,①PT切⊙O于T,PA是割線,點A、B是它與⊙O的交點,則PT2=PAPB
②PA、PC是⊙O的兩條割線,則PDPC=PBPA
5.兩圓連心線的性質
①如果兩圓相切,那么切點一定在連心線上,或者說,連心線過切點。
②如果兩圓相交,那么連心線垂直平分兩圓的公共弦。
如圖11,⊙O1與⊙O2交于A、B兩點,則連心線O1O2⊥AB且AC=BC。
6.兩圓的公切線
兩圓的兩條外公切線的長及兩條內公切線的長相等。
如圖12,AB分別切⊙O1與⊙O2于A、B,連結O1A,O2B,過O2作O2C⊥O1A于C,公切線長為l,兩圓的圓心距為d,半徑分別為R,r則外公切線長:
如圖13,AB分別切⊙O1與⊙O2于A、B,O2C∥AB,O2C⊥O1C于C,⊙O1半徑為R,⊙O2半徑為r,則內公切線長:
第四章統(tǒng)計與概率
1.實驗頻率與理論概率的關系只是在實驗次數很多時,實驗頻率接近于理論概念,但實驗次數再多,也很難保證實驗結果與理論值相等,這就是“隨機事件”的特點.
三.游戲公平嗎?
1.游戲的公平性是指游戲雙方各有50%贏的機會,或者游戲多方贏的機會相等.
2.表示一個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數叫做該事件的概率.一個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取值在0與1之間.
3.概率的預測的計算方法:某事件A發(fā)生的概率:
4.用分析的辦法求事件發(fā)生的概率要注意關鍵性的兩點:
(1)要弄清楚我們關注的是發(fā)生哪個或哪些結果;
(2)要弄清楚所有機會均等的結果.
(注:※表示重點部分;¤表示了解部分;◎表示僅供參閱部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力的知識點
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力的知識點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tài),包括使運動的物體靜止、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使物體速度的大小、方向發(fā)生改變;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物理學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學中通常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在受力物體上沿著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在同一圖中,力越大,線段越長。有時還在力的示意圖旁邊用數值和單位標出力的大小。
4、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后者對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
第2節(jié)彈力
1、物體受力時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原來的形狀的特性叫做彈性。
物體變形后不能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叫做塑性。
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就不能完全復原。
彈力是物體由于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2、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測力計。
彈簧測力計原理:彈簧受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彈簧測力計結構:彈簧、掛構、指針、刻度牌、外殼。
彈簧測力計使用:使用前:①觀察它的量程(測量范圍),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過它的量程。②觀察分度值,即認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檢查它的指針是否指在“0”刻度,測量前應該把指針調節(jié)到指“0”的位置上。
測量時:注意防止彈簧指針卡住,沿軸線方向用力。
讀數時:視線與刻度面垂直。第七章:第3節(jié)重力
1、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它們之間的關系是G=mg。
符號的意義及單位:G——重力——牛頓(N)
M——質量——千克(kg)
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應用:重垂線
4、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做重心。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