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絲竹相和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19高一生物知識點整理:DNA的結構和復制。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準備教案課件的時刻到來了。在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后,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知道哪些教案課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生物知識點整理:DNA的結構和復制”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高一生物知識點整理:DNA的結構和復制
1、DNA的化學結構:
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
②組成DNA的基本單位——脫氧核苷酸。每個脫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組成:一個脫氧核糖、一個含氮堿基和一個磷酸
③構成DNA的脫氧核苷酸有四種。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種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脫氧核苷酸;鳥嘌呤(G)脫氧核苷酸;胞嘧啶(C)脫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脫氧核苷酸;組成四種脫氧核苷酸的脫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樣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種含氮堿基:ATGC。
④DNA是由四種不同的脫氧核苷酸為單位,聚合而成的脫氧核苷酸鏈。
2、DNA的雙螺旋結構:DNA的雙螺旋結構,脫氧核糖與磷酸相間排列在外側(cè),形成兩條主鏈(反向平行),構成DNA的基本骨架。兩條主鏈之間的橫檔是堿基對,排列在內(nèi)側(cè)。相對應的兩個堿基通過氫鍵連結形成堿基對,DNA一條鏈上的堿基排列順序確定了,根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另一條鏈的堿基排列順序也就確定了。
3、DNA的特性:
①穩(wěn)定性:DNA分子兩條長鏈上的脫氧核糖與磷酸交替排列的順序和兩條鏈之間堿基互補配對的方式是穩(wěn)定不變的,從而導致DNA分子的穩(wěn)定性。
②多樣性:DNA中的堿基對的排列順序是千變?nèi)f化的。堿基對的排列方式:4n(n為堿基對的數(shù)目)
③特異性:每個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這種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就構成了DNA分子自身嚴格的特異性。
4、DNA的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與T配對,G與C配對。
DNA復制:是指以親代DNA分子為模板來合成子代DNA的過程。DNA的復制實質(zhì)上是遺傳信息的復制。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在堿基含量計算中的應用:
①在雙鏈DNA分子中,不互補的兩堿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個分子堿基總量的50%。
②在雙鏈DNA分子中,一條鏈中的嘌呤之和與嘧啶之和的比值與其互補鏈中相應的比值互為倒數(shù)。
③在雙鏈DNA分子中,一條鏈中的不互補的兩堿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與其在互補鏈中的比值和在整個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樣的。
5、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兩條多脫氧核苷酸鏈配對的堿基從氫鍵處斷裂,于是部分雙螺旋鏈解旋為二條平行雙鏈,解開的兩條單鏈叫母鏈(模板鏈)。
DNA的復制:
①時期:有絲分裂間期和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間期。
②場所:主要在細胞核中。
③條件:a、模板:親代DNA的兩條母鏈;b、原料:四種脫氧核苷酸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種,DNA復制都無法進行。
④過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細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兩條扭成螺旋的雙鏈解開,這個過程稱為解旋;b、合成子鏈:然后,以解開的每段鏈(母鏈)為模板,以周圍環(huán)境中的脫氧核苷酸為原料,在有關酶的作用下,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與母鏈互補的子鏈。隨的解旋過程的進行,新合成的子鏈不斷地延長,同時每條子鏈與其對應的母鏈互相盤繞成螺旋結構,c、形成新的DNA分子。
⑤特點:邊解旋邊復制,半保留復制。
⑥結果:一個DNA分子復制一次形成兩個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⑦意義:使親代的遺傳信息傳給子代,從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連續(xù)性.。
⑧準確復制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夠自我復制,一是因為它具有獨特的雙螺旋結構,能為復制提供模板;二是因為它的堿基互補配對能力,能夠使復制準確無誤。
6、DNA復制的計算規(guī)律:每次復制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條鏈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一個DNA分子復制n次則形成2n個DNA,但含有最初母鏈的DNA分子有2個,可形成2ⅹ2n條脫氧核苷酸鏈,含有最初脫氧核苷酸鏈的有2條。子代DNA和親代DNA相同,假設x為所求脫氧核苷酸在母鏈的數(shù)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游離的脫氧核苷酸數(shù)為子代DNA中所求脫氧核苷酸總數(shù)2nx減去所求脫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鏈的數(shù)量x。
7、核酸種類的判斷:首先根據(jù)有T無U,來確定該核酸是不是DNA,又由于雙鏈DNA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T,G=C,單鏈DNA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來確定是雙鏈DNA還是單鏈DNA。DNA的半保留復制:在子代雙鏈中,有一條是親代原有的鏈,另一條則是新合成的。人類基因組是指人體DNA分子所攜帶的全部遺傳信息。人類基因組計劃就是分析測定人類基因組的核苷酸序列。
相關閱讀
高一生物知識點整理:DNA分子的結構及其特點講解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習的趣味性,作為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教案要怎樣寫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一生物知識點整理:DNA分子的結構及其特點講解”,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高一生物知識點整理:DNA分子的結構及其特點講解1.基本單位
DNA分子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苷酸。每分子脫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堿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脫氧核糖通過脫水縮合而成(右圖)。由于構成DNA的含氮堿基有四種:腺嘌呤(A)、鳥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因而脫氧核苷酸也有四種,它們分別是腺嘌呤脫氧核苷酸、鳥嘌呤脫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脫氧核苷酸。
2.分子結構
DNA分子的立體結構為規(guī)則的雙螺旋結構,具體為:由兩條DNA反向平行的DNA鏈盤旋成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cè),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nèi)側(cè)。DNA分子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A與T通過兩個氫鍵相連、C與G通過三個氫鍵相連),堿基配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應注意以下幾點:
⑴DNA鏈:由一分子脫氧核苷酸的3號碳原子與另一分子脫氧核苷酸的5號碳原子端的磷酸基團之間通過脫水縮合形成磷酸二脂鍵,由磷酸二脂鍵將脫氧核苷酸連接成鏈。
⑵5端和3端:由于DNA鏈中的游離磷酸基團連接在5號碳原子上,稱5端;另一端的的3號碳原子端稱為3端。
⑶反向平行:指構成DNA分子的兩條鏈中,總是一條鏈的5端與另一條鏈的3端相對,即一條鏈是3~5,另一條為5~~3。
⑷堿基配對原則:兩條鏈之間的堿基配對時,A與T配對、C與G配對。雙鏈DNA分子中,A=T,C=G(指數(shù)目),A%=T%,C%=G%,可據(jù)此得出:
①A+G=T+C:即嘌呤堿基數(shù)與嘧啶堿基數(shù)相等;
②A+C(G)=T+G(C):即任意兩不互補堿基的數(shù)目相等;
③A%+C%=T%+G%=A%+G%=T%+C%=50%:即任意兩不互補堿基含量之和相等,占堿基總數(shù)的50%;
④(A1+T1)/(C1+G1)=(A2+T2)/(C2+G2)=(A+T)/(C+G)=A/C=T/G:即雙鏈DNA及其任一條鏈的(A+T)/(C+G)為一定值;
⑤(A1+C1)/(T1+G1)=(T2+G2)/(A2+C2)=1/[(A2+C2)/(T2+G2)]:DNA分子兩條鏈中的(A+C)/(T+G)互為倒數(shù);雙鏈DNA分子的(A+C)/(T+G)=1。
根據(jù)以上推論,結合已知條件可方便的計算DNA分子中某種堿基的數(shù)量和含量。
3.結構特點
⑴穩(wěn)定性:規(guī)則的雙螺旋結構使其結構相對穩(wěn)定,一般不易改變。
⑵多樣性:雖然構成DNA的堿基只有四種,但由于構成每個DNA分子的堿基對數(shù)、堿基種類及排列順序多樣,可形成多種多樣的DNA分子。
⑶特異性:對一個具體的DNA分子而言,其堿基對特定的排列順序可使其攜帶特定的遺傳信息,決定該DNA分子的特異性。
高一生物DNA的復制教案1
第3節(jié)DNA的復制
課型:新授主備:同備:審批:
課標要求:概述DNA分子的復制。
學習重點:
知識:了解DNA分子復制的過程及特點。
能力:概述DNA分子的復制。
情感:1.探討DNA復制的生物學意義。2.體會證明半保留復制的實驗的巧妙之處。
學習重點:DNA分子復制的條件、過程和特點。
自學等級
學習難點:DNA分子復制的過程。
一.情境導入:
二.課前預學:
1.DNA分子復制是指以_______為模板,以為原料合成子代DNA的過程。
2.時間:有絲分裂____和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____。
3.過程:邊解旋邊進行復制。
①解旋:在____的作用下,把兩條螺旋的雙鏈解開。
②以解開的____為模板,按原則合成子鏈。
③每一條子鏈與對應的母鏈盤旋成雙螺旋結構,形成兩個新DNA分子。
4.特點:半保留復制,即新合成的DNA分子中,保留了________。
5.條件: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6.結果:一個DNA分子形成兩個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7.基礎:
①為復制提供精確模板。
②能保證復制準確進行。
8.意義:使遺傳信息從傳遞給,保持了遺傳信息的。
三.合作探究:
1.DNA分子的復制的基本過程。
2.關于堿基互補配對的相關特點。
四.我的疑問:
五.歸納總結:
六.自我檢測:
1.假設將含有1對同源染色體的精原細胞的DNA分子用15N標記,并供給14N的原料,該細胞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的4個精子,含水量有15N的DNA精子所占的比例為()
A.0B.25%C.50%D.100%
2.某生物的雙鏈DNA分子共含有堿基700對,其中一條鏈上(A+T):(C+G)=2.5,問該DNA分子復制兩次共需游離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的數(shù)目是()
A.300個B.400個C.750個C.600個
3.儲存和復制遺傳物質(zhì)的主要場所是()
A.核糖體B.染色體C.細胞核D.線粒體
4.下列有關DNA復制的敘述,正確的是()
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脫氧核苷酸
B.在復制過程中,復制和解旋是同時進行的
C.解旋后以一條母鏈為模板合成兩條新的子鏈
D.兩條新的子鏈通過氫鍵形成一個新的DNA分子
5.DNA分子在細胞的自我復制發(fā)生在()
A.在有絲分裂前期或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在有絲分裂中期或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在有絲分裂后期或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在有絲分裂間期或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
6.某DNA分子經(jīng)過3次復制后,所得到的第4代DAN分子中,含有第1代DNA分子中脫氧核苷酸鏈的條數(shù)有()
A.1條B.2條C.4條D.8條
7.某DNA分子經(jīng)過DNA解旋酶處理后,得到的產(chǎn)物是()
A.脫氧核苷酸長鏈B.DNA雙鏈C.堿基、磷酸和脫氧核糖D.無法確定
8.一個具有放射性元素標記的雙鏈DNA噬菌體侵染細菌,若引細菌破裂后釋放出n個噬菌體,則具有放射性元素標記的噬菌體占總數(shù)的()
A.1/2nB.1/nC.2/nD.1/2
9.將32P標記的DNA分子放在32P的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經(jīng)過3次復制,在所形成的子代DNA中,含32P的DNA占總數(shù)是()
A.1/16 B.l/8 C.1/4 D.1/2
10.DNA分子的雙鏈在復制時解旋,這時下述哪一對堿基從氫鍵連接處分開()
A.G與CB.A與CC.G與AD.G與T
11.DNA復制的基本條件是()
A.模板,原料,能量和酶B.模板,溫度,能量和酶
C.模板,原料,溫度和酶D.模板,原料,溫度和能量
12.DNA分子是邊________邊復制的.首先在________的作用下將________鍵打斷,把兩條扭成________的雙鏈解開,這就是________。經(jīng)過復制,一個DNA分子就形成了________,以后隨著細胞有絲分裂中________的分開,分配到________中去.子女像父母,就是由于父母把自己的________復制出一份傳給子女的緣故.
CG13.左圖為DNA的復制.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①TA(1)DNA的復制發(fā)生在______________期;
TA(2)②的過程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G(3)指出③中的子鏈________________;
AT
(4)過程必須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則;
CG
TA(5)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條鏈來自親代DNA
②TA
CG分子,由此說明DNA的復制具有________特點。
AT
CGCG
TATA
③TATA
CGCG
ATAT
ⅠⅡⅢⅣ
(6)將一個細胞的DNA用15N標記,放入14N的4種脫氧核苷酸培養(yǎng)基,連續(xù)分裂4次.問:含14N的細胞占總細胞數(shù)的________;含15N的DNA細胞占總細胞數(shù)的________.
(7)已知原來DNA中有100個堿基對,其中A=40個,則復制過程中將需要________個游離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參加.
高一生物易錯知識點整理
一名愛崗敬業(yè)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性,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幫助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教案內(nèi)容嗎?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高一生物易錯知識點整理”,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高一生物易錯知識點整理
1.構成蛋白質(zhì)氨基酸的
特點:氨基和羧基連在碳原子之上
種類:約種,取決于不同。
2.氨基酸分子之間通過反應形成的化學鍵叫做,寫法是。有幾個氨基酸脫水縮合之后形成的化合物就稱之為肽
3.三個氨基酸形成三肽的(脫水縮合)反應:
場所:核糖體
能量:主要線粒體
4.蛋白質(zhì)的結構層次:
氨基酸多肽蛋白質(zhì)
5.④為蛋白質(zhì)。細胞有機化合物中蛋白質(zhì)的
含量和種類最多。
⑤為酶。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zhì),少數(shù)為RNA.
③激素。有的激素化學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
如生長激素、胰島素,它們是(分泌蛋白),
通過(外排作用)分泌到細胞外。
有的激素化學本質(zhì)為(脂質(zhì)中固醇類):
如動物體內(nèi)的性激素
6.核酸的初步水解產(chǎn)物是,
徹底水解產(chǎn)物是、和。
核苷酸分子示意圖:
7.細胞內(nèi)的核酸:
含氮堿基核苷酸種類分布
DNA主要在細胞核
(染色質(zhì)和染色體)
RNA主要在細胞質(zhì)
(核糖體上有RNA,來自核仁)
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細胞內(nèi)的遺傳物質(zhì)是
9.物鏡長放大倍數(shù)大,與裝片的距離近,
物鏡上有螺紋。
目鏡長放大倍數(shù)小。
顯微鏡成放大倒立實像,上下左右均顛倒。方法是:在平面內(nèi)旋轉(zhuǎn)180。
高倍鏡下細胞大了,數(shù)目少了,視野暗了。
放大倍數(shù)是指放大了標本的長度或?qū)挾取?/p>
10.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主要區(qū)別在于:
有無核膜。
11.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的無細胞核,也無細胞器,主要是細胞膜包圍的血紅蛋白,是研究細胞膜的最佳材料。
12.斐林試劑成分:和本身顏色為蘭色。
使用方法:
13.藍藻是單細胞原核生物,含有葉綠素,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屬于自養(yǎng)生物。
高一生物《DNA分子的結構》期中復習知識點歸納
高一生物《DNA分子的結構》期中復習知識點歸納
一、基因突變的實例
1、鐮刀型細胞貧血癥
⑴癥狀紅細胞由正常的圓餅狀變成鐮刀型,導致紅細胞不能順利通過毛細血管聚集在一起,紅細胞破裂(溶血),造成貧血。
⑵病因基因中的堿基替換。直接原因:血紅蛋白分子結構的改變根本原因:控制血紅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結構的改變
2、基因突變
概念: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
二、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
1、基因突變的原因:有內(nèi)因和外因
外因有:物理因素:如紫外線、X射線
化學因素:如亞硝酸、堿基類似物
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
⑵自然突變(內(nèi)因)
2、基因突變的特點
⑴普遍性⑵隨機性⑶不定向性⑷低頻性⑸多害少利性
3、基因突變的時間
有絲分裂或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
4.基因突變的意義:是新基因產(chǎn)生的途徑;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進化的原始材料
三、基因重組
1、基因重組的概念
2、基因重組的類型
隨機重組(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
交換重組(四分體時期)
3.時間: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體時期)
4.基因重組的意義
四、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的區(qū)別
基因突變
基因重組
本質(zhì)
基因的分子結構發(fā)生改變,產(chǎn)生了新基因,也可以產(chǎn)生新基因型,出現(xiàn)了新的性狀。
不同基因的重新組合,不產(chǎn)生新基因,而是產(chǎn)生新的基因型,使不同性狀重新組合。
發(fā)生時間及原因
細胞分裂間期DNA分子復制時,由于外界理化因素引起的堿基對的替換、增添或缺失。
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中,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了自由組合;四分體時期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
條件
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和內(nèi)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有性生殖過程中進行減數(shù)分裂形成生殖細胞。
意義
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
發(fā)生可能
突變頻率低,但普遍存在。
有性生殖中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