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8-08冀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羅迦諾的鄉(xiāng)村》知識點總結(jié)。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冀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羅迦諾的鄉(xiāng)村》知識點總結(jié)”,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冀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羅迦諾的鄉(xiāng)村》知識點總結(jié)
一、原文
乘車穿過了郭塔爾得山洞,便走入瑞士東南的特精省,這是意大利人種的瑞士,一切風物也是南歐的了。最惹人注意的,房屋在山北都是灰色,忽然變?yōu)橐康姆郯咨ぁ咨锾幪幫嘎吨ダ细f,反不及北方的灰色那樣新鮮。
特精省的南端是羅迦諾城,臨著一座爪形的湖,這座湖由意大利和瑞士兩國分領(lǐng)。若是坐在汽船上,繞湖一周,左邊一站是意大利的,右邊一站是瑞士的,雖然居民都說著意大利話,可是一邊熱狂于法西斯主義,一邊是自由和平,百余年不知干戈,對比起來,煞是有趣。
我在湖邊的一個小村落里住過一個晚夏的八月。
腳剛踏上輕松的土地,舉目一望兩旁的濃綠,便深深嗅到濃郁的故鄉(xiāng)氣味。不只是氣候和北平夏季的鄉(xiāng)間很相似,就是幾種違闊許久的生物,也在這里重逢了:中午是無邊無際的蟬聲,夜晚窗外時常有悉悉索索的聲音,那是蝎子在墻縫里出沒,更有成群成隊的壁虎,灰色的,綠色的,在壁上和草間爬來爬去,有時清早起來,露水未(xi),草地上常有大的壁虎,身長逾尺,綠得透明,像是碧玉一般,湖山寂靜,它一動也不動,你可以輕輕地在它身旁賞玩許久,不提防有一個大的蝗蟲跳出,它也飛箭般跟著竄入草的深處。
植物方面呢,也多是故鄉(xiāng)所有的。西瓜、蜜桃,這些暑中的鮮品,都非常肥美;更有那大芭蕉葉子,成蔭地伸出矮矮的墻頭。只是暗綠色,瘦而長,火焰形的遍柏,三三兩兩地被移種在別墅里,或是白色的圣母堂旁,給我們一些異鄉(xiāng)之感。
這可以說是在故鄉(xiāng)一樣的鄉(xiāng)間,
我們背山臨水,租下一所小樓。房東是這村里唯一的富戶,唯一的“世界人”。據(jù)說祖父曾經(jīng)到非洲去經(jīng)商,賺下了一些財寶,死后供給兒孫們享用,所以這一家人也無所事事,天冷了到巴黎去過冬,只有夏天才回到家鄉(xiāng);但在家鄉(xiāng)也忘不了都市的繁華,晚飯后每每放開收音機,收來都市的音樂,攪得四鄰不得清靜。
除此以外,遠遠近近卻是異常清靜。不但聽不到瑞士以外的國家是怎樣磨掌擦拳,勾心斗角;就是瑞士以內(nèi)的事,也好像與他們無干。你若問一個本地人,“你是意大利人嗎?”他自然回答你一個“不是”。─—再往下問,“你是瑞士人嗎?”─—那么他便瞪著驚愕的大眼望著你,也不說是,也不說不是,只說,“我是物精省人”。不必和他們談什么羅馬、倫敦,就是本國內(nèi)的日內(nèi)瓦,瞿里許,在他們看來也是極遼遠的地方,雖說乘車幾小時便到。
可是我們在那些嚴肅的大都市里過過生活的人,驟然來到這里,對于這些疏散無事的“特精省人”,總有一些缺乏信任。──我們在外邊飄流無定,無論到什么地方,第一個去處便是郵局,看看有沒有轉(zhuǎn)來的信件,或是把新的通信處留在郵局里,但當我行裝甫卸,在當?shù)剜]局辦了一番交涉后,走出來,真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走進郵局,空曠曠的屋里,坐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她問我話,我不懂;我用幾句臨時速成的意大利話向她說,她不懂。后來似乎彼此會意,我在一個紙條上寫好了通訊處,交給她,她接過來,點頭笑一笑,放在抽屜里,便無事了。一瞥間我望見那抽屜里亂七八糟,甚至還放著一些針線。我很不放心,但事情已經(jīng)辦完了最后一階段。緊接著只有推門出去。
后來我才知道,那郵局里的局長,郵務員、信差,是三位一體的,這集中的“一體”正是那女孩的哥哥。這位哥哥本來就事務繁重,午飯后又要午睡,睡醒了還要在酒店里喝紅酒,所以把郵務員和信差的職務都交給他的妹妹,他自己則悠悠自得,處在局長的地位。
兩天后,那少女果然背著一個大信袋,在我們門前出現(xiàn)了,遞給我?guī)追獬醮无D(zhuǎn)來的信。我接到這些信,真是高興!這是前日交涉并沒有誤會的證明,但是她笑著不肯走,殷勤地問我:“Francobo11o?”我知道這字是郵票的意思,但我不明白她為什么這樣問我。正猶疑間,她從信袋里取出一個硬紙夾子,里邊都是郵票,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郵票是在她身邊帶著,問我買郵票不買。我想,這真是方便:郵票既可送上門來,那末新寫完的信也可以直接交給她了,落得不出門。但我對于她還是莫大信任,郵票固然可以在門前買,可是待發(fā)的信還是不肯直接交給她。
我們時常乘公共汽車到羅迦諾城去,沿站都有大小郵包送上來。一次,車子在一個站上停住了,石上坐著一位年老的郵差(這恐怕也是這站上郵局里“三位”集中的“一體”吧),把剛從郵筒里取出的信件一封封地在太陽底下蓋郵戳。車到了,他也不慌;下車的人下完了,他也不慌;上車的人上完了他仍然不慌,開車的人耐著性兒等他,一直等到他不慌不忙,把郵戳蓋完,把信件包好,放在車上,─—才將喇叭一按,加速駛?cè)?回頭看,那老郵夫卻坐在那塊路石上,我望著他,他望著我們的車,直到車拐了彎,兩不相見。
像這樣的松緩隨便,在我們過慣都市生活的人看來,有些看不下去,但同時又覺得也實在親切可愛。每個大都市的人口動輒號稱幾百萬,可是比起全人類來,究竟是極少的少數(shù);至于過著像這里的生活的人們,無論甚么地方,還是占人類的大多數(shù)。我們到底怎樣才對呢,是要使那大多數(shù)的人跟我們一樣緊張起來才對,還是叫我們這極少的少數(shù)去學一學他們的松緩?
那少女幾乎天天送我們的郵件來,一封也沒有遺失,日子久了我再想起我剛來到時對于信件的那種疑神疑鬼的心,未免太小家氣了。─—在大都市住久了的人,會一天比一天地變得小家子氣。─—有一天,她的哥哥送信來了。我真是驚異!穿著制服,戴著制帽,皮靴橐橐,我從來沒有看見他這樣嚴肅整齊過。我把信握在手里,不由自主地問:“令妹呢?”他的回答是,家里生了一個小牛。
不久,小牛的誕生傳遍了左鄰右舍,我們都被邀請去參觀小牛。我們在牛棚外看見一畦碩大的番茄,于是我們摘了一籃,付了一些代價,帶回家來。從此這一家不但供我們番茄,還時常送來其他的菜蔬和作果醬的蘋果。
瑞士的肉類是出名貴的,我們一日三餐,只以菜蔬為主。可是面包常起恐慌。附近沒有面包房,每天早晨由一個少年騎著車挨戶送,有時卻得不到。我們一向是現(xiàn)錢交易,怎么也想不出不送的理由。有一次我們在湖邊候船,看見那少年正在碼頭上放跳板,同他談起來,才知道清早送面包是他的“兼差”,他的正當職業(yè)是在船碼頭上放跳板。我問他,為什么時常忘記給我們送面包呢;他仿佛在敘說與他無干的旁人的事,所舉出的理由也似乎很正大,那是因為我們住房的臺階太高。我聽著有些忿忿,同住的某夫人到底乖巧,示意給他,往后不會讓他白登高臺階的。─—經(jīng)過這番談話后,彼此的交情似乎深了一些;第二天,面包按時送到了,某夫人也不失信,送他一枝香煙作為登臺階的報酬。他滿意接受了。果然,此后每日一枝香煙,面包也天天送到。
想不到,住房的臺階高也會這樣影響到吃飯問題。然而并不止于送面包一件事。我們的廚房是用煤油爐子燒飯,零買不如整購,到鄰村唯一的雜貨店里訂下一桶煤油,說妥立刻就送來。我們回來后,卻空等了一個下午,第二天又去催問,說是昨天店里沒有閑人,今天下午一定送到;于是我們回去等著,又等到了黃昏,仍然不見送來。氣忿有什么用呢,只好在次日清晨再忍著氣去問,店里老板的回答是:
“已經(jīng)送去了?!?/p>
“我們卻沒有見到?!?/p>
于是大家把昨日送煤油的小廝喚來。他理直氣壯地說:“他們的臺階太高,我把煤油交給他們的鄰居了?!?/p>
回去到鄰家一盤問,那桶油放在蘋果樹下,等它的主人,已經(jīng)等了一夜。
在這些人們中間住不上幾天,大家便熟識了,自己也不知不覺把皮鞋脫去,換上家鄉(xiāng)的布鞋,把領(lǐng)帶拋開,換上反領(lǐng)的襯衫,時表也用不著,鎖在箱子里,自有那日出日落給我們正確的時間─—人、動物、植物,好像站在一個行列上,人人守著自己的既不能減損,也不能擴張的范圍:各自有他的勤勉,他的懶惰,但是沒有欺騙。這樣,湖山才露出它們的雄壯。一片湖水,四圍是默默無語的青山,山間的云,層出不窮地在變幻。有時遠遠駛來一只汽船,轉(zhuǎn)個圈子,不久又不見了,與這里的世界好象不發(fā)生一點關(guān)系。
二、走近作者
馮至(1905年-1993年),原名馮承植,直隸涿州人,馮家為天津著名鹽商,鹽引在直隸涿州,八國聯(lián)軍侵華后避難于涿州,故生于涿州。曾就讀于北京四中。
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學團體淺草社。1925年和楊晦、陳翔鶴、陳煒謨等成立沉鐘社,出版《沉鐘》周刊,半月刊和《沉鐘叢刊》。1930年留學德國先后就讀柏林大學、海德堡大學,1935年獲得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三、字詞
干戈(gē)晞(xī)提防(dī)驚愕(è)
驟然(zhòu)甫(fǔ)一瞥(piē)
四、中心思想
本課主要描述了鄉(xiāng)村景物(動物、植物)表達了作者對鄉(xiāng)村的親切喜愛;還描述了鄉(xiāng)村人事(人和生存方式----不習慣)。小牛事件,送面包事件,送煤油事件有表達了作者心態(tài)的變化,從入鄉(xiāng)隨俗到喜歡??傮w就是表達了作者對鄉(xiāng)村人事的喜歡、留念和懷念。
五、課后練習
凝望紅海灘
早聽說在雙臺河的入海口處,每當海潮退去之后,會出現(xiàn)一片奇異的景觀——紅海灘,只是很長一段時間,我并沒有去理會。印象的底版中,它似乎只是近于夕陽之中的楓林或經(jīng)霜之后的西山紅葉吧。然而幾年前,當我真的與紅海灘晤面時才如夢方醒——湛藍湛藍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蕩無垠的玫瑰紅,紅得那么嬌艷,那么透,那么珠光閃爍。放眼望去,那紅還無休止地向著天邊和大海延伸著。這生命之血的紅啊,紅出一種燃燒之美、青春之美、生命之美。剎那間,說不清我的心是收縮了還是放開了,我仿佛變得很小很小,像是變成了海灘嫣紅之中的一個點,又仿佛變得很大很大,大到張開雙臂就可將茫茫的紅海灘擁抱。
自從去了一次紅海灘,冥冥之中似乎總有一種聲音在耳畔滾動,它從遙遠的天邊注入我的靈魂深處——這是來自大自然的聲息,是天籟之聲,還是紅海灘的呼喚?
我曾向海洋科研的專家咨詢過紅海灘的成因,那是在海灘上大面積生長的一種植物叫堿逢草,經(jīng)過含有大量鹽分的海水日復一日的浸泡,才逐漸變紅的。在其他一些含堿量較大的地方,也零星生長有這種植物,只是沒有形成這樣大的規(guī)模又沒有海潮浸泡的機遇,才沒有形成這樣的景觀。我也曾仔細地觀察過這纖細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須根極多,密密麻麻地緊緊抓住海灘的泥土,這樣,大海無論是驚濤拍岸還是輕柔的摩挲,它都會緊貼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繼續(xù)從容嫻靜地顯露著它的殷紅。我還知道了這種植物既可食用,又可藥用,20世紀60年代國家經(jīng)濟困難時期,這堿蓬草不知拯救過多少人的性命呢!
從此,我不再流連那夕陽下的楓林,也疏淡了那西山的紅葉,每有機會,便到海邊,凝望那一望無際的玫瑰紅。經(jīng)人指點我還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不僅僅在水陸邊緣有這誘個的景觀,乘船出海,在雙臺河口與渤海灣間的潮間帶上,也有大面積的嫣紅。在那苧不到盡頭的嫣紅之中,常有一條條纖細的小溝,泛著金鱗汩汩流淌,恰似少女俊美的兩遭蛾眉,更烘托出整個臉部俊美的輪廓。這一望無際的空曠之中沒有花香,沒有鳥語,只有點綴其間的簇簇蘆葦在秋風之中訴說著它們蒼涼的嫵媚,就連不時掠空飛過的鷗鳥也是靜靜的,不出聲響。極遠處的海面,有三三兩兩的帆影緩緩駛過。與紅海灘對峙的是海浪,它們噴著泡沫,綻放著朵朵銀花。這一切,活脫脫是天神地母揀盡人間自然坦蕩的情愫鋪就而成,鐘靈毓秀,風物絕頂。靜靜地站在它的面前,做作、矯揉、壓力、限制和虛榮都會化為烏有,人變得更有生氣與活力,人,更像一個人了。
感謝博大精深的大海。億萬斯年,大海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奇跡,就連人類也是從大海中走來的。大海是歷史的化身,力量的象征,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面對碧沉沉的大海和橫無際涯的紅海灘,我陡生負疚之感。在煩躁的城市喧囂和高樓林立的“人化自然”中,紅海灘啊,你給人以千金難買的心靈撫慰!我們該怎樣回報呢?
在熙熙利來、攘攘利往的世界里,也會有人對它無所用心,他們對寧靜之美、自然之美不屑一顧是因為他們早已喪失了精神家園,他們另有所“醉”,誠如郭小川在詩中寫到的那些“財主”和“衙役”們,追風逐潮、追名逐利的黑心人是永遠也不會具有這份自然坦蕩的心境的。
由此,我想起了晉代詩人陶淵明的詩:“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笔前?,在這個世界上,在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境界,而所有的境界都是需要人用心靈去默默地體驗,才得到的。
(選自《散文天地》,略有改動)
1.看到那坦蕩無垠的玫瑰紅,自己仿佛變得很小很小,像是變成了海灘那嫣紅之中的一點,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感覺?
2.對紅海灘能產(chǎn)生美感,并從中領(lǐng)悟到人與自然的意義,最關(guān)鍵的是這個人的生活詞典中被刪去了兩個詞。請問是哪兩個詞?
3.“我不再流連到夕陽下的楓林,也疏淡了那西山的紅葉”,這原因是什么?
4.這篇文章在寫作上的最大特色是什么?并舉例說明。
5.文章最后引用陶淵明的詩作結(jié),有何作用?
6.概括本文的主題。
答案:
1.因為對紅海灘的熱愛和鐘情。
2.“名”和“利”。
3.發(fā)現(xiàn)了紅海灘的美,一種燃燒之美、青春之美、生命之美。
4.對比手法。對比一:“我”對紅海灘的印象與“近于夕陽之中的楓林或經(jīng)霜之后的西山紅葉”的對比。對比二:對夕陽下的楓林不再流連,對西山紅葉的漸漸疏淡,轉(zhuǎn)而對一望無際的紅海灘的贊美。對比三:紅海灘給人們奉獻的多,人們卻無一點回報;有人對紅海灘不屑一顧,有人從中發(fā)現(xiàn)了真善美。
5.告訴人們要想于煩惱喧囂的塵世中做到心遠,需要的是一種心境、一種對世事的認識,一種經(jīng)過了多層思想之紗濾過后的結(jié)晶。
6.所有的自然只能是自然,它所產(chǎn)生的境界都需要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去體驗。沒有了人,一切都只能是原本的物質(zhì)。
相關(guān)知識
初一語文冀教版下冊《羅迦諾的鄉(xiāng)村》學案
初一語文冀教版下冊《羅迦諾的鄉(xiāng)村》學案
一、原文
乘車穿過了郭塔爾得山洞,便走入瑞士東南的特精省,這是意大利人種的瑞士,一切風物也是南歐的了。最惹人注意的,房屋在山北都是灰色,忽然變?yōu)橐康姆郯咨ぁ咨锾幪幫嘎吨ダ细f,反不及北方的灰色那樣新鮮。
特精省的南端是羅迦諾城,臨著一座爪形的湖,這座湖由意大利和瑞士兩國分領(lǐng)。若是坐在汽船上,繞湖一周,左邊一站是意大利的,右邊一站是瑞士的,雖然居民都說著意大利話,可是一邊熱狂于法西斯主義,一邊是自由和平,百余年不知干戈,對比起來,煞是有趣。
我在湖邊的一個小村落里住過一個晚夏的八月。
腳剛踏上輕松的土地,舉目一望兩旁的濃綠,便深深嗅到濃郁的故鄉(xiāng)氣味。不只是氣候和北平夏季的鄉(xiāng)間很相似,就是幾種違闊許久的生物,也在這里重逢了:中午是無邊無際的蟬聲,夜晚窗外時常有悉悉索索的聲音,那是蝎子在墻縫里出沒,更有成群成隊的壁虎,灰色的,綠色的,在壁上和草間爬來爬去,有時清早起來,露水未(xi),草地上常有大的壁虎,身長逾尺,綠得透明,像是碧玉一般,湖山寂靜,它一動也不動,你可以輕輕地在它身旁賞玩許久,不提防有一個大的蝗蟲跳出,它也飛箭般跟著竄入草的深處。
植物方面呢,也多是故鄉(xiāng)所有的。西瓜、蜜桃,這些暑中的鮮品,都非常肥美;更有那大芭蕉葉子,成蔭地伸出矮矮的墻頭。只是暗綠色,瘦而長,火焰形的遍柏,三三兩兩地被移種在別墅里,或是白色的圣母堂旁,給我們一些異鄉(xiāng)之感。
這可以說是在故鄉(xiāng)一樣的鄉(xiāng)間,
我們背山臨水,租下一所小樓。房東是這村里唯一的富戶,唯一的“世界人”。據(jù)說祖父曾經(jīng)到非洲去經(jīng)商,賺下了一些財寶,死后供給兒孫們享用,所以這一家人也無所事事,天冷了到巴黎去過冬,只有夏天才回到家鄉(xiāng);但在家鄉(xiāng)也忘不了都市的繁華,晚飯后每每放開收音機,收來都市的音樂,攪得四鄰不得清靜。
除此以外,遠遠近近卻是異常清靜。不但聽不到瑞士以外的國家是怎樣磨掌擦拳,勾心斗角;就是瑞士以內(nèi)的事,也好像與他們無干。你若問一個本地人,“你是意大利人嗎?”他自然回答你一個“不是”。─—再往下問,“你是瑞士人嗎?”─—那么他便瞪著驚愕的大眼望著你,也不說是,也不說不是,只說,“我是物精省人”。不必和他們談什么羅馬、倫敦,就是本國內(nèi)的日內(nèi)瓦,瞿里許,在他們看來也是極遼遠的地方,雖說乘車幾小時便到。
可是我們在那些嚴肅的大都市里過過生活的人,驟然來到這里,對于這些疏散無事的“特精省人”,總有一些缺乏信任。──我們在外邊飄流無定,無論到什么地方,第一個去處便是郵局,看看有沒有轉(zhuǎn)來的信件,或是把新的通信處留在郵局里,但當我行裝甫卸,在當?shù)剜]局辦了一番交涉后,走出來,真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走進郵局,空曠曠的屋里,坐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她問我話,我不懂;我用幾句臨時速成的意大利話向她說,她不懂。后來似乎彼此會意,我在一個紙條上寫好了通訊處,交給她,她接過來,點頭笑一笑,放在抽屜里,便無事了。一瞥間我望見那抽屜里亂七八糟,甚至還放著一些針線。我很不放心,但事情已經(jīng)辦完了最后一階段。緊接著只有推門出去。
后來我才知道,那郵局里的局長,郵務員、信差,是三位一體的,這集中的“一體”正是那女孩的哥哥。這位哥哥本來就事務繁重,午飯后又要午睡,睡醒了還要在酒店里喝紅酒,所以把郵務員和信差的職務都交給他的妹妹,他自己則悠悠自得,處在局長的地位。
兩天后,那少女果然背著一個大信袋,在我們門前出現(xiàn)了,遞給我?guī)追獬醮无D(zhuǎn)來的信。我接到這些信,真是高興!這是前日交涉并沒有誤會的證明,但是她笑著不肯走,殷勤地問我:“Francobo11o?”我知道這字是郵票的意思,但我不明白她為什么這樣問我。正猶疑間,她從信袋里取出一個硬紙夾子,里邊都是郵票,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郵票是在她身邊帶著,問我買郵票不買。我想,這真是方便:郵票既可送上門來,那末新寫完的信也可以直接交給她了,落得不出門。但我對于她還是莫大信任,郵票固然可以在門前買,可是待發(fā)的信還是不肯直接交給她。
我們時常乘公共汽車到羅迦諾城去,沿站都有大小郵包送上來。一次,車子在一個站上停住了,石上坐著一位年老的郵差(這恐怕也是這站上郵局里“三位”集中的“一體”吧),把剛從郵筒里取出的信件一封封地在太陽底下蓋郵戳。車到了,他也不慌;下車的人下完了,他也不慌;上車的人上完了他仍然不慌,開車的人耐著性兒等他,一直等到他不慌不忙,把郵戳蓋完,把信件包好,放在車上,─—才將喇叭一按,加速駛?cè)?回頭看,那老郵夫卻坐在那塊路石上,我望著他,他望著我們的車,直到車拐了彎,兩不相見。
像這樣的松緩隨便,在我們過慣都市生活的人看來,有些看不下去,但同時又覺得也實在親切可愛。每個大都市的人口動輒號稱幾百萬,可是比起全人類來,究竟是極少的少數(shù);至于過著像這里的生活的人們,無論甚么地方,還是占人類的大多數(shù)。我們到底怎樣才對呢,是要使那大多數(shù)的人跟我們一樣緊張起來才對,還是叫我們這極少的少數(shù)去學一學他們的松緩?
那少女幾乎天天送我們的郵件來,一封也沒有遺失,日子久了我再想起我剛來到時對于信件的那種疑神疑鬼的心,未免太小家氣了。─—在大都市住久了的人,會一天比一天地變得小家子氣。─—有一天,她的哥哥送信來了。我真是驚異!穿著制服,戴著制帽,皮靴橐橐,我從來沒有看見他這樣嚴肅整齊過。我把信握在手里,不由自主地問:“令妹呢?”他的回答是,家里生了一個小牛。
不久,小牛的誕生傳遍了左鄰右舍,我們都被邀請去參觀小牛。我們在牛棚外看見一畦碩大的番茄,于是我們摘了一籃,付了一些代價,帶回家來。從此這一家不但供我們番茄,還時常送來其他的菜蔬和作果醬的蘋果。
瑞士的肉類是出名貴的,我們一日三餐,只以菜蔬為主??墒敲姘F鹂只?。附近沒有面包房,每天早晨由一個少年騎著車挨戶送,有時卻得不到。我們一向是現(xiàn)錢交易,怎么也想不出不送的理由。有一次我們在湖邊候船,看見那少年正在碼頭上放跳板,同他談起來,才知道清早送面包是他的“兼差”,他的正當職業(yè)是在船碼頭上放跳板。我問他,為什么時常忘記給我們送面包呢;他仿佛在敘說與他無干的旁人的事,所舉出的理由也似乎很正大,那是因為我們住房的臺階太高。我聽著有些忿忿,同住的某夫人到底乖巧,示意給他,往后不會讓他白登高臺階的。─—經(jīng)過這番談話后,彼此的交情似乎深了一些;第二天,面包按時送到了,某夫人也不失信,送他一枝香煙作為登臺階的報酬。他滿意接受了。果然,此后每日一枝香煙,面包也天天送到。
想不到,住房的臺階高也會這樣影響到吃飯問題。然而并不止于送面包一件事。我們的廚房是用煤油爐子燒飯,零買不如整購,到鄰村唯一的雜貨店里訂下一桶煤油,說妥立刻就送來。我們回來后,卻空等了一個下午,第二天又去催問,說是昨天店里沒有閑人,今天下午一定送到;于是我們回去等著,又等到了黃昏,仍然不見送來。氣忿有什么用呢,只好在次日清晨再忍著氣去問,店里老板的回答是:
“已經(jīng)送去了。”
“我們卻沒有見到。”
于是大家把昨日送煤油的小廝喚來。他理直氣壯地說:“他們的臺階太高,我把煤油交給他們的鄰居了?!?/p>
回去到鄰家一盤問,那桶油放在蘋果樹下,等它的主人,已經(jīng)等了一夜。
在這些人們中間住不上幾天,大家便熟識了,自己也不知不覺把皮鞋脫去,換上家鄉(xiāng)的布鞋,把領(lǐng)帶拋開,換上反領(lǐng)的襯衫,時表也用不著,鎖在箱子里,自有那日出日落給我們正確的時間─—人、動物、植物,好像站在一個行列上,人人守著自己的既不能減損,也不能擴張的范圍:各自有他的勤勉,他的懶惰,但是沒有欺騙。這樣,湖山才露出它們的雄壯。一片湖水,四圍是默默無語的青山,山間的云,層出不窮地在變幻。有時遠遠駛來一只汽船,轉(zhuǎn)個圈子,不久又不見了,與這里的世界好象不發(fā)生一點關(guān)系。
二、走近作者
馮至(1905年-1993年),原名馮承植,直隸涿州人,馮家為天津著名鹽商,鹽引在直隸涿州,八國聯(lián)軍侵華后避難于涿州,故生于涿州。曾就讀于北京四中。
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學團體淺草社。1925年和楊晦、陳翔鶴、陳煒謨等成立沉鐘社,出版《沉鐘》周刊,半月刊和《沉鐘叢刊》。1930年留學德國先后就讀柏林大學、海德堡大學,1935年獲得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三、字詞
干戈(gē)晞(xī)提防(dī)驚愕(è)
驟然(zhòu)甫(fǔ)一瞥(piē)
四、課后練習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那么他便瞪著驚愕的大眼望著你,也不說是,也不說不是,只說“我是特精省人”。(驚愕:吃驚而發(fā)愣。)
B.不只是氣候和北平夏季的鄉(xiāng)間很相似,就是幾種違闊許久的生物,也在這里重逢了。(違闊:遼闊。)
C.但當我行裝甫卸,在當?shù)剜]局辦了一番交涉后,走出來,真是倒吸了一口涼氣!(甫:剛剛。)
D.穿著制服,戴著制帽,皮靴橐橐,我從來沒有看見他這樣嚴肅整齊過。(橐橐:象聲詞,這里指皮鞋觸地時發(fā)出的聲音。)[來源:學???。網(wǎng)]
2.下面各句中的標點符號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最惹人注意的,房屋在山北都是灰色,忽然變?yōu)橐康姆郯咨咨锾幪幫嘎吨ダ细f,反不及北方的灰色那樣新鮮。
B.湖山寂靜,它一動也不動,你可以輕輕地在它身旁賞玩許久。不提防有一個大的蝗蟲跳出,它也飛箭般跟著竄人草的深處。
C.后來我才知道,那郵局里的局長,郵務員,信差,是三位一體的,這集中的“一體”,正是那女孩兒的哥哥。
D.在大都市住久了的人,會一天比一天地變得小家子氣。
3.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辭方法。
(1)有時清早起來,露水未晞,草地上常有大的壁虎,身長逾尺,綠得透亮,像是碧玉一般。()
(2)車到了,他也不慌;下車的人下完了,他也不慌;上車的人上完了,他仍然不慌。()
(3)一片湖水,四周是默默無語的青山,山間的云,層出不窮地在變幻。()
答案:
1.B
2.C
3.(1)比喻(2)排比(3)擬人
冀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哦香雪》知識點總結(jié)
冀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哦香雪》知識點總結(jié)
原文
如果不是有人發(fā)明了火車,如果不是有人把鐵軌鋪進深山,你怎么也不會發(fā)現(xiàn)臺兒溝這個小村。它和它的十幾戶鄉(xiāng)親,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皺褶里,從春到夏,從秋到冬,默默的接受著大山任意給予的溫存和粗暴。
然而,兩根纖細、閃亮地鐵軌延伸過來了。它勇敢地盤旋在山腰,又悄悄的試探著前進,彎彎曲曲,曲曲彎彎,終于繞到臺兒溝腳下,然后鉆進幽暗的隧道,沖向又一道山粱,朝著神秘的遠方奔去。
不久,這條線正式營運,人們擠在村口,看見那綠色的長龍一路呼嘯,挾帶著來自山外的陌生、新鮮的清風,擦著臺兒溝貧弱的脊背匆匆而過。它走的那樣急忙,連車輪碾軋鋼軌時發(fā)出的聲音好像都在說:不停不停,不停不停!是啊,它有什么理由在臺兒溝站腳呢,臺兒溝有人要出遠門嗎?山外有人來臺兒溝探親訪友嗎?還是這里有石油儲存,有金礦埋藏?臺兒溝,無論從哪方面講,都不具備挽住火車在它身邊留步的力量。
可是,記不清從什么時候起,列車的時刻表上,還是多了“臺兒溝”這一站。也許乘車的旅客提出過要求,他們中有哪位說話算數(shù)的人和臺兒溝沾親;也許是那個快樂的男乘務員發(fā)現(xiàn)臺兒溝有一群十七、八歲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車疾馳而過,她們就成幫搭伙地站在村口,翹起下巴,貪婪、專注地仰望著火車。有人朝車廂指點,不時能聽見她們由于互相捶打而發(fā)出的一、兩聲嬌嗔的尖叫。也許什么都不為,就因為臺兒溝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鋼筋鐵骨的巨龍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闊步,也不能不停下來??傊?,臺兒溝上了列車時刻表,每晚七點鐘,由首都方向開往山西的這列火車在這里停留一分鐘。
這短暫的一分鐘,攪亂了臺兒溝以往的寧靜。從前,臺兒溝人利來是吃過晚飯就鉆被窩,他們仿佛是在同一時刻聽到大山無聲的命令。于是,臺兒溝那一小變石頭房子在同一時刻忽然完全靜止了,靜的那樣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訴說著自己的虔誠。如今,臺兒溝的姑娘們剛把晚飯端上桌就慌了神,她們心不在焉地胡亂吃幾口,扔下碗就開始梳妝打扮。她們洗凈蒙受了一天的黃土、風塵,露出粗糙、紅潤的面色,把頭發(fā)梳的烏亮,然后就比賽著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換上過年時才穿得新鞋,有人還悄悄往臉上涂點姻脂。盡管火車到站時已經(jīng)天黑,她們還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著服飾和容貌。然后,她們就朝村口,朝火車經(jīng)過的地方跑去。香雪總是第一個出門,隔壁的鳳嬌第二個就跟了出來。
七點鐘,火車喘息著向臺兒溝滑過來,接著一陣空哐亂響,車身震顫一下,才停住不動了。姑娘們心跳著涌上前去,像看電影一樣,挨著窗口觀望。只有香雪躲在后面,雙手緊緊捂著耳朵??椿疖?,她跑在最前邊,火車來了,她卻縮到最后去了。她有點害怕它那巨大的車頭,車頭那么雄壯地吐著白霧,仿佛一口氣就能把臺兒溝吸進肚里。它那撼天動地的轟鳴也叫她感到恐懼。在它跟前,她簡直像一葉沒根的小草。
“香雪,過來呀,看!”鳳嬌拉過香雪向一個婦女頭上指,她指的是那個婦女頭上別著的那一排金圈圈。
“怎么我看不見?”香雪微微瞇著眼睛。
“就是靠里邊那個,那個大圓臉。看,還有手表哪,比指甲蓋還小哩!”鳳嬌又有了新發(fā)現(xiàn)。
香雪不言不語地點著頭,她終于看見了婦女頭上的金圈圈和她腕上比指甲蓋還要小的手表。但她也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別的。“皮書包!”她指著行李架上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學生書包。就是那種連小城市都隨處可見的學生書包。
盡管姑娘們對香雪的發(fā)現(xiàn)總是不感興趣,但她們還是圍了上來。
“呦,我的媽呀!你踩著我的腳啦!”鳳嬌一聲尖叫,埋怨著擠上來的一位姑娘。她老是愛一驚一咋的。
“你喳呼什么呀,是想叫那個小白臉和你答話了吧?”被埋怨的姑娘也不示弱。
“我撕了你的嘴!”鳳嬌罵著,眼睛卻不游自主地朝第三節(jié)車廂的車門望去。
那個白白凈凈的年輕乘務員真下車來了。他身材高大,頭發(fā)烏黑,說一口漂亮的北京話。也許因為這點,姑娘們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話”。“北京話”雙手抱住胳膊肘,和她們站得不遠不近地說:“喂,我說小姑娘們,別扒窗戶,危險!”
“呦,我們小,你就老了嗎?”大膽的鳳嬌回敬了一句。姑娘們一陣大笑,不知誰還把鳳嬌往前一搡,弄的她差點撞在他身上,這一來反倒更壯了鳳嬌的膽,“喂,你們老呆在車上不頭暈?”她又問。
“房頂子上那個大刀片似的,那是干什么用的?”又一個姑娘問。她指的是車相里的電扇。
“燒水在哪兒?”
“開到?jīng)]路的地方怎么辦?”
“你們城里人一天吃幾頓飯?”香雪也緊跟在姑娘們后面小聲問了一句。
“真沒治!”“北京話”陷在姑娘們的包圍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著。
快開車了,她們才讓出一條路,放他走。他一邊看表,一邊朝車門跑去,跑到門口,又扭頭對她們說:“下次吧,下次一定告訴你們!”他的兩條長腿靈巧地向上一跨就上了車,接著一陣嘰哩哐啷,綠色的車門就在姑娘門面前沉重地合上了。列車一頭扎進黑暗,把她們撇在冰冷的鐵軌旁邊。很久,她們還能感覺到它那越來越輕的震顫。
一切又恢復了寂靜,靜得叫人惆悵。姑娘們走回家去,路上還要為一點小事爭論不休:
“誰知道別在頭上的金圈圈是幾個?”
“八個。”
“九個?!?/p>
“不是!”
“就是!”
“鳳嬌你說哪?”
“她呀,還在想北京話哪!”
“去你的,誰說誰就想?!兵P嬌說著捏了一下香雪的手,意思是叫香雪幫腔。
香雪沒說話,慌得臉都紅了。她才十七歲,還沒學會怎樣在這種事上給人家?guī)颓弧?/p>
“他的臉多白呀!”那個姑娘還在逗鳳嬌。
“白?還不是在那大綠屋里捂的。叫他到咱臺兒溝住幾天試試。”有人在黑影里說。
可不,城里人就靠捂。要論白,叫他們和咱們香雪比比。咱們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再照火車那些閨女的樣兒,把頭發(fā)燙成彎彎繞,嘖嘖!真沒治!鳳嬌姐,你說是不是?”
鳳嬌不接茬兒,松開了香雪的手。好像姑娘們真的在貶低她的什么人一樣,她心里真有點替他抱不平呢。不知怎么的,她認定他的臉絕不是捂白的,那是天生。
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鳳嬌手心里,她示意鳳嬌握住她的手,仿佛請求鳳嬌的寬恕,仿佛是她使鳳嬌受了委屈。
“鳳嬌,你啞巴啦?”還是那個姑娘。
“誰啞巴啦!誰像你們,??慈思夷樅谀槹住D銈兿矚g,你們可跟上人家走啊!”鳳嬌的嘴巴很硬。
“我們不配!”
“你擔保人家沒有相好的?”
……
不管在路上吵得怎樣厲害,分手時大家還是十分友好的,因為一個叫人興奮的念頭又在她們心中升起:明天,火車還要經(jīng)過,她們還會有一個美妙的一分鐘。和它相比,鬧點小別扭還算回事嗎?
哦,五彩繽紛的一分鐘,你飽含著臺兒溝的姑娘們多少喜怒哀樂!
日久天長,這五彩繽紛的一分鐘,竟變得更加五彩繽紛起來,就在這個一分鐘里,她們開始跨上裝滿核桃、雞蛋、大棗的長方形柳條籃子,站在車窗下,抓緊時間跟旅客和和氣氣地做買賣。她們墊著腳尖,雙臂伸得直直的,把整筐的雞蛋、紅棗舉上窗口,換回臺兒溝少見的掛面、火柴,以及屬于姑娘們自己的發(fā)卡、香皂。有時,有人還會冒著回家挨罵的風險,換回花色繁多的沙巾和能松能緊的尼龍襪。
鳳嬌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給那個“北京話”的,每次都是她提著籃子去找他。她和他做買賣故意磨磨蹭蹭,車快開時才把整藍地雞蛋塞給他。又是他先把雞蛋拿走,下次見面時再付錢,那就更夠意思了。如果他給她捎回一捆掛面、兩條沙巾,鳳嬌就一定抽回一斤掛面還給他。她覺得,只有這樣才對得起和他的交往,她愿意這種交往和一般的做買賣有區(qū)別。有時她也想起姑娘們的話:“你擔保人家沒有相好的?”其實,有沒有相好的不關(guān)鳳嬌的事,她又沒想過跟他走??伤敢鈱λ?,難道非得是相好的才能這么做嗎?
香雪平時話不多,膽子又小,但做起買賣卻是姑娘中最順利的一個。旅客們愛買她的貨,因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著你,那潔如水晶的眼睛告訴你,站在車窗下的這個女孩子還不知道什么叫受騙。她還不知道怎么講價錢,只說:“你看著給吧?!蹦阃菨崈舻梅路鹨环昼娗安耪Q生的面孔,望著她那柔軟得宛若紅緞子似的嘴唇,心中會升起一種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這樣的小姑娘耍滑頭,在她面前,再愛計較的人也會變得慷慨大度。
有時她也抓空兒向他們打聽外面的事,打聽北京的大學要不要臺兒溝人,打聽什么叫“配樂詩朗誦”(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書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鏡的中年婦女打聽能自動開關(guān)的鉛筆盒,還問到它的價錢。誰知沒等人家回話,車已經(jīng)開動了。她追著它跑了好遠,當秋風和車輪的呼嘯一同在她耳邊鳴響時,她才停下腳步意識到,自己地行為是多么可笑啊。
火車眨眼間就無影無蹤了。姑娘們圍住香雪,當她們知道她追火車的原因后,遍覺得好笑起來。
“傻丫頭!”
“值不當?shù)?”
她們像長者那樣拍著她的肩膀。
“就怪我磨蹭,問慢了?!毕阊┛刹徽J為這是一件值不當?shù)氖拢皇锹裨棺约簺]抓緊時間。
“咳,你問什么不行呀!”鳳嬌替香雪跨起籃子說。
“誰叫咱們香雪是學生呢?!币灿腥颂嫦阊┓直?。
也許就因為香雪是學生吧,是臺兒溝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臺兒溝沒有學校,香雪每天上學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盡管不愛說話是她的天性,但和臺兒溝的姐妹們總是有話可說的。公社中學可就沒那么多姐妹了,雖然女同學不少,但她們的言談舉止,一個眼神,一聲輕輕的笑,好像都是為了叫香雪意識到,她是小地方來的,窮地方來的。她們故意一遍又一遍地問她:“你們那兒一天吃幾頓飯?”她不明白她們的用意,每次都認真的回答:“兩頓?!比缓笥钟押玫厍浦齻兎磫柕溃骸澳銈兡?”
“三頓!”她們每次都理直氣壯地回答。之后,又對香雪在這方面的遲鈍感到說不出的憐憫和氣惱。
“你上學怎么不帶鉛筆盒呀?”她們又問。
“那不是嗎。”相雪指指桌角。
其實,她們早知道桌角那只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鉛筆盒,但她們還是做出吃驚的樣子。每到這時,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寬大的泡沫塑料鉛筆盒擺弄得噠噠亂響。這是一只可以自動合上的鉛筆盒,很久以后,香雪才知道它所以能自動合上,是因為鉛筆盒里包藏著一塊不大不小的吸鐵石。香雪的小木盒呢,盡管那是當木匠的父親為她考上中學特意制作的,它在臺兒溝還是獨一無二的呢。可在這兒,和同桌的鉛筆盒一比,為什么顯得那樣笨拙、陳舊?它在一陣噠噠聲中有幾分羞澀地畏縮在桌角上。
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靜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學對她的再三盤問,明白了臺兒溝是多么貧窮。她第一次意識到這是不光彩的,因為貧窮,同學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盤問她。她盯住同桌那只鉛筆盒,猜測它來自遙遠的大城市,猜測它的價值肯定非同尋常。三十個雞蛋換得來嗎?還是四十個、五十個?這時她的心又忽地一沉:怎么想起這些了?娘攢下雞蛋,不是為了叫她亂打主意啊!可是,為什么那誘人的噠噠聲老是在耳邊響個沒完?
深秋,山風漸漸凜冽了,天也黑得越來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們對于七點鐘的火車,是照等不誤的。她們可以穿起花棉襖了,鳳嬌頭上別起了淡粉色的有機玻璃發(fā)卡,有些姑娘的辮梢還纏上了夾絲橡皮筋。那是她們用雞蛋、核桃從火車上換來的。她們仿照火車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樣子把自己武裝起來,整齊地排列在鐵路旁,像是等待歡迎遠方的貴賓,又像是準備著接受檢閱。
火車停了,發(fā)出一陣沉重的嘆息,像是在抱怨著臺兒溝的寒冷。今天,它對臺兒溝表現(xiàn)了少有的冷漠:車窗全部緊閉著,旅客在黃昏的燈光下喝茶、看報,沒有人像窗外瞥一眼。那些眼熟的、長跑這條線的人們,似乎也忘記了臺兒溝的姑娘。
鳳嬌照例跑到第三節(jié)車廂去找她的“北京話”,香雪緊緊頭上的紫紅色線圍巾,把臂彎里的籃子換了換手,也順著車身不停的跑著。她盡量高高地墊起腳尖,希望車廂里的人能看見她的臉。車上一直沒有人發(fā)現(xiàn)她,她卻在一張堆滿食品的小桌上,發(fā)現(xiàn)了渴望已久的東西。它的出現(xiàn),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籃子,心跳著,雙手緊緊扒住窗框,認清了那真是一只鉛筆盒,一只裝有吸鐵石的自動鉛筆盒。它和她離得那樣近,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一位中年女乘務員走過來拉開了香雪。香雪跨起籃子站在遠處繼續(xù)觀察。當她斷定它屬于靠窗的那位女學生模樣的姑娘時,就果斷地跑過去敲起了玻璃。女學生轉(zhuǎn)過臉來,看見香雪臂彎里的籃子,抱歉地沖她擺了擺手,并沒有打開車窗的意思,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車門跑去,當她在門口站定時,還一把扒住了扶手。如果說跑的時候她還有點猶豫,那么從車廂里送出來的一陣陣溫馨的、火車特有的氣息卻堅定了她的信心,她學著“北京話”的樣子,輕巧地躍上了踏板。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進車廂,以最快的速度用雞蛋換回鉛筆盒。也許,她所以能夠在幾秒鐘內(nèi)就決定上車,正是因為她擁有那么多雞蛋吧,那是四十個。
香雪終于站在火車上了。她挽緊籃子,小心地朝車廂邁出了第一步。這時,車身忽然悸動了一下,接著,車門被人關(guān)上了。當她意識到眼前發(fā)生了什么事時,列車已經(jīng)緩緩地向臺兒溝告別了。香雪撲在車門上,看見鳳嬌的臉在車下一晃??磥磉@不是夢,一切都是真的,她確實離開姐妹們,站在這又熟悉、又陌生的火車上了。她拍打著玻璃,沖鳳嬌叫喊:“鳳嬌!我怎么辦呀,我可怎么辦呀!”
列車無情地載著香雪一路飛奔,臺兒溝剎那間就被拋在后面了。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離臺兒溝三十里。
三十里,對于火車,汽車真的不算什么,西山口在旅客們閑聊之中就到了。這里上車的人不少,下車的只有一位旅客,那就是香雪,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籃子,她把它塞到那個女學生座位下面了。
在車上,當她紅著臉告訴女學生,想用雞蛋和她換鉛筆盒時,女學生不知怎么的也紅了臉。她一定要把鉛筆盒送給相雪,還說她住在學校吃食堂,雞蛋帶回去也沒法吃。她怕相雪不信,又指了指胸前的校徵,上面果真有“礦冶學院”幾個字。相雪卻覺著她在哄她,難道除了學校她就沒家嗎?相雪一面擺弄著鉛筆盒,一面想著主意。臺兒溝再窮,她也從沒白拿過別人的東西。就在火車停頓前發(fā)出的幾秒鐘的震顫里,香雪還是猛然把籃子塞到女學生的座位下面,迅速離開了。
車上,旅客們曾勸她在西山口住上一夜再回臺兒溝。熱情的“北京話”還告訴她,他愛人有個親戚就住在站上。香雪沒有住,更不打算去找“北京話”的什么親戚,他的話倒更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鳳嬌委屈,替臺兒溝委屈。她只是一心一意地想:趕快走回去,明天理直氣壯地去上學,理直氣壯地打開書包,把“它”擺在桌上。車上的人既不了解火車的呼嘯曾經(jīng)怎樣叫她像只受驚的小鹿那樣不知所措,更不了解山里的女孩子在大山和黑夜面前倒底有多大本事。
列車很快就從西山口車站消失了,留給她的又是一片空曠。一陣寒風撲來,吸吮著她單薄的身體。她把滑到肩上的圍巾緊裹在頭上,縮起身子在鐵軌上坐了下來。香雪感受過各種各樣的害怕,小時候她怕頭發(fā),身上粘著一根頭發(fā)擇不下來,她會急得哭起來;長大了她怕晚上一個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蟲,怕被人胳肢(鳳嬌最愛和她來這一手)。現(xiàn)在她害怕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驚肉跳的寂靜,當風吹響近處的小樹林時,她又害怕小樹林發(fā)出的悉悉萃萃的聲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該路過多少大大小小地林子啊!
一輪滿月升起來了,照亮了寂靜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敗草,粗糙的樹干,還有一叢叢荊棘、怪石,還有滿山遍野那樹的隊伍,還有香雪手中那只閃閃發(fā)光的小盒子。
她這才想到把它舉起來仔細端詳。它想,為什么坐了一路火車,竟沒有拿出來好好看看?現(xiàn)在,在皎潔的月光下,它才看清了它是淡綠色的,盒蓋上有兩朵潔白的馬蹄蓮。她小心地把它打開,又學著同桌的樣子輕輕一拍盒蓋,“噠”的一聲,它便合得嚴嚴實實。她又打開盒蓋,覺得應該立刻裝點東西進去。她叢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臉油的小盒放進去,又合上了蓋子。只有這時,她才覺得這鉛筆盒真屬于她了,真的。它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學時,她多么盼望她們會再三盤問她啊!
她站了起來,忽然感到心里很滿意,風也柔合了許多。她發(fā)現(xiàn)月亮是這樣明凈。群山被月光籠罩著,像母親莊嚴、神圣的胸脯;那秋風吹干的一樹樹核桃葉,卷起來像一樹樹金鈴鐺,她第一次聽清它們在夜晚,在風的慫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著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來是這樣的!月亮原來是這樣的!核桃樹原來是這樣的!香雪走著,就像第一次認出養(yǎng)育她長大成人的山谷。臺兒溝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腳步。她急著見到它,就像從來沒有見過它那樣覺得新奇。臺兒溝一定會是“這樣的”:那時臺兒溝的姑娘不再央求別人,也用不著回答人家的再三盤問。火車上的漂亮小伙子都會求上門來,火車也會停得久一些,也許三分、四分,也許十分、八分。它會向臺兒溝打開所有的門窗,要是再碰上今晚這種情況,誰都能叢從容容地下車。
今晚臺兒溝發(fā)生了什么事?對了,火車拉走了香雪,為什么現(xiàn)在她像鬧著玩兒似的去回憶呢?四十個雞蛋沒有了,娘會怎么說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婦、聘閨女嗎?那時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兒,他才能光著紅銅似的脊梁,不分晝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櫥、板箱,掙回香雪的學費。想到這兒,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來,腳下的枕木變成一片模糊?;厝ピ趺凑f?她環(huán)視群山,群山沉默著;她又朝著近處的楊樹林張望,楊樹林悉悉萃萃地響著,并不真心告訴她應該怎么做。是哪來的流水聲?她尋找著,發(fā)現(xiàn)離鐵軌幾米遠的地方,有一道淺淺的小溪。她走下鐵軌,在小溪旁邊坐了下來。她想起小時候有一回和鳳嬌在河邊洗衣裳,碰見一個換芝麻糖的老頭。鳳嬌勸香雪拿一件汗衫換幾塊糖吃,還教她對娘說,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給沖走了。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沒換。她還記得,那老頭真心實意等了她半天呢。為什么她會想起這件小事?也許現(xiàn)在應該騙娘吧,因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鉛筆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訴娘,這是一個寶盒子,誰用上它,就能一切順心如意,就能上大學、坐上火車到處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會被人盤問她們每天吃幾頓飯了。娘會相信的,因為香雪從來不騙人。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來了,它歡騰著向前奔跑,撞擊著水中的石塊,不時濺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趕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臉,又用沾著水的手抿光被風吹亂的頭發(fā)。水很涼,但她覺得很精神。她告別了小溪,又回到了長長的鐵路上。
前邊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沒有返回去,她想到懷里的鉛筆盒,想到同學門驚羨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閃爍。她彎腰拔下一根枯草,將草莖插在小辮里。娘告訴她,這樣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確切地說,是沖去。
香雪越走越熱了,她解下圍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盡管草叢里的“紡織娘”“油葫蘆”總在鳴叫著提醒她。臺兒溝在哪兒?她向前望去,她看見迎面有一顆顆黑點在鐵軌上蠕動。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著她走過來的人群。第一個是鳳嬌,鳳嬌身后是臺兒溝的姐妹門。
香雪想快點跑過去,但腿為什么變得異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頭望著筆直的鐵軌,鐵軌在月亮的照耀下泛著清淡的光,它冷靜地記載著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覺得心頭一緊,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來,那是歡樂的淚水,滿足的淚水。面對嚴峻而又溫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種從未有過的驕傲。她用手背抹凈眼淚,拿下插在辮子里的那根草棍兒,然后舉起鉛筆盒,迎著對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發(fā)了姑娘們歡樂的吶喊,她們叫著香雪的名字,聲音是那樣奔放、熱烈;她們笑著,笑得是那樣不加掩飾,無所顧忌。古老的群山終于被感動得顫栗了,它發(fā)出寬亮低沉的回音,和她們共同歡呼著。
哦,香雪!香雪!
簡介作者
鐵凝,女,1957年生,作家,散文集《女人的白夜》獲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永遠有多遠》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
現(xiàn)任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
作品:
長篇小說《玫瑰門》、《無雨之城》、《大浴女》、《笨花》;
中篇小說《麥秸垛》、《對面》、《午后懸崖》、《永遠有多遠》、《沒有紐扣的紅襯衫》;
短篇小說《哦,香雪》、《孕婦和?!贰ⅰ恶R路動作》、《安德烈的晚上》
以及散文、電影文學劇本等百余篇、部,300余萬字。
創(chuàng)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時期,政治性、階級性成了人唯一屬性和文藝批評的唯一標準,人道主義完全被驅(qū)逐出文藝創(chuàng)作的領(lǐng)域。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后,人道主義才又在中國興盛起來。鐵凝的小說《哦,香雪》正是產(chǎn)生于這個時候,小說借臺兒溝的一角,寫出了改革開放后中國從歷史的陰影下走出,擺脫封閉、愚昧和落后,走向開放、文明與進步的痛苦和喜悅。
中心思想
小說以一個北方偏僻的小山村臺兒莊為敘述和抒情背景,通過對香雪等一群鄉(xiāng)村少女的心理活動的生動描摹,敘寫了每天只停一分鐘的火車給一向?qū)庫o的山村生活帶來的波瀾,并由此抒發(fā)了優(yōu)美而內(nèi)涵豐富的情感。作品主要描寫了香雪的一段小小的歷險經(jīng)歷:她在那停車一分鐘的間隙里,毅然踏進了火車,用積攢的四十個雞蛋,換來了一個向往已久的帶磁鐵的泡沫塑料鉛筆盒。為此,她甘愿被父母責怪,而且一個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這對一個平時說話不多,膽子又小的山村少女來說,需要極大的勇氣。作者還有意交代了香雪這一舉動的心理動力,那就是對山外文明的向往,對改變山村封閉落后、擺脫貧窮的迫切心情,還有山里姑娘的自愛自尊。以清新雋永的筆調(diào)表現(xiàn)了一個在閉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對都市文明的向往,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課后練習
閱讀課文從“小溪的歌唱高昂起來了”到文章最后,回答下列問題。
1.文中提到“小溪的歌唱高昂起來了,它歡騰著向前奔跑,撞擊著水中的石塊,不時濺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這一段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2.面對黑夜的寂靜、清冷,香雪的反應是怎樣的?
3.在即將看見鄉(xiāng)親們的時候,為何香雪的行動變得遲緩,這其中體現(xiàn)了什么?
4.“哦,香雪!香雪!”表現(xiàn)了怎樣的主題?
答案:
1.這段景物描寫襯托了香雪此時興奮的心情,在經(jīng)歷了黑暗的恐懼之后,她對前面的路充滿了自信,心情隨之好起來。
2.起初面對黑黝黝的大山,她有所思考,但她并沒有退縮,她的目標已達到,而前面,還有更多的幸福在等待著她,所以她心中充滿了希望。
3.這是香雪在經(jīng)歷艱辛后的幸福,那么困難的路自己都走過來了,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力量,這是她痛定思痛的沉寂,預示著更遠大的目標和前程。
4.既體現(xiàn)了臺兒溝人們對香雪的期待和贊頌,更體現(xiàn)出香雪不畏艱辛,挑戰(zhàn)自我,敢于追求的品質(zhì)。
七年級生物下冊《食物的消化》知識點總結(jié)冀教版
七年級生物下冊《食物的消化》知識點總結(jié)冀教版
知識點
1.消化的概念
人體攝入的食物必須在消化道內(nèi)被加工處理分解成小分子物質(zhì)后才能進入體內(nèi),這個過程稱為消化。
消化分有兩種方式:一是機械消化,二是化學消化,二者通常是同時進行的。
2.唾液的作用
(1)唾液可濕潤與溶解食物,以引起味覺。
(2)唾液可清潔和保護口腔,當有害物質(zhì)進入口腔后。唾液可起沖洗稀釋及中和作用。其中的溶菌酶可殺滅進入口腔內(nèi)的微生物。
(3)唾液可使食物細胞粘成團,便于吞咽。
(4)唾液中的淀粉酶對淀粉進行簡單分解。
3.唾液的成分及功能
胃液為透明,淡黃色的酸性液ph為0.9-1.5。由胃酸、胃蛋白酶粘液、內(nèi)因子四部分組成。
胃酸的功能:
(1)激活胃蛋白酶源,使之轉(zhuǎn)變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2)維持胃內(nèi)的酸性環(huán)境,為胃內(nèi)的消化酶提供最合適的PH,并使鈣、鐵等元素礦質(zhì)處于游離狀態(tài),利于吸收。
(3)殺死隨同食物進入胃內(nèi)的微生物。
(4)造成蛋白質(zhì)變性,使其更容易被消化酶所分解。
胃蛋白酶可對食物的蛋白質(zhì)進行簡單分解。
粘液的主要成分為糖蛋白,它覆蓋在為細胞的表面,形成一個厚約50um的凝膠層,具有潤滑作用,使食物易于通過,粘液還保護胃黏膜不受食物中粗糙成分的機械損傷,粘液為中性或偏堿性,可降低HCI胃酸酸度,減弱胃蛋白酶活性,從而防止胃和胃蛋白酶對胃細胞膜的消化作用。
內(nèi)因子由壁細胞分泌,可以和維生素B12結(jié)合成復合體,有促進回腸上皮細胞吸收維生素B12的作用。
4.胰液中的消化酶及其功能
胰液為無色、無嗅的弱堿性液體,PH值為7.8-8.4,作用是中和進入十二指腸的胃酸,使腸細胞膜免受強酸的侵蝕,同時也提供了小腸內(nèi)多種消化酶活動的最適PH值。主要含有:
(1)胰淀粉酶
(2)胰脂肪酶類
(3)胰蛋白酶類
(4)還有核糖核酸酶和脫氧核糖核酸酶。
5.膽汁在食物消耗中的作用
(1)膽鹽可激活胰脂肪酶,使后者催化脂肪分解的作用加速。
(2)膽汁中的膽鹽,膽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為乳化劑,使脂肪乳化呈細小的微粒,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積使其對脂肪的分解作用大大加速。
(3)膽鹽與脂肪的分解產(chǎn)物如游離脂肪酸、甘油一脂等結(jié)合成水容性復合物,促進脂肪的吸收。
(4)通過促進脂肪的吸收間接幫助了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6.小腸液中的消化酶
包括:氨基肽酶、a-糊精酶、麥芽糖酶、乳糖酶、蔗糖酶、磷酸酶,還含有腸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
7.吸收的概念
吸收是指食物成分在消化道(主要)上皮細胞吸收進入血液或淋巴從而進入肝臟的過程。
課后練習
1.下列對于右圖的敘述中,哪項是錯誤的()
A.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酶
B.②能消化蛋白質(zhì)
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種消化酶
D.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的主要器官
2.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內(nèi)抽取內(nèi)容物進行化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其中的脂肪類物質(zhì)還沒有被消化,蛋白質(zhì)卻已被初步消化,那么該部位應是()
A.口腔B.食道C.胃D.小腸
3.人體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在()
A.口腔B.胃C.小腸D.大腸
4.下列物質(zhì)在口腔內(nèi)就能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的是()
A.蛋白質(zhì)B.淀粉C.脂肪D.纖維素
5.淀粉、脂肪和蛋白質(zhì)在人體消化道內(nèi)被消化液消化的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A.淀粉、脂肪、蛋白質(zhì) B.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
C.脂肪、淀粉、蛋白質(zhì) D.蛋白質(zhì)、淀粉、脂肪
答案:
1.A2.C3.C4.B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