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動物共棲現(xiàn)象教學設計
發(fā)表時間:2021-12-16高三生物教案:《遺傳與變異的現(xiàn)象》教學設計。
經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高中教師就需要提前準備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期間跟著互動起來,減輕高中教師們在教學時的教學壓力。怎么才能讓高中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高三生物教案:《遺傳與變異的現(xiàn)象》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理念
以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基本理念為依托,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貫徹落實三個維度的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教學中,讓學生親歷從觀察現(xiàn)象上升到理論水平的探究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是關于對遺傳和變異的現(xiàn)象進行比較,要認識生物遺傳和變異的實質和規(guī)律,就要從生物性狀的遺傳和變異開始學習。教材在利用活動掌握性狀和相對性狀的基礎上,從欣賞和分析兩幅漫畫開始,來理解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并應用俗語和生活實例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從而使學生能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有關現(xiàn)象。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表述和理解性狀、相對性狀、遺傳、變異等概念;
2、能力目標:⑴ 通過對書本上有關性狀遺傳的漫畫,培養(yǎng)學生識圖能力。
⑵ 能舉例說出動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狀及其相對性狀;描述相關的生物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
3、情感目標與價值觀:
(1)通過對遺傳和變異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界的奧秘現(xiàn)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認識。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和懷有感恩的心。
(3)并體會到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價值。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區(qū)別性狀和相對性狀;辨別并描述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
2、難點: 理解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解釋生物界中的生物學現(xiàn)象.
學生分析
初二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對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可以辨認,但卻沒有理論作基礎,因此不能對有關現(xiàn)象作出正確的解釋。針對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分組實驗,喜歡親自動手操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實物并進行總結,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是,學生的總結水平有限,所以教師要適當進行必要的引導和補充。
相關閱讀
高三生物教案:《生物的變異育種與進化專題》教學設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保證教課的順利開展,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量。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為此,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三生物教案:《生物的變異育種與進化專題》教學設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本文題目:高三生物教案:生物的變異育種與進化專題
【考綱解讀】
(l)基因重組及其意義 Ⅱ (2)基因突變的特征和原因 Ⅱ
(3)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shù)目變異 Ⅰ (4)生物變異在育種上的應用 Ⅱ
(5)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Ⅱ (6)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Ⅱ
做聽課的主人:(知識網絡自主構建)
以變異為中心寫出本專題的知識網絡:變異的類型;育種方法名稱及原理;變異與進化的關系及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熱點考向聚焦】
一、變異的類型
例題1、.將純種小麥播種于生產田,發(fā)現(xiàn)邊際和灌水溝兩側的植株總體上比中間的長得好。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
A.基因重組引起性狀分離 B.環(huán)境引起性狀變異
C.隱性基因突變成為顯性基因 D.染色體結構和數(shù)目發(fā)生了變化
例題2、細胞的有絲分裂與減數(shù)分裂都可能發(fā)生可遺傳的變異,其中僅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的變異是( )A、染色體不分離或不能移向兩極,導致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
B、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導致基因重組
C、染色體復制時受誘變因素影響,導致基因突變
D、非同源染色體某片段移接,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
變式訓練1、在一塊高桿(顯性純合體)小麥田中,發(fā)現(xiàn)了一株矮桿小麥。請設計實驗方案探究該性狀出現(xiàn)的可能的原因(簡要寫出所用方法、結果和結論)
變式訓練2、下表是莧菜抗“莠去凈”(一種除草劑)突變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堿基和氨基酸所在的位置。正確的說法是( )
抗性品系 CGT丙氨酸 GGT脯氨酸 AAG苯丙氨酸 TTA天冬酰胺
敏感品系 CGA丙氨酸 AGT絲氨酸 AAG苯丙氨酸 TTA天冬酰胺
氨基酸位置 227 228 229 230
A. 基因中堿基的改變,一定能引起蛋白質中氨基酸的改變
B. 其抗性的產生是由于基因上的密碼子發(fā)生了改變
C. 其抗性產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鏈上決定228號位氨基酸的有關堿基中的A被G代替
D. 突變品系不能再突變?yōu)槊舾衅废?/p>
二、單倍體
例題3、下列有關單倍體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①未經受精的卵細胞發(fā)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單倍體②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生物體,一定不是單倍體
③生物的精子或卵細胞一定都是單倍體 ④含有奇數(shù)染色體組的個體一定是單倍體
⑤基因型是Abcd的生物體一般是單倍體 ⑥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一定是單倍體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⑥
考題感悟:
三、生物育種的應用
例題4、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已知高桿(D)對矮稈(d)是顯性,抗病(R)對易感病(r)是顯性,控制上述兩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F(xiàn)有純合的水稻品種甲(DDRR)和乙(ddrr)。根據材料分析回答:
(1)在圖A所示雜交過程中,F(xiàn)1植株將會產生基因型為 的花粉,將這些花粉進行離體培養(yǎng),獲得幼苗后再用 處理,所得符合生產要求的個體的基因型是 ,理論上占 ,此育種方法最突出的優(yōu)點是 。
(2)運用雜交育種的方法培育符合生產要求的新品種時,按照圖A程序得到F2后,應通過 的方式來逐代淘汰不符合生產要求的個體。按照現(xiàn)代生物進化論的觀點,這種選擇能定向改變種群的 ,導致種群朝著一定的方向進化。
(3)若將圖A中F1與另一水稻品種丙雜交,后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圖B所示,由此判斷丙的基因型是
四、基因頻率的計算
例題5、某植物種群中,AA個體占16%,aa個體占36%,該種群隨機交配產生的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和自交產生的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的變化依次為
A.增大,不變;不變,不變
B.不變,增大;增大,不變
C.不變,不變;增大,不變
D.不變,不變;不變,增大
例6、在一個海島上,一種海龜中有的腳趾是連趾(ww),有的腳趾是分趾(WW、Ww),連趾便于劃水,游泳能力強,分趾則游泳能力較弱。若開始時連趾和分趾的基因頻率各為0.5,當海龜數(shù)量增加到島上食物不足時,連趾的海龜容易從海水中獲得食物,分趾的海龜因不易獲得食物而餓死,若千萬年后,基因頻率變化為W為0.2,w為0.8。請問:
(1)該種群中所有海龜所含的基因稱為該種群的 。基因頻率變化后,從理論上計算,海龜種群中連趾占整個種群的比例為 ;分趾的海龜中雜合子占整個種群的比例為 。
(2)導致海龜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
(3)這種基因頻率的改變,是否發(fā)生了生物進化?請講述理由。
。
(4)這種基因頻率的改變,是否產生了新的物種?請講述理由。
。
隨堂練習:
1、一個色盲女人和一個正常男人結婚,生了一個性染色體為XXY的正常兒子,此染色體畸變是發(fā)生在什么之中?如果父親是色盲,母親正常,則此染色體畸變發(fā)生在什么之中?假如父親正常,母親色盲,兒子色盲,則此染色體變異發(fā)生在什么之中?其中正確的是( )
A.精子、卵、不確定 B.精子、不確定、卵C.卵、精子、不確定 D.卵、不確定、精子
2、現(xiàn)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長毛兔,要育出黑色長毛兔。理論上可采用的技術是
①雜交育種 ②基因工程 ③誘變育種 ④克隆技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換也可以發(fā)生在某些生物體的有絲分裂中,這種現(xiàn)象稱為有絲分裂交換。右圖是某高等動物一個表皮細胞發(fā)生有絲分裂交換的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交換過程示意圖(左:交換前的染色體;右:交換后的染色體)
A.該細胞在發(fā)生有絲分裂交換后,產生4種基因型的子代表皮細胞
B.若不考慮該生物在產生配子時發(fā)生的交換,那么該生物產生的配子有2種基因型
C.若上圖是該生物精原細胞在產生精細胞時發(fā)生減數(shù)分裂交換后的結果,由它產生的配子類型有4種
D.若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和有絲分裂中都發(fā)生交換,減數(shù)分裂對于遺傳多樣性的貢獻更大
4、小麥品種是純合體,生產上用種子繁殖,現(xiàn)要選育矮桿(aa)、抗病(BB)的小麥新品種;馬鈴薯品種是雜合體(有一對基因雜合即可稱為雜合體),生產上通常用塊莖繁殖,現(xiàn)要選育黃肉(Yy)、抗病(Rr)的馬鈴薯新品種。請分別設計小麥品種間雜交育種程序,以及馬鈴薯品種間雜交育種程序。要求用遺傳圖解表示并加以簡要說明。(寫出包括親本在內的前三代即可)。
高三生物教案:《遺傳的分子基礎》教學設計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高中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幫助高中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三生物教案:《遺傳的分子基礎》教學設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本文題目:高三生物教案:遺傳的分子基礎
一、【考綱解讀】
1、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 Ⅱ
2、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Ⅱ
3、基因的概念 Ⅱ
4、DNA分子的復制 Ⅱ
5、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 Ⅱ
二、構建網絡
1、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的實驗:方法、思路、結論。
2、DNA分子的復制:時間、場所、過程、條件、原料、結果、意義。
3、以中心法則為主線,表述基因表達的過程。
三、熱點定向
熱點一、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
例1、在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中,能夠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最關鍵的實驗設計是( )
A、將無毒R型活細菌與有毒S型活細菌混合后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
B、將無毒R型細菌與加熱殺死后的S型細菌混合后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
C、從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中提取DNA、蛋白質和其他物質,混合加入培養(yǎng)R型細菌的培養(yǎng)基中,發(fā)現(xiàn)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
D、從S型活細菌中提取DNA、蛋白質和其他物質,分別加入培養(yǎng)R型細菌的培養(yǎng)基中,發(fā)現(xiàn)只有加入DNA,R型細菌才轉化為S型細菌
變式1、在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無放射性)。在理論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層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實驗的實際最終結果顯示:在離心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層的放射性強度比理論值略低。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實驗采用了同位素標記法
B、在理論上上清液放射性應該為0,其原因是噬菌體已將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腸桿菌內
C、實驗數(shù)據和理論數(shù)據之間有一定的誤差,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培養(yǎng)時間“較長”,細菌體內釋放出的子代噬菌體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D、若要獲取32P標記的噬菌體,需將無放射性的噬菌體置于僅含32P(其他元素均無放射性)的液體培養(yǎng)基中并讓其繁殖數(shù)代
熱點二、DNA的復制
例2、關于右圖DNA分子片段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養(yǎng)液中復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
B.②處的堿基缺失導致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C.限制性內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D.該DNA的特異性表現(xiàn)在堿基種類和(A+T)/(G+C)的比例上
變式2、DNA分子經過誘變,某位點上一個正常堿基(設為P)變成了尿嘧啶。該DNA連續(xù)復制兩次,得到4個子代DNA分子相應位點上的堿基對分別為U-A、A-T、G-C、C-G,推測"P"可能是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熱點三、基因的表達
例3、下列有關圖示的生理過程(圖中④代表核糖體,⑤代表多肽鏈)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 圖中所示的生理過程主要有轉錄和翻譯
B. ①鏈中(A+T)/(G+C)的比值與②鏈中此項比值互為倒數(shù)
C. 一種細菌的③由480個核苷酸組成,它所編碼的蛋白質的
長度小于160個氨基酸
D. 遺傳信息由③傳遞到⑤需要RNA作媒介
變式3、下圖為原核細胞中轉錄、翻譯的示意圖。據圖判斷,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
A.圖中表示4條多肽鏈正在合成
B.轉錄結束以后,翻譯就開始
C.多個核糖體共同完成一條多肽鏈的翻譯
D.一個基因在短時間內可表達出多條多肽鏈
熱點四、堿基的有關計算(DNA結構、復制、表達的有關規(guī)律的應用)
例4、用15N標記含有100個堿基對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個,該DNA分子在14N的培養(yǎng)基中連續(xù)復制四次。其結果不可能是()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復制過程中需要腺嘌呤脫氧核苷酸600個
C.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D.復制結果共產生16個DNA分子
變式4、一個mRNA分子有m個堿基,其中G+C有n個;由該mRNA合成的蛋白質有兩條肽鏈。則其模板DNA分子的A+T數(shù)、合成蛋白質時脫去的水分子數(shù)分別是( )
A.m、m/3-1 B.m、m/3-2 C.2(m-n)、m/3-2 D. m-n、m/3-2
四、真題演練 提升能力
⒈某研究人員模擬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進行了以下4個實驗: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個實驗中小鼠存活的情況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⒉亞硝酸鹽可使DNA的某些堿基脫去氨基,堿基脫氨基后的變化如下:C轉變?yōu)閁(U與A配對),A轉變?yōu)镮(I為次黃嘌呤,與C配對)?,F(xiàn)有一DNA片段為 ,經亞硝酸鹽作用后,若鏈
①中的A、C發(fā)生脫氨基作用,經過兩輪復制后其子孫代DNA片斷之一為( )
⒊已知某DNA分子共含有1000個堿基對,其中一條鏈上A:G:T:C=l:2:3:4。該DNA分子連續(xù)復制2次,共需要鳥嘌呤脫氧核苷酸分子數(shù)是( )
A.600個 B.900個 C.1200個 D.1800個
⒋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了水母綠色熒光蛋白“的三位科學家。將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的片段與目的基因連接起來組成一個融合基因,再將該融合基因轉入真核生物細胞內,表達出的蛋白質就會帶有綠色熒光。綠色熒光蛋白在該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 )
A.追蹤目的基因在細胞內的復制過程 B.追蹤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體上的位置
C.追蹤目的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在細胞內的分布 D.追蹤目的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⒌下圖為某種真菌線粒體中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完成過程①需要
等物質從細胞質進入細胞核。
(2)從圖中分析,核糖體的分布場所有 。
(3)已知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別抑制圖中過程③、④,將該真菌分別接種到含溴化乙啶、氯霉素的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線粒體中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由此可推測該RNA聚合酶由
中的基因指導合成。
(4)用α一鵝膏蕈堿處理細胞后發(fā)現(xiàn),細胞質基質中RNA含量顯著減少,那么推測α一鵝膏蕈堿抑制的過程是 (填序號),線粒體功能 (填“會”或“不會”)受到影響。
高三生物教案:《伴性遺傳》教學設計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作為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幫助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高三生物教案:《伴性遺傳》教學設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教學內容
伴性遺傳
教學目標
知識
目標
(1)解釋伴性遺傳的含義;
(2)舉例說明伴性遺傳的特點。
能力
目標
(1)運用資料分析的方法,總結人類紅綠色盲的遺傳規(guī)律;
(2)進行問題探究,獲得研究生物學問題的科學方法;
(3)運用伴性遺傳的知識解決相關的遺傳學問題。
情感、
態(tài)度、
價值觀
(1)認同觀察、提出假說、演繹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學理論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初步形成科學的優(yōu)生優(yōu)育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
伴性遺傳的特點
難點
分析人類紅綠色盲的遺傳規(guī)律
師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導入:創(chuàng)設問題導入新課
1.展示紅綠色盲檢查圖,引導學生識圖辨認
講述:紅綠色盲是一種最常見的人類遺傳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區(qū)分紅色和綠色。
2.紅綠色盲帶來的煩惱
質疑:某女性因紅綠色盲而無法考取駕照,她的孩子將來也會因此而無法取得駕照嗎?紅綠色盲的遺傳方式和遺傳特點如何呢?
二、師生互動
(一)探究新知
1.確定探究方法和內容。
(1)探究的方法。
調查法:調查該家族的發(fā)病情況,繪制出家族的遺傳圖譜。
(2)探究的內容:包括基因的顯隱性和基因的位置。
2.進行探究。
(1)調查分析。
向學生展示3個家系中紅綠色盲的遺傳圖譜,觀察并發(fā)現(xiàn)問題。
(2)提出假設。
學生已有性狀與基因的關系、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等知識儲備,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及小組討論后,學生作出合理的假設。
【設置意圖:重溫舊知,為發(fā)現(xiàn)新知做好準備?!?/p>
(3)判斷推理。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后各組派代表發(fā)言。
【設置意圖:使學生合作交流、語言表達的能力得到鍛煉?!?/p>
出現(xiàn)新的問題:排除不合理假設,但仍有兩個假設能對現(xiàn)有資料中的遺傳現(xiàn)象進行解釋,究竟誰對誰錯?
補充資料:我國人群中男性色盲患者和女性色盲患者比例的調查結果及人類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的差別。(學生再次分組討論)
(4)得出結論。
學生自主得出結論:人類紅綠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控制的。
布置新任務:要求學生寫出人的正常色覺和紅綠色盲的基因型與表現(xiàn)型。(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從基因型上分析,總結得出男性色盲患者的比例高于女性的原因)
【設置意圖:“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引導學生
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p>
設問:通過探究得出人類紅綠色盲的遺傳方式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那么,這種遺傳方式有什么特點呢?以紅綠色盲為例,利用上述材料,學生能夠自己總結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特點(人群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患者其子必患病),實現(xiàn)對事物的認知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飛躍。
設問:資料中III-6的色盲基因來源于I中哪一個人?請個別學生到黑板上寫出與之相關的遺傳圖解,其他學生在下面寫。通過分析遺傳圖解發(fā)現(xiàn)色盲基因的傳遞規(guī)律,得出第三個特點———交叉遺傳。
追問:該家庭中第一個患紅綠色盲的人其致病基因從何而來?(為學習“基因突變”埋下伏筆)
【設置意圖:請學生自己書寫、分析遺傳圖解,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這樣,既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利于難點的突破?!?/p>
綜述:以上探究過程,既能有效促進學生對紅綠色盲患病類型的理解和掌握,又使他們理解了探究科學知識的一般過程,為繼續(xù)探究其他伴性遺傳方式及特點打下基礎。
(二)觸類旁通
設問:我們分析了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那么X染色體上的顯性遺傳呢?Y染色體上的遺傳呢?(通過這一反問過渡到抗VD佝僂病和外耳道多毛癥的學習,引導學生利用總結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特點的方法,自主分析探討得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及伴Y染色體遺傳的特點)
【設置意圖:實現(xiàn)知識的拓展和能力的遷移。】
(三)歸納、總結伴性遺傳的概念比較上述三種遺傳病得出共同點,即都與性別相關,然后歸納概念,并引導學生以紅綠色盲的遺傳為例,分析發(fā)現(xiàn)伴性遺傳仍然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只是同時表現(xiàn)為與性別相關聯(lián)。
設問:色盲基因位于XY非同源區(qū),其遺傳與性別相關聯(lián),那么位于XY同源區(qū)的基因遺傳是否也與性別相關聯(lián)?(這一問題不要求學生馬上作答,而是作為課后任務繼續(xù)探討)
(四)教師精講
許多物種,包括果蠅和人類,是由一對性染色體來決定性別的,理論上性別比例為1:1,與孟德爾遺傳比率一致,即性別與其他表型一樣,也是受遺傳控制。人類、全部哺乳動物、某些兩棲類、某些魚類等生物體的性別受XY性染色體系統(tǒng)決定。而蝗蟲、蟋蟀、蟑螂等昆蟲屬于XO性別決定系統(tǒng),蝴蝶、鳥類、魚等則是ZW系統(tǒng),生物性別決定如同物種組成一樣,體現(xiàn)出多態(tài)性。
性染色體上除了攜帶決定性別的基因外,還有決定其他遺傳特征的基因。研究人類簡單的孟德爾式遺傳通常用家譜分析法,“先證者”是指醫(yī)生確診的第一個患者,“攜帶者”即雜合體,如“Aa”被稱為隱形a基因的攜帶者。人類的性狀連鎖遺傳中,紅綠色盲、血友病等是由于X染色體連鎖隱形基因造成,這類遺傳方式統(tǒng)稱為伴X隱形遺傳,呈現(xiàn)出男多于女、隔代交叉遺傳、父傳女母傳子的規(guī)律;若決定遺傳病的顯性基因在X染色體上,呈現(xiàn)出女多于男、連續(xù)遺傳、父傳女母傳子規(guī)律的為伴X顯性遺傳;特征基因僅位于Y染色體上,表現(xiàn)為男病女不病、代代遺傳的被稱為Y連鎖遺傳。
三、當堂訓練
1.進行性肌肉營養(yǎng)不良癥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下圖是某家族系譜圖,Ⅱ代3、4號為夫婦,他們再生育一個健康孩子的幾率為()
四、課堂小結
1、重點概念:伴性遺傳、伴X顯隱性遺傳、Y連鎖遺傳;
2、重點方法:紅綠色盲遺傳探究方法;
3、重點理解:伴X顯隱性遺傳規(guī)律
五、作業(yè)布置
設問:若你是一養(yǎng)雞場場長,雞場以產蛋為主,為了多得母雞、多產雞蛋,
如何對早期雛雞進行性別區(qū)分,以提高經濟效益?(提示:課后結合ZW型性別決定及雞羽毛特征的信息,合作探討制定出合理的方案)。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板書設計
必修二第2章第3節(jié)伴性遺傳第1課時
1基本概念
1.1伴性遺傳
1.2伴X顯隱性遺傳
1.3伴Y顯性遺傳
2紅綠色盲遺傳規(guī)律探究
2.1提出假設
2.2復盤演繹
2.3實驗論證
3歸納總結
3.1伴X顯隱性遺傳規(guī)律
3.2伴Y顯性遺傳規(guī)律
教后反思
高三生物教案:《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教學設計
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時能夠胸有成竹,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幫助高中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三生物教案:《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本文題目:高三生物教案: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
【考綱要求】
1. 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 II
2. 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II
3. 基因與性狀的關系 II
4. 伴性遺傳 II
【課前回顧區(qū)】
1.請選擇關鍵詞構建知識網絡
基因 核基因 質基因 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 顯性基因 隱性基因 染色體 常染色體遺傳 伴性遺傳
基因分離定律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2.“假說-演繹法”的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是什么?
3.據圖,下列選項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是?
解析
1.基因控制生物性狀的兩條途徑是什么?
2.動物、植物的顯性性狀基因型應如何鑒定?
5.9:3:3:1的比例變型有哪些?
6.人類遺傳病一定是基因異常引起的嗎?
【課內探究區(qū)】
探究一:用假說-演繹法來判斷基因位置
【典型例題1】某同學發(fā)現(xiàn)了一只剛毛雄果蠅,若已知剛毛對截毛是顯性,剛毛基因用B表示,
1.他推測了該基因在果蠅細胞中的位置,試寫出其可能的基因型。
2.后來他又發(fā)現(xiàn)了雌雄果蠅中均既有剛毛,又有截毛,可以排除哪種情況?
3.假設是細胞質遺傳,該如何證明?
4.該種辦法還可證明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性染色體上,如果得到的結果是子代雌雄均既有剛毛又有截毛,則該對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否則就是位于 染色體上;
5.如果剛毛雄果蠅與截毛雌果蠅正交與反交,后代雌雄均為剛毛,則這對等位基因可能位于?
6.那么這對等位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體也可能存在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現(xiàn)在他又有了各種純種果蠅若干只,請利用一次雜交實驗來推斷這對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體上的同源區(qū)段還是僅位于X染色體上,請寫出遺傳圖解,并用文字簡要說明你的實 驗方案。
簡要說明你的實驗方案:
遺傳圖解:
預期:若 ,
則 。
若 , 則 。
【歸納提升】如何確定基因位置:
【對位練習一】人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大小、形態(tài)不完全相同,但存在著同源區(qū)(Ⅱ)和非同源區(qū)(Ⅰ、Ⅲ),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Ⅰ片段上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遺傳病,患病者全為男性?
D.由于X、Y染色體互為非同源染色體,故人類基因組計劃要分別測定
探究二:用巧妙的比例關系來推斷遺傳規(guī)律
【典型例題2】某種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為白色、紅色和紫色?,F(xiàn)有4個純合品種:l個紫色(紫)、1個紅色(紅)、2個白色(白甲和白乙)。用這4個品種做雜交實驗,結果如下:
實驗1:紫×紅,F(xiàn)l表現(xiàn)為紫,F(xiàn)2表現(xiàn)為3紫:1紅;
實驗2:紅×白甲,F(xiàn)l表現(xiàn)為紫,F(xiàn)2表現(xiàn)為9紫:3紅:4白;
實驗3:白甲×白乙,F(xiàn)l表現(xiàn)為白,F(xiàn)2表現(xiàn)為白;
實驗4:白乙×紫,F(xiàn)l表現(xiàn)為紫,F(xiàn)2表現(xiàn)為9紫:3紅:4白。
綜合上述實驗結果,請回答:
(1)上述花色遺傳所遵循的遺傳定律是 。
(2)寫出實驗1(紫×紅)的遺傳圖解(若花色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類推)。遺傳圖解為:
(3)為了驗證花色遺傳的特點,可將實驗2(紅×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單株收獲F2中紫花植株所結的種子,每株的所有種子單獨種植在一起可得到一個株系,觀察多個這樣的株系,則理論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現(xiàn)型及其數(shù)量比為 。
【歸納提升】如何據比例推知遺傳規(guī)律:
【典型例題3】某植物紅花和白花這對相對性狀同時受多對等位基因控制(如A 、a ;B 、b ;C、 c ……),當個體的基因型中每對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個顯性基因時(即A_B_C_......)才開紅花,否則開白花?,F(xiàn)有甲、乙、丙、丁4個純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間進行雜交,雜交組合、后代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據雜交結果回答問題:
(1)這種植物花色的遺傳符合哪些遺傳定律?
(2)本實驗中,植物的花色受幾對等位基因的控制,為什么?
【歸納提升】
探究三:遺傳系譜圖的識別與遺傳概率的計算
【典型例題4】.下圖是患甲病(顯性基因為A,隱性基因為a)和乙病(顯性基因為B,隱性基因為b)兩種遺傳病的系譜圖。 請據圖回答:
(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為 性基因。
(2)Ⅱ3和Ⅱ8兩者的家庭均無乙病史,則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為 性基因。
(3)Ⅲ11和Ⅲ12分別與正常男性結婚,她們懷孕后到醫(yī)院進行遺傳咨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對胎兒羊水脫屑進行檢查,可判斷后代是否會患這兩種遺傳病??晒┻x擇的措施有:
A染色體數(shù)目檢測 B性別檢測 C.基因檢測 D.無須進行上述檢測
請根據系譜圖分析:
①Ⅲ11采取什么措施? 。原因是 。
②Ⅲ12采取什么措施? 。原因是 。
【歸納提升】遺傳系譜圖的解題思路:
【課后鞏固區(qū)】
1. 一只雌鼠的一條染色體上某基因發(fā)生突變,使野生型變?yōu)橥蛔冃?。該鼠與野生型鼠雜交,F(xiàn)1的雌雄鼠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變型。假如僅通過一次雜交實驗必須鑒別突變基因是在常染色體上還是在X染色體上,F(xiàn)1的雜交組合最好選擇()
A.野生型(雌)×突變型(雄) B.野生型(雄)×突變型(雌)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 突變型(雌)×突變型(雄)
2.(2011年北京卷)果蠅的2號染色體上存在朱砂眼 和和褐色眼 基因,減數(shù)分裂時不發(fā)生交叉互換。 個體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 個體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正需果蠅復眼的暗紅色是這兩種色素疊加的結果。
(1) 和 是 性基因,就這兩對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蠅的基因型包括 。
(2)用雙雜合體雄蠅(K)與雙隱性純合體雌蠅進行測試交實驗,母體果蠅復眼為 色。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按紅眼:白眼=1:1,說明父本的A、B基因與染色體的對應關系是
(3)在近千次的重復實驗中,有6次實驗的子代全部為暗紅眼,但反交卻無此現(xiàn)象,從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分析,出現(xiàn)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 的一部分 細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無法產生
(4)為檢驗上述推測,可用 觀察切片,統(tǒng)計 的比例,并比較 之間該比值的差異。
3.已知桃樹中,樹體喬化與矮化為一對相對性狀(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與圓桃果形為一對相對性狀(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對圓桃為顯性,下表是桃樹兩個雜交組合的試驗統(tǒng)計數(shù)據:
親本組合
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其株數(shù)
組別
表現(xiàn)型
喬化蟠桃 喬化園桃 矮化蠕桃 矮化園桃
甲
喬化蟠桃×矮化園桃
41 0 0 42
乙
喬化蟠桃×喬化園桃
30 13 0 14
(1)根據組別 的結果,可判斷桃樹樹體的顯性性狀為 。
(2)甲組的兩個親本基因型分別為 。
(3)根據甲組的雜交結果可判斷,上述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不遵循自由組臺定律。理由是:如果這兩對性狀的遺傳遵循自由組臺定律,則甲紐的雜交后代應出現(xiàn) 種表現(xiàn)型。比例應為 。
4.(10全國1)33.(12分)現(xiàn)有4個純合南瓜品種,其中2個品種的果形表現(xiàn)為圓形(圓甲和圓乙),1個表現(xiàn)為扁盤形(扁盤),1個表現(xiàn)為長形(長)。用這4個南瓜品種做了3個實驗,結果如下:
實驗1:圓甲×圓乙,F(xiàn)1為扁盤,F(xiàn)2中扁盤:圓:長 = 9 :6 :1
實驗2:扁盤×長,F(xiàn)1為扁盤,F(xiàn)2中扁盤:圓:長 = 9 :6 :1
實驗3:用長形品種植株的花粉分別對上述兩個雜交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盤:圓:長均等于1:2 :1。綜合上述實驗結果,請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遺傳受__對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類推,則圓形的基因型應為_______,扁盤的基因型應為______,長形的基因型應為_____。
(3)為了驗證(1)中的結論,可用長形品種植株的花粉對實驗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單株收獲F2中扁盤果實的種子,每株的所有種子單獨種植在一起得到一個株系。觀察多個這樣的株系,則所有株系中,理論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現(xiàn)為扁盤,有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現(xiàn)型及數(shù)量比為扁盤:圓 = 1 :1 ,有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現(xiàn)型及數(shù)量比為____________________。
5. (14分)某植物莖稈有短節(jié)與長節(jié),葉形有皺縮葉與正常葉,葉脈色有綠色和褐色,莖稈有甜與不甜。下面是科研人員用該植物進行的兩個實驗(其中控制節(jié)長度的基因用A和a表示,控制葉形的基因用B和b表示)。
【實驗一】純合的短節(jié)皺縮葉植物與純合的長節(jié)正常葉植物雜交,F(xiàn)1全為長節(jié)正常葉植株,F(xiàn)2中長節(jié)正常葉:長節(jié)皺縮葉:短節(jié)正常葉:短節(jié)皺縮葉=9:3:3:1
【實驗二】純合的綠色葉脈莖稈不甜植株與純合的褐色葉脈莖稈甜植株雜交,F(xiàn)1全為綠色葉脈莖稈不甜植株,F(xiàn)2中只有兩種表現(xiàn)型,且綠色葉脈莖稈不甜植株:褐色葉脈莖稈甜植株=3:1(無突變、致死現(xiàn)象發(fā)生)。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生態(tài)學方面解釋上述實驗中F1的性狀表現(xiàn)有利于________。
(2)請在方框內畫出實驗一中F1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用“︱”表示染色體,用“?”表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
(3)與實驗一的F2結果相比,請嘗試提出一個解釋實驗二的F2結果的假說________。
(4)根據你的假說,實驗二中F1產生配子的種類有________種。
(5)為驗證你的假說是否成立,可采用______法,若實驗結果為______,則假說成立。
專題8 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
【典型例題1】答案
剛毛雄果蠅可能為BB Bb XBY XYB XBYB、XBYb、XbYB,或可能位于細胞質中。
XYB
讓該剛毛雄果蠅與截毛雌果蠅正交與反交,如果子代均與母本一致可證明。
【對位練習一】【答案】D
【典型例題2】1)自由組合定律 (2)略 (3)9紫:3紅:4白
【典型例題3】(1)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離定律(或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2)4對。①本實驗的乙×丙和甲×丁兩個雜交組合中,F(xiàn)2中紅色個體占全部個體的比例為81/(81+175)=81/256=(3/4)4,根據n對等位基因自由組合且完全顯性時,F(xiàn)2中顯性個體的比例為(3/4)n,可判斷這兩個雜交組合中都涉及4對等位基因。②綜合雜交組合的實驗結果,可進一步判斷乙×丙和甲×丁兩個雜交組合中所涉及的4對等位基因相同。
【課后鞏固區(qū)】
1.A
2. (1)隱 aaBb aaBB
(2)白 A、B在同一條2號染色體上
(3)父本 次級精母 攜帶a、b基因的精子
(4)顯微鏡 次級精母細胞與精細胞 K與只產生一種眼色后代的雌蠅
3.(1)乙 喬化
(2)DdHh、ddhh
(3)4 1:1:1:1
(4)蟠桃(Hh)自交(蟠桃與蟠桃雜交)(2分)
①表現(xiàn)型為蟠桃和圓桃,比例為2:1 (2分)
②表現(xiàn)為蟠桃和圓桃,比例為3:1(2分)
4.1)兩對,自由組合定律;
2)、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3)4/9,4/9,扁盤:圓:長=1:2:1。
5.(14分)(1)增強生存斗爭能力(或適應能力) (2) (3分)(3)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3分) (4)2 (5)測交 綠色葉脈莖稈不甜:褐色葉脈莖稈甜=1:1(其他合理答案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