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12-09高三物理教案:《光的傳播》教學設計。
一名愛崗敬業(yè)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性,作為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幫助授課經(jīng)驗少的教師教學。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高三物理教案:《光的傳播》教學設計”,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本文題目:高三物理教案第一單元:光的傳播
教學目標:
1、探究性目標:
A、能根據(jù)本課本提供的標準對發(fā)光物體進行分類。
B、能夠對問題和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C、能設計實驗證實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D、能從多個方面證實最初實驗結果的正確性
2、STSE目標:
A、能舉例說明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光。
B、能舉例說明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如何利用光沿直線傳播性質。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愿意與小組同學一起研究光是怎樣傳播的。
4、科學知識目標:
能說出光(在同一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尋找光源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找出周圍環(huán)境中的發(fā)光物體。
2、能根據(jù)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對物體進行分類。
實施建議:
1)4個人一組,活動時間15分鐘。
2)教師鼓勵學生在學校周圍及室內外尋找發(fā)光的物體,并鼓勵一些學生搜集到的資料與小組的同學討論。
3)學生有可能找的不是發(fā)光物體。這時,教師不應直接告訴學生答案,你為什么認為它是光源?而教師應引導學生設法驗證它為什么不是光源。
4)教師給學生講解基本的分類方法,啟發(fā)學生對知道的發(fā)光物體進行分類。
評價建議:找到發(fā)光物體3個以下是(一般);4-5個是(良);5個以上是(優(yōu))
二、活動二:我看見了光
活動目標:要像科學家那樣探究學習。
1.活動建議:可2-3個人一組,活動時間約一個半課時。
2.活動時,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哪幅圖能看到手電筒的光,然后,引導學生分別按照兩幅圖中的方法進行實驗,學生在組內多次進行實驗,可以讓前兩塊硬紙板的孔對正,第三塊與前兩塊的孔不對正,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記錄。在實驗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三塊紙板的孔只有在一條線上時,才能看到手電筒的光。實驗后,教師應及時提醒學生將實驗現(xiàn)象進行記錄,并得出初步結論。
3.完成以上活動之后,教師應啟發(fā)、鼓勵學生用其它方法設計實驗,證明自己的結論,如用塑料軟管和蠟燭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初步結論。即當用筆直的塑料軟管對準蠟燭時可以看到光,而當軟管折成一定角度時再看蠟燭,就看不到光。當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時,教師要給予適當?shù)膯l(fā)、引導、并要適時地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提醒學生填寫實驗報告。
4.活動的最后部分,教師應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引導學生找出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線傳播的事例,包括有關的技術和設備,鼓勵學生用所學的原理解釋生活中遇到的現(xiàn)象。同時,從另一個角度進一步驗證自己的實驗結論。
總結: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擴展閱讀
高三物理教案:《光的折射》教學設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保證教課的順利開展,作為教師就需要提前準備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上課時的教學氛圍非常活躍,幫助教師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教案的內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三物理教案:《光的折射》教學設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本文題目:高三第一單元第四章物理教案:光的折射學案
第二章 光現(xiàn)象
四 光的折射 教學設計
一、內容及其解析
本節(jié)課要學的內容光的折射指的是折射現(xiàn)象、光的折射規(guī)律,其核心是光的折射規(guī)律 。學生已經(jīng)學過光沿直線傳播和光的反射,本節(jié)課的內容光的折射指就是在此基礎上的發(fā)展起來的。由于它還與后面的知識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在本學科有重要的的地位,并有承上啟下 的作用,是本章的核心內容。教學的重點是光的折射規(guī)律的推導,解決重點的關鍵是利用實驗探究法、分析法、作圖法等方法來理解。
二、目標及其解析
1、目標定位:
(1)知道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規(guī)律及在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可逆;
(3)能夠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xiàn)象
2、目標解析: 知道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規(guī)律及在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可逆;能夠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xiàn)象就是指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xiàn)象,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引導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對光從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學生對光路的可逆性的理解。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引導學生從光路的可逆性來理解光從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在本節(jié)課光的折射的教學中,準備使用光的折射演示儀。因為使用光的折射演示儀,有利于學生理解光的折射規(guī)律。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引入:
我們都知道漁民捕魚有很多方法,如:用網(wǎng)網(wǎng)魚、用魚叉叉魚等?,F(xiàn)在,我們也來體驗一下“漁民叉魚”,(出示塑料泡沫上畫有魚和玻璃水缸)學生進行叉魚比賽。當學生在比賽時,發(fā)現(xiàn)“魚叉”都叉在“魚”的上方后,很驚奇。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你從這個活動中想到了什么?”
二、新課講解:
(一)光的折射規(guī)律
探究1:觀察光從空氣射入水(玻璃)中的傳播路徑,并把你看到的現(xiàn)象畫出來。
1.學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畫出自己猜想的傳播路徑。
2.小組設計實驗方案并交流,確定可行方案。
3.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要求畫圖記錄下觀察到的光進入水(玻璃)中的傳播途徑)
4.交流實驗結果
各組畫出觀察到的光傳播路徑。
學生可以看到光的偏折現(xiàn)象,告訴學生,這就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從而引入課題。
5.用語言表達探究1的結果。
結論1: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
結論2: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探究2 “想想議議”:光從水(玻璃)斜射入空氣中,折射光線向法線還是界面偏折?如圖3。
1.學生猜想并畫出圖表達自己的想法。
2.討論交流:師投影學生做圖的情況
②作這個猜想時,你做了什么樣的假設。(學生能從光反射時光路可逆,聯(lián)想到光的折射時光路也是可逆的)
實驗驗證:①教師演示光從空氣斜射半圓形玻璃磚,如圖4;②哪位同學能幫助老師逆著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讓同學們觀察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途徑呢?(學生們躍躍欲試、興趣很高)
③學生觀察到光從玻璃中射入空氣中的光與原入射光重合。
④教師要求學生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畫到黑板上。
⑤結論3:光在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結論4:光從水(玻璃)或其它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偏折。
動畫重現(xiàn)實驗過程,增強形象刺激。
啟發(fā)學生記憶:把結論1和結論4與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情況聯(lián)系起來,可得到什么樣的規(guī)律。[“快遠慢近”,即在發(fā)生折射時,在傳播得快的介質(空氣)中是遠離法線,在傳播得慢的介質(水或玻璃)中是靠近法線。]
(二)光的折射知識應用
1.現(xiàn)在,我們來解釋剛才在叉魚比賽中,為什么我們同學會叉在魚的上方。原來魚從水中發(fā)出的光線,由水進入空氣時,會在水面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去,覺得這些光線好像是從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魚像發(fā)出來的,魚像比魚位置高。所以剛才比賽的同學會叉在魚的上方。(播放動畫)
2.利用電腦播放視頻材料:放在杯底剛好看不見的硬幣,加上水后又會看得見。要求學生利所學的知識加以回答,最后強調看見的硬幣是硬幣的像。
3.教師提出:有的同學喜歡游泳,看水只有齊腰深,可到水中就不止了,這是什么原因。
學生回答:(這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由于光從水中射向空氣時,發(fā)生折射,而人的眼睛認為光是沿直線傳播造成的)。
同學們學了光的折射知識后,要懂得應用到生活中,在游泳時要特別注意安全。
4.你見過海市蜃樓嗎?你知道海市蜃樓是怎樣產生的嗎?(教師提問)
學生回答:(從報紙報道上知道海市蜃樓的現(xiàn)象,從電視上看到海市蜃樓,從科普讀物上知道海市蜃樓產生的原因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產生的)。
海市蜃樓是怎樣產生的?我們已經(jīng)知道,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其實嚴格地說,光只是在均勻的介質中才沿直線傳播,如果介質疏密不均,光線就不會沿直線傳播而會發(fā)生折射。海市蜃樓是一種由光的折射產生的現(xiàn)象,多發(fā)生在夏天海面上。
高三物理教案:《光的色散》教學設計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高中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找到學習的樂趣,幫助高中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關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高三物理教案:《光的色散》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本文題目:高三物理第一單元教案:光的色散
第二章 光現(xiàn)象
五 光的色散 教學設計
一、內容及其解析
本節(jié)課要學的內容光的色散指的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物體的顏色、色光的混合,其核心光的色散現(xiàn)象、物體的顏色。學生已經(jīng)學過光的折射,本節(jié)課的內容光的色散就是在此基礎上的發(fā)展起來的。由于它還是光學部分的基礎知識,所以在本學科有基礎性的地位,是本學科的一般內容。教學的重點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物體的顏色,解決重點的關鍵是利用三棱鏡做光的色散實驗。
二、目標及其解析
1、目標定位:
通過色散實驗,知道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的。用實驗讓學生體驗色光的混合和顏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2、目標解析:通過色散實驗,知道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的。用實驗讓學生體驗色光的混合和顏料的混合是不同的就是指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認識到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資料收集和分析、交流,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激發(fā)課外探索知識的欲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對白光是復色光的理解,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學生認為白光是一種光,誤認為是單色光。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通過色散實驗,知道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的。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在本節(jié)課光的色散的教學中,準備使用色散實驗。因為使用色散實驗,有利于學生理解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的。
五、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1
設計意圖:
例1
變式練習
師生活動:(1)
(2)
問題2
設計意圖:
例1
變式練習
師生活動:(1)
(2)
例2
高三物理教案:《光的偏振》教學設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保證教課的順利開展,作為高中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幫助高中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寫好一份優(yōu)質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三物理教案:《光的偏振》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本文題目:高中物理教案:光的偏振
一、知識點梳理
1、自然光和偏振光的定義
(1)光的偏振
偏振光:自然光通過偏振片后,在垂直于傳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一個特定的方向振動,叫偏振光。
①光的偏振也證明了光是一種波,而且是橫波。各種電磁波中電場E的方向、磁場B的方向和電磁波的傳播方向之間,兩兩互相垂直。
②光波的感光作用和生理作用主要是由電場強度E引起的,因此將E的振動稱為光振動。
③自然光。太陽、電燈等普通光源直接發(fā)出的光,包含垂直于傳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動的光,而且沿各個方向振動的光波的強度都相同,這種光叫自然光。
自然光射到兩種介質的界面上,如果光的入射方向合適,使反射和折射光之間的夾角恰好是90°,這時,反射光和折射光就都是偏振光,且它們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我們通??吹降慕^大多數(shù)光都是偏振光。
2、偏振光的產生方式:
(1)偏振光的理論意義
(2)應用:利用偏振濾光片攝影、觀看立體電影等。
3、 激光
(1)激光的定義:
(2)激光的特點及應用:
①頻率單一;
②相干性好;
③平行度好(方向性好);
④亮度高(能在很小空間、很短時問內集中很大的能量)。
二、精選例題
【例1】有關偏振和偏振光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BD)
A.只有電磁波才能發(fā)生偏振,機械波不能發(fā)生偏振
B.只有橫波能發(fā)生偏振,縱波不能發(fā)生偏振
C.自然界不存在偏振光,自然光只有通過偏振片才能變?yōu)槠窆?/p>
D.除了從光源直接發(fā)出的光以外,我們通常看到的絕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
解:機械能中的橫波能發(fā)生偏振。自然光不一定非要通過偏振片才能變?yōu)槠窆?。本題應。
【例2】.下列有關光現(xiàn)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C )
A.在太陽光照射下,水面上油膜出現(xiàn)彩色花紋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
B.在光的雙縫干涉實驗中,若僅將入射光由綠光改為紅光,則干涉條紋間距變窄
C.光異纖維絲內芯材料的折射率比外套材料的折射率大
D.光的偏振現(xiàn)象說明光是一種縱波
三、過關測試
1.如圖所示,讓太陽光或白熾燈光通過偏振片P和Q,以光的傳播方向為軸旋轉偏振片P或Q,可以看到透射光的強度會發(fā)生變化,這是光的偏振現(xiàn)象.這個實驗表明 ( )
A.光是電磁波
B.光是一種橫波
C.光是一種縱波
D.光是概率波
2.有關偏振和偏振光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
A.只有電磁波才能發(fā)生偏振,機械波不能發(fā)生偏振
B.只有橫波能發(fā)生偏振,縱波不能發(fā)生偏振
C.自然界不存在偏振光,自然光只有通過偏振片才能變?yōu)槠窆?/p>
D.除了從光源直接發(fā)出的光以外,我們通??吹降慕^大部分光都是偏振光
3、納米技術是跨世紀的新技術,將激光束的寬度集中到納米范圍內,可修復人體已損壞的器官,對DNA分子進行超微型基因修復,把諸如癌癥等徹底根除。在上述技術中,人們主要利用了激光的:( )
A、單色性 B、單向性
C、亮度高 D、粒子性
4、如圖所示,人眼隔著起偏器B、A去看一只電燈泡S,一束透射光都看不到,那么,以下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 )
A.使A和B同時轉過90°,仍然一束光都看不到
B.單使B轉過90°過程中,看到光先變亮再變暗
C.單使B轉過90°過程中,看到光逐漸變亮
D.單使A轉動時,始終看不到透射光
高中物理教案:光的偏振參考答案:
1、B
2、BD
3、BC
4、AC
高三物理教案:《光的干涉》教學設計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的任務之一。教案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們打好基礎,幫助高中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關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三物理教案:《光的干涉》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題目:高三物理教案:光的干涉
一、知識點梳理
1、光的干涉現(xiàn)象:
頻率相同,振動方向一致,相差恒定(步調差恒定)的兩束光, 在相遇的區(qū)域出現(xiàn)了穩(wěn)定相間的加強區(qū)域和減弱區(qū)域的現(xiàn)象。
(1)產生干涉的條件:
①若S1、S2光振動情況完全相同,則符合 ,(n=0、1、2、3…)時,出現(xiàn)亮條紋;
②若符合 ,((n=0,1,2,3…)時, 出現(xiàn)暗條紋。相鄰亮條紋(或相鄰暗條紋)之間的中央間距為 。
(2)熟悉條紋特點
中央為明條紋,兩邊等間距對稱分布明暗相間條紋。
2. 用雙縫干涉測量光的波長
原理:兩個相鄰的亮紋或暗條紋的中心間距是Δx=lλ/d
測波長為:λ=d?Δx /l
(1)觀察雙縫干涉圖樣:
只改變縫寬,用不同的色光來做,改變屏與縫的間距看條紋間距的變化
單色光:形成明暗相間的條紋。
白光:中央亮條紋的邊緣處出現(xiàn)了彩色條紋。這是因為白光是由不同顏色的單色光復合而成的,而不同色光的波長不同,在狹縫間的距離和狹縫與屏的距離不變的條件下,光波的波長越長,各條紋之間的距離越大,條紋間距與光波的波長成正比。各色光在雙縫的中垂線上均為亮條紋,故各色光重合為白色。
(2)測定單色光的波長:
雙縫間距是已知的,測屏到雙縫的距離 ,測相鄰兩條亮紋間的距離 ,測出 個亮紋間的距離 ,則兩個相鄰亮條紋間距:
3.光的色散:
不同的顏色的光,波長不同在雙縫干涉實驗中,各種顏色的光都會發(fā)生干涉現(xiàn)象,用不同色光做實驗,條紋間距是不同的,說明:不同顏色的光,波長不同。
含有多種顏色的光被分解為單色光的現(xiàn)象叫光的色散。
各種色光按其波長的有序排列就是光譜。
從紅光→紫光,光波的波長逐漸變小。
4.薄膜干涉中的色散現(xiàn)象
如圖:把這層液膜當做一個平面鏡,用它觀察燈焰的像:是液膜前后兩個反射的光形成的,與雙縫干涉的情況相同,在膜上不同位置,來自前后兩個面的反射光用圖中實虛線來代表兩列光,所走的路程差不同。
在某些位置疊加后加強,出現(xiàn)了亮紋,在另一些位置,疊加后相互削弱,于是出現(xiàn)了暗紋。
注意:
關于薄膜干涉要弄清的幾個問題:
(1)是哪兩列光波發(fā)生干涉;
(2)應該從哪個方向去觀察干涉圖樣;
(3)條紋會向哪個方向側移
5.應用
(1)照相機、望遠鏡的鏡頭表面的增透膜。
(2)檢查工件表面是否平整。
6.光的衍射現(xiàn)象
光偏離直線傳播繞過障礙物進入陰影區(qū)域里的現(xiàn)象。
產生明顯衍射的條件:障礙物或孔(縫)的尺寸與波長可比(相差不多)或更小。
單色光單縫衍射圖象特點:中央條紋最寬最亮,兩側為不等間隔的明暗相間的條紋。
應用:用衍射光柵測定光波波長。
二、精選例題:
【例1】(1997年高考全國卷)在雙縫干涉實驗中,以白光為光源,在屏幕上觀察到了彩色干涉條紋,若在雙縫中的一縫前放一紅色濾光片(只能透過紅光),另一縫前放一綠色濾光片(只能透過綠光),這時( C )
A.只有紅色和綠色的雙縫干涉條紋,其它顏色的雙縫干涉條紋消失
B.紅色和綠色的雙縫干涉條紋消失,其它顏色的雙縫干涉條紋依然存在
C.任何顏色的雙縫干涉條紋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
D.屏上無任何光亮
【例2】(如圖所示).單色光源發(fā)出的光經(jīng)一狹縫,照射到光屏上,則可觀察到的圖象是(A)
【例3】如圖(a)所示是利用雙縫干涉測定單色光波長的實驗裝置,濾光片的作用是_____,單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雙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單縫和雙縫之間的方向關系是_______________.某同學在做該實驗時,第一次分劃板中心刻度對齊A條紋中心時(圖1),游標卡尺的示數(shù)如圖3所示,第二次分劃板中心刻度對齊B條紋中心時(圖2),游標卡尺的示數(shù)如圖4所示,已知雙縫間距為0.5mm,從雙縫到屏的距離為1m,則圖3中游標卡尺的示數(shù)為__________mm.圖4游標卡尺的示數(shù)為_______________mm.實驗時測量多條干涉條紋寬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所測單色光的波長為___________m.
答案:獲得單色光,產生線光源,產生相干光源,平行,
11.5mm,16.7mm,減小實驗誤差,6.5×10-7.
【例4】劈尖干涉是一種薄膜干涉,其裝置如圖16-1-4所示,將一塊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夾入兩張紙片,從而在兩玻璃表面之間形成一個劈形空氣膜,當光垂直入射后,從上往下看的干涉條紋如圖乙所示,干涉條紋有如下特點:(1)任意一條明紋或暗紋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鄰明紋或暗紋所對應的薄膜厚度恒定;現(xiàn)若在圖甲裝置中抽去一張紙片,則當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氣薄膜后,從上往下觀察到的干涉條紋:( A)
A.變疏 B.變密 C.不變 D.消失
【例5】如圖所示是用干涉法檢查某塊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整的裝置,所用單色光是用普通光源加濾光片產生的。檢查中所觀察到的干涉條紋是由下列哪兩個表面反向的光疊加而成的( C )
A.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
B.a的上表面、b的上表面
C.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
D.a的下表面、b的下表面D.
【例6】現(xiàn)代光學裝置中的透鏡,棱鏡的表面常涂上一層薄膜(一般用氟化鎂),當薄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長的1/4時,可以大大減少入射光的反射損失,從而增強透射光的強度,這種作用是應用了光的(C)
A.色散現(xiàn)象 B.全反射現(xiàn)象
C.干涉現(xiàn)象 D.衍射現(xiàn)象
( 舉一反三)、登山運動員在登雪山時要注意防止紫外線的過度照射,尤其是眼睛更不能長時間被紫外線照射,否則將會嚴重地損壞視力。有人想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設計一種能大大減小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的眼鏡。他選用的薄膜材料的折射率為n=1.5,所要消除的紫外線的頻率為8.1×1014Hz,那么它設計的這種“增反膜”的厚度至少是多少?
【例7】(2001年全國高考)在如圖中所示,A、B兩幅圖是由單色光
分別入射到圓孔而成成的的圖像,其中圖A是光的 衍射
(填干涉或衍射)圖像,由此可以判斷出圖A所對應的圓孔的孔徑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圖B所對應的圓孔的孔徑。
【例8】在雙縫干涉實驗中,如果將雙縫中的一條擋住,其它都不改變,那么在光屏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將是 (答案C)
A.仍然是均勻分布的明暗相間的條紋,只是亮紋的亮度變暗了
B.仍然是均勻分布的明暗相間的條紋,只是由于擋住一條縫,所以光屏上只有一半?yún)^(qū)域內有干涉條紋,另一半?yún)^(qū)域內將沒有干涉條紋
C.仍然有明暗相間的條紋,只是條紋的寬窄和亮度分布不再是均勻的了
D.由于只有單縫,不能形成相干光源,所以不會發(fā)生光的干涉現(xiàn)象,光屏上將沒有任何條紋出現(xiàn)
【例9】.如右圖所示,L為水平放置的點亮的8w日光燈,T為一藤椅的豎直靠背,橫藤條與日光燈管平行,豎藤條相互垂交織,它們之間是透空方格,P是與藤條靠背平行的白屏?,F(xiàn)將屏從緊貼椅背處慢慢向遠處(圖中右方)平移,從屏上將依次看到( 答案C )
A.橫藤條的影,橫豎藤條的影?
B.豎藤條的影,橫豎藤條的影?
C.橫豎藤條的影,豎藤條的影,沒有藤條的影?
D.橫豎藤條的影,橫藤條的影,沒有藤條的影?
三、過關測試
1.如圖所示是光的雙縫干涉的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①單縫S的作用是為了增加光的強度.
②雙縫S1、S2的作用是為了產生兩個頻率相同的線狀光源.
③當S1、S2發(fā)出兩列光波到P點的路程差為光的波長λ的1.5 倍時,產生第二條暗條紋。
④當S1、S2發(fā)出的兩列光波到P點的路程差為長λ時,產生中央亮條紋.
A.①B.①② C.②④ D.②③
2.在雙縫干涉實驗中,雙縫到光屏上P點的距離之差△x=0.6 ,若分別用頻率為f1=5.0×1014Hz和f2=7.5×1014Hz的單色光垂直照射雙縫,則P點出現(xiàn)明、暗條紋的情況是( )
A.用頻率為f1的單色光照射時,出現(xiàn)明條紋.
B.用頻率為f2的單色光照射時,出現(xiàn)明條紋.
C.用頻率為f1的單色光照射時,出現(xiàn)暗條紋.
D.用頻率為f2的單色光照射時,出現(xiàn)暗條紋.
3.關于雙縫干涉條紋的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用同一種單色光做雙縫干涉實驗,能觀察到明暗相間的單色條紋.
B.用同一種單色光經(jīng)雙縫干涉的明條紋到兩縫的距離之差為該色光波長的整數(shù)倍.
C.用同一種單色光經(jīng)雙縫干涉的明條紋到兩縫的距離之差一定為該色光波長的奇數(shù)倍.
D.用同種單色光經(jīng)雙縫后干涉的暗條紋到兩縫的距離之差一定為該色光半波長的奇數(shù)倍.
4.在雙縫干涉實驗中,以白光為光源,在屏幕上觀察到了彩色干涉條紋,若在雙縫中的一縫前放一紅色濾光片(只能透過紅光),另一縫前放一綠色濾光片(只能透過綠光),這時( )
A.只有紅色和綠色的雙縫干涉條紋,其它顏色的雙縫干涉條紋消失
B.紅色和綠色的雙縫干涉條紋消失,其它顏色的雙縫干涉條紋依然存在
C.任何顏色的雙縫干涉條紋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
D.屏上無任何光亮
D AD ABD C A C AC A BD AC B D B A
5.如圖所示,一束白光從左側射人肥皂薄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①人從右側向左看,可看到彩色條紋
②人從左側向右看,可看到彩色條紋
③彩色條紋水平排列
④彩色條紋豎直排列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
6.用綠光做雙縫干涉實驗,在光屏上呈現(xiàn)出綠、暗相間的條紋,相鄰兩條綠條紋間的距離為Δx。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
A.如果增大單縫到雙縫間的距離,Δx 將增大
B.如果增大雙縫之間的距離,Δx 將增大
C.如果增大雙縫到光屏之間的距離,Δx將增大
D.如果減小雙縫的每條縫的寬度,而不改變雙縫間的距離,Δx將增大
7.如圖甲所示,在一塊平板玻璃上放置一平凸薄透鏡,在兩者之間形成厚度不均勻的空氣膜,讓一束單一波長的光垂直入射到該裝置上,結果在上方觀察到如圖乙所示的同心內疏外密的圓環(huán)狀干涉條紋,稱為牛頓環(huán),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干涉現(xiàn)象是由于凸透鏡下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疊加形成的
B.干涉現(xiàn)象是由于凸透鏡上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疊加形成的
C.干涉條紋不等間距是因為空氣膜厚度不是均勻變化的
D.干涉條紋不等間距是因為空氣膜厚度是均勻變化的
8.在一發(fā)光的小電珠和光屏之間放一個大小可以調節(jié)的圓形孔屏,在圓屏從較大調到完全閉合的過程中,在屏上看到的現(xiàn)象是:( )
A.先是圓形亮區(qū),再是圓形亮環(huán),最后完全黑暗
B.先是圓形亮區(qū),最后完全黑暗
C.先是圓形亮環(huán),最后完全黑暗
D.先是圓形亮環(huán),再是圓形亮區(qū),最后完全黑暗
9.關于光學裝置上的增透膜,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照相機的鏡頭上涂增透膜后,可提高成像質量
B.光學鏡頭上涂增透膜,是為了使入射光的各種色光都不發(fā)生反射
C.增透膜的厚度應是入射光在介質中波長的四分之一
D.涂有增透膜的鏡頭,看上去呈淡紫色,說明增透膜增加了鏡頭對紫光的透射程度
10.在光的雙縫干涉實驗中,如果只改變一個條件,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使雙縫間距變小,則條紋間距變寬
B.使屏與雙縫距離變小,則條紋間距變寬
C.將入射光由綠光改為紅光,則條紋間距變寬
D.將入射光由綠光改為紫光,則條紋間距變寬
11.如圖所示的雙縫干涉實驗裝置中,當使用波長為 的橙光做實驗時,光屏中心點P點及其上方的P1點形成兩條相鄰的亮紋;若換用波長為 的紫光重復上述實驗,在P和P1點形成的亮、暗紋情況是( )
A.P和P1都是亮紋
B.P是亮紋,P1是暗紋
C.P是暗紋,P1是亮紋
D.P和P1都是暗紋
12.下面哪些屬于光的干涉現(xiàn)象:( )
A.雨后美麗的彩虹
B.對著日光燈從兩鉛筆的縫中看到的彩色條紋
C.光通過三棱鏡產生的彩色條紋
D.陽光下肥皂膜上的彩色條紋
13.關于光的衍射現(xiàn)象,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縫的寬度 越小,衍射圖案越亮
B.縫的寬度 越小,衍射現(xiàn)象越明顯
C.縫的寬度 越小,光的傳播路線越接近直線
D.入射光的波長越短,衍射現(xiàn)象越明顯
14.雙縫干涉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綠光通過單縫S后,投射到具有雙縫的擋板上,雙縫S1和S2與單縫的距離相等,光通過雙縫后在與雙縫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條紋。屏上O點距雙縫S1和S2的距離相等,P點是距O點最近的第一條亮條紋。如果將入射的單色光換成紅光或藍光,討論屏上O點及其上方的干涉條紋的情況是:①O點是紅光的亮條紋;②紅光的第一條亮條紋在P點的上方;③O點不是藍光的亮條紋;④藍光的第一條亮條紋在P點的上方。其中正確的是
A.只有①②正確 B.只有①④正確 C.只有②③正確 D.只有③④正確
15.在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的實驗中:⑴已知雙縫到光屏之間的距離是600mm,雙縫之間的距離是0.20mm,單縫到雙縫之間的距離是100mm,某同學在用測量頭測量時,先將測量頭目鏡中中看到的分劃板中心刻線對準某條亮紋(記作第1條)的中心,這時手輪上的示數(shù)如左圖所示。然后他轉動測量頭,使分劃板中心刻線對準第7條亮紋的中心,這時手輪上的示數(shù)如右圖所示。這兩次示數(shù)依次為_______mm和______mm。由此可以計算出本實驗所用的單色光的波長為_______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