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10-27高二地理教案:《全球氣候變化》教學設計。
一名愛崗敬業(yè)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性,作為教師就要精心準備好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幫助教師能夠更輕松的上課教學。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二地理教案:《全球氣候變化》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一、全球氣候在不斷變化之中
1.氣候變化的概念
長期大氣狀態(tài)變化的一種反映。
2.主要表現(xiàn)
不同時間尺度的冷暖和干濕變化。
3.不同時間尺度的氣候變化
(1)地質歷史時期:時間跨度大,變化周期長。
(2)近現(xiàn)代時期:
①變化特征:雖有波動,但總的趨勢是在變暖。
②主要原因: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的數(shù)量增加,主要是二氧化碳。
二、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
1.使海平面上升
(1)原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熱膨脹。
(2)影響:改變海岸線,海拔較低的沿海地區(qū)面臨被淹沒的危險。
2.影響農業(yè)生產
具體影響
分布
有利
積溫增加,生長期延長,作物產量提高
高緯度地區(qū)、國家
不利
使某些地區(qū)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作物減產
低緯度地區(qū)、國家
3.影響水循環(huán)
使蒸發(fā)加大,改變區(qū)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極端異常事件的發(fā)生,導致洪澇、干旱災害的頻次和強度增加,以及地表徑流發(fā)生變化,加劇水資源的不穩(wěn)定性和供需矛盾。
三、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
1.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原因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
(2)森林毀壞使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減少。
2.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途徑
(1)多使用清潔能源。
(2)植樹種草。
(3)防止森林火災。
(4)減少消費,減少廢棄物排放,盡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一、教材P46圖2.28探究
1.全球氣候長期演變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提示:全球氣候具有冷暖干濕的變化特征并呈現(xiàn)一定的周期變化。
2.全球氣候變化的時間尺度是否一致?
提示:不一致。氣候變化的時間尺度有長有短。
二、教材P48圖2.31探究
3.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提示: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海水受熱膨脹,而出現(xiàn)海平面上升現(xiàn)象。
4.海平面上升對沿海低地國家或地區(qū)會帶來什么傷害?
提示:海平面上升,會導致沿海低地被淹沒,而這些地區(qū)大多是經濟較發(fā)達或人口較多的地區(qū),如果被淹沒,人員傷亡或經濟損失將是巨大的。
三、教材P50圖2.32探究
5.你認為作為一個公民,為減緩全球變暖趨勢,應從哪些方面作出貢獻呢?
提示:植樹造林,減少消費,坐公交車出行,使用清潔能源等。
全球氣候變化并非僅指全球變暖,全球變暖、全球變冷、全球變干和全球變濕等都是全球氣候變化,其形式多種多樣。
全球氣候變暖的其他影響
(3)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夏季氣溫持續(xù)升高,使死亡率上升,疾病發(fā)病率上升,傳播速度加快,傳播范圍變廣。
[例1] (2011·江蘇高考)下圖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蘭冰原面積對比圖”。讀圖,回答(1)~(2)題。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蘭冰原面積不斷縮小,反映了()
A.地殼活動加劇 B.日地距離縮短
C.黃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氣候變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縮會導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蝕加劇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積增大,海岸線長度增加
D.熱量消耗增多,全球溫度下降
[解析] 本題組主要考查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等知識點。第(1)題,由兩幅圖的對比可知,2003年冰川面積比1992年明顯縮小,說明全球氣候變暖,使冰川大面積消融。第(2)題,全球氣候變暖使海平面上升,海岸線后退;從海陸相互作用看,海洋作用強于陸地作用,所以海岸侵蝕加劇。
[答案] (1)D (2)A
1.樹木年輪是氣候變化的歷史證據(jù)。讀“某地樹木年輪示意圖”,回答(1)~(2)題。
(1)該地近百年氣候的變化是()
A.寒冷——溫暖——寒冷交替變化
B.溫暖——寒冷——溫暖交替變化
C.暖干——暖濕——暖干交替變化
D.濕冷——干冷——濕冷交替變化
(2)在M時期,該地最可能出現(xiàn)的自然現(xiàn)象是()
A.雪線上升 B.暖冬頻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災常年發(fā)生
解析:第(1)題,溫暖時期,樹木生長旺盛,年輪稀疏;寒冷時期,樹木生長緩慢,年輪因間隔小而密集。第(2)題,M所指時期,氣候寒冷,冰川面積增大,海平面可能下降。
答案:(1)B (2)C
應對氣候變暖的對策既有試圖抑制,也有盡力適應,但全人類的共同應對、積極參與才是根本。如調動公眾參與、進行國際間協(xié)作等。因為全球變暖是全球性的氣候問題,其成因和分布均具有全球性,要想正確應對全球變暖的可能影響,必須各國和全人類共同參與。
[例2] 下圖示意的是全球可能發(fā)生的某種“環(huán)境變遷”,讀圖,回答(1)~(3)題。
(1)該“環(huán)境變遷”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沒
B.火山、地震頻發(fā)
C.荒漠化日趨嚴重
D.臭氧層空洞擴大
(2)使圖示“環(huán)境變遷”可能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 B.全球變暖
C.海水膨脹 D.地面沉降
(3)下列人類行動能緩解該“環(huán)境變遷”的是()
A.加強水利工程建設
B.加大臺風預報警報
C.提高城市化水平,降低農業(yè)人口比重
D.國際協(xié)作,開發(fā)清潔能源
[解析] 本題組考查全球變暖的影響及解決措施。第(1)題,題干說明圖示為某種“環(huán)境變遷”,結合圖中發(fā)生“環(huán)境變遷”各地區(qū)的共同特征,即全部位于沿海地勢低洼地區(qū),故該“環(huán)境變遷”最可能是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沒。第(2)題,全球變暖是導致“環(huán)境變遷”的根本原因。第(3)題,解決全球變暖一方面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開發(fā)清潔能源;另一方面要植樹造林,增加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量。
[答案] (1)A (2)B (3)D
2.專家認為,由于人類的生產活動等原因,預計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溫4℃~5℃,這對全球環(huán)境將產生重大影響。據(jù)此完成(1)~(2)題。
(1)對全球變暖的環(huán)境響應,敘述正確的是()
A.北半球熱帶地區(qū)降水減少;海平面上升
B.災害性天氣頻繁;中國自然帶北移
C.洋流發(fā)生變化;大部分動物棲息地發(fā)生根本性改變
D.北歐影響最大;北半球亞熱帶地區(qū)降水增多
(2)在節(jié)能減排中,公眾可參與的有利于抑制全球變暖的行動是()
A.充分利用太陽能;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節(jié)水措施;開發(fā)利用無污染能源
C.多種水稻;充分利用風能
D.維持能源消費結構現(xiàn)狀;自備購物籃
解析:第(1)題,全球變暖會導致干旱、沙塵暴等災害性天氣頻繁;溫度升高、熱量增多會使中國的自然帶向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qū)移動,例如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會移至秦嶺—淮河以北。第(2)題,控制全球變暖關鍵是要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充分利用清潔能源和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都有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且公眾可積極參與。而采用節(jié)水措施、多種水稻、自備購物籃等與減少溫室氣體關系不大。
答案:(1)B (2)A
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0分)
讀“中國的氣溫變化(虛線)與挪威雪線高度變化(實線)比較圖”,回答1~2題。
1.公元1700年以后,中國氣溫變化趨勢為()
A.逐年上升 B.逐年下降
C.波動下降 D.波動上升
2.近300年來挪威雪線高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氣候變暖 B.海平面上升
C.降水量增加 D.太陽輻射增強
解析:本題組考查氣溫變化的趨勢及影響。第1題,根據(jù)圖中的曲線判斷,公元1700年以后,中國氣溫呈現(xiàn)波動上升的趨勢。第2題,據(jù)圖分析,近300年來挪威雪線高度上升,這主要是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答案:1.D 2.A
3.(2010·廣東高考)衛(wèi)星遙感監(jiān)測顯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錯湖面擴大了約20%,主要原因是()
A.冰雪融水增加 B.凍土面積擴大
C.青藏高原抬升 D.湖面蒸發(fā)增加
解析:本題考查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錯湖面擴大,說明湖水量增加,而其水量主要來自于冰雪融水。
答案:A
讀“近百年來甲、乙兩個天然物種生存地域的水平變遷圖”,完成4~5題。
4.甲、乙兩個天然物種生存地域的重疊范圍越來越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的變化 B.距海遠近的變化
C.氣溫的變化 D.降水量的變化
5.全球這種變化最不明顯的地區(qū)應位于()
A.西西伯利亞平原 B.亞馬孫平原
C.埃塞俄比亞高原 D.墨西哥高原
解析:本題組主要考查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第4題,甲、乙兩個天然物種生存地域的重疊范圍越來越小,主要是由于全球氣溫升高。第5題,西伯利亞地區(qū)氣候較為寒冷,這種變化最不明顯。
答案:4.C 5.A
(2010·安徽高考)《安徽省應對氣候變化方案》提出,安徽省應對氣候變化面臨巨大挑戰(zhàn),必須加快推進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下圖表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氣溫變化。據(jù)此完成6~7題。
6.1962~2007年,安徽省平均氣溫變化的總體趨勢是()
A.降幅超過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約2.1℃ D.波動上升
7.氣候變化對安徽省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有()
A.各地的生長期縮短 B.低溫凍害損失減小
C.極端天氣事件增多 D.天然濕地面積擴大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1962~2007年安徽省的平均氣溫呈波動上升趨勢。氣溫升高,氣溫、降水變率加大,極端天氣事件隨之增多。
答案:6.D 7.C
很多科學家認為,北極周圍形成的大量參差不齊的冰川將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失(甲圖)??茖W家借助衛(wèi)星圖證實,南極一巨大冰川從冰架上斷裂入海(乙圖)。據(jù)此完成8~9題。
8.圖示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臭氧層破壞 B.酸雨
C.冰川運動 D.全球變暖
9.針對該現(xiàn)象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我們人類應采取的對策是()
①植樹造林?、诳刂扑嵝詺怏w排放?、郯l(fā)展新能源、節(jié)能技術等?、軠p少氟氯烴等對臭氧層的破壞?、莞纳颇茉唇Y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第8題,冰川消融和冰川斷裂入海均是全球變暖導致的結果。第9題,針對全球變暖應采取的措施可以從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對溫室氣體吸收、發(fā)展新技術新能源等方面考慮。
答案:8.D 9.B
讀下面的“漫畫圖”,回答10~11題。
10.該圖反映的環(huán)境問題將給我國農業(yè)生產布局和結構帶來的影響是()
A.我國冬小麥的安全種植北界將由目前的長城一線南移
B.農牧交錯帶將北移
C.極端天氣增多,影響糧食安全
D.該問題不會對全球的糧食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11.該圖反應的環(huán)境問題的成因和對策是()
A.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增多;發(fā)展節(jié)煤除硫技術
B.二氧化碳過量排放和熱帶雨林遭砍伐;減少砍伐
C.工業(yè)化進程加快;減緩工業(yè)化進程
D.生物物種增多,對食物的爭奪加?。豢刂粕锒鄻有?/p>
解析:第10題,圖中反映的問題是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使我國種植冬小麥的北界北移,農牧交錯地帶南移;氣候變化和極端氣候的出現(xiàn)增多,已經影響到糧食安全。第11題,全球氣候變暖產生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的過量排放以及森林大量被砍伐。
答案:10.C 11.B
12.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導致全球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全球氣候變化會對糧食生產產生較大影響,其主要原因是()
①作物的生長發(fā)育受到影響
②旱澇災害增多
③某些物種滅絕
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全球氣候的變化,首先使氣溫發(fā)生了變化,從而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發(fā)育;同時,它還會引起大氣環(huán)流的變化,從而使得降水的時空分布發(fā)生了變化,旱澇災害增多,從而影響農業(yè)生產。
答案:C
二、綜合題(共40分)
13.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問題。(20分)
材料1:“可怕的全球變暖”。
材料2:2011年12月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7次締約方會議在南非德班結束談判,決定實施《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并啟動綠色氣候基金。
(1)根據(jù)材料1,分析全球變暖將給大洋洲帶來的嚴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8分)
(2)全球氣候變暖給全球帶來巨大影響。下列不會受其影響的是(4分)()
A.海陸間水循環(huán) B.阿拉伯半島的氣候類型
C.臺灣海峽的寬度 D.珠峰的海拔高度
(3)近年來,我國政府號召“節(jié)能減排”,請簡要分析“節(jié)能減排”的重要意義。(8分)
解析:第(1)題,全球變暖會導致海水膨脹以及極地冰川大量融化,從而使海平面上升,使得大洋洲原本分布在溫暖的淺海環(huán)境中的珊瑚島礁大量消失。第(2)題,全球變暖只能使阿拉伯半島氣候變得更熱、更干,不會使其氣候類型發(fā)生改變。第(3)題,節(jié)能減排就是節(jié)約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答案:(1)大洋洲的珊瑚島將不復存在。全球變暖(海水膨脹),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B
(3)①有利于節(jié)約資源;②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③有利于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④有利于控制全球氣候變暖等。
14.?熱點在線
材料1:據(jù)新華社報道 2012年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稱,自1971年以來,全球氣候變暖現(xiàn)象日趨明顯,全球每10年平均氣溫較上一個10年上升0.166攝氏度。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米歇爾·雅羅表示,因人類活動加劇引發(fā)的全球氣候變暖雖然并非威脅,但真實存在,氣候變暖對地球、大氣、海洋等方面帶來的影響不可逆轉。
材料2:2011年11月15日,我國發(fā)布的《第二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顯示:1880年以來中國的變暖速度在每百年升溫0.5℃~0.8℃之間。1951年~2009年,中國陸地表面平均溫度上升1.38℃,變暖速率為每十年升溫0.23℃。1880年以來,中國降水無明顯變化趨勢,中國地面太陽輻射量減少。1960年以來,東亞冬、夏季風均減弱,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超過82%的冰川處于退縮狀態(tài),90年代以來退縮加速。1950年以來,全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2.5 mm。
?知識連線
(1)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及原因。
(2)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和防御措施。
命題快線
根據(jù)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分)
(1)材料反映出目前我們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是(4分)()
A.全球氣候變暖 B.環(huán)境污染
C.生物多樣性受損 D.水資源短缺
(2)我國的冰川主要分布在(4分)()
A.青藏高原地區(qū) B.西北內陸地區(qū)
C.東部季風區(qū)的高山地區(qū) D.東北地區(qū)
(3)冰川加速退縮,對于干旱地區(qū)的環(huán)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是什么?(6分)
(4)我們如何減緩材料中所說的氣候變化趨勢?(6分)
解析:上述材料反映了全球以及我國的氣候變暖的相關信息,這也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一個重大環(huán)境變化問題。它的發(fā)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其中以人為原因為主。人類應對全球變暖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從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入手。
答案:(1)A (2)A
(3)冰川退縮說明氣候變暖,可能使干旱地區(qū)的蒸發(fā)量加劇,由冰川融水提供的地表淡水水源減少,使干旱地區(qū)的干旱程度加劇,水資源短缺,嚴重制約干旱地區(qū)的社會經濟發(fā)展。
(4)調整能源消費結構,積極發(fā)展新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力植樹造林,保護森林,美化環(huán)境。
延伸閱讀
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教案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大家正在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計劃,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有哪些好的范文適合教案課件的?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教案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設置情景:在廣東珠海新會區(qū)崖門鎮(zhèn)發(fā)現(xiàn)數(shù)十個“冰臼”,這是怎么回事呢?
小資料:據(jù)推測,古冰川融化后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沿著冰川裂縫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對冰川覆蓋的基巖進行強烈的沖蝕作用而產生的。
閱讀資料,思考問題
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激起學生對本堂課的興趣,同時又引入正課。
一、全球氣候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1.概念
氣候變化是長時期大氣狀態(tài)變化的反應。
2.氣候變化的表現(xiàn):
不同時間尺度的冷暖或干濕變化
3.不同時間尺度的氣候變化
(1)地質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時間跨度最大、變化周期最長的氣候變化。
(2)近代氣候變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氣象觀測記錄時期的氣候變化,有十年至百年時間尺度上的變化。
閱讀“近百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的變化圖”,說出全球氣溫變化的趨勢。
近百年來全球年平均氣溫的變化.jpg
4.氣候變化的總體趨勢
從19世紀末至今,全球的氣候雖然有波動,但總體的趨勢是在變暖。全球平均氣溫在20世紀升高0.4~0.8℃。
什么原因導致了全球氣候變化?
聽講并理解相關知識
讀圖并根據(jù)坐標說出氣溫變化的趨勢。
了解氣候變化的概念
了解氣候變化的特點
二、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
1.影響氣候變化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太陽活動_1160534493_12
影響氣候變化的自然因素中最容易受到人類活動影響的是哪個?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趨勢與氣溫變化趨勢有什么共同特征?
2
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與全球平均氣溫升高趨勢比較吻合,二者存在正相關關系。
思考:CO2等溫室氣體如何使全球氣溫升高?
思考:人類哪些活動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
總結:
全球氣候變化的自然原因:太陽活動、火山活動、地殼運動等。
全球氣候變化的人為原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破壞植被等。
全球氣候變化會給地球帶來什么影響?
回答問題:自然因素主要有太陽活動、火山活動等。
人類活動容易影響大氣成分
閱讀資料,了解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與全球氣溫升高的趨勢呈正相關。
回顧溫室效應的原理
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和毀林現(xiàn)象。
引導學生掌握:分析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需要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方面考慮。
三、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
閱讀資料,思考:圖瓦盧為什么會沉沒?
閱讀資料,乞力馬扎羅山的冰川的變化。
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主要有:
1.對海平面和海岸帶的影響
《第四節(jié) 全球氣候變化》教學設計
2.對農業(yè)的影響
《第四節(jié) 全球氣候變化》教學設計
3.對水循環(huán)過程的影響
氣候變化影響水循環(huán)的哪些環(huán)節(jié)?
《第四節(jié) 全球氣候變化》教學設計
《第四節(jié) 全球氣候變化》教學設計
拓展練習:全球變暖可能給下列現(xiàn)象帶來什么影響?
①雪線高度;()
②陸地面積;()
③農作物種植的海拔高度;()
④冬季采暖能耗;()
⑤夏季制冷用電量;()
⑥旱、澇災害頻次;()
⑦冰川范圍; ()
⑧臺灣海峽寬度;()
閱讀資料思考回答
了解氣溫升高導致海水膨脹、冰川融化,從而使海平面升高,影響沿海低地淹沒等5個方面。
了解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回顧水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和過程,回答氣候變化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
回答問題
通過圖瓦盧美麗風景,反襯其即將淹沒的悲劇,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并突出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淹沒。并通過老師總結,構建完整的“對海平面和海岸帶的影響”的知識結構。
氣候變化對不同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的影響不同,氣候變化并不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幫助學生復習水循環(huán)的知識并分析氣候變化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
拓寬思路,使學生了解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范圍很廣。
四、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
氣候變化的影響主要涉及海平面的變化、農業(yè)生產的影響和水循環(huán)的過程,這些影響都是全球性的,因此政府、企業(yè)、科學家及我們每一個人,雖然角色不同,但是人人有責。
資料介紹:“聯(lián)合國與氣候變化”。
適應氣候變化的主要對策:
《第四節(jié) 全球氣候變化》教學設計
你認為作為一個公民,為減緩全球變暖趨勢,應從哪些方面作出貢獻呢?
總結: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問題,需要你、我、他共同參與。
聽講、了解
掌握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
學生回答:主要有植樹造林,減少消費,坐公交車出行,使用清潔能源等。
使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地球。
總結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從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溫室氣體吸收、適應氣候變化單方面考慮,并運用政策手段和技術手段加以控制。
使學生產生責任意識。
小結
正確認識全球氣候變化
(1)氣候變化不等于氣候變暖、溫室效應
(2)氣候變化并不一定是人類活動引起的
(3)溫室氣體不僅是二氧化碳
(4)氣候變暖也不是百害而無一利
學生聽講、產生共鳴
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高一地理教案:《全球氣候變化》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教案:《全球氣候變化》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了解氣候變化的不同時間尺度,知道近百年來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
2.理解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
3.聯(lián)系實際說明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措施。
教學重點、難點:
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設置情景:在廣東珠海新會區(qū)崖門鎮(zhèn)發(fā)現(xiàn)數(shù)十個“冰臼”,這是怎么回事呢?
小資料:據(jù)推測,古冰川融化后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沿著冰川裂縫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對冰川覆蓋的基巖進行強烈的沖蝕作用而產生的。
閱讀資料,思考問題
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激起學生對本堂課的興趣,同時又引入正課。
一、全球氣候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1.概念
氣候變化是長時期大氣狀態(tài)變化的反應。
2.氣候變化的表現(xiàn):
不同時間尺度的冷暖或干濕變化
3.不同時間尺度的氣候變化
(1)地質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時間跨度最大、變化周期最長的氣候變化。
(2)近代氣候變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氣象觀測記錄時期的氣候變化,有十年至百年時間尺度上的變化。
閱讀“近百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的變化圖”,說出全球氣溫變化的趨勢。
4.氣候變化的總體趨勢
從19世紀末至今,全球的氣候雖然有波動,但總體的趨勢是在變暖。全球平均氣溫在20世紀升高0.4~0.8℃。
什么原因導致了全球氣候變化?
聽講并理解相關知識
讀圖并根據(jù)坐標說出氣溫變化的趨勢。
了解氣候變化的概念
了解氣候變化的特點
二、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
1.影響氣候變化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影響氣候變化的自然因素中最容易受到人類活動影響的是哪個?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趨勢與氣溫變化趨勢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與全球平均氣溫升高趨勢比較吻合,二者存在正相關關系。
思考:CO2等溫室氣體如何使全球氣溫升高?
思考:人類哪些活動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
總結:
全球氣候變化的自然原因:太陽活動、火山活動、地殼運動等。
全球氣候變化的人為原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破壞植被等。
全球氣候變化會給地球帶來什么影響?
回答問題:自然因素主要有太陽活動、火山活動等。
人類活動容易影響大氣成分
閱讀資料,了解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與全球氣溫升高的趨勢呈正相關。
回顧溫室效應的原理
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和毀林現(xiàn)象。
引導學生掌握:分析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需要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方面考慮。
三、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
閱讀資料,思考:圖瓦盧為什么會沉沒?
閱讀資料,乞力馬扎羅山的冰川的變化。
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主要有:
1.對海平面和海岸帶的影響
2.對農業(yè)的影響
3.對水循環(huán)過程的影響
氣候變化影響水循環(huán)的哪些環(huán)節(jié)?
拓展練習:全球變暖可能給下列現(xiàn)象帶來什么影響?
①雪線高度; ( )
②陸地面積; ( )
③農作物種植的海拔高度;( )
④冬季采暖能耗; ( )
⑤夏季制冷用電量; ( )
⑥旱、澇災害頻次; ( )
⑦冰川范圍; ( )
⑧臺灣海峽寬度; ( )
閱讀資料思考回答
了解氣溫升高導致海水膨脹、冰川融化,從而使海平面升高,影響沿海低地淹沒等5個方面。
了解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回顧水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和過程,回答氣候變化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
回答問題
通過圖瓦盧美麗風景,反襯其即將淹沒的悲劇,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并突出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淹沒。并通過老師總結,構建完整的“對海平面和海岸帶的影響”的知識結構。
氣候變化對不同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的影響不同,氣候變化并不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幫助學生復習水循環(huán)的知識并分析氣候變化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
拓寬思路,使學生了解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范圍很廣。
四、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
氣候變化的影響主要涉及海平面的變化、農業(yè)生產的影響和水循環(huán)的過程,這些影響都是全球性的,因此政府、企業(yè)、科學家及我們每一個人,雖然角色不同,但是人人有責。
資料介紹:“聯(lián)合國與氣候變化”。
適應氣候變化的主要對策:
你認為作為一個公民,為減緩全球變暖趨勢,應從哪些方面作出貢獻呢?
總結: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問題,需要你、我、他共同參與。
聽講、了解
掌握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
學生回答:主要有植樹造林,減少消費,坐公交車出行,使用清潔能源等。
使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地球。
總結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從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溫室氣體吸收、適應氣候變化單方面考慮,并運用政策手段和技術手段加以控制。
使學生產生責任意識。
小結
正確認識全球氣候變化
(1)氣候變化不等于氣候變暖、溫室效應
(2)氣候變化并不一定是人類活動引起的
(3)溫室氣體不僅是二氧化碳
(4)氣候變暖也不是百害而無一利
學生聽講、產生共鳴
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會提前最好準備,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的任務之一。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幫助教師在教學期間更好的掌握節(jié)奏。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教案要怎樣寫呢?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必修一第四單元第三節(jié)
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的影響
1.了解不同時期的全球氣候變化,及引起氣候變化的原因
2.理解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影響,理解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3.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我們應采取那些措施。
利用不同圖表資料分析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其對人類的影響,并提出有效措施。
通過正確認識全球變暖原因影響,樹立節(jié)能減排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1、結合歷史知識,分析氣候變化與古代文明興衰的關系。
2、收集、分析、整理相關資料,了解全球變暖的影響。
1、正確認識全球變暖原因
2、理解全球變暖的影響、措施
1
注意深入思考學案中每一個問題,循序漸進,探究過程盡量自己獨立完成,不要只記最后的結果,疑惑點可以與同學探討;
教材引言
一、過去的全球氣候變化
探究一.閱讀教材,結合圖4-3-2,過去的全球氣候變化的情況。
(1)你認為哪些因素能引起全球氣候變化?
、、、
(2)研究過去氣候變化通常劃分哪幾個時期?
、、
(3)讀圖4-3-2,你能總結出15萬年以來地球氣候變化的特點嗎?
①、“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表現(xiàn)為期和期交替,大致以年為周期。冰期時,冰川從向,從向推進,氣候明顯變;間冰期時冰
課前評價ABCD課后評價ABCD
川,氣候變。當前地球氣候正處于中。
②、“人類歷史時期”的氣候也發(fā)生過顯著變化,大量史料表明,500年來我國氣候的變化表現(xiàn)為15、17、19世紀的期和16、18、20世紀的期交替出現(xiàn)。
③、百余年來,儀器觀測時期的全球氣溫變化,也是冷暖交替,19世紀末到20世紀40年代,是時期;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____年代全球氣候逐漸_____,此后30多年全球氣候有所變____,從20世紀____年代末開始,全球氣溫又逐步______,并呈現(xiàn)加速態(tài)勢。
對該部分內容做個自我總結吧:
過去全球氣候處于不停的中,全球氣候受多種因素影響很復雜,如受、、、等因素影響。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狀況總體表現(xiàn)為的期和的期交替,當前地球氣候正處于的期。
二、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探究二:氣候變暖是近現(xiàn)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征,原因是什么呢?閱讀教材結合圖4-3-3思考:
1、二十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二氧化碳含量有何變化趨勢?同期全球氣溫有何變化趨勢?特別是(時間)以后的增溫更明顯?
2、二氧化碳的含量與全球氣溫變化趨勢二者之間有何關聯(lián)?試著用學過的二氧化碳保溫原理解釋一下。
(重點,背過)
全球變暖的原因原因:目前全球正處于溫暖的間冰期
原因:①、人類大量燃燒使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含量不斷增加;②、大量砍伐(使吸收二氧化碳的數(shù)量減少)。其中,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還是原因。
三、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探究三:你能概括出全球變暖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影響嗎?請默寫下來。
(1)你認為全球海平面上升有哪些影響?(圖4-3-4)
(2)全球變暖對降水會產生哪些影響?
(3)你能找出由于全球變暖引起生態(tài)系統(tǒng)哪些調整嗎?
(4)全球變暖對人類健康會產生哪些影響?
四、全球變暖緩解措施:
1、參照課本活動內容,小組討論我們應如何緩解全球變暖?對于這個問題你的思路是怎樣的?:可以從怎樣控制氣候變暖和如何適應全球變暖兩大方面考慮,另外,措施中不乏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措施,但也可以用非物質形態(tài)的措施如提高節(jié)約意識,加強全球合作等。發(fā)揮你的想象力及利用集體的力量盡量多的找出合適的措施,上課展示)
2、從個人角度談談如何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做出貢獻?
非常學案84頁“課堂疑難導析”
一、判斷正誤:
全球變暖可能對我國產生的影響是否正確?理由?
()1、使臺風災害加重()2、使西北地區(qū)旱災加重
()3、使天山南北的洪災加重()4、沿海土地鹽堿化加重
()5、我國0°C等溫線將向南移()6、港口航道不會受影響
二、單項選擇
1、氣候變化史從時間尺度上可以劃分為三個尺度,其中歷史時期是指()
A距今一萬年以前B第四紀冰期后的近一萬年來
C近一兩百年來D近幾十年
2、有關引起全球氣溫升高的人為原因,敘述不正確的是()
A大量砍伐森林,使植被吸收二氧化的量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量增多
B工農業(yè)等生產活動消耗大量能源是以礦物能源為主,燃燒后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C生活取暖、餐飲等以及汽車尾氣也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D火山噴發(fā)的氣體中也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3、海平面上升的影響有()
①海水入侵②海岸侵蝕加強③沿海洪澇災害加?、荜懙匚鬯欧攀茏?br>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有關全球氣溫變暖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全球氣候變化即為全球氣溫變暖
B全球氣溫變暖的唯一原因是人類的活動
C全球氣溫變暖,本身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正常體現(xiàn),與人類的活動無關
D全球氣溫變暖,本身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正常體現(xiàn),當然,人類的活動對自然變暖的趨勢起了加劇的作用
參考答案一、1—4正確,5—6錯誤二、1.B2.D3.D4.D
將自己對這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的理解做個簡單的總結,并采用提綱式寫出來
1、走出誤區(qū):
誤區(qū)一,認為全球變暖就是全球氣候變化;
誤區(qū)二,認為全球變暖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
誤區(qū)三,認為全球變暖百害而無一利;
誤區(qū)四,認為面對全球變暖,人類只能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來應對。
2、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一方面是全球氣候變暖的現(xiàn)象從全球氣候變化大的方面來看,全球氣候正處于溫暖期,另一方面,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變暖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我們應該認識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趨勢與全球氣候變暖的一致性,認識到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及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來改善全球的氣候。
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教案
高一地理全球氣候變化教案
課標要求
寫出學習目標
1. 根據(jù)有關資料,歸納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了解氣候變化的各種尺度及相互關系
2.了解全球及中國氣候變化的趨勢
3.了解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及適應對策
下載地址://files.eduu.com/down.php?id=16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