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法制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9-12高一地理教案:《海水運動》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教案:《海水運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了解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及其對 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2. 了解洋流的類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層環(huán)流的分布規(guī)律以及洋流的 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學建議
關于表層洋流的分布的 教學建議
在 教學中, 教師可引導學生讀《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為例,對比兩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規(guī)律。然后, 教師引導學生讀《世界洋流模式》圖,歸納出世界大洋中低緯度和中高緯度環(huán)流分布規(guī)律。
關于海水運動形式的 教學建議
在課堂 教學中, 教師可讓學生根據(jù)對海洋的了解說明海水運動形式。然后, 教師歸納出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講解波浪和潮汐運動時,可從能量來源、形成過程、產生的影響和驅利避害的措施幾方面進行講述。
關于洋流的形成的 教學建議
教材的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類,既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在課堂 教學中, 教師可首先介紹風海流的形成,這是一個重點內容,然后介紹密度流和補償流。在 教學中,要講清三類洋流的概念、成因,補償流的分類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聯(lián)系行星風系、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分布、海陸分布、地轉偏向力等諸多影響因素。
關于洋流對 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的 教學建議
洋流對 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沿岸氣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yè)生產、海洋航運、海水凈化等方面。關于洋流對流經海區(qū)的沿岸氣候的影響,可以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兩岸的氣候類型進行對比,說明寒暖流對氣候的影響;關于洋流對海洋生物及漁業(yè)資源的影響,可從寒暖流的交匯和補償流的上升說明;關于洋流對海洋航運的影響,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為例,說明在冬夏不同季節(jié),洋流的流向的變化對海洋航運的影響。最后,聯(lián)系海洋污染物的擴散和加速自凈,說明洋流的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引入新課〗
1. 提問:在同學們中可能有不少人去過海濱,你知道海水運動有哪些形式嗎?
2. 歸納:海水運動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種。
〖海水運動形式的 教學〗
1. 讀圖:課本《波浪》景觀圖
2. 講解:海水的波浪運動,就能量來源和產生原因來說,有其能量來自風能形成的風浪,有其能量來自地震和火山爆發(fā)釋放出的地球內能或熱帶風暴引發(fā)的海嘯,也有其能量來自天體引力使海水漲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見的一種波浪是風浪。在風力作用下,海面波狀起伏,隨著風速越大,波浪的規(guī)模越大,破壞力也越大,對沿海建筑、航運、漁業(yè)、海洋石油生產等有不利的影響。遇有巨大的風浪襲擊時,應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漁、拋錨等措施。
3. 讀圖:課本《大潮和小潮》、《錢塘潮與杭州灣地形》示意圖
4. 演示:錄像《錢塘潮》
5. 講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與月相變化的關系,著名的錢塘潮的形成與杭州灣地形的關系,以及潮汐對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設的影響。
6. 讀圖:課本《墨西哥灣暖流》示意圖
7. 講解:以墨西哥灣暖流為例,說明洋流的概念;從墨西哥灣暖流的規(guī)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 板書:海水運動形式:1、波浪:風浪、海嘯、風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規(guī)模定向流動
〖洋流的形成的 教學〗
1. 復習: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分布。
2. 講解:風海流是在盛行風的作用下形成的規(guī)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風帶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風帶形成西風漂流等。在風海流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了陸地形狀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3. 讀圖:課本《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圖
4. 講解:密度流是各個海域的海水因溫度、鹽度的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處出現(xiàn)液體壓強差異,引起海水的定向運動。例如,地中海的鹽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處,地中海的海水經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層海水則流向地中海,補償?shù)刂泻:K娜笔А?/p>
5. 板圖:《南美大陸西岸的秘魯寒流及秘魯漁場的形成》示意圖
6. 講解:補償流的形成、分類,秘魯漁場的形成。
7. 板書:洋流的形成:
⑴風海流:主要受盛行風和地轉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溫度、鹽度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形成。
⑶補償流:
〖表層洋流的分布的 教學〗
1. 讀圖: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
2. 提問:對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緯度的洋流分布,從洋流的流向和性質等方面找出共同點。
3. 讀圖:《世界洋流模式》圖
4. 講解: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規(guī)律。
5. 讀圖: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
6. 提問: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該海域洋流流向隨季節(jié)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講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板書:
〖洋流對 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的 教學〗
1. 讀圖: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2. 提問: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的氣候類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講解:澳大利亞大陸東岸為濕潤的氣候類型,西岸為干旱的氣候類型。這是因為澳大利亞大陸東部沿海有東澳大利亞暖流流經,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亞寒流流過。暖流對沿岸地區(qū)氣候起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則對沿岸氣候起降溫、減濕的作用。寒暖流對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氣候的形成以及氣候的差異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4. 讀圖: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圖
5. 提問:找出寒暖流交匯的海區(qū),并說出寒暖流的名稱。
6. 講解:寒暖流交匯的海區(qū),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漁場。另外,洋流還對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擴散產生影響。
7. 板書:洋流對 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漁業(yè):寒暖流交匯區(qū)形成大漁場
航運:順風順水快,逆風逆水慢
污染:范圍擴大,凈化加快
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觀測海水運動
1.觀測風浪運動:
在沿海地區(qū)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風浪運動??衫蔑L速儀測出觀測時的風速,也可收聽當?shù)貧庀笈_站的氣象預報,將風力大小的數(shù)據(jù)以及發(fā)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同時,將目測的浪高數(shù)據(jù)以及發(fā)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分析風力和浪高數(shù)據(jù),找出海洋風浪運動的規(guī)律,為沿海的捕漁業(yè)和航海業(yè)提供服務。
2.觀察潮汐現(xiàn)象:
在沿海地區(qū)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的潮汐現(xiàn)象。觀測內容為每天海水的漲落時間、次數(shù)、潮差,結合月相變化觀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現(xiàn)。
相關閱讀
高一地理教案:《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教案:《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教學設計
●三維課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洋流運動的動畫或示意圖的制作,掌握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通過對洋流的學習,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通過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影響的學習,樹立正確的環(huán)境觀。
●學習重點、難點
洋流的分布以及洋流的地理意義。
●教學方法構想
依據(jù)本課三維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現(xiàn)代教育教學思想為指導,積極創(chuàng)設學生學習洋流的有關問題的情景,以學生自主觀察、探究和繪制分布簡圖等新穎有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野外觀察、合理想象等方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實現(xiàn)三維目標。
●課前準備
1.教師: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準備洋流運動的動畫。
2.學生
◆課前學習:預習本課知識,并記錄預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課前資料搜集:查閱資料,了解有關洋流方面的知識。分組完成洋流的模擬試驗:在臉盆中盛滿水,在一側向盆中吹氣,觀察盆中水的情況。
●教學過程設計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講述二戰(zhàn)時德國潛艇偷襲盟軍的故事。引入新課。
◆釋疑解惑,導學點撥
學習內容及過程設計
學習方法及備注
洋流的形成
1.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洋流的概念,并明確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
2.引導學生讀教材了解洋流性質分類,并明確寒、暖流的相對性。
按性質分類:
暖流(從較低緯流向較高緯的洋流)
寒流(從較高緯流向較低緯的洋流)
3.閱讀“知識窗”,說出洋流的成因及按成因所進行的分類。
討論:洋流的形成
⑴風海流:大氣運動和近地面風帶,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盛行風吹拂海面,推動海水隨風漂流并使上層海水帶動下層海水,形成規(guī)模很大的洋流,叫作風海流。
⑵密度流:由于格海域海水的溫度、鹽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異,從而導致海水流動,叫作密度流。
表層海水:鹽度低→鹽度高(海面低)
深層海水:鹽度高→鹽度低(壓強?。?/p>
⑶補償流:海水的連續(xù)性,補償流失。
水平補償
垂直補償:秘魯漁場(上升流)
總結:在自然界中,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單獨受一個因素的影響,而是同時受幾個因素的綜合影響,此外,地轉偏向力以及陸地的形狀突出,也是迫使洋流的方向發(fā)生改變,使洋流分布很復雜,但亦有規(guī)律可循。
閱讀教材
總結規(guī)律
借助全球大氣環(huán)流舉例說明
繪圖分析
舉例:其他海洋之間的密度流
理解記憶
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教師展示氣壓帶風帶分布及其季節(jié)移動的動畫和世界洋流模式圖及其動畫,引導學生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1.中低緯度海區(qū),以副熱帶為中心,在北半球形成逆時針環(huán)流,南半球形成順時針環(huán)流。(反氣旋型環(huán)流)
2.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qū),形成逆時針大洋環(huán)流。(氣旋型環(huán)流)
3.南極大陸的外圍,形成西風漂流。(寒流)
由于南極大陸上盛行極地東風,將南極大陸中的寒冷氣流吹入周圍海域,匯入西風漂流中,形成寒性的洋流。
4.在北印度洋海區(qū),受季風影響,形成季風洋流:
夏季——西南季風——東流——順時針流動
冬季——東北季風——西流——逆時針流動
[練習]北半球 中高緯度 大陸的 東岸比西岸 ()
A.溫度高、鹽度高 B.溫度高、鹽度低
C.溫度低、鹽度低 D.溫度低、鹽度高
(另:變換各部分的文字,引導學生思考)
讓學生結合洋流分布模式圖畫出世界洋流分布簡圖,并分析各洋流的性質。
板圖世界洋流模式圖
畫出BC
畫出AD
將D處表示成南極大陸
通過練習
鞏固知識
畫圖解釋模式圖與實際洋流分布的關系
完成活動
洋流的地理意義
1.洋流對氣候的影響
全球的大洋環(huán)流,對高低緯度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jié)全球的熱量分布,有著重要的意義。
暖流:增溫增濕,北大西洋南流對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寒流:降溫減濕,西澳大利亞寒流對澳大利亞西海岸的荒漠氣候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2.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在寒暖流交匯處,海水發(fā)生攪動,可使深層的營養(yǎng)物質上泛到海洋表層,浮游生物因養(yǎng)料豐富而大量繁殖,魚類因而大量繁殖,經常形成大型的漁場。
漁場名稱
暖流
寒流
北海道漁場
日本暖流
千島寒流
北海漁場
大西洋暖流
北冰洋南下冷水
紐芬蘭漁場
墨西哥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注:秘魯漁場是由上升流形成的!
3.洋流對航運的影響
順流航行較快。
4.洋流對海洋環(huán)境的影響
陸地上的污染物質進入海洋以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質帶到其他海域,這樣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但是也擴大了污染的范圍。
案例1:美國愛克松公司在海洋氣象局的幫助下利用洋流助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975年,該公司的六艘船根據(jù)所獲資料,在灣流最大流速區(qū)域向北航行,返航時則避開主流區(qū),盡量靠近海岸南下。結果全年節(jié)約燃料油12500多桶、資金36萬美元。
案例2:哥倫布第一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是逆著北大西洋暖流航行,一共花了37天;第二次去美洲是順著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只花了20天時間。如果我國海輪航行去西亞、非洲等地,最好選擇冬季,可借助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順流航行。
案例3:2002年11月,希臘“威望”號油輪在西班牙西北海域觸礁,發(fā)生原油泄漏,嚴重影響了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油污隨盛行西風吹送和加那利寒流挾帶,使西班牙境內菲尼斯特雷角和拉科魯尼亞間的海域污染尤為嚴重。
讀書總結
理解熱量與水分的交換
規(guī)律記憶
畫圖說明
舉例練習
讀知識窗分析
在圖上標出位置
特別強調
總結規(guī)律
案例分析說明
總結梳理,構建體系
訓練測評,學以致用
高一地理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教案
高一地理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教案
課標要求
寫出學習目標
1. 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
2. 說明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1.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及世界洋流的具體分布情況,掌握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2.了解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下載地址://files.eduu.com/down.php?id=165330
高一地理教案:《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優(yōu)秀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教案:《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優(yōu)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要求目標
1.了解洋流的主要形式及其成因。
2.理解洋流的分布以及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二)能力訓練目標
1.綜合概括:通過分析教師所給資源,掌握世界洋流成因及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2.講解、表達:在各自小組完成本組任務條件下,把本組所學內容傳授給其他小組,并能回答同學間的質疑。
(三)學習方法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要求目標
使學生樹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辯證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風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及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2.難點: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3.解決辦法:(1)聯(lián)系舊知;(2)按要求畫示意圖;(3)讀圖討論,總結概括;(4)聯(lián)系實際生活,解決實際問題,帶著任務學習課本、材料,與同學交流討論。
三、課時安排:l課時
四、教學過程:
意圖/操作
教師活動(講解/操作)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目的
導入
有這樣一個美麗的故事:
在二戰(zhàn)時,有一對情侶被迫分開了,女孩去了日本的東京,男孩去了美國的舊金山。女孩苦苦思念,于是她將自己的思念裝進瓶子當中,希望大海能夠將她的思念帶給彼岸的男孩。
請問女孩的思念是否能帶到大洋彼岸的男孩那里呢?
思考問題。
用一個美麗的故事設置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板書
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
承轉
好,請同學們學完我們今天的內容之后,告訴我這個美麗的故事的結局將會怎么樣?
講解基本概念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幾個基本的概念:1.洋流;2.分類(根據(jù)性質分為寒、暖流)。
對比分析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
聯(lián)系風帶分布引出洋流的影響因素:盛行風、地形阻擋、地轉偏向力等。
比較分析的學習方法進行歸納。
學生自己總結洋流分布規(guī)律
讓學生觀察洋流分布圖
小組討論、思考北半球中低緯度和中高緯度的洋流分布規(guī)律。
課件演示
洋流與盛行風的關系。
經過思考后,對比老師的,看看有什么區(qū)別,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總結歸納洋流規(guī)律
1.中低緯度海區(qū):以副熱帶海區(qū)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
2.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qū):逆時針方向環(huán)流。
3.南極大陸外圍:西風漂流、南極環(huán)流。
4.印度洋:季風洋流、夏順冬逆。
提煉洋流分布模式圖
后面詳細的洋流分布模式圖。
學生根據(jù)表層洋流分布圖提煉。
鍛煉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承轉
我們前面詳細地分析洋流的特征、分類、分布規(guī)律。目的是什么呢?
為了更好的了解洋流對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
分析洋流的影響
1.對兩岸氣候的影響
2.海洋生物和漁場的分布
3.海洋航行
4.海洋污染
活動
1.解決課前“美麗的故事”提出的問題。
2.假如你要環(huán)游世界,請你設計一條最省燃料,最快的路線!
看能否80天環(huán)游世界?
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并且讓學生活學活用。
小結
歸納這部分內容以及做一些簡單的練習題。
板書設計:
洋流
一、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wěn)定地沿著一定的方向作大規(guī)模的流動
二、洋流的類型
暖流:從水溫高的地方流向水溫低的海區(qū)的洋流
寒流:從水溫低的地方流向水溫高的海區(qū)的洋流
三、洋流的成因:盛行風
四、 洋流分布規(guī)律
五、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洋流模式圖
高一地理教案:《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教案一
高一地理教案:《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內容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jié)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主要從宏觀上闡述了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是第一節(jié)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的具體表現(xiàn),也為后面學習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jié)內容在學生學習《地球上的水》這一章節(jié)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說明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我的教學,我希望學生能夠分析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正確看待現(xiàn)實生活中受洋流影響的現(xiàn)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和人類活動的重要影響。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關注身邊的例子,讓學生關注全球海洋環(huán)境問題。
(三)重、難點分析
依據(jù)高一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教材的基本內容,我把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設置為本課時的教學重點。
由于洋流對氣候和漁場的影響涉及的知識較廣,內容也比較抽象,所以我把它設置為本課時的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
學生正處于高一第一學期中期階段,已經接受了約2個月的系統(tǒng)的地理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地理素養(yǎng),與此同時,學生們思維活躍,具有較強的學習探索欲。在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洋流分布的相關知識,了解了不同洋流的性質,具備了分析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影響的基礎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和課堂參與度,把課堂交給學生,老師僅僅扮演知識探索的引路人的作用。
三、教法分析:
根據(jù)本課時內容的特點,我設置了以下教法和學法,這些教法學法將在我后面的過程中一一體現(xiàn)。我希望通過這些教法學法,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化思維。使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
我將播放一段電影泰坦尼克號的視頻和路線圖,提問:請問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原因。通過這一方式,一方面是對學生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沖擊,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探索欲。
環(huán)節(jié)二:新知學習。
在新知學習這部分,我設計了一條海上航行之旅,與學生一起融入到課堂學習中,讓學生在“旅行中”快樂的學到知識。
海上航行之旅的第一站,我會帶學生到北大西洋,展示北大西洋兩岸(拉布拉多半島和卑爾根的)景觀圖和氣候圖,讓學生結合之前學習的氣候和洋流分布的有關知識,分析為什么這兩個地方會有截然不同的景觀。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得出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作用,寒流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濕作用。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有效地突破了重難點,又鍛煉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
海上航行之旅的第二站,我會帶學生重走哥倫布前往美洲之路,展示哥倫布兩次前往美洲的路線圖,學生結合洋流分布圖,提問:為什么同樣的距離,哥倫布兩次到達美洲的時間相差很大。學生在分析之后得出,順洋流航行可加快速度。我在提出課堂開始之前泰道坦尼克號的問題,補充,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更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海上航行之旅的第三站,我會帶學生來到四大漁場,給學生展示四大漁場的位置,讓學生結合洋流分布圖,分析這些地方為什么會出現(xiàn)漁場。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得出四大漁場附近都有洋流流經。根據(jù)學生得出的結論,我再為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知道寒暖流交匯或上升流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的的上泛,最終形成漁場。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與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加深對教學難點的理解。
海上航行之旅的第四戰(zhàn),我會帶學生來到日本福島。展示日本福島核泄漏的材料以及中國大陸搶鹽的材料,提問學生,大陸為什么搶鹽?我們的鹽真的受到污染了嗎?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得出洋流一方面可以稀釋污染物,另一方面擴大污染面積。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增強保護海洋的意識。
海上航行之旅結束后,我將根據(jù)前面所總結的,給同學總結洋流的全球意義,促進全球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交換。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在學習完新知識以后,我將讓學生思考我精心設計的練習,這些練習包含了對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考察。通過這些練習,我想讓學生鞏固今天所學的重點知識,同時通過練習來加強對難點的理解。
環(huán)節(jié)四:課堂小結
最后課堂小結環(huán)節(jié),我將和和學生一起回憶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在回顧完知識點以后,給學生講解洋流對全球的意義:促進全球的物質交換、能量循環(huán)。使學生對本課時內容的理解進一步升華。
五、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我主要采用綱目式板書,這樣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利于彰顯所講地理知識的要點及其條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