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8-24高一物理教案:《慣性系和非慣性系》教學設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保證教課的順利開展,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幫助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容。您知道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高一物理教案:《慣性系和非慣性系》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物理教案:《慣性系和非慣性系》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慣性系和非慣性系;
(2)知道牛頓運動定律在慣性系中成立;
(3)知道什么是慣性力.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辯證的科學思想.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教材首先引入了《關于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中一段在船艙里觀察到現象的描述,并通過對它的分析和實例對比引入了慣性參考系和非慣性參考系的概念.指出了常用到的慣性參考系.
(2)通過對實例的進一步分析,引入了在非慣性參考系中存在的慣性力及其規(guī)律,并在升降機實例中簡單應用.
教法建議
(1)本節(jié)屬于選學內容,請教師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深度和層次.
(2)在授課時采用舉實例讓學生分析,發(fā)現問題:運動和力的關系出現矛盾的現象.從而再引導學生分析發(fā)生矛盾的癥結所在,和解決矛盾的方法.讓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辯證的科學思想.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慣性系和非慣性系、慣性力
教學難點:慣性力
示例:
一、慣性系和非慣性系
1、發(fā)現問題:
舉例1:如圖1所示,小車靜止,小球靜止于小車內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當小車相對于地面以加速度 做直線運動時,從地面上觀察,小球如何運動?從小車上觀察,小球如何運動?
分析:從地面上觀察,小球相對于地面保持靜止.從小車上觀察,小球將逆著小車的運動方向運動,最后從桌子上掉下來.因為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所以小球相對于小車的運動不符合牛頓第一定律.
舉例2:如圖2所示,用彈簧將小球固定于小車內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當小車恒定加速度 做直線運動時,從地面上觀察,小球如何運動?從小車上觀察,小球如何運動?彈簧處于什么狀態(tài)?
分析:從地面上觀察,小球將做與小車同向的加速運動.小車上觀察,小球將相對于小車靜止.彈簧處于伸長狀態(tài).因為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受彈力作用,所以小球相對于小車的靜止不符合牛頓第二定律.
2、分析問題:
提出想法:當實驗和理論發(fā)生矛盾時,可能是實驗現象觀察有誤;可能是理論錯誤或理論存在一定的適用條件.
分析問題:實驗現象觀察正確.理論在很多的實際應用中被證明是正確的.因而可能是理論存在一定的適用條件.
矛盾的癥結出在:相對于誰來觀察現象,即參考系是誰.
閱讀書P65伽利略在《關于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中的一段話.
3、引入慣性系和非慣性系
(1)慣性系:牛頓運動定律成立的參考系.
研究地面上物體運動,地面通??烧J為是慣性系,相對于地面作勻速直線運動的參考系也是慣性系.
研究行星公轉時,太陽可認為是慣性系.
(2)非慣性系:牛頓運動定律不成立的參考系.
例如:前面例子中提到的小車,它相對于地面存在加速度,是非慣性系.
二、非慣性系和慣性力
解決問題:在直線加速的非慣性系中引入一個力,使物體的受力滿足牛頓運動定律,這個力就是慣性力.例如在上述例1中,若設想由一個力 作用在小球上,其方向與小車相對于地面的加速度 的方向相反,其大小等于 ( 是小車質量),則小球相對于小車的運動與其受力情況相符.同理可以分析例題2,這里不再贅述.
1、慣性力:在做直線加速運動的非慣性系中,質點受到的與非慣性系的加速度 方向相反,且大小等于質點質量 與非慣性系加速度大小 的乘積的力,稱為慣性力.
2、注意:慣性力不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不存在施力物,也不存在反作用力.而且只有在非慣性系中才有慣性力.
3、例題:見典型例題.
探究活動
1、組織部分學生繼續(xù)深入研究該課題.
2、開有關相對論的科普講座,引發(fā)學生研究興趣.
相關推薦
高一物理教案:《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教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方面無論做什么事都有計劃和準備,作為教師就需要提前準備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教學目標。所以你在寫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教案:《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教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物理教案:《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教案
教材分析:
要對實際物體的運動進行物理學角度分析,必須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模型進行研究。這不僅是本節(jié)“質點”模型建立的依據,也是電學中“點電荷”、機械振動中“單擺”、熱學中“理想氣體”等模型建立的依據。所以本節(jié)教學蘊含的思想方法貫穿整個高中物理的始終。同時整個高中物理力學部分都是以“質點”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展開的。
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建立質點模型的意義和方法,能根據具體情況將物體簡化為質點。知道它是一種科學抽象,知道科學抽象是一種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參考系的選取在物理中的作用,會根據實際情況選定參考系。
3.認識一維直線坐標系,并能用之于表示直線運動質點的位置。
二、過程與方法
1.體會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規(guī)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學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過參考系的學習,知道從不同角度研究問題的方法。
3.體會用坐標系精確描述物體位置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識運動是物質世界的普遍現象,認識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滲透研究事物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學思想。
3.滲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多角度觀察事物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1.質點模型建立的物理思想,物體能不能看成質點的條件。
2.利用直線坐標系定量描述直線運動中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1.選取不同的參考系描述物體的運動。
2.在實際的運動情景中建立坐標系。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展示國畫“馬”,請同學們思考:
這匹馬運動的快不快?你是怎么知道的?
如果讓語文老師描述這匹馬的運動,他會怎么說?
今天,物理老師要帶著大家描述這匹馬的運動?
新課教學:
一、質點教學
馬的各部分運動情況一樣嗎?前蹄如何運動?前腿如何運動?后蹄如何運動?后腿如何運動?……看來,物理老師要把這匹馬的運動描述出來,太困難了!太復雜了!
展示:物理上描述實際物體的運動,困難在哪里?
問:物體的形狀、大小在有些問題中重要嗎?
比如研究這匹馬從南州跑到長安所用的時間
請閱讀教材:物體和部分,回答問題:
1.什么是質點?
2.物體看成質點的條件是什么?
3.請同學們舉例說明:這匹馬何時能看成質點,何時不能看成質點?
4.請同學們舉例地球何時能看成質點?何時不能看成質點?
5.學習了質點的概念,你對“建立物理模型”有何體會?
二、參考系教學
毛澤東詩詞:坐地日行八萬里?!白亍闭f明“人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日行”說明“人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同一個人的運動,出現了兩種結果,這矛盾嗎?
請同學們閱讀參考系部分,回答問題:
1.何為參考系?
2.選取參考系要注意什么問題?
3.教師講解,選用不同的參考系,描述飛機上炮彈的下落運動。學生體會:同一物體的運動,參考系選取的不一樣,運動描述的結果也不相同。
4.讓學生舉例說明同一物體的運動,參考系選取的不一樣,運動描述的結果也不相同。
三、坐標系教學
漫畫“誰說的最明確”,甲:藏寶點在大樹附近;乙:藏寶點離大樹8m;丙:藏寶點在大樹左側;?。翰貙汓c在大樹左側在大樹左側8m處。
請同學們閱讀坐標系部分,回答問題:
1.選取參考系之后,為什么還要建立坐標系?
2.坐標系有哪幾個關鍵的部分組成?
3.請在圖1.1-5上找到以下位置坐標反映的位置:xC=-1m,xD=1m。
結課布置作業(yè)
高一物理教案:《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教案三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習的趣味性,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幫助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怎么才能讓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高一物理教案:《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教案三》,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高一物理教案:《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教案三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科書的第一段道出了全章教科書的目標,就是研究“怎樣描述物體的機械運動”。教科書一開始就從參考系中明確地抽象出了坐標系的概念,指導思想是強調一般性的科學方法,即為這樣的思想做準備:解決問題時首先把實際問題抽象成物理模型,然后用數學方法描述這個模型,并尋求解決的方法。
要研究物體位置的變化問題,首先必須解決位置確定問題,教科書把“物體和質點”當作一個知識點,說明質點是針對物體而言的,實際的“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在通常的運動過程中,“不同部位的運動情況是不相同的”,從而“給描述運動帶來了困難”,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能否用一個點來代替物體”。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參考系的概念。知道對同一物體選擇不同的參考系時,觀察的結果可能不同。
過程與方法
理解質點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種科學的抽象,知道科學抽象是一種普遍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表述習慣和科學的價值觀。
三、教學重點
1.在研究問題時,如何選取參考系。
2.質點概念的理解。
四、 教學難點
在什么情況下可把物體看出質點
五、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在研究某一問題時,對影響結果非常小的因素常忽略。常建立一些物理模型,這是一種科學抽象。那以前接觸過這樣的物理模型嗎?
如:光滑的水平面、輕質彈簧。
這些都是把摩擦、彈簧質量對研究問題影響極小的因素忽略掉了。今天我們又要建立一種新的物理模型——質點。
設計意圖:步步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目標。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體和質點
【填空】
(1)質點就是沒有 ,沒有 ,只具有物體 的點。
(2)能否把物體看作質點,與物體的大小、形狀有關嗎?
(3)研究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的運動,能否把汽車看作質點?要研究這輛汽車車輪的轉動情況,能否把汽車看作質點?
(4)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質點嗎?
(5)運動的質點通過的路線,叫質點的運動 ; 是直線,叫直線運動; 是曲線,叫 。
共評:質點是沒有形狀、大小、具有物體全部質量的點。這是一種科學抽象,就是要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這就必須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在我們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以及物體上各部分運動的差異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就可以把它看作質點。比如在平直公路上運動的汽車,研究它運動的特點,汽車的大小、形狀及車上各部分運動的差異是次要的,可把汽車看作質點。而研究車輪的轉動,是研究汽車上部分的運動,就不能把汽車看作質點,再比如原子核很小,要是研究質子與質子的作用時,就不能把它看作質點。
2.(1)參考系:為了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選來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參考系。
(2)選擇不同的參考系觀察同一個運動,觀察的結果會有不同
舉例:運動的汽車,是選擇地面為參考系,如選司機為標準,汽車是靜止的。
(3)總結:參考系是可任意選取的,但選擇的原則要使運動和描述盡可能簡單。比如,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選擇地面或相對地面運動的物體作為參考系要比選太陽作為參考系簡單。
3.坐標系
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為了定量描述物體的位置變化,可以以這條直線為軸,在直線上規(guī)定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建立直線坐標系。
一般來說,為了定量地描述物體的位置的變化,需要在參考系上建立適當的坐標系
教學中注意以下幾點:
(1)坐標系相對參考系是靜止的。
(2)坐標系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
(3)用坐標表示質點的位置。
(4)用坐標的變化描述質點的位置改變。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
(五)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質點、參考系和坐標,那么,在下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時間和位移。這節(jié)課后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著重分析矢量和標量的有什么區(qū)別?如何得出恰當的結論的。并完成本節(jié)的課后練習及課后延伸拓展作業(yè)。
設計意圖:布置下節(jié)課的預習作業(yè),并對本節(jié)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后及時批閱本節(jié)的延伸拓展訓練。
六、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通過學生熟知的實例分析,讓學生很自然地領會到“在某些情況下,真的可以不考慮物體的大小和形狀”,“突出物體具有質量這一要素,把它簡化為一個有質量的點”。這充分說明了將物體簡化成質點的條件性,質點的兩大基本屬性。
為了強調坐標的概念,教科書用數學和物理學中通用的符號,即在直線運動中用x表示質點的位置及坐標,用△x=x1-x2表示質點的位移。在表示物理量的變化時,“△”實際上是我們以前都在使用的符號,學生不會感到困難。相反,由于有了明確表示物理量的變化量的符號,學生更易區(qū)分某物理量與這個物理量的變化量。
明確地把某個物理量與這個物理量的變化區(qū)分開,這是本書的特點。物理學中經常要區(qū)分這兩種物理量,有意識地強調它們的區(qū)別,對于以后的學習會有好處。下一節(jié)中,時刻與時間間隔的關系也是這樣。
七、教學后記
【參考答案】
【填空】
(1)形狀 大小 全部質量
(2)無關
(3)能 不能
(4)不一定可以
(5)軌跡 軌跡曲線 曲線運動
高一物理教案:《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教案二
一名愛崗敬業(yè)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為之后的教學做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幫助高中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容。寫好一份優(yōu)質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為此,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一物理教案:《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教案二》,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物理教案:《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教案二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學設計選自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節(jié)《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要描述物體的運動,首先要對實際物體建立一個最簡單的物理模型——質點模型。由于運動的相對性,描述質點運動時必須明確所選擇的參考系。為了準確的、定量的描述質點的運動,還要建立坐標系。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是描述物體運動的基礎知識,教材中逐步展開這些內容,最后介紹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本節(jié)介紹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不僅是這一章學習的基礎知識,也是以后力學各章學習的基礎知識。這些基礎知識在實踐中有廣泛的、重要的應用。
二、學生分析
學生在初中已經接觸到了參考系的概念,但理解不夠深入。對于坐標系只是在數學中進行了學習,還沒有被應用到物理問題的解決中。初中學習了的概念:參照物、機械運動。
三、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質點的概念,知道物體可視為質點的條件,知道它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理解參考系的概念,知道運動是相對的。
(3)知道在描述運動時建立坐標系的重要性,并能根據物體運動情況建立合適的坐標系。
2、過程與方法
(1)體會物理學研究的理想化方法。
(2)體驗不同參考系中運動的相對性,學會靈活選取參考系。
(3)學習用坐標精確描述物體的運動位置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識運動是宇宙間的普遍現象,靜止是相對的。
(2)初步認識物理研究的基本思想,明確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學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
四、教學重點
質點概念的理解、參考系的選取和坐標系的建立。
教學策略: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和實例分析來加深理解。
五、教學難點
理想化模型——質點的建立,及相應的思想方法
教學策略:通過問題的討論,在原有認知水平上進一步深化拓寬,達到認知的螺旋上升,攻克難點。
六、教學方法
1、教 具
兩端帶小球的木棒、CAI課件
2、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啟發(fā)、討論、講解、練習并輔以多媒體等綜合教學法
七、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動畫:在我們周圍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運動(自轉的地球、飛奔的駿馬、火箭升空、飛翔的鳥)
師:亞里士多德說過,不了解運動就不了解自然。那么,什么是機械運動?
生答:
問:人類該怎樣認識物體的運動?
師講解:認識規(guī)律——①誰運動?(研究對象)
②怎樣運動(描述:文字、物理量、圖象)
③為何會運動?(因果分析)
……
問:該如何描述物體的運動呢?
出示圖片:詩人用“氣勢磅礴”的詞語描述大河中的水流,用“矯捷如燕”來描述運動輕盈的舞姿,畫家用汽車后面的線條來描述車輛的飛馳??茖W家呢?
二、新課教學
(一)物體和質點
演示+動畫:拋出的木棒在空中的運動
問:在描述木棒運動時,我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和麻煩,這個困難和麻煩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討論交流。
設疑:難道我們真的無法準確描述物體的運動呢?
出示圖片并思考:①若確定神舟十號繞地球運行時的位置,要考慮神舟十號的形狀、大小嗎?
②若要確定大貨車從西安駛往上海,要考慮車廂的振動嗎?
生答:
師:我們在確定上述物體的位置時已經很自然的忽略某些次要因素(如形狀、大?。?,關心主要的方面。
1、某些情況下,將物體簡化為一個有質量的點——質點。
2、質點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忽略次要因素:形狀、大小等
突出主要因素:具有質量(本質屬性)
問:物體在什么情況下可視為質點?
動畫演示舉例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總結:
①什么情況下地球可以看成質點? 自轉時(否) 公轉時(能)
②什么情況下火車可以看成質點? 運動快慢(能) 過橋時間(否)
3、物體能否看作質點是有條件的,即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研究問題時可以忽略不計。
課堂練習:在以下的哪些情況中可將物體看成質點在處理( )
A.研究一端固定可繞該端轉動的木桿的運動時,此桿可作為質點來處理
B.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確定它在大海中的位置,可以把它當做質點來處理
C.研究雜技演員在走鋼絲的表演時,雜技演員可以當作質點來處理
D.研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地球可以當作質點來處理。
師介紹理想化方法。
(二)參考系
出示圖片:①路旁房屋和樹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②車廂里的乘客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生答:
物體的運動是相對的——運動的相對性(要描述物體的運動就要先選取參照的物體)
1、定義:為了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選來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參考系。
2、參考系是可任意選取,但選擇的原則要使運動和描述盡可能簡單。
動畫:在行進的車上自由下落的小球,做直線運動?還是做曲線運動?
生觀察思考回答。
3、對不同參考系,同一物體運動的描述往往是不同的。
課堂練習:敦煌曲子詞中有這樣的詩句:“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逼渲小翱瓷角∷谱邅碛焙汀笆谴小彼x的參考系分別是什么?
(三)坐標系
問:如何確定物體的位置?
追問:若物體只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何描述位置?
生思考。
追問:文字描述方便嗎?能精確嗎?有沒有簡便又準確的方法?
生交流討論后答:建立直線坐標系,需要在參考系上建立適當的坐標系。
1、坐標系相對參考系是靜止的。
2、坐標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標度單位。
3、用坐標值表示質點的位置。
例:(動畫)小球從A沿直線運動至B
小球的初位置坐標:xA= xB=
問:對于平面上運動的物體,要描述物體的位置,你認為應該怎樣建立坐標系?若物體在空間或地球表面運動呢?
生討論后答:
三、課堂小結
1.知識整理:質點 參考系 坐標系
2.研究方法
抓住實際物理現象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非本質因素的干擾,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使物理現象或過程得到簡化,建立物理模型,這就是我們必須掌握的科學研究方法——科學抽象。
四、布置作業(yè)
第1節(jié)課后作業(yè)
八、板書設計
高一物理《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教案
高一物理《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質點的概念;
(2)知道參考系的概念及與運動的關系;
(3)能正確的分析和建立參考系。
【教學重點】
質點的概念、參考系的選取、坐標系的建立
【教學難點】
實際物體可以看作質點的條件。
【教學過程】
第一節(jié)質點參考系坐標系
1、機械運動
(1)定義: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2)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無論是巨大的天體,還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處在永恒的運動之中。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2、物體和質點
(1)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
第一、質點是用來代替物體的具有質量的點,因而其突出特點是“具有質量”和“占有位置”,但沒有大小,它的質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體的質量。
第二、質點沒有體積,因而質點是不可能轉動的。任何轉動的物體在研究其自轉時都不可簡化為質點。
第三、質點不一定是很小的物體,很大的物體也可簡化為質點。同一個物體有時可以看作質點,有時又不能看作質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物體可以看成質點的條件:如果在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及物體上各部分運動的差異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體看做一個質點。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將實際問題簡化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學問題的基本思維方法之一,這種思維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質點就是利用這種思維方法建立的一個理想化物理模型。
問題與討論
(1)能否把物體看作質點,與物體的大小、形狀有關嗎?(無關)
(2)研究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的運動,能否把汽車看作質點?(可以)要研究這輛汽車車輪的轉動情況,能否把汽車看作質點?(不能)
(3)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質點嗎?(作為整體研究時才可以)
例1下列情況中的物體,哪些可以看成質點()
A.研究繞地球飛行時的航天飛機
B.研究汽車后輪上一點的運動情況的車輪
C.研究從北京開往上海的一列火車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運動的木箱
課堂訓練:
(1)下述情況中的物體,可視為質點的是()
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研究地球自轉運動的規(guī)律
C.研究手榴彈被拋出后的運動軌跡
D.研究人造地球衛(wèi)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
(2)下列各種情況中,可以把研究對象看作質點的是()
A.研究小木塊的翻倒過程
B.研究從橋上通過的一列隊伍
C.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運動的木箱
D.汽車后輪,在研究牽引力來源的時
3、參考系
(1)定義: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處在永恒的運動之中,在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擇另外的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來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做參考系。一個物體一旦被選做參考系就必須認為它是靜止的。
(2)選擇不同的參考系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的運動,得到的結果可能是不同的。
例2:人坐在運動的火車中,以窗外樹木為參考系,人是運動的。以車廂為參考系,人是靜止的。
(3)參考系的選擇: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參考系可以任意選取,選取參考系時要考慮研究問題的方便,使之對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的簡單。在不說明參考系的情況下,通常應認為是以地面為參考系的。
(4)絕對參考系和相對參考系:(看書)
例3:對于參考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參考系必須選擇地面
B.研究物體的運動,參考系選擇任意物體其運動情況是一樣的
C.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的運動情況可能不同
D.研究物體的運動,必須選定參考系
課堂訓練:
(1)甲物體以乙物體為參考系是靜止的,甲物體以丙物體為參考系是運動的,那么以乙物體為參考系,丙是()
A.一定是靜止的
B.一定是運動的
C.有可能是靜止的或運動的
D.無法判斷
(2)關于機械運動和參照物,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A.研究和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定參照物
B.由于運動是絕對的,描述運動時,無需選定參照物
C.一定要選固定不動的物體為參照物
D.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地球為參照物
4、坐標系
坐標系的建立:原則上可以任意方式建立,但要以描述最簡單為原則。
如果物體做直線運動,為了定量的描述物體的位置變化,可以以這條直線為X軸,在直線上規(guī)定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建立直線坐標系--一維坐標系。
二維坐標系、三維坐標系。
5、科學漫步
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G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