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二年級
發(fā)表時間:2021-08-12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簡單的組合》數(shù)學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簡單的組合》數(shù)學教案
第8單元 數(shù)學廣角-搭配(一)
第2課時 簡單的組合
【教學內容】:課本P9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找出最簡單的組合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準備】:數(shù)字卡片、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有3張數(shù)字卡片,5、7、9,用它們組成不同的兩位數(shù),能組成多少個兩位數(shù)?
二、學習新知綠色圃中小學教育網(wǎng)
1、出示例題
如果用著3張數(shù)字卡片,任意取出其中的兩張求它們的和,得數(shù)有多少種可能呢?
2、解決問題
請學生嘗試解決后全班交流
1)用填表的方法
2)用連線的方法
3)隨便寫
3、思考
只有3種結果,為什么擺兩位數(shù)卻有6種結果呢?
擺兩位數(shù)跟卡片的位置有關,加法算式的結果和卡片的位置無關
4、觀察
上面的幾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隨便寫,容易漏掉或重復。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題
2、完成做一做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上得真愉快,你們都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編輯推薦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簡單的排列和組合》教學設計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簡單的排列和組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比較、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
2、初步培養(yǎng)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探索數(shù)學的濃厚興趣。
4、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學生分析:
簡單的排列組合對二年級學生來說都早有不同層次的接觸,如用1、2兩個數(shù)字卡片來排兩位數(shù),學生在一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而對1、2、3三個數(shù)字排列成幾個兩位數(shù),也有不少學生通過平時的益智游戲都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地排列。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教學的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有序排列、巧妙組合的理由,體會到有順序、全面思考問題的好處。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設計教案時也要做到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環(huán)節(jié),靈活處理教材。
數(shù)學廣角——《簡單的排列和組合》
火炬小學王彥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比較、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
2.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探索數(shù)學的濃厚興趣
3.初步培養(yǎng)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使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怎樣有序的進行排列組合。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數(shù)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想帶大家一起去數(shù)學王國玩,你們想去嗎?同學看數(shù)學王國到了,可是門是鎖著的,只有輸入正確的密碼門才可以打開,可是密碼是多少呢?提示密碼是由1和2這兩個數(shù)字擺成的兩位數(shù)。那么這個密碼是多少呢?
師:試試看。(課件出示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感知排列
師:經過同學們的努力數(shù)學王國的大門打開了,你們高興嗎?讓我們一起進入數(shù)學王國,怎么進不去,同學我們又遇到了障礙,數(shù)學王國的門上還上了一把超級數(shù)碼鎖哦,這把鎖的密碼是由1、2、3這三個數(shù)字其中的兩個擺成的兩位數(shù),那么這個密碼可能是多少呢,你們能猜出來嗎?
師:指一名同學猜。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可以使排列出的數(shù)字既不重復也不漏掉。
師:請同學們用數(shù)字卡片擺一擺、試一試,并記錄下來。
師:哪位同學愿意來匯報?
師:大家都采用各種方法擺出了6個不同的兩位數(shù)。真了不起?。〗窈笪覀冊谂帕袛?shù)的時候,要想既不重復也不漏掉,就必須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
2.練習
師:同學們我玩?zhèn)€猜電話號碼的游戲你們愿意嗎?
師:明明沒有參加今天的活動,老師想打個電話通知他,可是老師忘記了明明家的電話號碼后三位了,只記得后三位是1、3、9的組合,你能幫老師想想看明明家的電話號碼的后三位都可能是多少嗎?
3.感知組合
師:你太聰明了,老師很感激你和大家分享你的好辦法(教師不自主的一邊走一邊伸手和同學握手)。提到握手,老師又有一個問題想請大家?guī)兔?,愿意嗎?問題是:如果三個人握手,每兩個人握一次,三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師:到底幾次,小組為單位,看看每兩個人握一次手,三個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學生活動)
師:兩個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3次手。老師現(xiàn)在有一個疑問,排數(shù)字卡片時用3個數(shù)可以擺出6個數(shù),握手時3個同學卻只能握3次,都是3,為什么出現(xiàn)的結果會不一樣呢?
結論:擺數(shù)與順序有關,握手與順序無關。
擺數(shù)可以交換位置,而握手交換位置沒用。
三、應用拓展
1、搭配衣服
師:數(shù)學王國要舉行時裝表演,這四件衣服有幾種不同的穿法呢?書上連一連,畫一畫。(學生操作)看看有幾種不同的穿法呢?
師:如果你是模特,你最喜歡穿那套衣服,為什么?
2、猜路線
師:小敏也想通知小兵今天數(shù)學王國有活動,從小敏家到小兵家有這么多條路,你能數(shù)出來由幾種走法嗎?
3、買練習本
師:數(shù)學王國準備買一些練習本做獎品,每個練習本5角錢,我們現(xiàn)在有這么多不同面值的錢幣,可以怎么付錢?
四、總結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的是生活中的簡單的排列與組合的問題。生活中有很多數(shù)學問題,只要小朋友細心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更多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掌握了這些數(shù)學知識,我們就可以把生活裝點的更加美麗!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簡單的排列和組合》教學設計(人教版)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簡單的排列和組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比較、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
2、初步培養(yǎng)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探索數(shù)學的濃厚興趣。
4、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學生分析:
簡單的排列組合對二年級學生來說都早有不同層次的接觸,如用1、2兩個數(shù)字卡片來排兩位數(shù),學生在一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而對1、2、3三個數(shù)字排列成幾個兩位數(shù),也有不少學生通過平時的益智游戲都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地排列。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教學的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有序排列、巧妙組合的理由,體會到有順序、全面思考問題的好處。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設計教案時也要做到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環(huán)節(jié),靈活處理教材。
數(shù)學廣角——《簡單的排列和組合》
火炬小學王彥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比較、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
2.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探索數(shù)學的濃厚興趣
3.初步培養(yǎng)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使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怎樣有序的進行排列組合。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數(shù)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想帶大家一起去數(shù)學王國玩,你們想去嗎?同學看數(shù)學王國到了,可是門是鎖著的,只有輸入正確的密碼門才可以打開,可是密碼是多少呢?提示密碼是由1和2這兩個數(shù)字擺成的兩位數(shù)。那么這個密碼是多少呢?
師:試試看。(課件出示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感知排列
師:經過同學們的努力數(shù)學王國的大門打開了,你們高興嗎?讓我們一起進入數(shù)學王國,怎么進不去,同學我們又遇到了障礙,數(shù)學王國的門上還上了一把超級數(shù)碼鎖哦,這把鎖的密碼是由1、2、3這三個數(shù)字其中的兩個擺成的兩位數(shù),那么這個密碼可能是多少呢,你們能猜出來嗎?
師:指一名同學猜。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可以使排列出的數(shù)字既不重復也不漏掉。
師:請同學們用數(shù)字卡片擺一擺、試一試,并記錄下來。
師:哪位同學愿意來匯報?
師:大家都采用各種方法擺出了6個不同的兩位數(shù)。真了不起??!今后我們在排列數(shù)的時候,要想既不重復也不漏掉,就必須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
2.練習
師:同學們我玩?zhèn)€猜電話號碼的游戲你們愿意嗎?
師:明明沒有參加今天的活動,老師想打個電話通知他,可是老師忘記了明明家的電話號碼后三位了,只記得后三位是1、3、9的組合,你能幫老師想想看明明家的電話號碼的后三位都可能是多少嗎?
3.感知組合
師:你太聰明了,老師很感激你和大家分享你的好辦法(教師不自主的一邊走一邊伸手和同學握手)。提到握手,老師又有一個問題想請大家?guī)兔?,愿意嗎?問題是:如果三個人握手,每兩個人握一次,三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師:到底幾次,小組為單位,看看每兩個人握一次手,三個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學生活動)
師:兩個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3次手。老師現(xiàn)在有一個疑問,排數(shù)字卡片時用3個數(shù)可以擺出6個數(shù),握手時3個同學卻只能握3次,都是3,為什么出現(xiàn)的結果會不一樣呢?
結論:擺數(shù)與順序有關,握手與順序無關。
擺數(shù)可以交換位置,而握手交換位置沒用。
三、應用拓展
1、搭配衣服
師:數(shù)學王國要舉行時裝表演,這四件衣服有幾種不同的穿法呢?書上連一連,畫一畫。(學生操作)看看有幾種不同的穿法呢?
師:如果你是模特,你最喜歡穿那套衣服,為什么?
2、猜路線
師:小敏也想通知小兵今天數(shù)學王國有活動,從小敏家到小兵家有這么多條路,你能數(shù)出來由幾種走法嗎?
3、買練習本
師:數(shù)學王國準備買一些練習本做獎品,每個練習本5角錢,我們現(xiàn)在有這么多不同面值的錢幣,可以怎么付錢?
四、總結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的是生活中的簡單的排列與組合的問題。生活中有很多數(shù)學問題,只要小朋友細心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更多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掌握了這些數(shù)學知識,我們就可以把生活裝點的更加美麗!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匯總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匯總
《第一單元 教材分析》《歸納總結(1)》《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認識米 用米量》《認識線段》《解決問題》《第二單元 教材分析》《不進位加(1)》《不進位加(2)》《歸納總結(2)》《進位加》點擊下一頁查看更多《練習課》《不退位減》《退位減》《練習課(1)》《解決問題》《練習課(2)》《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練習課(3)》《解決問題》《整理與復習》點擊下一頁查看更多《第三單元 教材分析》《歸納總結(3)》《認識角》《認識直角》《認識銳角和鈍角》《解決問題》《練習課(4)》《第四單元 教材分析》《歸納總結(4)》《乘法的初步認識》《練習課(5)》點擊下一頁查看更多《5的乘法口訣》《2、3、4的乘法口訣(1)》《2、3、4的乘法口訣(2)》《乘加 乘減》《6的乘法口訣》《練習課(6)》《解決問題》《練習課(7)》《整理和復習(2)》《第五單元 教材分析》《觀察物體(1)》點擊下一頁查看更多《觀察物體(2)》《練習課(8)》《歸納總結(5)》《第六單元 教材分析》《7的乘法口訣》《練習課(9)》《8的乘法口訣》《練習課(10)》《解決問題》《9的乘法口訣》《練習課(11)》點擊下一頁查看更多《解決問題》《整理和復習》《歸納總結(6)》《認識時間(1)》《認識時間(2)》《歸納總結(7)》《簡單的排列》《簡單的組合》《歸納總結(8)》《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表內乘法》《長度單位 認識時間》《觀察物體》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認識角》數(shù)學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認識角》數(shù)學教案
第3單元 角的初步認識
第1課時 認識角
【教學內容】:課本P38、39、例1、例2及練習八中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 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 結合生活情景能辨認角。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難點: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準備】:情景圖,剪刀、吸管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小朋友請你 觀察這幅圖,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說給同桌聽。
學生觀察圖,交流信息。
2、教師用線標出球場的角。再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觀察后全班交流。
3、這些都是角,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對主題圖的觀察,讓學生感受到角在我們的生活中,引發(fā)學生認識的興趣。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認識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龍頭等物品。請小朋友找找這些物品上的角,說說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學生觀察物品尋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匯報。教師畫出角。問:你能給角的各部分取個名稱嗎?
在學生給角取的名稱中歸納得出角的名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4)、你能從我們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這些角的頂點與邊。
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頂點與邊。
2、制作角。
(1)、教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制作一個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制作出一個角?
學生獨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組內展示,并說說你是怎樣做的。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小組內展示角,交流制作過程。
(3)、全班交流。誰來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4)、教師演示將角的兩條邊叉開、收攏。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
3、畫角。
(1)、我們已經認識了角也制作了角,現(xiàn)在我們來畫角。你認為角該怎么畫?
(2)、教師示范畫角,并說明:先畫一個頂點,再從這個頂點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3)、學生練習畫角。
請小朋友在練習本上畫角,畫好后與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畫的,畫角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總結畫角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尋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數(shù)學中所要研究的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制作角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程度有關系,而與角的邊的長短無關。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 完成P39頁做一做。
2、 創(chuàng)作畫。教師出示用角創(chuàng)作的畫,問:這些圖畫美嗎?美在哪兒?你們能用角創(chuàng)作出這樣美麗的圖案嗎?試試看。
3、 學生創(chuàng)作畫。
[設計意圖]:練習融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于一體。學生在練習、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豐富了對角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學生大膽的想象,在活動中體會并感受到幾何圖形的美。
四、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今天的這堂課你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以后我們要仔細觀察,生活中有許多的數(shù)學知識。
【教學反思】: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加減混合》數(shù)學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加減混合》數(shù)學教案
第2單元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第11課時 加減混合
【教學內容】:課本P28例3、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內數(shù)的加減混合的方法。
2、發(fā)展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掌握100以內數(shù)的加減混合的順序以及方法。
難點:能正確的使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在乘坐公共汽車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與數(shù)學有關的問題,說給同學聽一聽。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學例3。
(1)出示主題圖。了解信息,小組交流。
(2)出示應用題:車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來人28人,現(xiàn)在有多少人?理解題意、獨立解答、小組交流、匯報板演。在練習本上寫連寫豎式。
2、練習。完成P28做一做。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指名說說計算過程。3、小結。加減混合運算應該怎樣進行計算?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1、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初步掌握方法。
2、發(fā)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4題,指名說說計算方法。
2、完成練習五第5、8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完成練習五第6題。觀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發(fā)現(xiàn)。獨立思考并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100以內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生了什么知識?你又學會了什么?計算加減混合運算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shù)學《簡單的排列與組合》教案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二年級數(shù)學《簡單的排列與組合》教案》,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二年級數(shù)學《簡單的排列與組合》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shù)與組合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3.引導學生使用數(shù)學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
4.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
教學重點: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組合的方法,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教學難點:怎樣排列可以不重復、不遺漏。
教學準備:三只小動物的頭像、兩頂小雨傘圖片、上鎖的大門圖片、紙條、實物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砹?只可愛的小動物,你們看它們是誰呀?(邊說邊貼出動物頭像:小刺猬、小鴨、小雞)小刺猬、小鴨和小雞三個好朋友今天準備到企鵝博士家去做客呢,可是剛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來,可是三只小動物只有兩把傘,怎么辦呢?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答案有:①小雞和小刺猬拼一把傘,小鴨自己打一把傘。②小鴨和小刺猬拼一把傘,小雞自己打一把傘。③小鴨和小雞拼一把傘,小刺猬自己打一把傘。)
▲當學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把相應的動物頭像帖在傘的下面。
師:大家想的辦法都不錯。的確,三只小動物都和你們一樣試了上面這三種方法,可最后它們卻選擇了第③種方法,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原來呀,當它們開始用前面兩種方法時,可沒走幾步,小刺猬身上的刺就把小鴨和小雞給刺疼了,所以只能選擇第③種方法。
(教學設計意圖:不拘泥于教材,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又滲透了簡單組合及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方法的數(shù)學思想,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二、用開密碼鎖的方法進行數(shù)的排列活動
師:三只小動物到了企鵝博士家的數(shù)學城堡,卻發(fā)現(xiàn)大門緊閉,門上還掛著一把鎖。想要開鎖就要找到開鎖的密碼。鎖的密碼提示是:請用數(shù)字1、2、3擺出所有的兩位數(shù),密碼就是這些數(shù)從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個。──企鵝博士留。)
師:三只小動物都犯傻了,怎么辦呢?同學們能不能給他們幫幫忙?
(生略)
師:那么我們就先每人拿出數(shù)字卡片,自己擺一擺,邊擺邊記,完成后,再小組內交流匯總,組長把整個小組擺出的數(shù)全寫出來,當然重復的數(shù)字不用再寫,然后全組同學一起把這些兩位數(shù)從小到大排列起來,找到密碼。
▲學生先自己擺、記,然后小組匯總、排列、交流,教師進行巡視并作適當指導。
(教學設計意圖:以幫小動物開密碼鎖的方法來進行數(shù)的排列教學,使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擺數(shù)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活動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學習中應用。這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再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寬松民主的氣氛中,參與學習過程。同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fā),適當增加了難度,讓這個密碼出現(xiàn)在所有的兩位數(shù)從小到大排列的第4個,這也是做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設計意圖。)
師:你們找到密碼了嗎?是多少?你們是怎么找到的呢?
▲請幾個小組的學生匯報找密碼的過程。(略)
師:那么剛才你們擺兩位數(shù)時,你擺出了幾個呢?請用手勢表示一下。
▲學生舉手后,問沒擺全的學生是怎么擺的,問全擺出的學生又是怎么擺的,學生出現(xiàn)的情況可能有:有把1、2組成12,然后再交換位置變成21;1、3組成13,交換位置后是31;2、3組成23,交換位置后是32?;蛘呤请S便擺一個看一個的?;蛘呤沁@樣擺12、13、23、21、31、32等。對這些擺法可讓學生去比較一下,得出這兩種方法都是可行的。
師:同學們都擺得很好,都動了腦筋,要想擺得快又不漏掉,我們應該選擇一定的順序去擺。
(教學設計意圖:既然是數(shù)學活動課就該讓學生充分地擺,充分地說,以“擺”來幫助思,以“說”來表達思,在“擺”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說”中交流問題,解決問題。)
(三)模擬小動物之間的握手來解決組合問題。
師:通過大家的幫忙,企鵝博士家的密碼鎖被打開了,歡迎各位小動物來闖關。
第一關:握握手
小明、小紅、小華三個小朋友,如果每兩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握幾次手。
▲學生猜好后,教師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三人模擬小動物握手,一人數(shù)握手的次數(shù),找出答案。最后通過模擬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師:排數(shù)時用了3個數(shù)字,握手時是3個學生,都是“3”,為什么出現(xiàn)的結果卻不一樣呢?(學生交流后得出:兩個數(shù)字可以交換組成2個兩位數(shù),而兩個人握手不能交換只能算一次。)
(教學設計意圖:模擬小動物握手,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應用意識,同時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最后通過比較,找出區(qū)別,在區(qū)別中強化知識,此種學習方式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第二關:購買大比拼
如果要買一本5角的練習本,你有幾種不同的付法呢?
先自己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中交流一下,組長負責收集不同的方法,記錄在表格中。
(四)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使知識得到鞏固。
師:同學們說得都非常好。今天,我們不僅幫3只小動物解決了不少的問題,還學到了許多的數(shù)學知識,大家高興嗎?
師:那現(xiàn)在我們就帶著這份興奮的心情,來做幾道題吧!
1.問有幾種不同的穿法?
(練習設計意圖:通過“搭配衣服”這個練習,不但使學生明白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而且鞏固了所學知識。)
2.乒乓球大賽
小明、小紅、小華、小麗想?yún)⒓訉W校的乒乓球雙打比賽,你認為他們有多少種不同的組合方式呢?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數(shù)學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數(shù)學教案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的區(qū)別;能正確的區(qū)分角。
難點:準確辨認從不同位置(尤其是左面、右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會畫角。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宣布本節(jié)課的復習內容,并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舊知學習
1.角和直角
(1)復習角及各部分名稱。
(2)說一說,教師里哪兒有角?哪些是直角?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3)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怎樣才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怎樣畫一個直角?
用三角板的直角來畫,從直角的頂點開始,沿著兩條直角邊畫兩條線,就畫成一個直角。
完成教材第102頁第6題。
第(1)題:用三角板量一量,指名說說圖形中有幾個角和幾個直角。
第(2)題:請同學們畫一畫,然后說說你是怎樣畫的。在投影儀上展示給大家看一看。
2“觀察物體”知識。
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
問:要知道一個物體的全貌有什么辦法呢?
(我們應該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物體。)
問:怎樣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呢?
(從物體的前后、左右、上下去觀察,不同的位置,形狀不同。要感知一個物體的全貌,應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
3.實物展示。
(1)出示玩具汽車。
師:這是什么?誰來介紹一下老師手里的汽車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觀察玩具汽車,介紹自己所看到的情況。
(2)出示3張汽車圖片。(正面圖、后面圖、側面圖)
師:請你想一想,這三張圖片分別畫的是哪個位置?是站在哪個位置畫的?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匯報結果。
4.說一說。
請小組中的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文具盒擺放在桌上,再請每一位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看到的情況。
學生小組活動,組內交流,說一說,評一評。
5.完成教材第102頁第7題。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二十五第11、13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復習,你們有什么收獲?與大家分享一下。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評。
五、同步訓練
教學至此,敬請選用《新領程》相關習題。
【教學反思】: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認識線段》數(shù)學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認識線段》數(shù)學教案
第1單元 長度單位
第3課時 認識線段
【學習內容】:課本5、6頁
【學習目標】:
1、讓學生自己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教學準備】:刻度尺,各種彎的、直的實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繩子等。
【學習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英勇的消防員叔叔為了搶救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時都是爭分奪秒,刻不容緩的,當每次接到任務時,為什么他們都是從高高的鐵管上滑下來而不是走樓梯呢?(比較快)為什么從鐵管滑下來比走樓梯快呢?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例還很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觀察體驗,探究新知
1、感知線段的直
師:請拿出袋里的東西看一看、摸一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觀察準備好的牙膏盒、藥盒、直的曲的吸管、鉛筆、繩子、鐵
絲等。
學生匯報。
師:你覺得桌子上哪些東西是直的?
學生迅速找出自己認為是直的東西。
師:請大家互相堅持誰拿對了,誰拿錯了,并且互相糾正。
2、感知線段的兩個端點
師:請同學們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東西除了直以外,你還發(fā)現(xiàn)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假如從鉛筆的任意一端開始,摸到鉛筆的另一端,我們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個點,把另一端也看作一個點,我們把這兩個點叫做端點。像書本的邊、直的吸管那樣都有兩個端點。
3、從實例理解線段
師:請同學們在練習紙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每兩點連結起來。
教師在黑板出示:
學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兩個點用線連起來。
師:同學們畫的這些線都有什么特點?
學生匯報。
師:大家說得好,請同學們看看、想想教科書第5頁“做一做”的圖下面那句話和三條線。
小結:我們就把像課本第5頁中間的圖叫線段,線段都是直的、有兩個端點。比如書本的邊、盒子的邊、鉛筆、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線段。
學生找出身邊的“線段”,并說一說、評一評。
4、量線段和估線段
師:線段可以量度嗎?
讓學生量一量課本第5頁上面線段的長度,并說說量法。
小結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教師出示橫、豎兩條同樣長的線段,請學生估計這兩條線段哪條長、哪條短或者同樣長呢?
學生自由發(fā)表想法。
學生通過用尺子量度,發(fā)現(xiàn)這兩條線段是一樣長的。
小結:不太長的線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長度。而生活中的線段有時需要估計一下,有時又要通過實踐來得出正確的結論。另外,同樣長的兩條線段,往往人們會覺得豎放比橫放長,這是視覺的誤會,同學們在生活中要注意這個問題。
5、畫線段
教師讓學生用手勢表示3厘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嘗試畫3厘米長的線段,并說出畫法。
讓幾個學生演示怎樣畫線段,大家評價哪種方法好。
學生操作后匯報。
請方法好的學生再演示一遍,并邊畫邊說。
教師出示斷了3厘米多的斷尺讓學生討論:怎樣用這把斷尺畫出3厘米長的線段?
小組討論,試畫。
小組派代表匯報。
師:刻度尺有不同的標記方法,只要掌握畫法就能準確畫出線段。
三、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圖有四個點,每兩點之間畫線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從家到學校路線圖,你認為走哪條路最近?
師:你們明白消防員叔叔為什么一接到任務后馬上從鐵管滑下來,而不走樓梯了嗎?
生活中運用這個原理的例子還有很多,你們能說說看嗎?
四、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課外作業(yè)
完成第5頁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圍環(huán)境,量跳遠距離。
【教學反思】: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練習課》數(shù)學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練習課》數(shù)學教案
第2單元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第4課時 練習課
【學習內容】:課本P15---P16練習二
【學習目標】:
1、鞏固兩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的加法運算,加深加法意義的理解,為退位減法的學習做準備。
2、讓學生有機會在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氣氛中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3、引導學生在辨識的練習中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趣味性、挑戰(zhàn)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
1、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兩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的加法運算,提高學生的運算技能。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難點:
通過練習,使學生比較熟練而準確的進行兩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的加法運算。
【課前準備】:實物投影、卡片
【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學習了關于兩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的加法運算。你們有哪些收獲呢?指名匯報。
2、總結得真不錯。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相信大家會有更大的收獲。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
二、合作探索,鞏固知識。
1、完成第15頁練習二第6題。教師巡視、指導。做完以后請小朋友在小組內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2、名匯報、并說明計算方法。 計算兩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的加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指名回答。
3、 完成第15頁練習二第5題。這些計算對嗎?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把錯誤的改正過來。指名匯報,并說出錯誤應該如何改正。
4、完成第16頁練習二第7題。教師巡視。 指名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5、完成第16頁練習二第9題。有四只小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現(xiàn)在它們正在為誰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鬧,你能幫幫它們嗎?
6、怎樣做才能解決它們的問題?指名匯報。
7、完成第16頁練習二第10題。請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完成。教師巡視。指名匯報。
[設計意圖]: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三、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學生從知識、方法上進行總結。
四、隨堂練習
【教學反思】: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進位加》數(shù)學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進位加》數(shù)學教案
第2單元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第3課時 進位加
【學習內容】:課本P14例3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100以內兩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多種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2、能選擇合理的算法,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能運用數(shù)學知識嘗試解決問題。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
1、通過學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100以內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多種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2、能選擇合理的算法,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難點: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進位的方法。
【課前準備】:實物投影
【學習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出示第11頁主題圖。問: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學例3。
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
2.匯報各自的計算方法。
3.小結。今天學的內容有什么特點?你能給這種算式取個名字嗎?板書課題:進位加法。
4.完成練習二第3題學生看圖,了解題意。再列豎式計算。學生匯報,并說明計算方法。
5、總結算法。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指名匯報,引導學生總結:要把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也可以從十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設計意圖]:在嘗試、交流中掌握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理解算理。
三、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完成P14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學生匯報并說明算法。
2、完成P14第4題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匯報、訂正,指兩道題說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 通過練習學生能更為熟練地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教學反思】: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認識直角》數(shù)學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認識直角》數(shù)學教案
第3單元 角的初步認識
第2課時 認識直角
【教學內容】:課本P40例3、例4及練習八中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生初步認識并會判斷直角。
難點: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活動角)這是什么圖形?
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教師演示轉動成直角,問:你們見過這樣的角嗎?
這種角就是直角。
[設計意圖]:通過舊知的復習引發(fā)學生認識直角的興趣。
二、合作探索,學習新知
1、 教學例3。
(1)、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種角?把你發(fā)現(xiàn)的這種角說給小組的同學聽聽。
學生小組交流發(fā)現(xiàn)。
匯報發(fā)現(xiàn)。
(2)、教師板書畫一個直角。學生觀察教師畫的角。
(3)、你能制作一個直角嗎?想一想你準備怎樣制作,做好后在小組內交流認識你制作的直角。
學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組內交流認識直角。
(4)、教師指名匯報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決定是否介紹用一張紙折出一個直角:先將這張紙上下對折,再沿著折痕對折就可以得到一個直角。
2、 教學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小組討論交流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學生匯報,并驗證方法:在我們的三角板上有一個是直角。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F(xiàn)在請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學生觀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請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學生分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圍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匯報。
3、 畫直角
(1)、你還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憶一下上節(jié)課我們是如何畫角的,然后請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畫一個直角。畫好后給小組的同學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學生回憶畫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畫法再畫出直角,交流畫直角的方法。
(2)、黑板演畫直角并說說畫法。
畫直角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直角的畫法。
[設計意圖]:通過對學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觀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直角的特點,加深學生對直角的理解。讓學生判斷直角、畫直角等小組活動,學生進一步認識直角,會正確判斷直角。并通過復習角的畫法引發(fā)學生思考直角的畫法及得出畫法、正確畫直角。
三、學習效果測評
1、 完成第40頁的做一做第1題。
學生分小組尋找直角并交流。
2、 完成第40頁的做一做第2題。
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通過尋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畫直角等練習,讓學生體會到直角就在我們的身邊。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知識。
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退位減》數(shù)學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退位減》數(shù)學教案
第2單元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第6課時 退位減
【學習內容】:課本P19例2、例3
【學習目標】: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
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增強學生的愛國這情。
【學習重點】:
掌握用筆算方法計算兩位數(shù)退位減法,并明白其算理。
【學習難點】:
能運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退位減法。
【教學具】:
實物投影、主題圖、小棒
【學習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出示主題圖。還有一個問題想考考大家:中國比美國多多少枚金牌?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學例2。
A.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思考計算方法。
B.分小組交流想法:個位上1減6不夠減怎么辦。
C.匯報各自的計算方法。
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豎式計算。
E.用擺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思考并匯報。
2、教學例3。
出示50-24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你的算法。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
3、小結。先學生思考計算方法。分小組交流想法。并匯報: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如果個位不夠減,就從十位退1。
[設計意圖]:通過猜想、練習、交流總結,使學生掌握退位減法的筆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完成第19頁做一做。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匯報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2、完成第20頁練習三第5 題。先用小棒擺一擺,再計算。指名匯報
3、完成練習三第6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并說明錯誤的原因,及怎樣改正。
[設計意圖]: 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掌握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學會了什么
五、隨堂練習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簡單的組合》教學設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簡單的組合》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擺一擺、寫一寫、畫一畫等活動中了解并發(fā)現(xiàn)最簡單事物的組合數(shù)的基本思路和解決方法,培養(yǎng)學生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體會組合的思想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在發(fā)現(xiàn)最簡單事物的組合數(shù)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當?shù)剡M行數(shù)學表達的能力。
2.在排列問題和組合問題的對比中,感悟兩類問題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進一步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初步感受組合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目標解析
基于學生已有的排列問題的解題策略和方法,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究組合問題的解決方法,引導學生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在解法交流的過程中體會解法多樣化,同時能比較出排列問題和組合問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在鞏固提高的過程中體會到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幫助學生感悟數(shù)學思想。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最簡單事物的組合的過程,并掌握其解決方法。
教學難點:初步感受排列與組合的區(qū)別。
四、教學準備
課件、數(shù)字卡片等。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擺一擺
課件出示:用5、7、9三個數(shù)字,任意選取其中兩個數(shù)字組成沒有重復數(shù)字的兩位數(shù),能組成幾個兩位數(shù)?
(1)學生仔細讀題,獨立完成,然后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2)選擇不同想法的學生匯報。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搭配的知識,請大家思考:今天學的的知識和排列問題有什么區(qū)別?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擺一擺”的活動中回顧解決排列問題的策略和方法,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探究今天的新知奠定基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小組交流,初步感知
(1)理解題意。
①課件出示第98頁的例2。
有3個數(shù)5、7、9,任意選取其中2個求和,得數(shù)有幾種可能?
②小組內說說題意,然后指定學生回答。
(2)自主探究。
①猜一猜:得數(shù)有幾種可能?
②擺一擺:學生動手擺一擺、畫一畫或寫一寫,得出得數(shù)有幾種可能。同時小組內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3)交流方法。
①學生匯報,選取典型的案例展示。
方法預設如下:
方法一:列表法。
a.引導學生觀察上表中數(shù)據(jù),有什么發(fā)現(xiàn)?
b.像上面5+7=12和7+5=12只能算一種,他們的和都是12,適當滲透:交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他們的和不變。最終得出下表:
方法二:畫圖法。
……
②引導學生比較方法一和方法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③小結:無論采用哪種方法,只要做到有序,得到的得數(shù)只有三種可能。
(4)回顧思路。
課件演示回顧解題的過程。
(5)優(yōu)化方法。
你喜歡用哪種方法來解決呢?與同桌交流。
2.對比理解
(1)今天學習的問題和昨天學的有什么不同?板書課題:簡單的組合。
(2)回顧用5、7、9這3個數(shù)字選其中的2個數(shù),組成兩位數(shù)和求兩個數(shù)的和的解題思路,小組內交流解題思路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3)指定學生匯報,梳理排列問題和組合問題的解題思路。
3.嘗試練習
(1)課件出示教材第98頁的“做一做”第1題,先組內交流解決的方法。
(2)選3個學生代表進行演示,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3)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內交流解法。
(4)學生解法展示,選擇有代表性的方法進行展示。
(5)小結:在握手時一定要注意有序,不能亂,這樣才能不漏、不重復。
【設計意圖】借助排列數(shù)的活動經驗,讓學生擺一擺、畫一畫、寫一寫、議一議、比一比等活動的過程,親身經歷在組數(shù)、握手活動,感受有序思考的價值,同時在方法的交流中體會到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
(三)應用拓展,深化方法
1.付錢
教材第98頁“做一做”第2題
(1)課件播放題目,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思考,然后組內交流取法。
(3)全班交流取法,強調:付錢時要有序,不能重復。
2.組錢
教材第99頁練習二十四第4題
(1)課件播放題目,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思考,然后組內交流方法,提示:可以按取1枚、2枚、3枚的順序進行組合。
(3)學生匯報,全班交流方法。
3.取書
(1)課件出示4種不同的書各1本,如下:
《少年博覽》《小主人報》《中國少年文摘》《快樂閱讀與作文》
小明從中取出兩種書,有幾種不同的取法?
(2)學生獨立完成,然后組內交流取法。
(3)指定不同取法的學生匯報交流,強調:取書時要有序,不能重復。
4.選路
從甲地到乙地有3條路可以走,從乙地到丙地有4條路可以走,從甲地到丙地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
(1)小組內交流,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法來分析。
(2)學生作業(yè)展示進行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解決不同類型的組合問題,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組合問題的解決策略和方法,感受有序思考問題的價值,讓學生親身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總結延伸,暢談感受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什么?有什么收獲?在解決排列問題和組合問題時應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