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6-10《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案。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案
一、接著學習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作品《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1、解題:“破陣子”是詞牌名,“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題目。
2、作者簡介: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一生堅決主張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并遭到打擊,曾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為“蘇辛”。著有《稼軒長短句》。其詞有四篇收入到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八年級下)《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九年級上)《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九年級下)《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3、陳同甫是一個什么人?
陳同甫,即陳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學家。1193年考取進士第一名。生平主張抗金最力。與辛棄疾志同道合,結為摯友。其詞風格與辛詞相似。
二、反復誦讀,理解詞的內容
1、掃清文字障礙,讀出節(jié)奏。
①讀準字音麾炙的盧霹靂
②試畫出句中停頓。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③集體朗讀全詞
2、結合注釋或工具書,讀懂大意。
①請同學們讀注釋
②挑燈八百里五十弦秋作的盧霹靂
③集體朗讀全詞
3、理清感情脈絡,讀出感情。
①這首詞哪一個詞最能概括本詞的思想感情呢?
“壯”。
這首詞是一首寄贈之作,辛棄疾處稱“壯詞”,全篇以“壯”語貫穿始終。我們在朗讀的過程中要讀出作者熱切希望恢復祖國河山的壯志豪情。
②教師朗讀全詞
③集體朗讀全詞。
4、這首詞里有的句子已廣為流傳,成為千古名句。試把它們找出來。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三、把握主旨
這首詞抒寫了怎樣的情感?
這首詞抒寫了詞人想要力挽狂瀾,熱切希望恢復祖國山河的壯志豪情,表現了他深沉的壯志未酬的憂憤之情。
四、拓展延伸
兩首詞代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虞美人》是婉約派的代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豪放派的代表。兩首詞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同,李煜的“愁”,是一個亡國之君獨有的哀愁,刻骨銘心;辛棄疾的“愁”,是一個臣子無法實現的理想。
作為讀者的我們,大多還不知道“愁”的滋味,可謂“少年不識愁滋味”“少年壯志不言愁”,將來遇到“愁”的時候,你會選擇哪一種人生呢?JAB88.CoM
李煜,“天資聰穎”,寫絕命詞,選擇死亡。
辛棄疾“可憐白發(fā)生”,一直在努力,但壯志難酬,無可奈何!
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蘇軾“鬃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有理想有追求,不拋棄,不放棄,努力實現,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五、作業(yè)
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相關推薦
觀刈麥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大家在仔細設想教案課件了。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會寫一段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觀刈麥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刈麥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觀刈麥》,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
2.通過學習《破陣子》,體會作者壯志未酬的心情。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習《觀刈麥》,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
2.通過學習《破陣子》,體會作者壯志未酬的心情。
教學準備:小黑板或課件。
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朗讀詩歌,在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備統(tǒng)復備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人。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首民歌《木蘭詩》,了解了花木蘭的傳奇故事,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唐詩和一首宋詞,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體會辛棄疾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心情。(板書課題。)
2.作者介紹。
(1)讓學生進行介紹。
(2)明確:(出示幻燈片1,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觀刈麥》作者自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遷居下邦。
(今陜西省渭南縣。)其詩善于敘述,語言淺顯,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也是唐代詩人中創(chuàng)作最多的一個。以《長恨歌》《琵琶行》為代表的長篇敘事詩,是他創(chuàng)作成就的一個重要方面。
《破陣子》作者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歷城(今山東濟南)人。辛棄疾發(fā)揚了蘇軾的詞風,是文學史上杰出。的豪放詞人,后世以“蘇辛”并稱。著有《稼軒長短句》。二、自主學習
師:《觀刈麥》這首詩描寫了農民冒著酷暑辛勤割麥的情景,并借一位貧苦農婦之口,訴說當時租稅剝削的沉重和農民生活的痛苦。
同學們,下面請大家自學課文,注意以下問題:(出示幻燈片2。)
1.認真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同桌輪讀,選用你最喜歡的方式閱讀詩詞,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和重音。
2.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
3.學生再讀詩歌,試著翻譯詩歌,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4.哪些描寫景物的句子表現出勞動環(huán)境的艱苦?哪些詩句表現了作者對農家
的關心和同情?
5.詩中“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貧婦人”還是正在勞動的農民?“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6.三讀詩歌,背誦詩歌。
7.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三、合作學習
1.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
2.在班上研究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四、反饋交流
I.給加點字注音。(出示幻燈片3。)
刈荷簞餉灼秉麾炙的盧
要求:讓一名學生起來讀,如果有讀得不正確的,請其他同學進行糾正。
2.翻譯詩歌,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明確:(教師引導學生翻譯詩歌,了解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勞動人民的艱辛,希望統(tǒng)治者能以百姓為重。).
3.哪些描寫景物的句子表現出勞動環(huán)境的艱苦?哪些詩句表現了作者對農家的關心和同情?
明確:(詩中景物描寫:“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對農家同情、關心的句子是:“聞者為悲傷”“今我何功德”‘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4.詩中“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貧婦人”還是正在勞動的農民?“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明確:(“抱子在其旁”的“其”指代正在勞動的農民。
“聽其相顧言”的“其”指代割麥的農民和拾麥穗的婦人。)
5.背誦詩歌,檢查背誦情況。
6.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句子,并把喜歡的原因與同桌進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7.重點研討《破陣子》一詞。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幻燈片4。)
①解釋詞語。
麾下:了卻:
②“了卻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是指什么?。
③詞的最后一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小組代表交流發(fā)言。
明確:(①部下。完成。
②收復中原,實現國家統(tǒng)一的大事。
③表現了作者的理想無法實現的悲憤和對統(tǒng)治者強烈不滿的思想感情。)五、梳理鞏固
學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不必只局限于一個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即可。)六、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在課堂上進行,如無時間可不進行。)
辛棄疾最后感嘆“可憐白發(fā)生”,請你寫一封短信,站在朋友的立場上體會一下辛棄疾當時的心情。七、布置作業(yè)
《新課標作業(yè)設計》中的“閱讀理解”的第二部分。
九年級語文下冊《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學設計
九年級語文下冊《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掌握在一首詞中通過朗讀表現豪情壯志與無奈悲涼的方法技巧
梳理現實與夢境的敘事結構關系,明確雄壯與悲涼的抒情層次關系
教學重點:掌握在一首詞中通過朗讀表現豪情壯志與無奈悲涼的方法技巧
教學難點:梳理現實與夢境的敘事結構關系,明確雄壯與悲涼的抒情層次關系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一個人喝醉酒后,可能會有怎樣的行為表現?介紹心理學對酒后行為的解釋
2、辛棄疾喝醉后會有怎樣反常的舉動?其中飽含了怎樣復雜的情感與心理?
二、把握“壯”,理解“壯”,感受“壯”
1、自讀課文,參考注釋
2、個別朗讀:正音:挑燈、麾下、炙、的盧、了卻、白發(fā)
節(jié)奏: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
3、作者在醉酒的狀態(tài)中做了什么事?產生了怎樣的幻覺?
在酒醉中夢回曾經征戰(zhàn)沙場的情景;
作者自稱這是一首“壯詞”
4、朗讀描寫酒醉幻覺的詩句,感受讀來有怎么的感受?呼應了標題中哪個字?
5、通過朗讀感受表現壯的詩句,注意語氣。
6、作者的“壯”表現哪些方面?
(1)戰(zhàn)場壯闊
(2)主將豪邁
(3)士氣高昂(能不能是沙場“春”點兵,沙場“夏”點兵?)
(4)戰(zhàn)斗激烈(為什么不直接進行正面描寫?)
(5)志向遠大
6、怎樣朗讀更能表現出出戰(zhàn)的豪邁雄壯?
音量語調節(jié)奏語氣
7、學生朗讀,點評
三、懷疑“壯”,否定“壯”,重構“壯”
1、作者自稱這是一首“壯詞”,作者說的是否就是準確的?談談你自己的解讀
2、“可憐白發(fā)生”中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如何通過朗讀表現你對“可憐白發(fā)生”這句的理解與感受?
4、我們讀者讀出“悲”,作者自己認為“壯”,是否矛盾?如何理解整首詞中“悲”與“壯”之間的關系?
詞有兩個情感層次:醉夢中與醉夢外
醉夢中的壯與醉夢外的悲
既相互融合轉化,又相互對比反襯,使情感更飽滿強烈
5、朗讀感受作者豐富飽滿的情感,加深對“悲壯”的理解
四、對比鑒賞,加深理解
1、陸游的《訴衷情》與辛棄疾的《破陣子》有許多相似之處,常常被人比較,對比兩首詞,說說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說說你更喜歡哪一首?理由是什么?(引入古代詩論中“氣”與“格”的概念)
3、以袁行霈的《中國文學史》中《辛派詞人》的對比作為參考借鑒。鼓勵同學的真知灼見和獨立品味、比較閱讀的勇氣
附:
陸游詞的主要內容是抒發(fā)他壯志未酬的幽憤,其詞境的特點是將理想化成夢境而與現實的悲涼構成強烈的對比,如《訴衷情》。放翁詞風格雖多樣,但未熔煉成獨特的個性,其悲壯似稼軒二無辛詞的雄奇,其豪放似東坡而無蘇詞的飄逸,其閑適疏淡似朱敦儒而缺乏朱詞的恬靜瀟灑,有眾家之長,“而皆不能造其極”(《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九八《放翁詞提要》)
《中國文學史》袁行霈第三卷P139
九年級上冊《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學案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計劃,就可以在接下來的工作有一個明確目標!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九年級上冊《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學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九年級上冊《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學案
一、教材
《破陣子》是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本單元以宋詞文學為主,涵蓋了詞的豪放派和婉約派風格。通過鑒賞,體味詞中表達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傳情達意的。進一步了解詞的特點和寫法,讓學生在學習后對詞的鑒賞建立一個初步的感性的理念。
辛棄疾南來著名的愛國詞人,他力主抗金收復失地,他寫的許多詞都跟當時的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有關。他的詞題材廣闊、內容豐富、意境高遠、風格以豪放悲壯為主,繼承和發(fā)展了蘇軾的豪放派詞風,成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詞《破陣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饒閑居時期的創(chuàng)作,是寫給在抗金主張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陳亮的。
二、教育教學思想
根據新課標標準,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養(yǎng)成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發(fā)展奠定語文基礎。所以,這節(jié)課我遵循的教學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2、利于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
3、進教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著名詞人的生平,詞的風格。
2、了解詞的知識,當堂背誦課文。
3、緊扣“壯”品味詞句。
過程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掌握停頓,節(jié)奏與語氣。
2.體會詞人所表達的情感3.鼓勵學生從語言的角度品析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體會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2.認識詞人面生活與自身變化所持的態(tài)度與觀念。
四、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
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討論法是民主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映,有利于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評論與爭辯能力。通過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敢于質疑,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教師適時給予必要的點撥指導,引導學生品評鑒賞。
五、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有一位英雄帶騎兵五十人直闖有五萬人的金兵大營活捉叛徒,英雄的故事蕩氣回腸,令人心馳神往。這位青年將軍便是當時年僅23歲的辛棄疾。他不僅是一位馳騁沙場的愛國戰(zhàn)將,也是一位杰出的詞人。,
二、介紹詞的常識、題解、作者及時代背景。(請學生介紹,了解預習情況)
1、詞的常識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大家看,寫在最上面的
破陣子”是題目嗎?
不是,和我們已經學過的“沁園春”、“卜算子”一樣是詞牌名;“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才是題目。
2、“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結合注釋1,我們知道這首詞是辛棄疾賦閑時寫給他的好朋友陳亮的。我們知道,要理解詩必須先要了解作者。那有誰能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這首詞所涉及的辛棄疾和陳亮兩個人?
3、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他出生在北方。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同時,由于辛棄疾是在金人統(tǒng)治下的北方長大的,他也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規(guī)蹈矩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陳亮,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論議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隆興初,與金人約和,天下忻然,幸得蘇息,獨亮持不可。
4、這首《破陣子》是辛棄疾贈給他的好友陳亮的,二人均為南宋著名詞人,又都堅決主張抗金,收復中原,這共同的志向使他們成為知心朋友。
辛棄疾作這首詞時,已辭官在江西上饒農村閑居,但心中時時不忘殺敵立功,統(tǒng)一祖國。
三、整體感知
我們知道文章有“文眼”,詩有“詩眼”,就是那篇文章或詩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詞或句子。對與詞來說,我們姑且稱之為“詞眼”。這首詞的“詞眼”就在題目里,誰能把它找出來?
“壯”。這個字是本詞的“文眼”,整首詞都是圍繞這個字來寫的。大家能找出課文哪些地方表現了“壯”,這個“壯”字的含義又是什么呢?這兩個問題我們梳理了課文后再來回答。
1、首先,先聽一下錄音,大家在書上注音;然后我請幾位同學試著為我們朗讀一下。
2、學生朗讀,理解這首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朗讀是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過程,它能幫助學生初步把握文意。先由自由讀、個人讀、齊讀,師范讀,教師作好朗讀指導。
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培養(yǎng)自主學習詞的有效方法就是讓學生在多次閱讀的基礎上感知文意。小組內交流解決疑難。
師生共同賞析,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各小組討論,思考出答案。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啟發(fā)思考。通過探討解決問題組織學生自我學習、自主解決問題,在學生回答結束以后,及時給予點撥,幫助學生理解。)
4、賞析: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回:醒。
沉醉中挑亮燈光抽出劍來細看,夢醒后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之聲。這時候作者回想夢中之事想到了下面的景象。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八百里:牛。(典故)。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個倒裝句,正常的順序為“分麾下八百里炙”的倒裝,分給部下烤牛肉,以犒勞出征的士卒。
五十弦:瑟,泛指樂器(典故:以前都有50弦,因三皇之一的泰皇受不了它發(fā)出的悲哀之音,才下令改為25弦)。
翻:演奏。
“五十弦翻塞外聲”中的“翻”字改為“彈”字好不好?為什么?
明確:不好,“翻”字寫出了戰(zhàn)歌嘹亮,樂器轟鳴的熱烈場面;如用“彈”字代之,就表現不出這種氣氛。
“秋”僅僅表示這時是秋天嗎?
明確:不,既點明了戰(zhàn)爭爆發(fā)的季節(jié),也為戰(zhàn)士出征增添了肅殺的氣氛。
把烤牛肉分給部下飽餐一頓,琴瑟演奏出北疆蒼涼的樂曲。在肅殺的秋風中,戰(zhàn)場上軍隊正在檢閱準備出征。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這兩句是寬泛對偶,這樣看來與“如”字相對的“作”字是什么意思?
明確:作:像。這個字古今詞義不同要注意。的盧:額部有白色斑點的馬。霹靂:弓弦的響聲。
戰(zhàn)馬像的盧那樣飛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鳴使人心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君王的天下事是指什么?統(tǒng)一國家。
多想完成君主完成統(tǒng)一國家的大業(yè),自己也贏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上О装l(fā)已現兩鬢。
5、我們梳理了整首詞后,大家能否找出文中表現“壯”的地方?
這些句子表現出來的“壯”的內涵是什么?
壯:點兵出征、飛馳敵陣——壯觀而激烈 雄壯統(tǒng)一國家、名垂青史——雄心壯志
本詞的文眼“壯”,僅僅是雄壯嗎?我想我們與另一位南宋著名詩人的一首詩對照著看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放錄音)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僵臥:挺直躺著,借僵硬的睡態(tài)來表現自己年老體衰。
不自哀:自己不感到悲哀。
尚思:還想著。
戍輪臺:守衛(wèi)邊疆。
請一位同學結合注釋來給我們講解一下這首詩。
我年老體衰卻不感到悲哀,還想著為國家守衛(wèi)邊疆。深夜躺著聽到風雨的聲音,就迷迷糊糊的夢見騎著戰(zhàn)馬跨過冰河。
這是陸游在68歲的時候寫的詩,他在年老時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還希望為國出力,甚至在夢里都在為了國家的統(tǒng)一而戰(zhàn)斗。對照這首詩,我們來看《破陣子》中的最后一句的含義。
陸游說“僵臥孤村不自哀”,他還要上戰(zhàn)場;那么,當辛棄疾說“可憐白發(fā)生”的時候,他認為自己還能上戰(zhàn)場嗎?
不能!那么他可惜的是什么呢?
不僅僅可惜自己不能為國盡力;也可惜因為不能指揮戰(zhàn)斗統(tǒng)一國家,從而不能名垂青史了。
那么,再回到本詞的文眼“壯”,僅僅是雄壯嗎?
不是,最后一句壯和悲,理想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而當翱翔天際之時,陡然下跌,這里的“壯”還有為“悲壯”的含義。
作者化“雄壯”為“悲壯”,由理想回到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作者有抗金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卻只能在沉醉后的夢里馳騁沙場,心中有壯志未酬的悲情。
6、作者為什么會發(fā)出“可憐白發(fā)生”的慨嘆?
明確:作者一生抗金收復失地,連夢中也不忘抗金的戰(zhàn)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無能,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當看到兩鬢新生的白發(fā),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壯志,“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只能在沉醉后馳騁沙場,心中不由涌起壯志未酬的悲情。
7、作者寫這首詞有什么用意?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明確:這首詞托名為安慰朋友,實則是抒發(fā)詞人自己對青年時代抗金的戰(zhàn)斗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堅決恢復中原,建功立業(yè)的壯志,還有壯志難酬的悲憤。
8、如何理解這首詞?
明確:這首詞是詞人愛國詞篇中的代表作之一,雖是為鼓舞愛國壯士、好友陳亮而作,但更是自己心志的流露。詞人以早年戰(zhàn)斗生活為基礎,融夢境幻覺為一體,描繪了一幅愛國將士馳騁沙場,雄偉壯闊的場面,全詞內涵豐富,造語豪壯,結構謹嚴,構想奇特,以夢境貫穿上下片,自出機杼,情感雄奇高昂。末尾“可憐”一句將感情一落千丈:詞人的功名只能是在醉里和夢中實現。理想和現實形成極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詞人的悲憤。
四、小結全文
全詞從想象著筆,描繪了理想中的抗金隊伍和戰(zhàn)斗場景。全詞在感情基調上是雄壯高昂的,而結句又是悲涼低沉的。前后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這種抑揚法賦予了本詞特有的藝術魅力,有力地表現了詞人滿懷壯志而志不得伸的苦痛。
五、知識鏈接,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1.稼軒名句集錦
(1)、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肚嘤癜冈Α?/p>
(2)、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肚迤綐反寰印?/p>
(3)、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赌相l(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2、讀到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名句,不禁讓我們想起蘇軾“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壯志;也會讓我們想起李賀“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豪邁;還會使讓我想起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叮嚀;更能讓我們記起岳飛、夏完淳、岑參、王翰、等更多的愛國志士,讓我們收集這一類的詩句。
3、吳伯蕭的《記一輛紡車》中寫到:“那場面真是沙場秋點兵”,請學以致用,把我們的古詩詞用到我們的講話和寫作中去,比如:我們在操場上舉行廣播操比賽,那場面不禁讓我想起辛棄疾的名句“沙場秋點兵”來;初三了,學習真緊張,大家真是“夜里挑燈看書,夢回書聲瑯瑯”奧運賽場上,騎術比賽“馬作的盧飛快,射箭比賽“弓如霹靂弦驚。(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古詩詞)
六、布置作業(yè)
1、朗讀、背誦這首詩。
2/如果你是辛棄疾的摯友陳亮,看到這首詞后,你會對辛棄疾說些什么?以此為主題寫一篇300這左右的文章。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的功能是簡要全面的概括教學內容。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沙場秋點兵——豪邁場面(志士熱情)
↓
可憐白發(fā)生——冷酷現實(朝廷冷漠)
七、教學評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的教學目標指引著教師教的活動,也指引著學生學的活動。學生正確掌握了本詞的思想內容,對詞人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能及時了解并熟悉課文,所提出的問題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鞏固原有知識,整個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但具體的課堂教學還要根據當時的情景調整。
總結一下,本課的教學有以下特點:
1、全新引入,調動積極性。
2、師生互動有效教與學
3、愉快教學,能力提高。